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雨说教案 诗人郑愁予化身为雨,悄悄地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说了些什么呢?以下是出guo的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雨说教案,供您参考,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写字与识字:田圃禁锢忍冬寒浅滞留喑哑丝缕喧嚷蓑衣斗笠润如油膏洗衣谣襁褓温声细语 理解“雨说”与“诗人说”之间的诗意转化,了解文学作品中拟人艺术表现手法与拟人修辞的区别。 梳理“雨说”的内容及情感,理解“雨”与孩子的关系,联系写作背景,理解“勇敢地笑”等诗句的深层含义。 诵读诗文,理解“雨”的仁慈、无私、博爱的奉献者形象,感受作者对春之生命和希望的赞美,即诗人对祖国儿童的关爱和祝福。 运用比喻或拟人修辞方法选择仿写诗意的情境画面,进行口语交流训练和诗歌写作小练习: “雨说:四月的大地等待久了” “雨说,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雨说,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你们的,请跟我” “雨说,我要教你们,” “雨说,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了,要记着, 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将本诗改写成一篇三五百字的小散文,体会诗与散文语言表达上的区别。或将本诗与朱自清春中的春段落比较,体会诗歌与散文语言的不同。 充分朗读,在朗读中感受“雨”的形象;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意的深邃; 要以知识为先导,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拟用2课时授完。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而诗人郑愁予化身为雨,悄悄地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说了些什么呢?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首雨说。 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教师归纳、概括: 郑愁予是台湾诗人,本名郑文韬,祖籍河北,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 童年时他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抗战期间,他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在逃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一面学习,一面写作,并受到纪弦的赏识,1955年他毕业于中兴大学法商学院,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 指导学生注意朗读时的字音、停顿、语调、语气的变化。如第一小节就应当读得低沉,缓慢;第二小节读得舒缓、慈爱;第三、第四小节读得亲切、欢快;第五小节读出热情;第六小节读得平稳,第七、第八小节读出期盼,第九小节读出宽慰。 学生自读熟练后指名朗读,听写重要的字词,订正字音; 师生共同揣摩、矫正朗读的停顿、语调、语气。 学生思考:“雨说”它在诗中出现了几次?以此引导学生理出诗作结构,并和学生一起为诗作的四个部分命名。 第一部分:(一至三节)雨的到来 第二部分:(四至五节)雨的邀请 第三部分:(六至八节)雨的来意 第四部分:(九节)雨的祝福 要求学生思考:诗作是第几人称写作?是什么写法? 是第一人称写作,运用了拟人的写法。跟修辞方法不同,拟人的修辞运用在某一句话中,是用来描写某一事物的情态的,如“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而拟人的写法则是通篇使用,是用来塑造雨的形象的。 题目是“雨说”,是作者化身为雨,借雨的口吻来表达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因此全诗都是用雨的口吻直接叙述,直接抒情。 细读第一到第三节,思考,“雨”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出现的?她来到大地的目的是什么? 诗作开篇点题,直到四月(自然界的四月已经是“人间四月芳菲尽”了),可见,这个“冬天”持续的时间太久,雨在大地“太久的等待”中到来,而这个冬天使得大地枯旱,失去了生机:田圃荒凉,种子禁锢;牧场枯黄,牛羊绝迹;鱼塘低浅,游鱼缺水;小溪干涸,没有了欢快的歌声。 缺少雨水滋润的大地的景象,体会春雨来临所带来的生命气息。是全诗展开的背景:文革十年,儿童们的生活环境太严酷,早就应该有美好的生活给孩子们了! 雨带着爱心,带着赤诚,来关爱孩子们,来跟孩子们亲近,也希孩子们跟自己亲近。 细读诗歌的第四到第五节,感受诗中描写的雨到来之后大地的景象,说说它们的作用。 合作讨论,概括雨来临后大地复苏的景象:田圃泥土润如油膏,牧场新苗添绿,池塘鱼儿欢腾,溪水叮咚流淌。 “雨”邀请孩子们一起去探访春天的大地,感受春天的美好,跟诗歌的第一节形成鲜明的对比。 细读诗歌第六到第八节,思考:“雨”是怎么来的?她给孩子们的希望是什么? 雨在云端,在高山中幸福地长大,她的童年充满了欢笑,所以她给孩子们的希望是他们能够勇敢笑。 细读诗歌第九节,说说“雨”的祝福是什么。 “雨”愿意永远跟孩子们在一起,愿意为了孩子们的幸福献出一切,祝福孩子们永远快乐。 学生自读后指名诵读,进一步感受“雨”的形象。 本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郑愁予的诗歌雨说,读熟并试着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了朗诵,感受了“雨”的宽厚慈爱,感受了“雨”对中国大地上儿童的祝福和希望。知道了拟人的写法与拟人的修辞方法的区别。 基础训练第一到第五题。 继续练习朗诵。 