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史记》中的谋士形象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史记》中的谋士形象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史记》中的谋士形象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史记》中的谋士形象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史记》中的谋士形象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史记研究成果丰硕,从汉代就开始出现研究文章。唐代出现真正的文学研究,宋 代出现评论史记人物的专篇。综观历史上的史记研究,缺乏对人物群像的研究, 特别是对特定群像的研究就更少。史记塑造了一大批历史人物形象,帝王将相、王公 贵族等都尽收其中,而谋士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文人阶层,同样被司马迁予以关注。 他们以知识和智谋作为武器,叩开政治仕途的大门,上演着戏剧性的人生。这样一群文学 色彩浓厚的人物群像,他们或被简单地带过,或被予以浓墨重彩的描绘。对他们进行细致 的分类分析,探讨他们人生悲剧色彩与君主制的关系以及知识分子缺乏独立人格的内在成 因,都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司马迁的创作和他作为“士 的人格理想和价值追求。 谋士,广义上指所有为领导者进言献策之人,狭义上则仅指为更高一阶层出谋划策并 以此为职务或谋生计的“劳心者。本文对象泛指狭义上的谋士。由于史记以史为著 的特点,历史事件繁多,人物众多,相当一部分谋士成为烘托材料,未被重点描写,因此 我们将其成为简笔形象。与之相对,有一批形象丰满,描摹生动的谋士形象,他们成为史 记中人物形象塑造最成功的典型之一,我们称其为繁笔形象。简笔繁笔划分的标准是前 者以本纪和世家中出现的谋士为主,而后者为列传中的谋士为主。对繁笔形象分类分析是 本文重点,同时也是得出最终结论的基础。根据人物是否与政权发生复杂纠结关系为衡量 标准,将繁笔谋士形象分为单线型人物和复线型人物。单线型人物主要表现谋士的个人品 格,从司马迁对正反两类谋士形象的态度,得出司马迁对于谋士的理想人格的追求,分别 是忠诚守信、积极进取以及自尊自爱等。而复线型人物则从功成身退和功成赐死这两方面 分析,得出谋士形象二重性的悲剧的结论。司马迁对谋士理想人格的追求,对臣民人格的 批判,对谋士悲剧命运的同情与惋惜,与他作为一名“士 的参与意识与被排挤现实的矛 盾冲突有关。正是司马迁个人的悲剧命运促成了史记丰富多样的谋士形象创作。 关键词:史记;谋士;个人品格;文化人格悲剧二重性 a b s t r a c t t h er e s e a r c h e s0 ft 1 l er e c o r d so ft h eh i s t o r i a na r ev e r ya b u n d a n ta n d e x c e l l e n t t h e yb e g a n a p p e a rf 幻mh a r td y n a s t y t h er e a l l i t e r a t u r er e s e a r c h e sa p p e a r e di nt a n gd y n a s t y t h e p e r s o n a g es t u d y i n ga p p e a r e d i nt h es o n g d y n a s t y r e v i v i n gt h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s u r v e y 1 nh l s t o r y r e s e a r 出,t h e r ew e r es h o r to ft h es t u d i e so ft h ep e r s o n a g ei m a g e so fag r o u po fc h a r a c t e r s , e s p e c i a u vt h ea p p o i n t e di m a g e so fag r o u pc h a r a c t e r sa r ef e w e r t h er e c o r d so f t h eh i s t o r i a n h a v e0 p e n c du pt h eb i o g r a p h i c a ll i t e r a t u r en e we r a i th a v em e l d e dl a r g en u m b e ro fh i s t o r i c a l f i g u r ei m a g e ,k i n g s ,p r i n c e s ,n o b l e sa n de m p e r o r s a r ea l lw r i t t e ni ni t b u tt h ea d v i s e r sw e r ep a l d e l o s ea t t e n t i o nt o 勰as p e c i a lc l a s so fc h i n e s eh i s t o r yb ys i m aq i a n t h ea d v i s e r st o o kt h e k n o w l e d g ea n dw i s d o ma sw e a p o nt ok n o c kt h ep o l i t i c so f f i c i a lc a r e e ro p e n t h e i r l i v e