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专业论文)当代民族管弦乐中竹笛演奏的实践与思考.pdf_第1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当代民族管弦乐中竹笛演奏的实践与思考.pdf_第2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当代民族管弦乐中竹笛演奏的实践与思考.pdf_第3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当代民族管弦乐中竹笛演奏的实践与思考.pdf_第4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当代民族管弦乐中竹笛演奏的实践与思考.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 摘 要 中国竹笛是传统民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乐器之一,在当代民族管弦乐 队中担任重要角色。本文对当代民族管弦乐队中竹笛演奏的思考归纳,在 快速阅读五线谱,转调,调音,与乐队音色融合,音响平衡,音准节奏等 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竹笛的和谐平衡问题提出了一定的解决措施 及建议。 关键词:竹笛演奏 当代民族管弦乐队 和谐平衡 abstract abstract the chinese bamboo flute is in the traditional nationality musical instrument most has one of representative musical instruments, holds the post of the strong character in the contemporary nationality orchestra. this article to the contemporary nationality orchestra in the bamboo flute performance ponder induction, in the speed reading 5 lines, the modulation, the tuning, with the orchestra timbre fusion, the sound is balanced, aspects and so on sound accurate rhythm have carried on the detailed elaboration, and proposed certain solution measure and the suggestion to the bamboo flute harmonious balance question. key word: bamboo flute performance contemporary nationality orchestra harmonious balance 1 当代民族管弦乐队中竹笛演奏的实践与思考 绪言:竹笛的演奏在很多书籍、文章、学术论文中已有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深刻 探讨。而当代民族管弦乐队中竹笛演奏实践与思考的理论研究还是一片空白。民族乐器 的演奏不仅是个性的个体彰显,更多的时候是多声部合作,多乐器融合的共性整体。基 于越来越多的学院学生将参与到民族管弦乐队中,本文通过分析参考大量的书籍,观摩 聆听现场音乐会,结合实际的在乐队实践,希望可以为正在学习研究合奏或刚进入乐队 的学生提供多角度的帮助和参考。 一 中国竹笛的历史背景、发展状况和在民族管弦 乐队的重要性 从河南贾湖舞阳骨笛,河姆渡骨哨的研究,至今,中国竹笛已经 70008000 年的 历史了,竹笛作为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之一,经过无数代人的努力,由当初为戏曲伴奏 的乐器发展成为独奏乐器,到了近代,随着民族管弦乐队的成立,竹笛以它独有的魅力 活跃在当代民族管弦乐队的舞台上,成为当代民族管弦乐队中不可缺失的管乐器声部。 