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 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 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 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7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悦+ 日期:矽毋f ,月7 占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中山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 文进入学校图书馆、院系资料室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 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他方法保存学位论文。 学位论 导师签 日期: 知识生产力的实践反思 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 硕士生:蔡庆 指导老师:旷三平教授 摘要 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基础,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生产力 的发展经历着由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再到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知识生产力以 知识产业的兴起、信息化的推动、知识资源的出现为实践基础,是在物质资料的 丰富、人类需求的转变、知识商品化和知识资本化的条件下形成的,是建立在知 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基础上的生产力。知识生产力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促进经济的发展、推动政治的变革、引起社会生活的改 变、导致文化观念的变化。但是知识生产力又使人类面临许多严峻的实践问题, 一是自然界出现危机,如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资源枯竭、能源危机等;二是社 会发展的片面性,如道德沦丧、精神空虚等;三是人的发展的片面性,逐渐远离 人的类本质,导致科技异化的产生。知识生产力出现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类认识能 力的限制、科技与人文的分离、科技伦理价值的忽略等。应该发挥知识生产力的 积极作用,避免或消除其消极作用,解决问题的途径主要是辩证看待负面效应、 以人文精神指导科技的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实践中消除知 识生产力负面效应的对策,一是加强社会主体建设;二是加强制度规范建设;三 是发展绿色科技;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在实践中反思知识生产力,正视知识生产 力负面效应并提出实际解决对策,最大程度上减少和消除负效应的产生,使知识 生产力更好地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知识,知识生产力,正面效应,负面效应,对策 t h e p r a c t i c a lr e f l e c t i o no fk n o w l e d g ep r o d u c t i v ef o r c e m a j o r :m a r x i s mp h i l o s o p h y n a m e :c a iq i n g s u p e r v i s o r :p r o f e s s o rk u a n gs a n p m g a b s t r a c t 1 1 1 ep r o d u c t i v i t yt h e o r yi st h ec o r ea n db a s eo fm a r x i s m p h i l o s o p h y d e v e l o p i n g 、加t l lh u m a nb e i n gh i s t o r y ,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p r o d u c t i v i t yw e n tt h r o u g hf r o m a g r i c u l t u r a le c o n o m yt oi n d u s t r i a le c o n o m y , a n dt h e nt ok n o w l e d g ee c o n o m y k n o w l e d g ep r o d u c t i v i t yw a sp r a c t i c a l l yb a s e do nk n o w l e d g ei n d u s t r ya r i s i n g , i n f o r m a t i o n i z a t i o np r o m o t i o na n dk n o w l e d g er e s o u r c e sa p p e a r a n c e i tw a sf o r m e d u n d e rt h ec o n d i t i o no fm a t t e ra b u n d a n c e ,s o c i a ld e m a n d i n gc o n v e r s i o n , k n o w l e d g e c o m m e r c i a l i z a t i o na n dc a p i t a l i z a t i o n i tw a st h ek i n do fp r o d u c t i v i t yw h i c hw a s e s t a b l i s h e do nt h eb a s i so fp r o d u c t i o n , b r o a d c a s t i n ga n du s i n g k n o w l e d g e p r o d u c t i v i t yg r e a t l yc h a n g e dh u m a np r o d u c t i o nm o d e , l i v i n gm o d ea n dt h i n k i n gm o d e , w h i c ha tt h es a m et i m ep r o m o t e d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 , p o l i t i c a lr e n o v a t i o n , s o c i a l l i v i n gv a r i a t