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社区教育研究.pdf_第1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社区教育研究.pdf_第2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社区教育研究.pdf_第3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社区教育研究.pdf_第4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社区教育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社区教育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本文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背景,以社区教育学、社会学为理论基 础,通过文献法、个案调查等实证研究方法对新时期、新阶殴我国社区 教育发展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索。这些内容涉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 教育目标的内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社区教育的要求,当前发展社区 教育对全面建设小索社会的意义,目前我国社区教育发展中所面临的一 些问题及其对策。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和研究,希望为我国社区教育 的发展提供些理论的支持。 全文共四章: 第一章:主要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区教育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 回顾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社区教育的关系。内容包括: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教育特别是社区教育的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社 区教育的定位以及发展社区教育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第三章:对当前我国社区教育发展面i 临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这些 内容有:社区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社区教育理论滞后问题;社区教育 队伍建设问题。 第四章:针对e 述社区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区教育问题对策 a b s 七r a c 七 as t u d yo nc o m m l | n 时e d u c a d o nd u 咖g b t l i l 血培觚o 、r e r a l lw e n o f fs o d e t y t h i sp 叩既删i i n l y 血删s 伽e p o b i 锄so fc o 珊呻e d u c 撕o n 蜥b i m d i n g 锄删 w e u o 拄d 哟,j n t h c 蹦p e t i o d b y c c 雠e l b 制i d 即c e o f 吐埠o d 伽r a l b e 血a g e e 毫h o d ,证d i 曲a l 洲 n 晒妇咖,0 t b c b 蕊0 f m 哪衄p e ( i a 9 0 9 y 舳d 刚0 1 0 醪t h e s e c t e n t 龇t h e 触 o fe d 删噼t 蛐gb 蝴d i n g 锄。惯a 1 1w e 妯盘s o d 哪l h ed e 血d d t oc 0 衄蛐e d u c 加 蛐gb u 她0 v 盯a l l 训黼s o c i c 峨也e 吨0 f d e 他l 啦c 0 删蛐e d 眦缸,俨0 b 1 鲫s a i e 妇c e d w i 血删啦c o m 蛐嘶e d 蜘a n d 缸c 0 岫蛔:如e a s i 聆t h ep i 珥,0 s eo f m e 蛐i s t 0 珥o v i d es 伽et b e 删c a ls 叩p 毗i 馐舭讲e s 鼬tc o m m 册蚵e d 蜘傩d e v c l 。p 删j na 血n i tc o n s i s 协 f b 曲珥,吣: a i 叩橱1 :md e 6 n i 妇o fb l l i i d i n g 趣删w c l k 旺s i e 啊c 0 衄l 】n i 移e d 呦d ac o n c i s e 缸删o f p r 托嶙a w 蝴言o d e 每谢埠v i w 恤曲v e l 叩i n gp r o c e s s0 f 珊弧曲母e d u c 商j n a l i l l a a 哪2 :山】a 1 归t b e 棚a 妇b c 脚nb u i l 啦柚删啪1 1 斌s 咖锄dc 叫皿皿时 c d 眦蚯t 抛c 0 删j n 龇她d e 删o f b 咖d i 瞎如o v 砌州d k 虚s o d e l y t o e d i 枷0 ne s p e c i a 母 t o m m l l l 】j 哪e d 州加1 0 倒n gc c 曲m l 加j 珂“h 】i 洳a o c d 由唱t o 出er e q u i 衄朋t0 fh 】j l d j n ga n o 舢w e 伍咖a n d 恤麒嘲l y0 f 血烈o p i n g0 0 | 脚嘞卸删0 n 如d 丑g 砸l d i n g 锄。懈a 丑 w 皿斌s o d 晦 a i 印栅3 :灿s 位p i l m 眦p f l 蛐0 fc 0 嘞c d u 酬i n mm 血c 衄鼬c o i 】a i a 芦d b l t 皿0 f d e v c l o p i n g c o m 蛐m i t y e d l l c a d ,a n d f 矗l 】i 1 瞎b e h j d do f c o m m i m i 睁e d u c 蚯0 n t 1 1 叮蚰d 把i c h 口珥印脚a d o n i nc c 曲m 皿j 毋e d u c 妇 a m p t 盯4 :m f 。删a m m 朗s i 】r 幅o f i v i n g t l l e 珥d b l e m so f 出v e l o p i d gc 0 咖咖时e d u c a d 册w 1 1 i c h 卸呛n l 棚吐酣j n c h a f 嘧3 n 锄e :) ( 啪g h u a m a jo r : c u r r i c u l 吼a n di n 喜t r u c t i o n d i r e c t e db y :n h ly i 】d 魂p l d f e s s k e yw o r d s : b 衄d j n g 柚。料a n w e 】1 硝s 蜥c 0 删孙墒睁e 血c 撕吼p r o b k 啦s 鲫m t 瞰a s u r e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社区教育研究 绪论 党的十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揭开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篇章, 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个新的历史时期。2 0 世纪8 0 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 、,我国的社区教育首先在一些城市出 现,并随着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展开。