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行动方案.doc_第1页
煤矿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行动方案.doc_第2页
煤矿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行动方案.doc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前言第一章 矿井的基本情况页码第一节 矿井简介第二节 资源条件第三节 系统简况第二章 会诊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第一节 本质安全型矿长第二节 本质安全型员工队伍第三节 本质安全型环境 第四节 本质安全型文化第三章 创建行动计划第一节 组织领导第二节 行动目标第三节 主要措施与对策第四节 行动计划表第一章 矿井的基本情况第一节 矿井简介一、矿井位置及交通煤矿位于湖南省耒阳市东南约10公理的泗门洲镇镜内。地理坐标:东经11253301125402,北纬261846262210。距耒阳市区12公里,距公司本部2公里。区内有自营准轨铁路耒新专线穿过井田东部经珠矶滩与京广线的浪石坪车站相接,全长30公里,矿井有公路与107国道及京珠高速公路相接,穿越井田东北端的耒水常年可通行100吨机船,水陆交通十分便利。二、矿井设计,核定和生产能力煤矿1967年建井,1970年投产。2006年6月,龙家山矿井政策性破产,矿井改制重组为红卫矿业有限公司煤矿。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21万吨/年,湖南省煤炭工业局于2009年核定煤矿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2010年矿井实际生产原煤15万吨,2011年矿井计划产量14.8万吨。三、井田位置煤矿矿区范围位于白沙向斜西翼南段,南邻里王庙井田,以枫树下断层为界;北以耒河边断层为界,隔耒水与白山坪井田相邻;西至6煤露头线;东至-400m水平。走向长5km,倾斜宽0.8km,井田面积4.0387km2。依据2009年5月湖南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煤矿采矿许可证,矿井范围由16个拐点构成,开采标高:从+180m至-400m。煤矿井田范围见井田范围拐点坐标(1980西安坐标系)拐点号xy拐点号xy12912149.59938389066.19092914864.6193838870159938389186.191102915076.62138388841602383892560191112916274.6303838905160438389291.991122917354.6393838934160338389019.189132916529.6343838989661038389106.188142915809.6283838968161338389009.186152912869.60638389991.99682914701.61838388941.184162911879.59838389776.196标高:由+180m-400m,共由16个拐点圈定,矿区面积约4.0208 km2第二节 矿井资源条件一、地层龙家山井田位于白沙向斜西翼南段,井田内出露地层由新至老有:第四系(q)、白垩系(k)、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二叠系上统大隆组(p2d)、龙潭组(p2l)、二叠系下统当冲组(p1d)。矿井出露地层有第四系(q)、白垩系(k)、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二叠系上统大隆组(p2d)、龙潭组(p2l)。(1)、第四系(q):为本矿井的表土层,由土黄色、土红色粘土层组成,夹砂和砾石,平均厚约4米。(2)、白垩系(k):本层常称“红层”,分布于56线以北,岩层走向北40-80度东,倾向北西,倾角10-30度,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岩性为紫红色砂质泥岩,中、厚层状,近水平层理,有少许方解石脉穿插,夹较多的薄层石膏,中、上部夹有不规则的砂砾岩及砾岩,底部有一层不稳定的底砾岩,厚0-32米,平均10.5米,地层全厚约393米。底界有一层0.252.5米的杂色粘土。(3)、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分布于矿井南部和东部,岩性为灰色、土黄色的泥质灰岩间夹泥灰岩、薄层灰岩及钙质砂岩,富含方解石脉,厚度大于138.5米,产菊石、克氏蛤等化石,底部有一层0.2-0.5米的白色粘土岩为底界标志,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4)、二叠系上统大隆组(p2d):岩性由深灰色、灰黑色的硅质泥岩组成,菱状节理发育,中下部有薄层硅质灰岩,含菊石及瓣鳃类动物化石,厚57.0米。底部有一层0.73.0米菱铁质白云质灰岩,与下部呈整合接触。(5)、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分布在矿井范围内,由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夹煤组成,厚约582米。