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专业论文)威尔第不同时期女高音咏叹调艺术特色与演唱风格之探究.pdf_第1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威尔第不同时期女高音咏叹调艺术特色与演唱风格之探究.pdf_第2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威尔第不同时期女高音咏叹调艺术特色与演唱风格之探究.pdf_第3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威尔第不同时期女高音咏叹调艺术特色与演唱风格之探究.pdf_第4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威尔第不同时期女高音咏叹调艺术特色与演唱风格之探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威尔第不同时期女高音咏叹调 艺术特色与演唱风格之探究 张宁 摘要:朱塞佩威尔第( g i u s c p p ev e r d i ,1 8 1 3 - - 1 9 0 1 ) 是1 9 世纪意大利乃至欧 洲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是1 9 世纪浪漫主义歌剧的奠基人之一。威尔第独树一帜 的新型歌剧不仅影响了后世的意大利作曲家,而且得到欧洲乐坛的真诚尊重。他 在深受人民爱戴中成为伟大的作曲家,是意大利的光荣与骄傲。威尔第的歌剧使 意大利歌剧在1 9 世纪欧洲音乐史上留下绚丽辉煌的一页,他的艺术生涯本身就是 一部1 9 世纪下半叶的意大利歌剧史。 鉴于威尔第在歌剧创作方面的辉煌成就,他许多作品中的咏叹调都成为声乐 学习者必唱的曲目,同时也是充实声乐教材的基石。本文以时间为脉络,通过对 威尔第创作不同阶段的细致分析,以此着重探究其不同创作阶段的女高音咏叹调 的艺术特色与演唱风格。作为女高音声部的学习者,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我演 唱了一些威尔第不同时期的女高音咏叹调并深有体会。要唱好威尔第不同时期的 女高音咏叹调,更加准确地把握剧中人物的形象及声音的表现魅力,以完美再现 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除了要具备一些演唱技术水平之外,很有必要对不同时期 的作品的艺术特色与演唱风格加以分析比较,只有这样才能更加鲜明地刻画出不 同时期的人物形象,以此完美再现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不仅如此,对女高音声 部的学习者与表演者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对威尔第不同时期不同作品 的理解,无论是对自己音乐素养的提高,还是歌唱声音的运用,甚至声乐教学都 是必要的和十分有益的。 本文在搜集了威尔第的大量作品以及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最终选取了不同时 期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的女高音咏叹调,以此为切入点,重点进行艺术特色与演唱 风格方面的探究,希望能为声乐表演与教学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文章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讲述1 9 世纪意大利歌剧的时代背景和发展概况及其对威尔第的生平 简介。 第二章讲述威尔第歌剧创作的三个时期及其艺术特色概述 第三章从威尔第不同时期的歌剧中各选取其经典女高音咏叹调作为代表, 从若干层面对其进行艺术特色的比较。 第四章从威尔第不同时期的歌剧中各选取其经典女高音咏叹调作为代表, 进行演唱风格的比较与分析及其不同歌唱家的演唱心得。 第五章讲述对威尔第的历史评价及其分时期研究其女高音咏叹调的重要现 实意义。 关键词:威尔第女高音咏叹调艺术特色演唱风格 s u r v e yo na r t i s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p e r f o r m a n c es t y l eo f v e r d i ss o p r a n oa r i a si nd i f f e r e n tp e r i o d s z h a n gn i n g a b s t r a c t :g i u s e p p ev e r d i ( 1 8 1 3 - 1 9 0 1 ) w a so n eo ft h eg r e a t e s to p e r ac o m p o s e r si n i t a l ya n de v e ne u r o p ei nt h e1 9 t hc e n t u r y h ew a sa l s ot h ec o - f o u n d e ro fr o m a m s m o p e r a t h en o v e lo p e r ac r e a t e db yv e r d in o to n l ya f f e c t e dl a t e rg e n e r a t i o n so fi t a l y c o m p o s e r s , b u ta l s ow o nt h es i n c e r er e s p e c to fe u r o p e a n h eb e c a m eag r e a tc o m p o s e r o nt h ep r o c e s so fb e i n gl o v e db yp e o p l e , w h i c hi st h eh o n o ra n dp r o u do fi t a l y v e r d i s o p e r am a d ei t a l ys i g n i f i c a n ti m p a c t s o nm u s i ch i s t o r yo fe u r o p ei nt h e1 9 0 1 c e n t u r y m e a n w h i l e ,a n dh i sa r tc a r e e ri t s e l fw a st h eo p e r ah i s t o r yo fi t a l yi nt h el a t e r 1 9 t hc e n t u r y p o i n tt oo u t s t a n d i n ga c h i e v e m e n t so fv e r d ii nt h ea r e ao fo p e r ac r e a t i o n a r i a sw i l l b es o n g b yl e a n e r sa m o n gs e v e r a lo fh i sw o r k s t h ea r t i s t i 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 p e r f o r m a n c es t y l e so fs o p r a n oa r i a si nd i f f e r e n ts t a g ea r ei n v e s t i g n t e dt h r o u g ht h ed e e p a n a l y s i so fd i f f e r e n tc r e a t i o np e r i o d so fv e r d i a sal e a r n e ro fv o i c ep a r to fs o p r a n o , a n d u n d e rt h ed e d i c a t e dg u i d a n c eo fm e n t o r ,is o n gs o m ea r i a so fv e r d i t h e r ea r em a n y o u t c o m e st h r o u g hs i n g i n gt h e s es o n g s :u n d e r s t a n dt h ec h a r a c t e ra n de x p r e s s i o no fv o i c e i sp a r t i c u l a ri m p o r t a n tt ow e l ld e m o n s t r a t et h ea r i ao fv b r d io fd i f f e r e n tp e r i o d s ; c o m p a r i s o n so fp e r f o r m a n c es t y l ea n da r tf e a t u r ea r en e c e s s a r yt od e s c r i b et h ec h a r a c t e r v i v i d l yb e s i d e ss o m eb a s i cs i n g i n gs k i l l s , w h i c ha l s oh a sp r o f o u n dm e a n i n g so fl e a n i n g o fv o i c ep a r to fs o p r a n o b a s e do nt h ec o l l e c t i o no fv a s tm a j o r i t yo fv e r d i sw o r k sa n d r e l e v a n tf i l e s t h i sp a p e rs e l e c t sa r i ao fs o p r a n oo fd i f f e r e n tp e r i o d st oi n v e s t i g a t et h e p e r f o r m a n c es t y l e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a r t t h i sp a p e ri so r g a n i z e di nf i v ef a r t s ( 1 )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g i v e sab r i e fi n t r o d u c t i o nt ot h eb i o g r a p h yo fv e m ia n dh i s o p e r ac r e a t i o n ( 2 )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p r e s e n t st h et h r e ep e r i o d so fv e r d i so p e r ac r e a t i o n ( 3 ) a r tf e a t u r ec o m p a r i s o n so fv e r d i sa r i as o p r a n of r o mv a r i o u sa s p e c t sa r em a d e i n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 ( 4 ) s e l e c tc l a s s i c a la r i as o p r a n oa s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s ,p e r f o r m a n c es t y l ec o m p a r i s o n m a n da n a l y s i sa