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专业论文)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审美范式的审视.pdf_第1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审美范式的审视.pdf_第2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审美范式的审视.pdf_第3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审美范式的审视.pdf_第4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审美范式的审视.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 、坚持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2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 成果。 3 、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 4 、奉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5 、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 了谢意。 2 作者签名: 李钟数 日期:2 0 0 4 年1 1 月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南京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 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名谤竹耻 日期:2 0 0 4 年1 1 月 题目: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审美范式的审视 关键词音乐教育范式审美多元文化教育 摘要 当前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为一种审美范式所主宰。 作为一种宽泛的界定,审美范式概括了一大批音乐教育实践者和理论者的思 维。他们的信念:美育,然后音乐教育;他们的问题:音乐教育过程如何成为审 美过程? 他们的解题方式:墼造蹙冬,哒差毫厶。通雹要 审美范式的历史样式有三种:强调熬直堕目的音乐审美陶冶式;追求表 演效果的音乐审美,技能主义训练式;追求过程美育的音乐审美,反技能主 义体验式。,型艮 心懈画舌? 这种范式的引领下教育实践面临着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学生喜欢皤乐) ”“f 但不喜欢音乐课”成为十分流行的话语;音乐课越来越陷入唯美的泥潭,成了面 向:函孬i 三_ 磊碧少数人看的“节目”。南 矩陬号 将视界扩展到现代西方哲学、后现代教育学与课程论、比较音乐学、文化人 类学和音乐人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重新审视音乐教育的理论。音乐教育理论必 须突破审美范式,实现文化转向。把文化理解作为音乐教育的基本前提,把审美 放回它应有的位置。 这要从两个方面做起。一要扩大并重建学术基础。充分地吸取其他人文社科 的研究成果,以保持自身的活力。作为学科基础的音乐学,不应是早已“限于西 方艺术音乐”的“音乐学”,而应代之以“范围包括所有时代所有民族的音乐” 的“音乐人类学”。二要立足于实践教育学的层面,从亲身实践入手,以意义探 寻取代普适规律的探究。 4 t i t l e :ad e e pi n s i g h ti n t om u s i ce d u c a t i o na e s t h e t i cp a r a d i g m i nc o m m o ns c h 0 0 1 k e y w o r d s :m u s i ce d u c a t i o n ;p a r a d i g m ;a e s t h e t i c s :m u l t i c u l t u r a l e d u c a t i o n a b s t r a c t : t h ep r e s e n tm u s i ce d u c a t i o ni nc o m m o ns c h 0 0 1isu n d e rt h e t h u m bo fa e s t h e t i cp a r a d i g m i ni t sb r o a dd e f i n it i o i l ,a e s t h e t i c p a r a d i g mi n c l u d e st h e i d e a sa n dt h i n k i n go fal a r g en u m b e ro fm u s i cp r a c t i t l o n e r sa n d t h e o r i s t s t h e yh 0 1 dt h eb e l i e ft h a ta e s t h e t i c a le d u c a t i o n s h o u l dg ob e f o r em u s ice d u c a t i o n h o w e v e rt h ep r o b l e mf a c i n g t h e mish o wt ot u r nm u s i ce d u c a t i o ni n t oa e s t h e t i co n e w h e s o l u t i o nt oi tis :t om o v e p e o p l ea n de d u c a t ep e e p le w i t h a e s t h e t i cf e t c h i n g t h e r ea r et h r e et r a d i t i o n a lp a t t e r n so fa e s t h e t i cp a r a d i g m p a y i n ga