sw e r e b e i n gp e r f o r m i n gd r a m a t i c s u c hg r o u po fp e r s o n a g e w i t hd e e pl i t e r a r yf l a v o u r s o m eo ft l l 锄 w a sw f i t t e ns i m p l ea n dt h eo t h e rw a sp o r t r a y e dm e t i c u l o u s l y i t c a l lm a k eu sab e t t e r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t h e a u t h o r sc r e a t i v i t ya n dh i sp e r s o n a l i t yi d e a l sa n dv a l u e sp u r s u ea s a t c s c h o l a r ,t h a tt od i s c u s st h ec o n n e c t i o no ft h e i r 仃a g e d yl i f ew i t hm o n a r c h ya n dt h e i ri n h e r e n t i n d e p e n d e n tp e r s o n a l i t y 砸1 ea d v i s o r o nab r o a ds e n s er e f e r st oa l lp e o p l ew h om a k es u g g e s t i o nf o r t h el e a d e r o na n a r r0 _ 曲s e n s e ,t h e ya r eo n l yr e f e r st ot h e h e a d w o r k e r ”w h o # y e sh i g h c rs t r a t u ma d v i c e a n d s u g g e s t i o na n dt a k et h i sa sp o s to re a r n sal i v i n g t h i sa r t i c l er e f e r st oa d v i s o ro f n a r r o ws e n s em g e n e r a l b e c a u s et h er e c o r d so ft h eh i s t o r i a nt a k i n gh i s t o r ya sa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t h eh i s t o r i c a l c v e n t s 纽dc h a r a c t e r sa r ep l e n t i f u l ,m a n ya d v i s o rw e r en o tt h ef o c u so fd e s c r i p t i o n ,w e c a l lt h e m “s i m p i ei m a g e ”i nc o n t r a s t , t h e r ei sa b a t c ho fv i v i di m a g e ;t h e yb e c o m et h et y p i c a la n do n e o f t h em o s ts u c c e s s f u li m a g ei nt h eb o o k w ec a l lt h e m “c o m p l i c a t ei m a g e t h es t a n d a r d o f d i s t i n c t i o ni st h a tt h ef o r m e ra r em o s ti nb i o g r a p h i cs k e t c h e so fe m p e r o r sa n d a r i s t o c r a t i cf a m i l y , b u tt h el a t t e ra r em o s ti nb i o g r a p h y t h e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a n da n a l y s i sf o r “c o m p l i c a t ei m a g e s ”a r e t h ef o c u so ft h ea r t i c l ea n dt h eb a s i so ft h ec o n c l u s i o n sf i n a l l yr e a c h e d t h ec o m p l i c a t e di m a g e ” i sd i v i d e di n t os i m p l el i n et y p ep e r s o n a g ea n dm u l t i p l et r a c kt y p ep e r s o n a g e s t h es i m p l el i n e t y p ep e r s o n a g es h o wm a i n l yt h ea d v i s o r si n d i v i d u a lc h a r a c t e ro fp e r s o n f r o mt h ep o s i t i r eo r n e g a t i v ea t t i t u d eo fs i m aq i a nt ot h ea d v i s o ri m a g e ,w e c a nk n o wh i si d e a lp e r s o n a l i t yo fa d v i s o r t h e ya r el o y a l ,e a g e