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住论文 m a s t e r s t h e s i s 内容提要 中国传统的佛教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佛教文化的广泛性和渗透性,同样 影响着近代历史佛教文化在北洋时代达到了空前繁荣。西方的民主政治和民主思 潮在北洋时代得到了极大传播。于是北洋时代出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奇观:虽是赳 赳武夫治国,却是中西文化唱戏。 段祺瑞是北洋军阀集团中继袁世凯之后的政治权力中心人物,也是迄今为止最 有争议的北洋历史人物。而争议的源本却是对北洋时代的争议。 - 北洋时代是个什么时代? 从整体上讲,北洋时代是中国由封建王朝统治向现代 社会转型的阵痛时代。各派政治人物纷纷登场。那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乱世,又是思 想争鸣的时代,科学与民主意识萌芽的时代,而且又是中国近代民主政治和民主进 程推进的时代。 作为大清王朝体制下演变出来的共和执政人物段祺瑞,他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手 段是从那个时代衍生出来的。段祺瑞是近代中国。武力统一第一人”,这让我们看 到了封建王朝政治的残留背影;段祺瑞是“三造共和”的历史英雄,这又让我们看 到了西方民主政治的时代精神。“三一八”惨案将段祺瑞打入了万劫不复的政治 深渊,而皈依佛门又将段祺瑞修行成具有道德、智慧、觉悟和可贵民族气节的人格 坐标。从北洋执政人物段祺瑞身上发生的事件及心路变化,提示的是传统佛教与 “人”、与“人性”的影响及融合。 佛教文化无处不在。存在的都是合理的,更何况佛教文化在中国已存在几千年 了,它从印度传入,在中国传承和发展,这本身就大有历史学问。因为佛教影响的 是入本思想,引导的是人性的真善美和自制修身。 关键词:段祺瑞佛教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 t h e s i s a b s t r a c t c h i n a st r a d i t i o n a lb u d d h i s mc u l t u r ei se x t e n s i v ea n dp r o f o u n d ,o fl o n gs t a n d i n g a n dw e l le s t a b l i s h e d e x t e n t i o na n dp e r m e a b i l i t yo fc u l t u r eo fb u d d h i s m , a r e i n f l u e n c i n gm o d e r nh i s t o r y t o o i tw a su n p r e c e d e n t e dp r o s p e r o u st h a tc u l t u r eo f b u d d h i s mr e a c h e di nt h ef o r e i g ne r ao ft h en o r t h w e s t e r nd e m o c r a t i cp o l i t i c sa n d d e m o c r a t i ci d e o l o g i c a lt r e n ds p r e a dg r e a t l yi nt h ef o r e i g ne r ao ft h en o r t h t h e nt h e w o n d e ri nc h i n a w sm o d e r nh i s t o r yh a sa p p e a r e di nt h ef o r e i g ne r ao ft h en o r t h :a l t h o u g h t h es o l d i e ro fd a u n t l e s sc o u r a g er u n sac o u n t r y ,i ti st h ec h i n e s ea n dw e s t e r nc u l t u r e t h a ta c t si na no p e r a d u a nq i m ii sap o l i t i c a lr g h t sc e n t e rf o l l o w i n gy u a ns h i k a ii nt h en o r t h e r n w a r l o r d s g r o u p ,i ti st h em o s td i s p u t a b l ef o r e i g nh i s t o r i c a lp e r s o n a g eo ft h en o r t hu p u n t hn o wt o o t h es o u x c ed i s p u t e do ni so r i g i n a l l yt ot h ed i s p u t ei nf o r e i g ne r ao ft h e n o r t h w h a te r ai st h ef o r e i g ne r ao ft h en o r t h ? s p e a k i n gf r o mt h ew h o l e t h ef o r e i g ne r a o ft h en o r t hi st h a tc h i n ar u l e st h ep a i ne r am a k i n gt h et r a n s i t i o nt ot h em o d e ms o c i e t y f r o mt h ed y n a s t y e a c hs e n dp o l i t i c a lp e r s o n a g e st oc o m eo ns t a g eo n ea f t e ra n o t h e r t h a t i st