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字学元元》音系研究.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字学元元》音系研究.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字学元元》音系研究.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字学元元》音系研究.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字学元元》音系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6 6 3 8 0 曰 五先堂字学元元十卷,简称字学元元,是近代语音史上 一部重要韵书,其中等韵内容丰富,既有音理阐述,又有韵图分析。 在所见材料中,前修时贤对字学元元性质进行过探讨,但大多 有概括评价而无细致分析,对其音系性质认识也不清晰,因此全面 研究字学元元的音系对研究近代汉语语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分析,字学元元音系中存在正音、俗音。 正音,声母保持中古三十六字母。韵母:通摄与曾摄独立成韵; 保留闭口韵,深摄独立:山、咸摄分开,独立成韵。声调仍为平、 上、去、入四个调类。这个正音音系是承自韵书传统的书面旧音, 同时也结合了当时实际语音,是袁子让拟制的一个兼顾古今的读书 音系统,就是当时的通语官话音。 俗音,是袁子让所认为的“谬音”,则反映了1 6 世纪的郴州方 言语音系统。声母系统:全浊声母已经清化,上去入读如全清母字, 平声读如次清母字;知庄章精四组声母混读,部分章组字声母已与 知组、庄组、精组完全混同为 t st s s ,另一部分与细音相拼的仍 是 t 5 叮明;泥娘两母合并:非敷合流,微母读如零声母;疑母喻 母一部分读如零声母,一部分读如鼻声母;日母读如鼻声母。韵母 系统:曾梗摄牙喉唇音合口字变入通摄,舌齿音开口字后鼻韵尾前 移并人臻摄;闭口韵消失,前鼻韵尾一m 并入一n 尾韵;入声韵消失, 归入相应的浊声母阴声韵。声调系统:平分阴阳,浊上归去,入派 阳平。这个俗音与今天的郴州音大同小异,可证明明代的郴州音已 是官话音系。 关键词:字学元元,音系,正音,俗音 a b s tr a c t w u x i a n t a n gz i x u ey u a n y u a n ,( z i x u ey u a n y u a nf o rs h o r t ) , i sa n i m p o r t a n tr h y m eb o o ki nt h eh i s t o r yo fm o d e r nc h i n e s e p h o n o l o g y ,w h i c hc o v e r sr i c hc o n t e n to fd e n g y u n ( a t e r mu s e d i n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p h o n o l o g y ) ,t h ee x p o s i t i o no fp h o n o l o g i c a l t h e o r y ,t h ea n a l y s i so fd i a g r a mo fr h y m e a l t h o u g hp r e v i o u s s c h o l a r sh a v ed i s o u s s e dt h en a t u r eo fz i x u ey u a n y u a n ,t h e r e s e a r c ho ft h ep h o n o l o g i c a ln a t u r e i sn o tc o m p l e t ea t a 1 1 t h e r e f o r ei t i si m p o r t a n tt om a k ed na 1 1 一r o u n ds t u d yt h e m o d e r np h o n o l o g i c a ls y s t e mo fz i x u ey u a n y u a n b yc a r e f u ls t u d yo ft h eb o o k ,w e f i n dt h e r ea r es t a n d a r d s o u n da n dd i a l e c t a ls o u n di nt h ep h o n o l o g y f o rt h es t a n d a r ds o u n d ,t h ec o n s o n a n t sp r e s e n t e di nt h e z i x u ey u a n y u a nr e t a i nt h e3 6z i m u ( 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 i n i t i a l c o n s o n a n t s ) o ft h ep h o n o l o g