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秦及汉初的农田管理制度——以简牍材料为中心的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秦及汉初的农田管理制度——以简牍材料为中心的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秦及汉初的农田管理制度——以简牍材料为中心的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秦及汉初的农田管理制度——以简牍材料为中心的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秦及汉初的农田管理制度——以简牍材料为中心的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秦及汉初的农田管理制度——以简牍材料为中心的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人郑重声明 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中不包含其他人已 献的个人和集体, 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 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 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弛 日 期:出7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指导教师签名:邀 e t 期:趔鱼:笸:1 2 电话: 邮编: 摘要 农田管理制度是在实行授田制的背景下,以农田为核心的一整套规范和制 度。主要包括田官的设置、农田布局的规划、田间生产管理、以及对生产资料的 管理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从简牍材料中梳理出田官的官名、职责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梳理出 田官的设置情况。当时“田部”是存在的,其主要职能是管理农田事务。主要有: 内史、大田、都田啬夫、田啬夫、田官守、部佐、田典。“内史”无疑是中央级 的也是田官系统的最高长官。而“大田”是对“都田啬夫的另称或尊称,属于 县级;“田啬夫”与“田官守”二者也是同一官职的不同称呼,属于乡一级。“部 佐就是“田佐,是“田啬夫”的助手,也属于乡级。而在最基层的罩,则有 “田典”。这就形成了一个从上而下的、有序的“田官系统”。 秦及汉初的农田一亩面积为二百四十平方步,形制为广一步、长二百四十步 的长条,其中有一条陌道横穿,把一亩均分为两畛。一顷由长条形的一百亩并列 组成,长边处有一条阡道。在户与户的农田的界限上,不间断地分布着长、宽、 高均为四尺的封土堆,其间由地基厚二尺,高一尺的矮墙接连,用作田地的分界。 这仅是简牍所见秦的农田形制,不过可以推测的是,这种农田绝不是水田的形制, 除此之外,农田形制也不是在每一个地方都那样严格执行。这仅仅是一个农田形 制规划的大概的参照标准。 政府并不是把农田授予农民就结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组织农田建设、督 促农业生产、保护小农产权,维护生产安全等。生产资料的管理主要涉及人力资 源的管理,农田的授受及畜力资源的管理等 秦汉时期的农田管理的制度较为完备。当然,这仅是对目前所能见到的简 牍材料的整理,可能有不少谬误之处,随着新材料的发现将进行更正和补充。 关键词:秦及汉初;田官;农田管理;简牍 a b s t r a c t t h ef a r m l a n dm a n a g e m e n ts y s t e mi sas e to fn o r m sa n ds y s t e m s ,w h i c hm a k e st h e f a r m l a n da sac o r e i tm a i n l yi n c l u d e sf i e l do f f i c e rs e t t i n g s ,f a r m l a n dl a y o u tp l a n n i n g , t h ep r o d u c t i o nm a n a g e m e n t ,t h em a n a g e m e n to fp r o d u c t i o nm e a n sa n do t h e ra s p e c t s t h ef i e l do f f i c e r s o 衔c i a lt i t l e d u t i e sa n dt h e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t h e s et w oc a nb e f o u n db ys o r t i n gt h eb a m b o oa n dw o o d e ns c r i p t s ,a n df i e l do f f i c e rs e t t i n g sc a na l s ob e k n o w n a tt h a tt i m e ,t h e r ew a sag o v e r n m e n t d e p a r t m e n t sc a l l e d f a r m l a n d d e