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吊文文体及宋前吊文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吊文文体及宋前吊文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吊文文体及宋前吊文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吊文文体及宋前吊文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吊文文体及宋前吊文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内容摘要:吊体是中国古代文体之一,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独立的文学、文 化价值。所谓吊文,就是用悲伤而不缛丽的四六韵句或骚体句,表达对无法一 展其才用的人或者事物的哀悼、追思,从而昭显美德、批评缺失的古代文学体 式。考察近年来吊体文研究成果,发现存在很多不足和有待深入、强化之处: 关于吊文的常识性文体知识介绍多于深入系统的文体研究;更关注吊文名篇的 分析和解读,以名篇释文体;将吊文纳入哀祭文这一大的文体类别中研究,注 重吊文作为哀祭文的共性特征。这些不足使现今吊文研究呈现研究视野狭窄, 思路局促的倾向。 本文以宋代以前的吊文为研究对象,从解读文本出发,以文体观念为基准 点,试图对吊文文体作出较为宏观系统的研究。第一章,对吊文现有研究成果 进行述评。第二章,首先对吊文文体进行了回溯,认为吊文源头有二:口头吊 辞和吊书。其次系统梳理了吊文文体的流变,认为从真正意义的吊文产生到宋 代以前,吊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唐代三个时期。第三 章,从语言风格、内容特征、体式特征三个方面归纳吊文的文体特征。第四章, 按照施用目的和形式两个标准对吊文作出细致分类。按照施用目的分为吊丧吊 文和凭吊吊文;按照形式分为吊赋、吊书、吊文。第五章,针对现今将吊文纳 入哀祭文加以整体研究的倾向,本文将吊文与祭文、哀辞、诔文从源头到施用 范畴到文体功用一一比较,明确了吊文与其他哀祭文体的差别,使吊文的文体 独立性更加明晰。第六章、第七章,在文体研究的基本框架下,更深入到吊文 文体的文学、文化层面,在更宽广的视野下对吊文文体作出更全面系统的论述。 本文的价值在于:首先,在历史的时间轴上纵向呈现出吊文在宋代以前的 发展脉络。其次,对吊文的科学分类是吊文研究领域所未曾深入的问题,本文 试图在这一问题上作出自己的划分。再次,在文体研究的基本框架下,更深入 到文体的文化层面,挖掘其中蕴含的人文价值,从而完成对吊文文体由表及内, 由粗入细的系统研究。 关键词:吊文文体:宋前:吊丧;凭吊:文学:文化 a b s t r a c t c o n t e n t :d i a o w e ni so n eo fl i t e r a r ys t y l e so fc h i n e s ec l a s s i c a lp r o s e i th a sd i s t i n c t l i t e r a r y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i n d e p e n d e n tl i t e r a r yv a l u e a tp r e s e n t ,t h ea c a d e m i cc i r c l e s h a v e n tp a ye n o u g ha t t e n t i o nt or e s e a r c ho nd i a o w e n s ot h e r e f o r et h er e s e a r c ho n d i a o w e nh a ss o m ew e a k n e s s e s a n dt h eo u t c o m eo ft h e s es t u d i e s f o c u sm o r eo nt h e a r t i s to ft h ea r t i c l e sa n dt h ea u t h o r si d e o l o g y , r a t h e rt h a nc o n c e n t r a t e so nt h e i ro w n s t y l e t h ed e e p ,s p e c i a l i z e da n ds y s t e m a t i cr e s e a r c h i n go fd i a o w e nh a v en o tb e e n f o r m e d i ta p p e a r st h a tt h et r a i no ft h o u g h ti sn a r r o wa n dt h ef i e l do fv i s i o ni sa l s o n e e d e dt ob eb r o a d e n t h i sa t i c l e ,f r o mt h ev i e wo fa n c i e n tp r o s ea u t h o r i t ya n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d i a o w e ni t s e l f , d o e sr e s e a r c ho nd i a o w e nb e f o r es o n gd y n a s t y a n do nt h eb a