i c a ls y s t e mo f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 f o rt h ev o w e l so fc h i n e s es y l l a b l e ,t h e r ea r es o m ed i f f e r e n c e b e t w e e nt h o s ei nt h ez i x u ey u a n y u a na n d t h e p h o n o l o g i c a l s y s t e mo f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 f o rt h et o n e ,t h e r ea r ep i n gs h a n g d ,( f o u rt o n e si na n c i e n t c h i n e s ep h o n o l o g y ) t h e p h o n o l o g i c a ls y s t e m o ft h es t a n d a r ds o u n d ,i saw r i t t e nf o r m s y s t e m ,n a m e l y ,c o m m o n m a n d a r i nf o r m o ft h a t t i m e ,w h i c h m i n g l e s t h es o u n do ft h ep a s ta n dt h ep r e s e n t f o rt h ed i a l e c t a ls o u n d ,i t is t h o u g h t a st h e w r o n g s o u n db yy u a nz i s h a n g , b u ti tr e f l e c t , st h ed i a l e c t a l p h o n o n l o g i c a ls y s t e mo fc h e n z h o ui nt h e1 6 t hc e n t u r y f r o m t h e v i e wo ft h ei n i t i a lc o n s o n a n t ,t h es o n o r e h a sc h a n g e di n t o s o u r d e t h ei n i t i a l so fz h iz h u a n gz h a n gj i n gh a sm i n g l e d :肼 n i a n gh a sm e r g e d ,s o h a s r o ym y iy uh a ss p l i t e d r 1 ( s o m e i n i t i a lc o n s o n a n t si n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 ) r e a d a sn a s a l f r o mt h e v i e wo fv o w e l so fc h i n e s es y l l a b l e ,t h ep r e n a s a l f i n a l so f n z 日门占g e n g ( v o w e l si na n e i e n tc h i n e s e ) h a sd i s a p p e a r e d 2 - uh a s d i s a p p e a r e d a n dt h e n m i n g l e di n t oy i n (gshengyun v o w e l si n 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 ) f r o mt h ev i e wo ft h et o n e p i n gh a sm i n g l e d w i t ht h er i l l gt o n ea n dt h eh i g ha n dl e v e lt o n e :r uh a sm i n g l e d w i t ht h eh i g ha n dl e v e lt o n ep a r to f s h a n gw i t ht h ef a l l i n g t o n e t h ed i a l e c t a ls o u n di s l a r g e l yi d e n t i c a lb u tw i t hm i n o r d i f f e r e n c e sw i t hp r e s e n tp h o n o l o g yo fc h e n z h o u ,w h i c hp r o v e s t h ep h o n o l o g yo fc h e n z h o ui nt h em i n gd a n a s t yh a sb e c o m et h e m a n d a r i nf o r m k e y v o r d s :z i x u ey u a n y u a n ,p h o n o l o g i c a ls y s t e m ,s t a n d a r d s o u n d ,d i a l e c t a ls o u n d i l i 第_ 章绪论 字学元元的作者 五先堂字学元元十卷,简称宇学元元,是近代语音史上 一部重要韵书。