社区教育以其全程、全面、全方 位的大教育优势,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 神文化生活,加快了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的进程,有力地推动了 社区的发展,加快了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此后,社区教育的地位和 作用得到进一步的凸现,人们逐渐认识到发展社区教育的重要意义, 社区教育由城市向乡村扩展和延伸。 应该说,社区教育在我国的出现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它一旦形成又对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城市,社区教育增强 了社区成员的归属感,对提升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 质,对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农村,社区教育极大地推动了农村义务教育工作和扫盲教育工作的 开展,在促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选题缘起 综观我国的社区教育实践,现代社区教育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二 十多个春秋,人们对社区教育的认识在逐步加深,而且在实践中也进 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就我国社区教育的总体水 i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社区教育研究 平而言,大部分地区社区教育的水平还是比较低的,在许多地方社区 教育还未起步。而且,现阶段,我国社区教育实践中还存在许多不足, 如:社区教育理论滞后,发展不平衡,社区教育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 社区教育的现状与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是不相称的,而时代的发 展又赋予了社区教育新的内涵。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其中关于“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建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 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目标对 社区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现阶段必须加强对社区教育的探究, 尤其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社区教育的关系进行深 地分析,进一 步明确社区教育的科学定位,为社区教育发展指明方向。同时,对当前 社区教育发展面临的些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探索出相应的对策, 以推动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发挥社区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 积极作用。 研究状况综述 我国的专家学者对社区教育的研究开始于2 0 世纪8 0 年代后期, 主要集中在9 0 年代。随着终身教育思想影响的不断扩大和社区地位的 进一步提升,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社区教育的重要性。我国学者从青少 年德育工作、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社区发展、建立终身教育体 系和学习型社会等不同角度对社区教育进行了研究。一方面,他们参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社区教育研究 考了大量的中外文献,首先从不同角度对社区教育的内涵进行了界定, 对社区教育的功能、模式、作用等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研究,取得了 些阶段性的成果。其中北京师范大学厉以贤教授对社区教育研究做 出了重要贡献,先后发表和出版了社区教育社区发展教育体制 改革( 教育研究,1 9 9 4 年第8 期) 、社区教育理念( 教育研究, 1 9 9 9 年第3 期) 、社区教育的推行( 教育研究,1 9 9 9 年第1 1 期) 、 社区教育的理念与推行社区教育的理论与实验( 四川人民出版 社,2 0 0 0 年版) 等数篇论著,对社区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社区教育发 展等基本问题做了深 地探索,其理论对推动社区教育的发展起了重 要的作用;北京成 教育学院院长苏民对社区教育做了大量的实践研 究,其论文面向2 l 世纪社区教育模式探索( 北京成人教育,2 0 0 1 年第7 期) 关于我国主要社区教育鼹式的研究在理沧界产生了重要影 响;天津教科所的梁春涛教授对社区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社区教育 理论与实践、社区教育发展趋势等问题做了探索和研究,其中值得关 注的论著有:社区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天津教科院学报,2 0 0 0 年第5 期) 、中国社区教育导论( 天津人民出版社,1 9 9 3 年版) 、2 1 世纪中国社区教育前瞻( 天津教科院学报,2 0 0 1 年第1 期) 等;上 海教育界对社区教育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1 9 9 6 年上海市教育 系统成立了“上海市社区教育研究中心”。在中心主任叶忠海教授的主 持下,开展了社区教育的理论研究,不仅完成了长达十万余字的中 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社区教育研究 国特色的现代社区教育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 黄云龙) 、社区教 育与社区发展关系研究( 杨少鸣) 、上海市社区教育政策研究( 王 顺霖、曹明珠、范传伟) 、现代化进程中街道( 乡镇) 社区教育委员 会管理现状与运作模式构建( 刘培鸿、詹伯安、陆永康等) 、社区教 育国际比较( 杨应崧、王恩发) 等七篇研究分报告或专题论文,而且 该中心还对上海市民素质开展调查研究,完成了世纪之交匕海市民 素质调查报告,尔后又与无锡市委政策研究室联合,完成了世纪之 交无锡市民索质调查报告、无锡市街道、居委干部素质调查报告0 除此之外,e 海教育界理论成果还有:叶立安社区教育简明教程( 华 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9 7 年版) 、上海大学出版社2 0 0 0 年出版的社区 教育理论丛书一社区教育学基础( 叶忠海) 、社区教育管理和评 价( 黄云龙) 、各国社区教育概论( 杨应崧) 、社区教育发展和展 望( 沈金荣) 等。与其他地区社区教育研究相比,上海市的社区教育 研究比较系统,涉及的内容多且相对较为深入,既有理论也有实践的 探索,对上海市乃至全国的社区教育理论与实践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另方面,一些专家学者还酝泽了批介绍国外社区教育的论著,有 的还对国外( 特别是美国) 的社区教育进行了实地考察,并结合我国 实际,对社区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些建议和意见。