h et r o u b l e dt i m e si nc h i n a sm o d e r nh i s t o r y ,i se r at h a tt h et h o u i g h tc o n t e n d s ,e r at h a t s c i e n c ea n dd e m o c r a t i c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s p r o u t ,a n dt h ee r at h a tc h i n a sm o d e r nd e m o c r a t i c p o l i t i c sa n dd e m o c r a t i cp r o c e s sa d v a n c e , i np o w e r p e r s o n a g e sd u a nq i r u i e sa st h er e p u b l i c a n i s m o fd e v e l o p i n g ,t oi np o w e r i d e aa n di np o w e rm e a n st od e r i v e ,c o m eo u tf r o mt h a te r ad u a nq k u ii sm o d e r nc h i n a “t h em i l i t a r yf o r c ei su n i f i e dt h ef i r s tp e r s o n ”,t h i sl e t su ss e et h er e s i d u a lf i g u r eo f d y n a s t y sp o l i t i c s ;d u a nq i r u ii s t h eh i s t o r i c a lh e r o “m a k i n gr e p u b l i c a n i s mt h r e e t i m e s ”。t h i sl e t su ss e et h es p i r i to ft h et i m e so fw e s t e r nd e m o c r a t i cp o l i t i c sa g a i n ” t h r e eo r o n ee i g h t ”t r a g i ci n c i d e n ts q u e e z ei n t od u a nq i r u it h ep o l i t i c a la b y s sb e y o n d r e d e m p t i o n , c o n v e r t e dt ob u d d h i s mp r a c t i s eb u d d h i s mo rt a o i s mf o rh a v em o r a l s , i n t e l l i g e n c e ,a w a r e n e s s ,v a l u a b l ep e r s o n a l i t yc o o r d i n a t eo fn a t i o n a li n t e g r i t yd u a n q i n i i i n c i d e n t sa n d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c h a n g e st h a tp e r s o n a g e sd u a nq i r u i e sh a p p e no n o n e sb o d yt h a tj np o w e rf r o mt h en o r t ho c e a l l , i ti st r a d i t i o n a lb u d d h i s ma n di n f l u e n c e a n di n t e g r a t i o no f “p e o p l e ”,a n d “h u m a nn a t u r e t ob ep r o m p t i n g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 t h e s i s c u l t u r eo fb u d d h i s mi su b i q u i t o u s t h eo n et h a te x i s ti sa l lr a t i o n a l ,w h a t sm o r e c u l t u r eo fb u d d h i s mh a sa l r e a d ye x i s t e df o rs e v e r a lt h o u s a n dy e a r si nc h i n a ,i ts p r e a d s i n t oi n d i a ,i nc h i n a f sp a s s i n g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i s ,0 1 3h a v i n gm u c hh i s t o r i c a l k n o w l e d g e b e c a u s eb u d d h i s mi st h eh u m a ni m p a c to ft h i st l l i n k i n gi sg u i d e db yt h e t r u t h ,v i r t u ea n db e a u t yo fh u m a nn a t u r ea n ds e l f - c u l t i v a t i o n k e y w o r d s d a a nq i m i b u d d h i s m 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 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 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嚷 日期:年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 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本人授权华中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 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 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 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作者签名:乒。 