t t e n t i o nt oi t se d u c a t i o n a lf u n c t i o nt h a ti s ,m 0 1 d i n g p e o p le st e m p e r a m e n t :s t r i v i n gf o rp e r f o r m a n c e ,w h i c hi s s k i l l i s m :a i m i n g a t1e a r n i n gb yp r a c t i c i n g ,w h i c hi st h e o p p o s i t i o i lt os k i l l is m t h e r ea r es o m ei n s 0 1 v a b i e p r o b l e m sf a c i n gt h em u s i c e d u c a t i o ni nr e g u l a rs c h o o ls t h e r ei sap o p u l a rs a y i n gt h a t s t u d e n t sa r ef o n do fm u s i cb u tt a k en oi n t e r e s ti nm u s i c1e s s o n s a sar e s u l t t h em u s icl e s s o nis g i v e nf o ri t so w ns a k e i t s b e c o m i n g “p e r f o r m a n c e ” f o rf e wp e o p le i fw er e c o n s i d e rm u s ice d u c a t i o nb a s e do nm o d e r nw e s t e r n p h i1 0 s o p h y ,p o s t m o d e r np e d a g o g ya n dc u r r ic u l u m ,c o m p a r a t iv e m u s ic 0 1 0 9 y ,a n t h r o p 0 1 0 9 yo fc a l t u r e ,a n t h r o p 0 1 0 9 yo fm u s ic ,w e w i l l f i n dt h a t t h ea e s t h e t ic p a r a d i g mo fm u s i ce d u c a t io nm u s t b eb r o k e nt h r o u g h ,r e a l iz i n gt h ec h a n g i n go fc u l t u r e w es h o u l d p l a c et h ek n o w l e d g eo fc u l t u r eo nt h eb a s iso fm u s ice d u c a t i o n s a n dm a k et h ea p p r e c i a t i o no fb e a u t yi np 1 a c e t or e a l i z et h is g o a l w es h o u l db e h a v e1 i k et h ef 0 1 1 0 w i n g : f i r s t ,w es h o u l de n l a r g ea n dr e h u i l dt h eb a s iso ft h ist h e o r y b a s e do na b s o r b i n gt h er e s e a r c h f r u i t so fo t h e rf i e l ds u c ha s h u m a n i t ya l l ds o c i e t y ,i no r d e rt ok e e pi t a li v e y u s i c 0 1 0 9 y , ab a s i cs u b j e c to fm u s i ce d u c a t i o i l isi l o tt h ec o u r s e1 i m i t e d b yw e s t e r nm u s i c a lt r e n d , b u tt h ea n t h r o p 0 1 0 9 yo f 珥u s i ct h a t i n c l u d e sa 1 1t h ef 0 1 km u s i co ft i m e s s e c o n d o u rt h e o r ys h o u l d c o m ef r o mp r a c t ic e w h i c hisb a s e do i lr e a l i t yi n s t e n do ft h e o r y r e s e a r c h 6 垦吉 寸口 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就其对象的覆盖面而言,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 中等专业学校、普通大学和特殊教育学校( 曹理,1 9 9 3 ) 。其中涉众最多、开课 状况最稳定的是中小学。所谓“普通”,我的理解一是从教育内容上,它相对于 音乐学院的专业学习,强调其国民教育的属性;二是在教育对象上,国民参与率 近乎1 0 0 ,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只要接受义务教育,就必然要上音乐这门课,此 时此地的“普通”更意味着“普遍”。 过去的百年,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在我国经历了从发生、发展到成熟的过程。 其问,学校音乐教育自学堂乐歌始( 汪毓和,1 9 8 2 ) 也已经经历了百年历程。回 顾历史,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引进了欧洲近现代音乐教育体系,使中国 音乐教育走上了系统化、规范化的道路”( 王耀华,1 9 9 4 ) 。可以说,我国普通学 校的音乐教育已经完成了从无到有的创立阶段,以及从零散自发到形成体系的初 步发展阶段。 在当今的社会人群中,一般人都会有上音乐课的经历,只不过他们在音乐课 上的身份几乎总是学生。我当然不会例外,作为学生上过许多音乐课,小学,初 中,中师直至大学。