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专业论文)“联觉”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及其能力培养.pdf_第1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联觉”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及其能力培养.pdf_第2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联觉”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及其能力培养.pdf_第3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联觉”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及其能力培养.pdf_第4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联觉”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及其能力培养.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音乐学专业论文)“联觉”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及其能力培养.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被称为“s u p e rm a n ”的人,也称具有超能力的人。其中有一些 人具有可以尝到声音的味道、听到颜色的能力。据研究,这种能力其实是当他们受到外界 的刺激时,某几种感觉相互感应而产生的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联觉的现象。联觉能力有 强、有弱,可以通过联觉意识的培养而获得或加强。本文从联觉意识出发,通过列举一些 事例说明联觉已经被运用到许多领域中,如:音乐、美术、建筑、传媒、文学等。笔者发 现,将听觉和视觉以及其他感觉融合在一起进行聆听音乐的话,会使人得到全新的体验。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联觉 意识的培养和“联觉”能力 的提高,将会大大提高音乐教学质量,让学生们获得更加立体、更加丰富多彩的感觉体验。 本文对“联觉”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及其能力培养的论述分为四个章节。 第一章,笔者简要论述了“联觉”的被发现及其产生原理,着重论述了“联觉”在许 多领域中的运用,比如文学、美术、传媒、建筑等。通过列举一些事例,得出“联觉”已 经被一些艺术家和创作者们作为一种创作的手段运用到创作中,并达到了良好的艺术效 果。 第二章,笔者论述了“联觉”与音乐的关系。从声乐、器乐及乐器演奏、作曲、配器 以及一些先锋音乐几个方面,列举事例阐述了“联觉”与音乐的关系。笔者认为可以将“联 觉”作为一种辅助音乐创作和教学的方法,并大胆提出将“联觉”专门应用到音乐领域中 作为一种辅助方法称之为“音乐联觉。 第三章,笔者论述了“联觉 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关系,并设想了将“联觉”作为教 学方法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去的一些方法。 第四章,笔者呼吁应该培养学生们的“联觉”能力,阐述了其重要性。并根据中小学 学生的心智状况和学习音乐的心理状况,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设计了三篇教案以培养 学生的“联觉”能力。 关键词:联觉、中小学音乐教育、审美、音乐联觉、应用 t h ee f f e c t o f u s i n g ”s y n a e s t h e s i a i n p r i m a r y a n d s e c o n d a r ys c h o o lm u s i ct e a c h i n ga n d i t sa b i l i t yt oc u l t i v a t e a b s t r a c t t h e r ea r em a n yp e o p l ew h oa r ec a l l e d “s u p e rm a r l o rs o m em e n w h oh a v ea n ys u p e rp o w e r i 1 1t h i sw o r l d t h e r ei sak i n do f “s u p e rm a n ”w h oc a r l t a s t es o u n d ,a n dl i s t e nt oc o l o r s s t u d i e s i n d i c a t et h a tt h i sp h e n o m e n o ni sc a u s e db yt w oo rm o r es e n s eo r g a n sw h i c h a c t e do rr e a c t e do n e a c h0 t h e rw h e nt h a tp e r s o nw a ss t i m u l a t e db ys o m e t h i n g w en a m e dt h i s p h e n o m e n o n s y n a e s t h e s i a h o w e v e r ,t m s d o e s n ,tm e a nt h a ta n y o n ec a nh a v et h i se x p e r i e n c e t h ea r t i c l ei s c o n c e m e dw i t hs y n a e s t h e s i a ,a n di tg