如:各国社区教育 概论( 杨应崧,上海大学出版社,2 0 0 0 年版) 、美国社区教育发展趋 势( 范传伟,比较教育研究,1 9 9 9 年第3 期) 、美国的社区发展与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社区教育研究 社区教育( 杨蓓雷,探索与争鸣,2 0 0 。年第1 1 期) 、美国社区教 育的发展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吴锋,湖北大学学报,2 0 0 4 年第l 期) 等。据不完全统计,1 9 8 0 年1 9 9 5 年全国出版社区教育著作1 9 部,论文2 4 0 多篇,到2 0 0 3 年,全国出版该领域的著作4 0 余部,论 文3 9 0 多篇,从时间匕来看,这些论著主要集中于2 0 世纪末。而以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为背景研究社区教育的成果尚不多,且主要集中在农 村社区教育研究、社区教育基地、社区学院建设和发展等方面,毫无 疑问这将加大研究的难度,也使得此次研究更具有价值。 本文理论基础与框架结构 本次研究以社区教育学、社会学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法、个案 调查等实证研究方法探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社区教育发展面临的若 干闻题,这些内容涉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教育目标的内涵、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对社区教育的要求、当前发展社区教育对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意义、社区教育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及对策。通过对这些 内容的分析和研究,希望为当前我国社区教育发展提供一些理论的支 持。本文写作框架上主要分四部分展开,大致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主要对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区教育基本 概念进行界定,回顾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二部分: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社区教育的关系。内容包括: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教育目标的内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社区教 e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社区教育研究 育的要求以及发展社区教育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第三部分:对当前我国社区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 这些内容有:社区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社区教育理论滞后问题、社 区教育队伍建设问题。 第四部分:针对e 述社区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 策。这些对策有:加强政府统筹、协调,推动社区教育发展;加强社 区教育理论,促进社区教育发展;加强社区教育队伍建设,提高社区 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社区教育研究 第一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社区教育基本知识概述 1 1 “小康社会”的由来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提出 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小康”既是社会文化源流中的一 个特殊的词汇,又代表了一种特定的社会发展理论,在不同的历史时 期被赋予不同的内涵。 从社会文化源流来看,“小康”词第一次出现在诗经中,“民 亦劳止,汔可小康”;西汉时期,“小康”是作为一种社会状况得到了 描述,“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 礼,是谓小康”。4 显然,这种“小康社会”的思想只是建立在小 生产的基础之上。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对“小康”作了新的诠释。 1 9 7 9 年1 2 月6 日,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说:“我们的四个 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 到本世纪束,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 产总值人均水平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 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 就算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所以,我只能说, 。礼记礼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社区教育研究 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个小康的状态。”_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逐步形 成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得以肯定, 以党的文件形式正式确定下来,报告中指出: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 总值比1 9 8 0 年翻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这一目标已基本t 实现。 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倍,人民生活达到小 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 家的水平,人民的生活水平比较富裕,基本e 实现现代化。经过2 0 多 年的努力,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伟大的成绩,顺利实现 “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一、第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 两大历史跨越:实现了基本解决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转变,总体上达 到小康社会水平。 党的十六大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 标,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 的小康。”。因此“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 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 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 实”。? 从十六大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社 。