p a r t m e n t ”,i t sm a i nd u t yi sm a n a g i n gt h ef a r m l a n da f f a i r s t h i sm a i n l yi n c l u d e s : n e i s h i , d a t i a n ,d u t i a n s e f u ,t i a n s e f u , t i a n g u a n s h o u ,b u z u o ,t i a n d i a n i ti so nd o u b tt h a t n e i s h i ”i st h ec e n t r a lg o v e r n m e n tl e v e la n di ti sa l s ot h eh i g h e s te x e c u t i v ei nt h ef i e l d o f f i c e r s s y s t e m h o w e v e r , d a t i a n ”i st h ea n o t h e rn a m eo rh o n o r i f i ct o d u t i a n s e f u ”,w h i c hb e l o n g st ot h ec o u n t yl e v e l ;“t i a n s e f u a n d “t i a n g u a n s h o u a r e t h ed i f f e r e n ta d d r e s s e sf o rt h es a m eo f f i c i a lt i t l e ,t h e yb o t hb e l o n gt ot h et o w n s h i pl e v e l ; b u z u o ”i st h ea n o t h e rn a m ef o r “t i a n z u o ”,i ti st h ea s s i s t a n to ft h e t i a n s e f u ”,w h i c h a l s ob e l o n g st ot h et o w n s h i pl e v e l a n d t i a n d i a n ”i sa tt h eb o t t o mo ft h i ss y s t e m t h e r e f o r e ,at o p - d o w na n do r d e r l y f i e l do f f i c e rs y s t e m ”h a sb e e nc r e a t e d i nt h eq i na n de a r l yh a nd y n a s t y ,a na r e ao fm ui s2 4 0s q s t e p s i ti sa l o n gl a n d w h i c hh a s1s t e pw i d t ha n d2 4 0s t e p sl e n g t h t h e r ei sap a t hw h i c hc u tt h ef i e l di n t ot w o p a r t sc a l l e dz h e n ( r a i s e dp a t h sb e t w e e nf i e l d s ) o n ep i n gf a r m l a n dc o n s i s t so fo n e h u n d r e dm uf a r m l a n dw h i c ha r er e c t a n g l ea n dp a r a t a c t i c ,t h e r ei sa p a t ho nt h el o n gs i d e o ft h ef a r m l a n d i nt h ef a r m l a n db o u n d a r i e sb e t w e e nt h ef a r m e r s ,t h em o u n d se x i s t u n i n t e r r u p t e d l y , a n di t sl e n g t h ,w i d t ha n dh e i g h ta r ea l lf o u rf e e th i 曲t h e s em o u n d sa r e u s e da sb o u n d a r ya n dc o n n e c t e db yt h es u n kf e n c e sw h i c hh a v ef o u n d a t i o n sw i t ho n e f o o tt h i c k n e s sa n dt w of e e th e i g h t t h i si so n l yt h ep i c t u r es h o w nb yt h eb a m b o oa n d w o o d e ns c r i p t sf o rt h ef a r m l a n ds y s t e mf o rq i nd y n a s t y n e v e r t h e l e s s ,i tc a nb e p r e d i c t e dt h a ti ti sn o tt h ef a r m l a n ds y s t e mf o rt h ep a d d yf i e l d i na d d i t i o n ,t h ef a r m l 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s y s t e mi sn o ts t r i c t l yc a r r