rt om a k ep r o g r e s s ,s e l f - e s t e e m ,s e l f - r e s p e c ta n ds oo n t h e nt h em u l t i p l e t r a c kt y p ep e r s o n a g e sa r ea n a l y z e di n t ot w ot y p e s ,r e t i r ea f t e rh a v i n gr e n d e r e dm e r i t o r i o u s s e r v i c ea n db ep u n i s h e dt od i ea f t e rh a v i n gi m p o r t a n tc o n t r i b u t i o n t h ec o n c l u s i o ni s t h ed u a l c h a r a c t e rt r a g e d y t h ep e r s u a d i n go fi d e a lp e r s o n a l i t yo fa d v i s o r , t h ec r i t i c i z i n gt ot h es l a v e p e r s o n a l i t y , t h es y m p a t h yt o a d v i s o r st r a g e d yd e s t i n ya r ea l lr e l a t e dt ot h ec o n f l i c tt h a tt h e p a r t i c i p a t i o n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a n db e i n ge x c l u d e df r o mt h er e a l i t y p e r s o n a lt r a g e d yd e s t i n yh a s h e l p e dt ob r i n ga b o u tv a r i o u sa d v i s o r si m a g ec r e a t i o n s k e yw o r d s :t h er e c o r d so ft h eh i s t o r i a n ;a d v i s o r ;i n d i v i d u a lc h a r a c t e r ;t h e t r a g e d yo fc u l t u r a ld u a l i t yo fp e r s o n a l i t y 曲阜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说明 ( 在口划“4 一) , 本人郑重声明:此处所提交的博士口硕士囱论文( 史记) 中 的谋士形象研究,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在曲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口 i 硕士晔位期间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除注明部分外 不包含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已明确的方式注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将 完全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聃。庶日期:沙岁 曲阜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 在口划“”) ( 史记) 中的谋士形象研究系本人在曲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口 硕士酵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博士口硕士母学位论文。本论 文的研究成果归曲阜师范大学所有,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不得以其他单位 的名义发表。本人完全了解曲阜师范大学关于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部门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曲阜师范大学,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手 段保存论文,可以公开发表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作者签名: 静l 楚 日期:沙7 岁纠 导师摊。灞玉 醐:伊7 叫 c 史记中的谋士形象研究 己i 吉 ji f j 史记是司马迁毕生心血的结晶,它既是一部伟大的历史巨著,又是一部伟大的文 学巨著,特别是在史传文学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它确立了“以人物为本位”n 1 的叙述手法,十二本纪、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当中的许多篇章都是采用这种方式。在篇章 结构的安排上,则以历史人物为组织材料的中心。史记中出现了很多活跃在历史舞台 上的人物,谋士作为其中独特的一群人物,也进入到了司马迁的视线。 中国古代政治家历来重视谋略。从太公兵法、孙子兵法等军事谋略书籍的广为 流传即可见一斑。历代有作为的统治者为了实现其宏图大志,除施展个人雄才大略外,还 要招贤纳士,听其治国方略,择其善者而从之。