邓小平文选( 第二卷) ,人民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2 3 7 页。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 0 0 2 年1 1 月版,第1 5 1 6 页。 。同上,第1 6 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杜区教育研究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窟下的发展阶段,是完 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阶段。从时间上来说: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是指从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2 0 0 0 年到2 0 2 0 年,其目标是要改 变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状态,着眼于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使国家的综合国力进 一步加强,人民小康生活的内涵和富裕程度显著提高,到2 0 2 0 年人均 gdp 将超过3 0 0 0 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而目强调发展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也强调要使“全民族 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促进 的全面 发展,同时又强调要明显地改善生态环境,使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加 强。 总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在新时期、新阶段,根据我国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确立的宏伟目标,这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 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相统一的目标, 是实现“第三步走”战略目标的重要阶段,符合人民的共同愿望,对 加快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实现人民的生活水平的第三次跨越具有 重大意义。 1 2 社区教育的概念及其历史沿革 1 2 1 社区教育的概念 社区作为社会学研究的基本细胞,是社会学分析社会结构的个 q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社匿教育研究 基本单位,是指由聚居在特定的地域内,互相联系的,具有共同成员 感和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旺社区作为个“特定的 生活圈”,其特殊陛在于它不仅仅是 们休养生息的场所,而且也应该 为社区成员的发展创造条件。社区教育是社区与教育的有机结合。尽 管世界各国社区教育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但由于各个地区和国家的国 情与传统不同,人们对社区教育内涵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甚至存在 很大差异。在此有必要对社区教育的概念梳理一下,以便对社区教育 有个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社区教育”( c 锄岫i t ye d u c a t i o n ) 词最早源于2 0 世纪初美 国的杜威( d e w a y ,1 9 1 5 ) 提出“学校是社会的基础”的思想。啪导 现代意义上的社区教育运动的人是丹麦民众教育豸沛口隆威( c f l e r ) 。 “1 8 4 4 年他在个叫罗亭的乡村创办了第一所民众高等学校,随后 欧美等国纷纷效仿,社区教育也随之在欧美各国发展起来”。畦在社区 教育发展过程中国际教育界对社区教育的涵义、性质做了不同的界定, 比较有代表性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把社区教育界定 为民众教育9 ,其含义所指就是通过教育的力量,使社区民众自觉地、 主动地参与改善社区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以促进社区的发展。第 。徐永祥:社区发展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3 4 页。 。厉以贤:社区教育的理念,教育研究,1 9 9 9 年第3 期,第2 0 页。 。黄云龙:社区教育管理与评价,上海大学出版社,2 0 0 0 年6 月版,第1 1 页。 o 叶忠海:社区教育学基础,上海大学出版社,2 0 0 0 年6 月版,第2 1 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社区教育研究 二,把社区教育界定为社会教育。,这种类型的社区教育以日本为代表, 1 9 4 9 年日本所颁布的社会教育法把社区教育定义为学校教育法 所规定的学校教育活动以外,以社会全体成员为对象所进行的有意识、 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第三,认为社区教育是向社区提供非正 规教育的社会教育服务。这种类型的社区教育主要以美国为代表,在 美国,社区教育被认为是一种为整个社区各种年龄、各种职业、各种 类型的社区居民( 包括已退休的或没有职业的所有社区成员) 所提供 的非正规教育服务机构。社区学院是美国实施社区教育的主要基地, 它不同于传统的大学,它为社会提供多种教育服务,如:职业教育、 补偿教育、普通教育和社区教育等。 我国学者方面在吸收国外社区教育思想的同时,结合我国经济 和社会发展实际,从不同的视角对社区教育做了界定,概括起来主要 有以下五种表述:一是社会体制说认为社区教育是在一定地域 内,由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一种社会与教育的有机结合,是教育与 社会协同发展的教育体制。二是教育体系说社区教育是在一定地 域内教育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进步的大 教育体系。三是教育模式说_ 社区教育是在一定地域内教育与社会 的双向服务,是既具有学校教育的功能,同时又服务于社会的新型教 育模式。四是教育网络说社区教育是在一定地域内学校、家庭、 o 胡协和: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化社区,江西人民出版社,2 0 0 2 年4 月版,第1 2 8 页。 。黄云龙:社区教育管理与评价,上海大学出版社,2 0 0 0 年6 月版,第1 3 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社区教育研究 社会一体化的教育网络。五是教育组织说_ 社区教育是教育与社会 有机结合的教育组织形式,它有效地促进了教育与社会双向服务和协 调发展,是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的教育组织形式。 从上面的概述我们可以看出,社区教育这一概念已被世界各国确 认,但对社区教育涵义的界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侧重点。不过, 这只是在社区教育目标和内容的理解上差异,在实施社区教育实施方 法和形式e 有不同的选择而已。而在实质上,人们对社区教育理解却有 许多共同点。