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作,可选择集体、个别、自由朗读的方式。 要求:字音要读准;停顿要恰当,句子的层次要分清,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倒字;读出诗的感情。 在大地的期待中,雨悄然来到,为万物带来了勃勃生机。诗人在诗中塑造的“雨”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雨”是“春雨”,是在寒冬过后,在大地久久的期盼中悄然而至的“春雨”,它满怀爱心,前来亲近孩子们,带领孩子们去亲近生机勃勃的春天,鼓励孩子们勇敢地笑,勇敢地去追求自由、幸福,愿意为孩子们的幸福先出自己的一切。 二、质疑讨论 诗中的“雨”为什么会让大地“等待久了”?诗中的“大地”为什么到了“四月”还没有等到“春天”呢? 学生讨论,产生疑惑,教师引导,交流,归纳:诗人正是以这样一种看似矛盾和不合常理的设计,告诉人们,诗人所写的“雨”不是大自然中的“雨”,诗中的“大地”不是大自然中的“大地”,诗中的“冬天”和“春天”也不是大自然中的“冬天”和“春天”。这是“象征”,“雨”是改变中国社会状况的力量的象征,“大地”是当时中国社会的象征,“冬天”是“文革十年”黑暗社会的象征,“春天”则是光明、自由、幸福的象征。诗人化身为雨,期待着着中国社会能够走出文革的阴影,建设一个光明、自由、幸福的社会。 诗人为什么要化身为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来“说”呢? 文革十年,中国没有像样的教育,没有教育,对孩子来说是最大的损失,过了受教育年龄后,这种损失往往很难弥补。而孩子是民族的未来,耽误了孩子,就是耽误了我们民族的未来。正是因为文革十年中对孩子教育的缺失,我们今天才感受到了社会发展中道德的沦陷,这种恶果就是教育没有到位带来的。所以,当“文革”过去,诗人第一要关注的就是“孩子”,希望我们能够给孩子一个“光明、自由、幸福”的生活。 三、自主学习展示 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我”觉得句诗写得最好,因为“来说话。 运用比喻或拟人修辞方法选择仿写诗意的情境画面,进行口语交流训练和诗歌写作小练习: “雨说:四月的大地等待久了” “雨说,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雨说,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你们的,请跟我” “雨说,我要教你们,” “雨说,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了,要记着, 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雨的家乡在哪里?它是怎么长大的? 雨的家乡在遥远的地方,它是在“自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认真听教师的讲解,领会“白云”和“笑着”的深刻含义。(白云是自由的象征,雨在白云中孕育,自由、幸福地成长。) 雨要教孩子们做什么?它的用意是什么? 它的来意是“教你们勇敢地笑”。引导并点明寓意:雨希望孩子们能够冲破束缚,自由自在、快乐地生活。 第三部分描写了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见到春雨后“笑”的形象,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柳条儿“笑弯了腰”,石狮子“笑出了泪”,小燕子“笑斜了翅膀”,旗子“哗啦啦地响”,描写出了这些食物的“情态”。 如何理解“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句话? 雨的到来给万物带来欢笑,雨是自由和快乐的代言人,因此,只要孩子们能够勇敢地用笑声表达出追求幸福、快乐的愿望,大地就有希望了。 最后一节诗中哪些词句暗示了雨的什么样的品质? “不再回去”、“快乐地安息”都表明了雨愿意为了中国大地上的孩子奉献一切的高贵品质。 雨的祝福是什么?如何理解? 雨的祝福是孩子们“吃着苹果擦着嘴”,意指享受到自由和幸福的生活。 将本诗改写成一篇三五百字的小散文,体会诗与散文语言表达上的区别。或将本诗与朱自清春中的春段落比较,体会诗歌与散文语言的不同。 本诗于1979年创作的自由体新诗。全诗共九节,以题目“雨说”开篇,并通过“雨说”的反复,贯穿诗篇,形成前后呼应的结构。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春雨以说话能力,采用第一人称与儿童对话,塑造了一个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的形象。全诗洋溢着轻松愉快、清新活泼的气息。 通过这首诗作的学习,大家应该初步了解自由体新诗的特点,感受到诗人深厚的古文功底和对现代性创作技巧的把握。学会化身为物,运用拟人的手法来抒情达意,来塑造形象的方法。 熟读并朗诵诗歌。 完成基础训练的课外拓展练习及写作练习。 1.注重朗读,感悟诗歌的内容,捕捉诗歌的意象,领会诗歌的感情。 2.通过联想、想像,体验情境,理解诗情。 1课时。 1.搜集描绘“春雨”的古诗佳句。 2.朗读预习:读准字音,熟读诗句。 请学生背诵一些描写春雨的诗词佳句,并说一说“春雨”这一意象在中国传统诗文中有怎样的内涵。让同学们走出古诗中“春雨”的意境,步入郑愁予的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中“雨”的魅力。 作者介绍: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雨说是他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他把雨说送给“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我们来听听他要借“雨”之口对中国儿童说些什么。 雨说清新灵动,建议以轻松欢快、优美抒情的音乐做铺垫。推荐乐曲:班得瑞的轻音乐OneDayInSpring春日EarMelody大地的旋律)MelodyofHope(希望的旋律)等;萨克斯乐曲春风。 雨说共九节,从雨到来之前大地的渴望到春雨悄然而至的脚步,再到雨的问候和邀请,雨的任务,雨的祝福,一步一步把雨的性格、雨的希望表现出来。