2、含煤岩系地层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为矿井范围内的含煤岩系,根据岩性组合及含煤性可划分为上部含煤段(p2l2)、下部不含煤段(p2l1)。(1)上部含煤段(p2l2),分布在矿井范围内,由砂岩、中厚层砂岩、粉砂岩、泥岩夹煤层组成,含煤7层,自上而下编号为1、2、3、4、5、6、7煤层。其中6煤层为矿井主要可采煤层,5煤为局部可采煤层,余下为不可采煤层。上部含煤段厚约226m。岩性及含煤性自上而下分述如下:p2l24:灰黑色的砂质泥岩及砂岩,含菱铁质及黄铁矿结核,产植物化石及动物化石,厚约7米。底板含煤一层,为1煤,极不稳定,厚00.49,为不可采煤层。p2l2k : 薄层砂岩,灰色、薄层状,细粒,以石英为主。硅质胶结,夹二层黑色砂质泥岩,中含少量菱铁质结核,产数量不多的瓣鳃类动物化石,厚约28米。p2l23 :结核泥岩,深灰色、灰黑色泥岩及砂质泥岩,薄层状,夹较多扁豆状菱铁质结核,产大量瓣鳃类动物化石,动物化石常被黄铁矿交代,厚约33米。底部含煤一层,称2煤层,含硫高,极不稳定,顶、底板泥岩中产植物化石及化石碎片,厚03.6米,平均0.8米。p2l22 :上部为浅灰色细-中粒砂岩,具楔形及小型斜层理,成份以石英为主,硅质、泥质胶结,夹有不规则的粉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厚约29米。底部含煤一层,称3煤层,极不稳定,厚约01.07米,平均厚0.58米,偶尔可采。中部为深灰色-灰黑色砂质泥岩,含指状菱铁质结核,产大羽羊齿植物化石。下部常有灰色-浅灰色细砂岩,厚约21.5米。底部含煤一层,称5煤层,为局部可采的薄煤层,不稳定,厚约0-1.99米,平均0.74米,本区南部较发育。下部为灰白色-浅灰色、中厚层状,细中粒砂岩,泥质、硅质胶结,较疏松,局部发育缓波状层理及斜层理,偶夹粉砂岩。顶底部为砂质泥岩,产大羽羊齿植物化石,厚约38米。底部含煤一层,称6煤层,结构简单,比较稳定,煤厚0-15.63米,平均厚2.07米。p2l21 :上部为灰白色细砂岩及黑色砂质泥岩,厚约18.7米。中部为细或中粒砂岩,泥质胶结,厚约32米。下部为黑色泥岩,夹有薄层细砂岩,厚约14.7米,局部地段含极薄煤层或炭质泥岩,称7煤层。(2)下部不含煤段(p2l1):由中厚层状砂岩、粉砂岩及泥岩组成,厚约356。二、构造龙家山井田位于白沙向斜西翼南段,岩层走向北东,倾向东80-100,倾角30-33,地层呈一单斜构造。井田内局部地段小型褶曲、断层较发育,已查明的断层有枫树下(f1)倾向正断层,新坡洞(f2)倾向逆断层,柳家村(f3)走向逆断层,耒河边(f4)斜交逆断层,(f5)正断层。其落差在10-100m之间。f1、f4分布在井田南北两边界,f2、f3、f5断层分布在井田内,但对开采影响不大。矿井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构造类型。三、可采煤层情况主采煤层情况井田内含煤7层,6煤层为主采煤层,5煤局部可采,其余均不可采。5煤层距6煤层约27.7-56.3m,平均为38.0m,煤层结构简单,局部发育。主采6煤层煤厚0-15.63米,平均厚2.07米,为中厚煤层,井田北部受“红层”剥蚀严重,大部分不可采,南部煤层发育较好,结构简单,可采指数76%,变异系数115%,煤层属较稳定型。主采6煤层顶板为砂质泥岩、粉砂岩,开采时随采随落,属级顶板。底板为灰白色细砂岩、硅质胶结、坚硬,煤层呈粉末状多具光滑面。6煤层属无烟煤,煤质较好,其灰分为15.74%,挥发分为5.67%,含硫0.59%,发热量达29.35mj/kg,属中灰低硫高发热量的无烟煤。四、资源储量截止2011年8月31日,煤矿保有可采储量317.6万吨。五、开采技术条件1、瓦斯矿井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矿井2010年度绝对瓦斯涌出量为8.14m3min,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25.66m3t。批复瓦斯等级为突出矿井。2、煤尘经湖南省煤炭质量监督检查站鉴定,(99)量认(湘)字(复t237)号,湖南省煤炭工业局关于2009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湘煤行20109号),均认定为煤尘无爆炸危险性。3、煤层自然发火经湖南省煤炭质量监督检查站鉴定,矿井6煤层为无烟煤,含全硫0.59,为低硫,不会产生煤的自燃现象。湖南省煤炭工业局关于2009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湘煤行20109号)该矿开采煤层属不易自燃煤层。4、煤层顶底板稳定性6煤层厚度015.63m,平均厚2.07m,煤层走向近于南北至北北东,倾向东,倾角3035。在56勘探线以北,其顶板为“红层”粉砂岩或底砾岩,抗压强度为3.4mpa为级顶板,在56勘探线以南其伪顶为厚0.38m的泥岩随采随落,直接顶板为粉砂岩,抗压强度为1.41mpa 4.56mpa,为级顶板。底板细砂岩,稳固性好,其抗压强度为47mpa。工程地质条件简单中等。5、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系区内地表水系较发育,耒水流经井田最北端,耒水支流满州小溪流经井田南端,还有西冲水库及星罗棋布的池塘等。