r em a d ei nt h ef o u r t hc h a p t e r ( 5 ) c o m m e n t so nh i s t o r i c a lm e a n i n go fv e r d ia n d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t h er e s e a r c h o fa r i ai nt h ef o r mo fd i f f e r e n tp e r i o da l ei l l u s t r a t e di nt h el a s tc h a p t e r k e y w o r d s :v e r d i ;s o p r a n oa r i a ;a r t i s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p e r f o r m a n c es t y l e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个人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陕西师范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 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 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暨刍 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同意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陕西师范大 学。本人保证毕业离校后,发表本论文或使用本论文成果时署名单位仍为陕西 师范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它指定机梅送交论文 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 入学校图书馆、院系资料室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 作者签名:卫日期:坐p 绪论 之所以把“威尔第不同时期女高音咏叹调艺术特色与演唱风格之探究”定为 我的毕业论文题目,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首先,威尔第是1 9 世纪意大利乃至欧洲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是1 9 世纪末 浪漫主义歌剧的奠基人之一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一生中创作了2 6 部歌剧和其他一 些音乐体裁,更重要的是他以5 4 年的勤奋创作和追求,丰富发展了意大利歌剧, 艺术上大胆创新,开拓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他紧紧追随时代新潮流,支持争 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的战争。他的音乐充满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高尚的 人道主义内涵。他的创作植根于民间音乐的深厚土壤,有着深广坚实的基础,他 熟悉了解老百姓,充分表达人民的心声,音乐朴实明朗,旋律优美感人,饱含激 情而且好听易懂,便于广泛流传。他始终保持农民的本色,淳朴的乐风,浓郁的 乡土气息,形成他独具特色的风格。威尔第独树一帜的新型歌剧不仅影响了后世 的意大利作曲家,而且得到欧洲乐坛的真诚尊重。他在深受人民爱戴中成为伟大 的作曲家,是意大利的光荣与骄傲。威尔第的歌剧使意大利歌剧在1 9 世纪欧洲音 乐史上留下绚丽辉煌的一页,他的艺术生涯本身就是一部1 9 世纪下半叶的意大利 歌剧史。因此,将威尔第作为主人公进行某些层面的研究,无疑对1 9 世纪下半叶 的意大利歌剧的梳理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二,纵观威尔第一生的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创作初期、创作成熟期和创 作晚期。1 9 世纪4 0 年代是威尔第寻求歌剧创作原则的初期阶段,此刻意大利正处 于革命的高潮,社会各阶层的群众都纷纷加入了这一斗争的行列,威尔第在他的 歌剧创作里反映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情感。威尔第在创作初期的歌剧题材多 是取自文学名著或古代题材,大多具有英雄主义特色,包含有争取民族解放与独 立的思想,刚强有力的节奏,明快简洁而宽广的旋律,这些都生动地表现出人民 心中沸腾的热忱。当然这个时期的创作还是在贝里尼、多尼采蒂等人的追随者之 问摸索前进,还有不少粗糙之处。如结构不严谨,和声风格缺乏新意,管弦乐部 分的色彩较为一般,音乐的表现力不够强等等。5 0 、6 0 年代是威尔第歌剧事业创 作成熟期,他把注意力从爱国主义的题材,转向表现人性冲突的题材。在歌剧创 作原则的探索上已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并摆脱法国大歌剧的影响。他认为在歌 剧中最重要的是人物的性格、情感和热情,是冲突与矛盾的戏剧性发展,这些都 可以通过音乐来表现,而不需要太多的台词解释,否则会扰乱剧情。创作成熟期 的作品结构紧凑、简洁,并富于巨大的戏剧性威力。他善于运用铺垫、渲染的手 法制造情感的戏剧性高潮,并给以淋漓尽致的发挥,然而抒情部分又极为婉转、 清丽、温柔、感人。当然伴奏部分也有简单、粗糙之类的不足。