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把每一节诗浓缩成一行诗,然后尝试把九行诗组成一首新的诗,以这种方式来把握这首诗的脉络。 先整体感悟,后重点突破。利用朗读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感受和品味。 1.反复朗读,整体感知 (1)文章标题为雨说,请概括一下,雨“说”了哪些话。 (2)读了课文,你感觉诗中的“雨”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可以在雨的前面加上修饰词,例如:亲切、温柔、充满爱心的雨;乐观、爱笑的雨) 提示:雨的形象:雨,滋润大地,播种希望,她给自然界带来生机和活力,她是生命的源泉,她是爱的使者。她给孩子们带来笑声,给世界带来希望。学生可围绕“爱”的主题畅所欲言,不可囿于固定答案,束缚学生的思维。 2.细细吟咏,重点突破 (1)找出诗中最能体现本诗主旨的诗行,反复吟咏,细细品味。 例如:“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我还要教你们勇敢地笑/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等。 (2)这首诗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什么?它的运用对表达诗歌的主旨有什么好处? (3)自由提问,共同探讨。 提示:这一部分,教师由整体到局部,由面到点,和同学们一起品味诗歌的内涵。在自由提问中,可以查漏补缺。中间贯穿朗读,可以采用多种朗读手段,提高学生兴趣,另外,可适当补入朗读指导。 让学生用诗一样的语言,在原诗的基础上描绘出一幅幅具体、生动、优美的画面,并为每一幅画面起个名字。也可以运用联想和想像,抛开原有诗句,重新创作新诗。这两种方式可在不同的段落中使用,让学生感觉不单调,不重复,在变化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 画面描绘(如第五节):在淅淅沥沥的春雨里,田圃肥沃的泥土上印下孩子们嬉戏的脚印,牧场上的新苗正在抽技发芽,池塘里的小鱼儿快乐地向我问好,唱着歌谣的溪水荡起满脸的笑。 提示:准确识别意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与本诗欢快、喜悦、乐观的情调相符的画面。注意发挥学生的想像力,通过画面感知意象的特点。 创作新诗句:第一节写久盼大地的春雨,诗人选择了一些意象:田圃、牧场、鱼塘和小溪,请同学们仿照原有诗句,丰富意象,写出新诗句。 提示:学生的诗也许稚嫩,但只要用心,那新鲜的诗句一定可贵。放手让他们去写,捕捉智慧的灵光,收获情感的微芒。 “雨”对你说了那么多的话,你是不是也想拿起你手中的笔,对“雨”说说你想说的话,和“雨”对唱一首歌?请赶快行动吧。 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1、理清诗人的创作思路和诗歌的结构, 2、体会诗歌形象的逐层勾勒和作家情感的逐步展现。 1、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2、通过学习诗作,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1、理解意象,领悟诗歌主旨; 2、体会诗歌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联系写作背景,理解感受作品饱含的深情。 教学方法:讨论点拨法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 课型:新授 课时安排: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而诗人郑愁予的心却获得了一种生动活泼的灵气。“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我不但浇灌了禾苗,荡涤了灰尘,也浸润了古今中外文人墨客多情的心。请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东西?雨。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阅读郑愁予的诗雨说,看看这位天空的泪水是如何给田野带来微笑的? 郑愁予是台湾诗人,本名郑文韬,祖籍河北,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童年时他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抗战期间,他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在逃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一面学习,一面写作,并受到纪弦的赏识,1955年他毕业于中兴大学法商学院,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 1、提问学生“雨说”它在诗中出现了几次。以此引导学生理出诗作结构,并和学生一起为诗作的四个部分命名。 a.第一部分:(一至三节)雨的到来 b.第二部分:(四至五节)雨的邀请 c.第三部分:(六至八节)雨的来意 d.第四部分:(九节)雨的祝福 2、提问:诗作是第几人称写作?是什么修辞手法? 是第一人称写作,是拟人的修辞手法。题目是“雨说”,因此全诗都是用雨的口吻直接叙述,直接抒情。 简介作者郑愁予的主要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读准“圃”、“喑”、“襁褓”、“锢”、“滞”等词的字音。 掌握“寒浅”、“留滞”、“喑哑”、“襁褓”、“喧嚷”、“温声细语”、“知悉”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揣摩诗歌中运用的拟人、象征的艺术手法,提高理解、欣赏诗歌的基本能力。 3、情感目标: 品读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意义,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深厚感情,以及文中的美妙等。 引导学生对诗歌内容进行分析理解,培养学生理解、欣赏诗歌的基本能力。 