(1)耒水:耒水是湘江支流,流经井田北端,切割白垩系“红层”及龙潭组下段地层。河宽200300m,两极流量47.0848.87m3/s,2003年前,一般水位标高76.6277.50m,历年最高洪水位达86.50m。2003年后,耒河下游距本区4km处修建了耒中水电站,提高了耒水两岸河堤,堤顶高程85.5086.00m,正常水位(发电保证水位)提高到83.50m。(2)满州小溪:满州小溪是耒水支流,源出于坦家冲井田,沿煤系地层走向由南向北,在本区南端51线折向东进入三叠系下统大冶组地层后汇入耒水。溪宽510m,正常水深01m,流量0.051.03m3/s,最大流量6.063m3/s。(3)西冲水库:位于井田西部(61线62线)、龙潭组下段地层及龙潭组上段7煤组地层,小部分位于白垩系下统红色岩层之中,水库面积约33千m2,容量约6万m3。该水库主要位于龙潭组下段地层,对煤层开采无影响。2、岩层的含水性与隔水性(1)第四系(q)分布于冲沟低洼地带,由残积、坡积、冲积物组成,以亚粘土、粘土为主,次为风化碎块。厚019m,平均4m。冲积层含孔隙潜水,单位涌水量0.064l/s.m。(2)白垩系下统红色岩组(k1)分布于井田中部、北部广大地区,由红色粉砂岩、砂砾岩、细砂岩及底砾岩组成,全层厚393m,细砂岩局部含孔隙潜水,为弱含水层,粉砂岩、砂砾岩、底砾岩为隔水层。(3)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分布于井田东部,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沉积,分上、中、下三部,总厚400m。下部为泥质灰岩、泥灰岩,厚50100m;中部为中厚层状石灰岩夹泥质灰岩,厚3050m;上部为泥质灰岩夹薄层灰岩、钙质砂岩,含承压裂隙溶洞水,泉水最大流量0.34 l/h,为弱含水层。(4)二叠系上统大隆组(p2d)分布于井田南部,为一套浅海相硅质岩建造,由硅质泥岩、硅质岩、硅质灰岩组成,平均厚57m。本组地层浅部经风化后,含裂隙潜水,单位涌水量0.00034l/s.m,含水微弱,深部可视为隔水层。(5)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上段(p2l2)除砂岩微弱含水外,其余均为隔水层,砂岩涌水量0.03050.0445l/s.m。(6)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下段(p2l1)分布于井田西部,除螺底砂岩为微弱含水层外,其余均为隔水层。螺底砂岩距主采6煤层大于200m,其微弱含水对矿井无影响。3、 断层含水性和导水性矿山目前开采范围已查明的断层有f1枫树下正断层、f2新波洞逆断层。(1)f1断层:矿井0m井下供水工程穿越f1断层,无明显断层痕迹,该段巷道有滴水,证实该断层导水性弱,且断层附近无大的水体,断层两侧地层均为弱含水层及隔水层。(2)f2断层:18-6采掘工作面,未见明显断层痕迹,f2断层未曾截断6煤层,对矿井不构成水患威胁,且断层两侧地层均为弱含水层及隔水层。另外,f3走向逆断层、f4斜交逆断层,它们均为压扭断裂性质,导水性弱。f3位于井田6煤层浅部+50m水平,对矿井生产区无影响。f4断层为井田北部边界,需留安全煤柱。f5正断层位于井田准采高程之外-460m水平,对矿井生产不会有水患威胁。4、老窑水本区大部分含煤地层被白垩系下统红色砂岩覆盖,仅井田南部56线以南煤系地层出露区有老窑分布,以往开采废弃的老窑不多,规模不大,一般深5080m,约+50m水平。龙家山矿井第一水平已将现生产区和老窑区隔开,现生产水平,无老窑水威胁。本矿井范围内,没有现今仍在生产的小煤窑。5、矿井充水条件(1)矿井涌水的水源与通道。“红层水”即白垩系(k)“红层”的底砾岩水或空洞粉砂岩水。当“红层”与6煤层直接接触或临近于6煤层上方时,采后的导水裂隙带波及到该含水层,“红层水”会进入采空区或底板巷。老窿和小煤矿水。矿井范围内老窿较多,大多数分布于煤层露头附近,由于年代久远痕迹不清。经开采证实,老窿底界最大深度达-30m水平。现生产小矿和关闭小矿,均超深越界在0m水平以下,其矿井水向煤矿采空区排放。此外南边邻近的里王庙煤矿边界的小矿,其矿井水通过龙里供水工程巷道进入龙家山矿井。“红层水”、老窿水和小矿水的水量随季节变化而变化,雨季期间涌水量增大,旱季则反之。所以大气降水是矿井水的主要来源,其通道是老窑、小煤矿以及矿井开采后的导水裂隙。(2)、矿坑涌水量根据煤矿对矿井涌水量的观测,涌水量最大350.9m3/h,一般为240 m3/h,本次对煤矿涌水量实测,最大340m3/h,一般210m3/h。矿井涌水量受大气降雨量渗入补给影响明显。本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类型。 第三节 主要生产系统一、开拓系统矿井开拓方式为反斜井开拓,多功能井,主井筒倾角27度,井口标高+95.5m,井底标高-250m,长761m,北风井井筒倾角27度,井口标高+102.5m,井底标高+34.4m,长150m,北风井井筒倾角32度,井口标高+129.1m,井底标高+3.11m,长238m。矿井设计为四个水平,一水平(0-100m)已开采完毕竟,现生产水平为二水平(-100m-250m),三水平(-250m-400m)为延深水平。现有采煤方法采用走向长壁、倾斜分层、后退式采煤法。顶板管理方法为全部陷落法。回采工艺为放炮结合手镐落煤,单体配兀梁走向支护,手拉葫芦回柱放顶。