s e so f l i t e r a r ys t y l e sv i e w , t h ea r t i c l et r a c e sb a c kt ot h eo r i g i no fd i a o w e n a l s oi ts e t su p d i a o w e n st a s ko nt h ec h i n e s ec l a s s i c a le s s a yh i s t o r y , a n da n a l y s i si t sl i t e r a r ys t y l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t oc l a r i f yd i a o w e n si n d e p e n d e n c ea sa l i t e r a r ys t y l e ,t h ea r t i c l ea l s o c o m p a r e sd i a o w e nw i t ho t h e rs i m i l a rl i t e r a r ys t y l e ss u c ha sj i w e n ,a i c i , l e i w e n t h e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d i a o w e ni ss t i l la l m o s tb l a n ks p a c ei nd i a o w e n s r e s e a r c h ,s ot h ea r t i c l ec l a s s i f i e sd i a o w e ni nt w od i f f e r e n ts t a n d a r d s t h ea r t i c l eu s e s t h ec o n c e p to f l i t e r a r ys t y l ea st h ef r a m e w o r k , a n da l s od e e pi n t ol i t e r a t u r ea n dc u l t u r e v a l u e s ,t h i sa r t i c l ed e m o n s t r a r e st h el i t e r a t u r ea n dc u l t u r ev a l u e so fd i a o w e n k e yw o r d s :l i t e r a r ys t y l eo fd i a o w e n ;b e f o r es o n gd y n a s t y ;c o n d o l e n c e ;p o n d e ro n t h ep a s t ;l i t e r a t u r ev a l u e ;c u l t u r ev a l u e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承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论 文中除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他人和其他机构已经撰写或发表 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启示和所提供的帮助,均已在论 文中做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卯静 e t期:彻牙f 1 0 学位论文版权的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辽宁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及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复印件或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 和借阅。本文授权辽宁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 数据库并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 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使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筝名: l 翥孑莳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 i 譬肛砸 吊文文体及宋前吊文研究 引言 所谓吊文,就是用悲伤而不缛丽的四六韵句或骚体句,表达对无法一展其 才用的人或者事物的哀悼、追思,从而昭显美德、批评缺失的古代文学体式。 本文以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唐文收录的吊文为基本文本依据, 又参照文选、文苑英华、唐文粹、文章辨体汇选、古文辞类纂等 以类编系的古代文学选集,试图以文本研究的视角全面关照宋代以前的吊文。 第一章吊文现有研究成果述评 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序说云:“文辞以体制为先 。论文讲体是中国古代 文论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特征。