i e do u ti ne v e r yp l a c e t h i si so n l yag e n e r a l s t a n d a r df o rf o r m i n gt h ef a r m l a n ds y s t e m i ti sn o tt h ee n dw h e nt h eg o v e r n m e n td i s t r i b u t e st h el a n dt of a r m e r s d u r i n gt h e a c t u a lp r o d u c t i o np r o c e s s ,i tp l a y sa l li m p o r t a n tr o l ei nt h em o n i t o r i n go fa g r i c u l t u r a l p r o d u c t i o n ,o r g a n i z a t i o no ff a r m l a n dc u l t i v a t i o n ,p r o m o t i o no fa g r i c u l t u r a lp r o d u c t i o n , p r o t e c t i o nt h er i g h t so fp e a s a n t s ,m a i n t e n a n c eo fp r o d u c t i o ns a f e t ya n ds oo n t h e m a n a g e m e n to fp r o d u c t i o nm e a n sm a i n l yc o n s i s t so fh u m a ns o u r c em a n a g e m e n t , f a r m l a n dc o n v e y i n ga n da n i m a lr e s o u r c em a n a g e m e n t ,e t c t h ef a r m l a n dm a n a g e m e n ts y s t e mo fq i na n dh a nd y n a s t i e si sq u i t ec o m p l e t e o f c o u r s e ,t h i si so n l yt h er e s u l tb yr e s e a r c h i n go nt h ec u r r e n tb a m b o o a n dw o o d e ns c r i p t s m a y b et h e r e a r es o m em i s t a k e s ,w i t h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m a t e r i a l sd i s c o v e r i n g , c o r r e c t i o n sa n da d d i t i o n sw i l lb ec a r r i e do n k e yw o r d s :q i na n de a r l yh a nd y n a s t y ;f i e l do f f i c i a l ; t h ef a r m l a n dm a n a g e m e n t ;b a m b o oa n dw o o d e ns c r i p t s 1 1 1 = 墨巴毒= j 一一, - 一 翻蹴:。 毒 目录 摘要i a b s t r a c t i i 目录i v 引言1 第一章田官系统蠡测7 ( 一) 内史8 ( 二) 大田:1 0 ( 三) 都田啬夫1 1 ( 四) 田啬夫1 3 ( 五) 部佐1 4 。( 六) 田官守:1 5 ( 七) 田典j 1 7 小结1 8 第二章农田规划管理2 1 ( 一) 亩积2 3 ( 二) 畛2 5 ( 三) 顷j :2 8 ( 四) 陌道阡道:2 9 ( 五) 封埒3 0 小结3 1 第三章田间生产管理3 3 ( 一) 组织农田建设3 3 ( 二) 督促农业生产一3 4 ( 三) 保护小农产权3 7 ( 四) 维护生产安全:3 8 小结4 0 第四章生产资料管理j 4 1 ( 一) 粮种的管理4 1 ( 二) 人力资源的管理4 2 ( 三) 畜力资源的管理4 4 ( 四) 农田授受管理4 7 小结4 8 结语5 0 参考文献5 2 后记5 8 ( 一) 中国 产的最主 心问题。因为它不仅仅关系到天下生民的丰衣足食,更涉及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 发展。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使用的“农田”,不是现代意义的田,因为在有 的地区,“农田”专指水田,其实在表示田地的意义上,“土地”和“农田”都是 指能够生殖五谷的地方;不同处在于“土地”的范围大,它包括已开垦和尚未开 垦的,也有可能用于非农业的,而此处的“农田”则特指开垦出来进行耕作的土 地。 农田管理制度是以农田为核心的一整套规范和制度。主要包括田官的设置、 农田布局的规划、田问生产管理、以及对生产资料的管理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值得注意的是,秦汉时期由于农田的所有权归属不同,管理权和官员的设置 情况也不相同。根据传世文献和简牍材料的整理、分析,大概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种是中央的机构直接管理的农田;第二类是郡县管理的农田;第三种是汉k _ 武帝凿空西域以后,为军事和商业考虑而设立的屯田。