小学和初中的音乐课就只是唱唱歌,歌曲来源是广播电台, 流行什么唱什么。难得有老师也会带着唱点谱,觉得唱名像绕口令,把唱名当歌 词唱( 先记住旋律的音高变化后加入唱名) 是常有的事。学习紧张了,音乐课就 常常会让位于其他主要学科( 语数外等) 。那时我的音乐学习经历基本上是个人 化的。虽然唱歌没什么困难,听一两遍就会了,但我从来就不喜欢在公众场合引 吭高歌。比较乐意的事是用父亲的一支旧口琴,在不识谱的状况下仅凭听觉把听 到的歌曲奏出来。至于兴趣,对音乐课,说不上有无,基本上是无所谓;对音乐, 倒是有一些。 进入中师后,开始“正式”学习音乐。所谓的“正式”,是指开始学习视唱 练耳、乐理、声乐、钢琴、合唱指挥这类课程。这时对音乐的认识是,中国音乐 很土气,很落后,难登大雅之堂,西方音乐较先进,才是“正规”的音乐。毕业 后,我正是带着这种认识开始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在我的眼里,我所面对的学 生基本上是“乐盲”,周围是音乐“荒漠”,我是音乐的“拓荒者”。 我所任教的那个小镇地处苏南农村,我是第一个号称“科班出身”( 这是学 校其他老师的观点) 的音乐教师。我的第一次公开课在1 9 8 6 年,教学内容是小 学四年级的一首歌曲春雨漾漾地下。课上从发音练习、唱名音高训练( 运用 柯尔文手势) 、两声部和声训练、视唱乐谱、唱歌直至歌曲处理,可谓一气呵成, 颇让同行刮目相看。那时的想法是,一定要使音乐课变得规范起来,使学生唱出 优美的歌声。待时机成熟,还要把器乐引入课堂,彻底改变音乐教育的落后面貌。 有一次,我也撞见过一位老音乐教师与镇上几个音乐爱好者的合奏,用的是二胡、 笛子、三弦和几件打击乐器,曲子从江南丝竹到流行歌曲都有涉及。他们见到我, 都纷纷自表是“瞎闹着玩”,远不能与我的音乐相比。后来由于工作业绩出色, 我到了一个县级市小城镇教音乐,进而又到了南京这样的大都市,从小学到初中 高中都教过。多年中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上过更多的公开课、研究课,写过的 一些论文正式发表或获奖,凭籍这些,我拿到了中学高级教师职称,成了地市级 学科带头人。 虽然一切都很顺利,但心里有两个结始终打不开。一是尽管我很努力,许多 学生对这门课的态度还是几乎和我原来做学生时一样上不上无所谓,也有喜 欢的,但总是少数。甚至有学生直截了当:“老师,还是让我们唱点现在流行的 音乐吧l 大家都喜欢。”二是公开课越来越陷入唯美的泥潭,课件越来越精美, 教师学生的技能表演要求越来越高,甚至于一节课上所有的语言都要经过精心设 计,滴水不漏。一节课就像是一档电视节目,充斥了各种表演,教师成了节目主 持人。音乐课成了面向少数学生、演给少数人看的“节目”。 过去的十年里,我还先后担任过学校的教导主任和教科室主任。作为教育管 理者,有机会了解更多音乐教师及更多学校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对音乐教育有 了更深入更广泛的接触,从这个特殊的视角,自然又有了许多深切的体会。主要 有三,一是学科地位很低,总是徘徊在整个课程体系的边缘,音乐教师在学校最 大的作用不是上课,而是搞节目参加演出或比赛,偶尔上级部门有人检查视察, 音乐教师甚至可以放下课堂,成为端茶倒水、陪同娱乐的重要人选。二是音乐教 师教学工作的“双面人”现象十分普遍。边在平时课上混日子,“课堂放羊” 课上就只是放些流行音乐给学生听,自己做私事,一边在应付公开课时上“表 演课”:常常为了一节课的“成功”而去牺牲许多节课进行排练。三是几乎全社 会都认为,“美育,然后音乐教育”要重视音乐课,必先振美育。面对音乐 教育现状,更有学者悲叹,“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王耀华,1 9 9 9 ) 音乐教育 果真只能成为美育的衍生物吗? 进入研究生阶段以来,我将视界扩展到现代西方哲学、后现代教育学与课程 论、比较音乐学、音乐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等多个学科领域。 开始以教育研究者的身份反思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实践。 当前音乐教育界有个讨论十分热门。即对“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 现象的归因。有专家认为:“教师教得不好”和“课本编得不好”是学生不喜欢 上音乐课的主要症结所在( 郭声健,2 0 0 1 ) 。我认为这个观点有一定道理,但只 是看到了最表层的现象,没有击中问题之要害所在。如果我们把音乐课当作一个 有机体看待,教师、课本仅仅是其中的两个最直接的子系统。“教师教得不好”, 可能是教师对音乐教学的理解把握出了问题或是欠缺教学实践能力,这尚可补 救;“课本编得不好”,则可能是我们的课程指导思想甚而音乐教育理论有问题, 教学实践所反映的只是问题的一种折射。对于一门课程的生存发展,这十分危险。 系统出了问题,可能性很多,最可怕的莫过于系统的整体性目标迷失或混乱。种 种迹象都迫使我不禁要想:我们是不是在进行理论研究之初,就陷入了“在沙滩 上建造高楼”的境地? ( 匡惠,2 0 0 3 ) 当前条件下,研究音乐教育理论迫切需要 从一个较高的视角或者起码要换个视角去进行。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著名科学史、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r t h o m a ss k u h n ,1 9 2 2 1 9 9 6 1 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了“范式转变”的概念。“范式” 的原文是p a r a d i g m ,来自希腊文,意指“模范”或“模型”。作者用这个词来说 明科学理论发展的某种规律性,即某些重大科学成就形成科学发展中的某种模 式。范式包括了科学共同体所共有的理论假设、研究模式、研究方法、价值标准 和形而上学的原则。目前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理论还很不系统,但类似范式的一 些特征还是很明显的,姑且就算作是一种“准范式”吧。