史记夏本纪里帝舜的一段话可以看作 是君主对贤士的一篇“求贤令”: “吁,臣哉,臣哉! 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有民,女辅之。余欲观古人之象,日 月星辰,作文绣服色,女明之。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来始滑,以出入五言,女听。予即 辟,女匡拂予。女无面谀。退而谤予。敬四辅臣。诸众谗嬖臣,君德诚施皆清矣。 烈2 3 呻嘲1 正如帝舜所要求的那样,一批出类拔萃、有着丰富知识和非凡智慧的的能人智士涉身 于政治,他们精于治国、长于谋事,成为了统治集团的一族。他们最早是以贵族的身份参 与政治,作为王室家族的成员或庶出的远族,凭借血缘关系在宗法制的权力体系中行政任 职。他们中的很多人成为了有名的谋臣,如周公旦,他“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 ,乜儿嗍盯 为王辅政,传为佳话。他是春秋时期著名的谋臣。可以说谋臣自三皇五帝时就出现,而谋 士更多出现在春秋战国以后。谋士与谋臣概念的外延不同,因此出现的时间也有差异。 谋士首先脱胎于士。“士 ,在春秋以前,是贵族的支庶,对宗族长有很强的依附性。 春秋时期,“士 还具有氏族宗法制、政治隶属和政治区划的三位一体的特点,到了战国 时期,宗法血缘制和世卿世禄制受到了冲击,士由等级制度中的一个层次向社会阶层转化。 由于战争频繁,各国内政外交上矛盾重重,统治者为了应付这种复杂的矛盾斗争,提高国 力,不断在国内进行改革和变法。而在这其中,“士 占到了很重要的位置。“士阶层在春 秋战国之际发生变化,社会阶级流动,上层贵族下降,而下层庶民上升。由于士阶层处于 贵族与庶人之间,是上下流动的结合之处,士人人数遂不免随之大增。这就导致士阶层在 社会性格上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口1 战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社会转型最深刻、社会变化最剧烈的时代之一。“在战国深刻 由于 史记中的引文较普遍,故在文中出现时不一标注页码。 而剧烈的社会转型中,士入发展成为一个人数众多且活跃的知识阶层。他们成份复杂,人 格相对独立,没有固定的人身依附关系,自由流动,眼界开阔,情绪高昂,思想活跃,为 了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游说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川q 在那个时 代,一个普通布衣,只有经过游说、入仕到保仕这三个阶段后,才有机会施展才华,由无 名之士转变为权倾一时的风云人物,把理论上的王道说、霸道说付诸实践,实现自己的人 生价值。战国时代的士有许多特殊的时代之风,表现为重民、爱民、无鬼神、不言天命, 富民、利民、安民,有强烈的自爱精神;在现实环境中,则表现为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以及勇敢无畏、勇于献身的精神。这一时期是士人,特别是谋士的主体 意识与独立意识大放光彩的时期。 由战国进入到秦汉,士的数量急剧减少,另一方面,君主权威趋向绝对化,士人地位 逐渐下降,士人的精神也有所改变。汉高祖“慢而侮人 ,口儿嘲订甚至解儒生冠而溲溺其中。 汉高帝把士人比作器具,将士人当作狗马与倡优而蓄之。士人在高度的君主专制政治制度 下,出路十分狭窄。“他们由高倡王者不贵、贫贱者骄人、行不合,言不用,则去 之楚、越,若脱屣然”嘲变成了不得不忍受君主的一己专断。这样,士人无论得意还是失 意,他们始终是君主的奴仆和工具,从根本上说,也不可能脱离政治而形成相对独立的社 会地位。他们一生围绕着君主进退,缺乏人格独立性。 谋士是士的一种。广义上说,所有谋臣都是统治者的谋士,但在此处,我们并不讨论 广义的谋士。我们所说的谋士,是狭义的谋士,指在帝王君主或王公贵族左右出谋划策并 以此为职业的人,是一些政治性的人物。他们不是来自贵族,而是来自社会底层。他们是 统治阶级的一部分,是士大夫阶层的一员,是官僚机构中的一个重要部件。由于他们和谋 主有些较为密切的联系,和国家政权密切相关,故而他们往往是统治机器中的核心人物, 但他们又通常不直接掌握政权( 少数人除外) ,谋士甚至都不是一种官职的称谓( 并不是 说谋士都不居官) ,他们为谋主出谋划策,但政策的决定权掌握在“人主”手中;春秋战 国时代,王权掌握在贵族手中,而君主专制时代,王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谋士的地位与作用独特。一方面,统治者需要他们的知识和谋略包括政治主张、军事 谋划、外交才干等为自己的统治作支撑;另一方面,谋士的命运又掌握在当权者手中,谋 士的人生价值能否得到实现取决于他们的谋主,“明君 方有“良谋”,甚至谋士的生死也 往往操纵在君主手上。而君主专制条件下,政治决断的特点是君主个人独断。君主拥有最 高的权利,拥有对土地和臣民的最高支配权和占有权,谋士的升降黜陟、荣辱存亡都取决 于君主的喜恶,所以,谋士最后的结局,往往是政治性的悲剧。只是在春秋战国时代,政 治环境宽松,君主或贵族急于求贤的时候,谋士们才部分有比较高的地位,有一定的自由。 而到了大一统时代,除了张良学习范蠡功成身退而得以保全外,其余谋士的人生无不或多 或少具有政治性的悲剧。谋士的命运非常值得深思。这种现象早就引起过历史学家和文学 国此处参照张彦修纵横家书战国策n 中国文9 6 m l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 9 9 8 2 家的关注,自战国策专门记载谋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嘲的事迹后,谋士一直 活跃在历代文人的视线中。