i o n , c u l t u r ec o n c e p t i o nc h a n g e s h o w e v e rk n o w l e d g ep r o d u c t i v i t ym a d e m a n k i n df a e i n gm a n ya u s t e r ep r a c t i c a lp r o b l e m s :o n ei sn a t u r a lc r i s i ss u c ha s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p o l l u t i o n , e c o l o g i c a lu n b a l a n c e ,r e s o u r c ee x h a u s t i n g , e n e r g yc r i s i s e t a 1 ;t h eo t h e ri ss o c i a lu n i l a t e r a ld e v e l o p i n gs u c ha sm o r a lb a n k r u p t c y , s p i r i t e m p t i n e s s ;t h e “r do n e i sh u m a nu n i l a t e r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w h i c hi sg r a d u a l l ya w a y f r o mm a n k i n de s s e n c ea n dg o i n gt o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c a t a b o l i z a t i o n 1 1 1 er o o to ft h e s e p r o b l e m sl i e si nt h el i m i t i n go fp e o p l e sc o g n i t i o na b i l i t y , t h es e p a r a t i o no f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h u m a n i t i e s ,i g n o r i n g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e t h i cv a l u ea n ds oo n i ti sn e c e s s a r yt oe x e r t t h ep o s i t i v ef u n c t i o no fk n o w l e d g ep r o d u c t i v i t ya n da v o i di t sn e g a t i v ee f f e c t 1 1 1 ew a y t od i s s o l v et h i sp r o b l e mi sm a i n l yt ol o o ko nn e g a t i v ee f f e c td i a l e c t i c a l l y , l e a ds c i e n c e d e v e l o p i n gi n c u l t u r a ls p r i t e , a n dh o l dt h el i n eo ft h e s c i e n t i f i co u t l o o ko n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nt h eb a s eo ft h i s ,t h e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o fa v o i d i n gt h en e g a t i v ee f f e c t o fk n o w l e d g ep r o d u c t i v i t yi np r a c t i c ei sb r o u g h to u ta sf o l l o w i n g :1 t os t r e n g t h e n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s o c i e t y ; 2 s t r e n 舢e n 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s y s t e m c r i t e r i o n ;3 d e v e l o p i n gg r e e nt e c h n o l o g y ;4 i n s i s to np e o p l eo r i e n t e d a e c 幻r d i n gt ot h e r e t h i n ko fk n o w l e d g ep r o d u c t i v i t y , t oe n v i s a g et h en e g a t i v ee f f e c to fk n o w l e d g e p r o d u c t i v i t ya n da d v a n c ep r a c t i c a l l yr e s o l v i n gm e a s u r e m e n t , i tw i l ll e s s e na n da v o i d t h en e g a t i v ee f f e c tw h i c hm a k e sk n o w l e d g ep r o d u c t i v i t yb e n e f i tt h eh u m a ns o c i e t y d e v e l o p i n gb e t t e r k e yw o r d s :k n o w l e d g e , k n o w l e d g ep r o d u c t i v ef o r c e , p o s i t i v ee f f e c t , n e g a t i v e e f f e c t , 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u 目录 摘要( i ) a b s t r a c t - ( i i ) 目蜀毛( 1 1 1 ) 前言0 0 00 00 ( 。