运用范式理论,我们可 以站在较高的层面上审视普逶学校音乐教育理论,这会有助于规范发展学科理 论,正本清源。 审美范式,我想用这个词来指代当前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主流理论。作为一 种宽泛的界定,审美范式概括了一大批音乐教育实践者和理论者的思维。他们的 信念:美育,然后音乐教育;他们的问题:音乐教育过程如何成为审美过程? 他 们的解题方式: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审美范式的历史样式有三种:强调教育功 用的音乐审美陶冶式;追求表演效果的音乐审美,技能主义训练式:追 求过程美育的音乐审美,反技能主义体验式。 在指导教育实践方面,它“以美育为名、追求感性为实”,名实落差巨大。 其教育实践的主要技术路线是工艺学的思维模式,追求程序化,常常陷入形式主 义、唯美主义,最终导致了音乐学科在国家课程体系中边缘化。 历史地看,该理论范式对音乐学科的形成及初步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 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文化的变迁,在哲学、音乐学、教育学等 1 0 学术领域都已经纷纷发生了范式革命的条件下,我国音乐教育发展之初便走上的 这条路沿袭至今,也已经困难重重一这种历史已经到了非超越不可的地步。在 审美范式中,大到学科不断地被弱化,小到教育实践严重背离生活,不能解决的 突出问题累积得越来越多,我们必须承认,它面临着危机。作为对危机的反应, 音乐教育理论必须要突破审美范式,实现文化转向。把文化理解作为音乐教育的 基本前提,把审美放回它应有的位置,要从两个方面做起。 一要扩大并重建学术基础。应充分地吸取其他人文社科的研究成果,以保持 自身的活力。而作为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的学科基础的音乐学,不应是早己“限 于西方艺术音乐”的“音乐学”,而应代之以“范围包括所有时代所有民族的音 乐”的“音乐人类学”。 二要从亲身实践入手,以意义探寻取代普适规律的探究。几个重要议题是: 音乐教育与音乐生活;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本士化;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及鼯方艺 术音乐的文化接受心理问题:审美的重新定位问题;等等。 主要参考文献 1 【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北京大学出版杜,2 0 0 3 年。 2 曹理主编 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 9 9 3 年 3 汪毓和编著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 0 0 2 年 4 郭声健艺术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 0 0 1 年 5 匡惠谈谈“美育”概念的哲学内涵与外延) ,音乐教育) 2 0 0 3 年第4 期。 6 王耀华中国音乐教育学的形成、发展及其启示,中国音乐,1 9 9 9 年第2 期。 7 王耀华 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之得失,音乐研究1 9 9 4 年第2 期。 第一章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审美范式 第一节审美范式之所指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氍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美 育正式列入教育方针,从而明确了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这对于作为实施美 育重要途径的基础音乐教育,元异于扑面而来的春风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将极 大地提高音乐教育实施美育的主动性、自觉性,有利于音乐教育真正地实现以审 美为核心 基础音乐教育要实现。育人”的目的,需要解决一个重要的观念问题:真正 把美育作为目标,体现以审美为核心音乐教育的“育人”目的是通过美育的方 式实现的,因此,音乐教育的全部过程应是一种自觉的审美过程,应贯穿着所有 的审美因素,并应以美感的发生为根本内容这样,在长期的、多次的美感发生 和发展中,音乐教育才会影响学生的情感状态和意向,形成审美情操,从而完善 了人格发展对于音乐教师来说,最重要的工作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帮助学生 发现美感。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 是表现在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所以我们说,基础教育阶段 的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一一王安国、昊斌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审美”和“美育”,在我国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界,无论是理论研究领域 还是线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的具体实践中,都是出现频率极高的词汇。 中国音乐教育,这是份主要面向我国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期刊,在创 刊十周年的时候,深圳点通数据公司为其开发了数据检索系统,收集了从1 9 8 9 年创刊至1 9 9 8 年底共6 0 期所发表全部文章。笔者从篇目标题方面作了一个简单 的词频分析。 