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 论文题目: 专 业: 研究方向: 学位申请人: 指导教师: 大学生复原力的干预研究 应用心理学 心理咨询 韦海燕 李正云副教授 摘要 复原力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7 0 年代中期,由国外学者首先发现复原力的现 象并提出其概念,8 0 年代开始逐渐展开了对复原力领域的探索。近几年来国内 的研究也日渐兴起。复原力( r e s i l i e n c e ) 是个体从压力或逆境中实现良好适应的 过程,实质是一系列保护性因素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所达到的良好结果。保护性 因素是复原力的操作性定义,保护性因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反映了复原力的 作用机制。 本研究的团体干预方案基于保护性因素的理论而设计,通过控制保护性因素 从而达到提高复原力的目的。研究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的实验设计。选取 3 2 名被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被试实施团体干预,对照组则 无干预。整个干预过程采用观察记录、量表施测、成员访谈、反馈等手段进行定 量和定性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团体干预的实验组被试的复原力水平有显著 提高( 仄0 0 1 ) ,且三个月后的追踪调查也显示了较高的复原力水平( 仄0 0 1 ) ,而 对照组的复原力水平无变化。结果证明团体干预对提高大学生复原力水平有显著 效果。在团体干预研究的基础上,对干预效果进行分析、讨论,并对实施干预中 的环节进行探索与反思,总结出团体干预的疗效因子,包括( 1 ) 干预方案合理, 有针对性;( 2 ) 团体凝聚力;( 3 ) 情绪宣泄和认知辅导;( 4 ) 发挥团体成员优势。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有: ( 1 ) 对保护性因素的操作是提高大学生复原力的干预切入点。 ( 2 ) 团体干预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复原力具有可行性。 ( 3 ) 本研究所设计的团体干预方案具有现实可操作性,可以作为提高大学 生复原力的方案进行尝试。 关键词:大学生复原力团体干预 论文类型:研究报告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 t i t l e :t h ei n t e r v e n t i o nr e s e a r c ho fr e s i l i e n c eo nc o l l e g es t u d e n t s m a j o r :a p p l i e dp s y c h o l o g y d i r e c t i o no fr e s e a r c h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c o u n s e l i n g a b s t r a c t t h er e s e a r c ho fr e s i l i e n c eh a do r i g i n a t e df r o mt h em i d d l eo f19 7 0 s ,w h e nt h e s c h o l a r sa b r o a df i r s td i s c o v e r e dt h ep h e n o m e n o na n dt h ec o n c e p t i tw a se x p l o r e da t t h e19 8 0 sa n ds p r u n go u ti nr e c e n ty e a r si no u rc o u n t r y r e s i l i e n c ei sad y n a m i c p r o c e s st h a tt h ei n d i v i d u a la c h i e v et h ea d a p t a t i o nu n d e rs t r e s so ra d v e r s i t y i ti s e s s e n t i a l l yap r o c e s st h a tt h ep r o t e c t i v ef a c t o r sh a v ei n t e r a c t i o nw i t h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 p r o t e c t i v ef a c t o r sm a k et h eo p e r a t i o n a ld e f i n i t i o no fr e s i l i e n c ea n dt h em e c h a n i s m i n t e r a c t i n gw i t he n v i r o n m e n t i nt h i s s t u d y , t h ed e s i g no fg r o u pi n t e r v e n t i o nw a sb a s e do nt h et h e o r yo f p r o t e c t i v ef a c t o r s t h ep u r p o s eo ft h es t u d yw a st oe n h a n c et h er e s i l i e n c et h r o u g h o p e r a t i n gt h ep r o t e c t i v ef a c t o r s 3 2c o l l e g es t u d e n t sw i t hd i f f e r e n tl e v e lo fr e s i l i e n c e w e r ea s s i g n e di n t ot w og r o u p sr a n d o m l y , o n ei se x p e r i m e n t a lg r o u pw i t hi n t e r v e n t i o n , a n dt h eo t h e rw a sc o n t r o lg r o u pw i t hn oi n t e r v e n t i o n t h es t u d yd i s c u s s e dt h a tt h e l e v e lo fr e s i l i