1 ) 刖吾”“”“ ”“” ( ) 第一章知识生产力的提出( 3 ) 第一节知识生产力形成的背景( 4 ) 一历史演化( 4 ) 二实践基础( 6 ) 第二节知识生产力形成的条件( 7 ) 第二章知识生产力的界说( 9 ) : 第一节知识生产力的内涵( 9 ) 一相关概念( 9 ) 二构成要素o ooo o oo ooo o o ( 1 2 ) 第二节知识生产力的特征( 1 4 ) 第三章知识生产力的实践问题( 1 7 ) 第一节两面性现象( 1 7 ) 一正面效应0 000 00 000 0 0 0 ( 1 8 ) 二负面效应( 2 1 ) 第二节负面效应产生的理论分析( 2 4 ) 第四章知识生产力负面效应的解决方式( 2 7 ) 第一节消除负面效应的途径( 2 7 ) 第二节在实践中消除负面效应的对策( 2 9 ) 一加强社会主体建设( 2 9 ) 二加强制度规范建设( 3 1 ) 三发展绿色科技( 3 3 ) 四坚持以人为本( 3 4 ) 结语0 oo oo oooo00 ( 3 7 ) i i i 参考文献( 3 8 ) 后记( 4 2 ) 上- j 月i j舌 2 0 世纪以来,以知识和信息为显著特征的科技革命大大推动了社会生产的 发展,以知识为驱动力的知识生产力渐渐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给整个人类社会 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对人类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然而,知识生产力带来社会物质富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负面效应。对知 识生产力进行实践反思,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的意义。 马克思在论述生产力理论时指出生产力应包括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但 在他的著作中没有使用“知识生产力”的概念,最早使用“知识生产力”概念的 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随后国外多名学者引用和应用了“知识生产 力 这一概念。马克思、恩格斯是充分肯定知识特别是科技的革命作用的,但 马克思在1 8 5 6 年把科技的产物如蒸汽、电力和自动纺机等称作“更危险万分的 革命家 回,同时指出科技存在着消极、负面的影响。无论是马克思、恩格斯还 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如法兰克福学派都对知识特别是科技知识从不同角度进行 批判,认为科技发展在给人类带来繁荣与富裕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全球问题, 使人类陷入了新的困境,因此不少人把科技比喻为“双刃剑”。 我国学者对知识生产力的研究比西方晚,是随着知识经济在我国的出现才使 用“知识生产力概念的。目前学者们对知识生产力存在着不同的定义,有学者 把知识生产力看作是新生产力的一部分,突出表现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是一种 知识创新力。如王征国给知识生产力下的定义是:知识生产力是指在一定社会背 景下,社会所具有的创造、传播、应用和发展科学技术的能力的总称。 有的学 者把知识生产力看作是精神生产力的主要形态,如康永超认为知识生产力就是人 们生产知识、加工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田玉来、刘井权把知识生产力作为社 会财富增长的重要资源,认为知识生产力将成为社会生产力的核心力量。不管学 者们怎样定义知识生产力,其共同点都突出了知识特别是科技知识的重要性。 国内外很多学者对知识生产力的评价较高,认为知识生产力对社会产生了积 极的作用。旷三平教授主编的唯物史观前沿问题研究:现代哲学视域下的一种 。参见孙向军著,知识生产力与中国跨越式发展,江两商校l i 版社,2 0 0 4 1 l ,第1 9 2 0 页 o ( - q 克思恩格斯伞集第1 2 卷,人民i l 版社,1 9 6 2 年版,第3 页 曲王征国著,新生产力论,人民l l j 版社,2 0 0 3 1 1 ,第9 8 页 理论探讨综合了知识生产力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如知识生产力不仅提高了社会 生产力水平,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人们的价值观 念、思维方式也出现了较大变化。单志刚则从知识经济的角度把知识生产力对人 类的影响作了详细的分析,分别从生产、交换、分配、思想观念、社会组织形式、 教育、管理、政治、工作与生活、军事战争等方面论述了知识生产力对人类的正 面影响。孙向军认为知识生产力使人类社会生活结构向另一种更高级的结构演 进,其突出表现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社会结构的变迁、以及人类价值观、 思维方式和生存态度的变化。康永超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概括了知识生产力的哲学 影响,分别从生产力本身、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以及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等方 面描述了知识生产力的积极推动和促进作用。 知识生产力表现出对人、社会和自然界巨大的促进作用,增强了人类改造世 界的能力,使人成为自然界和社会的主人,但这并不代表着人类能够完完全全地 驾驭好知识特别是科技知识。相反,人反而会被知识特别是科技知识所控制。“许 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及全球问题深深地困扰着人类,道德沦丧、精神空虚、环境污 染、资源危机等问题体现了人类在人文生态和环境生态的双重滑落,严重威胁着 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这就是人类在知识生产力发展出现的另一面情景,时 刻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样的负面效应已经成为当前必须面对的事实。学 者们对知识生产力负面效应的理解大同小异,如史少博认为科技活动已经背离了 主体人的需要和目的,成为人难以驾驭的力量。潘晴燕指出人类所创生、发展、 应用的科技在造福人类自身的同时,又反过来损害、扭曲、束缚、支配、威胁人 类。 当然,知识生产力可以缓解人类的资源、能源以及生态等问题,但它的负面 效应已经成为全球的严重问题。如网络犯罪、虚拟的人际关系已向法律和伦理提 出了挑战,克隆生物技术所引起的后果难以预料,等等。因此知识生产力的双重 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深刻反思,这一把“双刃剑 若不加以伦理、道德和制度 的约束,有可能会使人类走向困境甚至是自我毁灭,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知识 生产力的正面作用,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做到以人为本,促 进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o 王绪琴,科技的异化与拯救,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 0 0 5 年5 期,第嬲页 2 因此,在实践中对知识生产力进行反思,寻求消除负面效应的对策显得尤为 重要。旷三平教授主编的唯物史观前沿问题研究:现代哲学视域下的一种理论 探讨认为发展知识生产力应该关注人本身的发展,追求人与自然、人类共同体 的和谐,重视伦理道德与人文教养。