i v e ss o m ee x a m p l e sa b o u th o w i th a sb e e nu s e di nm a n y a r e a s ;f o re x a m p l e :a r t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m e d i a ,l i t e r a t u r e,m u s i ca n d s oo n if o u n dt h a ti tw i l lg i v et h e l i s t e n e raw h o l en e we x p e r i e n c ei ft h ev i s u a ls e n s ei su s e dt o g e t h e rw i t ht h es e n s e o fh e a r i n ga n d o t h e rs e n s e s m u s i ci sa1 血do fa r tf u l lo fe m o t i o n i fs y n a e s t h e s i aw e r eu s e df o r t e a c h i n gm u s i c i 1 1p r i m a r ya n ds e c 。n d a r ys c h o o l s ,i tw o u l dg i v et h e s t u d e n t sa na l l - d i r e c t i o n a lf e e l i n g sa n i c l e i sa b o u tt h ee 骶c tb r o u 曲tb yt h et e a c h e ri fs y n a e s t h e s i aw e r eu s e di np r i m a r ya n ds e c o n d a 】哕 s c h o o lm u s i ct e a c h i n ga n dh o w t ot r a i ns t u d e n t st oh a v et h i sa b i l i t y t h ed i s c u s s i o no ft h i st o p i c h a sb e e nd i v i d e di n t of o u rc h a p t e r s c h a p t e ri i sab r i e fd i s c u s s i o na b o u tt h ed i s c o v e r yo fs y n a e s t h e s i a ,i t sm e a n l n g ,a n d h o wi th a sb e e nu s e di nm a n ya r e a ss u c ha sa r t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m e d i a ,l i t e r a t u r e ,m u s l ca n d s o 0 n a 。f e we x a m p l e sa r eg i v e nt os h o wt h a ts o m ea r t i s t sa n dc o m p o s e r sh a v e u s e ds y n a e s t h e s l a i nt h e i rw o r k sa n dg o tn i c ea r t i s t i ce f f e c t c h a p t e ri i ,i s ad i s c u s s i o n a b o u t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s y n a e s t h e s l a a n d m u s i c s o m ee x 锄p l e sa r eg i v e nt od i s c u s st h i sr e l a t i o n s h i p i ns o m ea r e a so fm u s lw e s h o u l du s et h es y n a e s t h e s i aa s an e wm e t h o di nm u s i ct e a c h i n g w e c a l lc a l lt h i s m e t h o d “m u s i cs y n a e s t h e s i a ” c h a p t e r i ,i s ad i s c u s s i o na b o u t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s y n a e s t h e s i a a n dm u s l c t e a c h i n gi np r i m a r ya n ds e c o n d a r y s c h o o l s a l s o ,s o m em e t h o d sa r ec o n s i d e r e da b o u th o w t ou s e s y n a e s t h e s i ai np r i m a r ya n ds e c o n d a r ys c h o o lm u s i c l e s s o n s c h a d t e r ,i sa b o u tw h yi t 。