日期:卿午f 月6 日 导师签名: 日期:年月 日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同意将本人 的学位论文提交“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 中的规定享受相关权益。园童途塞握窒卮进卮;旦坐生;旦= 生;旦三生筮查。 作者签名:删 日期:伊月后日 导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硕士学住论文 m a s t e r st h i s l s 一、写作缘起及选题意义 绪言 在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和研究中,我对北洋时代的执政人物产生了浓重的兴 趣,而这种研究兴趣的引发,居然缘于北伐胜利后,北洋军阀的头面人物,不 知怎么一下子都信佛了这样一个史实。这是一个奇特的历史现象。例如,段祺 瑞下野后,参与创立了中国菩提学会,任该会理事长。孙传芳被逐出东南五省后, 曾任华北佛教居士林林长曹锟、吴佩孚、赵恒锡、陈树藩以及北洋政府委员汤化 龙、靳云鹏等,政争失败后也皈依了佛教。不仅如此,许多站在南方革命阵营一边 的将领与同盟会元老,也纷纷投向佛教。如同盟会发起人之一的李书城,曾任广州 非常国会宪法起草委员的韩大载,曾任辛亥安徽军政府都督的柏文蔚,陕西辛亥革 命的功臣康寄遥,曾任广东省长、积极支持护法运动的朱庆澜,以及陈铭枢、李济 深、王柏龄、李根源等北伐军、国民军高级将领也先后皈依了佛教。2 0 世纪初叶 各派政治人物纷纷置身佛门,我认为这或许是一个有探索意义的历史现象。而在他 们之中,北洋执政人物段祺瑞与佛教的关系看上去似乎又显得格外悖论,因而,这 也就决定了我选题研究的问题意识和研究动机。 有史学家这样认为,人类真正的历史是宗教史。这话虽然可以商榷,但也道出 了某种历史共性。比如,人类早期的文化史固然是以巫术和宗教的形式展开的,然 而直至当代,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在信仰宗教。就说当代中国吧,从青藏 高原到东海之滨,从大兴安岭到天涯海角,哪一方土地又没有寺庙的座落呢? 经济 发展,寺庙林立,香火鼎盛,这本来就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道奇特的文化风景。 所以,在中国,研究历史和历史文化,脱离了佛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即使是精英 文化中也时时映着佛教的背景和渗透。就北洋时代而论,当时的佛教受志士仁人的 群相注目,决非偶然;这一历史时期的佛教文化和社会背景及其对北洋执政人物的 影响,也本应是一个不该疏漏的史实的还原。之所以会有这样一种认识,是因为我 对所有试图推进中国文明进程的先人,都怀有一份深切的敬意! 都说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不过,在史海勾沉,如果能够从一种人本回归的历 史视角,而不是仅以阶级和阶级斗争以及革命史观的政治取向,去审视北洋时代及 。邓子美: 传统佛教与中国近代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2 2 1 页 1 硕士学位论文 y , s t e r sn i e s i s 其执政人物的话,作为一个史学研究者,是不是更有一种历史的责任呢? 这又是一个很大的命题,非我个人力所能及。而让我找到这个切入点的,不是 别的,正是佛教,是佛教对北洋时代执政人物的人本影响。而促使我选择段祺瑞这 个北洋执政人物作为研究对象的动因,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第一,段祺瑞曾是北洋 时代的最高执政,是北洋军阀集团中继袁世凯之后的政治中心人物,在北洋时代你 方唱罢我登场的众多执政人物之中,段祺瑞对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影响更具有代表 性。他从1 9 1 6 年任国务总理以来,虽曾几度下野,事实上却始终留在这个政治舞 台的中央。如吴佩孚之异军突起,冯玉祥之朝秦暮楚,张作霖之虎视眈眈,也终究 不如段祺瑞的中流砥柱。因此,如果非要为袁世凯之后1 0 年的北洋时代找一个代 表人物的话,那也一定是段祺瑞。第二,随着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史料的客观披 露,段祺瑞这个北洋执政人物还有一个问题焦点,即一面是“刽子手”、“反动军阀” 的定论,一面又是具有自身巨大人格力量的佛教门徒,这种现实和心理的巨大反差, 本身就是一个颇具典型意义的命题。第三,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儒家文化和佛教文化 的国家,历史人物更是这两种文化教育、影响和渗透的产物。脱离了传统文化背景 和文化土壤的历史研究,是不可能对历史和历史人物作出客观公允评价的。 二、题目界说 本文将题目定为段祺瑞与佛教,实际上是包含了三个内涵:一是北洋时代 的佛教文化背景;二是段祺瑞与佛教的关系:三是佛教影响探研。 