然而对于这个古人研究的热点,近现代的研究者 似乎热情不高。之所以有如此的差别,詹福瑞先生认为,一是古之文体与今之 文体之外延宽窄有别;二是体作为形式,相比于内容受到的重视不够。因此,“中 国古代文体的研究一直不太被重视,成果也很少。曙3 中国古代文体论是古代文学批评理论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自魏晋迄清的历 代学者都不懈地进行探讨,所取得的理论成果令人瞩目。近年来许多学者秉承 这一传统,也把研究的眼光投向古代文体,文体研究日益成为古文研究的新热 点,著作叠出,成果丰硕。在文体研究热的学术背景之下,作为古代哀祭文之 一的吊文也被纳入研究视野,受到了一些研究者的关注。现将最近2 0 年来学者 们公开发表的吊文研究成果进行述评。 1 1 古代文体的研究专著 研究古代文体的专著,大多涉及吊文文体的研究,这些研究对当代吊文研 究有开创之功;但是多常识性介绍,失之过简。当代学者继承古代文论传统, 试图以现今的视角对古代文体进行全面解读。此类研究专著有褚斌杰中国古 代文体概论、陈必祥古代散文文体概论、姜涛古代散文文体概论、章必 功文体史话等,这些著作一般都在“哀祭 一类中对吊文有所论述。如陈 必祥的古代散文文体概论认为“哀祭文名称繁多,实大同而小异 ,吊文即 是其常见名称之一,它形式上与辞赋不同,功用上与祭文有别,“吊文由于重在 凭吊之意,所以不仅吊人,还可以吊物,吊古迹。嘲再如褚斌杰中国古代文 体概论对吊文作如下介绍:“祭吊古人的文章,有时署祭,有时署吊, 又由于它一般偏重于凭吊之义,故古代在文体上常把它另辟一类称吊文,实 际也是祭文的一种。这方面文章如颜延年的祭屈原文、陆机的吊魏武帝文; 凭吊古迹的如唐李华的吊古战场文亦颇有名。大凡祭吊古人、古迹之作, l 吊文文体及宋前吊文研究 都是抚今思昔,借古人古事以咏怀。这可以说是祭吊古人、古迹一类文章的特 点。一陈先生、褚先生指明了吊文的文类归属、施用范畴、文学特征、与其他 哀祭文体的异同等,并列举了其中的一些名篇。 1 2 论及文体的古代文学史或散文史 论及文体的古代文学史或散文史,更关注吊文名篇的历史地位、时代价值。 古代文学史、古代散文史是对古代文学或古代散文的全面把握和梳理,其中必 然涉及古代文体的研究。此类著作有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徐公持魏晋 文学史、郭预衡中国散文史、陈飞中国古代散文研究等,这些著作多 以历史的眼光论述吊文文体,更多的是对名篇的评说。也就是相比于吊文文体, 吊文名篇的历史地位是这类文学史、散文史关注之所在。如郭预衡在中国散 文史评价贾谊吊屈原文“是借凭吊屈原而抒发自己的愤懑的。这是现存的 汉代士不遇赋的第一篇。弥衡吊张衡赋中“嗟矣君生,而独值汉 之 语让郭先生感到“大有生不逢时之感。这样的文章尚有汉末文人愤世嫉俗的情 调,这不同于建安时期的慷慨奋发之辞。 对于陆机吊魏武帝文,郭先生认 为:“序文虽长,却写得很有深度。伤心百年之际,兴哀无情之地,慨叹实深。 其写作动机,大概是颇不单纯的。 嫡, 1 3 阐释古代文体的学术论文 阐释文体的论文,重于哀祭文的整体性研究。相比于长篇大论的文体论著, 阐释文体的论文更为灵活,它所承载的内容更为丰富细致,研究的视角更为多 样。研究吊文文体的论文有章明寿古代哀祭文流变、古代哀祭文发展简说、 古代的哀祭文、郭建勋楚骚与哀祭类韵文、金光哀祭文的文体特点及 在骈文和古文表现异同、黄福康大恋所存,哲而不忘曹操 与陆机 ,以上这些论文是将吊文纳入哀祭文这个大的文体分类中加以研 究,更关注吊文作为哀祭文的整体性特征。如章明寿古代哀祭文流变说:“春 秋以将,下迄两汉,诔文迭出,另由于这一时期辞赋盛行,又出现了以伤 逝为主、辞赋为体的哀文、吊文。 嘲又章先生在古代哀祭文发展简说中说: “( 两汉以还) 由辞赋派生出来的哀辞、吊文,由讼神式祝辞衍生的哀悼性散体 祭文,也相继出现。哀、吊两体从文辞上说,要求情主于伤痛,而辞穷乎爱 惜m 。口1 章先生把哀祭文作为一个整体,在同一时空下对它们的发展作共同把握。 此外,两晋文研究也对两晋时代的吊文作了研究,研究包括吊文的产生和体 制以及两晋吊文论述两个部分,当然重点在于后者。论文列举两晋时代的吊文, 2 吊文文体及宋前吊文研究 简略分析文章内容、特色、用意等,涵盖较为全面,嘲对两晋时期吊文研究实有 极大的借鉴作用,对历史纵向梳理吊文发展亦有启发之功。 。1 4 文集、文选 文集、文选等,以文为本,吊文名篇是注目的焦点。在各类古代散文集、 古代散文选中,均有收录吊文,有的还针对所收录的吊文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 析解读。如高文、何法周主编的唐文选收录李华吊古战场文、柳识吊 夷齐文二篇,文末除了对文章段落进行归纳外,还有对全篇的综合评析。唐 文选认为吊古战场文是。一篇以四言句式为主的骈赋。作者以吊祭的形 式,极力描写了自秦汉以来,边境多事,战争频仍,人民死于筑城劳役和边境 战争的惨况。作者明在怨秦叹汉,意在借古讽今,是针对唐代开边战争而发的。 解读吊夷齐文时,唐文选说:“吊文是古时一种有韵文体 。“( 柳识) 认 为伯夷叔齐同情殷亡,反对周武王伐纣是所恤者偏的忤时行为,但同 时又从忠君的角度对伯夷、叔齐给与一定的肯定,这反映了封建伦理道德固有 的矛盾 。嘲这些针对具体篇章的分析解读对吊文文体的系统深入研究有着奠基 之功。 1 5 现有研究的不足及本文的创新价值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吊文作为古文之一体,是受到现今研究者的关注 的,研究者们从文体的产生发展、文学特征、与其他哀祭文差异等诸多方面阐 释吊文一体。也就是说吊文的文体独立性是被认同的。