其中有对其智谋的详细记述,更有对其命运的深深叹息。史 记也对众多谋士形象进行了描写。 史记记述上自轩辕、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载明圣盛德,述功 臣世家贤大夫之业,述故事整齐其世家。 烈2 婚瓣姗1 谋士作为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特有的社 会阶层,其在史记中呈现出的独特的个人品质、群体的臣民人格不能不引起关注。 自伊尹负鼎说汤,姜太公被识在渭河,史记中的谋士形象就开始在历史中活动起 来。他们中有的被简笔带过,有的则是被载以长篇列传进行勾勒,司马迁通过其言行和事 迹,写出其“为人 ,勾勒出其独有的品质和性格。在对谋士的个人品格、政治仕途及人 生起伏经历的探索中,司马迁融入了自己的思考与探索,融入了自己的人生悲剧感和沧桑 感,更融入了自己作为“士期盼被重用而不得、无法实现自己人生理想和希望却惨遭噩 运的苦闷与悲愤之情。作者在刻画描摹谋士内在性格特点时,捕捉住他们内在本质的典型 化细节,广泛运用对比、映衬、烘托等多样的手法,采用“本传晦之,而他传发之 m 的 互见法来表现人物的复杂性、多面性,在其中暗寓褒贬,深藏爱恨,坚持史官的直录精神, 同时也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选择与判断。总之,史记中的谋士既是一群文化内涵丰富 的历史人物,也是一群人物性格丰满的艺术形象。 史记五种体例交相辉映,本纪为帝王作传,世家为王公贵族作史,列传为对社会 历史发展有特殊贡献者作传,书、表则为补充。由于史记体例方面的特点以及其具有 的史的性质,司马迁对于人物篇幅有着独特的安排,他根据谋士们在历史上出现的作用大 小以及其爱猎奇的人才观倾向,将谋士的形象予以繁简不同的写照。在本纪和世家中出现 过的谋士多是简笔形象,而繁笔形象对谋士复杂性的刻画则更多出现在列传中。 一、史记中简笔谋士形象研究 对一些本身未在历史上起过太大作用的或缺乏奇异特征的谋士,司马迁基本上采取 笔带过的方式描述,他们被安排迅速而短暂的入场后就退出舞台。他们或是进行过一次预 言,或有一次迸谏,或对谋主进行了一次劝告,但都未给予长篇大段的铺叙。他们在历史 的舞台上一闪而过,没有完整的身世介绍,也没有全面人生经历的描述,从某种意义上说, 他们不能算作完整的人物形象,无法对其进行深刻的探索和辨析,但是,他们也是历史上 谋士的一群,描述他们的外在语言虽不多,但也是司马迁独特匠心之所在。本纪、世家中 多以帝王、贵族为主角,作为政治人物,他们和周围的人发生了一定的联系。谋士因为其 能迸言献策而处于政治权利特殊的位置,他们往往成为主角的陪衬。这些被简笔带过的谋 士形象就是为表现帝王贤明或昏庸的最好的衬托材料。 o 此处引自史记,史记中原文为“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有司之过也。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德不载,灭功臣世 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家,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3 如:一类谋士是清明之士。“士 作为知识分子的代表,本身有着强烈的社会良知。 谋士掌握丰富的知识,又通晓天下的形势,更清晰地看到清明政治、德法兼备在治理国家 中的重要作用,所以他们在帝王或君主、贵族即将作出错误的或有损于国家统治的决定时, 往往能挺身而出,出言献策,以三皇五帝时的治国理想来影响帝王、君主或贵族。有些君 主在对当前的政治环境不明的情况下,大肆出兵进行战争或大动土木满足自己的个人私 欲,谋士则及时向君主陈述这些决策即将带来的祸国损民的弊端。他们作为统治者的辅助, 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如周穆王时,王道衰微,王将攻犬戎,祭公谋父进谏,炫耀武力的方法并不能使四周 之诸侯国臣服,他对王进行了一番诚恳的劝阻,王不听,强意征伐,结果打回了四只白狼 和四只白鹿,让人耻笑,且从此处于蛮荒之地的小国再也不向周进贡。 一类谋士则是投机之士。这些谋士是“蝇营狗苟 之流,所跟丛的大都是昏君,他们 对谋主一味巴结奉承,当面大肆吹捧其高功厚德,背后则肆意破坏,为自己的仕途钻营投 机。这类谋士丧失了知识分子起码的良知与尊严,成为政治权利中可怜的陪葬品。 始皇三十四年,秦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为祝寿。仆射周青臣进颂说:“他时 亲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 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 乜3 嗍1 秦始皇听到这 些话十分高兴,对周大加赞赏。周青臣将秦始皇的功劳肆意放大吹捧,而始皇也乐于接受, 周的行为正是迎合了秦始皇的好大喜功的特点。“上有所好,下必趋之 。嘲正是谋主的个 人喜好催促了这类谋士出现并活跃在历史舞台上。 还有一类表现为形象模糊的集体群像,他们没有被记述姓名、身份、官职,往往用代 称作称谓,他们只是谋士群的简单勾勒。这样的群像反映了一个朝代或诸侯国内重大事件 发生时“士 的整体风貌、总体的价值选择倾向,这种群体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朝 代的兴衰,历史的进程。他们的意见虽只是作为参考被谋主选择性的征用,但仍是谋士的 一个侧面影像。 二、 史记中繁笔谋士形象研究 上述是对史记中出现的简笔谋士形象的简单概括。更能体现谋士文化特征的描写 出现在繁笔谋士形象身上。史记首先是作为一部史书,其次才是文学著作的性质决定 了它记述了众多的历史人物,且有很多色彩鲜明的人物形象。