北洋时代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反动的军事政治集团的时代,是近代中国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它从辛亥革命失败后,到蒋介石国民党新军阀出现前,对 近代中国进行了为时1 6 年的、祸国殃民的黑赌而反动的统治。这是建国以来 既有的史学教材的历史和评价。正因为如此,在我们所能看到的北洋时代及其北洋 执政人物的史学资料和论著评价,都是围绕这个结论而解读和展开的,或许篇幅不 同,取材不同,但观点近于千人一面。我认为,这种评价并不是完全建立在客观公 正的史实基础上的结论。 北洋执政人物是历史人物,又是社会人物。是历史人物,就有其历史的局限性; 是社会人物,就有其环境的制约性。北洋执政人物首先是“人”。历史由时间和事 件构成,事件又是由人物心灵和活动构成。如果不是把北洋执政人物当作历史和社 会的“人”来看待和考察,而把“人”妖魔化或概念化、脸谱化了,那就会失去人 性,失去研究的“原点”。而佛教,毕竟在那个时代对北洋执政人物产生过相当的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 t h e s i s 影响。力求揭示传统佛教与“人”、与“人性”的影响及融合,这是本文的出发点 和着力点,从而也就形成了段祺瑞与佛教这个题目。 三、相关研究概述 对于近代佛教和佛学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但是,对于佛教与北洋执政人物 的研究,却极少见诸于史料和报端;这可以理解,因为在过去已有的权威定论之下, 是不可能发表其它不同的声音的。但是,历史又是前人走过的。中国的改革开放事 业,同时也带来了政治的清明,因而我们可以从其它大量相关的史料和研究成果中, 走近那个时代,寻踪觅迹,去伪存真,还历史和历史人物以本来面目。这是一种历 史进程的探索,又是一种心路历程的探索,吃力叉不见得讨好。 我以为,对于清末民初佛教文化的研究,邓子美先生在上个世纪9 0 年代所著 的传统佛教与中国近代化百年文化冲撞与交流一书,值得一读。该书用大 量的篇幅记述了近代佛教改革的逾越与结合。然而,遗憾的是,此书对佛教于北洋 执政人物的思想影响,着墨甚少,或者说基本没有提及,只看见人物之间的交往, 没看见思想之间的交流。当然,这是作者成书之时的时代认识局限。 梁启超说佛是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的佛学巨著。虽然这部书也没有涉及j 乏 洋执政人物,但却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思辨之路。梁先生对佛学研究涉足甚广,他的 不同,是在于他不是以佛学为经世的借用工具,而是把佛学作为他认识社会、认知 人生的部分依据。梁先生的佛学研究之是心理分析。他认为佛法就是心理学。从 心理学角度,对佛法进行专门剖析,是梁先生的一大创造;它表现出的,是佛法对 传统文化继承和转化的历史责任。而梁启超本人,则担任过北洋时代段祺瑞政府的 财政部长和司法部长。 值得欣慰的是,白上个世纪8 0 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对北洋时代的研究已经有 了一定进展。比如,黄征、陈长河、马烈的段祺瑞与皖系军阀,来新夏主编的 北洋军阎史稿,莫建来的论皖系军阀的形成,杨洪章、孟庆禄的李大钊对 段祺瑞的认识过程评述,李少兵的民国时期的佛学与科学思潮,宋益乔的佛 教文化与改革者的情怀论佛教文化对清末维新派、革命派思想与创作的影响 等。这些专著和史料对于笔者的选题有很大的帮助和启示作用。但我也注意到,在 众多的研究成果中,相关且系统的专著并不是很多,某些专著大都只是在具体章节 中对北洋时代及北洋执政人物有一些背景介绍。这或许是国内学者对于北洋时代研 究和认识的不足。 硕士学住论文 4 a s t e r s t h e s i s 但有一个学者引起了我的特别注意。他叫李洁。2 0 0 4 年初,他出版了文武北 洋一书。在这部书里,作者用自己的话语,记录了他对北洋时代及北洋执政人物 的一些想法。他的一个突出观点是:北洋时代可能并非一个完全“反动”的无序的 时代;北洋执政人物或许并非一群历史舞台上“倒行逆旄”的“跳梁小丑”、“恶魔 暴君”。“武”只是那个时期的表象,而“文”才是那个时代的追求。这是令人震 撼和耳目一新的。不过,因为这部著作从分类上讲属于文学作品,所以,作者在意 欲探索北洋执政人物的心路历程时,字里行间文学和情感的色彩似乎太浓了些,或 时空转换,或行文跳跃,或流连盘桓,或欲言又止。然而,这并不影响作者对那段 文武历史所作的认识上的寻找和突围。 本文拟结合上述研究成果,以入本为主线,来探讨佛教与北洋执政人物段祺瑞 的关系及其影响。 四、史料、研究方法及基本架构 在过往的由胜利者写成的历史结论中,能不能在那些历史风云人物特别是执政 人物身上找到一条客观的认识轨迹,从而抚去历史的蒙尘,还历史和历史人物的本 来面目,相信这是每一个史学研究者的真实追求。北洋时代离现代并不遥远。现代 中国也是从北洋时代走过来的。所以,历史同样需要反思。但是,光有理论勇气是 不够的,还应有丰富的档案史料论证。而由于历史原因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对北洋 时代的阶级分析认识,导致相应的史料所见不多。因而我只能在已有的公开的史料 之中去探索北洋时代执政人物的历史轨迹了。 梁启超先生创立的佛法心理学,启迪了我的研究方法,即从结果溯前因。大量 史实说明,佛教对北洋执政人物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然而遗憾的是,作为佛教信 徒的段祺瑞、吴佩孚等北洋执政人物本身的佛教思想,却无从考证,因为现有的史 料还没有这方面的记录和依据。但是,作为与佛教交往甚密且深受佛教影响的政治 人物,他的执政理念、执政方法和认识社会、认知人生的行为状态,必然或多或少 带有佛教思想的色彩,这就有了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佛教对段祺瑞等北洋执政人物 的影响的可能。 