这三种类型在时空上既有 差别也有联系,作为阜室控制的农田,在各个时代都存在,虽然管理人员的名称 可能发生变化,但其职责大体相同。而汉武帝实行屯田,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 属于军事编制,不归地方管辖,因此与郡县农田管理也不是一个系统。在这三种 类型中占绝对主体的还是郡县管理的农田,其最具代表性也最能反映当时的农田 管理水平。郡县所管辖的农田所实行的一些制度,本文称之为农田管理制度,这 主要是在实行授田制的大背景下而施行的一种制度。这- $ u 度随着田地兼并的不 断发展,最终受到破坏,整个田官系统解体,其中的一些基本职能发生转变或转 化,并去适应土地所有权变化后的状况。本文主要讨论的是秦及汉初在实行授 。王彦辉师对此作过系统的分类:“一类是中央列卿在地方设置的分支机构,如秦封泥有郎中左田、郎 中西田,还有小厩南田印等,似f 衄为中央列卿设置于郡的所属官署。按秦汉制度,京师诸官署称“中 都官,中央列卿设置十地方的所属诸官署称都官,所以, 郎中左田、小厩南田等就是中央 列卿在地方的分支机构。这种做法也被后代所继承,汉武帝实行告缗后,没收的土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 余顷,武帝乃分缗钱诸官,向水衡、少府、大农、太仆各置农官,往往即郡县比没入田田之。这些田 官主要经营和管理国有土地,在权责关系上直接隶属于中央列卿,不归地方郡县统辖,因此与郡县农田 管理不足一个系统。另外,汉武帝为经营西北边塞曾大规模实行军事屯田,如兀狩四年以后,匈奴远遁, 而漠南无上庭,汉度河自朔方以西至令居,往往通渠置田官:元鼎六年初置张掖、酒泉郡,而j :郡、 朔方、西河、河两开田官,斥皋卒六十万人戍田之。这类田官属军事编制,也与郡县农田管理无涉。” ( 参见| 乇彦辉师田啬夫、田典考释对秦及汉初设置两套基层管理机构的一点思考 j 东北师范人学学 报,2 0 1 0 ( 2 ) ) 西廖伯源先生认为:汉代田部之名,不见于史籍。战国时赵奢为“赵之田部吏”,收租税:( 史记廉颇蔺相 1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田制度的情况下的地方郡县的农田管理。 传统的正史关于农田管理制度方面的记载很缺乏,所以这个问题长期以来没 有成为一个被研究的问题。随着简牍材料的陆续发现,引起了学界的一些注意。 由于材料和认识层面的原因,在农田管理方面,只知道一些具体的管理措施,却 没有意识到当时在这方面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而正是在这些制度的实行与 保障之下,使传统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农业社会。所以,本文将从错综复杂的史 料中,厘清当时的农田管理制度。我们今天仍是以农民为主体的社会,而农民耐 以生存的农田,在面对城市化、工业化的大潮,越来越多地成为圈地的对象,长 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面对现实状况及其措施的可行性,本文将进行深入挖掘, 希望对历史的后来者们有所启示。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学界也在农田管理方面做了一些具体的探索,下面就对本文所涉及的四个问 题的学术史分别述评: ( 1 ) 有关田官设置的研究 关于农业管理方面的官员的设置即农官制度方面的问题,学术界有所研究: 以樊志民的战国秦汉农官制度研究山为代表的文章主要从传世文献的角度去 梳理的,时间跨度较长,和简牍材料反映的田官系统存在一定差距。郑实的啬夫 考读云梦秦简札记;圆于豪亮的云梦秦简所见职官述略:裘锡圭的啬 夫初探;魏德胜的云梦秦简中的官职名 、及卜宪群的秦汉之际乡罩吏 员杂考 等文章,主要是从简牍本身去考察与农业相关的官员,并对简牍中出 现的官员情况逐一考释,对一些基本官员的名称、设置还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以 农田为中心的官员设置情况的研究,后来学界有所注意,但成果也比较少。关于 个别田官之间如何隶属、如何协作的考证仅零星散见于众多的文章之中,但他们 更多的则把田官纳入农官系统整体论述,没有注意到农官与田官之间的区别与联 系,也没有从田官本身的发展历程去考量,把田官作为一官僚系统来研究也就无 从谈起,具有代表性的是李权的战国简牍所见秦的农官制度初探。此外, 如列传卷八十一:2 4 4 4 页) 盖主农业之事务,登记田亩,征收刚地租税。据秦汉地方行政制度之研 究,汉郡府列曾有h j 曾、劝农掾史,县廷列曹亦有田曹,又汉书百官公卿表:乡有秩,啬夫“职听 讼,收赋税”。又续汉书百官志日:乡佐“主民收赋税”。( 志二十八:3 6 2 4 页) 推测汉初县下分若干 田部:其后i 1 部省置,职事分入县廷之田曹及乡部诸吏。( 廖们源:汉初县吏之秩及其任命张家山汉简 研究之一 j ,秦汉史论从第9 辑 a 两安:三秦出版社,2 0 0 4 :1 7 1 ) 吣樊志民战国秦汉农官制度研究 j j 史学月刊,2 0 0 3 ( 5 ) 。郑实啬夫考读厶梦秦简札记 j 文物,1 9 7 8 ( 2 ) 于豪亮云梦秦简所见职官述略 j 于豪亮学术文存 a ,中华书局,1 9 8 5 讪裘锡圭啬大初探 j 古代文史研究新探,江苏古籍出版社,1 9 9 2 西魏德胜云梦秦简中的官职名 j 中国文化研究,2 0 0 5 年夏之卷 鸭卜宪群秦汉之际乡里吏员杂考 j 南都学坛,2 0 0 6 ( 1 ) 。