在看到研究成果的同时 我们也要注意到吊文研究也存在二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研究的层面有待深入,多数研究停留在关于文体知识的常规、浅显 说明的层面。这些论述对古典文体知识的普及有着不可否定的贡献,但失之过 简,尚不够系统。如关于吊文分类的研究尚有缺陷。 第二、研究的范围尚且狭窄,投注于吊文名篇的目光过多。关注优秀的作 品是必要的,从优秀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这类文体的大致面貌,但未必可以反映 出此类文体的全部特征。所以说,古代文学史、各代散文史对吊文的论述有以 文释体之失,缺少宏观、全面的关照。 第三、吊文作为哀条文之一的共性特征更受到关注,而吊文本身的个性研 究尚有待发展、挖掘。 以上三个方面的不足使得现今的吊文研究尚有些粗疏,缺少深入、细化的 研究,没能从宏观上对吊文文体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和把握。这是现今吊文研 究的不足同时也是本论文力图弥补和努力完善的方向。本文的价值在于: 吊文文体及宋前吊文研究 第一、本文以宋代以前的吊文为文本依据,力图在历史纵向上全面关照吊 文文体在此段时期内的产生、发展、流变、分类以及文学价值等各各具体方面, 系统全面研究吊文文体。 第二、对吊文的科学分类是吊文研究所未曾深入的问题,本文试图在这一 问题上依据两个标准对吊文作出细致划分。 第三、在文体研究的基本框架下,更深入到文体的文化层面,挖掘其中蕴 含的人文价值,从而完成对吊文文体由表及内,由粗入细的系统研究。 第二章吊文的来源以及流变 2 1 吊文的来源 2 1 1 “当棺柩之前 所致的口头问终之辞,是吊文的来源之一。 在追溯吊文文体源头之前,我们有必要查阅古代字书对“吊字稍加考察, 以明确其内涵,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吊文的源头。 说文解字人部:“吊,问终也。从人弓,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故 人持弓,会驱禽也。 段玉裁注日:“问终也,谓有死丧而问之。n 明 玉篇人部:“吊,吊生日唁,吊死日吊。”n 幻 尔雅释诂上:“吊,至也。 n 刃 说文玉篇对“吊 的解释基本一致,认为“吊”是“吊死 ,即“有 死丧而问之,重在给予死者最后的安慰之辞这种行为上。尔雅的解释突出 一个动作:到。我们不妨将这个动作和这种行为结合起来理解“吊 的内涵: 吊就是亲到有死丧的人家致口头哀悼之辞以慰藉亡者之灵。吊是中国古代丧葬 礼俗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如庄子至乐:“庄子妻死,惠子吊之。n 羽礼 记檀弓上;“有若之丧,悼公吊焉。”n 钔 刘勰文心雕龙哀吊云:“吊者,至也。诗云:神之吊矣。言神至 也。君子令终定谥,事极理哀,故宾之慰主,以至到为言也。川1 5 3 刘勰所说的“事 极理哀,故宾之慰主 ,其意思与古字书稍有差别。“问终”“吊死都是对着亡 者倾诉安慰之言,以安抚亡灵;“慰主则是对着存者诉说抚慰之辞,以安其丧 亲之痛。刘勰之言与玉篇中“吊生日唁 更相吻合。 又刘勰言:“宋水郑火,行人奉辞,国灾民亡,故同吊也。及晋筑魇台,齐 袭燕城,史赵苏秦,翻贺为吊,虐民搏敌,亦亡之道。川1 6 1 宋国郑国发生水火之 灾,齐国燕国之间的军事冲突,其他国家的使臣奉命前去哀吊,这种行为的受 事者实际上有二:一为国君,一为国民,即兼备“吊生 与“吊死 。此种吊行 更偏重国家之间的政治活动意味,与真正的丧葬礼俗还是有差别的。 4 吊文文体及宋前吊文研究 吊作为一种丧葬礼俗有一整套复杂的程式。通典宾吊:“宾至,掌次者 引之次。宾著素服,相者入告,内外淬服。相者引主人以下立哭于阼阶下,妇 人升哭于殡西。相者引宾入,立于庭北面西上。为首者一人进。当主人东面立 云:如何不淑。主人哭,再拜,稽颡。为首者复北面位,吊者俱哭十余举声。 相者引出。少顷,相者引主人以下各还次。h 刀可见从吊宾的服饰到站立进退的 方位都有严格明确的礼法规定。 此外,吊的施用对象也不是随意的。礼记檀弓上:“死而不吊者三,畏 厌溺。郑玄注:“畏,人或以非罪攻己,不能有以说之死之者。厌,行止危险 之下。溺,不乘桥船。”n 叼也就是凡是因害怕而死,被压而死,溺水而死等非 理横死之人不合吊哭之事,不受吊。孔颖达对此还有进一步补充,“除此三事外, 其有死不得礼亦不吊。故昭二十年,卫齐豹欲攻孟絷,宗鲁事孟絷。是时齐豹 语欲攻孟絷,宗鲁许齐豹攻之,不告孟絷。及孟絷被杀而死,宗鲁亦死之。孔 子弟子琴张欲往而吊之,孔子止之日:齐豹之盗,而孟絷之贼。如何吊焉? 杜预注:言齐豹所以为盗,孟絷所以见贼,皆由宗鲁。是失礼者亦不吊也。 们 在繁复的程式以及明确的施用对象的礼仪框架的限制之内,最能直接表达 吊宾悼念死者哀思的是吊宾现场口诵的问终之辞。礼记杂记:“吊者升自西 阶,东面致命日:寡君闻君之丧,寡君使某,如何不淑。子拜稽颡,吊者降反 位。 脚1 杜佑通典也记载了吊宾之辞,“知生者吊,知死者伤。主人吊者皆 哭退出,主人拜中门外如初,吊辞主人,前日:闻君有某之丧,如何不淑,伤 辞诣丧。前日:予遭离之,如何不淑。此各主于其所知也。 疆1 1 又“敕使吊 条 。 日;“使者宣敕日:某封位薨,情以恻然,如何不淑。 瞳幻“如何不淑 语虽简 略,却是对逝者最痛心的质问。口头吊辞因吊丧者的不同而有异,郑玄注礼 记曾子问:“礼宜各以其敌者也。父使人吊之,辞日:某子闻某之丧,某子 使某,如何不淑。母则若云:宋荡伯姬,闻姜氏之丧,伯姬使某,如何不淑。 凡吊辞耳,此皆问终之辞。跚 不仅吊宾有口头的问终之辞,主人也有口头的答谢之辞。书仪载:“主 人未成服,则护丧为之出见。宾日:窃闻某人薨没,如何不淑。因再拜。