e n c e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i n c r e a s e di nt h ee x p e r i m e n t a lg r o u p ,a n de v e nh i g h e r a f t e rt h r e em o n t h s ( p o o 1 ) ,h o w e v e r , t h e r ew a sn oc h a n g ei nc o n t r o lg r o u p t h i s p r o v e dt h a tt h eg r o u pi n t e r v e n t i o nh a ds i g n i f i c a n te f f e c to ni m p r o v i n gt h er e s i l i e n c e o fc o l l e g es t u d e n t s t h ee f f i c a c yf a c t o r so fi n t e r v e n t i o nw e r e :1 、ar e a s o n a b l ea n d t a r g e t e di n t e r v e n t i o n ;2 、g r o u pc o h e s i o n ;3 、e m o t i o n a lc a t h a r s i sa n dc o g n i t i v e c o u n s e l i n g ;4 、p l a yt h ea d v a n t a g e so fg r o u pm e m b e r s t h em a i nc o n c l u s i o n so ft h i ss t u d ya r ea sf o l l o w s : 1 、o p e r a t i n go nt h ep r o t e c t i v ef a c t o r si st h ee n t r yp o i n tt oi m p r o v et h er e s i l i e n c e o ft h ec o l l e g es t u d e n t s 2 、i ti sf e a s i b l eo fg r o u pi n t e r v e n t i o nt oi m p r o v et h er e s i l i e n c eo f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3 、i nt h i ss t u d y , t h eg r o u pi n t e r v e n t i o np r o g r a m sw i t ht h eo p e r a b i l i t yc a nb e c a r r i e do u tt oi m p r o v et h er e s i l i e n c eo fc o l l e g es t u d e n t s k e yw o r d s :c o l l e g es t u d e n t s ,r e s i l i e n c e ,g r o u pi n t e r v e n t i o n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一 o f r e s e a r c h l y p e o lp a p e r : r e p o r t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 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 果。其他同志对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声明并表 了谢意。 作者签名: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夕j 动 , 本人完全了解上海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 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 规定。 作者签名:串格师签名 日期:砂矽占护 5 9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研究源起 第一章研究源起 1 1 关于复原力的概念 2 0 世纪7 0 年代以前,由于受流行病学和医学思想范式的影响,有关儿章问题 行为的研究较多地关注儿童所处的逆境对其后续发展的消极影响,研究结论普遍 认为儿壹处境不利( a tr i s k ) ,例如单亲、贫困、结交不良朋友、居住环境不良、 父母犯罪背景等势必会导致这些儿童成就水平、适应功能低于正常的儿童,并产 生各种心理或行为问题。其研究遵循着“处境不利( 高危) 压力适应不良” 的单一直线模型。这给人们造成一种假象,即危险因子与某种心理或行为问题的 产生必然相联。 然而此后有关个体危机应对过程以及压力缓解效果的研究却表明,同样面临 高危或压力环境,有的儿童和青少年却能良好地适应并健康发展。2 0 世纪7 0 年代 中期,心理学家a n t h o n y 挑选了2 4 个父母为精神疾病患者的儿童进行追踪研究, 结果发现2 4 名儿童中只有8 名像其父母一样出现精神疾病或相同的困扰,另外1 6 名儿童都在随后的个人发展中健康地成长,且成年之后依然正常( a n t h o n y , 1 9 7 4 ) 。a n t h o n y 把这些儿童称为“i n v u l n e r a b l ec h i l d ”( 意为“坚不可摧的儿童 ) 。 由于“i n v u l n e r a b l e 一词暗含了避开危险,则免受伤害,而人们也认为这是绝对 正确和不可改变的事实,因此,“坚不可摧 ( i n v u l n e r a b l e ) 一度被用来替代描 述现在所用的“复原力”( r e s i l i e n c e ) 概念。“坚不可摧 使人们以为这些儿童 是如此的坚强,以至于他们在任何压力和逆境中也不会屈服。随着研究的进展, 学者们逐渐意识到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儿童对压力的抗拒能力是相对的而非绝对 的,这种能力受到环境、个体差异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使个体表现出不同程度的 复原力,“坚不可摧 并不能替代“复原力概念,后者的范围更大,包含前者 所涉及的范畴1 。 1 9 8 2 年,由w e r n e r 和她的同事在夏威夷对5 0 5 名出生于1 9 5 5 年的个体进行了 长达2 0 年的追踪研究。