s s oi m p o r t a n tt ot r a i ns t u d e n t st oh a v et h ea b i l i t yo f s v n a e s t h e s i a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c h i l d r e n sd i f f e r e n ta g e s ,t h r e el e s s o np l a n s h a v eb e e nd e s i g n e dt o t r a i nt h e i ra b i l i t yo fs y n a e s t h e s i a k e vw o r d s :s y n a e s t h e s i a ,m u s i ct e a c h i n g i n p r i m a r y a n ds e c o n d a r ys c h o o l s , m u s l c s y n a e s t h e s i a ,u s e 曲阜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说明 ( 在口划“4 ”) 本人郑重声明:此处所提交的博士口硕士日论文“联觉 在中小学 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及其能力培养,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在曲阜师范大学攻 读博士口硕士d 学位期间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除注明 部分外不包含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 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已明确的方式注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将完 全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呈丽日期:卅口6 u 6 曲阜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 在口划“”) “联觉”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及其能力培养系本人在曲阜师 范大学攻读博士口硕士曰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博士口硕士囤 学位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曲阜师范大学所有,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不得 以其他单位的名义发表。本人完全了解曲阜师范大学关于保存、使用学位论 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部门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曲阜师范大学,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 存论文,可以公开发表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作者签名: 互厶q日期:p 彳、。名 剧程轹锄易岔 醐:卅“、6 m 客- 盲为卵砷 f “联党”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及其能力培养 绪论 l 、研究价值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如何使音乐学习者真正得体会到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如 何使音乐学习者能够有感情地演唱和演奏音乐作品远比掌握了音乐乐理知识重要的多。在 心理学上存在着“联觉”这样一个表达“同时感受”的词,它是指对一个感官或感觉区域 的刺激,会引起另一个感官或者感觉区域的反应。视觉与听觉是最容易联系在一起的两种 感觉,因此将这两种感觉结合起来应用到音乐上的例子有很多。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 人们对美感的追求越来越高,于是艺术家们试图将听觉、视觉等感觉结合在一起来进行艺 术创作,使人们享受到更加丰富的审美体验:有将色彩应用到音乐作品中去的、有将音乐 应用到美术作品中去的、有将色彩和音乐应用到建筑中去的等等艺术作品,这些作品都反 映出联觉已经作为一种手法广泛应用到许多门类的艺术创作中,并且起到了良好的艺术效 果。尽管许多学者对联觉这一现象及其被运用到某个领域进行研究,但是关于“联觉”与 音乐教学之间的联系,并没有相关资料进行系统地论述。由中小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状 况决定,让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尤其是小学生准确得掌握音乐作品的内涵是具有一定难度 的。笔者认为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把“联觉 有意识得应用到音乐教学中去会对音乐教 学和学生学习音乐起到一定帮助作用,可以使学生们更好得理解音乐作品,更好得把握演 唱、演奏音乐作品的情感,消除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的现象,进而快速达到音乐教学 的审美教育目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给中小学音乐的“教”与“学”两个方面,提供一 些有益的参考。 2 、研究目标 基于以上所述研究价值,本研究试图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一、从音乐欣赏、声乐演唱、器乐演奏、作曲等几个方面来深入讨论音乐与联觉的密 切联系,使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化。并分析将“联觉”意识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应用到 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特殊作用与价值,分别从学习音乐的主体学生学习音乐的不同阶 段的心理、进行音乐教育的课体一学校和教师以及学 生家庭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争取使得将“联觉”意识应用到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利” 达到最大,而随之带来的“弊”降至最小。 