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中的“媒妁”形象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中的“媒妁”形象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中的“媒妁”形象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中的“媒妁”形象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中的“媒妁”形象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济南人学硕f j 学化论文 摘要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类极具特色的文学类型,在2 0 世纪8 0 年代经历了文本研究的“黄会时代”,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当然也存在着一 些研究的薄弱环节。比如人们大多把注意力放在一些著名作品或宏观问题的研究上, 而微观研究不足,研究格局明显失衡,尤其是对具体的才子佳人小说个案研究极少。 本选题就针对这种情况,从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中的“媒妁 形象切入进行微观研究, 通过分析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中的“媒妁”形象,对其进行类别划分、比较分析,系统 的梳理“媒妁”的发展流变,探寻其背后蕴含的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发展历程,并在 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于文学,尤其是言情( 才子佳 人小说) 小说的影响。 论文共分五部分: 引言部分重在梳理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分析明清才子佳人小说 中“媒妁”形象研究的意义。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搜集、查阅、整理,了解明清才 子佳人小说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以及研究局限性,进而通过对“文化一词的概念 及其内涵的明晰认识,展示探寻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中“媒妁 形象深层文化意蕴的重 要性。 第一章重在探讨“媒妁”的源流辨析问题。通过对“媒妁”词义的探源和神话源 起的分析,探寻“媒妁”作为文学形象的源流及其发展变化,进而对“媒妁”的社会 学意义进行探究,展现其作为封建婚俗有机组成部分的特殊意义和重要作用。 第二章重在分析归纳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中“媒妁”形象的类型,并深入挖掘其背 后隐含的深层文化意蕴。本章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才子佳人小说中的“媒妁”形象进 行对比分析,探讨古代人们对于人类情感及婚姻的认识,进而通过对不同时期“媒妁 的社会作用、地位与文化意义的研究,窥见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演变之一斑。最 终,结合明清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对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给以文化的、历史的审视, 以期挖掘出其中所承载的更为深层的内涵。 第三章重在探寻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中的“媒妁”形象塑造对后世小说创作的影响。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成功不仅给后世爱情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媒妁”形象素材, 同时也让后世言情小说作者开始关注“媒妁”这一极为重要的人物形象,尤其在中国 i 卿清才t f l 人小说中的“嫩妁”形蒙研究 古典名著红楼梦中,这种影响体现的尤为显著,此章就以红楼梦为例探讨明 清才子佳人小说中“媒妁”形象研究的继承与新变。 结语部分总结归纳“媒妁在社会学和婚姻学方面的重要意义,以及“媒妁”形 象作为一种文学形象在爱情小说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总结“媒妁”形象背后所隐含的 深层文化学意义以及对其研究的重要意义。 以往文学作品中“媒妁”形象的研究较为薄弱,成果也比较少,或有零星作品提 到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中的“信物媒妁”,也只是但从“媒妁”的一个方面进行分析, 不够系统,很难联系到文学史的发展演变,研究的力度和深度还有待增强。本题作为 个案研究,力图针对这一研究空白进行深入探寻,使其构成整个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研 究的一个有机环节。 