作者袁子让,是明代人,具体生卒年不详,明史、 大百科全书、一些地方志,都没有关于他的详细记录,仅郴 州总志卷之三十( 共4 3 卷,湖南直隶郴州知府朱僵等重修,嘉 庆二十五年) 有一小传: 袁子让,郴州人,万历乙酉举于乡,辛丑成进士,授嘉定知州( 今四川乐 山) ,课士爱民,振兴文教,词章题袜传为古迹,州南有香海棠亭碑,刻子让 香海棠赋。擢兵部员外郎,入都,民攀辕泣留。入嘉定名宦祠,又题京都 上湖南会馆柱联云:岣瞬坐衡宗,揖五盖九疑,青紫千层朝蓟北。潇湘汇郴水, 带三江七泽,风云万倾壮湖南。 现郴州市郴江乡梨树山村东陂岭有袁子让墓。 在字学元元中,他的序告诉我们,他年十岁,即知反切, 后来“日编月摩,集所见以成书”。袁伯子子谦在跋中也说:“予仲 幼能识字,识音切,及长,字之学益精。凡试以一字,则知其为某 母某转中。试以一切,则知其为某字某门法。叩其所得,则日自然 之妙如此也。试以等子,则衡诵纵诵,一字无差。试以华严字母, 则一唱二唱,诸音不乱。叩其所得,则又日自然之妙如此也。” 二、( ( 字学元元的版本和体例 字学元元序言,字学元元成于万历三十一年( 1 6 0 3 ) , 即成于他中进士之后二年。 所见字学元元,著录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齐鲁书社, 1 9 9 7 年) ,书前言为甘肃省图书馆藏明万历三十一年刻本。书后附 四库全书总目字学元元十卷提要,言为内府藏本。 综观字学元元体例,既有等韵图的格局,又有韵书的特点。 字学元元,共十卷,书中包含字学一切,四库全书总目字 学元元十卷提要云:“名日元元,盖取班固元元本本语也。”书中 论七音,也论六书,体例杂糅,就其中分量言之,以讲等韵最多。 等韵内容既有音理阐述,又有韵图分析。他以四声等子( 实 为刘鉴的切韵指南) 为主,分析皇极经世声音唱和图、华 严字母声韵图及释谈章,又对于格子门法多有疏释,还批评了切 韵指掌,并自撰多种韵图。 袁氏在这部书中共列有五副韵图: 。第一副韵图,“古四声等子二十四摄图”。这是为阐明四 声等子( 实为切韵指南) 分韵列字的原则和方法而制作。其中 也吸收了切韵指掌图的某些作法。他采用切韵指南分摄、 分内外转、分广通和倜狭门等做法,又效法切韵指掌图定开口、 合口或独韵的区别。图中横列三十六字母,按二十三行排列,分为 四等列字。在这韵图中,他一方面遵照切韵指南的规模分韵列 字,另一方面也改变了该书的一些做法,指出切韵指南归字未 当的地方。 第二副韵图,“子母全编图”。列出同音字,“使人知某类字皆 属某母”。在韵图体例上,按二十二摄列图,每摄一图,图中横列 三十六字母,每个字母分上开、上合、下开、下合四类,纵分四栏, 列四种声调之字,试图表现一种不违古又为今用的语音系统。 :第三副韵图,“华严经字母图”。图中横列五十二字母,依据的 是梵文字母的分类,下列十二韵宕、曾、通、遇、效、蟹、止、臻、 山、深、成、流各摄的代表字,最下写“一字唱”。 第四副韵图,“增字学上下开合图”,分四图:“上开十二字唱 图”、“下开十二字唱图”、“上合十字唱图”、“下合十字唱图”。每 图将十二韵或十韵与三十六字母纵横排列来表现音节。 另外还有“经世四象体用之数图”,表现各种字音彼此转变关 系。 , 袁子让所作韵图多种多样,它们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表 现了各种字音的分合关系。这些韵图,有的“述古”,有的“叙今”。 述古的韵图包含了若干旧音的成分,叙今的韵图则大体反映了作者 心目中的明代末年读书音的语音面貌。 因此,字学元元在体例上一目了然,具有韵图和韵书的双 重特点。 t 三、宇学元元的研究介绍 近代音韵文献资料数量丰富,近二十年,明清音研究成为音韵 学的热点,发表了一些专论、专著,如洪武正韵、韵略易通、 韵略汇通、西儒耳目资、司马温公等韵图经、五元方音 等明清韵书都有研究专著问世,而字学元元的研究,除赵荫棠 写有字学元元述评论文外,还没有发现专著出现。只一些系统 考察研究近代汉语的著作中提到过字学元元,下面我们把有关 涉及字学元元研究的情况介绍如下: 1 、赵荫棠写的字学元元述评( 刊于中法大学月刊2 卷2 期1 9 3 2 年) 作者认为字学元元是一部研究等韵的书,材料丰富。该文 对字学元元的等韵内容做了简略而全面的介绍,论述的内容是 罗列式、概括式的,目的是推荐这本韵书。文章谈到了书中记载的 方音问题,并认为他的副产比主产重要,但没有涉及字学元元 音系本身研究。 2 、赵荫棠著的等韵源流( 商务印书馆1 9 5 7 年) 书中第三编第五节明清等韵之存浊系统专门介绍了“袁子 让之辩四等”,内容比论文字学元元述评有所简略。 3 、耿振生著的明清等韵学( 语文出版社1 9 9 2 年) 书中第五章列举了明清等韵音系,作者认为字学元元属于 混合型等韵音系,是保存三十六字母,折衷古今音的等韵著作。认 为字学元元中有两种作者自撰的音系不同的韵图:“子母全编 图”和“增字学上下开合图”。但没有进行详细论述,更没有谈到 音系的具体内容。 