二、探讨将联觉有效应用到中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的方法和途径,使之真正达到音乐 审美教育的终极目标。 三、探讨培养学生联觉意识及提高联觉能力的方法。为的是让学生们可以全面地感受 音乐带来的美感,也可以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全方位地思考问题。 本研究具有补血性质,既希望可以给中小学音乐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更希望能够抛 砖引玉,引起更多同仁对着疑问题更深入的研究。 3 、研究范围 本研究主要探讨联觉在中小学音乐教学红豆价值及其能力培养方法,整个研究以此为 中心而展开,因此并不过多得讨论联觉的被发现历史及关于它自身的研究状况。联觉与音 乐之间的联系主要从音乐欣赏、音乐创作、音乐表演这几个方面进行概述加以铺垫,论述 音乐教师将联觉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运用到各门音乐教学中的价值及作用。探讨根据不同年 龄阶段的中小学学生的心智发展状况和音乐学习心理状况来培养他们的联觉意识和能力。 4 、研究方法 本文使用了一下几个研究方法: 一、文献参考法。笔者借鉴参考心理学、文学、艺术学等领域的专著和作品,论述联 觉与它们之间的关系,得出“联觉”在各个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着的结论。 二、对比联系法。把两个或三个风格迥异的音乐作品放在一起做出对比,使学生们感 受到由对比带来的感觉差。并将与音乐作品表达情感相对应的美术作品等结合起来,进行 教学,让学生们更加快速、全面地理解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 三、归纳总结法。笔者对所做出的设想和一系列阐述进行归纳总结,分析自己的设想 能够给教学带来的益处和弊处有哪些,对自己的研究做出客观的评价,从而找出与不足之 处相对应的策略。当然,这个结论是不完善的、有待通过实践来考证的,在今后的实践和 学习中还要不断地深入研究。 一、 “联觉 现象 、t 人y 【二上,7 【i 三2 ,、 1 、关于“联觉” ( 1 ) 、联觉的被发现及其内潘 “联觉”这个词对很多人来说也许还很陌生,甚至对些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也并 不熟悉。“联觉”此词来自于希腊语“s y n a e s t h e s i a ”,又被译为“通感”,其意为“同时 感受”。它是指对一个感官或感觉区域的刺激,会引起另一个感官或者感觉区域的反应。 也就是说人体的两个甚或多个器官面对同一事件、物体等刺激时而先后产生了相互的感 应。比如,听觉上的刺激引起了视觉上的感受,视觉上的刺激引起了嗅觉的感受等。实 际上,关于联觉,科学家们已经研究了几个世纪了,在很长的时间里,研究者们认为它是 一种幻觉,但最后通过研究证明了联觉是客观存在的,而且确实也存在许多具有联觉意识 的特殊功能者。比如著名的小说家纳伯可夫,他看到字母“b 会使他看见红褐色,字母 “t ”则是绿色。还有人,看到字母a 会引起红色的感觉,b 会引起绿色的感觉。在进行测 试时,看到字母a ,并要他们从系列颜色中指出他们感受到的颜色时,他们会始终指出红 色这个颜色,并且多年后再进行测试时,对同样的字母感受到的颜色依旧是之前进行测试 的结果。所以,这种联觉意识并不是随意改变的,而是固定不变的。英国剑桥大学的西 蒙巴伦科恩认为,各种感知能力在开始时是融合在一起的,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才逐 渐被分开的。因此,对一个婴儿来说,妈妈的声音很可能带有美丽的颜色和温馨的香气。 然而,在某些人身上,各种感觉区之间的联系是如此之多,以致没有发生感觉的分离,从 而在成年后出现了联觉这种特殊的感受。而美国神经学家理查德西托威克在其尝出形状 味道的人一书中说:“在潜能上,每一个人都能体验联觉的感受,惟二的困难在于将这 种感知上升到意识层面。这样看来,联觉并不是一种特异功能,而是客观存在的一种 潜在意识,只不过有的人表现明显,而大部分人没有意识到而已。 ( 2 ) 、联觉的产生原理 联觉既然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这种感觉交叉的联觉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呢? 它的生理机 制又是怎样呢? 加州大学的神经科学家拉马钱丹认为,联觉这种体验是由于大脑中的某种交错而造成 的。例如,在大脑对视觉信息的处理过程中,从物体反射回来的光线经视网膜传到初级视 觉皮层后,颜色、方向等元素被提取出来,分别传送到高级的皮层位置进行加工,然后才 会使人产生对这个客体信息的意识。拉马钱丹假设,这种正常的加工程序如果出错的话, 比如说当颜色、方向等元素被提取出来,分别送到它们应有的位置上时分配互换了,那么 结果会怎么样呢? 拉马钱丹认为,这种信息被分配错了的设想就是联觉产生的根源。那么, 这种错误为什么会发生昵? 经过研究发现,造成这种原因的可能是家族遗传,也可能是大 。车文博心理学新词典吉林人民 i 版礼2 0 0 1 年1 0 月 4 奇云“联觉”让你感受声色的世界的滋味 j 海外文摘,2 0 0 5 ( 7 ) :2 4 5 奇- jp 联觉”让你感受声色的世界的滋味 j 海外文摘,2 0 0 5 ,( 7 ) :2 4 6 姬 。三听见颜色 j 生命世界,2 0 0 7 。( 9 ) :8 4 - 8 5 脑中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的分泌受阻碍导致了大脑中相邻区域的活动相互干扰。 笔者通过下面这样的假设来简易说明一下联觉意识的产生原理。