7 0 至9 0 年代是威 尔第的创作晚期,此时的意大利建立了君主立宪,社会比较贫穷,威尔第把注意力 转向了慈善事业、办农场、办医院。这些无望的活动使他晚期作品的现实性有所 减退,但依然有新的意义。歌剧风格也从早期的追求政治宣传效果、成熟期的追 求浪漫主义的离奇情节到晚期的英雄性与抒情性两种倾向的完美结合,既有宏伟 热情洋溢的音乐,也有细致的社会风俗的场面,具有深刻的戏剧含义。纵观威尔 第三个时期的创作表现出不同的艺术特色,从而,咏叹调的演唱风格也对应着不 同的演唱倾向。因此,这一题目的研究对演唱者在演唱威尔第不同时期的作品时 有着更明确的指导方向和更准确的演唱思维。 第三,在歌剧表演中,咏叹调是歌剧音乐中最优美动人、最具音乐魅力的声 乐体裁。它是欧洲艺术中的一种独唱形式,相对于朗诵、说话式的宣叙调而言, 其基本特点表现为抒情与歌唱性。它不承担剧情交代和时间转换的任务,旨在集 中抒发剧中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由于歌唱性和抒情性的特点以及集中细致地刻 画和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不仅能够深深吸引住观众,使之没有累赘感,而且还 能充分发挥演唱者的技术水平和嗓音条件,成为众多歌唱演员喜爱的演唱体裁和 声乐教学中的教学差别。它就像画龙点睛一样,它的存在能使全剧流光溢彩、气 韵生动。因此,对于每一位美声唱法的学习者来说,咏叹调都是其学习过程中不 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其歌唱技巧和歌唱修养的必要手段之一。从传统意义 上讲,威尔第歌剧中的咏叹调偏爱描写父系社会中父兄的权威和专横,善于表现 男子的刚强和英雄气概。而事实上,威尔第也为女主人公的细腻刻画开拓了无限 广阔的天地,例如,富于诗意幻想的吉尔妲,出淤泥而不染、为爱而牺牲的薇奥 莱塔,纯洁真挚、忍辱负重的阿依达等各具其鲜明个性。作为女高音声部的学习 者,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我演唱了一些威尔第不同时期的女高音咏叹调并深有 体会。要唱好威尔第不同时期的女高音咏叹调,更加准确地把握剧中人物的形象 及声音的表现魅力,以完美再现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除了一些演唱技术水平, 很有必要对不同时期的作品的艺术特色与演唱风格加以分析比较,只有这样才能 更加鲜明地刻画出不同时期的人物形象,以此完美再现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因 此,对威尔第不同时期的女高音咏叹调的演唱风格加以分析比较,对女高音声部 的学习者与表演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对威尔第不同时期不同作品的理 解,无论是对自己的音乐素养的提高,还是歌唱声音的运用,甚至声乐教学都是 必要的和十分有益的。 第四,鉴于威尔第在歌剧创作方面的辉煌成就,国内外有不少学者对威尔第 的歌剧创作进行了有关研究,但以时问为脉络,从威尔第不同时期的女高音咏叹 2 调的艺术特色与演唱风格加以比较研究实属少例。为了进一步了解威尔第不同时 期的女高音咏叹调,本文搜集了他的大量作品以及相关资料,最终选取了不同时 期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的女高音咏叹调,以此为切入点,重点进行创作特色与演唱 风格方面的探究,希望能为声乐表演与教学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3 第一章威尔第及其歌剧创作 1 1 1 9 世纪意大利歌剧的时代背景 1 9 世纪的意大利正处于一个剧烈动荡的时期。1 8 世纪末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促进了意大利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进步社会阶层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法国资产阶级 革命思想广泛地在意大利传播起来,从而使意大利的人民也提出了要求民族独立 和国家统一的口号。 1 8 0 8 - - 1 8 1 0 年间,为挣脱法国统治,获得意大利的独立,烧炭党入同拿破仑 的统治展开了激烈的斗争。1 8 1 4 年维也纳会议召开,重新划定欧洲政治地界,实 现旧秩序“正统”的真正复辟。之后,拿破仑的占领军撤出,但按神圣同盟决议, 意大利仍被重新分割,保持着原来封建割据的四分五裂局面,大部分国土( 主要 是工业最发达的伦巴第、威尼斯等地) 归入奥地利版图,奥地利成了半岛的实际 主宰。在这种反动体制下,一切有不满情绪的民主知识分子不是被迫逃亡国外, 就是被投入卒狱。继烧炭党人活动后,二三十年代发动的起义横遭镇压:马志尼 以唤醒意大利的民族意识、成立共和国而组织起来的“青年意大利”,在反奥斗争 中也屡遭失败;以至支援西西里农民起义的千人红杉志愿军( 加里波迪领导) 崛 起和发展并参加了彼埃蒙特军队,才稍挽革命颓势。1 8 4 8 年革命失败后,各邦的 封建领主依仗外国势力残酷镇压国内革命运动。到4 0 年代末经历了两次对奥战争, 要求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运动才又重新高涨。6 0 年代,唯一没受外国控制的撤 丁王国在萨伏伊王朝领导下建立了以维克多爱曼努埃尔为国王的意大利王国。 意大利的资本主义就是沿着这样的途径发展的,1 8 7 1 年最终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揭开这样的社会现实,我们看到:十九世纪,特别是三十至六十年代以来,反对 奥地利压迫的民族独立斗争,在意大利文化领域中得到了鲜明的反映,意大利歌 剧在这方面也有同样的情况。