彭列汉提出了诸如营建科技人性化发展的文 化环境,锻造科技人性化发展的社会主体,构筑科技人性化发展的制度保障等措 施。张兵提出要对西方学者指出的科技可能给人造成的负面效应保持高度的警 觉,以人为出发点,科技与人文融合,使人性在科技发展中呈现出来,追求科技 发展的人道主义价值取向,真正实现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圆樊国忠认为应采取 的应对措施主要是铲除束缚科技发展的制度桎梏,坚持以法治科的方略,反对人 类中心主义,宣扬科技伦理道德思想等等。 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反思知识生产力,正视知识生产力负面效应并 提出实际解决对策,并不是否定知识生产力的积极作用,而是要注意社会生产力 发展的方向,尽可能以最小的代价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形成爱护自然、爱护人类 的良好氛围,建设人类栖居的美好家园。 第一章知识生产力的提出 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基础,1 0 0 多年前马克思就提出“生 产力中也包括科学 这个科学论断,将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结合起来 考察,阐明知识是生产力中的要素特别是科技知识在提高生产力水平所发挥的重 大作用。2 0 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逐渐成为生产力 中的主导要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重大的转折时期,这就是知识生产 力在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作为一种起主导作用的生产力形式登上 历史舞台。 o 参见彭列汉,科技人性化的实现途径思考,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 0 0 5 年2 期,第1 2 - - 1 6 页 口参见张兵,科技负面效心辨析,石家庄学院学撤,2 0 0 6 年l 期第6 1 - - 6 4 页 。参见樊固忠,论科技异化的当代代价及其对策分析,科技进步与对策,2 0 0 5 年2 期,第8 l 一8 3 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 6 卷( 下) ,人民出版社。1 9 8 0 年版,第2 l l 页 3 第一节知识生产力形成的背景 生产力概念首先是由经济学家提出来的,马克思对生产力作了深入的研究, 并作出科学的规定。一般来说,生产力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们在生产过 程中利用和改造自然界并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 产力是一个系统,由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构成。知识生产力的出现标 志着人类进入了新的经济时代,那就是知识经济,这时候,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知 识成为生产力中最重要的要素。 一、历史演化 人类从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起就产生了对生产力的认识,马克思在1 9 世 纪提出了生产力包括人的生产力、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三种形态。这三种形 态的生产力并存于各个时代,但在每个时代起主导作用的生产力则是不同的。本 人结合多数学者的分析认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历史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以 及知识经济等三个阶段。 l 、农业经济的生产力 这一阶段的生产力一般较少依赖人的知识,人们主要以自己的双手为工具, 而且尽量利用畜力以及自然的力量。社会生产主要是农业生产经常应用一些简单 的经验和技巧等,知识还不能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这一时期的科学技术、教 育、生产管理等因素只是处于胚胎、萌芽的状态,而没有取得独立的形态。 因 此,知识的应用还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并且受到限制。“知识在生产中的应用 不仅局限于简单经验的层次,而且知识的积累和增长都是极其缓慢的。 圆知识在 这一阶段得不到很好发展。另外,由于交往的局限造成知识的传播也非常有限。 马克思说过:“当交往只限于毗邻地区的时候,每一种发明在每一个地方都必须 重新开始囝,这一时期的生产力由于知识的落后而处于较低的水平,不可能有 较大的发展。 2 、工业经济的生产力 由于生产的发展以及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越来越 。吴宏军,关于知识生产力的思考,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 0 0 2 年4 期,第4 l 页 o 孙向军著,知识生产力与中国跨越式发展,江西高校出版社,2 0 0 4 1 1 ,第3 5 页 o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l 卷,人民出版社,1 9 7 2 年,第6 0 6 l 页 4 深入,工业化的发展使资本成为生产的核心,并促使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开始为 资本服务,并在生产中起重要的作用,这一时期的生产力获得了长足的进步。1 8 世纪中叶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生产工具得到了革命性的变革,促使劳动方式也 发生了变化,劳动者开始由体力型向智力型分化,劳动生产率得到大大提高,人 类通过知识特别是科技知识实现了对自然界的真正统治和占有。这时,“最具革 命意义的是知识开始物化为机器。”但是,“自然界没有制造出任何机器,没有 制造出机车、铁路、电报、走锭精纺机等等。它们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变成了 人类意志驾驭自然的器官或人类在自然界活动的器官的自然物质。它们是人类的 手创造出来的人类头脑的器官;是物化的知识力量。 圆知识逐渐向现实的生产力 转化,这时,知识已成为生产力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主导要素。 3 、知识经济的生产力 人类社会在信息和科技的大力推动下开始出现知识经济,这时的社会生产力 是新型的生产力,是“不费资本分文的生产力,是科学力量。 