岩掘工作面采用风动凿岩,光面爆破破岩,扒矸机装矸,支护采用锚网喷联合支护;煤掘工作面采用电煤钻打眼爆破落煤或手工落煤方式进行掘进,采用刮板运输机运输煤矸,支护采用u型钢金属支护。现有回采工作面3个,掘进作业头4个,其中岩巷头2个,煤巷头2个。二、通风系统矿井通风系统独立完整,采用两翼对角式通风方式,矿井总进风量为2317 m3/min,总回风量为2426 m3/min。通风方法为抽出式,共有南、北风井二个回风井,北风井风机现停开,主井进入的新鲜风流经各用风地点后变成泛风风流后由南风井风机抽出,矿井各采区和工作面具备独立、稳定、可靠的通风系统,采区实行分区通风,并设置了采区专用回风巷。矿井南风井抽风机负压为2900pa,矿井通风等积孔为0.81 m2,矿井通风能力核定为 17万吨/年,矿井实际年产量为15万吨左右,远低于矿井通风核定生产能力,没超通风能力生产。各风井主要通风机通风性能(备用主要通风机额定参数一致)风井主扇型号电机功率(kw) 输 入风 硐 负 压mmh2o排风量m3/min 主扇实际备扇 型号电压(v)电流(a)功率效率(%)南风井fbcdz no.16 2*75150430130290242613095fbcdz no.16 2*75北风井4-72-20b停开三、井下排水系统矿井排水方法为一级排水和二级排水综合使用:1、-100m水平排水系统:正常涌水量:134m3/h,量大涌水量:238m3/h。水仓容量:内水仓为500 m3,外水仓为570 m3。排水泵:共安装有5台排水泵直排地面+98m标高,分别为四台200d43*6,配用电机280kw,和一台150d30*8配用电机160kw。排水管路5趟,分别为四趟219*10,和一趟279*10,直接排放至地面.2、-250m水平排水系统:正常涌水量:50 m3/h,量大涌水量:58 m3/h。水仓容量:内水仓为600 m3,外水仓为720 m3。排水泵:共安装有3台排水泵直排地面,分别为三台200d43*9,配用电机450kw。排水管路2趟,219*10,直排到地面.3、-400m水平临时排水系统:正常涌水量:40 m3/h,量大涌水量:44 m3/h。临时水仓容量:180 m3,内外水仓正在施工。排水泵:目前共安装有2台排水泵,分别为二台125d25*4,配用电机75kw。排水管路2趟,127*8, 将水排往-250m水仓,再由-250m水泵排放到地面.四、运输系统1、地面运输:主井口原煤经地面运输道进入电动翻笼,然后通过6台皮带运输机(皮带走廊)运至煤仓, 分别储存至精品煤、一般煤和次煤煤仓,由煤仓50装载机装车到火车车皮, 经白沙矿区专用运煤耒新支线向外分运。2、井下运输:矿井主要运输大巷在-250m输大巷,采用4台qktb20-100/192型隔爆蓄电池电机车运输,运输工具为1吨u型固定式矿车,运输大巷采用22kg/m钢轨,轨距为600mm。五、提升系统主井绞车为2jk-3/20绞车斜井双钩串车混合提升,担负全井提煤、矸、升降人员、设备及材料等。主井筒-100m以上铺设的钢轨为30kg / m,以下铺设的钢轨为22kg / m。井口装有阻车器,变坡点下装有电动保险挡。井口和井底安装有自制的自动摘钩装置。-400m为2jk-1.6绞车, 单钩串车提升提煤、矸、升降人员、设备及材料等,其轨道上山为2jk-1.0绞车,提煤、矸、设备及材料等,均铺设钢轨为22kg / m。六、供电系统1、地面、井下供电情况:矿井采用三回路供电方式,珠(玑滩)龙(家山)进线,lgj-150mm,2.5km;红(红卫降压站)龙(家山)1#进线,lgj-150 mm,4.3km;红(红卫降压站)龙(家山)2#进线,lgj-120mm,4.3km。矿地面6kv配电房分别向南风井抽风机、地面瓦斯抽放泵房、主井绞车、井下、地面主变采用6kv双回路供电,地面两台s10-500/6型主变向地面煤仓、空气压缩机、矸子山绞车、地面运输系统、工业广场等提供380v电源。2、井下供电系统:-100m供电: -地面-100m为二趟yjv22 3120mm2型6kv高压电缆。每回路长约0.78km;一台kbsg-200/6/0.69的隔爆型干式变压器供由-100m中央变电所供-100水平的生活水泵及暗付井绞车。及供-100中央水泵房的1号、2号、3号、4号、5号水泵(其中3号水泵为660v的低压供电,其余为6kv高压供电)-250m供电:该中央变电所采用三回路供电,1#电源yjv22 3120mm2型电缆,长约0.61km;和2#电源zqd20370mm2型电缆来,长约0.61km;均来自-100中央变电所,3#电源yjv22 395mm2型电缆,长约1.106km;来自地面配电房。有二台kbsg-200/6/0.69的隔爆型干式变压器,分别供该水平和-400m水平的三专及动力电源。供电电压为6kv,216 供电:由-250中央变电所向216变电所、216三专变电所、一趟电源yjv22 325mm2型电缆长约0.7km;,一趟电源yjv22 335mm2型电缆,长约0.7km;有二台变压器。其中一台kbsg-200/6/0.69的隔爆型干式变压器用于供动力电源及一台kbsg-100/6/0.69的隔爆型干式变压器用于供三专电源256 供电:由216变电所向256变电所、一趟电源yjv22 325mm2型电缆,长约1km;一台kbsg-200/6/0.69的隔爆型干式变压器.276二轨变电所,由216变电所一趟电源yjv22 325mm2型电缆,长约1.5km;由256变电所一趟电源yjv22 325mm2型电缆,长约0.4km;有二台变压器。