关键词:明清才子佳人小说;“媒妁”;文化意蕴;影响 济南人学硕l :学何论丈 a b s t r a c t a sas p e c i a ll i t e r a t u r et y p ei n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r yh i s t o r y , s c h o l a rb e a u t yn o v e l e x p e r i e n c e dt h eg o l d e na g eo ft h et e x tr e s e a r c hi nt h e19 8 0 s h o w e v e r , r e s e a r c h e r sa tt h a t t i m em o s t l yf o c u s e do ns o m ef a m o u sw o r ko rm a c r o s c o p i cq u e s t i o n sw i t hl i t t l ee m p h a s i s o nm i c r o c o s m i cq u e s t i o n s ,l e ta l o n et h ec o n c r e t es c h o l a rb e a u t y , w h i c hi n d i c a t e st h a tt h e r e s e a r c hp a t t e r ni si m b a l a n c e da tt h a tt i m e b a s e do nt h i sb a c k g r o u n d ,t h ea u t h o ra i m st o s t u d yt h ei m a g eo f m a t c h m a k e r i ns c h o l a rb e a u t yn o v e l sf r o mam i c r o c o s m i ca n g l et o e x p l o r ei t sc u l t u r a li m p l i c a t i o n t h i st h e s i si s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p a r t sw i t h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a n dt h ec o n c l u s i o n i n c l u d e d 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m a i n l yf o c u s e so nd e s c r i b i n gt h eh i s t o r i c a la n dp r e s e n ts i t u a t i o no f t h es c h o l a rb e a u t yn o v e l s ,a n a l y z i n g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t h er e s e a r c ho n “m a t c h m a k e r a f t e r c o l l e c t i n gt h el i t e r a t u r e ,t h es t u d yh i s t o r y , t h ep r e s e n ts t a t ea n dt h el i m i t a t i o n so ft h e s c h o l a rb e a u t yn o v e l sw i l lb ep r e s e n t e d t h e n ,t h r o u g h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t h ec o n c e p ta n dt h e c o n n o t a t i o no ft h e “c u l t u r e ”,t h ea u t h o rw i l ld i s p l a yt h ei m p o r t a n c eo fe x p l o r i n gt h ed e e p c u l t u r a li m p l i c a t i o no ft h es c h o l a rb e a u t yn o v e l s c h a p t e r 1i n v o l v e se x a m i n i n gt h eo r i g i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m a t c h m a k e r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o r i g i n so ft h ew o r dm e a n i n ga n dt h em y t h ,t h el i t e r a t u r e s o u r c e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m a t c h m a k e rw i l lb ea n a l y z e d s o c i a lm e a n i n go ft h em a t c h m a k e rw i l l a l s ob ea n a l y z e dt os h o wt h ep a r t i c u l a r i t ya n dt h ei m p o r t a n c eo ft h em a t c h m a k e ra sa n o r g a n i cc o m p o n e n t c h a p t e r2i sa b o u ta n a l y z i n ga n dc l a s s i f y i n gt h ei m a g e so f t h em a t c h m a k e r ,a c c o r d i n g t ow h i c ht h ed e e pc u l t u r a li m p l i c a t i o ni sf o u n do u t t h r o u g hc o m p a r i n gd i f f e r e n ti m a g e so f m a t c h m a k e ri ns o m e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s c h o l a rb e a u t yn o v e l s ,t h ea u t h o rs h o w st h ea t t i t u d e s t o w a r dp e o p l e sa f f e c