标题含有“教育”字样的文章有3 6 5 篇,“音乐教育”2 2 1 篇,“美”1 0 8 篇 ( 除去“美国”2 0 篇,“美术”1 4 篇,尚有7 4 篇) ,“音乐教学”8 0 篇,“艺术 教育”7 8 篇,“审美”2 6 篇( 参见图1 ) ,“美育”2 2 篇( 参见图2 ) ,“文化”1 7 篇,“情感”6 篇,“参与”5 篇。 由于这份刊物所发表文章基本没有“关键词”项,数据检索系统也没有提供 全文检索,所以对文章所涉及的具体内容难以做出十分准确的统计,标题检索有 相当的局限性。但通过阅读该杂志的具体内容,结合本章开篇对新音乐课程标 准解读的引述,以及学校艺术教育研究丛书的“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研究”部分 1 的相关文献,上述数据至少可以说明,在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研究中,已经形 成了个“科学共同体”2 。他们以审美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研究的出发点以及最 终归宿,形成了共同的信念、问题和解题方式。笔者将其归结为“审美范式”。 乙j 砖雷z 6 譬支童 l j 超嫱蠢件1 9 e 9 年1 期l 页 i j 结耳臻伴1 9 ;8 年5 期帅豆 栏目为 r - 盛趸稳 乙j 作者打 l j 咀_ 二蜜件 与姜系 幼儿目小班舌糸i 姜琵刀点展睁直舯耍监j f 冗 理k p 需 崩点斌 g o u 耳0 4 售i | 叭耍 提矗音乐混质量露弄学生亩王t :力i 都翘i 舞舅:g e 年o ? 期3 页 专意荤兰音乐亩善“理揣晦净吱帜茸l g ;茸0 4 期。3 页 儿童早期音序富美幅趣非导商论j z厕活i 虻:年o e l 肋9 贾 调若被掌的正名与审美饵验的潦道择素与芮妩:9 9 _ 3 茸- 0 2 朝页 百菱教育是舌耥青的梧心 奄首裘言! 弧3 年0 4 期0 :页 音乐刊自审量羹质的理患结掏讫坛曹惠鹰】g 吼年叭暑自】5 豆 加强音9 啪辜芰导自每秉与橱种1 外t 互期2 日更 瓮音乐柱掌中”露量。与“冒苇”朝芳荒幕素与吴趺臼1 9 9 缚0 4 期:幔 瑚勰艰欣赏 f 擘树立僖凄审姜悟簿长乖三叶伟庆:9 9 4 年0 5 期3 t 贾 音乐亩美与音乐璀熏被芊同i 乜贾井嚷 i 4 年。嗍2 3 贾 音序教育的最面目荐一一毒手审美张育 书许 弓末戚1 9 9 1 年0 5 期“页 平小学者雉张挈重正倍战审美教育 论坛昌;差华:q q 痢l 虮1 更 吾球静学审蔓功蕴聊宄 论坛金啦! 蜩5 年0 3 碍u b 亘 晋再审美毂育研充的一葛蜉立章筒净主亚文砝芰诧立蜡论垃岸裴言1 9 9 年3 期页 音乐谩童上的审美鞍掌艺术畸葙谢嘉章 lg 自6 年e 2 期0 7 更 认知与晤盛任鞋拒结含的音乐审垂柱青 论坛睦曙光1 t 年0 l 期:1 页 音琅审美心船点丑苴规建中皇生审量 主靛我宅 论坛丁蔓嫡19 9 t 年c l 期2 e 更 i 【量舌器辜垩心理畸点洼析 论坛 芷阍披 1 9 9 7 年c 2 期z 2 耍 图1“审美”词频 1 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项目“学校美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学校音乐教育系列”的部分成果。主 要有俞玉滋主编的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 1 8 4 0 一 9 4 9 ) 及姚思源主编的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 育文选( 1 9 4 9 - - 1 9 9 5 ) 等 2 陕】托马斯摩恩著,金吾伦、胡新和译t 科学革命的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3 年。 t 围搿t 捌:强 : 矗曹重趁葛丈量 口起始量件i 9 8 口每 , 丑结束蠢悻1 9 9 8 茸 e 栏邑角 留墨蟊蕊 0 作者为 口以上景件为与荒 美育专煮睦谩舍缬理论揖靠 以美育f 慷彀说 温赦l 嘣 蔓青与音乐教育改革 论坛 美育促进了授凰的转变 京都泉风 愿美肓之花g并京都栗风 美育的性质及葛独特功耗论坛 沧簧青的独特功能 论坛 艿了菇养生面发展日箍土a 主义新 记学授美育理论与宴戢研 0 ;髓 舌乐科研 出国矗静掌台美育研宄会生台在茬林;行动态与 息诃教青工作署加强学控美育工作朱并轩黯在噼蓼春舌乐台上的特葙 车岚诘副息理馥全国省市静委主任美育学习斑的贺信 崔首 罾家柱委苜群办豹美青掌习班珊 动藩与 垒国省市和委王f 量青芋习班干1 雠b 胃5 日至i 3 b :兰北京举行封二 堡圆普币冀委主任蓑毒字习班团眄结袭国内音赣 j 最百的特点组妲晋采手芰掌 论坛 掌直乐器箔垂让音硅差肓更加琏橱多毫差酋 生圜鼙二届张蚕三任美育学习日! 于9 6 年1 目2 0 日疆皿i 峨点让皋圃豁甍封三 晤青五# :芭拮导百 音秘文摘 马瓦恙差盲思巷研探( 上 诧坛 薹育二三事砣坛 t 量育育馐功能的呼目 论坛 图2“美育”词频 信念:美育,然后音乐教育 摹元培 金蚊 北豪 张聃晖 孚范 李崞宜 黄吾 缸 隶带f 爨世钥 艇 曹惠庸 惜精蓦 晓桐 町骑 安禺, 置研 话佶宝 钾0 年0 】期页 9 9 1 在0 6 赫0 页 9 9 2 年叭期1 0 页 9 9 2 年0 4 l i b 4 页 m 年0 6 聃顷 9 衅0 跏顷 9 9 3 车0 5 期l o 页 4 茸0 3 期坝 g g 晦o l 期i 项 9 9 5 4 0 2 # l | 。5 页 呻5 年0 4 i 肋l 更 s 皇0 q 期舛页 9 9 5 茸矾啪2 页 9 9 5 茸d e 曩j ;1t 页 9 9 5 年萁j | 1 2 页 帅6 年0 5 期o :页 9 9 - , 年c 1 期9 3 页 离o 湖i 亘 9 9 t 蔓。臼冉口8 亘 9 0 8 互d l 期页 9 9 b 年0 2 r 月c 3 豆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 一”。这两句话均出自旧大纲和新课标的关键部分,表述略有差异,但 基本倾向是一致的。