其中一台kbsg-200/6/0.69的隔爆型干式变压器用于供动力电源及一台kbsg-200/6/0.69的隔爆型干式变压器用于供三专电源276三轨变电所,由276二轨变电所二趟电源yjv22 325mm2型铜芯电缆,长约0.4km;有二台变压器。其中一台kbsg-200/6/0.69的隔爆型干式变压器用于供动力电源及一台kbsg-200/6/0.69的隔爆型干式变压器用于供三专电源 3、井下双风机双电源情况井下所有局部供风地点全部实现了双风机和双电源。分别为(1)、-400m水仓岩掘面,-400m北大巷岩掘面,其风机型号为dbkjno5/2*5.5和dbkjno5/2*7.5对旋式局部通风机各两台,双风机专用开关为qjz-80sf矿用风机用隔爆型真空电磁起动器各两台,双电源由两趟专用线路分别来自-250m中央变电所的三专变压器和动力变压器。(2)、276一轨-210m车场,供2768-2(1)风巷煤掘面,其风机型号为dbkjno5/2*5.5对旋式局部通风机两台,双风机专用开关为qjz-80sf矿用风机用隔爆型真空电磁起动器两台,双电源由两趟专用线路分别来自276二轨采区变电所的三专变压器和动力变压器。(3)、276三轨-130南底板巷2761-1(3)s风巷,其风机型号为dbkjno5/2*5.5对旋式局部通风机两台,双风机专用开关为qjz-80sf矿用风机用隔爆型真空电磁起动器两台,双电源由两趟专用线路分别来自276三轨采区变电所的三专变压器和动力变压器。4、三专两闭锁使有情况三专设备使用情况:6kv的高压三专线路从-250m中央变电所送至各个采区变电所内的三专变电所。分别为:(1)、-250m三专变电所,专用变压器为kbsg-200/6/0.69的隔爆型干式变压器,专用电缆为my-3*25+1*16,800米,供-400m水平的三专局部通风机及瓦斯监测仪。(2)、216三专变电所供,专用变压器为kbsg-100/6/0.69的隔爆型干式变压器,专用电缆为my-3*16+1*10,500米,供216轨道上山的所有三专局部通风机及瓦斯监测仪。(3)、276二轨三专变电所,专用变压器为kbsg-200/6/0.69的隔爆型干式变压器,专用电缆为my-3*16+1*10,900米,供276一轨和276二轨所有三专局部通风机及瓦斯监测仪。 (4)、276三轨三专变电所,专用变压器为kbsg-200/6/0.69的隔爆型干式变压器,专用电缆为my-3*16+1*10,400米,供276三轨所有三专局部通风机及瓦斯监测仪。两闭锁使用情况:所有煤、岩掘进工作面都实现了瓦斯闭锁和风电闭锁:(1)、-400m水仓岩掘面,-400m北大巷岩掘面,闭锁开关为qbz-200防爆型真空磁力起动器,瓦斯监控仪主机为kj101,停风及瓦斯超限后切断工作面所有动力设备电源。(2)、276一轨-210m车场,供2768-2(1)风巷煤掘面,闭锁开关为qbz-80防爆型真空磁力起动器,瓦斯监控仪主机为kj101,停风及瓦斯超限后切断工作面所有动力设备电源。(3)276三轨-130南底板巷2761-1(3)s风巷,闭锁开关为qbz-80防爆型真空磁力起动器,瓦斯监控仪主机为kj101,停风及瓦斯超限后切断工作面所有动力设备电源。所有回采工作面都实现了瓦斯电闭锁:(1)、276一轨-250m,2768-1采面,闭锁开关为qbz-200防爆型真空磁力起动器,瓦斯监控仪主机为kj101,瓦斯超限后切断回采工作面所有动力设备电源。(2)、276二轨-210m,2766-1采面,(备用回采工作面)闭锁开关为qbz-200防爆型真空磁力起动器,瓦斯监控仪主机为kj101,瓦斯超限后切断回采工作面所有动力设备电源。(3)、276三轨-130m,2761-4采面,闭锁开关为qbz-200防爆型真空磁力起动器,瓦斯监控仪主机为kj101,瓦斯超限后切断回采工作面所有动力设备电源。(4)、276三轨-170m,2764-2采面,闭锁开关为qbz-200防爆型真空磁力起动器,瓦斯监控仪主机为kj101,瓦斯超限后切断回采工作面所有动力设备电源。5、井下防爆管理情况:井下所有高低压开关和电器都实现了挂牌管理,实行防失爆区域管理责任制,明确了防失爆责任人。有防爆电器入井安装检验制度,电缆管理制度。井下所有高低压开关和电器都实现了挂牌管理,实行防失爆区域管理责任制,明确了防失爆责任人。有防爆电器入井安装检验制度,电缆管理制度。6、井下淘汰设备情况:定期编制全矿设备明细表,对国家要求淘汰及明令禁止的设备进行了及时更换处理,现井下已消除淘汰设备存在的情况。 六、瓦斯抽采系统1、抽采方式:矿井瓦斯抽采以矿井瓦斯抽采管理规范为依据,于2006年建立了地面永久抽采系统,抽放泵房建在南风,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红砖砌成,泵房内设备、开关、照明均为矿用防爆型系列,并装设了kj101监控系统,实施了瓦斯闭锁;房外设置有避雷针,并泵房周围20米内用砖砌围墙禁严;泵房外总抽放管上安设了防回火、防回气、防爆炸等安全装置。抽放泵选用2bea-303, 75kw水环式真空泵二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且还备有elmo-f液环式移动真空泵22kw二台、15kw一台、7.5kw一台,以备急需之用;井下布置管网对各采掘工作面进行抽采,地面抽放泵房井下0m总回风巷176轨道上山-100回风巷安装8寸玻璃钢主管、8寸pe管共1500米,各采区轨道上山和底板巷安装6寸玻璃钢管和pe管共1450米,底板巷至各采掘工作面安装4寸(3寸)铁管和pe管共1500米,随着新准备采区的形成,抽采管路会不断增长。