(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福建协和大学教授群体研究.pdf_第1页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福建协和大学教授群体研究.pdf_第2页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福建协和大学教授群体研究.pdf_第3页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福建协和大学教授群体研究.pdf_第4页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福建协和大学教授群体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a b s t r a c t f u k i e nc h r i s t i a nu n i v e r s i t ya sac h r i s t i a nu n i v e r s i t yi nm o d e mc h i n a , o n eo f 16 , i nf u j i a na n de v e r lt h ec h i n e s es o c i e t y , c u l t u r et e c h n o l o g ya n de d u c a t i o n , c a r c e r a n dm a d e o u t s t a n d i n gc 0 枷b u t i o n st o f u k i e nc h r i s t i a nu n i v e r s i t yi nt h er e p u b l i co f c h i n ap e r s i s ti nt u r b u l e n te n v i r o n m e n t ss c h o o la n da c h i e v eb r i l l i a n tr e s u l t s 1 1 1 ey e a r w i t ht h ef u k i e nc h r i s t i a nu n i v e r s i t yp r o f e s s o rh a sm a i n t a i n e das t r o n gl i n e u pi s i n s e p a r a b l ef r o mt h e p o s i t i o na sau n i v e r s i t yt e a c h e r , p r o f e s s o rt i t l ei nt h em o s ts e n i o r p e r s o n i st ou n d e r g oar i g o r o u sa s s e s s m e n ta n dr e l a t e do r g a n i z a t i o n sa c c r e d i t a t i o n a f t e rb e i n ga w a r d e dt h et i t l eo fs e n i o ra c a d e m i c b yt h e s es e n i o ra c a d e m i cs t a f f c o m p o s e do fac o m b i n a t i o no ft h ea c a d e m i ce l i t eg r o u pc o n s t i t u t e dp r o f e s s o r i ti s p r e c i s e l yb e c a u s et h e r ea r ep r o f e s s o r so ft h i sg r o u pi nad i f f i c u l te n v i r o n m e n tt o a d h e r et os c h o o la n ds t u d yo fa c a d e m i c b ea b l et od e m o n s t r a t eag r e a ty e a rt h e a s s o c i a t i o no ft e a c h e r so fa c a d e m i cq u e s tf o rk n o w l e d g eo ft h en a t u r ea n dc h a r a c t e r o f f u k i e nc h r i s t i a nu n i v e r s i t yi sal a r g ep o o lo ft a l e n to ft h e i ni t s4 0y e a r so fu p s a n dd o w n so fs c h o o ll i f et h e r ew a sag r o u po ff a m o u se x p e r t s ,s c h o l a r sa n dp r o f e s s o r s h a v et a u g h th e m s u c ha st h ef a m o u sm a i lo fl e t t e r s ,l i t e r a r yc r i t i c i s ma th o m e , e d u c a t o r sy es h e n g t a o ,g u os h a o - y u , m i n gr uc h e nb a o c h e nb u r g l a r yd i s c i p l eo f c h e ny iy u a n , y a nf uz h es i ,af a m o u sp r o f e s s o ry a ns h ux i a , af a m o u sa n c i e n t s c i e n t i s ts p e c i f i c a