本文共分五部分。绪言和结束语属于一般概说,主体部分由三章构成。绪言为 写作缘起及选题、意义、研究方法、史料运用等基本情况的介绍。第一章是对北洋 时代佛教文化背景的探讨,进而认识北洋时代是个什么时代。第二章研究的是段祺 。季洁:文武北洋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版。 4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 t h e $ 1 s 瑞与佛教的关系。第三章是对段祺瑞等北洋执政人物的多元审视。第四章探讨的是 佛教对段祺瑞等的人本影响。而结束语部分则试图结合本文的研究,互动分析佛教 与人本的关系 5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_ e r sn i e s i s 第一章北洋时代的佛教文化背景 一、中外文化的撞击与交流,是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史的主线 在北洋时代的维新与革命相继演迸的社会主流中,佛教文化的复兴与革新,是 一股令当时社会诸方瞩目的重要思潮,无论是执政还是在野,无论是革命还是反动, 无论是社会精英还是佛学高僧,没有谁、也没有任何政治势力不能不看到和受到蓬 勃复兴的佛教文化的影响和冲击。因此,研究佛教对北洋执政人物段祺瑞的影响, 不能不首先了解那个时代的佛教文化背景。 ( 1 ) 中国近代佛教文化的复兴实在是社会转型之际的产物 2 0 世纪初叶,最早从中世纪迷梦中惊醒过来的中国社会的政治和文化精英们, 不但从西方先进的武器技术背后看到了作为其后盾的经济、政治制度、学术思想, 也看到了基督教把西方不同社会集团连结在一起的凝聚力,看到了教会在组织公 民,提高公民的文化道德水准时所起的重要作用。他们同时意识到,仍滞留在中世 纪的道教文化已无法对近代文明的挑战作出有力的回应;儒家文化由于与宗法统治 思想太多地纠葛在一起,则一时不易改造为启发国人的近代意识的工具,于是,不 少志士仁人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可能起到新教在西方所起类似作用的佛教。中 国近代佛教文化的复兴实在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之际的产物。 清末民初及北洋时代的中国的政治代表人物,几乎都有过关于佛教思想和文化 的阐述、扬弃、发掘与革新。例如:康有为吸取佛教思想,展现新的大同理想。谭 嗣同批评僵硬的天地观与理、气二元论,吸取佛教华严宗一体多面的宇宙观与大乘 佛教“慈悲为怀”思想,塑造了以“仁”为核心的新自然观与本体论。章太炎扬弃 了儒家“格物致知”的笼统说法,代之以佛教唯识论与因明学的逻辑方法,从而在 认识论、方法论上与近代思想开始接轨。梁启超用佛教的“真如”,去解释德国哲 学家康德、费希物学说中的“真我”,用古老的佛教十二缘生理论,作为新伦理观 的基础,进而对冲破儒家纲常束缚以后,人心如何向善的问题有了明确回答;他用 西方哲学、社会学原理解释佛教,往往赋予古老的佛学思想以近代内容。o 还有那 个时期的杨度、梁漱溟、熊十力以及上溯到魏源、龚自珍等近代思想家,也都有大 。粱启超:粱启超说佛,中国青年出版社2 0 0 5 年版。 6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 t h e s i s 量的佛学著作面世。佛教超脱的人生观远较儒家拘守的人生观有吸引力,因此,近 代思想家大都以此为归宿。传统社会的崩解促成了佛学的复兴,社会转型期思想界 的普遍饥荒导致了佛学在精英层中的流行。 太虚大师全书或许更能让我们把握一条主脉了。太虚俗姓吕,学名沛林, 生于1 8 9 0 年,浙江崇德人。1 9 0 4 年投苏州木渎小九华寺出家,法号“太虚”。他是 近代中国佛教一代宗师的首推。太虚的终生事业不仅在于护教,而且以全副向心进 行佛学的革命,即实现佛学的入世转向。基于对佛教历史的反思而获得的新认识, 太虚认为,佛教革新是顺乎时代潮流,合于人群需要的,必须坚持;西方近代思想 应酌情量取,东方传统不能弃绝,应加以发掘、更新。近代佛学界公认:皈依佛 法不仅仅为了个人修行解脱,而是必须对社会有所奉献。太虚提出的佛教改革的重 要内容,就是建设人间佛教的主张。从人生佛学到人间佛教,是最自觉最适应近代 社会需要的主流。这种佛教的入世精神,是参与对超越的转化,是佛学与近代社会 思潮的有机结合。 ( 2 ) 北洋时代佛教文化的复兴与改革,是与当时社会政治发展的趋向联系在 一起的 由于佛教思想极其丰富两庞杂,又处于人类辩证思维的较高发展阶段,因面它 比较能适合社会转型之际的广泛需要。对下层民众而言,它以劫运说解释了社会无 序状态产生的原因,以报应说回答了贫富悬殊的问题,以轮回说维持了人们残存的 一线希望,以修持说满足了变化中的社会强烈的维护伦理要求;对知识阶层而言, 佛教思想体系中以往未被重视的深层内涵,此时也显露出它不仅在彼岸,而且在人 间的锋芒:而对执政人物而言,面对无处不在的佛教文化,如何站在历史的高度去 加以引导并为我所用,这更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应有的政治取向。北洋时代的政治 发展趋向需要佛教。北洋政府中的许多开明之士看到了佛教产生的积极的社会功 用,因而为建立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佛教组织中华佛教总会,据理力争,奔走 呼号,例如国务总理熊希龄,平政院长夏寿康等等。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孙中山、 蔡元培等革命家对佛教也怀有深切的同情,特别是对新兴的佛教组织与佛学研究给 予了大力支持。在孙中山的革命生涯中,他与当时的佛教高僧释宗仰、曼殊的关系 非同一般。他和宗仰曾共居一楼,时常畅谈革命与佛学。他任临时大总统后,仍约 宗仰密谈,请宗仰辅助国事。孙中山曾著有宗教与政治一文,认为国家政治所 。太虚:人生的佛教。