假设它是由于某些基 因的组合而产生的现象,这就如同人们的一些外观和特征由于染色体的不同组合而呈现隐 性、显性。在少部分人的体内,基因的组合使得联觉意识显现得很明显,属于显性;而大 部分人体内,基因组合使得联觉意识不明显,只存在于他们的潜意识中,呈现隐性,但这 并不代表它不存在。所以,可以暂且用这样的比方理解美国神经学家理查德- 西托威所说 的“在潜能上,每一个人都能体验联觉的感觉,唯一的困难在于将这种感知上升到意识层 面。 从脑学科、神经学科的研究成果我们知道,人类思维活动的核心部分是大脑皮层。大 脑皮层本身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的、有层次、成系统的有机结构,它可以分成各种不同的 感觉区域,如枕叶有视觉区,颞叶有听觉区,中央沟前方有运动区,颞叶内侧有嗅觉区等。 就其反映机能来说,它由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嗅觉中枢、躯体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 内脏调节中枢、书写中枢以及诸觉相关语言中枢等区域、部位构成。这些区域部分看似各 自独立发挥自己的传导、指挥功能,成为大脑皮层这一大系统中的子系统,而事实上它们 之间又互为联系,互为制约,共同构成大脑皮层的系统性活动。因为各种感受器、反映器 都要受神经中枢的支配,神经中枢会把它们沟通起来,相互引导。所以当外部刺激如声波、 电磁波对人发生作用后,各种分析器不是单独起作用,而是共同作用,使对象的各部分形 成整体性刺激传入大脑,而大脑皮层又调动起各种分析器对整体性刺激物的各个部分进行 分解、综合,最终产生一个综合印象。这个过程是一个有序而又综合的、系统的运动过程。 这样看来,各个感受器虽然有着各自的功能,但当遇到刺激时却都是相互联系的,那么, 联觉现象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甚至我们可以说是必然,只不过它发生在我们的生理机制上, 由于相比之下,没有负责这个刺激所引起的主要感觉器官所造成的感觉作用明显,其它相 关引起的感觉就没有被我们大部分人所意识到。 奇三“联觉”让你感受声色的世界的滋味 j 海外文摘,2 0 0 5 ,( 7 ) :2 4 “车j ( = 博心理学新词典吉林人民出版社2 0 0 1 年l o 月 2 、联觉在艺术不同领域的运用 虽然联觉没有被明确定义为一种辅助方法来供人们利用,但是从以下的阐述中可以发 现,“联觉”实际上已经作为一种创作手法被运用到艺术许多领域中去;并去得了较好 的艺术效果。 ( 1 ) 、联觉与文学 既然联觉现象已经被科学证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意识,并且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潜意 识中,那么让我们来找找这种潜意识被我们运用到文学作品中的例子。 从国内出发,0 8 年举行的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中有道问答题目是:请选出下列运用了 联觉手法的诗句,其答案是“红杏枝头春意闹”这句。这一“闹”字即是运用了联觉手法, 使得原本静的事物动了起来,把原本无声的事物描写成了有声的活的事物,仿佛大家看到 了繁花斗艳、春意盎然的一副生动画面。“闹”字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不知道作者是否 意识到自己运用的是联觉手法,总之,这一手法的运用,打破了生活的规律,拓展了审美 的意识及整个诗的意境。也充分说明了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又如艾青在叫喊 中的诗句:“在彻响声里,太阳张开了炬光的眼;在彻响声里,风伸出了温柔的臂。”这 一诗句中,运用了几种感觉的相互联系,我们欣赏者可以感受到听觉、视觉、动觉、触觉 的存在,并且深深得体会到这其中的意境,仿佛真的看到太阳张开了眼睛,风用它温柔的 臂膀抚摸着我们的面庞。又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这样描写“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弥漫的是田田的叶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里同样运用了联觉的手法,首先当读者读到“弥漫的叶子”时,会看到一大片的荷叶浮 在荷塘上,这里唤起了我们的视觉感官,接着“微风吹来,送来缕缕清香 ,此处又唤起 了读者的嗅觉感官,再接着“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这时又唤起了读者的听觉感 官。这几种器官的相互联系、相互转换、相互融合,带给了读者们全方位的、美妙的感受。 这就是联觉意识所带来艺术效果。再如,作家郭凤的叶笛一文中,“那笛声里,有故 乡绿色平原上青草的香味,有四月的龙眼花的香味,有太阳的光明。 这里也运用了联觉 手法,有听觉、视觉、嗅觉的交叉和融汇。笛声中有绿色的草原、有太阳的光明,亦有青 草及龙眼花的香味,这是怎样悠扬的笛声,怎样一副优美的画卷呀! 还有在李煜的虞美 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多美的诗句! “愁”字本来是一个表 达人情感的抽象词语,而“春水”是确实存在的事物,用江无穷尽向东流的春水来形容 有多“愁”,让读者一目了然,即刻可以感受到无穷尽的愁及沉重、无奈等情绪。 从国外出发,在文学作品中运用联觉的例子也不乏。比如在高尔基的母亲这部作 品中描述巴维尔在法庭上的战斗时,运用了联觉手法,使得沙皂法庭的反动和虚伪,法官、 j 艾青叫喊 j 春光,1 9 1 4 ,( 1 ) ! 朱白清简塘月乜朱白清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 9 9 6 检察官的种种丑态,以及巴威尔大义凛然慷慨陈词的非凡气概,全都通过母亲尼洛夫娜的 心理感受得到了形象化的表现,写得非常精彩。当进行五一游行时,巴尔维高举红旗开路, 书中用“像铁屑被磁铁吸住了一样”来形容群众们聚集在他的周围。