而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歌剧作家是威尔第。 威尔第经历着如上所述的意大利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他与当时进步组织。青 年意大利”的领袖马志尼的政治活动有一定的思想联系,又与意大利诗人曼佑尼 的创作思想有共鸣。他一生重要的歌剧创作活动和1 9 世纪3 0 至6 0 年代的意大利 的政治运动是分不开的。而7 0 年代以来,意大利社会现实的发展同样影响着这位 作曲家的创作。 1 21 9 世纪意大利歌剧的发展概况 歌剧艺术在意大利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在社会各阶层的文化生活中占有很重 要的位置。1 8 世纪末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也唤醒了意大利人民的民族意识和爱国 4 热情,许多进步人士秘密行动起来,组织了烧炭党,其目的是为了争取意大利的 独立。这个宗旨贯穿了整个1 9 世纪意大利的历史因此,浪漫主义传到意大利时 产生了与其他国家不同的特点,即它是与意大利人民的争取民族解放运动紧密联 系在一起的。民族解放运动同样给音乐艺术注入了新的生机,其中最为突出的体 裁便是歌剧艺术。 1 9 世纪,意大利的民族复兴运动给歌剧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当时 的意大利歌剧正处于内、外双重的政治压迫,歌剧作曲家为了躲避当局的检查以 争取作品上演的机会,不得不在作品里将进步思想和爱国热情掩饰起来,用影射 的方式或隐喻的言语来表达人们的愿望和要求,这也是意大利歌剧在这一历史时 期的特点之一。此时,出现了可以肩负这一历史使命的歌剧作曲家罗西尼、贝里 尼、多尼采蒂、威尔第等,他们以意大利歌剧数百年的优秀传统为基础,深刻反 映了新时代意大利人民的爱国热情和英雄主义精神,他们那现实主义的音乐形象, 使意大利歌剧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经过从罗西尼、贝里尼、多尼采蒂到威 尔第的努力,1 9 世纪下半叶的意大利歌剧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罗西尼是1 9 世纪初期意大利歌剧复兴的杰出作曲家,因塞维利亚的理发师 而一举成名。他的喜歌剧机智、明快、典雅,形成通俗、清新而又明丽的风格特 色。罗西尼的最后一部正歌剧威廉退尔更是引起社会的强烈反映,创造了一 种表现民族爱国思想的英雄浪漫主义歌剧的新典型。贝里尼和多尼采蒂较直接地 继承了罗西尼的歌剧创作。然而,贝里尼和多尼采蒂同罗西尼一样,也不能完全 摆脱当时歌剧的某些弊病。使意大利彻底摆脱传统歌剧虚假之风的,是1 9 世纪下 半叶最重要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威尔第。 威尔第的歌剧以其深刻的现实主义力量和艺术上的大胆创新而感人至深。他 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民族风格与传统的习惯,创作出众多的富于戏剧力量而又光彩 才动人的旋律。威尔第独树一帜的新型歌剧,为意大利及全世界的歌剧事业作出 了卓越的贡献。 1 3 威尔第的生平简介及其对创作的影响 朱塞佩威尔第( g i u s e p p ev e r d i ,1 8 1 3 - - - 1 9 0 1 ) ,1 8 1 3 年出生于意大利北部帕 尔玛平原布塞托附近的勒隆柯莱,其父亲卡罗威尔第经营着一个小杂货酒饭 铺微少的收入难以维持家庭开支,威尔第童年生活很穷苦。他经常协助父母操 持家务,照料幼妹,锻造成他性格特殊的坚毅、果断、粗犷丽笃实的一面,并使 他日后无时不着迷乡村生活,毕生风貌保持着淳朴的伦巴第农民子弟本色由于 当地条件和家庭经济状况有限,威尔第没有学习音乐的良好环境,但这并没有妨 5 碍他对音乐的爱好,在向乡村教堂的管风琴师学习演奏时,威尔第就表现出惊人 的音乐悟性和才能。 1 2 岁的威尔第,由父亲送往离米兰不远的布塞托城去读书,得到一位音乐爱 好者巴莱齐的帮助并参加乐队工作。乐队指挥普罗维西很重视这位年少的来客, 发现威尔第的音乐才能,热情地教导他,有时也让他试着指挥乐队。其间,威尔 第还学习写作,创作了序曲、合唱曲和钢琴二重奏。尤其是他为布塞托剧院上演 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创作的序曲,引起了小城的轰动。 1 8 岁的威尔第来到米兰。他以极大的热忱报考米兰皇家音乐学院,但却以超 龄为由而被拒之f l u t , 。从此,威尔第再没有接受过高级别的正规音乐教育。但他 并不灰心,设法得到当时在米兰“拉斯卡拉”歌剧院担任指挥的歌剧作曲家文 琴佐拉维尼阿的教导,向他学习作曲和配器。威尔第十分珍惜这个难得的学习 机会,对老师的每旬讲解、每个技巧示范都认真领会,并在反复实践、练习中琢 磨,直到对所学的知识有了自己的独特领悟为止,并下很大功夫分析莫扎特的歌 剧与巴赫、海顿、贝多芬等伟大作曲家的作品。威尔第的学习不仅局限于作曲知 识方面,他还对文学艺术有着极为浓厚的兴趣。他不仅阅读意大利作家的作品, 还阅读大量的外国古典文学名著。他以书为师,从书中挖掘能够激活音乐创作的 灵感,他后来创作的大量歌剧作品都取材于国外的文学名著。 1 8 3 1 - - 1 8 3 3 年,在拉维尼阿的直接影响下,威尔第走上了歌剧创作的道路。 6 第二章威尔第歌剧创作的三个时期 及其艺术特色概述 2 1 威尔第歌剧创作的三个时期 创侄呈塑1 9 世纪4 0 年代是威尔第寻求歌剧创作原则的初期阶段,这一时期 他创作有十三部歌剧,主要有一日为王( u ng i o r n o d ir e g n o ,1 8 4 0 ) 、纳布科 ( n a b u c c o ,1 8 4 1 ) 、埃尔纳尼( e r a a n i ,1 8 4 3 ) 、麦克白( m a c b e t h ,f i r e n z e ,1 8 4 7 ) 等。 