作为上古时期最宏伟的史传 人物画廊,在众多的出场人物当中,史记的文学色彩更多地体现在作者着墨较多、形 象较为灵动充沛的人物身上。谋士形象自然也是如此。他们的形象或被穿插于世家的朝代 更替中,或被列为单篇列传。司马迁在对他们进行人物刻画的时候,充分体现了谋士的独 特的人格特征、精神风貌和他们虽欲独立又不得不依附的矛盾二重性的悲剧。在对繁笔谋 士形象分析时,须进行相应的分类。 4 关于谋士的分类,历来有许多的争议。如根据谋士的运用智能的方式及其社会存在的 方式可以将其分为纵横捭阖的策士、良莠不齐的门客、高蹈远遁的隐士以及位高权重的卿 相等等。这只是其中的一种分法。本文的目的是希望选取史记中的各类谋士的典型, 来展示史记中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的谋士各自不同的精神风貌,从而从更深层次分析史 记中谋士的主体命运及其悲剧原因。根据这个目的,同时参照前文对谋士形象的定义, 并结合司马迁描述谋士形象的原因和作用,可以将繁笔谋士形象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单线 型人物,对这类人物司马迁更多以他们自身性格为切入点,主要表现个人的人格特征, 他们并不是不与周围环境发生联系,而是以环境为衬托来表现人物性格与人生价值观的丰 富与复杂性,他们的形象是为了表现谋士这一阶层的群体精神风貌。另一类是复线型人物, 他们与政治发生复杂纠结联系,由于个人不同的人生选择从而与政权发生不同的矛盾、碰 撞,引起不同的人生结局,在写命运时也有表现他们的性格之处,但更多是为了表现个人 人格独立而不得,只能依附于政权的文化人格悲剧二重性及其悲剧命运。 l 、表现个人品格的单线型谋士 史记中的一部分谋士,他们的形象更多表现出个人或优秀或粗鄙的品质。他们的 出场主要不是表现政治因素对他们的影响,而是表现其作为“人 、作为“谋士所具有 的风貌和特征。司马迁对他们描述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他们作为“士 的或“忠”或“奸 或“公 或“私 的个人品格。因此在材料选择上,只是选择其一生中最有典型意义,最 能表现其突出品格的事件。在他们身上,最能体现司马迁的作为“士”的理想人格。他们 人生大多平坦,少有悲剧色彩,即使有些死于非正常死亡,但也是由于自身的性格悲剧造 成的,是司马迁认为的“咎由自取”者。这和复线型人物死于王权政治是不一样的。二者 有本质的不同,前者悲剧色彩明显小于后者。他们一般都拥有比较成功的谋士生涯,没有 与君权发生正面冲突,大多成为君主或贵族的心腹或得力助手。他们有的也经历过艰难困 苦的人生低迷时期,但都充满着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希望成就一番宏伟事业以实现 自己人生理想的拼搏精神。这与司马迁的“立功扬名”思想是吻合的。所以,个人的感情 投入其中,对“士 的自强、自爱、奋发向上的昂扬气息的赞颂之情流露在字里行间。这 是战国时代“士 的闪光精神在汉代的延续的体现。西汉时期汉武帝实行大拓疆土的开国 政策,学术领域还延续着战国的百家争鸣的自由思想,整个时代充溢着扩张进取之气,激 励着司马迁在笔端触发出更多的向往自由、正义的情感。对谋士个人人格的扬弃,或褒或 贬,或爱或憎,正是体现了司马迁对谋士的理想人格的倾向和选择。从司马迁对人物的感 情来看,对单线型谋士可以大体分为他所喜爱同情的与厌恶鄙视的两类。 由于司马迁总是用饱含感情的笔端去碰触历史人物,所以在选择人物的时候总会多少 带有个人的选择倾向。史记在写人叙事时具有严肃的实录精神,但在字里行间太史公 国此处参照杨树增先生史记艺术教程一书对人物的分类方法。 5 还是流露出了强烈的爱憎,对一些拥有正直、忠诚、自信等优秀品质的谋士他格外赞赏。 司马迁的“成一家之言m 的创作理想促使他对谋士形象融入丰富的情感,灌注进强烈的 正义精神,这些谋士形象深刻地体现了他对是非曲直的判断、对人品格高低优劣的评价, 全面地展现了他的历史观、人才观。司马迁自身的经历也决定了他对谋士情感的深刻性。 作为一位优秀的具有丰富才识的史官,他期盼能为国效力,但李陵事件中“今上 的武断 作法,使得他的作为“士 的传播知识与理性的理想、期盼在天下统的大汉王朝建功立 业的梦想在现实中无情破灭。他不仅无辜蒙冤,而且惨遭宫刑,遭受耻辱,肉体和精神的 双重灾难他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中优秀正直的谋士遇明主之不易、成功业之艰辛,在记述 正面谋士形象时也融入自己深深的身世之感,因此史记中的正面谋士形象被广泛流传, 广泛传诵,千古而不灭。我们列举几个典型分析这类谋士的特点。 侯赢是魏国的一位隐士,他曾是“大梁夷门监者”,乜嘲钔年过七十,而依然贫困,他 并不是泛泛无能之辈,而是“修身洁行 ,恫削世莫能知,故隐。他的命运改变与魏公子无 忌有密切关系。谋士的职能就是为谋主出谋划策,这需要谋士自身有智谋、知识,更需要 有能慧眼识英才的谋主。谋主的个人政治素养及识才断能的能力决定了他能否虚心纳谏、 仁而下士,也决定了谋士能否被伯乐发现。侯赢是有幸被赏识的一位。战国四公子都是能 礼贤下士的典范,而魏公子无疑是最敬重人才的一位谋主。魏公子对侯赢的尊重即可见一 斑。 魏公子在魏国位高权重,在听说侯赢的为人后,他不屈下驾,主动上门送上礼物,“欲 厚遗之 ,嘱目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尊重和渴求。侯生不肯接受,坚持强调自己的高洁品行, 不会因为贫穷而受钱财,表现出“士”傲岸的君子固穷的品格。公子又“置酒大会宾客”, 啁州宴请当地身份尊贵的人招待侯生,来表达自己求贤爱士的诚意,他亲自驾着马车去迎 接侯生,并且十分谦恭地把代表尊贵地位的车左的位置让给侯生,自己拿着马鞭赶车。侯 生并不谦让,“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 ,啊朋他其实是故意考验 公子以观公子之诚。