在民族管弦乐队中,竹笛担任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吹管乐器组的重要代表 乐器。笛子的表现力非常丰富,它既能演奏悠长、高亢的旋律,又能表现辽阔、宽广的 情调,同时也可以奏出欢快华丽的舞曲和婉转优美的曲调。 民族管弦乐队中竹笛分为梆笛(短膜笛) :因伴奏梆子戏曲而得名。这种笛子通常 称为:f 调梆笛、g 调梆笛、a 调梆笛。管身较曲笛细而短,可能是小横吹的遗制。音 色高亢、明亮,是吹高音用的一种笛子,主要流行在北方,多用于北方的吹歌会、评剧 和梆子戏曲(秦腔、河北梆子、蒲剧等)的伴奏,也可用来独奏,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 地方色彩。梆笛演奏风格音调高亢明亮, 节奏活泼跳动,演奏上以用舌的技巧为特长。 曲笛:因伴奏昆曲而得名,又叫班笛、市笛或扎线(即缠丝)笛,因盛产于苏州,故又有 苏笛之称。这种笛子多为 c 调或 d 调,管身粗而长,可能是大横吹的遗制。音色浑厚 而柔和,清新而圆润。广泛流行在我国南方各地,最适于独奏或合奏,是江南丝竹、苏 南吹打、潮州笛套锣鼓等地方音乐和昆曲等戏曲音乐中富有特色的重要乐器之一。曲笛 演奏风格音调浑厚圆润,柔美流畅。旋律进行往往呈波浪起伏, 节奏平稳舒展,在演 奏上以用气的技巧为特长。和为适应现代大型民族管弦乐演奏的需要,在传统竹笛的基 2 础上还研制出新笛。新笛用紫竹或塑料制成,无膜孔,音色接近西洋长笛,音域与 大 g 调低音曲笛相同。新笛在乐队中主要起到协调和融和管乐声部音色的作用。 二 竹笛在民族管弦乐队中和谐与平衡的问题出现与解决 当代民族管弦乐队规模庞大,一般都在三四十人以上,有的达到近百人,由“吹打 弹拉”四组乐器组合而成,且吹、弹、拉三组又各自具有一套较为完备的高、中、低音 乐器,能演奏多声部结构。这种综合性民族管弦乐队拥有丰富的乐器色彩,音响规模宏 大。然而民族管弦乐队的和谐平衡问题一直为大家所关注。尤其当代民族管弦乐队中竹 笛演奏的和谐平衡更是突出。 其中在转调, 快速读五线谱; 民族管弦乐队中的竹笛调音; 竹笛音色的融合,与乐队音响的平衡;以及乐队音准,节奏的培养等等都有许多问题值 得我们来探讨和研究。 1、快速阅读五线谱,转调 1、快速阅读五线谱,转调 竹笛这一首调乐器在乐队中快速阅读, 演奏民族交响乐队中的五线谱对于刚刚 毕业的学生有不少难度,笛子平常的练习,大多也是用简谱,用首调唱名法。如筒音作 5、筒音作 6,很少有人做固定调练习,这是因为笛曲大多用简谱记录,而且传统指法观 念也是由首调唱名而来的,再有就是早期的笛子演奏 12 个半音,无论从乐器构造和演 奏技术上,都是很难的事情。这些都使得在笛子演奏中,大多使用简谱,用首调唱名法。 五线谱与简谱不同,五线谱是用音的高低位置来记录音的高低的,看它在五线谱上的高 低位置来明确它的唱名,如果按首调唱名法,同一个位置,时而唱 do 时而唱 sol,就很 难形成“一目了然”,不利于读谱速度,也给视奏增加了难度。所以五线谱用首调唱名法 就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笛子练习中,会练各种首调的指法。如筒音做 5、筒音作 6。 那么我们只要把每支笛子固定一种指法,就能实现固定调视奏五线谱了。这里我们把固 定调唱名法的基准调定为 c,因为固定调唱名法,要有一个基准调,在这个基准调的基 础上做升降变化,因为以 c 调基准是最常用的,且笛子的本调为 c 调,所以这里采用 c 调为基准。每支笛子只选用 c 大调音阶的一种指法,就可以实现固定调唱名法视奏五线 谱了。如: c 调笛,筒音作 5,是 c 大调音阶。 d 调笛,筒音作 6,是 c 大调音阶。 e 调笛,筒音作 7,是 c 大调音阶。 f 调笛,筒音作 1,是 c 大调音阶。 g 调笛,筒音作 2,是 c 大调音阶。 3 a 调笛,筒音作 3,是 c 大调音阶。 bb 调笛,筒音作 4,是 c 大调音阶。 如牧民新歌 ,平常用首调唱名法时,第一小节是 la mi mi sol do re do la sol la sol mi(不计装饰音) ,是用 e 调笛筒音作 2。 