载太虚大师全书,第5 册,宗教文化出版社,第2 3 8 页 7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l 到r s t h e s i s 不能及者,倘得宗教以扶之,则民德自臻上乘,人民愈相亲睦。因此,他对佛教寄 予期望。1 9 1 6 年8 月,孙中山来到普陀山,当时太虚正在为切实推进佛教改革而闭 关反思,孙中山甚为赞赏,为太虚手题“昧盘诗录”四个字。孙中山尽管对佛教没 有作过深入的研究,而且他本人还是一个基督教徒,但他对佛教传播和发展的历史、 佛教的教义、佛教的功用有相当的了解。1 9 2 0 年,孙中山曾捐银万两修复南京栖霞 寺。孙中山对佛教的认同和对佛教事务的支持,赢得了广大佛教教徒的尊敬和爱戴。 生前,佛教徒给了孙中山有力的支持;死后,佛教徒给了孙中山及其三民主义以高 度评价。从1 9 2 6 年开始,国民革命浪潮席卷全国,不少佛教徒亦投身其中。太虚 与广东革命政府领袖频频联系。北伐军首先出师湖南,也受到湖南佛教徒的拥护。 湖南民众佛化协会提出以“大慈大悲救人救世精神努力革命”的口号,并组织了千 余僧众加入了国民革命军。唐生智请佛法大师顾净缘在北伐军中布教,命令所部将 士均受三皈五戒。湖南佛化会则动员长沙佛教徒参加全市人民举行的反帝游行示 威。湖北佛教界进步人士释体空等也与中共领导人董必武等建立了联系,在1 9 2 7 年的“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中掩护了不少共产党人。 因为佛教的影响,在北洋时代,佛教菩萨行精神极大地激励了新一代的奋进勇 气。一代文豪鲁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鲁迅生于1 8 8 1 年,他的第一篇小说狂 人日记写于1 9 1 8 年,时已3 7 岁。在此之前,他主要是为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坚 实的基础,而其中,佛教思想和佛教文化正是坚实基础中的重要基石。鲁迅的挚友 许寿棠在亡友鲁迅印象记中写道:“民三以来,鲁迅开始看佛书,用功很猛, 别人赶不上。i “民三”是1 9 1 4 年。我们看这一年的鲁迅日记,鲁迅购买了释 迦成道记、金刚般若经、发菩提心经、大乘起信论等佛教书籍达3 0 余种。 1 9 1 5 年3 月,鲁迅逐句校对高丽本百喻经,并特地自费托金陵刻经处刻印1 0 0 册,可见佛教书籍在鲁迅心中的地位。1 9 1 6 年,鲁迅继续购买净土经论、妙法 莲花经等佛教书籍外,还买了大量的寺碑、塔铭等佛教碑帖。他还用1 3 个晚上 抄录法显传1 2 9 0 0 余字。鲁迅幼年时曾寄名佛寺,拜长庆寺主持为师,师父赠 以银八卦一件,上镌刻“三宝弟子法号长庚”。1 9 3 6 年,已享盛名的鲁迅写了我 的第一个师父一文,以怀想“半个世纪以前的最初的先生”。可以说,鲁迅的人 格力量与创作成就,与其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和佛教文化的滋养有着重要的关联。 世界是多元的,认识也是多元的。在北洋时代,有许多志士在追随孙中山先生 的同时,仍保持对佛教的信仰;有许多仁人受佛教革新思潮影响,欲以佛教济世度 生:更有革命思想家虽并不信仰佛教,但从革命的实践认识到宗教与政治的关系, 企图借助佛教实现救国救民的根本志向。比如,中共早期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 硕士学住论文 v 咄r e r s - t h e s i s 瞿秋白都曾研究过佛学,并与佛学大师梁启超及佛教高僧多有联系。瞿秋白曾这样 表白说:“我踏上革命道路,与佛教菩萨行思想的熏习有关,就因为我是一个大乘 佛教的教徒! 菩萨行的人生观,无常的社会观渐渐指导了我一条光明的路。”国 ( 3 ) 北洋时代佛教文化的复兴与佛学教育的空前拓展密不可分 在太虚等高僧的推动下,建立了中国第一所佛教学院武昌佛学院。此后即 一发不可收拾,凡佛教名山必有佛学院校。北洋时代全国的佛学院校总计有数百之 多。民国首任教育总长蔡元培虽然主张以美育代替宗教,但却对佛教另眼相看。他 在著名的以美育代宗教说一文中说:“至于佛教之圆满,非他教所能及。”他还 为王小徐的佛法与科学一书写序说:“佛法的宣传,随顺众生根器,本无定法。 欲为科学家说法,应用科学方法作积极说明尤望积极提倡,促成种种科学的工 作,以完成自度度人的弘愿。”囝那个时期,全国有相当数量的幼儿园、小学、中学 是由各地寺院或佛教居士创办的。不仅如此,佛教教育还渗进了国立、私立大学校 园。如梁启超、邓伯诚、张克诚、许季军、梁漱溟、汤用彤、熊十力等,均先后在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东南大学、成都大学等著名大学开讲 佛学。近代著名学者如鲁迅、胡适、冯友兰、蒙文通、范寿康等,均在中国哲学史、 思想史、文化史及世界哲学、东西方哲学教村中把佛学列为重要内容,有的还作了 相当高的评价。从幼儿园到大学,从佛学教育到社会教育,北洋时代的佛教文化的 复兴与改革,是那个时代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 4 ) 北洋执政人物对佛教的信仰和支持,促进了佛教复兴与改革的波推浪涌 这是一个渐进和变化的过程。中国传统佛教是受封建朝廷礼部的僧官所管辖 的,所以切要配合政府的政策运作。民国成立后,南京革命政府取消了僧官制度, 允许民众组织合法的宗教团体。从总体上看,北洋政府基本上采取的是各宗教自行 组织宗教团体自治的宗教政策。这就使佛教文化有了一个生存和发展的政治环境。 佛教的勃兴,反过来又影响政治人物的思想行为,有相当部分的人确实把佛教当成 了政治避难的世外桃源。这里有一串很长的名单。从现有的资料看,除袁世凯以外, 段祺瑞、吴佩孚、徐世昌、曹锟几乎所有北洋时代的执政人物都或先或后皈依 了佛门。曾任北洋政府总理的熊希龄最为著名,他是中华佛教总会的首任会长。而 当时的佛学高僧如太虚,谛闲、弘一、印光、虚云等,可以说又都是与北洋执政人 o 瞿秋白自传江苏文艺出版社1 9 9 6 年版。 