威尔第创作早期的作品是与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历史、宗教、战争等题材。如 反映巴比伦国王纳布科入侵耶路撒冷、犹太人被俘情景的纳布科;反映十字军 参加解放耶路撒冷斗争的第一次十字军远征中的伦巴第人;反对封建专制的埃 尔纳尼等。这一时期的作品有着热烈真挚的爱国情感,刚强有力的节奏,明快 简洁而宽广的旋律,这些都生动地表现出人民心中沸腾的热忱。尽管已初具特征, 然而仍摆脱不掉有模仿多尼采蒂和贝里尼歌剧的痕迹。和声伴奏也极为简单,经 常只是用简单的三和弦作节奏性的伴奏,人物的心理刻画也欠缺深度。 创佳虞熟翅5 0 、6 0 年代是威尔第歌剧创作的成熟期。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有 弄臣( r i g o l e t t o , 1 8 5 1 ) 、游吟诗人( t r o v a t o r e ,1 8 5 3 ) 、茶花女( t a t r a v i a t a , 1 8 5 3 ) 、假面舞会( u nb a l l oi nm a s c h e r a , 1 8 5 8 ) 、命运的力量( t af o r z a d e ld e s t i n o , 1 8 6 1 ) 、唐卡洛斯( d o nc a r l o s 1 8 6 6 ) 等。创作成熟期歌剧的特征是威尔第把注 意力从爱国主义的题材,转向表现人性冲突的题材。他接受了浪漫主义的观点, 偏爱带有强烈戏剧性冲突的,能将人物的激情或绝望用对比的色调刻画出来的剧 本。同时,他所塑造的生动入物,与现实社会中普通人的形象和他们的思想情绪 紧密相连。 弄臣中那个天真轻信、而又真诚地去体验爱情的少女吉尔妲;茶 花女中遭受社会偏见侮辱和损害的薇奥列塔对自由幸福的真情渴望:游吟诗人 中经历苦难,满腔复仇火焰的吉普赛老妇玛祖切娜等等,都是既具浪漫色彩又十 分现实的真切的人物。这一时期作品结构紧凑、简洁,并富于巨大的戏剧性威力, 威尔第善于运用铺垫、渲染的手法制造情感上的戏剧性高潮,并给以淋漓尽致的 发挥;然而抒情部分则又极为婉转、清丽、温柔、感人。同时他的伴奏部分仍有 简单、粗糙等不足 剑往魄塑7 0 至9 0 年代进入威尔第的创作晚期,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有阿 伊达( d a 1 8 7 0 ) 、奥赛罗( o t h e l l o , 1 8 8 6 ) 、法尔斯塔夫出h 旺1 8 9 3 ) 等。 这一时期的歌剧与早期、成熟期作品相比,从各方面都有了发展:管弦乐伴奏越 益丰富、复杂,与歌声融合成整体;声乐部分也从早期的以旋律性为主逐渐转向 7 以朗诵性、宣叙性为主;歌剧风格也从早期的追求政治宣传效果、成熟期的追求 浪漫主义的离奇情节和感人的人性冲突发展,到晚期的追求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 直到晚年,威尔第还对瓦格纳分场不分曲的结构,乐队的巨大作用和主导动机的 手法加以创造性地运用。 2 2 威尔第不同时期的歌剧的艺术特色概述 不同时期的社会环境及其时代背景是威尔第不同时期歌剧呈现不同艺术特色 的客观条件,然而,他自身的创作思想以及技巧的日趋成熟则是其主要原因。 墼剧题整威尔第早期歌剧中许多与政治有关,反映了主人与强权、压迫和专 制主义进行斗争的精神,并采用了戏剧和文学经典之作为题材,如取材于圣经故 事的纳布科、雨果的埃尔南尼、席勒的少女贞德、莎士比亚的麦克白 等。成熟期的歌剧则采用了带有寓言性的题材,描写了许多平民百姓,反映出威 尔第对被压迫人民的同情和歌颂,以及对剥削者、专制主义的揭露和抗议。如弄 臣、游吟诗人、茶花女,比起早期历史题材的英雄歌剧,这三部作品则更注 重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状态的刻画。在其创作晚期的歌剧阿伊达中,威尔第不 仅刻画出每个人物的戏剧活动,还显示了大歌剧的英雄气势和完整的戏剧结构。 其晚年的两部歌剧奥赛罗和法尔斯塔夫,前者是正歌剧、后者是喜歌剧, 均取材于莎士比亚的名作,而这两部歌剧的脚本也出自一人之手,他就是优秀的 诗人兼作曲家博伊托。其中奥赛罗是一个关于伟大爱情的灾难的动人故事, 这部歌剧在心理刻画的深度上达到了空前的深度。喜歌剧法尔斯塔夫则在反 映人物的语言和思想的微妙之处上能独树一帜,是对生活最深刻的揭露,同时又 有最热情的辩护,“在这部热闹的喜剧中存在着某种真实的、现实的东西,不是漫 画式的,而是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最美的意义。”1 金唱生重唱在威尔第不同时期的创作中,合唱与重唱的写作都取得了惊人的 效果。他一向把合唱当作戏剧和音乐的一个极重要的推动性因素,在剧中占据了 很大比重。在他的歌剧中,合唱起着巨大而积极的作用,这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下 尤为难能可贵。因为在当时红极一时的瓦格纳和他的效仿者们的乐剧中,合唱的 作用日益减少。而重唱是歌剧中表现戏剧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之 一,也是戏剧任务得以表现、得以完成的需要。在歌剧中,戏剧的发展总是由单 一角色的戏剧行为和心理阐述转向多角色的行为和心理的错综交织的发展。因此, 重唱的进入、发展是顺乎戏剧进程的,当主要人物的情感矛盾与冲突达到一种无 法揭制地跌宕或纠葛的时刻,必须用重唱来表现,否则剧情就表达不充分。 1 保罗亨利朗著,顾连理等译,西方文明中的音乐) 贵州人民出版社,2 0 0 1 ,第5 6 5 页 8 早期作品纳布科的第三幕合唱“飞吧,思想,乘着金色的翅膀”( v a , p c n s i e r o , s u l l a l id o r a t e ) ( 见谱例1 ) 即犹太囚徒合唱在巴比伦河上是其中翘然突出最为 有名的一段。