侯赢在权贵面前表现得不卑不亢且坚定自信,这是司马迁所大为欣赏 的。“士”都渴望建功立业,实现一生的抱负,但是只有遇到明主才能实现个人的人生价 值。侯赢对公子的试探是为了更好的“择明主而事之 ,n 们公子谦恭的态度让侯生颇为满 意,他又生一计,要求同公子一同探望在陋市中的朋友殊亥。这位就是后来协助公子 窃符救赵的重要人物。公子“引车入市”、“颜色愈合”。乜1 侯生意不在殊亥,而在公子,他 “睥睨而微察公子 ,响目故意考验公子的忍耐程度,以此来试探公子对自己的尊重程度。 侯生的谨慎之态和公子的礼贤下士被描摹地淋漓尽致。由此也可见战国时代,谋主对谋士 相当尊重,谋士们往往能“择木而栖 ,表现的相当自由。侯生对魏公子的考验是他择 木的一种方式,是对自己的人格的尊重。 细节描写在魏公子列传中魏公子对侯赢的等候的情节中反复运用。“从骑皆骂侯 生,而公子色终不变”,口1 公子仍然不愠不火,面部表情反映心理特征,公子的确是宽厚爱 人。动作描写更为进一步补充。“引 、“赞 、“起”、“为寿”,公子的行为都被侯生看在眼 6 里,也因此对公子更为信任尊重,“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n 2 1 他终被诚心打动,跟随公子。 其实侯生的这些“苦肉计”的目的不是为了为难公子,而是借机为公子扬名,让天下人 知道公子的礼贤下士的可贵品质。 侯生作为谋士,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是在公子有困难的危急时刻。这也是他的形象的 最闪光的地方。侯生帮助公子解难的方式再次表现出了他的与众不同,而司马迁对这些奇 事的记载也体现出他爱写奇人奇事选奇材的特点。秦围赵,赵急,求救于魏,魏派晋鄙救 赵,但魏又畏惧秦国强大实力而不敢发兵,于是持两端以观望。赵更加危急。赵平原君赵 胜的夫人为魏公子之姊,赵胜多次写信给魏公子,希望魏公子凭借自己的实力请求魏国出 兵救赵。公子不能坐视不理,他使出浑身解数,派众多说客辩士游说魏王,始终不凑效。 公子近于绝望,迫于情义与道义,无奈之下,只好带着百余乘车骑,欲赶往赵军所在地, 欲与秦军决一死战。公子即将前往赵国,在此关键时刻,他曾经盛情款待过的谋士候 生却表现地非常平淡,仅以一句“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 乜1 咖1 送别公子。公子行了 几公里以后,十分纳闷,他猜想侯生是在教他不要冒死前行。他返回向侯生问寻原因的时 候,果然,侯生献奇策窃王符夺晋鄙军抗秦救赵,公子从其计。 夺晋鄙军时,侯生曾向公子引荐的力士殊亥发挥了巨大作用,他帮助公子杀死了晋鄙。 结果如同侯生所预料的那样,公子也即将能取得胜利,而此时侯赢却作出了一个让人非常 吃惊的决定,他算好公子到达晋鄙军的日期,北向自刎,以此特殊的方式为公子送行。这 是典惊天地、泣鬼神的“士为知己者死 n 3 3 的行为,侯生以最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作为臣 子的至死不渝的忠贞。 魏公子养士颇多,也还有很多其他之士忠心耿耿的故事,但是在魏公子列传中, 侯生的故事是最精彩的,“以死明志 n 蛔表现了侯生对公子认识、理解、信任、尊重之情 的报答。侯生忠诚的精神感动了司马迁,因此他投入的感情也颇丰富。“人固有一死”, 嘲死的方式不一样,意义也不一样。史记中有很多人物死的颇有悲剧色彩,但是有些是 内在的性格原因,有些却是外在的政治原因,都有不可抗力。侯赢是选择自刎结束生命, 目的却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忠贞,体现的是他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和对生命意义的清醒认识。 这种行为产生了一种惋惜感和缺憾美,但正是这种不完美使人物产生了一种动人心魄的震 撼感。 侯赢是信陵君的位富有智谋且忠心天地可鉴的谋士,而冯欢是战国四公子中的另一 位孟尝君的富有智慧且自尊、自信、自负的谋士。他恃才傲物、待价而沽,他的出场 很有戏剧性。他曾经一贫如洗,在闻知孟尝君好客爱士后,他穿着草鞋前去拜见孟尝君。 按照惯例,门客分为不同的等级,而这是凭借各人的本领而划分的。他并未急于表现自己, 因此因“无所能 而被安排在处于下层的“传舍 。冯欢不满意这样的待遇,挥剑唱“长 铗归来乎,食无鱼 ,n 儿嘣明孟尝君就提高了他的待遇,把他迁到高一级的“幸舍 ,并为 他供应了鱼。他依然不满,弹剑而歌“长铗归来乎,出无舆 ,胴埘孟尝君再次为冯欢改变 待遇,将他迁至更高一级的“代舍”,并且为他出门提供舆车。然而冯欢却还不知足,再 7 次抗议“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喁朋这次孟尝君对奇人冯欢置之不理,以为他是蒙骗吃 喝的小人,直至冯欢为孟尝君义收债务才对他刮目相看。 因沉重的经济负担,孟尝君不得不通过收取租界债务的方式来支撑养士的庞大支出, 冯欢被推荐去要债。冯欢讨债的方式正如他的为人一样奇特。他不是逼迫大家交债,而是 通知能交则交,不能交的带着券书参加酒会。在大会上,冯欢与诸位欠债者约定,有能力 还钱的定下日期,不能还的则当场烧券作废,众人轩然。孟尝君明白此举是为已收买民心, 使有能力还帐者还钱,无力还帐者感恩,彰显爱民美名,利于治理后大加感慨。此事再显 冯欢之奇。 冯欢复主相位三显其奇。齐王被秦反间计迷惑,疑忌孟尝君,罢其位而收其田。盂尝 君的宾客都纷纷离去,惟独冯欢留在孟尝君左右,并出计使谋,为孟尝君重新赢得齐王的 尊重和信任。他先往秦国游说秦王,预言孟尝君若能为秦所用后,辅秦之国政,秦必能称 霸天下。秦王深信不疑,欲备“遗车十乘,黄金百镒 乜1 嘞n 来迎接孟尝君。趁秦国的礼 物还未送到,冯欢又游说齐王,以秦之重孟尝君之目的来警戒齐王,失去孟尝君只会助秦 灭齐。