t i o na n dm a r r i a g e a n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h i n e s ea n c i e n tc u l t u r ei s a l s op r e s e n t e dt h r o u g ht h ea n a l y s i so fd i f f e r e n ti m a g e so ft h em a t c h m a k e r c o n s e q u e n t l y , w ec a ns t u d yt h ec h i n e s ea n c i e n tc u l t u r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f i n a l l y ,b a s e do nt h em i n ga n d i l j j 清才了什人小说中的“媒妁”形象 i j f 究 q i n gd y n a s t i e s s o c i a la n dh i s t o r i c a lb a c k g r o u n d ,t h ea u t h o re x p l o r e st h es c h o l a rb e a u t y n o v e l sf r o mac u l t u r e h i s t o r i c a la n g l et of i n do u tt h ed e e p e rc o n n o t a t i o n c h a p t e r3i sr e l a t e dt o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t h ei m a g eo fm a t c h m a k e ro nt h ef u t u r en o v e l c o m p o s i t i o n s c h o l a rb e a u t yn o v e l sd on o to n l yp r o v i d er i c h “m a t c h m a k e r s o u r c e m a t e r i a l st ol a t e rl o v en o v e l s , b u ta l s om a k el a t e rw r i t e r sp a ym o r ea t t e n t i o nt ot h e m a t c h m a k e r - - av e r yi m p o r t a n tc h a r a c t e ri m a g e ,w h o s ei n f l u e n c ei so b v i o u s l yp r e s e n t e di n ad r e a mo fr e dm a n s i o n se s p e c i a l l y i nt h i sc h a p t e r ,t h ea u t h o rt a k e sad r e a mo fr e d m a n s i o n sa sa ne x a m p l et or e s e a r c ht h es t u d yi n h e r i t a n c ea n dr e f o r mo ft h em a t c h m a k e r l m a g e s t h ec o n c l u s i o nc o n c l u d e s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t h em a t c h m a k e ri ns o c i o l o g ya n d m a t r i m o n ya n di t si m p o r t a n tr o l ei nt h el o v en o v e l s ,w h i c hf u r t h e rs u m m a r i z e st h ec u l t u r a l 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t h ei m a g eo fm a t c h m a k e r i ns u m m a r y ,t h er e s e a r c hr e s u l t so f “m a t c h m a k e r a r er a r ei nt h ef o r m e rl i t e r a r y w o r k ,w i t hf e wa r t i c l e si n v o l v e d t h e r e f o r e ,t h es t r e n g t ha n dd e p t ho ft h i sr e s e a r c hs h o u l d b ee n h a n c e d t h i sa r t i c l ea i m sa tt h er e s e a r c hb l a n kt os e e kt h ec u l t u r a li m p l i c a t i o ni n o r d e rt om a k ei tb e c o m et h eo r g a n i cl i n ko ft h er e s e a r c ho ft h es c h o l a rb e a u t yn o v e l s k e yw o r d s :s c h o l a rb e a u t yn o v e l so fm i n ga n dq i n gd y n a s t i e s ; m a t c h m a k e r ; c u l t u r a li m p l i c a t i o n ;i n f l u e n c e i v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 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 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 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 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兰池日期: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济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鉴;本人授权济南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 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翟丞扫期:坦出 济南人学硕 :学化论文 绪论 什么是才子佳人小说?