l l y , o r a c l ee x p e r t s ,t u n gt s o - p i n , af a m o u ss c h o l a rc h e nw e n y u a n , c h e r tx i e n , d r z h uc h e ny u e l a r g eg r o u p so ft h ea s s o c i a t i o n , p r o f e s s o rs h o u l d e r t h e m a j o r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f o rt h es u r v i v a l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1 1 1 e i r a c a d e m i c a c c o m p l i s h m e n t sa n ds c h o l a r s h i pc a nb ed i r e c t l yr e l a t e dt ot h ev i c i s s i t u d e so ff u k i e n c h r i s t i a nu n i v e r s i t y f u k i e nc h r i s t i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 g r o u p s o fp r o f e s s o r sb a c k g r o u n d , m o b i l i t y , d i s c i p l i n ea n da c a d e m i cc o n t r i b u t i o i 坞t ob e l o n gt ot h ef o c u so ft h i sp a p e r a l lo ft h e s e n o to n l yt h e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fc o - m a j o rp r o f e s s o ro ft h ey e a rg r o u ps p i r i t c a na l s o c o n t r i b u t et ot h et r a i n i n go ft o d a y s u n i v e r s i t yp r o f e s s o r st op r o v i d ep r o f o u n d 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 k e yw o r d s :f u j i a n ,u n i o nu n i v e r s i t y , p r o f e s s o r s ,g r o u p h i 福建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i v 一 产 中文文摘 中文文摘 教会大学在民国时期的历史巨变中坚持着办学,它们大多拥有一支高质量的 师资队伍,教授群体就是这一师资队伍中精英,作为社会的一个群体,这一群体 有其特殊性,特别是民国时期特殊的国际国内环境,大量的教授仍然坚守着教学 和科研岗位,继续潜心于本专业的学术工作,这一批人大都是较为纯粹的学者和 科学家,协和大学的教授群体就是其中之一。对当年协和大学的发展和福建社会 的进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教授群体决定着教会大学学术水平,代表着一所大学的声誉和办学力量,是 大学机构中最为核心的一个群体。大学教授通常被认为是出类拔萃的高层次人 才,这不仅指教授的学术成果还包括教授的治校水平。而协大这一教授群体的教 育背景、流动情况、教授的学术成果及学术精神是与当年协大的办学环境、办学 实力休戚相关。而这一群体中的骨干和精英,大多是行政机构中的教授和在学术 上造诣高深的学者、专家,在协大整个办学生涯中,他们无论在教学管理还是学 术活动中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关于这一点,笔者主要从有影响的教授群体出发, 来反映协和大学这一教授群体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热爱教学、重视学术交流的 精神。把教授群体当作协大精神展现的一个角度来论述,来揭示协大教授群体孜 孜不倦的求知精神和博爱、牺牲、服务的精神。民国跌宕起伏的年代,教授群体 的教育情况、工作状态以及学术贡献和价值取向都随之发生变化,本文对教授群 体的教育背景、流动情况及各学院教授的学科分属阐述的同时,更主要的是诠释 这一群体的学术成果、学术精神及对福建社会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在艰难的办学 过程中,正是有像协和大学这样一批尽忠职守的教授群体,彰显出教会大学的办 学实力和办学声誉,延续着福建社会新技术的探索和开拓,推动福建乃至中国社 会的进步 绪论部分主要是对学术界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及现状作简要的概述,交代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并提出自己所用的研究方法:研究教会大学的教授群体可以 揭示福建协和大学当年的办学水平,探索民国时期教会大学的办学实力与教授群 体的关系。本课题研究民国时期福建协和大学教授群体的受教育情况、教授流动 情况、教授的教学情况及学术成就,通过分析协大这一教授群体,深入分析协大 当年的办学实力,探求在现今高校办学中教授群体在大学中的作用。