现代经济的发展, “不再仅仅依赖土地、劳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投入,而且取决于知识的 生产、扩散、应用和创新。”回知识生产力的出现,迎来了人与人之间地位的平等 和自由,人类进入了丹尼尔贝尔所预测和描述的“后工业社会”。丹尼尔贝 尔认为“这一新社会的主要特征就是:知识成为核心力量,在经济上以服务业为 主要产业,在政治上采取公众决策的方式。 这一时期的重要特征是以人为本, 其突出标志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科 技的发展,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推动,知识成为直接的生产力。“知识活动本身 已经成为生产性的,它直接与生产相关联。也就是说,知识的生产成为一种经济 学意义上的较为独立的直接的社会生产。 这时,知识不仅是劳动对象,也是劳 动产品,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 这样,由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再到知识经济,社会生产力从低级阶段向高 级阶段发展,反映了生产力形态转换的基本规律,也就是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先 。孙向军著,知识生产力与中国跨越式发展,江两高校f 1 1 版社,2 0 0 4 1 1 ,第3 9 页 o 马克思恩格斯伞集第4 6 卷( 下) ,人民j i l 版 t ,1 9 8 0 年版,第2 1 9 页 o 马克思恩格斯伞集第4 6 卷( 下) ,人民i | i 版社。1 9 8 0 年版,第2 8 7 页 回吴宏军,关于知识生产力的思考,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 0 0 2 年4 期,第4 1 - - 4 2 页。 o 朱艳琴、邢如 5 # ,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理论述评,郑州煤炭管理十部学院学报,2 0 0 1 年2 期,第4 4 页 o 孙向军著知识生产力与中国跨越式发展,江西高校l j j 版社2 0 0 4 1 l ,第4 3 页 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过程。 二、实践基础 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出发点,建立了科学的生产力理论。在信息化等实践基 础上出现的知识生产力是人类历史的进步。 1 、知识产业的兴起 自工业革命以来,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在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人类社 会逐渐进入了与工业文明截然不同的时代。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 转向以智力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知识经济已显露端倪,其主要标志是以美国微 软公司为代表的软件知识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微软公司提供给社会的不是传统 意义上的产品,而是处理信息、满足管理需要的各种软件系统,既没有大规模的 厂房、车间和机器,也不需要消耗大量的原材料能源,所拥有的只是知识和技术 财富,大大地超出了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和能源共同创造的财富。”靠知识 致富的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成为了世界首富。知识产业的兴起和知识经济的 出现反映出知识已成为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 、信息化的推动 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全球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发 生根本性改变,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知识把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 互联网的出现加快了信息的流动,促进了知识更快更广泛地传播。由于“信息技 术、数据处理技术等得到快速、高效地发展,使知识作为资源的全球配置成为可 能。 圆知识经济如教育、通信等知识密集型产业在一些发达国家已开始代替工业 经济,发展更为迅速。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知识的储存、传播、使用特别是 创新手段发生了重大变革,提高了社会的管理效能,促使知识充分发挥经济功能, 从而孕育出知识经济。 3 、知识资源的出现 2 0 世纪8 0 年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罗默提出了著名的“新经济增长 理论 ,认为以资源为基础的那一部分属于收益递减,而以知识为基础的那一部分 则主要属于收益递增,其核心思想是突出知识在生产力中的晟重要作用。他认为: “首先,知识能提高收益;其次,知识需要投资;第三,知识与投资存在良性循 。田玉来、刘井权,关于发展知识生产力的思考,理论观察,2 0 0 5 年5 期,第5 8 页 o 农华西,论知识资本化的生产力条件,学术论坛,2 0 0 6 年5 期,第7 0 页 6 环关系,投资促进知识,知识促进投资。 在知识的推动下,生产力的水平已不 在于拥有多少物质性资源,而在于拥有知识产权、劳动者的创造力等,知识成为 继资本之后又一种新的资源,这就是知识资源,从而为知识经济的到来以及知识 生产力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二节知识生产力形成的条件 知识经济的出现,标志着知识生产力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力已经形成,它的 形成是经济、社会等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 l 、物质资料的丰富 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为人类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物质财富和越来越好的生活 条件,知识对人类物质和精神的满足发挥了重要作用。人类对知识特别是科学技 术的依赖日益加强,由于产品的知识含量越来越高,也就是智力劳动的比重越来 越大,因此,“从价值的劳动决定方面来看,产品的增殖率会越来越高,社会财 富的积累速度越来越快。圆知识使得同样时间内的劳动可以生产出比以往更多的 产品、创造出比以往更大的价值。