护丧 答拜日:孤某遭此凶祸,蒙慰问。以未成服,不敢出见,不胜哀感,使某拜。 又再拜,客答拜。自余如常仪。” 2 4 1 基于亡者与丧主的不同关系,口诵的吊辞 和丧主的答词也不尽相同。如敦煌写本伯2 6 2 2 号和斯1 0 4 0 号书仪载: 吊文文体及宋前吊文研究 吊人父亡( 当作母) 云:不图凶祸,l c 尊丈人( 原并列丈母) 倾背,伏维 攀慕号绝! 答:罪逆深重,不自死灭,上延所恃( 原注:母云所怙) ,不堪号绝! 吊人翁婆云:不图凶祸,尊翁婆倾背,奉助哀慕摧割! 答:私门凶置,上延翁婆倾背,不胜哀慕摧殒! 嘶1 此外,尚有吊人伯叔姑兄姊亡,吊人妻亡,吊人姨舅亡,吊人小孩亡,姑 亡吊姑父,姊妹亡吊姊妹夫,吊人妻父母亡等,共十四组答吊辞。规定之周到 细致,反映了古代封建社会宗法观念之强烈和它所要求的行为准则之严格。 这些口诵的问终之辞是吊者对亡者最后的问候和抚慰,也是后世凭吊先贤 古人以抒怀的凭吊吊文的源头。正如章太炎正赍送云: 古者吊有伤辞,谥有诔,祭有颂,其余皆祷祝之辞,非著行帛者也。上曲 礼:知生者吊,知死者伤正义日:吊辞口致命,伤辞书之于版自伤 辞出者,后有吊文,贾谊吊屈原,相如吊二世,录在赋篇。其特为文辞 而迹可见于今者。若弥衡吊张衡,陆机吊魏武帝,斯皆异时致闵,不当 棺柩之前,与旧礼言吊者异。啪1 这段论述明确地指出到丧葬现场“当棺柩之前 所致的口头吊辞,与后世 吊文的亲缘关系。虽然发展到汉以后“异时致闵 的凭吊意义远远胜出于“问 终之辞 的临吊意义,但二者之间的渊源不容否认。 2 1 2 遣使吊所进的吊书,是吊文的来源之二。 中国古代很早就建立起严格的礼法制度,古人们十分重视亲情礼法,表现之 一就是极重视吊丧。颜之推颜氏家训记载:“江南凡遭重丧,若相知者,同 在城邑,三日不吊则绝之;除丧,虽相遇则避之,怨其不己悯也。有故及道遥 者,致书可也;无书亦如之。阱3 古代时若某人亡故,他的亲属朋友,或是上级 下级必要亲临吊丧;若无法亲临吊丧则可以致吊书述说哀思。对于天子来说, 如果有臣子亲旧亡故,天子为显其恩德,同时也是鼓励在世的臣子忠君爱国, 天子会亲临致吊,或是敕使吊。若敕使吊,所派使者会携带天子的吊书前往, 口称敕以吊。礼记檀弓下云:“滕成公之丧,使子叔敬叔吊,进书,子服 惠伯为介。汉郑玄注:“进书,奉君吊书。啪3 汉班固白虎通义云:“天子 哭诸侯,爵弁纯衣。又日遣大夫吊,辞日:皇天降灾,子独罹之,呜呼哀哉。 啷通典遣使吊亦记载:“使者取吊书持,案者退复位,使者称令吊。主人 哭拜稽颡,内外皆哭。司仪引主人进受吊书,退立于东阶下。使者还。主人杖 6 吊文文体及宋前吊文研究 哭而入,取吊书于阶下,升奠于柩东。 咖3 吊书的全貌,史书未载,凭借只言片 语的记录,可以想象通篇大概亦是与临吊相契合的慰亡安抚之语。因此可以说 吊者进书,或者就是吊文的滥觞。 由以上的分析阐释或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吊文的来源实有二,一为“当棺 柩之前 所致的现场的、口头的问终之辞,此为礼俗来源;二为遣使吊所进的 吊书,此为体制来源。此三者虽然只是吊宾具体的吊丧行为,其对象也仅仅针 对与吊宾同时代的周围人,然而正是口头问终之辞的书面化以及所进吊书的普 及化催生了后代吊文的产生与成熟。 2 2 吊文的流变 梳理吊文发展脉络之前,我们有必要明确两个概念:吊丧和凭吊。吊丧,根 据前引说文解字等古字书之解释,是指到丧家致问终之辞的行为,重在悼 念死者,表达哀思,具实用性。凭吊,指对着遗迹、坟墓等古迹、古物怀念古 人或旧事,重在吊古伤今,抒写自我怀抱,具抒情性。吊文的源头之一,吊宾 “当棺柩之前 所致的现场的、口头的问终之辞直接催生了吊丧吊文的产生。 之后,吊文的施用范围逐渐扩大,产生了凭吊古人旧事以抒怀的凭吊吊文。与 吊文源头的亲疏关系是吊丧吊文更接近吊丧现场的问终之辞,但体制上的成熟 却是凭吊吊文早于吊丧吊文。从真正意义上的吊文产生到宋以前,吊文的发展 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2 2 1 两汉三国,是吊文发展的发轫期。 这个时期主要是凭吊吊文的发展,出现了首篇凭吊吊文。 刘勰文心雕龙云:“自贾谊浮湘,发愤吊屈。体周而事核,辞清而理哀, 盖首出之作也。口妇刘勰提出贾谊吊屈原文为“首出之作 的论断,得到了 后世多数文学评论家的赞同,如任畴文章缘起也认为贾谊吊屈原文是 最早的吊文作品。d 羽但是因为贾谊此文有时也题作吊屈原赋,加之贾氏在序 文中亦言:“为赋以吊屈原 ,所以也有不少的古代评论家认为此文不应归入吊 文一体。如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云:“若贾谊之吊屈原,则吊之祖也。然不 称文,故不得列之此篇。川蚓徐师曾对贾谊此篇文章的地位有着明确的认识,称 其为“吊之祖”;但因它不题作“文 ,而将其摒除于“吊文 之外。其实,贾 谊此作是一篇用赋体写作的吊文,应当归属吊文一体,同时它也是现存最早的 一篇凭吊吊文。刘勰从大的文体范畴着眼,将赋体吊文视为吊文一类。在此关 照下,贾谊作品无论称文还是称赋,被称为“首出之作 、“吊之祖实不谬也。 7 吊文文体及宋前吊文研究 仅仅就文章标题来判定是狭义定义吊文的一种方法。在这种方法下,有人认 为杜笃的吊比干文是“确切称为吊文之最早者 。洲( 实际也是凭吊吊文) 。 杜笃吊比干文于今不得见全貌,仅存“敬申吊于比干,寄长怀于尺牍。口钉 两个残句。“寄长怀于尺牍 明确点出了凭吊吊文的抒情性。 我们说“首出 ,说“始祖 ,说“最早 ,所强调的无非是它对后世的示范、 榜样作用。杜笃之文既不见全貌,我们就无法探知它的示范性。贾谊之文早于 杜笃之文,并且在语言、立意、体制等方面对后世吊文( 主要是凭吊吊文) 的 影响很明晰。再者,仅凭借文题来判断文类的归属也非为科学的研究方法,会 造成研究视野的狭窄,缺少宏观的把握。