李权战国简牍所见秦的农官制度初探 d 长春:吉林大学硕上毕业论文,2 0 0 8 2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还有王勇的秦汉地方农官建置考述,该文把秦汉农官分为三个系统,其中 认为有都官系统农官,这是很j 下确的,但其对涉及到的农官有颇多遗漏之处,并 且认为这主要是管理国家控制的公田,这种说法也不尽符合简牍文献所反映出来 的情况。尽管这些研究还很零散,存在着一些不足,但正是得益于诸位们开创性 的努力,才使我们可以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探究。 ( 2 ) 有关农田规划的研究 农田规划管理,即农田形制的设置。随着简牍材料的发现,这个问题成为一 个讨论的热点。具体来讲,以前人们对这一阶段的农田形制的印象还更多地停留 在“井”字形。但四川青川郝家坪秦墓简牍更修为田律发现以后,很大程度 上冲击了对这一时期农田形制乃至土地制度的认识,所以在学界反响强烈,发表 了一系列文章。经过前贤们的探讨,不少问题已得到解决,有的问题取得了基 本一致的认识,但还有不少问题存在明显的分歧,争论较大。所以诸家对农田规 划的形制也人说人殊。 从已发表的论文来看,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其分界点就是张家山二四七 号汉墓竹简的公布。在此之前的研究,由于传世文献资料的缺乏,学者们主要从 青川木牍本身出发,结合一些零散的记载来解释一些关键的词,并在此基础上作 了一些大胆的猜测和假设。尽管有的推测是合理的,但缺乏有力材料的支撑,大 多无法为学界所接受,所以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也没有得到解决。张家山汉简公 稚: 后,其中的一章二年律令田律与青川木牍的更修为田律有着惊人的相 q 王勇秦汉地方农官建置考述 j 中国农史,2 0 0 8 ( 3 ) 吲以发表的先后为序:于豪亮释青川秦墓木牍 j 文物,1 9 8 2 ( 1 ) :李昭和青川出七木牍文字简考 j 文物, 1 9 8 2 ( 1 ) :林剑鸣青j i i 秦墓木牍内容探讨 j 考古与文物,1 9 8 2 ( 6 ) :杨宽释青川秦牍的田亩制度 j 文 物,1 9 8 2 ( 7 ) :罗开玉秦在巴蜀的经济管理制度试析说青川秦牍 j 四川师院学报,1 9 8 2 ( 4 ) :黄盛璋 青川新出秦田律木牍及其相关问题 j 文物,1 9 8 2 ( 9 ) :李学勤青川郝家坪术牍研究 j 文物,1 9 8 2 ( 1 0 ) : 田宜钊,刘钊青l h 律考释 j 考古,1 9 8 3 ( 6 ) :胡殿咸p q 川青川秦墓为田律术牍考释 j 安徽师范大学 学报,1 9 8 3 ( 3 ) :胡平生青j i i 木牍“为 l 律”所反应的田亩制度 j 文史,第十九:徐中舒,伍仕谦青川i 木牍简论 j j 先奏史论集,1 9 8 9 ( 4 ) :张金光论青川秦牍中的“为田”制度 j 文史哲,1 9 8 5 ( 6 ) :丁光勋 青川郝家坪秦墓木牍研究我见 j 历史教问题,1 9 8 6 ( 1 ) :胡平生,韩自强解读青川木牍的一把钥匙 j 文史,第一二十六:徐喜辰“开阡陌”辨析l 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 9 8 6 ( 2 ) :黄盛璋青j i i 秦牍“田律” 争议问题总议 j :农业考古,1 9 8 7 ( 2 ) :李零论秦田阡陌制度的复原及其形成线索 j 中华文史论丛, 1 9 8 7 ( 1 ) :罗开玉青川秦牍“为田律”所规定的“为田”制 j 考古,1 9 8 8 ( 8 ) :唐嘉弘论青川i 墓群文化及 政治经济问题! j :先秦史新探,1 9 8 8 ( 6 ) :罗开玉青川秦牍“为田律”再研究 j 四川文物,1 9 9 2 ( 3 ) :张 金光青川木牍“更修为田律”适用范围管见 j 四川i 文物,1 9 9 3 ( 5 ) :祝中熹青川秦牍田制考辩 j 简帛 研究,第二辑1 9 9 6 ( 9 ) :罗开玉青川秦牍“为田律”研究 j 简帛学研究,第二辑1 9 9 8 ( 3 ) :渡边信一郎 阡陌制论 j 东洋史研究,4 3 卷四1 9 8 5 :原田浩青川秦墓木牍考 j 史海,第三十五辑1 9 8 8 :王子今 秦汉农田道路与农田运输 j 中国农史,1 9 9 1 ( 3 ) :李根蟠简论青川秦牍“为田律j 农史研究,1 9 9 1 ( 1 0 ) 周周林秦图汉初田亩制度再探 j 农业考古,1 9 8 9 ( 2 ) :袁林秦“为田律”农田规划再释 j 历史研究, 1 9 9 2 ( 4 ) :袁林析“阡陌封” j 河南大学学报,1 9 9 2 ( 4 ) :张平辙读秦简牍发微 j 兰州大学学报, 1 9 8 5 ( 2 ) :张金光对“秦商鞅变法后出制的商榷”的商榷 j 中国农史研究,1 9 9 1 ( 3 ) :张学锋战国时期大、 小亩制新证 j 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1 9 9 9 ( 8 ) :魏天安。阡陌”与“顷畔”释义辨析 j 河南大学学报, 1 9 8 9 ( 4 ) :魏天安再谈“阡陌与顷畔”答袁林同志 j 3 河南大学学报,1 9 9 2 ( 4 ) :罗二虎四j i i 青川秦律 与稻作农业 j 四川i 大学学报,2 0 0 1 ( 4 ) :孔祥军秦简牍所载农田形制与管理研究 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 0 0 9 ( 1 ) :朱绍侯秦土地制度与阶级关系【m 郑州:中州吉籍出版社,1 9 8 5 ( 3 ) 3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似之处,使一些猜测、误解的释文得到纠正,并使得以前的一些结论应该得到修 正。 