【课时安排】 【教学媒体】 幻灯片,投影仪。 请学生背诵一些描写春雨的诗词佳句,并说一说“春雨”这一意象在中国传统诗文中有怎样的内涵。让同学们走出古诗中“春雨”的意境,步入郑愁予的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中的“雨”的魅力。 幻灯片展示: 1、走近作者: 郑愁予,现代诗人。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宁河。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1949年随父至台湾。1956年参与创立现代派诗社。他的诗作以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著称,意象多变,温柔华美,自成风格。其成名作错误1954年在台湾首次发表时,因为该诗的最后一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时间整个台湾岛都在传诵“达达的马蹄”之声。 2、写作背景: 这首诗发表于1980年4月28日的台北联合报上。当时正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诗人极为关注祖国大陆,这首诗既是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对祖国未来的祝福。它在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的基础上,又展现出清新动人、欢快率性的一面,因此此诗一刊出,立刻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 1、提出评点要求: 要求学生对诗歌的思路进行评点,可以先评点每一章节的内容,然后再把握整体的写作思路。 2、教师提供诗歌朗诵录音(幻灯片展示)。 3、学生分组、分任务进行课文评点,注旁批,然后互读互评。 4、教师范读课文,每读一段,学生就配合编好的对课文的评点。 5、学生读课文,每读一段,教师也同样配读对课文的评点。 6、初读小结,幻灯片展示: 这首诗歌分为四层意思来展示,首先点明在大地最需要的时候雨来到了大地;其次点明雨的来意和雨的亲切邀请;再次点明雨的来意,要教会孩子们勇敢地笑;最后呼应开头,点明雨的祝福。 1、第二节中“像雨丝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有什么作用? 明确:“把天地织在一起”表明雨对大地的博爱,它想滋润万物,这首诗是为祝福儿童所写的,因此,这其实也正是雨对所有儿童的博大的爱。 2、第二节中“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能否改成“我来了,/在雷鸣电闪中,/在狂风中我来了”?为什么? 明确:“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表明雨是静静地来的,因为它关爱孩子们而生怕惊扰他们。改后则表明雨来时那惊扰人的气势,就表现不了雨对孩子们的关爱,此外也不符合春雨绵绵、轻柔细腻的特点。 3、第三节中“当我临近的时候你们也许知悉了/可别打开油伞将我抗拒”,这里的“我”和“你们”分别指代谁? 明确:“我”指代春雨或雨,“你们”指代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 4、第五节中雨要带着孩子们“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雨想请孩子们和它一起去迎接春天的到来。在这之前,鱼儿是不动的,溪水是静止的,现在春天来了,鱼儿也开始活跃地跳动着,溪水也开始重新涨了起来,又活泼地流淌了起来,这些正是春天到来的象征,现在雨带着孩子们去向鱼儿“说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九年级英语下册 Unit 13 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 Section A第1课时(1a-2d)教学设计(新版)人教新目标版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3.1.1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
- 餐前餐中餐后培训
- 损有余补不足-【2022年暑假预习】云名著《世说新语》之“德行”卷
- 三年级数学上册 五 四则混合运算第2课时 除法和加、减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
-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10 牛郎织女(一)教案设计
- 肺癌伴脑转移护理查房
- 电网服务培训
- 报销制度培训
- 2024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东电三公司社会招聘6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泉州实验中学初一新生入学考试数学试卷
- 人工智能在航班调度中的未来应用探讨
-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 2025-2030中国保健品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竞争格局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年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中考英语一模试卷
- (二模)衢州、丽水、湖州2025年4月三地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 宜昌市社区工作者招聘真题2024
- 水下潜水艇课件
- 36 阶段统计项目风险管理表甘特图
- 2025-2030中国电信增值行业运行状况与发展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2025年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