这是多么形象的比喻 啊,不可置否的是这里唤起了人们的联觉意识,相信读者们顿时就能感受到磁铁吸住铁屑 的那种牢固的程度,甚至都能感觉到用手试图把被吸住的铁屑从磁铁上拔出所受到的那种 阻力。另外,由美国作家杰里夫福特所作在2 0 0 4 年获得星云奖的中篇小说冰淇淋王 国里,作者通过第一人称,以自己为一个先天具有联觉意识的小男孩儿在成长过程中所 亲自感受到的一些由于各种感觉连在一起所产生的奇怪现象。当然此篇小说带有一定的幻 想色彩,但是作者在描述的过程中充分地利用了联觉手法,把各种感觉和各种事物描述得 非常生动,仿佛让读者也能感觉到这种联觉带来的冲击。如文中“当我弹奏钢琴时,我会 看到音符在我面前飞舞,就像美丽的烟花一样,五彩缤纷,形态各异。”又如后来这个主 人公可以用各种色彩作为不同音符的标记来进行作曲,当曲子做好之后,同时也成为了一 副美丽的画卷。当笔者读这篇小说时,面对这些优美的文字所描述出来的奇妙的画卷仿佛 自己真的可以看见音符化作各种美丽的色彩随着主人公弹奏钢琴而从其指尖飞到空中去 一样。读完整部小说之后,终于明白为什么这篇小说可以获得与雨果奖相提并论得星云奖 最佳中篇小说了,因为它通过联觉的手法把文字编排起来使得栩栩如生,紧紧抓住了读者 的各种感觉,使得读者能够身临其境。 以上所举的诗词、文章、句子等都是运用了联觉意识进行了修辞,使得作品本身达到 了美的升华,也让读者能更好、更形象地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如身临其境一般。 当然,在文学中,采用联觉手法的作品数不胜数,只是我想大概大家只顾得欣赏作品了, 却没有意识到那些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的作品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所通过的途径是什么, 那就是它们其中所运用的“联觉”手法给我们带来的各种感官相互交融的丰富体验! ( 2 ) 、联觉与美术 根据一项调查结果发现,在8 4 名联觉者中,有2 6 名是职业画家、作家和音乐家,还 有4 4 名是技艺精湛的业余爱好者。这说明联觉与创造力相互联系。联觉者们更适合从 事艺术专业,或者说联觉可以帮助他们很好地完成艺术创作。不难发现,在各种艺术中, 如音乐、美术、建筑、传媒、游戏、先锋艺术等等都存在着联觉意识的应用。 在美术中,如大家所知的色彩又分为冷与暖两大类调子:红、黄、橙、赭等为暖色调, 青、蓝、绿、青紫等为冷色调。“冷”、“暖是形容人感觉的词,而色彩则是视觉。这就 说明了,视觉引起了人身体其它感受器官的联觉现象。色彩中的冷暖关系是相对的比较关 系,如红暖于紫,青寒于绿,因而两大类的内部也有冷暖对比的因素。由于特定光源色的 影响,或者使画面色彩产生趋于某种统一倾向的因素称色调。色调对揭示自然环境的时间 和季节,对于传达人们心理和情绪有极强的表现力,在绘画诸多要素中色彩是最具有感情 安妮安德伍德联觉:真f 的人脑创造力 j 教帅博览,2 0 0 4 ,( 5 ) :3 2 特征的因素。通过人们视觉经验的联想,不同的色彩给人以不同的心理作用。在绘画中 运用色彩的明度变化、冷暖对比和色彩调子的表情特征,是取得与加强情绪感染力内容相 协调效果的重要手段。再有,各个时期的美术风格或音乐风格各不相同,但是利用的却是 永恒不变的几种色彩或者几个音符,通过创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各个时代各个国家的风 俗所创作出的美术或音乐作品也都各自具有创作时期的风格,继而把作品可以分成巴洛克 风格、古典主义风格、浪漫主义风格、印象派风格等等。在现代的美术教学中,也倡导或 部分教师已经把联觉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法运用到美术教学中,比如在欣赏我们的国画一 一山水画时,可以通过联觉的运用,对其作品作紧要说明,引导学生通过调动自己的想象 力,抛开视觉的局限,调动其他各种感观,使自己的思想驰骋在连绵起伏的山水间,仿佛 自己可以飞翔,穿梭在朦胧的山雾中。把- n 静止的画面看成是动的、活的。通过这样的 联觉辅助教学,可以让学生透彻得理解到一幅平面画带给他们的各个感觉到冲击,并能更 好地领悟到绘画作品中的美。 ( 3 ) 、联觉与传媒 大家应该都看过德芙最经典的广告画面,广告中的女子吃了德芙巧克力后,一条如巧 克力色的看上去无比丝滑的丝巾缠绕在女子的身旁,尤其是当丝巾碰触到女子的面部时, 仿佛每个观众都能感觉到那般丝丝滑滑的感觉,结合它的广告语“牛奶香滑,丝般感受 完美地体现了联觉在这条广告中的应用。 又如2 0 0 6 年雪碧的一条广告,烈日下,一辆吉普车载着三四个满头大汗、没精打采 的男女在沙漠中行驶,这时候,一入从冰冻的箱子里拿出几瓶雪碧分给每个人,他们喝完 之后立刻露出无比舒服的表情,然后纵身跳下车子,钻进了原本金黄干涩的沙漠里,此时 从沙漠里却溅出了蓝色透亮的水花,沙漠变成了大海,几个男女们在大海里游泳、嬉戏, 就连随他们同行的小狗也条入了沙漠,游起了泳来。这时,“雪碧透心凉,心飞扬 的广 告语打了出来。这条广告也是利用了联觉意识,紧紧地抓住了观众的各种感官,看到烈日 下金黄干涩的沙漠和无精打采的男女时,仿佛自己的嘴巴也不禁感到干涩起来,而后在喝 了雪碧后随之而来的变化也给观众的视觉和感官予以冲击,得到满足,足以形容了雪碧的 透心凉给人的心带来飞扬的感觉。 在新闻领域中,联觉也有所运用。大部分人每天都会从报纸或网页上看新闻,我们可 以发现有些新闻描写得非常平淡,就如同记录流水帐一般,索然无味;而有的新闻描写得 非常生动。比如说在2 0 0 1 年7 月1 3 日北京申奥成功,接着各大报纸和网站都发布消息, 有的报纸仅仅描写了萨马兰奇宣布了当选城市是北京,人们欢呼起来等简要的内容。而中 国记协网上描写的一段关于申奥成功的那一刻却十分生动。是这样描述的:“在北京陈述 之自订,气氛十分紧张,大考到了。进场前领导们反复地相互问检查着装。万嗣铨多次提醒 大家关掉手机。当萨马兰奇宣布当选城市是北京的时候,在记者大厅里两名中国人当场打 中国人百科伞书荚术中国大百科争书出版辛t ,1 9 9 1 年版,第7 0 5 页。 出横幅,上书:永远的北京,永恒的奥运,百年企盼,梦想成真。