新课标3 甚至开篇就道: “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 是近年来,美育被列为教育方针的内容之一,音乐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但 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行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 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 挥,制约着我国申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美育被列为教育方针的内容之一”“音乐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实验稿) 第1 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4 3 1 年 1 4 “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 的发展”。在论述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时,人们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成功,重 视美育使然;缺漏,审美功能不能充分发挥是主因。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标准, 实际上反映了该领域的主流声音。这个声音我把它归结为:美育,然后音乐教育。 这个信念,已经成为了我国学校音乐教育领域诸多人士的行为指南。1 9 8 5 年,中国音协召开了第四界代表大会。会议期间,中小学音乐教育出现的问题受 到了广泛的关注:音乐课不受重视,经常被随意砍掉;音乐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且 质量不高:音乐教学设各不足,参考资料缺乏;等等。会后吕骥等3 7 位全国著 名音乐家签名的“关于加强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建议书”在首都及全国各大报上 刊登,引起了强烈反响。4 这次呼吁是近二十年间学校音乐教育界的举足轻重的 一件大事,它直接促成了中国音协音教委在1 9 8 6 年的批准成立、音教委与光明 日报联合召开的“美育座谈会”以及历届“国民音乐教育研讨会”的陆续举行。 在这份建议书的十条建议中,开篇两条就提出了重视美育的问题5 : 1 应尽快在我国的教育工作方针、指导思想、政策法令中( 如宪法、普及 教育法) ,确立美育在国民教育中应有的地位和任务,明确地提倡与重视美育 2 建议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使各级教育领 导干部,以及学校校长、教导主任等重视美育,并提高他们对艺术教育的领导水 平 其后的八条才涉及了学校音乐教育的管理、研究、师资、教学、设备、活动、 社会协调等具体方面。 还有学者在谈及音乐学科与音乐教育学的定位问题时,更是直截了当:“皮 之不存,毛将焉附?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必须在立法上下功夫,寄希 望于在宪法中恢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使音乐学科与 音乐教学名正言顺,理所当然地成为美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恢复其应有的 学科位置。”6 在面对音乐学科在中小学课程体系的边缘地位时,几乎所有人都立刻会产生 一系列条件反射式的反应:重视美育刻不容缓:没有美育的教育是残缺的教 育其潜台词是不言而喻的了。那么,为什么人们总是习惯性地不谈音乐教育 4 李妲娜中国音协音教委十年回顾( 1 9 8 6 - - 1 9 9 5 ) ) ,中国音协五届代表大会文件,1 9 9 6 年1 0 月 5 吕飘等关于加强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建议书,人民音乐1 9 8 5 年第1 0 期 6 王耀华中国音乐教育学的形成、发展及其启示) ,中国音乐) 1 9 9 9 年第2 期 1 5 的重要与必要而是越过音乐本身去强调美育的重要呢? 答案很简单,就在这个信 念。其中包含了两个潜在假设,其一,如果美育有地位了,音乐教育就好办了; 其二,音乐课是美育的一个部分,音乐教育( 起码是它的核心所指) 是美育的一 个下位概念。 问题:音乐教育过程成为审美过程 寄生于美育大背景下的音乐教育,其全部生命活力的支柱必须寄望于美育。 音乐教育随着美育的地位沉浮而飘忽不定。既然有了这样的定位,确立以审美为 核心的教育理念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其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让生活变得丰富多 彩,人类变得文雅年口充满爱心,这才是我们音乐教育的理想目标因此无论是课 程标准还是教材,乃至教学的全部过程都必须体现这种理念” “把音乐教学作为一个审美感知和审美发现的过程”。 在这种思想背景下,衡量评价音乐教育的过程展开的有效性就有了一个基本 的标准,或者说呈现出一种总的态势:音乐教育过程= 审美过程。对于音乐教育 的审美要素,有学者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方面做过较为全面的论 述9 ,很有代表性。笔者将其主要内容罗列出来。 ( 音乐教学的审美要素方面) 1 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 包括:立意美、情境美、音韵美、曲调美、配器美、伴奏美等 2 音乐教学方法的审美原则 主要体现为:从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教育的潜效应概括 地说,它遵循着这样一些原则:情感性原则,形象性原则,欣赏性原则,愉悦性 原则,实践性原则,相互交流性原则。 3 音乐教师的审美规范 7 王安国吴斌主编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第1 1 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2 年。 