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出,才子佳人小说“至 所叙述,则大率才子佳人之事,而以文雅风流缀其间,功名遇合为之主,始或乖违, 终多如意,故当时或亦称为佳话。 1 鲁迅先生的解说,将才子佳人小说归入明清 之际特有的小说类型之列,并将对其的研究列入中国小说史略,从而使才子佳人 小说进入学术研究的范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举。同时,他对彳子佳人小说概念 和范围的解说,也深刻地影响了以后的研究。此后,学术界关于什么是才子佳人小说, 一直受鲁迅之影响,普遍认为才子佳人小说是产生于明末清初,以彰显现实社会中的 才子、佳人才情,描写他们恋爱至婚姻的经历,且具有男女主人公一见钟情、传诗递 简,中经小人拨乱离散,最后得以团圆的固定情节范式的小说作品。这从2 0 世纪5 0 年代以来的文学史和8 0 年代之后的学术文章中都可找到证明。如2 0 世纪5 0 年代末 刘大杰先生对才子佳人小说的概括:2 金瓶梅以外,当时另有一种才子佳人的恋爱小说,这些书大都是某公子年少 貌美,因择配不易,弱冠未娶。某日出游花园或寺庙,遇一少女,年方二八,“沉 鱼落雁,羞花闭月”,多才貌美,惊为天人。与之语,徉羞不答,然脉脉舍情。 于是男女心中,都若有所失,此时必有伶俐之婢女一人出而传书递简,或寄诗帕, 或投诗笺,两心相许,私订终身。此女多为其父母宠爱,因才貌过人,择婿不易, 尚待字闺中,后因某权臣闻女艳名,设法求为子媳,女家不许,于是百般构陷, 艰苦备尝,改名换姓,各奔前程。最后总是才子高中状元,挂名金磅,秘情暴露, 两性欢腾,男女双双,终成夫妇。所谓才子佳人小说,其内容结构,大都如此。 8 0 年代之后,学界对才子佳人小说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对才子佳人小说概念的 解说从其产生的时间和情节特征上有了更为细致的考察和划分。这主要以8 0 年代初 期发表在明清小说论丛等刊物上的文章以及后来出版的学术著作为代表。如林辰 在明末清初小说述录才子佳人小说初探一书中有这样的论述: i 鲁迅:鲁迅伞集第9 卷,人民义学f :版社1 9 8 1 年版,第1 8 9 页。 2 刘大杰:中国义学发展史,一l - 海仁海古籍h ;版丰t1 9 9 7 年版,第l1 8 4 页。 l f i j j 清才了传人小说中的“媒幻”形象研究 一般说来,所谓才子佳人小说是指才子和佳人的遇合与婚姻故事,它以情节 结构上的:( 1 ) 男女一见钟情;( 2 ) 小人拨乱离散;( 3 ) 才子及第团圆这样三个主要 组成部分为特征的。也有人把作品中的人物身份和情节结构混合在一起,分为五 条:( 1 ) 男女双方的家庭,都是官僚或富家;( 2 ) 男女双方都是年轻、美且有才;( 3 ) 男女个人以某种机缘接触,往往以诗词唱和为媒介;( 4 ) 小人拔乱其间,男女离 散;( 5 ) 男方及第,圆满成功,富贵寿考。无论三条或五条,都说明了才子佳人小 说的一般特征。1 显然,林辰的总结令人对才子佳人小说的特征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但和刘大杰出 一样,他的解说仍不出鲁迅所论之范围。 9 0 年代之后,尽管关于才子佳人小 兑的研究呈现多元化的研究格局,有些论题 的探讨也向纵深化发展,但仍无法改变该类小说的研究走向僵化的趋势,以至于有学 者提出“才子佳人小说的研究已无题目可做 ,“除非发现新材料或换个全新的角度 。 纵观才子佳人小说的研究格局及研究成果,不难发现,由于概念解说、研究范围的狭 隘以及研究内容的单薄,才子佳人小说具有的小说史意义及其价值远没有被充分开掘 出来,才子佳人小说研究长期处在一种僵持状态。当代学者李新灿的重评才子佳人 小说一文对才子佳人小说的研究历史与现状进行过统计与评析:“从对其进行系统 研究,发表于1 9 3 4 年的第一篇论文才子佳人小说研究( 作者为郭昌鹤) 计算到现 在,其论文总数尚不足2 0 0 篇。严格来说,金云翘传、林兰香等不应列入才子 佳人小说,减去研究这些小说的论文篇数,那么,研究才子佳人小说的论文总数尚不 足1 8 0 篇。研究才子佳人小说的专著更只有林辰的天花藏主人及其小说2 、苗壮 的才子佳人小说史话3 周建渝的才子佳人小说研究4 , b 任明华的才子佳人 小说研究5 等区区四部。在研究者中,绝大多数人不仅对它的艺术性不屑一顾,对 它的思想性也一味贬抑。这样一来,才子佳人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一直未能获得其理 应获得的较高地位。最能说明问题的是通史性质的高校教材中国文学史对它的轻 视程度。新中国成立后,被很多高校采用作教材的权威中国文学史,如中国社会 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游国恩先生、章培恒先生等主编的几部中国文学史都没有为 l 林辰:删末清初小说述录,春风义艺:i :版社1 9 8 8 年版,第1 0 页。 2 林辰:天仡藏上人及j e 小说,辽宁教育版社1 9 9 2 年版。 3 茁i :才了佳人小说史话,辽宁教育:| :版社1 9 9 2 年版。 4 用建渝:才了佳人小说研究,台北义史哲f l :版, i :1 9 9 8 年版。 5 任l w 华:才了佳人小说研究,中圈义联;f j 版社2 0 0 2 年版。 