我们现在用固定调视奏五线谱,就是唱成 fa do do mi la si la f a mi fa mi do(不计装饰音) ,这个曲子是用 e 调笛演奏的,我们就用 e 调笛筒音作 7(见上文) 。e 调笛筒音作 7 的指法中, 1 是按第一孔的半孔,闭二、三、四、五、六孔。 2 是开第一孔,按第二孔半孔,闭三、四、五、六孔。 3 是开第一、二、三孔,闭四、五、六孔。 4 是开第一、二、三孔,按第四孔半孔,闭五、六孔。 5 是开第一、二、三、四孔,按第五孔半孔,闭第六孔。 6 是开第一、二、三、六孔,闭第四、五孔。 7 是筒音。 在乐谱中,五线谱中有三个升号,#fa #do #sol,用 e 调笛子筒音作 7 并 #fa #do #sol 的指法就成了 #1 是开第一孔,闭二、三、四、五、六孔。 2 是开第一孔,按第二孔半孔,闭三、四、五、六孔。 3 是开第一、二、三孔,闭四、五、六孔。 #4 是开第一、二、三、四孔,闭五、六孔。 #5 是开第一、二、三、四、五孔,闭第六孔。 6 是开第一、二、三、六孔,闭第四、五孔。 7 是筒音。 这就与 e 调笛筒音作 2 的指法一样了。与首调唱名法视奏简谱相比,这们只是改变 了唱名。 2、在乐队中的调音 2、在乐队中的调音 统一的音高是保持民族管弦乐队融合度的必要保证,竹笛演奏的调音要倍受重视。 与笛子独奏感觉不同的是,往往在竹笛独奏的时候,我们容易把自己的乐器调的偏高一 点, 这样可以使自己被听的更清楚, 独立个性的感觉张扬出来。 然而在民族管弦乐队中, 竹笛音域偏高,音色响亮,调音时往往会忽略固定音高乐器提供的标准音,偏高的音准 4 会在乐队中显得独立,刺耳,融入不到整个乐队中去,从而使整个乐队的融合,平衡感 被打破。所以在乐队中调音时,竹笛演奏者一定需要仔细聆听标准音,和体会与乐队之 间的共鸣。 3、与乐队音色的融合和音响的平衡 3、与乐队音色的融合和音响的平衡 我国专业民族管弦乐队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探索,形成了现在由吹、打、弹、拉四个 乐器组成的大型民族乐队,它所选用的乐器应该说是我国汉族地区最具代表的乐器,从 而使整个乐队在乐器的音色, 演奏风格, 演奏技法, 乐器型号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正由于它具有这些其它乐队所没有的特色,人们才喜欢它,有它的立足之地。 民族乐器大多具有悠久历史,特定的文化背景使它们各具有实现自己的特色和个 性, 然而许多乐器个性较强, 音律波动太大不太容易融合, 竹笛这一特色乐器更是如此。 竹笛音色高亢嘹亮,音域宽广每类笛子的演奏出来的风格鲜明,那么怎么才能让这些个 性分明的竹笛音色融合在一起呢?建立音区较全,音色相对统一的声部体系,使声部内 部音色融合,各声部之间又有一定的色彩对比:在民族管弦乐队中把竹笛分为梆笛两支 (其中一支兼小笛) ,曲笛两支,新笛或大笛两支形成具有高,中,低的声部体系,各 声部之间又有一定的色彩比队的竹笛声部。 此外用固定的乐手来吹奏梆笛,曲笛和新笛。固定的乐器会使乐手们在气息控制, 风门大小,角度高低等方面找到精确的方法和熟练感觉,以及培养出各声部之间融合默 契。 音响的平衡是民族管弦乐队音色的另外一个音素,与融合的问题密不可分。当代民 族管弦乐队音响平衡较之西洋交响乐队有其自身的特点,其独具特色的民族音色、 民族化 美感的音响、个性化的表现力和音乐在旋律、和声、低音层等方面对乐队音响平衡提出 了新的要求.在训练中如何将上述各因素合理调配起来,以期获得我们在审美和艺术表现 所需要的动态音响平衡,从而为音乐服务和更好地展现民族音乐之艺术魅力,是我们需要 探究的一个问题. 民族管弦乐队中梆笛,曲笛,新笛科学的配置和排列往往可以解决民 族乐器的个性强,音响失衡的诸多问题。例如在民族管弦乐合奏长城随想第一段落, 主旋律声部由竹笛领奏,竹笛声部分为梆笛,曲笛,新笛各两支,因为曲笛,新笛的发 音体比梆笛身长和粗,所以频率低,振幅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梆笛的尖锐,使听众聆 听后既有磅礴的气势,有不失柔情的表达。