o 王小徐:佛法与科学( 序言) ,上海佛学书局 9 2 9 年版。 9 硕士学住论文 m a s t r f - s t h e s i s 物过往甚密的座上宾。例如,1 9 2 1 年9 月,太虚到北京广济寺开讲法华经,时 任北洋政府平政院长的夏寿康等数百名各界知名人士当场入佛皈依。佛教居士团体 和组织在全国各大中城市纷纷建立起来;佛教刊物如觉社丛书、新佛化、佛 化新青年等刊物大量出版发行。佛教佛学在近代文明的冲击下的复兴与革新,适 应了转型社会各阶层的需要,因而受到了执政人物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注目和重视。 中国的中产阶层和民族工商业者构成了新佛教的社会基础,从而从客观上造就了有 利于佛教复兴与改革的大环境。 二、思想争鸣是北洋时代的重要文化特征。 客观地说,佛教文化之所以能够在北洋时代新潮勃兴,从更广的视野来看,那 是因为北洋时代曾经是一个思想争鸣的时代。 ( 1 ) 北洋时代的新闻出版和言论自由是相对开放的 这源于段祺瑞政府的新闻开放政策。在袁世凯统治时期,北洋政府先后以妨害 治安、宗旨不纯、诬诋政府、妨害国交等种种莫须有的罪行,由内务部查禁了大量 报刊、书籍。为了制造法律依据,袁世凯还下令炮制了一个报纸条例。这个条 例实际上是 大清报律的翻版。这些扼杀新闻自由的措施,都是违背临时约法 的。袁世凯死后,上海等地纷纷要求解除报禁。北京政府内务部于1 9 1 6 年7 月6 日孵除了对( i - 海时事新报、 中华新报,上海爱国报、民国日报,云南国 事报、云南共和滇报等2 0 余种报刊的禁令,允许一律自由行销。两天后,又 下令废止报刊条例。o 据报道,国务会议在讨论要不要废除这个条例时是有一番 争论的。当时段祺瑞的态度明朗,同意废止报刊条例。段祺瑞说:。应暂持放任 主义,俟将来查看情况再定办法。”o 与此同时,段祺瑞内阁还废除了旧的公文程式, 实行了新的公文程式。 于是,北洋时代的新闻报刊杂志如雨后春笋一样大量兴办。各大中城市有报纸 出版。科学、文史、思想、教育等多种类型的杂志层出不穷。只要你想说话,只要 你想表达自己的学术思想或政治观点,你就有公开发表的载体或阵地。各种各样的 主义,各种各样的口号,各种各样的救国主张,充斥着多种报刊,把北洋时代搞得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北洋政府内务部档案 。 o 转自政府公报,1 9 1 7 年第1 8 5 号 o 国会与报界的责任,转自申报,1 9 1 6 年7 月2 2 日 1 0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 t h e s i s 眼花嘹乱。陈独秀在上海、北京创办新青年杂志;毛泽东在湖南出版湘江评 论,李大钊公开自己的著作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马克思主义正是在北洋时 代得到了公开传播。北洋时代的百家争鸣,导致了政治文化思潮的的空前活跃。 公允而言,北洋时代的确是颠三倒四的乱世,但北洋执政人物对各种思潮的宽 容,却也是不容否认的。在北洋时代,各党各派,你方唱罢我登场:智士仁人指点 江山、议论朝政,可以畅所欲言。尤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 类似先秦时代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代,王纲解体,诸侯林立,但那个时期的学 术文化却大放异彩,以至于直到今天,我们还在依赖于那个时代给我们留下来的基 本思想文化资源。在北洋时代,中国出现了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章太炎、杨度、 梁启超、梁漱溟、蔡元培等一大批思想家和国学大师,这是环境的使然。将近一个 世纪过去了,所有的后来者仍然还是只能望其项背。 ( 2 ) 北洋时代的教育是教育家管的 北洋时代虽然是军阀当政,但北洋执政人物却多少还保留了一些对知识分子和 读书人的礼敬。无论哪个朝代,所谓尊重读书人,尊重知识分子,决不是当权者仅 挂在嘴边的,或让读书人和知识分子望梅止渴的空头许诺。北洋时代的教育是教育 家管的。蔡元培、章士钊等教育大家是教育总长,北大校长。北洋时代的大学教授 们每月从政府的财政中领取的俸薪竟有二、三百块大洋。民国初年的银元与2 0 世 纪末的人民币比值约为1 :1 0 0 ;而房地产,又大大超过了这个比例,差不多是1 : 1 0 0 0 。如鲁迅先生凭自己一两个月的收入( 3 0 0 元月薪加讲课费、稿费) 就能买下 北京白塔附近的一处宁静的四合院,而时下在京城二环路以内想买那样完整的住 宅,岂不得千万之巨! 那时的一个北洋大兵,每月6 块大洋,就能活得比较像样, 除了自己天天能吃上肉以外,还能按月寄回家去几块钱。对于这一史实,我至今还 感到不敢相信。那是个什么国力的年代? 北洋时期的知识分子们竟然享受如此之高 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 一些至今还抱着“北洋时代是近代中国最为黑暗反动的时 代”观念的人们,是不是可以从中看到黑暗里透出的光亮呢? 其实,说白了,对知 识分子的厚待,就是对社会思潮的宽容,因为各种社会思潮的思想者,恰恰是社会 的饱学之士们。 追溯起来,历史上也有一个对读书人礼敬和宽容的时代,那就是宋代。宋太祖 在宫中立碑: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之人。否则,将遭天遣。这条“家规”竞奇迹 般地被宋朝历代帝王所遵守。“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国策,使得宋代的政治斗争 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充满血腥,因而宋朝成了历史上难得一见的政治清明时期。 1 1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 t h e s i s 台湾著名学者李敖的一段话或许可以令人振聋发聩,他说:“北京大学怎么出 来的? 