这幅字在中外记者的 镜头下将传递到全世界。此时此刻的兴奋和狂呼是在全世界的媒体之下进行的,在场的 每一位中国人或看似中国人的人都被镜头对准了。事后刘璇说,当时就像做梦一样,和 奥运会上的感觉一样,眼泪止不住地流。 郎平哭得最动情,直到出场后2 0 多分钟时,在 接受记者采访时还在流泪。在来莫斯科的飞机上杨澜曾说,1 9 9 3 年我作为记者参加了申 办,申办失利时我流泪了。现在我成熟了,遇到任何事我都会平静对待,不会再流泪。但 是此时此刻,她再也无法平静,双眸闪动,泪光莹莹。杨澜的脸上还留着一个口红印痕, 当记者问是谁亲吻了她,她对此全然不知,说:我不知道怎么回事,高兴坏了。申奥团 原来安排在胜出后,让刘淇和袁伟民在一楼大厅接受中央电视台的采访。当他们走下陈述 台时,记者们狂扑上去。他们费劲地闯过人群,但一行人却全被挤散。只听着一楼大厅里 乒乓一阵响不知什么器材给碰翻了。”i 这样一段描写,运用了联觉的手法,把申奥成功这 一刻记录得无比神圣,把这个过程描写得淋漓尽致。充分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动觉、泪觉 等几种感官,紧紧抓住了读者们的心。让读者看到之后似乎可以感受到现场的那种紧张的 气氛,可以听到人们的欢呼声,甚至可以高兴得流泪。 ( 4 ) 、联觉与建筑、游戏等 联觉不仅在美术中有所运用,也存在于其他艺术领域中。在建筑中就不乏有运用联觉 的例子。建筑物的本身是没有感情色彩、是不能动的,所以建筑设计者试图将所要表达的 思维和情感以及要塑造的形象来赋予到所要创作的建筑中,以及此建筑能够带来的艺术效 果是设计者在设计建筑时所要精心考虑的。以明文天下的苏州园林作为例子,苏州园林可 谓是江南一大文化特征,当人们走进苏州任何一个园林时,都可以从曲曲折折幽静的小桥 和曲折委婉的长亭以及周围郁郁葱葱的树木感受到江南的小家碧玉的特色美,而且不难发 现苏州园林的每个漏窗的花案都非常精致、各不相同,无不体现了江南的精致美。建造设 计者在设计时就一定是抓住了江南的特征,让参观者走进苏州园林立刻不仅从视觉上看到 建筑的层次感、曲折感和美感,又使身体的各个感官都感到非常舒服、幽静、放松、开心, 让人们得到了美的体验! 我想没有一个人走进苏州园林就感到痛苦、悲愤吧。 又如巴黎圣母院,它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其所有的柱子都挺拔修长,与上方的 高达百米的尖塔形成一致,让人感到一种升腾的雄姿的同时又对它肃然起敬。同时又唤起 了人们的听觉,让人仿佛耳边响起了格利高里圣咏及、康塔塔、弥撒曲等,使人心里不难 产生追求崇高圣洁的心态,我想这正是建筑者在设计时所要追求达到的意境。 联觉还在游戏中有所运用。如网上流行的劲乐团、劲舞团等游戏。游戏者需要根据音 乐的节奏,手指在电脑键盘上的指定的按键进行敲击,并且击中根据音乐节奏屏幕上出现 提示的闪亮符号才算得分。这其实是把游戏者的听觉、视觉、触觉结合起来的一种游戏。 2 0 0 8 年1 月份发布了一种专门针对联觉的新游戏,游戏的名字就叫做”s v n a e s l h e t e ”, 张乐年协史铭记这刎艾城触摸申办成 h t r p :n e w s 3 x i n h u a n e t c o m i z g j x 2 0 0 7 - o s 2 2 c o n t e m 一6 5 8 1 2 4 3 h u n 2 0 0 7 ,0 8 2 2 是由美国迪吉彭理工学院( d i g i p e ni n s t i t u eo ft e c h n o l o g y ) 的四名学生发明的,它是一 款音乐驱动型街机射击游戏,游戏的画面以全三维线条空间来展示,电子和虚拟的主题风 格让入感到宽阔的空间感和独特的冒险体验。而音乐是这个游戏的一大特色,如何将视觉 和听觉结合是游戏的挑战和主要的玩法,动听的3 d 音效和双手控制的移动、攻击融为一 体,其旨意在将光线、颜色和声音等多种感觉融为一体,为游戏者带来全方位的娱乐体验。 开发者评价这款游戏的创意在于将视觉和声音在游戏中合二为,赋予玩家特殊的协调 感,是利用联觉意识开创的一种新的游戏方式。 本章从文学、美术、传媒等领域里阐述了“联觉 的运用,列举一些事例说明联觉的 运用使其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效果。由此可以得出,在很多的事情、作品中,人们潜意识或 有意识地运用了“联觉”作为创作辅助工具并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二、“联觉 与音乐 1 、联觉在音乐不同领域中的运用 ( 1 ) 、 与声乐 一 凡是经过专业系统学习过歌唱的人都知道,在演唱歌曲前要进行气息和发声的练习。 在进行气息练习时,教师一般都会告诉学生,要气沉丹田,吸气要把自己想像成一个桶一 样把自己灌满,或者像一个气球一样,吹得很大,然后呼气,把桶或气球里的气放掉而且 要放得一千二净,来回这样练习。这是为了培养在歌唱时能灵活操纵自己的气息。在这个 进行呼气、呼气的过程中,给自己的身体造成了压觉并且又在教师的引导下,仿佛感觉到 自己成为一个气筒,并且呼出气息的时候甚至能够看到自己的气息流动,这就是给我们造 成的视觉联觉。练声时也是如此,教师会经常这样告诉学生,要把声音甩出去。比如说在 练习一个练声曲,旋律就是从小字一组的“1 ”进行琶音音阶,用“啊”字发音n d 字二 组的“1 ”,再回到小字一组的“1 ”上,教师要求声音要有个点,这个点的高度在眉心, 而声音就要从眉心发射出去,随着音阶的上行,自己的声音也要一步步升高,向上扬起, 像条抛物线一样,而随着音阶的下行,声音也慢慢回到眉心的高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仿 佛看得见自己的声音,把声音具体化,形成“看得见”的声音。这就是视听联觉的应用。 在歌唱时,联觉更是起到了不可轻视的作用。歌唱时,既要结合歌词所要表达的情感, 又要结合单纯的歌词中每个文字的口型。我们称之为“咬字”,字怎么能被咬著呢? 这只 是个形象性的说法,同时也不可否认有联觉的存在。一定要“字正腔圆,就是说歌词要 发音准确,声音要圆润。在演唱时,演唱者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会演唱出悲伤的、欢 快的、雄伟壮丽等等的不同情绪。