矿严格按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每个一分层工作面均进行了预抽瓦斯,抽采方法:煤巷掘进为穿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瓦斯,采面为上、下顺槽顺层钻孔预抽采面瓦斯。石门揭煤在石门距煤层法线距离7m时,开始施工穿层钻孔预抽瓦斯。抽采钻孔采用全断面等间距布置,孔径87mm,孔深15-90m,抽采孔全部采用水泥砂浆封孔。抽采瓦斯浓度地面泵站为18%-26%。井下单孔瓦斯浓度为30%-98%。目前我矿通过区域抽采,使一分层采煤工作面与一分层煤巷掘进工作面消除了瓦斯事故。采掘工作面瓦斯超限的次数和超限浓度均大幅度减少。近几年龙矿成功地从煤层中抽出了近600余万立方米的瓦斯,解放了近40万吨的煤炭储量,缓解了该矿采掘接替紧张局势。实现了连续5年没有发生煤与瓦斯突出。2.瓦斯利用情况:抽采出瓦斯排入大气中,尚未利用。七、六大系统1、压风自救系统:(1)地面压风机房安装了两台螺杆式空气压缩机,分别为sav-2508(电机功率185kw,公称容积流量30m3/min, 额定排气压力:0.8mp,登福机械(上海)有限公司)一台和lgfd-22/8(公称容积流量:22m3/min,额定排气压力:0.8mp,济南压缩机厂有限公司)一台。(2)、井下压风管系统由地面压风机房延主斜井口铺设的一路127*8焊管至-100m暗副井口分两路,一路经暗副井至-250m大巷至400m大巷,给井下各作业工作面进行集中送风。别一路经-100m大巷至276一轨,276二轨和276三轨,等轨道上山至各个工作面,矿井井下各主要运输巷道管路全部铺设127*8焊管,井下各轨道上山管路全部铺设80*4.5焊管,各采掘巷道支线管路全部铺设25*6焊管。2、供水施救系统:(1)、在地面井口设置消防蓄水净化池、井下-100m水平的生活水泵及路联接构成一个水网,并由矸子山水池延副井铺设了一路80*4.5焊管作为井下供水水源。另一路铺设了159*8焊管给全矿正常生活供水。消防蓄水池的水源全部来自井下排水,经过地面处理机房处理后,再供往井下使用,实现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生活蓄水池作为备用水源,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使用。 (2)、全矿供水管路共9500米,每隔200米设置供水三通阀一个,目前已基本覆盖各采掘工作面、避险硐室、运输大巷、回风巷、溜子道及副井等,可以满足在发生突发事故时,给予井下作业人员进行施救。地面蓄水池:地面井口蓄水池、消防蓄水池储水量各为400 m3, 井下供水管路:井下主供水管路全部铺设80*4.5焊管,各轨道上山全部铺设50*4.5焊管,采掘工作面全部铺设32*5焊管。 供水施救装置:供水施救装置是由公司按照相关要求自行设计的,主要由减压阀、压力表以及其它部件等组成。3、通讯联络系统通信联络系统2002年4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采用的是江西联创通信有限公司生产的ddk-6m调度通信系统,该系统性能稳定可靠,由ddk-6m交换机、智能189调度台、hak-2、kth-33型防爆电话机和井下通讯电缆组成,具有强插、强拆、任意接听、调度代答、转接、呼叫等待、多方通话、调度会议、调度录音、呼叫保留、调度组呼/群呼、故障代答等功能。井下采用hak-2型、kth-33型防爆电话机,该机具有紧急呼叫功能,一键直通调度台即可通话。目前,地面主通风机房、井下变电所、水泵房要害场所、采掘工作面、采面各水平车场、采掘巷道口、等其他地点也全部安装了防爆电话机,共计安装了60部,满足了矿井安全生产的需求。4、监测监控系统矿井安全监控系统采用江苏镇江中煤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kj101n煤矿安全监控系统,2008年11月,该矿根据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要求(aq6201-2006)的规定,对系统进行了改造和升级。该系统配套的传感器具有优异的技术性能,独创编码远程断电技术,多路断电信号仅用一对线路传输,同时兼做断电箱的电源,能够简化现场接线,断电箱不用另外配接工作电源。采用tcp/udp通信协议,可方便在我们公司上监测到主机的数据。目前,矿井井下甲烷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风速传感器、水位传感器等各类传感器共110台,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要求(aq6201-2006)的规定覆盖全矿,符合国家要求。装备的传感器数量和种类齐全,系统风瓦电闭锁、瓦斯超限断电以及故障闭锁功能稳定,运行良好,完全能够满足矿井安全生产的需要。5、人员定位系统矿井于2006年安装了kj222型人员定位系统,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该系统软件采用三层架构体系。数据采集与分析、存储、应用表示三部分既相对独立又是有机融合。与地面管理计算机及软件、人员定位分站、读卡器、人员标识卡等组成,可实现对矿井入井人员实时监测、跟踪定位、轨迹回放、考勤统计、报表查询的功能。目前井下共安装定位系统分站16台,读卡器30台,所有入井人员全部配带定位卡,安装情况符合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aq1048-2007)相关规定。