8 同上,第1 6 页 9 金亚文音乐教学审美功效研究,中国音乐教育1 9 9 5 年第3 期 1 6 糟墩者的劳动形态应当具有审美性包括教学仪态,教学语言,教学气质 4 音乐教学环境的审美特征 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听觉环境和视觉环境的优美,二是两者间 的和谐 ( 音乐教学过程的审美描述) 1 音乐审美注意与音乐审美渴望:音乐教学的准备阶段、各环节的连接、 结束阶段 2 音乐审美感知与音乐审美探索:音乐教学的学习阶段 3 音乐审美认识与音乐审美创造:音乐教学的复习阶段 ( 音乐教学过程中审美功效的优化) 首先运用音乐教学环境和音乐教师的审美要素,唤起学生的审美注意,进而 使其产生审美渴望;然后通过音乐教材、音乐教师及其教学方法、以厦环境等综 合的审美要素,努力使学生处于音乐审美感知的状态中,这种审美感知状态是整 个音乐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其本质是对音乐美的一种发现与探索;最后,在此 基础上形成的音乐审美认识和审美创造,则是音乐教学的更高境界,是学生得以 生成“感染”、“启迪”、“震惊”、“顿悟”等审美效应的源泉 从静态的要素分析到动态的过程描述,无处不体现着美的理想,充满着浪漫 主义的幻想。音乐教育中美育成份被无限放大。美育旨趣在这里似乎要实现超越 而转化为教育美。这是对音乐教育过程形式上的审美考察。 把音乐教育过程等同于审美过程,其更为重要的表现,还在于内容方面,即 教学实践中对音乐作品本身的把握与诠释:认为音乐的核心价值在于美。“音乐 艺术对人的意义不只是对人们精神生活提供美的享受,而且还直接参与改造人的 审美结构,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激活人的审美自觉。”由此推及,音乐课实现 其意义的基本前提就在于使学生体验到音乐的美。音乐课教学最优化的基本策略 就可以表述为: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解题方式: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自觉的审美探究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1 0 宁晓芬试论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中国音乐教育) 1 9 9 7 年第6 期- 。1 7 审美活动,让学生在领略音乐作品的艺术内涵中获得审美享受,这是音乐教学成 功的关键。”1 1 面对以教材面目出现的一部音乐作品,教师将如何去组织教学活动? 这首先 要涉及到教师个人对作品的理解问题。“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甚至 。一千次阅读也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是一个艺术学常识。那么在审美范式 下,教师和研究人员总是习惯性地关注音乐的什么昵? 首先是音乐作品对人“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使“儿童的情感通过音 乐的洗练,而得到至精至纯的陶冶,以至于引导儿童以快活的精神来创造自己的 生活。”1 2 其次是音乐对发展学生积极情绪的作用。音乐给人的愉悦感“是审美经验积 淀的心理反映,是一种美感享受。在音乐教育中,愉悦性可以构成一种审美的本 质力量。那些优美的旋律以特有的艺术魅力滋润着学生的心田,这种快乐式 的教学赋予音乐教育以强大的生命力。”1 3 其三是音乐所蕴涵的某种形象或者说所表达的某种情感。“欣赏者需要用音 乐的耳朵听出物象音乐进入耳朵中,欣赏者就形成了审美指向,运用以 往生活中的、音乐的经验和对作者作品的标题、歌词的了解,展开想象,使音乐 成为视觉表象,心灵上建构起审美形象,激起审美愉悦情感。”“ 再就是与音乐形式美相关的一些因素,诸如节奏、旋律、音色、和声、力度、 速度等。通过对这些音乐表现要素的揭示,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 以上四个方面,美善统一是将美提升到与善结合甚至融为体的层次,官能 享受是为了在感官层面上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进步进入对作品内容的把握理解, 对形式美诸要素的揭示则体现出近代西方音乐美学观念对音乐教育的渗透。乍一 看,这四种把握差异很大。在教学操作中,教师往往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理论所 有者也会有不同的理解。但其共同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即强调音乐对人的作用力, 娱人,感人,育人。娱人是引导人进入音乐,比较感官化;感人已经由表及里, 即美感;育人则已经是美善合一的情感教育了。不管在哪个层次,都可以归结为 “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1 1 潘文瑾浅谈音乐审美探究思维的启发,中国音乐教育1 9 9 7 年第5 期。 1 2 陈鹤琴音乐在儿童生活中的重要性,陈鹤琴教育文选,北京出版社,1 9 8 3 年。 1 3 曹理主编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 第2 l 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 9 9 3 年 1 4 陶图廷、邹丽雯 以听为主,以看为辅,中国音乐教育) 1 9 9 8 年第3 期 1 8 小结:宽汔的审美范式 审美是个多有歧义的词。在汉语里,“审美”与“美”只一字之差。因此, 大多数人便以“美”为起点,认为“审美”就是对事物进行美丑判断。而源于西 方文化的“审美”( a e s t h e t i c s ) 一词在所指上殊异于“美”( b e a u t y ) ,强调的是用 最纯粹的眼光看见事物本身1 5 。这与我们以日常生活为出发点获得的理解大相径 庭。