在这个过程中就是情绪的联觉起了作用。 ( 2 ) 、与器乐及乐器演奏 世界上的乐器种类繁多,其分类法也有很多种。西洋乐器通常用的就是发音原理的分 类法,分为铜管乐器、木管乐器、拨弦乐器和打击乐器;而中国古代有一种按照乐器的制 作材料分类的方法叫“八音分类法”,即“金、石、土、革、丝、竹、匏、木”这种分类 法在古代时是非常直观的,但是也有不足之处,因为它无法包括所有的材料制作的乐器。 不同的乐器具有不同的音色,有些乐器的音色属于暖色调的,有些乐器的音色则是冷色调 的。所谓的“音色其实就是运用了联觉意识,设想声音怎么会有颜色呢? 声音又为何会 让人感觉到冷、暖? 其实这是人们的几种感觉器官进行融合而起了作用。 人们在进行器乐演奏时也是潜在地运用了联觉意识。在演奏一首曲目时,会要想一下 这个乐曲所要塑造的形象,进而要求演奏时应该使声音圆润还是轻盈、是强还是弱、如何 控制演奏力度,根据生活的体验来进行感情的处理。比如表现声音渐渐得飘远,在演奏时 经常将力度由强慢慢变弱、将速度渐渐变慢;表达壮观的情绪时就要求加强力度、使声音 饱满。这样就是联觉在演奏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 3 ) 、与作曲、配器 、在作曲中的应用 据研究,通常大三和弦会给人明亮、积极向上的感觉,小三和弦就会给人黯淡、忧郁 的感觉:协和音程会让人感到轻松、纯净,不协和音程会让人感到紧张、复杂;长音使人 心情平和、安静,短音使人感到心情急躁、不安;快速的音乐会使入兴奋、快乐、激动、 急躁,慢速的音乐会使人平和、安静、忧伤、压抑。1 2 音程、和弦、节奏这些都是构成音 乐的重要元素,这些元素本身就会跟联觉联系起来给人早造成感觉上的不同体验。下面笔 者试图通过对以下几部作品或一些乐段进行分析来说明联觉在作曲中的应用。 在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引子的第一个不和谐和弦,其力度为“f ” 继而立即转入“p ,接下来以引子的前一个半小节做为一个音乐动机,后面以这样一个矛 盾的音乐动机进行连续上行模进,使得听众在乐曲的开始就形成了一种沉重、庄严的感觉, 接着在后面加入了从高音到低音一泻而下的清脆的半音阶进行,给听众带来情绪的释放, 也进而可以感受到曲子的悲伤情绪。这里由听众的听觉唤起了其它的如紧张感等相关感 觉,即是联觉发挥了作用。 又如河北民歌小白菜,非常简单的曲调,由第一句作为音乐动机进行连续地下行 模进,使得音乐情绪非常忧伤,仿佛听众的心也随着曲调的下行而越来越往下沉。通过联 觉手法,让人从听觉上引起了别的感官的共融。 在众多的音乐作品中都存在着联觉的应用,并且我们可以得出将联觉应用到作曲中是 非常有益处的,可以让音乐塑造的形象更加确切、表达的感情更加深刻。 、在配器中的应用 给一部协奏曲配器,要根据各种乐器不同的音色选择给不同的声部配上不同的乐器。 同一个乐句配上不同的乐器,其给人造成的感觉完全不同。如同在动物狂欢节中描写 笨拙的大象的旋律,与在仙女之舞中用小提琴拉出优美的飘逸的仙女的旋律为同一旋 律,但是两个作品中所形成的形象完全形成对比,一个是沉重笨拙的大象,一个是清逸优 美的仙女。在旋律相同的条件下,造成这种形象差异的原因则在于选用乐器不同。再如, 著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其中描写梁山伯和祝英台对话时,小提琴与大提琴的高低起伏 的旋律让人联想到两只翩翩起舞的蝴蝶,以及最后的化蝶旋律,那么优美的旋律也只能用 小提琴来表达出来,如果这个时候用小号或者圆号又或者是京胡等乐器都无法表现出翩翩 起舞的蝴蝶的优美状态和淡淡的忧伤的情绪。又如李斯特的但丁交响曲( d a n t es y m p h o n y ) 中,作曲家让全体乐队使用低音协奏来表示打开地狱的大门,给人沉重的感觉,第二部分 “炼狱主旋律用弦乐来表达对罪恶的忏悔并崇敬未来,给人打开心扉又有丝忧伤的感觉, 第三部分“圣母颂歌”,合声伴随着弦乐由弱到强慢慢进入高音区,感情细腻委婉、娓娓 动听,具有古典主义的庄严肃静又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使人感觉到庄严、平静又有种追求 高尚、圣洁的情感,耳边仿佛听到了天堂传来的声音一样。 以上几个例子说明了不同的配器塑造出不同的音乐形象,在潜意识中音乐家们已经利 i 二j 刊澎之:音乐与) c 表现的世界一一对音乐音响与其表现对象之问关系的心理学与美学研究 m j 北京:中央 音乐学院出版社,2 0 0 4 8 7 一1 1 0 用通过听觉和视觉相结合的联觉意识来进行配器。 在大部分的音乐高等院校中都会有配器这门课程,当给学生们一条配好了四部和声的 旋律或者是一部只有旋律的协奏曲来让大家进行配器的话,那么此时就要根据这部作品是 要表达怎么样的一个主题,要求表达什么样的情绪来进行配器。而此时联觉起了非常大的 作用,学生们可以根据所要描述的主题、情绪来决定选用什么乐器。如果是表达悲伤的情 绪,应该选择弦乐为主要乐器;如果是表达振奋人心的主题时,则应该选择鼓和管乐类乐 器为主。这就要求学生们运用联觉的意识首先在心目中树立起一个具体的音乐形象,而之 后也可以跟据联觉意识对自己所配好的作品进行鉴定,如果运用电脑软件进行配器的话, 可以通过软件播放自己所配好的作品,看看使自己的作品会产生什么样的音乐形象,从而 来鉴定自己所配作品是否符合作品所要求要表达的主题和情绪等。 ( 4 ) 、与音乐剧 音乐剧擅于以音乐和舞蹈表达人物的情感、故事的发展和戏剧的冲突,有时语言无法 表达的强烈情感,可以利用音乐和舞蹈表达。著名的音乐剧猫,以夜晚的一片废墟作 为舞台背景,音乐剧开始,一片安静,呈现给人们一平静的感觉。接着,猫儿随着一段段 短暂的音乐一只只开始出现,慢慢地猫儿们都聚集在一起,此时快节奏的音乐充斥着整个 舞台,所有的猫儿都在歌唱。并且跟着音乐的节奏在模仿猫的特征进行舞动,各种猫呈现 不同的颜色,伴随着每只猫的音乐也各不相同,非常形象,在这里,创作者们采用了联觉 的运用,将动觉、视觉、听觉结合起来给了观众极美妙的体验。其中音乐主题m e m o r y 在 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