2 济南人学硕i + 学化论文 才子佳人小说设立专章专节,袁行霈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虽然为才子佳人小说 设立了一个专节,所占篇幅却不足三个版面,足见学界主流对这一重要文学流派的冷 漠。”1 因而,重视才子佳人小说的小说史意义,从学理上对其思想艺术进行深入探讨是 十分必要的。这里我们选择才子佳人小说中“媒妁 形象及其文化意蕴进行研究,是 因为才子佳人小说中的“媒妁”形象及其文化意蕴对后世的民族婚恋心理有着至为深 远的影响。从前人的才子佳人小说研究情况看,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以及其文化意蕴的 阐释十分薄弱,对其中的“媒妁 形象研究更是不足。比如有关才子佳人小说中人物 形象分析研究,学术论文不足百篇,就是在这屈指可数的研究论著中,研究者也大都 将注意力集中在作品的主人公身上,而很少关注到在整部作品中起着贯穿整体情节, 关系着主人公命运的重要人物形象“媒妁。即便有些对于“媒妁 形象的研究 论著,也大都多局限于“媒妁的社会学意义,以及其在中国古代婚姻史发展当中的 作用,如吴存浩和程玮的媒人,方川的媒妁史的两部著作,以及李宁和龚世 俊的媒妁起源考期,邓云的略论中国文学中媒妁形象的审美意义、略论媒妁 制的文化意蕴和罗尚荣、王琪的古代媒妁产生之我见等等几篇文章。只有极少 数的研究文章像纪德君的略谈“三言”、“二拍 中的媒妁形象,吴秀华的谈 中的媒婆形象以及邵立志的如何认识 中的红娘形象等,对文 学作品中的“媒妁 形象进行了分析,但各自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要么是研究的 “媒妁”形象过于单一,要么是对其体现的文化意蕴分析不充分等等,而对明清才子 佳人小说中“媒妁”形象本身的研究文章更是寥寥无几。 “媒妁”形象是才子佳人小说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萌 芽的开始,人们的思想开始“解冻 ,对于爱情有了新的认识,因此,才子佳人小说 风行一时,“媒妁 也作为沟通才子与佳人的必要桥梁、维系二者的重要纽带,成为 了这类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明清时期的特殊思想文化背景,才子佳人作 品中的青年男女多渴望追求“自由恋爱”,却又不敢公然违抗封建礼教的规定,进而 摆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束缚,这种交织的矛盾心态反映在作品当中便产生了 “媒妁 形象,也赋予了他复杂化与人性化的特点。但就目前而言,针对这方面的研 究著作还是非常稀少的,可以参阅的资料也非常有限,这一点既为笔者寻求材料依据 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却也对今后的开创性研究留下了更广阔的空间。这就要求我们既 l 李新灿:重评才了佳人小说,浙江学刊,2 0 0 5 ( 4 ) :1 2 3 1 2 7 。 3 【l j 】清才了什人小说巾的“媒妁”形象_ f ;j f 究 要尊重和学习前人的研究成果,又要有新的突破和发现;既不能盲目追捧和顽固守旧, 又要抵制浮躁的学术风气。因此,笔者将尝试通过分类列举的形式,利用文化结构分 析原理,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这三个层面来解析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中“媒 妁形象的文化学意蕴,从而为我们感知明清时期文化思潮,了解古代婚姻状况开启 一个新的视阈。 为了从文化学的角度更深入的剖析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中“媒妁”形象的内在意蕴, 我们要先对“文化 一词的概念及其内涵做一个明晰的认识。“文化 一词,语义丰 富,因时代和地域的不同其词义也有很大差异。中华先民很早就产生了对于“文化 的精辟认识,成文于战国时期的易贲卦彖传说:“文明为止,人文也。观 乎人文,以化成天下。”1 孔颖达在周易正义中解释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者, 言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2 宋代理学家程颐在易 传中则说:“人文,人伦之伦序,关人文以教化天下,天下成其礼俗。”3 综上可知, “文 是从纹理之意演绎而来的。而“人文”即指人伦秩序,以“人文化成天下 则 是指使天然世界变成人文世界,便是中国古代哲学赋予“文化”的内涵,他注重的是 文治修远和人伦教化,与武力征伐相对,是所谓“文化内辑,武功外悠”。明清时期 顾炎武又提出了较为宽泛的文学观:“自身而至于家国天下,制之为度数,发之为音 容,莫非文也。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的“文化 多指的是诗书礼乐、政治 制度、道德伦序,以及成为礼俗的一整套观念和习俗,是指作为封建王朝所实施的文 治教化的总和,这些用法与我们现代意义的“文化 有一定的差距。而在1 8 7 1 年英 国文化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4 一书中提出了对于“文化的解说,引起了人 们的普遍重视,他说:“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 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获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 这一“文化 的定 义就与我们今日通用的“文化”概念较为贴近了。其实“文化 一词是译自拉丁文 c u l t u r e ,意指人类为满足其生存需要而对土壤进行耕作栽培、树艺稼樯,他强调的是 人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如康德所言“是有理性的实体为了一定的目的而进行 的能力之创造。”