6、紧急避险系统矿井在各水平及区段建设有简易避难硐室,硐室内安装了压风、供水、通讯、自救器等应急设施;一分层采掘工作面按照防突规定要求,设有压风自救点;入井人员均佩带隔离式自救器入井;矿井井下各工作面、区段、水平及大巷标有路标和避灾路线。除276二轨-210m水平按国家要求建立紧急避险系统外,其它地点均未建立。第二章 会诊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白沙安全生产管理局针对煤矿所做红卫矿业公司煤矿创建本质安全型会诊报告总得分为62.5985分,各分项得分情况为本质安全型矿长:6.93,本质安全型员工队伍:11.125,本质安全型环境:37.8435,本质安全型文化6.7。隐患总个数为79个,其中,本质安全型矿长7个,本质安全型员工队伍25个,本质安全型环境38个,本质安全型文化9个。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矿井四大项主要问题在于1、本质安全型矿长:矿井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管理创新有待进一步加强,矿井还存在淘汰的绞车,应抓紧淘汰改造。2、本质安全型员工队伍:员工培训工作较为欠缺,员工素质有待加强。3、本质安全型环境:井下采、掘、机、运、通、各个生产安全系统基本符合要求,六大安全避险系统建设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存在一定的差距。4、本质安全型文化:在安全文化理念、价值观的实施、贯彻和传播有一定差距,达不到“安全文化活动形式常态机制、不断创新、常抓不懈”的要求。第一节 本质安全型矿长1、存在主要问题1)矿今年只有1-2月份每旬召开一次安全办公会,其它月份只有两次,达不到上级要求。2)本年未推广实施本单位以往未实施的新的安全管理方法。3)管理局统一出题考试,67人参加考试及格率100%,平均分成绩人平80分,部分人员考试成绩偏低,折算后扣分4分。4)-400m水平没有按规定进行区域预测的重大隐患未及时整改。5)到10月底止,共有11次瓦斯超限。6)无安全文化建设制度和规划。7)特殊工种人员变化大,有35人未培训(或复训不及时),平常检查,发现有不持证上岗者。2、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出现问题主要原因分析一是领导未给予高度重视,二是在具体工作执过程中,未注意细节采取对策为:1) 按时召开各项会议,按排专人搞好会议纪要。2) 加强安全技改,安全培训,各矿长加强自身能力学习,争取2012年特殊工种全部执证上岗。力争有新安全管理办法出台。3)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制度的完善和规划。第二节 本质安全型员工队伍一、管理团队1、存要的问题1)未每月召开了一次群众安全大会,且无通知存根和纪要。2)矿今年只有1-2月份每旬召开一次安全办公会,其它月份只有两次,达不到上级要求。3)本年未推广实施本单位以往未实施的新的安全管理方法。4)管理局统一出题考试,67人参加考试及格率100%,平均分成绩人平80分,部分人员考试成绩偏低,折算后扣分4分。5)采煤副矿长周志芳、安全副矿长易卫东无助工职称,队级无1人有专业职称。6)矿井班子成员都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凭。队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大部分无高中学历。7)-400m水平没有进行区域预测的重大隐患未及时整改。8)创建本质型安全总经理(矿长)活动未正常开展。2、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出现问题主要原因分析一是目前煤矿属高危行业,采掘劳动力招收困难,招收高素质,高文化采掘劳动力更为困难。二是在具体工作执过程中,未注意细节,例如会议纪要,事实上龙矿每月均召开群众大会,每旬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办公会,每天召开安全生产工作调度会。采取对策为:1)按时召开各项会议,按排专人做会议纪要。并归档处理,做到随到随查。2)加强安全培训,各矿长加强自身能力学习,争取2012年全部拿到助工以上职称。力争有新安全管理办法出台。3)加强安全监管,对隐患及时整改到位,合理开展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活动。4)加强新水平技术探测与论正,极积引进新科学、新设备、新技术。二、班组建设1、存要的问题1)无班队长选拨制度、30名班队长未经培训。2)有班组活动考核办法,但无发展规划。3)有工资及奖金与安全生产挂钩,但比例低于30%。4)无班组建设各项制度。5)特种作业人员有35人未取得合格证。6)无交接班记录。7)有一个工作面文明生产没有达标。2、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出现问题主要原因分析一是班组建设中忽视队干、组长培训上岗,二是特殊工种人员变动大,没有及时跟上培训及相关制度不建全。1)建立建全班组建设制度,使班组建设有计划的发展。