是北洋军阀! 什么人叫蔡元培做北京大学的校长? 是北洋军阀! 那时候,蔡 元培是国民党人的身份,但北洋军阀有这个度量把全国最好的大学交给与自己敌对 的一个政治势力的首敌! 我们现在骂北洋军阀,我们有什么资格骂北洋军阀呢? 我 们不要骂北洋军阀。我们要做历史性的反思。” ( 3 ) 近代新文化运动是从北洋时代开始的 可以这样认为,北洋时代百家争鸣的局面,带来了佛教文化的空前繁荣,同时 又带来了马克思主义、三民主义及各种学术思想的空前传播。这是那个时代文化思 潮的主流。科学与民主的近代思想是从北洋时代肇始的。游行、示威、罢工、罢市 等系列民主政治活动也是自北洋时代实践的。选票舆论的监督,民众的意志,同样 使北洋执政人物感到了威慑。正因为近代新文化运动将民主与科学作为核心观念或 基本价值加以追求和崇尚,再加上这种追求和崇尚又与对封建专制主义、迷信愚昧 思想以及旧伦理、旧道德乃至整个传统文化的批判与反思联系在一起,因而它极大 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推动了思想文化的变革,并开始成为一种社会意识和价 值观念。 北洋时代的佛教文化背景和思想争鸣的重要文化特征,实际上正是那个时代的 社会环境和文化土壤,这是“时势”,这是不以人们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北洋时 代所发生的一切重大政治事件,也都是在这一文化环境下展开的。这是一种必然的 思想和行为的关联。段祺瑞是那个时代背景下的执政人物。作为史学研究者,只有 客观地面对北洋时代,才能把握北洋执政人物段祺瑞与佛教关系的脉络及其执政功 过的评价和审视。 o 李敖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 t h e s i s 第二章段祺瑞与佛教的关系 段祺瑞是北洋时代的最高执政。他1 8 6 5 年3 月6 日生于安徽六安,原名启端, 字芝泉。后迁往合肥,所以又称段合肥。1 8 8 5 年,段祺瑞2 0 岁时考入天津( 北洋) 武备学堂炮兵科。1 8 8 7 年以最优秀的成绩毕业被派往旅顺监造炮台。1 8 8 8 年又以 第一名的成绩被派往德国留学。他是中国现代军队的第一任陆军总长和炮兵司令, 并任过第一所现代军事学校保定军校的总办即校长,蒋介石、傅作义等曾是他 的学生。他与冯国璋、王士珍一起被称为“北洋三杰”。1 9 1 3 年代理国务总理。1 9 1 6 年任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1 9 2 4 年1 0 月被推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1 9 2 6 年4 月辞 职后退居天津,成为虔诚的佛教徒,自号正道居士,撰有正道居集、正道居诗。 1 9 3 6 年1 1 月2 日病逝于上海。 段祺瑞佛教之路的三个阶段 从最高执政到皈依佛门,段祺瑞与佛教的关系大体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 9 2 4 年以前,段祺瑞对当时的佛教复兴活动是强烈反对和极力 阻挠的。 中华佛教总会的建立与取消的过程即能说明这个问题。 武昌首义胜利后,革命风潮波及全国,佛教界深受鼓舞。为了推进佛教复兴, 维护佛教权益,全国各地佛教组织纷纷建立。佛教高僧敬安、太虚、仁山、杨文会、 谢无量等商议,拟将当时的“佛教会”、“佛教大国会”、“中央佛教公会”、“中华佛 教协进会”等组织合并建立“中华佛教总会”。此方案由北京政府内阁要员熊希龄 疏通,将会章呈政府立案,以使总会合法化。与此同时,佛教领袖敬安等接到了湖 南、云南、安徽等地军警社团学校纷纷占夺寺产的情况报告。敬安感到事态严重, 1 9 1 2 年1 1 月,他亲赴北京政府内务部交涉,要求总会立案登记,要求政府下令禁 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钛和钛粉纳米材料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花卉租摆合同(模版)
- 2025新任科级干部社会责任培训心得体会
- 小学英语阅读与写作提升计划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优化策略
- 小学四年级体操训练计划
- 小学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分享经验
- 2025年特殊教育家长学校工作计划
- 矿业安全生产委员会职责与最佳实践
- 药物不良反应风险评估-全面剖析
- 2025年重庆中考押题道德与法治试卷(一)(含答案)
- 东北三省三校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数学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山东鲁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属驻陕西煤矿企业招聘(15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二模英语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班会
- 开曼群岛公司法2024版中文译本(含2024年修订主要内容)
- 【MOOC】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结构设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工程变更通知单ECN模板-20220213
- 动火安全作业票填写模板2022年更新
- 捷达离合器设计毕业设计)
- 迈瑞-呼吸模式的应用及参数设置-V1.0-201603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