同时本章对 v 福建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加深对教授和教授群体概念的理解;在本章还列出文章的基 本框架,笔者将文章分为六章进行阐述,第一章,协和大学教授教育背景分析; 第二章,协和大学教授流动情况;第三章,协和大学教授群体的教育角色:第四 章,协和大学教授群体的社会角色:第五章,协和大学教授群体特征;第六章, 结论。 第一章,协和大学教授教育背景分析。首先对部分教授的教育履历进行统计, 包括他们在协大任职时间、职务、及学历状况统计;其次,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对协大当年教授群体的师承情况进行合理分析,阐述这一群体受教育的影响因 素;最后对这一群体的人员结构的变化进行描述,教授群体人员构成的变化,也 导致了这一群体的受教育程度、师承情况、学历结构发生变化。福建协和大学作 为民国时期的一所教会大学,它与公立大学大学对比更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外 籍教授较多,尤其是建校初年;二是毕业生留学人数较多,回国后大多回母校任 教,因此教授群体中“海归派 所占的比重较大。 第二章,协和大学教授流动情况。本章结合当时国情、福建社会及协大自身 状况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影响教授流动的主要因素。民国二十年代初年开始的 非基督教运动和收回教育权运动,致使大部分外籍教授纷纷回国:抗日战争时期, 国内大学为了躲避战乱、坚持办学,纷纷选择内迁:教授兼课现象的存在及各学 校教授聘用制度的变更、学科设置的调整和增设都导致教授群体大规模的流动。 不同时期教授流动情况及教授流动去向都与客观环境如经济、政治、文化和制度 等因素有关。 第三章,协和大学教授群体的教育角色。本章节列举知名教授的任课情况及 教学效果,主要有郑作新、严叔夏、徐光荣等教授,通过对这些教授的教学特色 阐述,能够发现教授群体不仅是学术精英集合体,更是学生们的良师益友。教授 群体的教育理念直接左右着协大的办学理念。 第四章,协和大学教授群体的社会角色。教授们探索未知世界,学术上取得 优异成绩;教授群体的时代精神彰显出教授高尚的品质。本章并对教授群体在民 国时期参与的社会活动给予合理的阐述,进而分析教授群体的道德价值。 第五章,协和大学教授群体特征。本章节将协大教授群体与燕京大学教授群 体略作比较,阐述协大教授群体既有其他高校教授群体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 点。 第六章,结论 v i 一 - 一 目录 中文摘要 目录 a b s t r a c 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第一章协和大学教授教育背景分析面 第一节教授教育背景概况 第二节教授受教育情况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教授群体的人员构成变化 第二章协和大学教授流动情况 第一节协大不同时期教授的流动情况 第二节教授流动的原因 第三节教授流动去向 第三章协和大学教授群体的教育角色3 3 第一节各学院教授人数及任课情况 第二节教授的教学特色。3 7 第三节教授的教育理念 第四章协和大学教授群体的社会角色 第一节探索未知世界 3 9 第二节教授群体的时代精神与社会变迁 第三节教授群体的道德取向 4 5 4 9 第五章协和大学教授群体特征。5 7 第一节与燕京大学教授比较 第二节协大教授群体特征。 第六章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v i i 5 7 9 3 6 l 1 5 9 j j o 五 工 。 福建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个人简历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独创性和使用授权声明 7 5 绪论 绪论 本文选择教会大学的教授群体作为研究对象,是基于教会大学是特定历史条 件下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也是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福建协和 大学的教授群体作为写作的对象,目的是从教授群体的教育背景、群体的流动情 况、教授的教育角色及教授的社会角色,来反映这一群体的时代特征。笔者研究 协大的教授群体包括有行政职务教授、无行政职务教授和兼职教授,基本上涉及 了在协大任教的所有教授。协和大学经历着时局和环境的变迁依然坚持着办学, 都与教授们坚持求知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休戚相关,他们为协大、福建省乃至中华 民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该选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在于有助于教会教育 的进一步研究和群体研究史的发展,并对后人进行群体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 用,笔者认为,尽管前人也对教授及群体做了个案的研究,但总体来说显得不够 全面、深入和具体。当前国内大学在学术活动和制度建设上,都有不尽如人意之 处,只有从这些方面进行改进和突破,形成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才能够建设成 高水平的学府,这一目标的实现更需要一个高水平的教授群体。毋庸置疑,对协 大教授群体的研究为当今高校教授群体的培养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因此,对教 会大学教授群体的研究还是很有必要的。 