这里饱含悲剧气氛、旋律优美的曲调有一股奔放不羁的力量,在剧 中体现人民的形象,具有至关重要的表现意义。当人们押走因土地被掠而受流放 的犹太人( 或称希伯来人) 去充当奴隶时,囚徒们在巴比伦河边唱起一曲令人热 血沸腾的悲怆之歌。哀叹自身的惨痛命运并渴望冲破牢笼返回家园。由于当时意 大利人在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多年高压统治下也没有自由,要争取民族统一独立, 借助音乐道出自己的心声,对异国压迫的痛苦感同身受,因此犹太囚徒对纳布科 的血泪控诉,好像给他们煽起一把要求摆脱奴役的烈火而产生强烈反映。这首纯 洁祷词般的自由大合唱在剧场内受到如醉如狂的鼓掌喝彩欢迎。“它在观众热血澎 湃的喝彩声中,一再重演。”1 此外,在埃尔南尼终场也有精彩的三重唱,表现 出了激情和活力。 谱例1 : h 睁血m , m i - t t id o - i -峨v ltf o - a m m j d l 峨- i 珏l i , 成熟期作品中也不乏合唱的片段。比如 游吟诗人中打铁合唱曲描写 吉普赛人用铁锤敲打铁的兴高采烈的生活情景。弄臣中的爱之娇子是一首 著名的四重唱。这首四重唱以公爵的声部为核心,表现了公爵的急切求爱、玛黛 琳娜的嘲笑、吉尔妲的痛苦和利格莱托的复仇等不同心态。威尔第用极简洁的手 法刻画了四个不同性格的人物处于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心情,虽然旋律交叉,有时 此起彼伏,但又始终保持了重唱的风格统一及和谐匀称,可以说是继多尼采蒂的 歌剧拉美莫尔的露契亚第二幕中的六重唱之后的最佳重唱作品。 晚期作品阿伊达中有威武而辉煌的凯旋合唱凯旋进行曲。在拉达米斯 统帅下的埃及军队获得了辉煌的胜利,他们押着大批的俘虏,抬着缴获的战利品, 雄赳赳、气昂昂地凯旋而归! 这是一个宏伟的庆贺场面,舞台上数不清的民众群 情激昂。埃及国王登上了宝座,安奈丽丝公主、文武朝臣、各位祭司以及成群的 侍女、随从等簇拥在国王身旁。拉达米斯率领着大队人马上场了,走不尽的队伍、 战车、飘扬的旗帜,富于感召力的军号引来了乐队的序奏,接着人们放声高歌欢 庆胜利的凯旋进行曲。奥赛罗中第一幕中结尾时的二重唱充满了优美和想 象。开头四把大提琴奏出热烈而抒情的引子,接着奥赛罗的乐句“黑夜来临,万 1 彼得绍斯维尔一桑德戚尔第 第2 7 页,江苏人民出版社,1 9 9 9 年版 9 籁俱静”十分安静地进入,然后小提琴引入了黛丝德蒙娜的乐句。这个二重唱热 情而寂静,直接、精练而不冗长。它的优美一直延续到下一个唱段,直到在奥赛 罗和乐队间的那一唱段掀起一个高潮。 壹壁剧的创佐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启蒙学者对传统 的正歌剧中形式主义倾向的尖锐批评,以及当时流行于各国的民阃戏剧( 如意大 利的喜剧、法国的集市戏等) ,都对喜歌剧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喜歌剧起先 仅是正歌剧中穿插的幕间剧,因为取材于日常生活,形式活泼,富于民族和地方 色彩,受到观众的喜爱和重视,逐渐形成一种独立发展的音乐戏剧体裁。喜歌剧 的创作并不是威尔第的所长,早期创作的一日为王使他品尝到了作品演出失 败的滋味,此后便没有涉足这一领域,然而博伊托主要取材于莎士比亚的 温莎 的风流娘儿们的剧本又一次鼓舞起他的创作激情,在8 0 岁高龄时以愉快的心情 写出了法尔斯塔夫,这是他在喜歌剧方面的一次改革,但由于作曲家毕竟年逾 古稀,剧中所带给人们的笑声已不再是那种单纯与无忧无虑的情绪,而是流露着 一丝淡淡的忧伤,这表明作曲家不由自主地在作品中融入了对生活的深刻感受, 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这里的笑声也不像多尼采蒂善意的欢乐的笑声,而是智慧 的笑声,是一个久经世故、熟知人生曲折道路的人的娱乐。法尔斯塔夫是威尔 第对生活的最苛刻的揭露,但同时又是对生活最热情的辩护。法尔斯塔夫是威 尔第继早期创作一日为王问世5 0 年后的第二部喜剧,也是他最后一部歌剧作 品。他最后的与他最后的悲剧一样出色,技巧上甚至更为精细,歌词与音乐的结 合也更为完美,总体上用了一种独特的类似吟诵的风格,与轻盈的、几乎是印象 主义的乐队相互影响。威尔第对法尔斯塔夫的故事极感兴趣,除了这一真实历史 人物的幽默滑稽性格深深地吸引了他外。洗雪一日为王失败的耻辱,证明自 己同样具有创作喜歌剧的卓越才能和最高造诣,也是不可或缺的原因。 法国太亟剧的毖堕盛行于1 9 世纪3 0 4 0 年代的法国大歌剧,是当时法国社 会政治条件、文学艺术观念和观众的欣赏情趣等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它是相对 于当时法国喜歌剧而命名的,其内容多取材于英雄的事迹或爱国故事。由独唱、 重唱、合唱、芭蕾舞和乐队组成,无对白,以其内容丰富、富于戏剧性、庄严宏 伟、篇幅大、舞台场面华丽,音乐效果辉煌为特色。1 8 4 7 年6 月威尔第以其早期 作品海盗的首演赶赴伦敦,后又久居巴黎,在那里他领略了华丽壮观的法国 大歌剧。在此后的几部作品中反映出大歌剧对他的影响,但威尔第却能果断地摒 弃戏剧表现中那些虚华浮夸的不良因素,创作出符合自己歌剧理念的艺术作品。 成熟期创作中,他在歌剧的原则的探索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并摆脱了 法国大歌剧的影响。他认为在歌剧中最重要的是人的性格、情感和热情,是冲突 1 0 与矛盾。晚期创作中,威尔第彻底克服了豪华、富丽的法国大歌剧的影响,他的 音乐清新、简洁,结构严谨,他反对追求形式,追求时髦,认为艺术的价值在于 纯朴、自然。他说:“没有自然性和纯朴性的艺术不是艺术。”1 情节富有戏剧性, 更加鲜明地体现人道主义精神,表现在阿伊达的创作中。 