同样在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中,首段 落主旋律竹笛声部配置,选用梆笛,曲笛。如果全部用柔和的曲笛来演奏,高声部的旋 5 律线条将被弱化,音色容易被其它声部所淹没。这时加入小梆笛演奏,高音飘在上方, 下面有曲笛的衬托,竹笛声部的音响平衡立即得以解决。 4、音准,节奏的培养 4、音准,节奏的培养 通过对物体振动的研究,我们知道复合音时如何产生的,排除和声织体因素,乐队 各声部合理的分步所构成的单个和声音响就像一个夸大了某些分音的复合音。 如果乐队 是发音体,它的全奏是复合音的话,各声部即扮演了这个复合音中各分音的角色,所以 担任好这个角色首先必须解决的是音准的问题。 大家众所周知, 竹笛是由天然竹子制成, 吹奏时间一长,笛子发热后音准就会容易偏高,或者当天气较冷时,吹奏间歇后,再吹 笛就会容易偏低,这个时候就需要竹笛演奏者自己注意聆听周围声部的旋律音准、注意 体会与其它声部在音准方面的共鸣,时刻调整音准才能真正融合到乐队中。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节奏与节拍是乐曲的骨骼,节奏、节拍的不同会直接 影响 乐 曲表达的内容。一部好的作品是作曲家巧妙地利用了严格的音域空间和节拍标准而成 的,各声部之间是相互烘托相互支撑的,既有主奏声部也有伴奏声部。音乐表演具有时 间艺术的特性,在规定的时间标准长度里,乐队这个“发音体”的各段必须震动到同一 个时间点。 排除节奏因素, 单个发音体振动所产生的复合音不存在节拍准确与否的问题。 音准的要求是统一“发音体”的横向标准,节拍的一致,节奏的准确则是统一“发音体” 的纵向标准。一部好的作品,特别是对位性作品是作曲家们巧妙的运用了严格的音域空 间和节拍标准“自由”创作而成的。 在民族管弦乐队中竹笛演奏往往容易出现对旋律性敏感而忽视对节奏的把握, 这就 要求我们这些演奏者首先掌握节奏的基本形态, (每一种节奏型都有各自的形态、名称、 读法、写法,在音乐中最常使用的节奏型有:均分型、附点型、切分型、组合型、连音 型等)把基本形态归类,然后从简到繁,循序渐进的练习,再在练习过程中的总结体会 各形态之间的差别。例如常用的节奏型,一定要在训练中做到会认、会读、会听、会写。 避免对单个节奏型反应迟缓,造成顾此失彼,强化对节奏型的印象,把每个常用节奏型 深深印在脑海里,只有这样才可能发展多个节奏组合的快速模仿与记忆。首先认清各种 不同节奏型的基本形态和时值比例关系,然后读出其音响;其次不管是单纯的节奏练习 还是乐曲中出现的各种节奏都能准确地听出来; 最后还要求能用正确规范的记谱法写出 各种节奏。节奏的记忆分为感性和理性两方面,感性记忆主要适合于节奏模仿训练,但 对太多的节奏组合,感性记忆则显得力不从心了。理性记忆则是将所给的节奏型都做出 6 反应并快速再现,理性记忆主要适合于节奏听记,但记忆过程略显呆滞,不利于多个节 奏的组合记忆,所以,将两种记忆方式结合运用将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三 意义 任何一门艺术的发展与成熟,需要几代人的努力。竹笛演奏在中国已经延续了几千 年,在它身上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底蕴。当代民族管弦乐队中的任何乐器都需要解 决好平衡和谐的问题,解决好竹笛在乐队中的问题有助于其它乐器的解决。民族管弦乐 队中竹笛演奏的实践在保留其精华的前提下,将这门艺术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阶段,使这 一特色鲜明的乐器发挥出更大的魅力,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我们应该通过不懈的努 力,为中国竹笛这一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发展,走向更加深远的未来而奋斗。 7 结 语 结 语 民族管弦乐队的融合,平衡问题一直是大家所探讨的热点,通过对竹 笛演奏的实践思考,基本归纳了四个方面:音准节奏,音色音响,乐谱转 调,乐队调音。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