其实,“文化”作为科学术语,是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概念,本文中 所涉及的文化概念,重点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 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 l r f 三经注疏,北京人学j i j 版社1 9 9 9 年版,第1 7 8 页。 2 孔颖达:蒯易形义,九州: ;版 t2 0 0 4 年版,第8 9 灭。 3 ( 宋) 程顾:伊川易传,中_ 仁书局1 9 8 9 年版,第6 6 页。 4 泰勒:原始义化,广两帅范人学版社2 0 0 5 年版,第6 8 页。 4 济南人学硕f j 学化论文 文化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每一种具体的文化都是人创造的,是人们在特定历史时 代和社会条件下的实践活动和理论活动的产物。就物质文化而言,它是人的心智能力 与外界的物质质料的融合,其物质形式凝聚着人们的科学观、价值观、审美观等,体 现着人的需求、人的目的、人的心理等,是人的本质的意识化、对象化和物化。而精 神文化则是人的意识本质( 包括人的认识、情感、意志、心理需要、自我意识等) 的一 种综合的反映,是人本质的意识化的存在。精神文化的主要劳动者脑力劳动者, 正是在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经验、风俗习惯等搜集整理、加工改造 过程中,才产生了哲学、文学艺术、科学理论等精神文化形式。此外,制度文化则是 人们物质活动和精神话动的综合反映。具体来讲,物质文化是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界 的产物,是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中所创造的文化,是人在物质生产领域中认识和改造 自然的能力、水平;精神文化是人们在精神生产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称,包 括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两部分;而制度文化则包括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军事制度、 教育制度等等,是适应物质文化发展水平而形成的。而单就中国传统文化而言,文化 的定义是指远古或较久以前在中国区域内产生和发展的,经世代相传流传到今的,具 有自身特点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由此可见,精神文化是人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受 环境影响而形成的不同的审美意识和价值观念等。可以说,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制 度文化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才子佳人小说中“媒妁 形象的塑造及其演变中都具 有深刻的体现,相关内容将在下面的章节中进行详细论述。1 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而每个人的行为又都受着周围文化环境的支配,他的心 理和行为是受周围固有文化熏陶、感染、教化的结果,是文化环境的产物。正是文化, 向人类提供了他之所以为人的那种行为的形式和内容。如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莱斯 利怀特所言:“个人是文化造就的产物,个人只是外形,文化才是内容。2 可见, 在人类的精神活动过程中,文化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人类意识的许多属性并非由先天 的人性造成的,而是由外部文化刺激所引起的。因此,文学创作作为一种人类的精神 活动,自然也是对一个特定历史时期文化的深层反映。例如,中国古代魏晋南北朝时 期志怪小说的繁盛,明显受到了佛道文化广为传播的影响;唐传奇的兴起也与中唐士 子关注现实的文化背景紧密相关;宋元话本的产生和发展同样与市民文化密不可分; 而明清时期才子佳人小说的繁荣发展则与明中叶以来各种文化思潮的涌现息息相 关自此不难看出,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制约是密不可分 i 于语和等: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天津人学版 f :2 0 0 1 年版,第li 页。 2 菜斯利怀特:义化的科学,山东人民出版, l1 9 8 8 年版,第1 5 3 页。 5 i j 清才了f t 人小说中的“嫘妁”形象研究 的。当然,作家创作也并非总是以纯粹被动的方式受着文化的制约,他们也反作用于 文化,例如明清小说中大量涌现的讴歌爱情的才子佳人小说,就对宣传初步的民主主 义思想,批判封建礼教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作为特定时期的文化 产物也极具代表性,尤其是小说中的“媒妁 形象,更是因其自身形象的多变性和丰 富性,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现了明清时期的文化思想和社会风貌,其中“亲友媒妁 、 “市井媒妁”等,反映了封建伦理与社会礼教束缚下的封建婚姻形态;而“丫鬟媒妁”、 “信物媒妁 、“自媒等,则反映了青年男女对于自由爱情的追求与向往。通过对其 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明清时期人们在对待婚姻问题上的思想演进, 以及其背后隐含的深邃的文化意义。可以说,随着社会的变化、时代的变迁,“媒妁 习俗已经逐渐演化成了一种文化制度,深深影响着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媒妁”现 象也从一个侧面充分展示着传统宗法社会的本质内涵,而其中所呈现的复杂世相则让 人们对当时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和冷漠炎凉的人情世态有了深刻的认识。