但张家山汉简公布后,又陆续发表了几篇文章,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有 两篇文章最具代表性:其中一篇是袁林于1 9 9 2 年在历史研究发表的秦“为 田律”农阳规划再释,另外一篇则是最近才发表的秦简牍所载农田形制与管 理研究哪。两篇文章对农田规划的一些基本概念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所以画 出农阳的规划图也就迥然相异。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之间的分歧仍然是之前争 论的延续,使本来应该清楚的问题又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 3 ) 有关田间管理的研究 田间生产管理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组织农田建设、督促农业生产、保护农 民产权、维护生产安全。随着睡虎地秦墓竹简、龙岗秦简和张家山汉墓 竹简的公布,在这些方面的问题有所研究:孔祥军的秦简牍所载农田形制与 管理研究;刘太祥的秦汉时期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管理措施圆;安作璋的从 睡虎地秦墓竹简看秦代的农业经济 等文章。但大多都是对具体简牍材料的简 单介绍,没有同这一时期的其它简牍材料和传世文献相结合,所以缺乏系统的归 类和必要的梳理。 ( 4 ) 有关生产资料管理的研究 生产资料的管理主要涉及粮种的管理、人力资源的管理;畜力资源的管理以 及农田授受的管理等。 人力资源主要是指农业劳动力,当时人口的多寡是一国综合国力的表现,它 不仅是赋税的来源,也是军队的保证。由于医疗、生活水平各方面的因素,使得 本来就有限的人口数量更难能可贵,要把有限的人力资源充分利用起来,防止人 口流失和让人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就成了各国政治的题中之义。简牍材料里 有关于这方面内容的零星记载,但没有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 畜力资源主要指当时的牛和马,牛是用来耕田的,但也作为负重的重要工具。 关于秦代牛的问题,学界有所涉猎,呼林贵的秦的养牛业,初步考察了春 秋战国时期秦国养牛业普及程度与管理,主要论述了养牛业发达的原因;袁延胜 从云梦秦简看秦国牛的用途一文,从云梦秦简考察秦国牛的主要用途:耕 田、挽车运输、食用、制作铠甲。此外,还有高敏的论秦汉时期畜牧业的特征 。孔祥军秦简牍所载农f h 形制与管理研究 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9 ( 1 ) 4 刘太样秦汉时期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管理措施 j 史学月刊,2 0 0 0 ( 5 ) 8 安作璋从睡虎地秦墓竹简看秦代的农业经济 j 秦汉史论丛( 第l 辑) c ,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编,陕西 人民出版社,1 9 8 1 舢呼林贵秦的养1 :业 j 农业考古,1 9 8 6 ( 2 ) 。袁延胜从云梦秦简看秦国牛的用途 j 文博,2 0 0 2 ( 5 ) 4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和局限、贺润坤的从云梦秦简 看秦国的六畜饲养业和田振洪的秦 律所反映的官营畜牧业管理制度,主要是从官营畜牧业的角度去谈,其中部 分涉及到都耕牛的饲养的问题。但上述研究没有把牛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料为 对象的考察。关于粮种与农田授受的管理,还没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 ( 三) 文章结构与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在前贤相关研究成果得基础之上,结合传世文献,利用出土的战国 秦汉简牍:睡虎地秦墓竹简、青川秦墓木牍、云梦龙岗秦简、里耶秦简 ( 仅限已见诸报端部分) 和张家山汉墓竹简,以及相关得考古发掘报告和汉 代画像砖等材料,来探究秦及西汉初年的农田官员的设置、农田的规划、田间生 产管理、以及对生产资料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内容,并试图探讨农田管理制度的施 行与秦汉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一章主要从简牍材料中梳理出田官的官名、职责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并得出田官的设置情况。在此基础之上,对田官的逐步消失作出分析并解析其在 秦汉社会中的功能。, 第二章主要将在前贤的学术成果的基础上,把传世文献与出土资料相结合, 逐个分析问题争论的关键点,并在此基础上,采纳比较合理的结论,中述鄙见, 从而澄清律文中的基本概念,以求进一步推动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第三章的重点是将在前人的基础上,把目前所能见到的材料系统、详细地分 类。