一、学术史的简单回顾和研究资料: 1 、学术回顾 自上世纪5 0 年代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特殊的国内国际环境,又受 到国内“左 的思想长期影响,外国传教士在华传教与文化教育活动都被简单地 视为帝国主义侵略活动,中国教会教育也就基本上成为无人敢涉足的学术禁区, 仅有的几部书籍也算不上真正的、严谨的学术研究。而曾在协大任教过的陈景磐 教授自1 9 6 1 年开始负责编写的高师教材中国近代教育史【l 】,用两章的篇幅 讲述了教会教育在近代中国的兴起、发展、演变与中国人民反对外国教会教育的 斗争以及传教士的教育主张等内容。自从2 0 世纪8 0 年代以后,伴随着改革开放 的步伐,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教会大学的学术研究也开始真正起步。腾亚屏的 i e l 中国的教会大学揭开了8 0 年代研究教会教育的序幕【2 】,之后有更多的学 者加入,相继发表了一批教会教育的研究论文,拉开了中国大陆学者研究中国教 福建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会教育研究的序幕,徐以骅、史静寰、吴梓明、刘蜀永等相关著作和论文对西方 传教士从事的教育活动,进行了重新的研究和界定,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l 】进入9 0 年代中国教会教育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热点问题,已呈现出国际合 作的趋势。中( 大陆、台湾和香港) 、美、加拿大等学者分别召开了十余次以教 会教育史为专题的学术研讨会。1 9 8 9 年6 月,在武汉举办了新中国成立4 0 年来 的第一届“中国教会大学史国际学术研讨会 ,章开沅教授对国内基督教教育史 研究作出了科学的分析和评价,从2 0 世纪9 0 年代至今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 问题。 学术界对教授群体的系统研究自从2 0 世纪9 0 年代以来,主要有上海高教研 究1 9 9 6 年第4 期发表了畦依凡的 :论培养“教授 ,文章分析了大学教授的作 用、大学教授的素质及大学教授的培养机制;1 9 9 7 年第1 1 期刘剑虹的论大学 教授的教学论述了教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点;1 9 9 8 年第l 期高等教育研究 刊载了韩骅的再论“教授治校 、机械工业高教研究1 9 9 8 年第3 期徐涌金、 刘剑虹的l :论大学教授与学术活动以及现代大学教育2 0 0 3 年第l 期胡银根的 论大学教授的主要特征:。关于教授群体的研究,主要有郭沫若学刊2 0 0 5 年第 4 期陈俐的 、徐以骅、韩信昌的海上梵王渡:圣约翰大学 、王国平的博习天 赐庄:东吴大学、孙邦华的会友贝勒府:辅仁大学 、谢必震的香飘魏歧村:福建协和大学 、张爵萍 的相思华西坝:华西协和大学 、孙海英的金陵百屋房:金陵女子大学等7 部) 和。中国著名大学校 长书系”等大型丛书 2 绪论 教授群体,与当今大学的教授群体进行很好的比较,不仅为福建协和大学的进一 步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还可以为当今高等教育改革提供理论借鉴。 2 、研究资料 由于本课题的研究时间界定在民国时期,并且是对福建协和大学的研究,在 资料的搜集上主要是充分利用民国时期的史料、及教会学校史料为本课题的核 心,尽可能采用比较权威的文献和吸纳较多的史料,包括一些英文资料,是本选 题的宗旨。 论文所依据的史料来源于:协大办学期间出版的刊物,如l :协大周刊、 :协大学术、 协大文艺、协大教育季刊、 协大周年纪念册、l :福建文化、 协大生物学报、英文资料亚联董档案等。协大校史研究,如i :大德是钦: 记忆深处的福建协和大学、福建协和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校史、 世纪之树: 福建师范大学9 0 年、香飘魁岐村:福建师范大学等。民国教育史、教会 教育等方面的书籍及近年来关于群体研究的资料。传记、文史资料、回忆录和 纪念文集等,如陈景磐、郭绍虞、郑作新、陈锡恩等教授著作。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的意义: 1 、研究方法 本选题拟采用历史学的分析法、比较法和叙述法,运用统计法、列表制图的 方式,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比较,对所获得的资料归纳整理。运用历史学的分析法 和叙述法对协和大学教授群体的教育背景、流动情况、教育角色及社会角色进行 细致透彻地剖析,将教授群体作为写作对象,可以使协大历史研究更具体、更透 彻。进而对民国教会学校的教授群体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民国动荡的环境,这 一群体在高校所发挥出的突出作用。结合国情、校情及教授自身,分析影响教授 群体受教育程度、流动情况及学术成就的因素,最后从教授会与教授群体对协大 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角度分析教授群体不仅是高校的核心人才,更是治理教会大学 的主要动力。历史学讲究重证据实,重视历史文献的作用,并将地理学的统计法 和列表制图法运用到对原始数据的分析上,通过列表统计的方式可以更加直观地 表现教授群体的情况,所有对教授群体的分析均建立在统计的基础上,统计数据 均来自史料。