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点:其一,社区教育是教育与社区的 结合,是在定区域内开展的教育活动;其二,社区教育是适应社会 发展需要,为社区所有成员提供的教育服务;其三,社区教育是社区 内所有教育机构、教育力量的协同教育活动。 综上所述,我们将社区教育定义为:在一定区域内开展的,通过 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以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 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活动。这样的界定 首先凸现了社区教育的地域性特征。其次,阐明了社区教育的手段、 目的、意义。手段充分利用社区内各类教育资源开展教育活动; 目的、意义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高社区成员整体素 质和生活质量。 1 2 2 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历程 社区教育的兴起与发展,反映了人与社会的种种需求,同时也为 1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社区教育研究 满足这种需求提供了可能。从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大致可 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萌芽阶段:我国社区教育的历史起点,最早可以追溯到2 0 世纪2 0 年代。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批仁人志士通 过对中国与西方国家( 特别是:对美国) 的比较,认为中国之所以落后, 其根源在于国民的素质落后,于是在中华大地e 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 的乡村教育运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梁漱 溟的“乡村建设”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虽然由于种种原因,他们 的改良愿望都未能实现。但他们认识到农村问题的重要性,并试图通 过教育的方式来解决社会问题,特别是他们在农村的教育实验中积累 的经验和教训,对改革开放以来的社区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 义。 社区教育的新生阶段:改革开放为我国经济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也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课题。当时学校教育面临着两大突出 问题:首先,青少年德育工作问题。改革开放后,学校逐渐恢复了正 常教育秩序,高考制度的恢复,使人们学习热情一下子被激发出来。 但在过分强调知识重要性、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同时,却忽视了思想品 德教育。而且随着对外开放的发展,一些资产阶级腐朽、堕落的思想 也随之流人中国,与此同时,一些封建落后思想也死灰复燃,这些不 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社区教育研究 良社会风气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严峻考验。其次,教育经费不足问 题。改革开放之初,百废待兴,国家在教育上的投入十分有限。学校 教育普遍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广大教 育工作者开始沿用我国5 0 年代实践过的“三结合”教育学校、家 庭、社会各方面合作,共同提高青少年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另一方面, 些中小学校开展了与一些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精神文明共建活动。 “三结合”教育活动和“共建”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学校得到了外界 资金的支持,缓解了经费不足的问题,也推动学校教育由封闭向开放 的转变,拉开了“教育社会化”的序幕,使社区教育在中华大地匕获 得新生。这一时期社区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学校中的青少年,其教育内 容的重点是开展德育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社区教育的成长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建设的进一 步发展,为社区教育发展创造新的机遇。1 9 8 6 年9 月,上海市真如地 区在我国率先成立“真如中学社区教育委员会”,开始探索“学校 社区”办学机制。同时北京、天津等地也开始了社区教育的探索工作。 随着社区教育影响的扩大,社区教育发展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特 别是受到国家教委和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1 9 8 8 年1 2 月在中共中央 关于改革和加强中,j 噶饰睛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城市的区、街道可 以通过试点,逐步建立社区教育委员会类的社会组织,以组织、协 。宁安生:我国社区教育回顾与展望,辽宁教育研究,2 0 0 0 年,第1 2 期,第3 0 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社区教育研究 调社会各界支持、共b 学校工作,优化社会教育环境。”1 9 9 3 年2 月,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出台,又一次强调:“支持和鼓励中小学 同附近的企事业单位、街道或村民委员会建立社区教育组织,吸引社 会各界支持学校建设,参与学校管理,优化育人环境,探索出符合中 小学特点的教育与社会结合的形式。”正是在这样的形势和背景下,一 些地区相继建立社区教育委员会组织,并开始探索社区教育形式,组 织开展各种社区教育活动。这些社区教育组织的出现及其教育活动的 开展,有力地推动了社区教育的发展,社区教育开始迈向“教育社会 化”、“社会教育化”的征程,也标志社区教育进 第二个阶段_ 成 长期。 社区教育的多样化发展阶段:2 0 世纪9 0 年代中期,随着我国经济 体制改革的不断深 ,市场经济体制逐渐的建立,我国社会发展进入 了以竞争求发展的新时期。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行业间的激烈竞争 引发了人才的竞争,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对人才的规格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信息社会的到来,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使得传统的一次陛教 育已很难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更不能满足社会成员不断更新知识 的迫切需要。人们只有通过不断接受教育、坚持终身学习,才能适应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1 9 9 5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 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从而确立了终身教育在我国 教育事业和改革发展中的法律地位,同年教育部把上海、北京、江苏 is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社区教育研究 确定为全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实验区。