4 、李新魁著的汉语等韵学( 中华书局出版1 9 8 3 牟) 汉语音韵学 ( 北京出版社1 9 8 6 年) t 汉语等韵学下编第八章表现明清时代读书音的等韵图 冲对字学元元的内容做了比较全面介绍,认为字学元元中 的韵图表现了当时读书音系统。汉语音韵学第三编第十二章明 清时期的韵图也列举了字学元元,介绍的内容与汉语等韵 学中基本相同。两本书对字学元元只简单介绍,没有进行论 述,一些结论尚未准确反映出字学元元真实面貌。 5 、清谢启昆小学考( 树经堂藏版咸丰壬子重刻本) 书中简略谈到了字学元元是明代末年的一本韵书,内容介 绍不多。 6 、台湾赖金旺( 字学元元) 音系研究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班赖金旺著有论文 ( 字学元元) 音系研究( 1 9 9 0 年6 月) ,但囿于条件,未见其文。 另外还有一些近代汉语音韵论文中也谈到了字学元元,都 是零星的介绍,此不一一例举。 l 在所见材料中,前修时贤对字学元元性质进行过探讨,但 大多有概括评价而无细致分析,对其音系性质认识也不清晰。 从以往的研究来看,一般认为字学元元为复合性音系的韵 书。从研究语音史的角度说,实实在在记录一时一地之音的著作价 值最高,因为它可以准确的把某一方言的共时系统提供给我们,而 复合性音系的韵书起不了这个作用。复合性音系的韵书提供的是一 个多多少少偏离实际的语言,甚至远离现实语言的音系,这种材料 用起来就有一定困难,这也是字学元元研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的原因。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否认或者轻视这样的著作j 只要做一 番细致的分析工作,弄清楚各个等韵音系的构成特点,辨认出各种 音类的客观来源,就能够找出可以反映实际语音的东西,因此全面 研究字学元元的音系具有一定意义。 第二章字学元元的声母系统 一、正音与俗音 在分析字学元元音系之前,要了解袁予让的正音与俗音的 思想,这与他编写韵书的目的有关。 袁子让在字学元元卷八云: “各方乡语,各溺其风气,故学等子为难。” “惟人不知切韵,是以有讹读。惟有讹读,愈以不知切韵。故正音者相 沿之讹,所当正也。” 4 袁子让在音理阐述中把当时不同于他所认为通语音的1 2 1 语音 称为俗读,另在韵图中也注出俗音,如图“古四声等子二十四 摄”,此图照搬切韵指南的例字,与例字不同的当时读音注明 为俗音。 在袁子让看来,他拥护等子,这是一个“正音”,他试图把传 统韵书反映的语音与实际语音相结合,拟出一个反映当时读书音系 统的语音,也就是能够兼顾古今,为后人所用的通语音。而把这个 不合正音系统的时音皆以为是“误读”,是“谬音”,即“俗音”, 包括当时他的家乡郴州话中的一些方音。 二、大母与小母 袁子让在字学元元中声母采用传统三十六母,每一母包括 上开、上合、下开、下合四种音。他在字学元元卷一“三十六 母中切数辨”云: “一母一切,而一切中,又种种不同,或上下异等,或开合异口。则一母 有二三四切者。如见四切上等开干艮,合古官,下等开巾已,合君居。溪四 切,上等开可口。合困苦,下等开乞丘,合去犬。群三切,上等开此皆切 中之辨也。予作子母全编,体地音开发收闭之例。于见中不同之字,即以见四 切别之冠一字于子上母下,名为母中之分母,虽同一母,等自不同,学者勿 谓同母同切也,他互切则详后,此不载。” 这样三十六母就分成一百一十九个小母,每个小母用两个代表 字,例如见母在上开为干艮,在上合为官古,在下开为巾已,在下 合为君居。袁子让在字学元元卷六“子母全编图题首”云: “一母数切者又分母中之子母,子母下子上各冠一字以别之,索古切脚 者,清浊在母,或误索之韵,嗣翕在韵,或误索之母,上下在等,或又误索之 切,此分母之一字,固根母而辨其清浊也,并代韵而辨其阳翕上下也。其于切 脚两字,不尤捷径哉。” “固根母而辨其清浊也,并代韵而辨其网翕上下也。”这样袁 子让把声母辅音和介音结合起来,按不同的呼分成“小母”,来区 别开、合、齐、撮四呼,每一呼即立为一母。 “小母”“大母”的概念是袁子让提出来的,大母就是三十六 母,小母就是三十六母加上介音,也就是说,大母的开齐合撮四呼 s 就是小母。用语音学术语来说,大母大致指音节前的辅音,小母指 音节首的辅音加介音。 :他在“子母全编图”前排有母中一百一十九小母目录,把三十 六母,即大母分为上开、上合、下开、下合,“子母全编图”的声 母就按一百一十九小母排列。另幅图“增字学上下开合图”尽管 声母仍用传统三十六母,但按上开、上合、下开、下合分成四幅图。 三、三十六母与十六母 在字学元元中,所有韵图的声母都使用传统三十六字母, 排列顺序与四声等子切韵指南相同,为见溪群疑端透定泥 知彻澄娘帮滂蓝明非敷奉微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晓匣影喻来日。 袁子让在字学元元卷一“三十六字母分音”中云: “牙音乃以舌迫龈上出之,虽舌亦与力,而用龈为多。端透定泥出于 舌头杪末处,知彻澄娘用于舌上中央处。帮等须合唇而迫声以出。故谓之 重:非等则开唇送声而出,故谓之轻。齿音中,精等照等亦各相肖,惟精五母 出在两齿头相合之处,而照等五母在正齿之内,舌稍用事,故中有少似舌上音 者。喉音四母,晓匣重出为深喉,影喻轻出为浅喉。来日二母,来当在舌, 似不干齿;e t 当在齿,似不干舌。” 。