齐王彻悟,即刻恢复孟尝君相位,“故邑之地,并加封千户 。倜埘正是因为冯欢的 计谋,使孟尝君复重于齐。 冯欢不仅助其复相位,还帮助孟尝君正确处理与谋士的关系,对孟尝君可谓忠心耿耿。 孟尝君重新得相位后,往日离去的食客们再次蜂拥而至。此时孟尝君感到了世态的炎凉。 对于失势即去、得势即来的趋炎附势的谋士们深感失望,发誓一定要“唾其面大辱之 。响 目冯欢深刻理解“谋士与谋主的利益关系,劝说孟尝君道:“夫物有必至,事有固然,生 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君独不见夫趣市朝者乎2 明 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非好恶而恶暮,所期物忘其中。今 君失位,宾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绝宾客之路,愿君遇客如故。”喁脚孟尝君听了这番话, 又重新接受了来投奔他的谋士们。 冯欢对“士 的评价可以看作是司马迁对战国士人的普遍状态的描述。战国时代,“士” 依附谋主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冯欢一语道破战国时得“士 的条件,那就是富贵与权势。 入市者之所以争门而入,就是因为其中有自己所求之物。马克思哲学原理也有“人与人之 间最根本的关系是利益关系烈坫1 的理论。冯欢劝导孟尝君以淡然之态处理这件事,这样 才能真正做到得“士 、爱“士”的美名。从这段话的描写可以看出司马迁对冯欢的想法 深有同感。正因为贫贱寡友,所以司马迁在遇到李陵之祸时才无人相助,这也让他切身地 感受到了世态的冷漠与炎凉。通过冯欢之口司马迁批判了驱逐名利的谋士的丑恶灵魂,同 时也从正面赞扬了冯欢忠于职守的坚持精神。冯欢异于常人之处正是他的忠诚、仗义、责 任感和使命感,他不仅用语言、更用行动表现了他的高尚人格。 史记中有一位因缺少机会而默默无闻,直到在国家危难的关键时刻才展现才能从 。原文是“对我们来说,我们彼此的价值就是我们彼此拥有的物品的价值”。 8 而出类拔萃的谋士,他就是毛遂。毛遂自荐的故事由于史记的精彩描写而流传千古。 毛遂的最典型品格就是强烈的展露才能的自我表现精神和积极进取期望立功扬名的无畏 勇气。秦围邯郸,赵国危急。赵使平原君求楚合纵,共商抗秦。平原君欲携二十人前往说 楚,反复挑选只有十九人合适。这时,毛遂主动请缨跟丛,出使楚国。平原君并不相信一 位在自己门下三年而“左右无所称颂”、乜一1 “自己未有所闻”n 霹目的“无所有”者。毛 遂自信地以“未早立锥中! 耻3 说来抗议平原君的轻视,平原君勉强同意了他前往。 毛遂在行程中很快展露了头角。他与十九人至楚,未见楚王,十九人已被他的学识和 口才征服,而平原君与楚王商议合纵大事,天过去而毫无进展。毛遂被众人推荐助平原 君谈判。他“按剑历阶而上,叨魄删出现在楚王和平原君的面前。史记平原君列传中 对毛遂的这段描写紧张而惊险。接连用了三个动词“按剑 、“历阶 、“上 来表现毛遂动 作的急促和迅速,让人一眼就被毛遂的勇敢与胆量征服。他虽只是靠计谋和口才而谋身的 文士,但是在严肃的朝廷之上,携武器威逼国君,其勇气比起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武士是 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他明知此举会有大不敬之嫌,但为了国家的利益采取了极端措施,抛 弃个人安危于不顾,让人钦佩,这也是司马迁字里行间反复称颂他的原因之一。 楚王在知道走上前来的不过是平原君的一个门客后,并未把他放在眼里,厉声呵斥他 退下。毛遂不仅不退,反而更进一步,“按剑而前”,啁逼着楚王同意与赵国合纵,他口 若悬河,讽刺楚虽为大国反而受西秦之凌辱,秦若称霸楚必受害,激励楚王与赵合力击秦。 楚王迫于毛遂的强大气势,失去胆量,立刻“唯唯 而应,应允了与赵合纵的要求。毛遂 不仅要求他口上答应,还要歃血而盟,表现的非常勇敢,并且在盟誓的时候要求按照先楚 王、再平原君、而后遂的次序进行,他这样做既是尊重楚王和平原君的表现,更是把自己 也放到了与国君与贵族同等重要的地位;显得的相当自信。立功之后,他以扬眉吐气的胜 利姿态面对同行者,招着手对另十九人说:“公相与歃此血于堂下。公等绿绿,所谓因人 成事也。”圆一1 毛遂的骄傲之态在战国的谋士身上非常普遍。这与后世儒家主张的宣扬含 蓄、推功让贤的内敛的心态完全不一样。从这里可以看出才华横溢的司马迁非常欣赏勇于 表现自我、积极立功扬名之士。他颂扬他们敢于同世俗挑战,抗议选人制度的不公平性与 不合理性,打破繁琐的庸俗的人才机制,积极表现自我。 在司马迁所颂扬的高贵品质的谋士中,还有一位重要谋士蔺相如。蔺相如的事迹 与廉颇合为一传。他们一文臣一武将,是赵国镇国之重臣,然而蔺相如的胆识、胸襟、气 量以及人品格都要略高于廉颇一筹。蔺相如一生事迹颇多,司马迁为了表现他作为谋士的 机智、勇敢、宽厚待人的品质以及以国为重而放弃个人仇怨的爱国精神,只选择了完璧归 赵、渑池会、廉颇负荆请罪三件事来写。 赵国遇到外交难题。强秦听闻赵有和氏璧,要求以十五城换赵璧,赵王十分为难,此 时令缪贤推荐了自己的舍人蔺相如替王出谋划策。蔺相如承诺捧璧入秦,并立下军令 状,若秦不予地,则定完璧归赵。至秦后,在秦的朝廷上,他看出了秦对约定并未重视, 于是用以与璧俱碎的办法威胁迫使秦王,若要得璧必须兑现以十五城换璧的约定并斋戒五 9 日,私下里他却派使者捧璧归赵。五日后,秦王得知真相,被蔺相如的大义凛然所征服, 自知理亏,让他返回了赵国。蔺相如这一大胆行为是一次正义与非正义的较量,正是因为 他把国家利益看的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才为国家争得了荣誉,维护了尊严,这种强烈的爱 国精神为他的生命增添了光彩。 赵惠文王三十年,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