因本选题现实意义巨大,笔者在尽量还原历史本来面目的同时,也 采用了查阅人物传记等途径,通过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教授,对其进行个案分 析研究,试图找出教授群体的共性特征,为当今高校教授的培养提供些许帮助。 3 福建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笔者需说明的一点是在教授人数统计中,由于民国时期教授流动频繁,本论 文尚显不足的地方是教授人数统计还不够完全,史料对教授记载比较零散,统计 起来难度较大,没有办法将所有教授囊括进来,而限于篇幅未将所有教授一一进 行比较研究。 2 、研究意义 地隅东南的福建协和大学是近代中国1 6 所教会大学之一;也是近现代福建 省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该选题从理论上讲,把历史学、宗教学与教育学相结合, 一方面顺应了历史学中跨学科、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发展态势;另一方面拓宽了学 术研究领域,开始向多元化,开放式的趋势发展。现实角度,教授群体作为高校 运转的核心群体,在教学和治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教授群体的研究对 当代高等教育的变革和发展将是一份有益的历史借鉴,特别是对于福建高校的建 设和改革更具有直接的现身说法作用。 把协和大学行政机构中的教授群体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旨在通过研究协大 教授群体的教育背景、流动情况、教学效果及学术贡献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并比 较协大不同办学时期的情况,分析这种情况的影响因素,探求在现今高校的办学 中教授培养的需注意的问题和值得借鉴的经验,为福建协和大学进一步的研究开 启了一个新的领域,使协和大学的研究更深入、更全面,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也对现实的大学教授培养有指导性意义。教授作为协大最高知识分子的群体和最 大社会责任的承担者,从社会服务于学校发展的角度而言,其影响力是很大的。 无论在教学还是学校管理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其初步的研究,可以将 中国教会大学的教授与中国传统大学的教授进行比较。在对比的基础上,使现今 大学教授的职责与学术研究进一步优化与完善,有助于大学明确不同的人才培养 目标和运行方式,使教授的教学管理与学术研究的关系处理的更和谐。 三、基本概念的界定z 教授:从汉语词汇的发展演变来看,搿教授一一词最早出现在 ,其 4 绪论 中第十二条规定“大学设正教授、教授和助教授 1 9 2 7 年南京国民政府教育行 政委员会颁布 :国民政府对于大学教授资格条例之规定之后,颁布了 大学教 员资格条例,明确规定。“大学教员分为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四级。【i l 1 9 6 0 年国务院颁布了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 ,第三辑,教育,江苏古籍出版社 1 9 9 1 年版j 喜1 4 2 1 4 3 页 1 2 第一章协和大学教授教育背景分析 位。【l 】傅衣凌( 1 9 1 l 1 9 8 8 ) 。1 9 3 4 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1 9 3 5 年赴日本 法政大学研究院攻读社会学,博览中国古籍,兼收并蓄经济学、社会学知 识。圆 协大创办者之一、兼职教授何乐益先生是美国公理会传教士,接受西方基督 教教育,在福州工作了1 6 年,在传教中指导中国教会和教育政策。【3 】 篇幅所限,关于协大其他教授教育背景笔者在此不一一陈述,笔者在此仅统 计1 9 1 6 - - - 1 9 5 1 年的协大教授,包括有行政职务、无行政职务和兼职教授在母校 授本科教育的( 一) 政治学系有林景润。( 二) 哲学系有陈锡襄、林冠彪、陈希 诚。( 三) 教育学系有陈兴乐、陈锡恩、杨昌栋、王世昌、叶广亨、陈增辉、檀 仁梅、宋瞻骥、林恒。( 四) 化学系有王调馨、林振骥、李宜瀛、林一、甘景镐。 ( 五) 社会学系有金云铭、郑德超。( 六) 生物学系有林世泽、郑作新、李来荣、 郑庆端、唐仲璋、林青、郑天熙。( 七) 国文系有刘松青、郭毓麟、俞元桂。( 十) 数理学系林兰英。以上统计包括副教授,因其在学术上有较大的影响,如唐仲璋、 林兰英等知名学者。这些教授大多接受过国内外高等教育,拥有硕士或博士学历, 在国内外高校任教。 第二节教授受教育情况的影响因素 大学教授被认为是大学机构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群体,是一所大学学术水平 的主要决定者,在协大任职的教授群体中不乏。专家型”如董作宾、唐伸璋教授、 “学者型一如郑作新、林兰英教授和“大师型 陈易园教授等。协和大学作为民 国时期的一所教会大学,整个办学期间,外籍教授及接受西方教育的中籍教授人 员比重较大。笔者已在上面对行政机构中教授群体及无行政职务的教授、兼职教 授的教育情况做了统计,他们大多毕业于国外知名大学,拥有硕士或博士学历。 以下是分析协大教授群体所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因素: 一、教会大学的特殊性。福建协和大学由英美四差会创立,虽然于1 9 2 7 年 由华人主校,但仍与外国差会有着密切的联系,聘请教师大多接受过西洋教育, 这就成为外籍教授来协大任教及协大教师出国深造的重要因素之一。建校初年聘 任的九位教师都是外籍人员,其中四位由教会人员充任,这表明教授们接受西方 高等教育的同时,也接受了专门的基督教教育。