在统筹耕作时间上,将传世的月令方面的材料,与简牍材料中的日书相结合, 梳理出农民的耕作和休息时间,从政府制定的制度层面去考察耕作制度。 一。 第四章主要在传世文献与出土资料相结合的基础之上,探讨当时对最重要的 生产资料:人力和畜力的管理情况。并试图通过以此问题为视角,对秦及汉初的 基层社会秩序有所认识。 ( 四) 研究方法与学术创新 历史学的研究原则也是研究方法,即依托史料说话,讲求有一分证据说一分 话。本文的研究方法不求有所突破,但求史论结合,避免以论代史的空论。在具 体研究方法上: 把传世文献与简牍材料、考古材料相结合的方法,使传世文献记载很少而简 牍材料又很零散的关于农田管理制度方面的内容系统化。 微观史学与宏观史学相结合的方法,本文以微观的农田管理制度为视角,解 高敏论秦汉时期畜牧业的特征和局限 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9 8 9 ( 2 ) :贺润坤从云梦秦简 看秦围的六畜饲养业 j ,和田振洪秦律所反映的官营畜牧业管理制度 j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 社 会科学版) ,2 0 0 9 ( 2 ) 5 。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读农田管理与秦汉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乃至对整个传统农本社会的影响。 比较研究的方法。把传世与出土的材料作对比,对前贤的学术观点的争鸣处 进行对比,以求得出客观、合理的结论。 鉴于这一时期形成的农田管理制度对后世的巨大影响以及较为丰富的简牍 材料和其它重要的出土资料,探讨农田管理制度已经具备了有利的条件,并且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史料层面。传统的正史几乎没有关于农田管理制度方面的记载,而简 牍中却有记录。本文在研究这一问题时,将充分发掘相关史料,并根据行文的需 要,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力求今后在现有材料的水平上,凡涉及到此问题时, 所需要的史料在本文都已得到梳理。 第二,制度层面。秦汉是传统社会众多制度的创立时期,我们以前接触到的 制度,主要都是政治方面的。在农田管理方面,只知道的一些措施,很难想象当 时在这方面也具有较为完善的制度。本文将从错综复杂的史料中,厘清当时的农 田管理制度。这无论是对秦国制度史,还是整个中国古代制度史的研究,都具有 重要的意义。 第三,社会层面。主要是基层社会,由于当时的文献资料历经浩劫,即便是 幸存下来的,也缺乏对下层社会的记载。本文对田官的设置、田间生产管理、生 产资料的管理等方面论述,有利于加深对当时基层权利的运作和下层人民生产生 活情况的了解。 第四,认识层面。以前我们认识秦为什么能统一六国及秦国经济发展方面等问题 时,都简单地归结于铁器的广泛使用、军事力量的强大等技术层面的内容。却忽 视了严格的农田管理制度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和由此而产生一系列影响。通过本文 系统的论述,使我们对这一时期的“农战”政策有了更为直观、深刻和全面的了 解。也会让我们认识到,除了生产技术层面以外,严格的制度保障也是推动社会 发展的重要因素。 6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田官系统蠡测 农田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的载体,对农田的管理水平的程度直接关系着农业 生产的发展。关于农田管理官员,传世文献零星地提到了一些,如田唆、治田、 大田等,由于史料的缺乏,我们很难对这方面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秦汉时期的 材料相对丰富,史记与汉书里面有大农、农监;发掘出来的官印旱有农 长、农丞等农业官员的记载,但对我们认识那个时代的农田管理官员的具体情 况帮助不大,因为记载的比较混乱,它们是不同时期、不同所有制下形成的管理 制度,很难得出一个明确的认识 。随着简牍材料的发现,里面涉及到田啬夫、 田典、都田啬夫、大田等与农田事务相关的官名,这为我们进一步认识这方面的 问题提供了可能。但由于材料的限制,关于郡县田官方面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 好的发掘与诠释,对其中的一些具体官员权力范围、职责的研究,学界还存在很 大争论,也没有认识到当时的田官俨然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管理系统。本节主要 讨论的是秦及汉初在实行授田制度的情况下,地方郡县的农田管理官员的设置情 况及其职能。 秦及汉初的农田管理相关的官员见于文献记载和出土简牍的,名目虽不多, 但其负责的具体事务比较庞杂。为了研究的方便和进一步深入,具体做法是通过 文献和考古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简牍中出现的与农田管理相关的官名、职责及 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梳理,得出田官系统的设置情况。并对当时是否存在= 个有别于乡部的田部进行论证。