2)加强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力争2012年全部持证上岗。三、员工培训1、存在主要问题1)电气检修工、电气安装工、电气钳工、变配电工、大型电机车司机这五个工种的学徒工2人,但学徒期均为1年,小于2年。2)技能操作人员约300人,其中高级13人,占4%,中级24人,占8%,初级4人,占1.25%,高级技师0人,技师0人。3)班组长共30人,均未实行任职培训或复训。4)特种作业人员共225人,但有35人正在培训未持证,其中配电1人,压风机1人,通风3人,瓦斯抽采工3人,电钳工4人,放炮员23人。5)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均未每年接受继续教育。2、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出现问题主要原因为一是特殊工种员变动较大,临时换人无备用特殊工种二是各工种复训组织力度较小。采取对策为:1)、加大培训力度,对各特殊工种及技术管理人员、班组长做到一年一培,无论是复训还是初训。2)、提高特殊工种人员待遇,尽量减少变动。四、员工素质1、存在主要问题1)各岗位都有岗位职责和相关的作业规程且放置于指定的地点,但各工种没有形成岗位说明书。2)共有电(钳)工23人,有22人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1人初中文化,扣0.5分,其他工种都具有初中文化。3)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共225人,但有35人正在培训(复训),其中配电1人,压风机1人,通风3人,瓦斯抽采工3人,电钳工4人,放炮员23人。4)通过“三违”罚款台账查,仅9月份就有“三违”行为7起。5)通过“三违”罚款台账查,违反劳动纪律行为2例。2、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出现问题主要原因分析为一是煤矿行业为高危行业,且待遇一般。大部份高文化层次人不愿意来煤矿工作,造成煤矿行业一线作业人员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二是员工“三违”教育培训没有深入人心。采取措施为:1)、制定详细的岗位说明书,成册发放。2)、加强成本管理,提高工资待遇,力争招到高文化层次人员来煤矿工作。3)、加强“三违”培训及处罚力度,力争做到2012年“三违”现象大幅减少,2013年消除“三违”现象。第三节 本质安全型环境一、采煤1、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回采技术管理方面1)2764-2(3)、2764-1(3)采面缺压风系统设计内容。2)除2011年5月20日对作业规程进行复查外,其余的1、2、3、4、6、7、8、9月份未查到对作业规程进行复查的资料。3)2010年产煤149747吨,目前只配刘伟一位采煤工程技术人员。尚缺1人。(二)回采现场管理方面。1)回采工作面未配备专职安全质量检查员。2)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过程中内容不齐全,缺乏压风系统相关内容。3)液压支柱基础台帐内容不齐全。4)回采工作面单体初撑力不符合要求。5)回采工作面遇地质变化情况未制定安全技术措施。6)回采工作面底板松软未穿鞋。7)支柱管理上未进行编号管理。8)回采工作面回风巷高度小于1.8米。9)回采工作面文明生产材料码放不整齐,无标志牌。10)两回采工作面上下出口10米范围内未抬双栌支护。11)2768-1(1)回采工作面存在2根空载支柱。12)回采工作面未将分层煤厚和铺网及大矸石冒落记载在图纸上。13)地面泵站压力不够。14)乳化液配比无检查记录,无检测手段。(三)回采工艺方面。1)在落煤工艺上该矿采用炮采方式进行落煤。2)回采支护工艺上采用单体金属梁方式进行支护。(四)回采制度管理方面。1)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不完善,只查到生产副矿长岗位责任制,与检查内容要求的名称不相符。2)未查到班长、副班长岗位责任制以及交接班、工程质量验收、工作面允(限)采管理制度。2、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出现问题主要原因一是分管技术员本职业务素质不高,所有作业规程源自老一套,没有自主创新,不能结合实际情况编制行之有力的安全技术措施,造成措施跟实际相差较大。二是岗位责任制不清晰,工程质量过于形式,未做到随时随地搞好工程质量,三是员工操作过程仍存在不按规程作业现象。采取措施为:1)回采技术管理方面要求技术员加强自身业务能力学习,完善作业规程。坚持作业规程复查制度。完善人员配备。2)回采现场管理方面一是要求技术员完善作业规程,二是加强作业规程的讲解,力争做到全部操作均按作业规程执行,避免隐患出现。3)回采工艺方面严格各采煤工人按规程执行,严禁出现缺梁少柱现象。4)回采管理制度方面,立即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二、掘进1、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掘进技术管理方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