这一教育背景,使得协大在办学 【l 】唐崇惕、唐崇悫主编:唐仲璋院士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 0 0 4 。第5 页 【2 】傅衣凌著:明清农村社会经济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北京中华书局2 0 0 7 简介 【3 】罗德里克斯科特福建协和大学珠海出版社1 9 9 9 年8 月第l 版。第l o 页 福建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初年宗教色彩特别浓厚,将宗教课程设为必修课,并要求师生定期参加学校的灵 修会和晨祷会。协和大学由英美四差会创办,也成为协大在整个办学期间不断有 外籍教授来校任职,即使在抗日战争时期最艰难的环境,协大也不断地聘请外籍 教授来协大任教。如聘请无行政职务的教授有:1 9 3 8 年,本校西文学系,新聘 外籍教授多查理夫妇,已由美国到达福州,不久将去邵武授课。【1 1 同年聘生物系 教授李琮池教授,美国康乃尔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 9 3 9 年本校新聘西文教授谢 诏英博士,幼年留学美国,美国加尼耳大学文学与理科学士学位,高芝大学文学 硕士学位,加尼耳大学教育博士学位。囝 外籍教师不断入聘,使得教授队伍甚至整个教师队伍接受外国教育的比重不 断增加,而协大教授队伍中,华人接受国外教育的教授人数也不胜枚举,上面统 计的行政机构中的教授群体中林景润、陈锡恩、郑作新、陈兴乐、林希谦、陈易 园、檀仁梅、王调馨等教授都接受过西方教育。教会大学的毕业生出国深造的比 例要大于国立大学的毕业生,原因在于在教会学校接受过教育的学生,大多都拥 有良好的英语水平,为他们进一步出国深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使得协大留学 人数一直很多。他们回国后大多来协大任教。 二、中国特殊的国情。福建协和大学从1 9 1 1 年由基督教六差会开始议创, 民国四年( 1 9 1 5 ) 乃告成立。定名为福建协和大学,1 9 1 6 年2 月正式开学。可 以说协大创办于清末民初之际,正是中国新旧教育的转型时期。也就造就了协大 教授群体所受教育的千差万别,大致包括三种类型: ( 一) 师承前清进士,文学院陈易园教授就是典型代表,他师从前清内阁大 学士、国学大师陈宝琛先生,精通经史,在传承国学方面成绩卓著,在抗战最艰 难时期写下了救国歌,已表达陈教授强烈的爱国心和民族使命感,也显示其深厚 的文学功底,陈教授运用自己渊博的知识,激发协大师生的抗日救亡热情。除了 陈易园教授之外,1 9 3 4 年新聘文学院副教授李兆民先生是清国子监荫贡生,法 政学堂毕业,信义大学神学院毕业,曾任湖南益阳中学校长,信义神学院税务专 门学校、金陵神学院,东吴大学教授,口】在协大文学院任教近五年,在文史学系 教授近代文选、修辞学和中国哲学史。 第2 卷第1 4 期第p 1 2 8 页 1 4 第一章协和大学教授教育背景分析 建教育司司长,兴化郡中学堂监督,【l 】张教授在协大任教时间仅一年。文学院院 长、国文系主任王治心教授,清附贡,曾任中学国文教员。1 9 2 8 年起,任私立 福建协和大学文学院院长、国文系主任,兼党义教师。圆 ( 二) 没有接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教授,协大有一些教授并没有经历过正规 的大学教育,如无行政职务、文史学系教授叶圣陶、郭绍虞等知名学者,他们大 多只是中学毕业后充任中小学教员,但在学术上却取得了辉煌的成果。民国初年 正处于教育改革的转型时期,与一大批留学欧美的新知识分子相比,他们并没有 接受新式教育的洗礼,但他们却致力于用新式教育来为国家培养合格公民。叶圣 陶先生从事和关注教育工作7 0 余年,一生都在支持国民教育,都在致力批判旧 式教育。他认为,新式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国家的合格公 民,社会的合格成员。郭绍虞先生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大学教育,但在1 9 1 9 - 1 9 2 0 年任北京 :晨报副刊特约撰稿人期间,曾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旁听少年 时家境贫寒,中学未毕业,但他学习刻苦,爱动脑筋。1 9 1 0 年在苏州工业中学 上学时就与同学创办了文学刊物 第2 卷第8 期第9 i 页 1 5 福建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 四) 、省立和国立大学的迅速发展。1 9 2 7 年福建省教育厅曾组织督学分别 到4 4 个县作全面的视察,事后编印督学视察报告一册,对福建省1 0 余年来 地方教育的情况,作了比较全面的总结。报告指出:福建官办教育存在许多严重 问题,经费支绌,开支不当校舍不适用,设备甚简陋,卫生不讲究;教学内 容陈旧,教法落后;人才缺乏,师资队伍不合格者居多数等。f l 】国民党主政时期 的福建教育有了稳定的财政收入。“1 9 3 6 年,省教育经费达到最高数2 0 0 万元, 占全省支出经费总数的1 0 3 。这一年教育经费的分配数额为:高等教育经费占 5 :中初等教育经费占7 0 ;教育行政费占8 ;教育预备费占2 ;社会教育 费占1 5 。 【2 】国立和省立大学在得到政府足额经费的前提下迅速发展,大有超 过私立大学的办学规模,同时政府对于私立学校也实施了不少补助。国立和省立 大学拥有博士与硕士学位者开始日益增加,而私立大学为了增强自身在高校的办 学声誉和竞争力,通常不惜重金聘请博士和硕士学历者来协大任教,即使在抗日 战争时期办学最艰难的时刻,也不断聘请教授来协大任教,1 9 4 0 年文史学系增 聘朱维斡君为中国史讲师,外国文哲学系有申绿芦夫人及陶毓华女士,春季由美 回任英文副教授;教育学系加增朱柏副教授一人,数理学系钟熙民副教授一人。 