极力要写清五音之分别,是为保证三十六母的纯正,我们从他对 各部位声母发音描写,可以看出袁子让是维护三十六母的。 ,另外,在声母的分类上,用“独”与“分”的概念来区别清浊 音, 他把三十六母分为独清( 全清音) 、分清( 次清音) 、分浊( 全 浊音) 、独浊( 次浊音) 四类;以“呼”与“吸”的概念来区别送 气音和不送气音,吸音( 不送气音) 包括全清音和次浊音,呼音( 送 气音) 包括次清音、全浊音和摩擦音。 、实际上元明时期的声类,知彻澄娘与照穿床泥不分,非与敷不 分,如明初官话韵书洪武正韵有三十一声类,声母系统包含十 个全浊声母,比洪武正韵晚6 0 多年的韵路易通声母为二 十类,全浊声母已经清化。自韵略易通开始至清末,数百年间 官话声母系统基本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保持二十或二十一声类,如 明代后期的韵略汇通早梅诗二十字母,西儒耳目资二十一 声母,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只十九声母,清代前期的五元 方音二十字母。那么同为明代后期的字学元元所反映的实 际声母情况如何呢? 袁子让所记载的正音是存古的,他的俗音是写实的,所以考证他 的实际声母,就必须从他的俗音入手,他对俗音的描写不系统,但可以 从他的辨析中看出如下几点: 1 、全浊声母清化 袁子让在字学元元卷九“总括十二音图”对北宋邵雍的皇 极经世声音唱和图进行阐释时标明:群之浊疑亦作见,亚之浊疑 亦作帮,定之浊疑亦作端,从之浊疑亦作精,床之浊疑亦作照,澄 之浊疑亦作知。表明当时实际语音中全浊声母读如清声母。 接着在“经世图等子异同论”云: “然今世俗呼近如见母之敬,呼步白莆濞如帮母之布北贲库,呼兑大弟如 端母之对待帝,呼自在匠如精母之恣载酱,呼乍如照母之诈呼宅直如知母之 拆陟,尝再四求之,岂与见对分者即作见,与帮端精照知对分者即作帮端精照 知耶。世俗之呼不为无据也。”表明俗读全浊声母仄声如全清声母。 在字学元元卷一“分三十六母本切”云: “定母,有订听二声,此作母者乃听声也,而读等予者,多读作订声。订 与徒径切不合。而且于本母下同啼屯囤田迢驼唐腾等亦殊矣。监母,监, 蒲迥切,当做瓶上声或瓶去声,今学等者皆读作兵去声,则是帮母下字。何以 与透互分清浊,而其去本母下蓬皮蒲排瓶庖婆爬旁不亦远哉。”订,端母; 听,透母;定,全浊声母仄声,俗读为端母。监,全浊声母仄声, 俗读为帮母。 字学元元卷二“读等错误之辨”云: “三十六母,本切定矣。而读母者,不知其辨,多误识之。如读定,误若 端母下之订,读监,误若帮母之下之柄。而不知定徒径切,蓝蒲迥切也。故读 此两母之等予,平声则如其母读,而上去入则误读如端 滞字。与其母固相枘 凿,与其平声亦殊矛盾。予尝屡试读者,各摄皆然。然此两母之误,误母以及 其子,犹可原也。至于群母下之上去入,多读如见母。澄母下之上去入多读 如知母。从母下之上去入,多读如精母。床母下之上去入,多读如照母。此四 母未尝谬读也。以予概之,群定澄韭奉从床邪禅匣喻,十一分浊母之上去 入,当如溪透十一分清母之上去入一类读之。从平声顺转下自然得妙。”表明 全浊声母仄声俗读为全清,而袁子让认为应该读为次清。 从以上可知,袁子让已经意识到,在当时群定澄蓝奉从床邪禅 匣十个全浊声母已经清化,但如何分化还没有清楚认识。俗音中上 去入读如全清母字,而袁子让认为“群定澄监奉从床邪禅匣喻十一 分浊母上去入当如溪透十一分清母之上去入一类读之”,这实际上 是平声字的情况,全浊声母的平声读如次清母字。 2 、疑一部分喻一部分日混同、疑一部分喻一部分影微混同,但疑喻哪部 分读零声母,哪部分读鼻声母,不明确。 。一袁子让在字学元元卷八“方语呼音之谬”中指出:吾乡, 即郴州,肉( 日母) 辱( 目母) 欲( 喻母) 玉( 疑母) 同音,于( 喻 母,) 余( 喻母) 如( 日母) 鱼( 疑母) 同音,燕( 微母) 侉( 喻母) 吾( 疑母) 屋( 影母) 物( 微母) 同音。 另字学元元卷一“分三十六母本切”云: “疑作夷,鱼作馀,颐为容,危为为,银为寅,元为员,牛为 尤”疑母与喻母混同。 “微作为,微,无非切,为则王非切”微母与喻母混同。 “喻为儒日为益”喻母与日母混同。 说明当时实际读音中部分疑母字已与喻母并为以类,并与影 母、微母混并,变成零声母;部分疑母字与以类并存,包含少数喻 母字,读成浊鼻音。 微母字与喻母字混读,说明微母字已经完全消失。 。日母字读成疑母,为浊鼻音。 现郴州话中部分疑母字读浊鼻音,如藕读r j o u ,日母字如人读 n o n ,热读n e 。也属西南官话区的常德市日母除“锐”外都读日。 3 、精照知混同 ( 1 ) 精照混同: ;在字学元元卷八“方语呼音之谬”中指出:僧( 心母) 孙( 心母合口,读开口) 生( 审母,庄组) 同音,增( 精母) 尊 ( 精母合口,读开口) 争臻( 照母,庄组) 同音。“世俗误读之谬”: 鲭r ( 清母) 音丞( 禅母,章组) ,蘸( 照母,庄组) 音赞( 精母) 。 卷一“分三十六母本切”云: “床为藏”床母( 庄组) 与从母混同。 卷一“读上下等法辨”云: r 。“齿中照= ( 案:即指照三章组) ,如照等读;照( 案:即指照二庄组) 稍类精一等,当读在精一照二之间。” 从上可知,他的照二即章组与照一即庄组是分开的,精组只与 庄组合,有章组个别字混入精组,但没有全混。 ( 2 ) 知照混同 字学元元卷一“分三十六母本切”云: “禅为缠”禅母与澄母混同。 卷一“三十六字母分音”云: “照等五母在正齿之内,舌稍用事,故中有少似舌上音者,少不别于毫厘 之间,则即以作指南者,亦谬谓穿彻同用而澄床互通矣。” 在“读上下等法辨”中云: “舌中知二稍肖照一( 案:即指照二庄组) ,窠三( 案:即指知- - ) 稍肖 照二( 案:即指照三章组) 。” 以上说明在实际读音中知二庄组混同,知三章组混同。 另在“读上下等法辨”中又云: “等子虽列为四,细玩之,上两等开发相近,下二等收闭相近,须分上下 等读之。读上等之字,无论牙舌唇齿喉,皆居口舌之中,盏开发之等其声似宏, 故居口中,下等之字,无论牙舌唇齿喉,皆居口之杪,盖收闭之等,其声似敛, 故居口杪,便起下等。如根干7 上也,以根干读向口杪,则为j 巾坚 惟知照两等与诸等稍异。” “知照两等与诸等稍异”之语表明在当时知照二等与三等声类 之音值可能没有区别。 从韵图来看,知组在“子母全编图”中与洪音相拼,而在“增 字学上下开合图”中只拼细音,表明袁子让是维护传统三十六字母 的,但面对实际语音又举棋不定,实际上与知组相拼的是洪音。照 组在两韵图中既拼洪音又拼细音,保持庄、章组对立。 。因此可以说,精组、知组、照组( 庄、章) 在字学元元俗 音中,精组、知组、庄组为一个层次,章组为一个层次。部分章组 字声母已与知组、庄组、精组完全混同为 t st s s ,另一部分与细 音相拼的仍是 玎t r 印。 现郴州话精知庄章四组字都读 t st s s ,资= 知、思= 诗。 “孙”由心母开口读合口,“尊”由精母合口读开口,可与现 9 代郴州话相印证,现郴州话中有a n ,无u o n ,如孙身生读s o n 、尊 读z o n 、论读i o n 、村读t s o n 。 4 、泥娘混同 在 - 7 - 学元元卷一“三十六母本切辩”云: “舌上四母,未闻有讹,但娘与泥微有相肖,须于舌头舌上辨之。” 、在“读上下等法辩”中云: “娘母下知二又稍肖端一,窠三又稍肖端二,与泥争在毫离,此为定例。” 觋郴州话泥娘来母基本相混,漏、六读n o n ,南、兰读n a n , 梨读n i ,镰读n i a n ,老读n a u 。 。5 、非敷混同: 在字学元元卷一“分三十六母本切”云: 一非敷似觉一类,于其子之非霏方芳封睾可知。俟达者之订。” 非母三等字在现代官话方言里大都是读洪音,但在韵图中只与 下开、下合相拼,这是袁子让拟古思想的反映,因为非等在中古只 拼三等韵。但是从当时实际语音来看,袁子让在卷一“古四声等子 二十四摄图”中已经注明:“非等俗呼作上等”。且在字学元元 卷二“佐等子上下四等议”云: “至于声有不类者,非三等字,如通摄封睾逢雄、臻摄分芬坟文稍不类三 等,而类一等。又如遇摄夫敷扶典9 i 类孤枯0 吾,而不类居区渠鱼之甚。山摄蕃 翻烦椭,亦类官宽。炕而不类涓譬擎元之甚,不知又何以居三等也。予于各摄 下注之,以俟达者之订。” 赵荫棠在等韵源流中说:“至于非系之三等字,在明朝除 极南的地域之外,恐怕是没有读撮口的。” ;说明在袁子让心中横着一部等子,故不能辨明其实质。因此在 字学元元中,与非组唇音相拼的韵都是洪音。 把以上几点综合,可以得出字学元元所反映的俗音之声母 系统为十九个声母,如下: 帮( 监仄) 滂( 监平) 明pp m ,非( 敷奉) f :端( 定仄) 透( 定平) 泥( 娘) t t n 精( 从仄) 清( 从平) 心( 邪) t s t s s ( 知彻澄照穿床审禅大部分) 1 0 章组部分字 见( 群仄) 溪( 群平) 晓( 匣) 来 日( 喻一部分疑一部分) 影( 喻一部分疑一部分微) t ft rj kk x 1 q 0 第三章( ( - 7 - 学元元的韵母系统 一、字学元元中两种韵图的韵母概况 字学元元中有两种作者自撰的韵图,一种是“子母全编图”, 另一种是“增字学上下开合图”。从韵母系统来看,“子母全编图” 分韵母为二十二摄,“增字学上下图”分韵母为十四韵部。 1 、“子母全编图” “子母全编图”按摄分图,袁子让对此韵图的编排,是就切 韵指南、皇极经世书及洪武正韵之离合,重加以分配,新 定成二十二摄,其目如下: 通摄内一来自于中古东冬钟韵( 举平以赅上去,下同) ,配入 声屋沃烛 江摄# 1 - - -来自于中古江韵,配入声觉 止摄内二来自于中古脂微支之韵,配入声质物 遇摄内三来自于中古鱼虞韵,配入声烛 模摄内三来自于中古模韵,配入声屋 齐摄外二来自于中古齐祭废韵,配入声衍质 蟹摄外二来自于中古皆哈灰佳泰怪韵,配入声结曷末 臻摄外二来自于中古真淳臻韵,配入声质衍 吻摄; 1 - - -来自于中古殷文痕魂韵,配入声迄物没 山摄外四来自于中古寒桓山韵,配入声曷末锫 天摄外四来自于中古元仙先韵,配入声月薛 宵摄外五来自于中古宵萧韵,配入声药 效摄外五来自于中古豪肴韵,配入声铎觉 1 1 果摄内四 来自于中古歇戈韵,配入声铎 假摄外六 来自于中古麻韵,配入声鳍薛 宕摄内五来自于中古阳唐韵,配入声药铎 梗摄外七来自于中古庚清青耕韵,配入声陌昔锡 :曾摄内六来自于中古蒸登韵,配入声职德 ,流摄内七来自于中古尤侯幽韵,配入声屋 ”深摄内七来自于中古侵韵,配入声缉 盐摄外八来自于中古盐添韵,配入声叶 咸摄外八来自于中古覃咸凡谈严韵,配入声合洽乏 “子母全编图”并没有完全遵循切韵指南,而把遇摄与模 摄、齐摄与蟹摄、臻摄与吻摄、山摄与天摄、宵摄与效摄、盐摄与 咸摄分开各成一摄,似乎与洪武正韵的二十二摄数目相同,但 实质有异。