所以,我认为把贾谊吊屈原文作 为吊文的开篇之作更为恰当。 凭吊吊文发展至东汉末开始逐渐增多。汉末三国现存凭吊吊文7 篇,即胡广 吊夷齐文、蔡邕吊屈原文、祢衡吊张衡文、王粲吊夷齐文、阮璃 吊伯夷、糜元吊夷齐文、阮籍吊某公文。除阮籍所吊之人不详外,其 余7 篇有4 篇凭吊的是伯夷、叔齐,凭吊对象相对集中。 凭吊对象的一致并没有产生内容情感上的趋同性。阮踽赞颂伯夷“重德轻身, 隐景潜晖。求仁得仁,报之仲尼。没而不朽,身沈名飞嘲,旨在褒扬。胡广、 王粲虽然称赏二人“抗浮云之妙志3 “洁己躬以骋志 “守圣人之情概 ,啪3 也认为二人之行为“虽忠情而指尤,匪天命之所谓,啪3 “不同于大道 ,颇 有贬意。而糜元则是从“如有绝代之王,必有受命之王 的历史发展规律出发, 批判二人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的行为“是识春香之为馥,而不知秋兰之亦芳 也 。同时这也是矛盾的行为:“行周之道,藏周之林,读周之书,弹周之琴, 饮周之水,食周之芩,而谤周之主,谓周之淫。是诵圣之文,听圣之音,居圣 之世,而异圣之心。嗟乎二子,何痛之深! h 1 3 凭吊对象一致而褒贬不一,是凭吊吊文借古以抒怀的典型表现。由于作者个 人胸襟抱负、主观见解不同,各抒之情亦不相同。这也是凭吊吊文区别于吊丧 吊文的一点不受述哀实用目的的限制,尽抒其情。自贾谊首篇凭吊吊文“既 已谪去,意不自得,及度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追伤之,因以自喻 ,奠定 了凭吊吊文借古抒情的体制以来,至汉末三国凭吊吊文的抒情体制已渐趋成熟。 2 2 2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吊文发展的关键期和转折期。 吊文在此时期的发展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凭吊吊文的抒情性加强,消极情 感是抒情的倾向。二是吊丧吊文的复兴,与凭吊吊文两线并存发展。 8 吊文文体及宋前吊文研究 一种文体的形成演变既有其文体自身的原因,又与当时的社会时代背景密切 联系。魏晋时代政权变更频繁,社会一直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一次又一次的 战乱几乎成为魏晋时期的时代旋律。战争使上至贵族下至百姓包括文人在内的 所有人饱受离乱之苦,感受到人生的短促和脆弱。多艰又短促的人生经历诉诸 诗笔,使这个时期的诗文以感时伤世的悲戚情感为主流,这种悲伤消极的感情 基调同样呈现在凭吊吊文的创作中。 庾阐吊贾生文篇首铺陈贾谊高卓之才:“伟哉! 兰生而芳,玉产而洁。 阳葩熙冰,寒松负雪。莫邪挺锷,天骥汗血。苟云其隽,谁与比杰! 是以高明 倬茂,独发旨秀。道率天真,不议世疚。焕乎若望舒耀景而焯群星,矫乎若翔 鸾拊翼而逸宇宙也。刀结尾哀叹虬际宝如玉,而生运之浅 ,阻3 1 只此一句就压倒 前述所有铺陈。空有其才,不得施展的悲哀渗透纸背。 李充吊嵇中散文云:“先生挺邈世之风,资高明之质。神萧萧以宏远, 志落落以遐逸。忘尊荣于华堂,括卑静于蓬室。宁漆园之逍遥,安柱下之得一。 然而嵇康“似明月之映幽夜,清风之过松林 的高洁之志,终抵不过“逢时命 之不丁 “灭皎皎之玉质,绝琅琅之金声 。h 钔哀悼之情令人动容。 考吊文的源头,其一为亲临丧葬现场所致的吊丧之辞。而现存最早一篇吊文 是以吊古伤怀为主旨的凭吊吊文,“不当棺柩之前,与旧礼言吊者异。 也就是 说与口头吊丧之辞这一源头更为亲密的吊丧吊文在最初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 展,或者说发展不足。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用于倾诉哀思的吊丧吊文才在体 制上趋于成熟,与凭吊吊文共存发展。 此期出现的哀悼亡故亲友的吊丧吊文以束皙的吊萧孟恩文、吊卫巨山文 为代表。束皙此二文前皆有序文,交代作文之原由以及致哀之人。序文中言:“未 得自往,致文一篇,以吊其魂 ,“自本郡来赴其丧,作吊文一篇,以告其柩 。 明确标示出写作目的是在亡者灵前述问终之语,即是服务于丧葬礼制的吊丧吊 文,“与旧礼言吊者 同也。观其正文: 吊萧孟恩文云:旧友人阳平束皙,谨请同业李察,奉脯修一束,麦精一 器。以致祠于处士萧生之墓日:呜呼哀哉! 精爽遐登,形骸幽匿。有邪亡邪, 莫之能测。敬荐薄馈,魂兮来食孟恩盂恩,岂不我识 吊卫巨山文云:同志旧友阳平束皙,顷闻飞虎肆暴,窃矫皇制。祸集于 子,宗枋几灭。越自冀方,来赴来祭。遥望子第,旌旗丛立。既窥子庭,其殡 盈十徘徊感恸,载号载泣。敛袂升阶,子不我揖。引袂授祛,子不我执。哀 ,9 吊文文体及宋前吊文研究 哉魂兮,于焉才集。 抽】 这两篇吊丧吊文均篇幅短小,采用四字韵语,文辞之间漫溢对亡友的哀悼 之情,细腻真切,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吊丧吊文以为述哀为主旨的文体功能 得到充分的发挥。 2 2 3 唐代是吊文发展的平稳中求新变期。 唐代是我国古代最为辉煌的一个时代,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思想文 化的兼容并包,造就了灿烂的大唐文学。在这个文学竞相争妍的时代,吊文文 体在遵循自身的发展轨迹平稳发展的同时也突破了自身局限,即进一步扩大了 凭吊吊文施用的范围,不囿于凭吊古人,把审美眼光投向古迹、古物、重大事 件。凭吊古迹、古物以及重大事件的吊文在现存唐代吊文中占总数的1 3 ,共有 7 篇。它们是陈子昂吊国殇文,张说吊国殇文,李华吊古战场文,王 昌龄吊轵道赋,孤独及吊道瑾文,韩愈吊武侍御所画佛文,欧阳詹吊 九江碑材文。