对其进行深 入的挖掘,既对明清时期思想文化和民俗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才子佳人小说的 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阈,对于我们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意义深远。 6 济南人学硕l j 学化论文 第一章“媒妁 源流辨析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中国传统宗法社会的婚姻制度中具有独一无二的社会 地位和历史意义。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先民就有“匪媒不得”( 诗经齐风南山) 1 的习俗。随着社会的变化、时代的变迁这种习俗逐渐演化成为一种文化制度,深深影 响着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这种情况在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中体现的十分突出。“媒妁 现象从一个侧面深入展示着传统宗法社会的本质内涵,而其中所呈现的复杂世相则让 人们对当时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和冷漠炎凉的人情世态有了深刻的认识。 第一节“媒妁”探源 一、词义探源 关于“媒妁 一词,许慎说文解字2 中是这样解释的:“媒,谋也。谋合二 姓者也,从女某声 ;玉篇日:“妁,酌也。斟酌二姓也。 注云:“虑难日:谋, 周礼媒氏注日:媒之言谋也,谋合异类使和成者。斟者,酌也。酌者, 盛酒行觞也。斟酌二姓者,如挹彼注兹,欲调适也。”3 一切经音义谓:“故称郑 氏康成日:媒者通二姓之言,定人家室之道。 4 清阮蔡生亦日“男为媒,女为妁。 等等。可见,“媒妁 就是撮合男女成婚,促成两族联姻的中介人,即民间俗称的媒 人或媒婆( 一般认为“男为媒,女为妁”) 。 “媒”最早见于诗经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媒。送 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衍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5 写的是一对青年 男女早已私定情缘,却苦无“良媒 ,不得不将婚期推迟到秋天。“行媒,指的是“媒 人”来往于男女两家之间,牵线搭桥促成二者婚姻的行为,强调了“媒妁”的奔波劳 苦之态。陈潴注礼记云:“行媒,谓媒氏之往来 ;离骚亦云:“苟中情其好修 兮,由何必用夫行媒。此外,礼记曲礼中也对“行媒”有所记载。而“媒妁” 一词则最早见于孟子滕文公下言:“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 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6 说明在古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婚姻 l 程俊英蒋见元箸:诗经注析,中华书局2 0 0 6 年版,第2 7 4 页。 2 ( 汉) 许慎:说文解字卷1 2 下,中华书局2 0 0 6 年版,第2 5 9 页。 3 段玉裁:说文解弘注第十二下经韵楼藏奉,i :海古籍;l :版十i :影印1 9 8 1 年版,第1 3 6 页。 4 ( 店) 释慧琳:一切经音义,+ 卜海古籍版社1 9 8 6 年版,第9 8 贞。 5 程俊英蒋见元著:诗经注析,中华书局2 0 0 6 年版。第1 6 9 页。 6 杨们峻译注:孟子译注中华书局2 0 0 7 年版,第1 4 3 贞。 7 i j 清才了任人小说巾的“媒妁”形象硼究 成立的必备条件,没有二者的婚姻将会遭到世人的讥讽和世俗的指责。可见,“媒妁” 在中国早期的婚制当中是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和非同寻常的意义的。正如管子形 势解1 说:“妇人之求夫家也,必用媒而后家可成求夫家而不用媒,则丑耻而不 信也,故日,自媒之女,丑而不信。礼记曲礼2 亦言:“媒妁无明,虽期不行。 不难看出,“媒妁在古代婚制中的重要意义已远远超出了它作为婚姻中间人的媒介 作用,进而上升到了一种道德准则的高度。人们往往以此作为衡量婚姻当事人品行的 标尺,这样的案例在史书当中也屡有记载:“鲁桓公无媒而娶于齐,季姬无媒自嫁于 邯子,经传讥之。声伯之母无媒而嫁,穆姜出之。太史氏女自嫁于齐活王子法章,虽 贵为王后,其父犹痛绝之。均为例也。”3 此外,在我国早期的文学作品中也对“媒 妁 形象有所展现,如:诗经齐风南山“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 何,匪媒不得”;孔雀东南飞“阿母白媒人,贫贱在此女,始适还家门”;战国策燕 策“处女无媒,老且不嫁;淮南子缪称训“媒妁誉人,而莫之德也 ;坊记 “男女无媒不交 :说苑“士不中而见,女无媒而嫁,君子不行也 等等。然 嫁娶必用“媒妁,何也? 依儒家之说,即“隔男女,防淫佚,养廉耻也 。 二、“媒妁”神话源起 神话,是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 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富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神话的产生源自于远古 时期,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无法对一些自然和社会现象的产生做出科学的解释,便 常常将他们归之于神灵的创造和赐予。关于神话有人认为是荒诞的无稽之谈,既无科 学依据,更无史料记载,毫无价值可言。对于这个问题,德国诗人哲学家海德格尔给 出了一个合理的解释。海德格尔崇拜本源,“源头并不比由它发源的东西更细弱, 一切后于源头的都是降格。 4 当下流行的历史学认为历史的开头都是原始落后、愚昧 软弱的;而“其实刚刚相反,开端至为威猛。