【3 】其中朱柏教授1 9 3 3 年始受聘于国立四川大学,后转协大教育学系任教。国立 大学加大对教授队伍的重视,使得国内整个教授群体的素质在提高,也推动了各 高校教授受教育程度的提高。 第三节教授群体的人员构成变化 教授群体的人员结构变化是整个教师队伍人员结构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 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一个学校教师队伍学识和教学的总体水平,因此,它是 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 福建协和大学整个办学期间,由于教师队伍的来源不同,教授队伍的学历结 构也随之发生变化。笔者将对协大在整个办学期间教授群体的人员构成变化情况 进行数据统计与处理,计算出一定时期内协大教授群体中教授、副教授在博士、 硕士两个层次上分别占教授总数、副教授总数的百分比,同时选择不同年度教授 学历情况作为参照数,进行纵向比较。 协大师资队伍的演变主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早期教师主要来源于传教士, 【l 】刘海峰、庄明水:福建教育史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 9 9 6 年,3 4 3 页 【2 】刘海峰、庄明水:福建教育史) ,福州s 福建教育出版社1 9 9 6 年,3 7 7 页 【3 】福建省档案馆,档案编号t5 1 2 1 5 1 6 第一章协和大学教授教育背景分析 协大建校初聘请的外籍教授,有些由牧师作兼职教授,如何乐益、卡彭特、来必 翰、饶卫礼,这些兼职教授大多没有接受过教授学科的专业训练,他们来华的主 要目的是传播福音,虽然他们也接受过高等教育,但绝大多数不是教其所学专业, 主要开设宗教课程。协大在最初办学时期,各差会派遣一些最优秀的人员作为新 学校的教职员工,如美以美会的庄才伟、英圣公会的卡彭特及美国公理会何乐益 先生等。【l 】其中兼职教师何乐益先生已在福州从事宗教事业1 6 年,他在最初的 筹办协大时,曾提到办学宗旨在于教给学生历史、科学和哲学的精神,保存旧思 想的精华及指导新思想的吸收发挥巨大的作用。协大最初的教授群体由传教士兼 职,他们虽然大多具有神学院学位,但不一定能胜任大学教授之职。这种现象也 存在于中国各教会大学,但他们却构成了教会大学的第一批教师。福建协和大学 校长庄才伟先生于1 9 1 9 年说,他所面临的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是要招聘到受过适 当训练又有德行的中国教师;甚至本校毕业生也都纷纷去上海或北京谋求肥缺。 圆 随着整个教会教育和协大办学的发展,校方开始有意识地招聘受过专业训 张 练、学有所长的外籍教授来协大任教。协大从1 9 2 0 1 9 2 7 年先后聘外籍教师2 1 位,其中包括萨惠隆、沙善德教授和高智校长等,他们分别获有美国毕斯登大学 哲学博士、和美国贝克大学神学博士学位,第二批专业教师开始形成,师资队伍 逐步走向专业化。协大第一批毕业生毕业后,有的留校任教,还有一些人为提高 自身素质,选择出国深造,回国后任协大教师。; 随着福建协和大学的发展,协大第三批教师队伍,既有国内知名学者,又有 协大自身培养的优秀毕业生及留学生,这些人大多具有硕士学历,部分人具有博 士学历。协大在聘任教授职务上对博士学位的要求越来越加强,而对硕士学位的 要求已经开始相对弱化,虽然整个教授队伍具备研究生以上学历( 包括博士和硕 士学历) 的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其中博士学位对教授职务的晋升来说显然 已经占据越来越主要的位置,成为大学教师队伍中最高职务晋升者。协大行政机 构中的教授群体大多是拥有博士或硕士学历的教授,1 9 4 1 年协大行政人员主要 有林景润、郑作新、檀仁梅、林希谦、王调馨、陈兴乐、陈懿祝、金云铭等。其 中郑作新、檀仁梅、王调馨、陈兴乐教授都是博士学历,而林景润、林希谦、陈 懿祝三教授都获有国外知名大学硕士学位。 1 9 4 1 年度第一学期协大教师资格统计表 【1 】罗德里克斯科特福建协和大学珠海出版社1 9 9 9 年8 月第l 版。第1 6 页 【2 】( 美) 卢茨著l 曾钜生译。中固教会大学史t1 8 5 0 - - 1 9 5 0 年杭州t 浙江教育出版社。1 9 8 7 6 第l 页 1 7 福建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2 么露 合计专任兼任 资格 女计男女 计男 女 计男 总计6 85 i1 76 34 91 4523 博士学位者 i i9 2l o9ll l 硕士学位者1 81 351 71 34ll 研究院所 532532 学士学位者2 92 182 6l g732l 专科学校毕业 4 4 44 表3 1 9 4 4 年教授、副教授具备博士、硕士学历情况分布 总计 计 男女 教授 2 42 04 副教授1 31 21 博士学位者l ll l 硕士学位者1 61 06 【2 】福建协和大学不仅于1 9 3 1 年立案成功,1 9 3 2 年更改变其原先不招收女生的 政策,开始招收女生入学。【3 】所以教师队伍中女教师人数逐年增加。女教授中不 乏国内外知名学者。如陈懿祝教授、徐克丽教授、林秀瑛教授。早期的女教师多 为兼职,抗战后,专任女教师比例有所增加。1 9 4 1 年协大共有教师6 8 人,其中 男教师5 1 人,女教师1 7 人,博士学位者共1 1 人,硕士学位者共1 8 人,兼任教 师5 人。到1 9 4 4 年,教授、副教授具备博士学历的比例约为3 0 ,具备硕士学 历的比例约为4 3 ,整个教师队伍中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者约占4 3 。