社区教育正是在上述宏观背景 下,开始扩展自身的功能,其工作对象由的青少年向社会其他人员扩 展,教育内容由德育社会化扩展到知识技能的社会化。为了推动社区 教育发展,1 9 9 9 年1 月,由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颁发的面向2 1 世纪教 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开展社区教育的实验工作,逐步建立 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质。”把社区教育工作与构建终 身教育体系和提高全民素质密切联系起来。为落实行动计划提出 的目标,20 0 0 年,教育部职成司发布了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社区教 育实验工作的通知,在全国确定了北京、上海、天津、山东等8 个地 区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区。2 0 0 2 年社区教育实验区增加到2 8 个。唑亍此 同时,其他地区也根据自己的实际开展各种形式社区教育实验工作, 部分省市成立了省市级的“社区教育协会”,协调、组织、指导社区教 育的工作,还制定了社区教育发展规划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社区教 育实验区的确定及各地的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全面展开,标志着社区 教育工作进入个新的历史时期多样化发展阶段。 从对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社区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逻辑:首先,社区教育的兴起与发展反映了教 育综合改革的必然要求。社区教育的出现,为教育体制改革注入了新 的动力。使正规教育一统天下的格局发生了变化,非正规教育正在成 。黄尧:2 0 0 2 年全省职成教科长会议e 的讲话,中国教育报,2 0 0 2 年1 月7 日第3 版。 1 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社区教育研究 为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柱;社区教育改变了学校教育脱离社会的现状, 发挥了学校在知识、人才、信息集中等方面的辐射功能,同时,也拓 宽学校自身的发展空间。其次,社区教育的兴起与发展也为教育的发 展指明了方向教育发展必须以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前提。教 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处于基础地位,要发挥教育这一功能,教育必 须反映时代要求,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呻芋 次,社区教育的兴起与发展,反映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的客观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们的生存质量和文化需求 日益提高。社会的这种进步,客观匕对社会中的人口素质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社会成员也需要在道德、文化、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提高。 发展社区教育,不仅促进了社区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的学习需求,而 且成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建立学习型社会有效载体。当历史进入2 1 世纪,时代发展又对社区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邓小平文选( 第三卷) ,人民出版社1 9 9 3 年版,第3 5 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社区教育研究 第二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社区教育的关系 党的十六大报告不仅把教育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 标之一,而且还从现代化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教育在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报告明确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 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 发展的战略地位。”o 2 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目标 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处于基础全局先导地位,十六大报告将 教育发展水平作为全面建设小康i 土_ 会的重要指标,明确提出:“全民族 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 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 系。人民享有接受总呼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 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匹这一 目标反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行动 指南。深刻理解这一目标,它包含以下内容: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 0 0 2 年1 1 月版,第3 9 页。 o 同上,第1 9 页 。同上,第3 9 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社区教育研究 2 1 1 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国民教育体系”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的,为本国国民提供教育 服务的各级各类教育系统,包括学校教育系统,校外儿童教育系统和 成人文化教育系统几部分。完善国民教育体系:要求具有完备的教育 系统能够满足各个年龄、各个阶层社会成员的学习需求;要求调整好 教育体系中各层次教育的比例,使其协调发展;每一层次内的教育要 实现类型上的多样化,根据不同地区的教育发展的具体隋况举办不同 类型的教育;扩大各层次教育的职能范围,使各层次教育形成相互促 进的统体。 2 1 2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终身教育是社会所有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和培训的总和,包括 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如正规、非正规和非正式的各种教 育,还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 社区) 教育等。