其中李华吊古战场文最为知名。 李华着力铺陈渲染眼前古战场悲凉、肃杀的景象:“黯兮惨悴,风悲日曛。 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 。由此联想到战场上战争的激烈残 酷和大战过后的凄凉:“利镞穿骨,麓沙入面。主客相搏,山川震眩。声析江河, 势崩雷电”;“径截辎重,横攻士卒;都尉新降,将军覆没。尸填巨港之岸,血 满长城之窟。无贵无贱,同为枯骨,可胜言哉! ;“鸟无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 风淅淅。魂魄结兮天沉沉,鬼神聚兮云幕幕。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一 【4 7 】 此文反对大举进行开边战争,“奇兵有异於仁义,王道迂阔而莫为,并在 结尾提出自己的政治理想:“守在四夷。“守在四夷语出左传昭公二十三 年:“古者天子,守在四夷 ,呻1 即主张宣扬文教,用文德使四夷归附,为天子 守土,从而消除战争之祸。作者名为怨秦叹汉,实际是借古讽今,谴责唐朝统 治者穷兵黩武的政策。文中寄寓的自我怀抱相比于前代的自伤身世之感更为宏 阔。唐语林称此文:“感激顿挫,虽是词赋,而健笔有纵横之意。”啪1 欧阳詹吊九江碑材文也是唐代哀悼事物类吊文较为突出的代表。正文 前有较长的序文,具体地叙述了九江碑材得于自然,形具神迹,居于幽地,身 载华文,而后却被人移其地、删其文,易其用。作者认为因为九江碑材“先贵 后贱,人之伤也 ,“石不能言,岂其无冤。故吊之。嘞1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凭吊古迹、古物以及重大事件的吊 1 0 吊文文体及宋前吊文研究 文在唐代的兴盛也是秉承前代余绪而起的,其滥觞在魏晋时代。晋嵇含有吊 庄周图,有感于“画真人于刻桷之室,载退士于进趣之堂,可谓托非其所 , 作文以吊之,发“悼大道之湮晦,遂含悲而吐曲之情。晦1 1 湛方生有吊鹤文, 伤悼失伴孤飞的鹤,经受樊笼之灾,徒负冲天之资而混于鸡鹜的命运。聆2 3 这两 篇文章虽然并非是吊古伤今而是吊物伤怀,但它们把人以外的物纳入吊文的审 美视野,为唐代凭吊古迹、古物的吊文提供了写作生发点,终而促成了此类吊 文在唐代的兴盛。 唐代以后,吊文的发展遵循前代轨迹,但总体上呈现衰落的颓势。关于吊 文衰落的原因将在余论部分探讨。 第三章吊文的文体特征 如前所述,在各个发展阶段,吊文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始终处于规范的变 化之中,这是文体得以留存的条件。同时,吊文在不同的时期又呈现一定的共 时性特征,这是文体独立的标志。吊文文体发展到唐代已经基本上成熟,以下 我们将从语言风格、内容特征以及文学表现手法三个方面对吊文的文体特征加 以分析阐述。 3 1 语言风格:悲伤而不缛丽 吊文有明确的施用对象,“骄贵而殒身,或狷忿以乖道,或有志而无时,或 美才而兼累 旧1 的人或事物。如贾谊吊屈原胸怀忠君报国之志却无处施展,人 失其材;欧阳詹吊九江驿碑材以玉质之材处卑微之地,物失其用。孟子尽心 上云:“尽其道而死,正命也。川酬这些人或者事物没有“尽其道”,这在存者 看来是值得痛惜和悲哀的。因此吊文的行文目的无论是悼死慰亡,或是吊古伤 今,都重在表达哀痛的情怀。在此行文目的之下,其语言必然充满哀伤的情感 色彩。正如文体明辨序说云:“大抵吊文之体,仿佛楚骚,而切要恻怆。“矧 所谓“恻怆”,说文解字云:“恻,痛也 ,“怆,伤也。用“恻怆 来说 明吊文的语言风格恰当不过。 在人类的感情十分强烈而又无从表达或无法找到恰当的词语表达时,常常 发出“呜呼哀哉 之叹。这在吊文的行文之中也极为常见。如糜元吊夷齐文: “敢不敬吊,寄托之山冈,呜呼哀哉。强刀孤独及吊道瑾文:“命不可问,呜 呼苍曼。嘞3 韩愈吊武御侍所画佛文:“呜呼哀哉兮,吊以兹文。 呻1 除了使 用标志性的感伤之语,吊文的其他语言也极尽伤痛之情。如李充吊嵇中散 云:“嗟乎先生,逢时之不丁,冀后凋于岁寒,遭繁霜于夏零。灭皎皎之玉质, 吊文文体及宋前吊文研究 绝琅琅之金声。援明珠以弹雀,损所重而为轻。 文以“嗟乎的叹息之音领 起,又连用玉质之灭,金声之绝,明珠之损三个比喻之语,每字每句无不是作 者伤感情怀的反映。又如张说吊国殇文:“露艽艽兮蔓草,风蓁蓁兮拱木。 见马血夜燃,闻殇魂兮雨哭。妇露中蔓草,风中拱木已经烘托出生命的不测, 又见马血,闻鬼哭。悲凉的气氛中,凄哀之情油然而起。 吊文的语言重于抒发悲怆之情感,同时要求不能过分华丽。无论是吊以伤 怀或吊以问终,气氛皆庄重典雅。若言辞过分重视辞藻修饰,就会与庄重严肃 的场合、气氛不相协调。刘勰文心雕龙云:“华过韵缓,则化而为赋。砸幻 刘勰意为如果吊文的言辞过于华丽,则情韵滞重,也就变为赋了。唐代以前的 吊文,除去“序巧文繁 的陆机吊魏武帝文,其余吊文大多篇幅较短,语言 也以质朴为主。到了唐代,吊文的篇幅逐渐扩大,能容纳更多的内容,带动语 言出现“文胜其质 的倾向。如李华吊古战场文由眼前古战场悲凉、肃杀 的景象联想到古战场上曾经发生过的无数战争,用大量的骈句极力渲染战争的 激烈残酷: 北风振漠,胡兵伺便。主将骄敌,期门受战野竖旄旗,川回组练。法重 心骇,威尊命贱。利镞穿骨,惊沙入面主客相搏,山川震眩。声析江河,势 崩雷电。至若穷阴凝闭,凛冽海隅;积雪没胫,坚冰在须。鸷鸟休巢,征马踟 蹰,缯纩无温,堕指裂肤当此苦寒,天假强胡,凭陵杀气,以相剪屠。径截 辎重,横攻士卒;都尉新降,将军覆没。嘲 如此洋洋洒洒的大段铺排,反复渲染,在显示文采的同时难免有藻饰之过。 “文胜其质的倾向是受到文论家的否定的,文心雕龙义证引注订 云:“溃至后世,皆文胜其质,宜有裁夺范畴,而后无失体之病,要惟贾生之作 为准。