这远远 高出建校初年教授具备博士学历、硕士学历的比例。 从上面两个表中能够看出,随着协大办学规模的扩大,博士和硕士比例呈现 出相同的发展势头,在副教授层次上,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比例增长速度基本一 致,整个副教授队伍具备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超过教授队伍具备研究生以 【l 】本学期教师资格情况统计 ,协大周刊 第1 5 卷第6 期第3 页 【2 】福建省档案馆,档案编号:5 1 2 2 6 1 9 4 4 年教师人数统计、教师资格统计 【3 】张其昀等。中华民国大学志,私立福建协和大学 台北t 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1 9 5 5 年,4 2 0 页 1 8 第一章协和大学教授教育背景分析 上学历人员所占的比例。同时,具备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增长速度很快,这一方 面是我国的高等教育在民国时期迅速发展的表现,协大毕业生海外留学人员增 多,并陆续回母校任教。因而,协大教授队伍渐渐地纳入了很多研究生学历的青 年学者,另一方面也说明协大的办学声誉在吸引高学历者加盟方面具有很大的优 势。教学是大学教授的首要职责,而拥有较高的学历正是他们进行教学的基础, 也是协大能够在学术上取得科研成果的重要原因。高学历的教授在课堂教学上及 传授知识方面都有独到的方法和经验。 1 9 福建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协和大学教授流动情况 第二章协和大学教授流动情况 在大学当中,相对学生而言教授群体是一个相对稳定、非流动的校园文化主 体,然而在民国时期无论是教会大学还是国立大学,教授们频繁地穿梭于各大学 之间,不断地寻找担任教职的机会,协大文学院林希谦教授曾提到“二十五年来 我任教于国内公私立各大学一【l 】这在民国时期高校教授群体中,可以说是很普遍 的现象。这种情况不仅对于教授的学术和生活上带来诸多影响,也影响着各个学 校的学科发展。福建协和大学教务长陈锡恩说:“由于教授的休假年或突然离开, 常常出现整个系突然在教学计划中暂时消失的情况,一嘲 第一节协大不同时期教授的流动情况 本节笔者从四个不同时期统计协大教授群体的流入和流出情况。 一、1 9 1 6 年建校初至1 9 2 7 年华人主校前。1 9 1 6 年协大在建校初年仅洋教授 9 人,有行政职务教授有庄才伟校长和倪乐善教务长;无行政职务有薛来西教授、 克立鹄教授、万尔西教授;兼职教授有何乐益先生、卡彭特先生、来必翰先生、 饶卫礼先生。到1 9 2 7 年林景润校长主校前,协大的教授群体均以外籍教授为主。 1 9 2 6 - - - 1 9 2 7 年协大中外籍教师比例 衰4 中籍教员陈锡襄、陈心陶、郑孝观、杨仲龄 徐光荣( r o d e r i c ks e o a ) 、祝寿康( e p b e a e h ) 、邴光华( n o r v i lb e a c h ) 、蒲克明( b b l a i m e y ) 、 沙善德( m f f 硼碍) 、克立鸽( c 1 l k e l l o g g ) 、萨惠隆( w j s u t t o n ) 、马陈( e c m a r t i n ) 、 外籍教员 麦克福( e p m e t c a l o 、曼讷( e d m i n 贯) 、薛来西( c m l s i t e s ) 、徐国德( c p g s e o u ) 、 高智夫人( e z g o w d y ) 、徐克丽( 九k s c o n ) 、江耶西( j e g o s s a r d ) 、何耳莲( e h s u t t o n ) 中籍职员 叶广亨、郑文昭、江肇康、林宪杰 外籍职员 高智( j o h n o o w d y ) 、徐光荣、力维( w n l a c y ) 、熹蒲英( e m a 幽贯) 、范哲民( p p w i m t ) 、 江耶西、马陈、麦克福、 【3 】从表中统计人数可以看到:该学年全校教职员共有2 8 人,其中外籍教职员2 0 人,中籍教职员仅8 人。流出教授有庄才伟教授、倪乐善教授、万尔西教授、何 【l 】林希谦:大学教育两种病态与两个建议 ,协大二十五周年校庆纪念刊 第4 页 【2 】见福建协和大学年度报告。1 9 3 0 年 【3 】谢必震香飘魁岐村:福建协和大学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j 0 0 4 第4 1 4 2 页 2 1 福建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乐益教授、卡彭特教授、来必翰教授、饶卫礼教授等,兼职教授流出比重较大。 已聘外籍教授祝寿康( 1 9 2 0 1 9 3 7 ) 、徐光荣( 1 9 1 7 1 9 4 9 ) 、沙善德( 1 9 2 2 - - 1 9 3 6 ) 、 萨惠隆( 1 9 2 4 1 9 2 7 ) 、高智( 1 9 2 3 1 9 2 7 ) 、徐克丽( 1 9 1 8 1 9 4 9 ) 等。同时, 在1 9 2 2 - - 1 9 2 7 年间协大还聘请了知名教授、学者叶圣陶、郭绍虞、董作宾等人。 二、1 9 2 7 年华人主校至1 9 3 7 年抗日战争爆发前。民国初年,中国文化界普 遍认为,教会仍在顽固地坚持帝国主义侵华立场,企图在中国土地上,在中国政 府颁行的学校制度外,另搞一个独立的、由教会统辖的学校系统,这是对中国教 育主权的公开蔑视和严重挑战。由此,激化了1 9 2 2 年在中国大地上澎湃的非基 督教运动,揭开了中国社会酝酿已久的收回教育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