学校教育是终身 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但只是终身教育体系的个部分或个阶段, 建立终身教育体系,不仅要依靠学校教育系统,还要大力发展学校以 外的教育形式,加强各级各类教育、培训的衔接,形成能够提供和满 足人的可持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需求的教育系统。 2 1 3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学习型社会的形 成是以实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为主要目标。“全民学习”要求教育的 l o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社区教育研究 对象从部分群体扩展至社会的全体成员,“终身学习”强调要把学习延 伸到人生的每个阶段,要求教育能够为人的一生提供不问断的教育 机会。建立学习型社会需要社会与教育的共生与互动,一方面教育要 走向社会化,学校教育要摆脱传统孤立的和封闭的状态,密切联系社 会,增强对社会的服务,教育不仅要积极主动争取社会的支持和参与, 又要自觉地接受社会的监督和评估;另一方面要推动社会教育化,即 社会要为一切社会成员提供多种多样可供选择的学习机会,创造学习 的环境和条件,不仅教育部门,社会的所有部门在行使自己的专业职 能的同时,也要行使教育职能,积极参与教育活动,使各种教育形式 形成为个整合的体系。 2 1 4 促进 的全面发展 十六大把 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 不仅反映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各种潜能素质的充分发挥和人的个陛 的丰富圆满,以及人的道德品质的健全:完善。它具孑阿丰富的内涵:首先,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统一发展。这是人的全面发展 的第个含义,也是最基本的含义;其次,人的全面发展的是人的才能 和志趣的多方面发展;再次,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能力的不断提高; 最后,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发展。 教育要适应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必须改变应试教育观念,全面推 n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社区教育研究 行素质教育,促进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协调发展;必须拓宽教育领域, 拓展教育空间,大力发展学校之外的教育特别是社区教育,满足人们 的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根据人的发展开展各 种教育活动;要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提高人的思想道 德水平;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特 别要争取实现各地区教育的均衡发展;微观方面则要求改革教育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为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总之,教育必须改 变现阶段教育发展的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状况,树立大教育思 想,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2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社区教育的要求 社区教育是教育与社会的有机结合,上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教 育提出的要求,同样也对社区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学校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但是它只是其中的一 个部分或个阶段。而且学校教育一般只针对特定的群体、教学内容 相对比较固定,与人们不断增长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存在着很大差距。 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要求社区教育拓展学校教育之外的 教育空间,大力发展非正规教育,弥补学校教育在一些领域的不足, 同时加强各种教育体系之间的衔接,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完整的教育 内容。 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社区教育研究 是基于人的成长、发展以及生活的需要而提出来的,强调学习与生活 一体化,学习应该成为人们的一种基本生存方式、发展方式。要求社 区教育应该把教育对象从当前只针对青少年或老年人拓展到社区内的 全体成员;从时间和空间来说匕,社区教育应该为社区成员人生的每 个阶段的学习提供教育条件,要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全程、全方位 的教育服务。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是个动态自j 、多元化发展过程。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各个地区间的经济、文化等发展的不平衡带 来教育上的不平衡,由此必然要求社区教育朝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社 区教育必须坚持教育主体的多样化,改变政府办学独撑天下的局面, 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教育,特别是社区内的组织 和经济实体,要最大限度地整合和利用各种社区内的教育资源,吸引 广大社区成员参加社区教育。另外,社区教育的发展必须根据本地区 的特点,以满足社区发展的不同需求为目的,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最大限度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小康。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社 区教育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社区教育是社区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 乃至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途径。社区经济的发展,社会物质文明的 建设直接依赖于教育、文化和科技的进步。通过社区教育,培养社区成 员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陶冶社区居民的道德情操,促使社区成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社区教育研究 之间文明高尚的交往方式和人际关系的形成,培育社区成员对社区的 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社区意识,共同营造文明健康的、高质量的生活 家园。