凭借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人们可以进一步改 造和驾驭自然,获得更多更好的物质产品,为知识生产力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2 、人类需求的转变 人类的需求是全面的具体的,主要有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两大类。生产力的 发展促进了物质产品的增加,也改变了人类的需求结构。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 效率大大提高,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人类逐渐由物质的需求转向精神的需求,并 且越来越依靠知识特别是科技知识的发展,如从事哲学、文化、体育和艺术等多 种活动。马克思指出:“因为消费创造出新的生产的需要,也就是创造出生产的 观念上的内在动机,后者是生产的前提。消费创造出生产的动力;它也创造出在 生产中作为决定目的的东西而发生作用的对象。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而 消费则把需要再生产出来。” 人的需求的满足要求人们在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同 时,要关注精神文化建设,打造出一个物质丰富、精神充实的社会,使人的身心 李永红、连清旺,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特性分析,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 0 0 3 年9 期,第1 0 9 页 o 于慧玲,关于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价值的思考,理论学刊,2 0 0 1 年l 期,第3 l 页 雪中央编译局等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人民l l i 版社,1 9 9 9 7 ,第7 6 7 7 页 7 更加愉悦。物质需求的满足靠物质生产力,而精神需求产生后,要满足它只能靠 知识生产力。精神需求是无限的,一个人的知识越多,他对知识的需求就越大, 这种无限性为知识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动力。 3 、知识商品化 知识商品化是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最大动力,知识成为商品必须能够进行买 卖,并且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而且要使知识活动包括知识的生产与传播处于 商业利润的调节和引导之下。”知识成为商品要有两方面的条件,一是知识产权 制度的设立。知识成为商品意味着知识像物质财产一样可以被占有、处分、使用 和收益,所以知识产权制度的设立为知识成为商品提供了基础条件。知识产权主 要指由发明专利、外观设计、实用新颖以及计算机软件等组成的产权及著作权。 英国在十七世纪颁布的垄断法规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专利法,随后世界各 国特别是美国出台的一系列知识产权法规,催生了一个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 发明和创造,推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知识产权制度在保护知识创新成果方面 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为新的有用的产品、更有效的方法和原创的作品确立有 效的产权,为知识创新、知识传播以及知识产业化提供法律支持。 圆知识产权制 度为知识创新提供了保障和动力,知识必须在不断的创新中,才能在知识经济时 代的激烈竞争中保持生机和活力。“知识产权具有可积累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延伸 性,对知识产权的使用越充分有效,其持续开发和使用知识产权的创新能力 就越强。 知识产权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力中的关键资源,有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知识创新的动力才能被充分地激发出来,从而为知识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知识生产 者提供不竭的动力。二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知识有了不同形 式的载体能够脱离它的生产者而独立地存在,从而使知识商品化成为现实。对于 信息技术在知识生产力产生中的作用,我国学者孙向军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 极大地促进了知识的数字化和编码化发展,极大地增强了人类知识存储的能力, 改变了人们创造知识的方式,引发了人类知识的迅速增长。可见,信息技术在 知识生产力形成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孙向军称这种作用是“革命性 的。 其实人类信息技术的每一次变革,从电报、电信的发明,到电脑以及软件的应用 。孙向军著,知识生产力与中国跨越式发展。江西高校出版社,2 0 0 4 1 1 ,第5 4 页 o 吴宏军,关于知识生产力的思考,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 0 0 2 年4 期,第4 3 页 童李永红、连清旺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特性分析,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 0 0 3 年9 期,第1 0 9 页 由参见孙向军著,知识生产力与中国跨越式发展,江西高校出版社,2 0 0 4 1 l ,第6 0 - - 6 , 3 页 8 等,都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4 、知识资本化 知识资本化现象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知识经济阶段必然出现的产物。社会化 的大生产以及机器的发明应用促使知识在生产力中地位的提升,从事智力劳动的 人数越来越多,知识资本逐渐取代了传统资本在生产中的地位。知识成为独立的 生产要素,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这是知识生产力的重要条件。“劳动生产率 的极大提高使传统的生产要素例如土地、机器、厂房、矿产存在着边际收益递减 的趋势,相反却使知识资本具有边际收益递增的特点。”