总之,威尔第在歌剧创作的不同时期表现出了不同的创作特色,也正是基于 不同的创作特色,才使他不同时期的作品具有鲜明深刻的风格,直到今天还演唱 不衰。 1 选自李季芳等译威尔第书信选 第驰页,人民音乐出版社,1 9 7 8 年版 l l 第三章威尔第不同时期女高音咏叹调 艺术特色之比较 在威尔第不同时期歌剧的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其中各时期的女高音咏叹调的 艺术特色也有着鲜明的特征,着重表现在宣叙因素、伴奏手法以及作品的引入及 终止等方面的比较。 3 1 宣叙因素 宣叙调( r e c i t a t i v e ) 亦称朗诵调,是歌剧演唱音调的一种形态、类型。宣叙 调在歌剧中强调朗诵式、说话式的自然音调变化,在独白、对话的演唱中用以表 现人物关系和剧情进展,其音高、节奏处理接近戏剧朗诵音调,不带明显的主题 素材,没有固定的结构格式,篇幅短小,具有自由的伸缩性,歌词常作纯音节处 理。常用于咏叹调前面的简短叙述,并作为两段咏叹调之间的转换过渡性段落。最 常见的宣叙调有“清宣叙调”( r e c i t a t i v es e c c o ) 和“有伴奏的宣叙调”( r e c i t a t i v e a c ( x ) m p a g n a t o ) 。“清宣叙调”即谈话时的宣叙调,演唱时有通奏低音的支持, 没有乐队伴奏;“有伴奏的宣叙调”通常有管弦乐队伴奏,这种朗诵式的歌调比清 宣叙调更富有戏剧性,常用于独唱曲的咏叹调、重唱曲和成为“场”的戏剧性段 落。 1 9 世纪中叶,包括意大利歌剧在内的欧洲歌剧已经暴露出某些痼疾,如为了 取悦声乐家的炫技表演,华丽苍白的咏叹调满天飞而不惜破坏音乐布局的完整; 传统的“编号体”结构频繁起落造成段落的停顿感、屡屡打断戏剧冲突的连贯发 展等。和瓦格纳激进的革新相比,威尔第则博采古典派及浪漫音乐众家,如莫扎 特、贝多芬、舒伯特等之精华,同时对音乐注入新鲜的琼汁,对歌剧改革采取温 和的循序渐进的举措。尤其体现在成熟期及其晚期的咏叹调中。 在成熟期的创作中,虽在总体上没有突破古典编号体的结构框架,期间的歌 剧总谱仍以传统的编号形式出现,但他已注意咏叹调和宣叙调之间的自然过渡和 平滑组接,注意音乐展开的连贯性和动力性。比如在 茶花女中永别了过去 的美梦,( 见谱例2 ) 虽然咏叹调和宣叙调的形态区别依然存在,但已有了两者互 渗的现象,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连接转换,连贯地发展于剧情之中。经 过威尔第的不懈努力,从而使古典编号体在世人看来已然僵化垂死的歌剧风格和 结构模式在他手中重又焕发惊人的生命活力,并以弄臣、 游吟诗人、茶花 女等一大批享誉世界的作品将这种歌剧风格和结构模式提高到前人和同时代人 从未达到过的最高境界。 谱例2 : i “字絮呀,鲜花,职!e 帝 清把 ,如知一r - 一出一“由- 一 “ 如- 酗肌 威尔第的后期创作中,因歌剧观念发展的需要,宣叙调和咏叹调的界限就更 为模糊,从而打破了传统咏叹调的方整结构和静止状态而使歌唱性、抒情性旋律 与宣叙性、叙事性旋律互相渗透、彼此交织。威尔第在突破编号体结构走向通联 体结构的同时,继续发挥意大利歌剧传统所崇尚的发展脉络清晰、易为一般观众 理解与把握的优势,在加强乐队表现功能使之戏剧化交响化的同时,继续维护声 乐部分在歌剧中的主导地位和各种声乐形式( 独唱、重唱、合唱) 的戏剧性功能, 使之结合成为一个多样统一、复杂和谐的艺术整体。如阿伊达中已经大大发 展了古典编号体结构和。分曲”概念,咏叹调、重唱、合唱的结构更为自由、更 具开放性,因而创用了一种更加流畅自然的近似通连体结构的结构模式来揭示戏 剧冲突的连贯发展。 3 2 伴奏手法 在威尔第的创作早期,和声和伴奏极为简单,经常只是用简单的三和弦作节 奏性的伴奏,多以柱式或分解和弦为主,而复调式的织体写法涉及甚少,着重以 中声部的织体伴奏起作用在和弦的色彩方面,更强调正副三和弦的作用,而色 彩性的和弦使用较少但是它的潜在情感的波动、紧张,它的富有音乐感的力量, 它的和声结构的力量,组成了威尔第独特的风格。如威尔第在早期歌剧埃尔纳 尼中的女高音咏叹调埃尔纳尼,咱逃走吧( 见谱例3 ) 谱例3 : 纠 b r n n i t ;r n o n v 。i _ m i i 埃尔纳 尼, 埃尔纳 尼,咱 遘圭电, 二社之a _ w :_ 扫v - :短vvi ! 羁18 - v ! 舀l ! 担! 羁! 羁i p l e a - o r q g g + l & - l n o tse to c o 地方进走屯,能和 你 哦一 t t i ,1 。,如,月,月 1 4 谱例4 : ” 一 “,二二i ;二二函埘一 柱头屯弼 上,馕 听着的 ” 一一一i 晕毫t i 【舅丁1 一l “一i i :。i 。一。l 一 ,一# le- e- 声一j 3 3 作品的引入及终止 威尔第创作早期的女高音咏叹调埃尔纳尼,咱选走吧( 见谱例5 ) ,在作品 的引子部分旋律采用传统的附点音符,朴素而直接并蕴涵着刚健的力量,体现出 一种潜在的波动与紧张之感。 谱例5 : 戎已 捌拳,鸯莲尔瓦投_ 膏 曩素!tt最好别辩 来i这可饿的 老人,番起来t十由 灵, 丝磅畸 1 5 成熟期的永别了,过去的美梦,引子部分旋律伴随着大跳的进行,并且强 弱分明,预示着很强的戏剧性。( 见谱例6 ) 谱例6 : 创作后期的 圣母玛利亚引子部分则节奏会显得更加自由,使用了三连音 音型,以增加乐曲的内在推动性,宣叙的乐旬占据着强大的主体。( 见谱例7 ) 圣母玛秘重,体太慧太辈,崔妇人点血 s p o - s e e l e t e l 菩i a i e i t u 。 s i lb e - d “t 啦i f r u t - t o , 0b e n 中俦信圣主纳基毫,你应该受封羹夔,再嚣曲 j ly - ,主蓐霹 也窟谤羹 两羹羹! 埃尔纳尼,咱逃走吧终止部分则采用典型的传统古典乐派写作手法,强 调完全终止,作品以大跳强音结束,具有很强的冲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