联想到国内的音乐教育文献,在提及审美时常常大量地引用柏拉图、康德、 席勒、黑格尔等经典哲学家的著述,是否有理解上的出入,真的需要好好研究研 究。可以确定的是,“审美”的确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用它作为一个范式的 名称,平添了许多风险。但是,我还是用了。有这样两个理由。一是词频太高了, 即使所指的内在统一性不够,权且当作一个形式上的名称吧;二是如上文所分析 的,虽说所指不一,大致思路还是一致的。这样,“审美范式”就只能是一个宽 泛的所指。说得具体点,在有些作者那儿遭到拒斥的所谓“非审美”的现象,我 认为仍然属于“审美范式”,只不过它属于带有某一阶段特征的一个变体而己。 这样做还有个好处,即能够提供一个动态的背景,便于对这个范式做出更为恰 如其分的审视。 也。 第二节审美范式发展的历史回顾与现实困境 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 乐者圣人之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易 一一荀子- 乐论* 盖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件,此稍有识者所能知 一梁启超饮冰室诗话 1 5 彭峰美学的意蕴,第5 1 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0 年版 1 9 强调教育功用的音乐审美陶冶式 自学堂乐歌始的中国学校音乐教育不可避免地带有传统儒家文化的一些特 征,尤其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泛道德化特征的影响。从梁启超重视音乐的社会教 育作用,到沈心工提出“发达学校社会音乐,鼓舞国民精神”,再到李叔葡以音 乐来发挥一“陶冶性情”的作用、促进社会的健全,早期的音乐教育先驱们最关注 的音乐的对社会教化作用,“移风易俗”。用教育哲学的话语,是看到了“用音乐 去教育”的价值 早期的陶冶式音乐审美,常常强调音乐教育应从个体的修为扩展到社会的教 化。蔡元培称其为“以美育代宗教”。音乐教育基本定位于“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的一个重要环节。这种状况从清末民国一直延续到解放后,即使是现在, 仍有很大影响。 陶冶,可以在道德伦理层面,也可以在情感性格层面。在音乐教育实践中, 音乐审美的陶冶功能一般表现在音乐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感染力和情感的净化方 面,强调的一是过程性,二是潜在性。至于得到陶冶的是道德还是性情,那已经 到了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音乐作为了实现途径。 如果过程性和潜在性这两个基本特质在陶冶中被背离,美育就转而成为德育 了。有人把它表述为“只关注音乐课程的外在价值,特别是辅德价值,而忽视音 乐课程的内在和本质的价值一审美价值”“。背离到了极至,便会发展到“唱 一首歌就是一堂生动的政治课”的地步。1 。7 追求表演效果的音乐审美,技能主义训练式 传统唱歌教学的主要步骤。发声练习,复习旧歌,导言,范唱,教授曲谱 练唱曲谱,讲读歌词,词曲结合练习,歌曲的艺术处理,复习巩固。 一一张芳瑞等音乐教学法【经整理) 1 6 王安国,吴斌主编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第5 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2 年 1 7 王耀华中国音乐教育学的形成、发展及其启示,中国音乐) 1 9 9 9 年第2 期 2 0 笔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上中师时,曾在“中小学音乐教学法”课上受教于一 位优秀的中学教师秦德祥1 8 先生。秦先生是个非常务实的人,面对我们这批 即将毕业从事音乐教育的学生,为了实用的原因,他在课上介绍了六种国外教学 法( 奥尔夫、柯达伊、达尔克罗斯、科恩、铃木及综合音乐感) 及国内的主流教 学法。1 9 但作为重点,他主要还是介绍了国内的主流教学法,并称之为“传统 教学法”。他从三个层面上把握这种教学法的基本特点,一是教学内容上,以唱 歌为中心;二是教学方式上,以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为中心;三是课堂活动以教 师为中心。笔者的音乐教育生涯就是在这种“传统”中展开的。秦先生的总结可 以说具备了非凡的概括力。说它概括力强,即有时间上也有空间上的意义,这种 教学从建国初十七年得到充分发展,到文革后又获得了大规模普及,只要是开音 乐课的学校基本都是以此作为标准的。从秦先生的具体论述中,我们可以更好的 理解它。下面是笔者梳理的“传统教学法”章节的主要轮廓。 一、概速 二、基本特点( 详见上文) 三、课堂教学常规 主要讲课堂教学一般流程:1 组织教学;2 基本训练;3 歌曲教学( 复 习旧歌,视唱练习,熟悉新歌,教唱) 4 复习检查;5 小结,布置课后练习等 四、课堂礼仪形式 起立、坐下、师生问好及师生告别的词曲。 五、音乐教室 教室布置,琴的摆放,大小黑板及五线谱,课前后的录音安排 六、教学方法 ( 一)唱歌教学:1 呼吸;2 连音与断音训练;3 轻声( 半声) 练唱;4 范唱与用琴 ( 二)音准训练:1 唱准半音;2 跳准音程 ( 三) 听辨训练:1 初步训练;2 听音记谱要点。 ( 四)语言节奏 1 8 曹理主编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1 9 9 3 年) 中的“第六章音乐教学方法”中的“第 二节歌唱教学”与“第七节音乐基础知识与音乐技能教学”( 与缮裴言合作) 均出自秦德祥先生的手笔 1 9 当时的油印讲义后来整理出版秦簿样中外音乐教学法简介,南京大学出版社,1 9 8 7 年。 2 l ( 五) 视懵识谱:1 唱名教学顺序;2 “一音开花”识谱( 练耳) 练习;3 附点音符和切分节奏的教唱;4 变换小节视堵法; s 变换4 、节视唱法;6 二声部训练;7 简谱视唱谱中的半 音、高低、节奏书写示意;8 趣味识谱练习( 顺唱、逆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