知识资本化由于经济全 球化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为知识生产力提供了物质基础,对生产效率、生产方 式、生活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变得更加重要,不断 升值,逐渐成为知识经济的首要的重要的资本。今天,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突飞 猛进,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已经形成,知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 加,知识生产力把人们带进一个新的社会。然而,知识一旦成为资本,也就必然 地成为人们追求利益的手段,从而导致自然环境破坏、伦理道德沦丧等负面现象, 致使人类遭受自然界的惩罚而陷入困境。 第二章知识生产力的界说 知识生产力由于知识等智力因素在生产力中起到了主导作用而产生,众多学 者对其概念在理解上有所分歧。因此,有必要对知识生产力及相关概念、知识生 产力构成要素、特征等作一说明。 第一节知识生产力的内涵 一、相关概念 1 、知识及其分类 什么是知识? 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对知识的解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 最一般的理解是把知识看作是人类认识的结果。丹尼尔贝尔将知识定义为:“知 。农华西,论知识资奉化的生产力条件,学术论坛。2 0 0 6 年5 期,第6 7 页 9 识是对事实或思想的一套有系统的阐述提出合理的判断或者经验性的结果,它通 过某种交流手段,以某种系统的方式传播给其他人。 单志刚从哲学的角度对知 识进行了定义,指出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说明知识不是先 天就有的,知识是人对实践的结果,属于人的认识范畴。圆孙向军提出:知识是 人脑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是人们根据自己的认识建立的实践观念,可以以一 定的符号系统表现出来。 昌家立给知识下了个科学的定义:“所谓知识,就是 认识主体用内在认识图式结合、同化认识客体而再现出来或原则上可以再现出来 的被观念化被符号化了的有序信息组合。 回可以看出,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成果, 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又经过实践检验的对客观现实的反映。知识既有可以用文字 记载的,也有不能用文字记载的,都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的产物。 “知识不仅包括静态的信息( 理论和事实) ,而且包括动态的技巧、能力。 知识分类的标准很多,但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只有科技知识的学 科分类在学术界广泛应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把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行 而下的,即使用性的知识,另外一类是行而上的,即思维上的知识。按照知识在 社会上得到认可的程度,又可以把知识分为主流知识、非主流知识、准知识。从 知识反映的深度和系统性来看,“知识可以分为外显知识和内隐知识两类。外显 知识是可以用正规化、系统化的语言来传递的知识;内隐知识是由人的经验获得 的、存在于特定环境下的、难于正规化的、系统化、难于沟通的知识。 经济合 作与发展组织( o e c d ) 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把知识作为一种行为 能力,分为“知道是什么”的知识、“知道为什么”的知识、“知道怎样做 的知 识和“知道是谁”的知识等四种,前两种知识是“有形知识”,是有文字记载的 认识类知识,后两种是无形知识,大多是经验类知识,需要通过实践来获得。按 知识涉及的领域可以分为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等几大类。传统观念认 为,社会科学知识不是经济因素,与生产力无关。这种观念是狭隘的,因为“作 为主体生产力的人,是名符其实的社会动物,任何科学劳动都不可能脱离一定的 m 转引自旷三平主编,唯物史观前沿问题研究:现代哲学视域下的一种理论探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 0 0 4 1 2 ,第2 0 5 页。 o 参见单志刚著,知识经济概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 0 0 5 1 2 ,第3 8 页 o 参见孙向军著,知识生产力与中国跨越式发展,江西高校出版社,2 0 0 4 1 l 。第7 9 8 2 页 o 昌家立著,关于知识的本体论研究,四川:1 :版集团巴蜀书社,2 0 0 4 1 0 ,第1 8 页 o 吕致远,对“什么知识最有价值”问题的反思与回答,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 0 0 4 年l o 期, 第5 5 页 o 李永红、连清旺,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特性分析,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 0 0 3 年9 期,第1 0 8 页 1 0 人文科学环境和科学精神。”与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的社会科学,如管理科学、领 导科学等等,给人们的头脑带来许多新观点和新见解,极大地推进了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所以,“软科学和硬科学一样都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o 一些学者如孙 向军、梁云昌、王维杰等认为知识不仅包含自然科学技术,也包括社会科学知识。 知识生产力越向前发展,人类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只有那些具有社会伦理价 值的知识才能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因此大力发展社会科学是当今时代的一个重 要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科学技术并不等同于知识,而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 识生产力的重要要素。从最一般意义上说,科学是知识体系,是理论化、系统化 了的关于事物规律的知识。 而技术是人类积累起来的经验、方法、工艺和能力 等的总和。