并在此基础之上,推测出当时从上至下的一整套 “田官系统”。 诗经小雅大田:“大田多稼,以其妇子,彼南亩,田睃至喜”,郑笺“田睃司啬,今之啬夫 也”( 诗经 m 余冠英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5 6 :1 4 0 ) 岳史记平准书称:“水衡、少府、大农、太仆各置农官,往往即郡县比没入田田之”( 史记平准书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2 :1 4 3 6 ) 汉书百官公卿表中的大司农条载:“郡国诸仓、农监、都水六十五官长 丞皆属焉。”( 汉书百官公卿表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6 2 :7 3 1 ) 汉书沟洫志载武帝诏令:“左右内 史地,名山川原甚众。细民朱知其利,故为通沟渎,畜陂泽,所以各旱也。今内史稻 妇租挈重,不与郡同。 其议减。”( 汉书沟洫志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6 2 :1 6 8 0 ) 续汉书百官志日:“边郡置农都尉主屯田 殖谷。”注引汉宫仪:“边郡太守备将万骑,行障塞烽火追虏置部尉、千人、司马、候、农都尉, 皆不治民,刁i 给卫士。”反映这一时期的,还有秦汉南北朝官印征存中收录的前汉时期的官印有“楗 为农丞”、“朔力农丞”、“代郡农长”、“梁茁农长”、“陇前农丞”、“上久农长”、“上昌农长” 等。( 罗福颐秦汉南北朝官印征存 m 北京:文物出版社,1 9 8 7 ) 秦封泥集还收录有“赵郡左出”( 周 晓陆秦封泥集 m 西安:- - 秦池版社,2 0 0 2 ) - 汉书中还有一些与农业相关人员的情况:汉书高后纪:“元年,初置孝弟力田二千石者一人”, 师古日:“特置孝弟力田官而尊其秩,欲以劝厉天下,令各敦行务本。”( 汉书高后纪 m 北京:中华书局, 1 9 6 2 :9 6 ) 汉书惠帝纪载:“四年,举民孝弟、力田者复其身。”( 汉书惠帝纪 m :北京:中华书局, 1 9 6 2 :9 0 ) 汉书文帝纪:“十二年诏:力田,为生之本也以户l 率置三老、孝悌、力出常员,令 各率其意以道民焉。”( 汉书文帝纪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6 2 :1 2 4 ) 其中主要涉及孝弟、力田,不少 学者把这也认为足农业管理官员,这种说法足有失偏颇的。他们应该是当时的先进生产者,因为受到政府 表彰,并给予一定优待。 7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一) 内史 四川青川郝家坪木牍更修为田律载: “( 秦武王) 二年十一月己酉朔朔日,王命丞相戊( 茂) 、内史匣,口口更为 田律:田广一步,袤八则为畛。亩二畛,一百( 陌) 道。百亩为顷,一千( 阡) 道,道广三步。封,高四尺,大称其高。捋( 埒) ,高尺,下厚二尺。以秋 八月,修封捋( 埒) ,正疆畔,及芟千( 阡) 、百( 陌) 之大草。九月,大除 道及除( 洽) 。十月为桥,修陂,利津口。鲜草,( 雕) 非除道之时,而有陷 败不可行,相为之口口。”w 根据这段律文,我们可以看到内史和丞相一起制定或更修“田律”。但这里 涉及到一个问题,即根据当时的惯例,一般行政方面的法规都由当时的最高行政 长官丞相负责制定,而内史却参与了,其与有关农田法律的制定或农田管理之间 是什么关系昵? 关于“内史,在汉书百官公卿表中是这样记载的: “内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师。景帝二年,分置左、右内史。右内史武 帝太初元年更名京兆尹,属官有长安市、厨两令丞,又都水、铁官两长丞。 左内史更名左冯翊,属官有廪牺令丞尉。 从这看出,“内史”的职责在秦及汉初是管理京师,至景帝时才分设左、右内史, 武帝把右内史更名为京兆尹,左内史为左冯翊,与主爵中尉更名的右扶风合称三 辅,但其职责仍是管理京师地区。那在有周时期呢? 秦汉时期的“内史”除此之 外,还有其它职能吗? 简牍材料中的“内史与汉书中“内史 ,二者之 间是什么关系呢? 下面将就对“内史”进行系统的梳理: 目前最早记录“内史 官名的是周康王时期的井侯簋,其载:“隹三月, 王令荣暨内史日:井侯服” ;左传文公十四年也有记载:“有星孛入于 北斗。周内史叔赧日:不出七年,宋、齐、晋之君皆将死乱m 。周礼中的 记录就开始多起来了,有大史、小史、左史、右史的称谓 。结合上面的材料, 我们可以知道“内史应该是“王 身边的众多史官中的一种,其具体职务与管 理皇家档案和观天象有关。但是,到了战国时期,内史的职能却悄然发生了变化, 如史记赵世家:“明日,徐越侍以节财俭用,察度功德。所与无不充,君说。 官牛畜为师,苟欣为中尉,徐越为内史 ,徐越因“节财俭用而被任命为“内 。四川i 省博物馆;青川县文化馆青川县f j 士秦更修田律木牍四川青川县战国墓发掘简报 j 文物, 1 9 8 2 ( 1 ) 笔者认为,u 律至少是在商鞅变法之后就应该有了,此处的幽律不是首次颁布,而是做 了凼时冈地的修订,所以称之为史修为i h 律,全文均用此名 o 汉书百官公卿表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6 2 :7 3 6 9 殷周金文集成 m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北京:中华书局,1 9 8 7 :8 4 2 4 1 “春秋左传集解 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