既然主张吊文写作“以贾生之作为准”,我们不妨看看贾谊的语言如 何。以吊屈原文其中一段为例: 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i 乇湘流兮,敬吊先生; 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呜呼哀哉兮,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图 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谓随、夷为溷兮,谓跖、踽 为廉;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鼯。吁嗟默默,生之无故兮;斡弃周鼎,宝康瓠兮。 腾驾罢牛,骖蹇驴兮;骥垂两耳,服盐车兮。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嗟苦先 生,独离此咎兮。 从文本,我们不难看出,其实贾谊之言也并非毫无文采、质朴无华。如为 1 2 吊文文体及宋前吊文研究 了展现屈原所处时代环境的污浊、黑暗,贾谊连用六个比喻,接着又用六种善 恶分明的人、事作对比衬托。通过这些比喻、对比,使得屈原不幸的遭遇更具 形象感,易于引起读者的共鸣。 因此,我认为“以贾生之作为准 的确切意义应该是吊文的语言以质朴典 重为正宗,但并不完全否定词藻修饰。只是修饰要恰到好处,做到既能凸显情 感又无过分藻饰之失。总之,吊文哀伤而不华丽的语言风格来自于吊文本身也 服务于吊文本身。 3 2 内容特征:哀而有正 刘勰文心雕龙云:“固宜正义以绳理,昭德而塞违,割析褒贬,哀而有 正,则无夺伦矣。川嘲“昭德塞违 语出左传桓公二年:“臧哀伯谏日:君 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正义:“昭德谓昭明善德,使 德益彰闻也。塞违谓闭塞违邪,使违命止息也。 嘟3 刘勰认为吊文要“昭德塞违 “哀而有正,即根据义理来宣扬美德,防止违理之事,分析好坏,从而使悲哀 合理。林纾春觉斋论文流别论亦云:“盖必循古义,有感而发,发而不失 其性情之正。嘲“哀而有正 、“不失其性情之正 的要求见诸于行文,使吊文 的内容有别于其他哀祭文以颂扬溢美之辞为主,而是重在宣扬德行,批评缺失, 褒贬不一概而论。 如贾谊吊屈原文在称颂屈原德行的同时也指出他的不可取之处: 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语? 凤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远去。袭九渊 之神龙兮,汤深潜以自珍;俪螓獭以隐处兮,夫岂从虾与蛭螭? 所贵圣人之神 德兮,远浊世而自藏;使骐骥可得系而羁兮,岂云异夫犬羊? 般纷纷其离此尤 兮,亦夫子之故也。历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凤凰翔于千仞兮,览 德行而下之。见细德之险征兮,遥曾击而去之。彼寻常之污渎兮,岂能容夫吞 船之巨鱼横江湖之鳢鲸,固将制于蝼蚁。呻1 郭预衡先生在分析这段文字时说:“在屈原的时代,可以周游列国,当时君 可以择臣,臣亦可以择君。而自己( 指贾谊) 身处汉代,天下一统,历九州而 相其君是不可能了。 口们可知贾谊从所处的历史环境出发,指出屈原固执于楚 国,最终殉身其实是违背义理的行为,因此替他感到哀痛。贾谊此文真正做到 了“德而塞违,割析褒贬,哀而有正。吊屈原文是吊文开篇之作的意义亦 在于此。 贾谊以后,义理的准绳贯穿于后世吊文的写作之中,“哀而有正”得到很好 的继承。吊文作者对于所吊之人或事物的德、违有清楚地认识,有赞颂之言, 1 3 吊文文体及宋前吊文研究 亦发讥讽之词。如柳宗元吊苌弘文:“陷瑕委厄兮,固衰世之道。知不可而 愈进兮,誓不偷以自好。陈诚以定命兮,侔贞臣与为友。比干之以仁义兮,缅 辽绝以不群。伯夷殉洁以莫怨兮,孰克轨其遗尘? 苟端诚之内亏兮,虽耆老其 谁珍? 古固有一死,贤者乐其所得。川7 1 1 文章结尾点明“大夫死忠兮,君子所与 , 表现作者对苌弘忠君美德的昭显、赞扬。又韩愈吊武侍御所画佛文:“皙兮 目存,丁宁兮耳言。忽不见兮不闻,莽谁穷兮本源。图西佛兮道予勤,以妄塞 悲兮慰新魂 。口2 1 韩愈认为生命的本源不可探知,希求以尊佛的方式来慰藉内心 的失妻之痛,从情感上说尚可理解,但在真理上不过是一种虚妄罢了。因此他 说“图西佛兮道予勤,以妄塞悲兮慰新魂,对崇佛持否定的、批评的态度。史 传记载,唐宪宗派遣使者迎佛骨入禁中,大肆佞佛。韩愈上论佛骨表极力 劝谏,表明自己坚持排佛的立场。这篇吊文所表现的对崇佛之举的讥讽和韩愈 素来的反佛主张相一致。 3 3 体式特征:四六韵语或骚体句 刘师培说:“推之言志铭哀诔之作,背起于三代之前,而皆为有韵味之文。一 口羽唐文选在分析柳识吊夷齐文时也指出:“吊文是古时一种有韵文体 。 h 钔考察现存汉至唐的吊文,除寥寥几篇行文间以散句外,其余都是以四六韵语 或骚体旬写成。 一般的说,以四六韵语写作之文,显得典雅、质朴,同时这种语言形式也 与吊文“哀而有正 的内容相适应。如庾阐吊贾生文状贾谊之高标云: 兰生而芳,玉产而洁。阳葩熙冰,寒松负雪。莫邪挺锷,天骥汗血。苟云 其隽,谁与比杰! 是以高明倬茂,独发旨秀。道率天真,不议世疚。焕乎若望 舒耀景而焯群星,矫乎若翔鸾拊翼而逸宇宙也。飞荣洛、讷,擢颖山东。质清浮 磬,声若孤桐。琅琅其璞,岩岩其峰。订司 此文对偶工整,措辞清丽,于典雅的形式中尽见哀情。 提到以骚体写作的吊文,不得不谈到吊文与楚辞的渊源。吊文首开风气之作 吊屈原文直接承继楚辞余绪,以骚体兮字句写成。如开头一段云: 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