那么是否反映了当时实际语音呢? “子母全编图”二十二摄列了二十二张图,图中横列三十六字 母,纵分四栏,列四声之同音字,入声配阴声韵和阳声韵,这是一 幅相当详细的韵图。横着连续读一串字可以体会它们共有的韵母和 声调,并区别出声母的对立,竖着连续读一串字则体会它们共有的 声母,并区别出韵母和声调的对立,作者试图编制一副古今南北之 音可辨,既不违古文合今用的标准韵图。其编制的原则是保存旧制, 在传统的语音框架内考其当合当分,不有心以立异( 其不能辨者则 仍旧) ,亦不迁就以求同( 能别者悉以剖析注释) ,袁子让旨在阐发 汉语音韵之精微,而不是单纯表现时音。在韵图中,把江摄与宕摄、 曾摄与梗摄分开,这与明代实际语音差别很大。且看袁子让在宕摄 前声明云: “此摄古分二韵,予从等子合之;经世图又兼江,予泥上平下平之分。不 敢从。” 字学元元卷二“佐等子内外八转议”中表明: “江宕同声,似亦可合。况江之见帮晓属开,而宕之见帮晓二等缺开。江 之知照来日属台,而宕之知照来日缺合,若有相待者。凡此数摄之异同押声而 求之,似亦可辩也。予于古人不敢凿异,而亦不敢雷同。姑以末议佐之” 切韵系韵书分上平下平是因为平声字数量多,而袁氏把此 作为分摄理由是不妥的。尽管袁氏已经从当时实际语音中发现江宕 1 2 合流,但由于心中横着等子,所以不敢明白标明当时实际语音。 2 、“增字学上下开合图” 字学元元在卷尾列了“增字学上下开合图”,“增字学上 下开合图”只有平声韵,没有上去入三声,按上开、下开、上合、 下合分四张图,即“上开十二字唱图”、“下开十二字唱图”、“上合 十字唱图”、“下合十字唱图”。共分韵母为十四韵部,十四韵部为: 真殷文痕魂、寒桓山仙元、东冬钟、鱼虞模、脂微齐、佳灰、宵肴 豪、歌戈、麻、阳唐江、庚清青登蒸、尤侯、侵、盐覃咸。 袁子让在图后“总括声音清浊髑翕上下图说”云: “华严字唱,有开而无合,不足以尽字切之辩。而上下互相承用,不足以 明各等之论。观之者纵能别音中之母,恐亦不能析母中之音也。故予作是图, 即师其意而详别之,孰为上之开,上之合,孰为下之开,下之合。或有上而无 下,或有下而无上,或有开而无合,有合而无开,则虚其位,使人读之,可得 其上下开合之分,而无混音,复无缺音。” “华严经字母图”分韵为十三摄,“增字学上下开合图”分韵 与之相似。袁子让心中横着等子,但面对实际语音情况又不能不做 出反应,他在研究华严字经的同时,也对实际语音做出辨别,故列 了“增字学上下开合图”。而明末清初,有许多官话韵图归韵母为 十二摄或十二韵。 。“增字学上下开合图”有四图,但编排简单,把“增字学上下 开合图”与“子母全编图”比较,它对“子母全编图”中的诸多韵 摄进行了合并,每小格只选用“子母全编图”中的一个韵字作代表 字。可见“增字学上下开合图”一方面没有遵循传统等韵框架,另 一方面与“子母全编图”具有相承性,它比“子母全编图”更接近 实际语音系统。 :我们可以说,袁氏的正音与俗音是贯穿全书韵,从前文看,袁 氏声母正音存古很浓,就是以三十六母作为正音声母,而俗音声母 为十九母。但在韵母方面,袁氏的正音是反映了实际语音的,也就 是说,他的韵母正音是通语音系,即本文所指出的韵母系统,我们 将就“增字学上下开合图”,并结合“子母全编图”中的韵字来考 证字学元元韵母系统。在袁氏书中还有俗音的韵母,那个俗音 的韵母是方言,在本章后文中会考见。 1 3 = 、关于韵母几个比较重要问题的讨论 ( 一) 二等喉牙音字介音一i 一的产生及其存在状态 中古、二等开口韵字,在字学元元中一般已经合流了, 惟有喉牙音字一、二等仍然对立,大部分喉牙音声母的二等字同三、 ,四等合流,也就是说有些二等字有一个模糊的腭介音 i 。这是一 种变音现象,但是二等喉牙音字并不都产生介音 i ,因各个韵类 的不同而显示出其存在状态的特点。 :我们把“增字学上下开合图”和“子母全编图”中有关韵的二 等开口喉牙音字的情况整理出来,然后进行观察。 1 、江摄二等江腔降腴在“子母全编图”中为上开字,没有 产生 i 介音。 2 、蟹摄一等该开孩哀在两韵图中为上开字;二等皆揩鞋娃 在“子母全编图”为下开字,在“增字学上下开合图”为上开字, 说明这一韵的二等喉牙音字的介音处于自由变读阶段。 3 、山摄一等干刊寒安在两韵图中为上开字,二等间轰为下 开字,产生了i 介音。 4 、效摄一等高蒿在两韵图中为上开字:二等交敲哮坳为下 开字:可见二等喉牙音字具有介音 i 。 。 5 、曾摄二等耕坑行荇茎幸莺在两韵图中为上开字,这些二 等韵字在现代语音中有两读9 日或i 日,象庚耕梗坑铿哼衡珩桁等多读 为钢,象行杏荇茎幸莺等少数字读均;只有耕开二的崆娌樱为下开 字;这说明曾梗摄二等喉牙音字的 i 介音并不普遍。 。6 、假摄二等嘉翻呀鸦在两韵图中为上开字,没有产生 i 介 音。 7 、咸摄一等甘堪含庵在两韵图中为上开字,二等监鹪咸猪为 下开字,说明二等喉牙音字存在介音 i ,注意二等嵌字在韵图中 ,为上开字,这又说明这一韵的二等喉牙音字的介音 i 是不清楚的, 处于自由变读阶段。 i 纵观以上现象,我们认为在字学元元音系里,二等喉牙音 字的介音 i ,因韵类的不同,而存在的状态不同,也就是说,各 个韵的发展情况是不一致的。山摄、效摄有较强的 i 介音,蟹摄、 咸摄、曾摄是不完全明显的 i 介音,江摄、假摄没有产生 i 介音。 这种现象在近代汉语官话语音史上很常见,中原音韵、中 原雅音、韵略汇通都有类似情况。 