自此以后的,不是发展,而是敉平了以 求普及,是保不住丌端的那种无能,是把开端的伟大弄得不关痛痒,结果倒炫耀自己 之大,这个大只是数量大,散开的面积大,大得畸形。5 海德格尔认为,神话是最具 有本源之威猛的一种思维方式。在海德格尔那里,神话“是重温,而不是重复 ,神 话故事其实是诗化了的哲学。海德格尔的神话观点极有借鉴价值,他对于神话的认识 l 赵守正撰:管子通解,北京经济学院 l 版社1 9 8 9 年版,第2 6 9 页。 2 州礼礼记曲礼,岳麓书社1 9 8 9 年版,第3 5 6 贝。 3 杨们峻译沣:盂了译注,中华书局2 0 0 7 年版,第1 5 0 贞。 4 陈嘉映:海德格尔哲学概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 9 9 5 年版,第3 3 2 页。 5 陈嘉映:海德格尔哲学概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 9 9 5 年版,第3 3 3 页。 8 济南人学硕i 学位论文 非常有助于我们对“媒妁”源头的探索和“媒妁 神话意蕴的理解。1 其实,对“神”的崇拜是每个民族都有的,中国的古老神话中就有丰富的“媒神” 形象: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媒神”是“高襟”,高襟又称“皋襟 、“神襟”,是中国神 话宗谱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许慎说文解字日:“ 9 i l ,祭也,从丰,某声。2 礼 记月令注:“变媒言襟,神之媒也。 3 可见,“襟 即“媒”,只是将其视作神灵 进行祭祀,才将“媒 写作“襟 。而“襟 字又源于“臊 字,说文解字日:“臊, 妇始孕,臊兆也。”4 朱骏声注:“高襟之襟,以臊为义。 广雅释亲日:“臊,胎 也。”5 至此可见,最初的高襟是女性,人们崇拜她是为了“求嗣”,祈求生育,因此 说“高襟”是古时主持人类种族繁衍的最高神灵。 闻一多先生曾经指出:“古代各民族所祠的高襟,全是各民族的先妣。”6 然而伴 随着历史的发展,高襟神的形象也产生了变化,对于他的身份也众说纷纭:有人认为 “高襟是“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的女娲,这源于女娲是抟土造人的先祖,因而 人们将其作为媒神进行祭拜,认为“以其载媒,是以后世有国,是祀为皋( 高) 襟之 神;还有人认为简狄才是“高襟”的原型,简狄,相传乃帝喾之妃( 即高辛氏之妃) , 郊外祀神求子,食玄鸟蛋而生商祖契,于是人们将这位德高望重的部落先妣祀为“高 襟”,汉郑玄笺礼记月令即云“玄鸟。燕以施生时来,巢人堂宇而孚乳,嫁娶 之象也。媒氏之官以为候。高辛氏之出,玄鸟遗卵,娥简吞之而生契,后王以为媒官, 嘉祥而立其祠焉。变媒言襟,神之也。7 所以,诗序亦谓商颂玄鸟“祀高宗 也 ;无独有偶,有人也将周部落之先妣姜螈视为“高襟,史记周本纪记载了 姜螈郊外履大足迹而生周祖后稷的神话传说,大雅生民亦载“厥初生民,时维 姜螈。生民何如? 时维后稷”。郑玄注:“姜螈之生后稷如何乎? 乃裎祀上帝于郊 襟,以祓除其无子之疾而得其福也。8 郑玄认为姜螈是因祭祀高襟而有孕,生后稷的, 后人便干脆将其视为高襟神,受周部落后裔的祀奉。诗经鲁颂豳宫亦赞姜螈 道:“豳宫有恤,实实枚枚,赫赫姜螈,其德不回。9 此外,还有人认为女阴为高襟、 伏羲为高_ 9 i 、鲧禹为高襟、男根为高襟等等,高襟神形象也从女性高襟演变到了男性 1 孙爱玲: 本真人文思想,齐鲁书社2 0 0 7 年版,第6 2 页。 2 ( 汉) 许慎:说文解! 声卷l 上,中华书局2 0 0 6 年版,第9 页。 3 周礼礼记,岳麓书, t1 9 8 9 年版,第7 8 页。 4 ( 汉) 许慎:说文解# 卷4 下,中华书局2 0 0 6 年版,第8 7 页。 5 ( 清) 千念孙箸:广雅疏i i e ) ) ,中华书局1 9 8 3 年版,第2 7 6 页。 6 闻一多伞集第一册,三联书店1 9 4 8 年版,第9 8 贞。 7 周礼礼记,岳麓书社1 9 8 9 年版,第8 0 页。 8 程俊英蒋见兀著:诗经注析,中华书局2 0 0 6 年版,第7 9 8 页。 9 程俊英蒋见兀著:诗经注析,中华书局2 0 0 6 年版,第1 0 1 0 页。 9 f 刃清才了f t 人小说中的“媒妁”形缘研究 高襟,然而种种说法都无疑将“媒神 塑造成了“生育之神”,这正是由于远古时期 人类对于婚姻的理解模糊,仅从男女结合生子的角度来考虑,进而得出的对“媒神” 的片面理解。 此外,还有一位“媒神”,因其和蔼可亲的外貌而被中国人所熟知,他就是“月 老”。“月老”,又称“月下老人 、“月下老”,是媒人的一种别称,月老为媒的相关记 载最早见于唐李复言的续玄怪录定婚店1 ,其中“月老曾说道:“囊中有红 丝绳,是用来栓夫妻之足用的。任男女两家有深仇大恨,分处天南地北,一旦用此红 丝绳系住双方的脚,最终也要结为夫妻的 故事旨在鼓吹“姻缘天定 、不得自 主的观念,将那“月老”描画为钦定姻缘的神仙。自此,“千里姻缘一线牵”的观念 就扎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壤中了,“姻缘天定 也作为一种普遍性的观念长期左右着中 国人的思想和行动。如冯梦龙所言:“自古婚姻天定,不繇人力谋求。有缘千里也相 投,对面无缘不偶。仙境桃花出水,宫中红叶传沟。三生簿上注风流,何用冰人开口。 2 这一点在才子佳人小说贪欣误3 第四回中也得到了印证,作者道:“我劝世人再不 要安排算计,你若安排算计,天便不容你安排算计作者以“姻缘天定为由, 规劝世人莫要自作聪明去苦寻情人,姻缘前世早有定数,再“安排算计”也是徒劳。 此外红楼梦第五十七回中,薛姨妈也对林黛玉、薛宝钗说道:“自古道:千里姻 缘一线牵。管姻缘有一位月下老儿,预先注定,暗里只用一根红丝把这两个人的脚 绊住,凭你两家隔着海,隔着国,有世仇的,也终久有机会作了夫妇若月下老人 不用红线拴的,再不能到一处。 4 姻缘天定 观念的萌生跟佛教在我国的流行有着 密切的联系,他同时也得到了封建统治者赞许和大力宣扬,其最终目的也无非是要借 助神的力量将婚姻的缔结纳入封建礼法的轨道,以维护其封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