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井游记》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1页
《满井游记》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2页
《满井游记》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3页
《满井游记》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4页
《满井游记》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29、满井游记课型:自读课课时安排:1课时执笔人:李旸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熟练朗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文言文自学能力。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情感态度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学习内容教学活动反思【预习导学】1、关于满井:明清两朝,满井是北京近邻的一个风景区,这个井的形状,明人王季重的游满井记说:“一亭函井,其规五尺,四洼而中满,故名。”嘉庆一统志说:“井经五尺余,清泉涌出,冬夏不竭。好事者凿栏以束之,水常浮起。散漫四溢。”2、关于作者及“公安派”袁宏道,明朝人。他是明代后期反对文学复古主义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公安派成员主要生活在万历时期,代表人物有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他们的籍贯是湖广公安,世称公安派,其重要成员还有江盈科、陶望龄、黄辉等人。他们的文学主张主要有如下几点:一是反对承袭,主张通变。认为文学应该随时代发展而变化。二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他们认为文学要抒发真情实感。三是推重民间小说,提倡通俗文学。3、生字注音燕地(yn)廿二月(nin) 花朝节(zho)呷(xi)浪 鲜妍(yn) 恶能无纪(w) 飞沙走砾(l)堕事(hu)波色乍明(zh)曝沙之鸟(p)浅鬣寸许(li)靧面(hu) 红装而蹇者(jin)髻鬟(j)(hun)脱笼之鹄(h)汗出浃背(ji) 泉而茗者(mng)罍而歌者(li)4、解释加点词语冻风时作:冻风,冷风。作,起 局促:拘束、局限 驰行:快步疾走 土膏:肥沃的土地。膏,肥沃 润:滋润,润湿 于时:在这时 冰皮:河床上结冰的表面 乍:初,始 鳞浪:像鱼鳞似的浪纹 新开:刚打开 娟然:美好的样子靧面:洗脸掠:梳掠 披风:在风中散开。披:分开,散开浅鬣寸许:浅嫩的麦苗高一寸左右。鬣:兽颈上的鬃毛,这里形容麦苗泉而茗者:用泉水煮茶喝的泉:用泉水煮茗:泡茶喝(泉、茗,名词作动词)罍而歌者:端起酒杯唱歌的。罍:酒杯,名词用为动词,端起酒杯 红装而蹇者:穿着艳装骑驴的 蹇:本义跛足的,引申为驴,用作动词,骑驴 曝:晒太阳曝沙:在沙滩上晒太阳 呷:吸而饮鳞:借代鱼 毛羽鳞鬣:鸟的羽毛,鱼鳞鱼鳍 未始:未尝 堕:坏,耽误 潇然:心中没有牵挂的样子惟:只适:正好 恶能:怎能。恶:安、怎么纪:记录6、出自本文的成语(至少三个)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风霜高洁、觥筹交错【课堂研讨】一、疏通文意1、朗读指导。2、小组合作,疏通文意。3、翻译下列句子。(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堤岸两边是高高的柳树,肥沃的土地已有些湿润,一眼望去空旷辽阔,人像是从笼中飞出的天鹅一般。(2)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游人虽然不是很多,但汲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可见。(3)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风力虽然还很强,但是走路就汗流浃背。 (4)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这才知道郊外田野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有这样的变化啊。二、合作探究。1、把握课文大意。第一段写城中“余寒犹厉”的景象。第二段写满井春色。第三段抒发感受,写此文的目的。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春天景色?共四个方面。(山好、水好、万物美好。)首写春水:如镜出画;次写春山:如倩女梳妆;再写春柳:柔梢披风;最后写春苗:浅鬣寸许。3、本文要写“满井”,第一段却不着一字,反而抒发作者郁闷的心情,用意何在?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把那种迫切渴望出游的心情暗示给读者,为下文勾画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满井做铺垫。4、“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这几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从哪两个方面写出了“春”的信息?修辞方法:排比(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借代(呷浪之鳞,“鳞”代指“鱼”); 从人的活动和动物的活动两方面写出了“春”的信息。 5、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找出来并说说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主旨句是“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表现了作者冒寒出游见到美丽的早春景色的欢快的心情,对“城居者”困坐京城不知大好春光表示惋惜,也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官场的厌弃,对哲理的追求。 三、课堂检测1、理解性默写。(1)作者将初春旷野中的自己比作“脱笼之鹄”。(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新开明镜比喻新绿水波,写出了水光的明丽,贴切而有新意;(3)如“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以新妆倩女比喻被晴雪洗过的山峦,写出了春山的“鲜妍明媚”,生动而又传神;(4)如“麦田浅鬣寸许”,以兽颈之毛比喻还没有长高的麦苗,简明而又形象。(5)表现厌弃喧嚣尘俗,寄意山川草木的潇洒情怀的句子是: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6)写春光中的活动极有生气的句子是: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2、通假字:恶能无纪:纪通“记”,记录。3、一词多义 乍:波色乍(zh)明 (初,始)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xi)也 (突然,忽然)鳞:鳞浪层层 名词作状语,波浪像鱼鳞似的一层一层的呷浪之鳞(代鱼)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指鱼类和爬行动物)然:晶晶然如镜之新开 (的样子)然徒步则汗出浃背(然而)虽: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虽然)游人虽未盛 (即使)得:欲出不得(能,能够)始:于时冰皮始解 (开始)悠然自得: (得意)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才)时:冻风时作 (时常)之:脱笼之鹄 (助词,的)亦时时有(常常) 郊田之外 (表限定关系,以)于时冰皮始解 (这时) 倩女之靧面 (语气助词,不译。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词类活用(1)泉而茗者(茗:名词作动词,煮茶; 泉: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2)罍而歌者(罍:名词作动词,举杯。)(3)红装而蹇者(红装:名词作动词,穿红装; 蹇:名词作动词,骑驴。)5、古今异义膏 古义:肥沃。(eg.土膏微润。) 恶 古义:疑问代词,怎么。(eg恶能无纪。)今义:很稠的糊状物。 今义:讨厌,憎恶。(多音多义。)【拓展延伸】【中考链接】2011承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13分)【甲】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乙】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苗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月,达四聪,故共、鲧、欢兜不能蔽也。秦二世偏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阁之变。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释】有苗:古代少数民族部落,在今长江中下游一带。共、鲧、欢兜:指上古传说中的共工、姒鲧、欢兜,都为劣臣。1、下列句子中的“而”与例句中的“而”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D )A、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B、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C、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D、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2、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1)娟然如拭 娟然: 美好的样子 (2)上曰:“善。” 善: 好 3、请给文中画线的句子加上标点。(1分)是 故 人 君 兼 听 广 纳,则 贵 臣 不 得 拥 蔽,而 下 情 得 以 上 通 也。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1)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 作为一个君主,怎么做才能明辨是非,怎么做就会昏庸糊涂?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