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不仅是它作为人类革命的精神力量, 而是它积极地推动着社会经济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推动着社会变革。目前, 知识特别是科技知识所起的作用比一般生产要素都重要,由此,知识经济也就自 然形成。 2 、知识经济? : 随着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逐渐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经 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 e c d ) 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对知识经济的概 念给予较为明确的界定: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存储、传 播和使用基础上的一种经济形式,是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它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体现了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丹尼尔所 指的后工业社会,就是现在的知识经济,其实质就是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 张兵认为,“知识经济是伴随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而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是 以知识为主导、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形态。 知识经济强调知识在 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充分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使人成为社会的中心。知识 经济改变着社会经济结构,影响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3 、知识生产力 回戴理达,论知识生产力。贵州社会科学,2 0 0 2 年4 期,第3 页 。朱艳琴、邢如萍,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理论述评,郑州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 0 0 1 年2 期,第4 5 页 o 参见肖前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下) 。中国人民大学 l 版社,1 9 9 8 1 0 ,第4 6 1 页 o 参见肖前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上) ,中国人民火学i f 版社,1 9 9 8 1 0 ,第3 2 5 页 o 张兵,科技负面效应辨析,石家庄学院学报,2 0 0 6 年1 期第6 2 页 知识生产力,在很多有关知识经济的文献中都提到或涉及到这一概念,定义 上有所不同,最一般的定义是:“人类对世界认识的结晶成为改造世界的强大力 量,它与生产力三要素紧密结合成为现实生产力的一个要素。 具体说来主要 有三种理解:一是认为知识生产力是生产知识的能力;二是认为知识生产力是生 产力中的要素以知识为主导;三是认为知识生产力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生产力,代 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我们认为,知识生产力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传播 和使用基础上的生产力,“是指一个社会的发展都是建立在知识这一资源的基础 上,知识生产力亦可称为知识型生产力。”圆这种观点比较全面地阐释知识生产力 概念。大多数学者认为知识生产力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在实践中运用知识进 行物质生产活动的能力;二是在实践中对知识的生产能力。这两方面紧密联系, 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知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条件。 二、构成要素 1 、知识与生产力中的要素 生产力系统的基本要素是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在生产力发展过程 中各要素及其内部各因素、各方面都在发展变化、相互结合。知识作为一种新的 资源与传统的生产力要素相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哈尔滨客运从业资格证实际操作考试答案
- 2024年昆明客运资格证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河南驾驶员客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题库
- 2024年山东客运资格证考试题库下载
- 2024年铁岭办理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和答案
- 2024年度物联网设备销售合同
-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试卷及答案-高中地理必修2-人教版-2024-2025学年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课说课稿
- 教研活动的组织与案例分析
- 建筑材料质量保证书
- 2024-2025学年上海市普陀区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
- 假期补课协议书
- 电子商务支付结算系统开发合同
- 服务质量、保证措施
- (必练)广东省军队文职(经济学)近年考试真题试题库(含答案)
- 含羞草天气课件
- 2024年安全生产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及答案(共五套)
- 22《鸟的天堂》课件
- 农业灌溉装置市场环境与对策分析
-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十一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
- 2024年江西省高考地理真题(原卷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