社区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全面建设小荣i 土会的基础,社区教 育要紧密结合社区建设和发展实际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社区教 育还要共b 和帮助社区内的弱势群体,为他们创设一种平等的、非歧 视的氛围,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自我创造的能力。 社区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客观要求,体现 了教育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本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社区教 育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特别是! 垒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勃晴? 目橱环仅 丰富了社区教育的内涵,也为现阶段社区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首先,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拓展。社区教育通过充分利 用社区内的教育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活动,满足社区 居民的各种学习需求,特别是那些离开学校、离开单位的社区成员的 教育需求,有效地填补了学校教育在这一领域的不足,拓展适应社区 居民工作、生活需要的新的教育服务领域,把教育活动从学校拓宽到 人们生活的社区,推动教育社会化的进程。具体表现为:社区教育应 该提供现有的教育体系不能涵盖的教育内容;社区教育应该提供现有 教育体系具备的但无法满足社区发展和社区成员学习需要的教育;社 区教育应该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使各种教育之间能够互相衔接, 为国民的学习、发展提供完善的教育体系。 2 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社区教育研究 其次,社区教育是协调和沟通各类教育系统的纽带。促进社区发 展、提高社区成员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是社区教育根本目的所在。 由于社区发展和社区居民教育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社区教育必须对各 种教育体系进行的协调和整合。为此,社区教育要清除不同教育类型 之间的壁垒,真正建立起教育的“立交桥”;要加强社会教育系统的建 设,发掘正规成 、教育之外的多种教育形式;改变教育资源的学校垄 断陛和封闭性,使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相互开放,学校教育资源 向社会开放,充分实现教育资源的社会共享;促进正规教育和非正规 教育之间的互动发展。真正做到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 等教育相互衔接,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相结合,职前 与职后教育、培训相互贯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相互 配合。 再次,社区教育是以“全员、全程、全方位”为特点的大教育理 念。社区教育是以全员教育、全程教育、全方位教育为特征的大教育 思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社区教育是“三全”统一的新型教育 形式。 全员教育,是指社区教育面向社区全体成员,为全体成员服务的 教育活动。从年龄段来说,包括婴儿、儿童、青少年、中年人、老人 等;从社会阶层来说,包含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个体户、私营企 嘶忠海:社区教育学基础,上海大学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2 8 页。 2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社区教育研究 业主、自由职业者等。社区教育应该是及时、准确、真实地反映社区 广大居民的学习需求,并为社区成员提供大众化、普及化教育,为人 人参与学习创造的机会,真正体现全民教育的思想。 全程教育,是指社区教育面向人的终生,为人的终生发展服务的 教育活动。社区教育要突破传统的“一次陛”教育观念,为社区成员 人生的各个阶段的发展提供学习的机会与学习内容,使社区成员的一 生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体现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的思想。 全方位教育,是指社区教育面向社区,为满足社区成员各方面的 教育需求提供服务的教育活动。社区教育不仅是促进社区发展的教育 活动,也是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教育活动以及为社 区成员发展提供需要的教育活动。如:婴幼儿教育、青少年校外素质 教育、在职 员和下岗再就业教育、成 文化教育、老年人的医疗保 健教育、弱势群体的生存技能培训、外来人口适应城市社会生活教育、 面向全体成员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教育等。 总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社区教育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要 求,全面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大教育思想,为人和社会的 全面小康提供完善的教育服务。 2 3 发展社区教育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2 3 1 社区教育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育目标的重要形式 2 3 1 1 社区教育是建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有效载体 2 s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社区教育研究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党根据社会发展的 要求,应对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经济的挑战,在新世纪提出的奋斗目 标。终身教育思想是2 0 世纪6 0 年代中期国际上出现的一种新型教育 理念。它认为:“人从诞生起至死亡为止的一生都必须接受教育”旺社 会的发展促使 类必须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接受教育“我们再也不能 刻苦地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身学习如何去建立个不断 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 人的生存“是个无止境的完善 过程和学习过程”,“人是个未完成的动物,并且只有通过经常地学 习,才能完善他自己”。 要建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必须要通过有效的 载体,需要以定的社会生活单位为基本的组织形式和依托。然而从 传统的教育体系中,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以及职业教育, 只是针对社会的部分 威 生的某一阶段,无法满足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