由此也可以看出,喉牙音字在字学元元中存在腭化现象, 但腭化程度还达不到 t g 音组。王力先生看到明隆庆年间本韵略 汇通的两句话( “见溪若无精清取,审心不见晓匣跟”) 时说: “由此看来,似乎明隆庆年间( 1 5 6 7 一1 5 7 2 ) 见系已经分化出来 ,铂,但是,五元方音以京坚跟干同隶见母,显然 见系在清代以前还没有分化出 k ,k ,x 、 坼,t 矿,9 两套。可以 设想,见系的分化在方言里先走一步,在北京话里则是清代后期的 事情。川。 对于见系声母腭化问题,陆志伟先生也有不同看法,他说:“见 溪群三等在今国语早已腭化,然而有的官话方言里还保存k i 等音, ( 例如胶东话) ,在闽粤话更不用说了,金尼阁所记的山西官话方 言里机7 等字还是k i 。在五元方音属于金不属于竹。 所以中原音韵的见溪群三等很不宜乎作拓i 等;或是作9 等。”。 这都说明二等喉牙介音一卜的产生与发展是一个渐变过程,在 字学元元中各个韵的发展情况就很不一致。 可见,见组字在字学元元中确实存在腭化现象,但腭化的 程度还达不到 t 9 音组,所以在声母的处理上可以不必深究。 ( 二) 唇音韵母的开合问题 切韵系韵书唇音声母后的开合口不分明,这是从反切下字 看出来的,唇音字开合口互用作反切下字。那么,字学元元中 的情况又如何呢? 字学元元每摄都有唇音字: 通摄上开:璋律蓬蒙上合:封睾冯牮( 轻唇) 宕摄上开:榜滂傍茫方芳房亡( 轻唇)上合:帮脓旁0 止摄上合:悲殁披糜非霏肥微( 轻唇)下开:卑纰皮涌 遇摄上合:通耩蒲模跗敷扶舞( 轻唇) 果摄上合:波颇婆摩 蟹摄上开:颈患排暖上合:柩磨裴枚 臻摄上合:奔演盆门分芬汾文( 轻唇) 下开:宾缤贫民 山摄上开:扮盼瓣慢上合:砝潘粱瞒蕃翻烦棉( 轻唇) 下开:鞭篇便眠 效摄上合:襄抛袍毛下开:镳飘瓢苗 假摄上开:巴葩爬麻下开:000 咩 曾摄上开:崩溯朋瞢下开:兵娉平明 流摄上开:不魍浮0 ( 轻唇)下开i 彪0 、旎缪 深摄下开:禀品00 咸摄下开:砭贬狎腰( 重唇) 0 芝凡瑗( 轻唇) 从文中所列材料来看,遇、果两摄没有开合对立,止、臻、效 三摄是上合与下开的对立,真正的对立是通、宕、山三摄。 李方桂上古音研究曾经指出,唇音字开合问题在切韵时代 很混乱,中古唇音字不分开合,上古也没有开合口区别,所有唇音 声母字的合口现象,当是完全由于唇声母的影响跟后面元音相配合 而发生的。 。从音理来看,汉语唇音字的发音不管古今总是先在唇部爆破, 然后再衔接后面的元音。那么如果后接的是前元音就可能产生过渡 音e ,如果后接的是央后元音就可能产生过渡音u 。 。按照这样的解释来观察字学元元的音系,可以发现,通、 宕、止、臻、遇、果六摄符合唇音声母后合口介音产生条件,他们 的主元音是央后元音o 、u 、0 、q ,如臻摄开口呼为o n ,其主元音由 于受到韵尾n 的影响,虽然不是标准的o ,而是比较靠前的,但u 介 音仍然保存。蟹、山、效三摄后接前元音a ,按理不会产生u 介音, 但字学元元中u 介音仍然存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错配开合却 又成系的现象,从书中找不出有关论述,也不能找到这样开合对立 的方言,只能存疑。 ( 三) 齿音三等韵母的变洪音问题 袁子让对字学元元中正音之声母采用传统三十六母,从韵 图来看,知组在“子母全编图”中与洪音相拼,而在“增字学上下 开合图”中只拼细音,从第二章论述可知,与知组相拼的都是洪音。 而照组在两韵图中既拼洪音又拼细音,保持庄、章组对立,我们来 看与齿音相拼的韵母情况: 。通摄在“子母全编图”中没有列庄组字,而在“增字学上 开图”中列有东合三的崇,屋合三的缄堤缩。 宕摄庄组阳开三庄刨床霜为上开字 ,止摄庄组支脂之开三蕾差茌酾为上开字,支脂之微合三匏良 缠为上合字。 遇摄庄组鱼合三菹初锄疏等,虞合三努嫡等为上合字。 臻摄庄组臻开三臻濑榛莘等为上开字,谆合三竣i f j 舌为上合 字。 山摄庄组仙开三的孱字,山开三的潺倡为上开字。 假摄庄组戈开三的莎字为上开字 曾摄庄组青开四鲭缡上开字。 流摄庄组尤开三邹搬愁搜等为上开字。 深摄庄组侵开三簪先寥参岑涔森等在“子母全编图”中为 上开字,而“增字学上开图”中没有列。 宕摄阳韵开1 3 - - 等庄组字如庄创床霜等为上开,这些字今读为 合口,而此为开口,故知介音 u 为后起。 深摄这一韵庄组字哪里去了呢? 袁氏只列下开有两种可能,一 种可能认为该摄只有一个韵母,庄组读细音,但在“增字学下开图” 中未列;另一种可能是本摄庄组读洪音,但“增字学上开图”中未 列。到底庄组读洪音还是细音,需要有证据,从书中找不到证据, 只能存疑。 所有庄组字都列于上开,因此我们说,齿音中庄组三等韵( 除 深摄不能确定外) 读洪音:同时章组读细音,一是庄章对立,二是 章组列于下开。 j ( 四) y 元音没有形成 y 韵母到底何时形成的呢? 陆志伟先生在释中原音韵中认为:“八思巴音的模跟虞已经 不同主元音。然而其时的鱼虞断不像是已经单元音化了的,有人把 他拟成y ,正像d r a g u n o v 把八思巴音的鱼虞拟成u ,太近乎今音。 模矗,叶鱼虞y ( u ) ,那样的曲子唱来也不大好听。”。根据陆志伟先 生的看法,中原音韵、韵略汇通、五元方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