结果发现,在同样是贫穷、父母离异、父母酗酒或有精神 疾病等的养育环境中,个体出现了不同的发展结果:大约有2 3 的儿童伴随着成 年出现了严重的心理社会问题;其余的1 3 ) l 童成年后成为具有胜任力、开朗和 1 转引自m a r i ee a r v o l i n o - r a m i r e z ,r n ,m s n r e s i l i e n c e :ac o n c e p ta n a l y s i s n u r s i n gf o r u mv o l u m e4 2 ,n o 2 , a p r i l - j u n e ,2 0 0 7 1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研究源起 有同情心的人1 。w e m e r 的研究结果引发了学界的思考,为什么处于相同环境中 的儿童会有如此的差异? 学者们将这些适应结果良好的儿童身上所具备的特征 以保护性因素的形式进行了区分。此后,保护性因素的研究迅速得到了学界的关 注。 保护性因素可以被定义为复原力过程的发生所必须具备的特质或是情境 ( d y e r & m c g u i n e s s ,1 9 9 6 ) 1 ,是那些与危险因素相互作用,以降低或改变由高 危因素可能导致消极结果的因素。8 0 年代中期,国外学者就已经提出了许多保 护性因素,归结起来可以分为两类个体自身的特质和个体外部的因素。前者 包括自我效能、气质、社会技能等个体内部具备的特质,也叫内在保护性因素; 后者包括家庭或社区的支持等外部因素,也叫外在保护性因素。 已通过实证研究证明具有保护性作用的个人特质有:易照顾型的婴儿气质、 幽默、自尊、自我价值感、高自我效能以及问题解决的策略等。外在保护因素则 包括家庭、学校、社区、社会文化等社会支持系统以及良好的情感支持。其中家 庭保护因素包括温暖的亲子关系、充满情感且不会苛责批评的互动模式、支持性 的家庭良好关系、家庭成员之间恰当的社会关系、家庭凝聚力以及坚毅力;学校 环境因素包括积极的学校氛围、对学校的归属感、良好的同伴关系等;社区环境 因素如安全、暴力事件少、有应急服务、有良好的公共医疗保健等;社会文化因 素包括社会重视教育并保证社会成员享有良好的受教育机会、有效防治暴力冲突 事件,保护儿童免受影响、出台一系列的儿童保护政策等。 保护性因素被作为复原力的操作性定义而受到学界的重视。起初,人们认为 保护性因素可以预测复原力的发生,因而具有保护性因素就一定会在压力中适应 良好。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愿。后续的研究发现,保护性过程,即保护性因素如何 与环境作用的过程,才是个体克服消极结果、达到良好适应的关键性要素1 。保 护性因素不是静态的,各种保护性因素之间、保护性因素与危险因素之间的交互 作用,形成了保护性过程,即复原力的作用机制,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中发挥了 个体抵抗压力和逆境的能力。而这一过程也不是单纯地避免外在负性事件的影 响,而是利用个体自身力量及环境资源,打破消极影响的连锁反应,促进个体的 适应,使个体开发其内在资源,更有能力面对和掌控环境。 因此,8 0 年代后期保护性因素的概念受到了部分学者的挑战,关于复原力概 2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研究源起 念的界定逐渐浮出水面。 早期复原力的概念以r u t t e r ( 1 9 8 5 ) 的提出为代表,他认为复原力是一种在 潜在危险中仍能反弹和成功应对的能力,并由此引出了复原力的“特质论”研究, 即复原力是个人所具备的一种能力、特质或是达到的某种结果。随后学界许多研 究者也提出了基于“特质论”的复原力概念( a t h o n y ,2 0 0 2 ) ,如复原力是在显 著威胁之下,保持机体内外部平衡的能力( m a s t e t l ,b e s t & g a r m e z y ,1 9 9 1 ) ;复 原力是在压力和危机中,达到积极适应的结果和稳定的能力( w e m e r ,1 9 9 5 ) ; 复原力是指导人们应付环境中挑战的框架、信念系统( r i c h m a n & b o w e n ,1 9 9 7 ) ; 复原力是从灾难中反弹的能力,变得更强大或者更富有资源( w a l s h ,1 9 9 8 ) ;通 过对社会科学的研究,追溯复原力结构的发展过程,将复原力定义为:在生态系 统环境下,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不断变化的相互作用的产物( w a l l e r ,2 0 0 1 ) ;复 原力是一种能力、个人资源、积极的品质( s a l e e b e y ,2 0 0 2 ) ;具有复原力的人通 常具有以下特质:社会适应,问题解决的能力,自主性,自尊,目的感,对未来 的定位( m a l u c c i o ,p i n e t r a c y ,2 0 0 2 ) 。 继1 9 8 5 年提出复原力的概念后,r u t t e r 在其后的研究中发现,个体具备了 某种特质或能力,并不一定能够预测复原力的发生,复原力不应仅仅被看作是个 体的一种特质、能力或是发展结果,它应是一种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学界称之 为复原力的“过程论 定义。r u t t e r ( 1 9 9 0 ) 年提出,复原力是与危险因素产生 交互作用的因素或保护性过程2 。l u t h e r 等人( 2 0 0 0 ) 也认为,“复原力是一个动 态的过程,它是个体对于重大生活逆境的积极适应”。 比较以上两种不同取向的复原力概念,我们发现,从性质上来说,作为人格 特质或能力的复原力与作为发展结果的复原力反映的是一种静态的观点,而作为 适应过程的复原力反映的则是一种动态的观点。如果将复原力看作是一种相对稳 定的能力,则它具有稳定而普遍的特点,个体在应对不同的压力情境中都会表现 出来。如果将复原力看作是一种现象或过程,则它总是与特定的情境相联系,这 就表示一个人可能在一种情境中表现出较高的复原力,而在另一种情境中却可能 很脆弱,因而,复原力表现出特异性特点。从研究的时间上来看,作为品质或结 果的复原力研究先于作为适应过程的复原力的研究,后者比前者对复原力的理解 2 转引自n e t t l e ss m ,p l e c c kj h r i s k ,r e s i l i e n c e , 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em u l t i p l ee c o l o g i e so f b l a c ka d o l e s c e n t si n t h eu n i t e ds t a t e s 【j 】1 b i d ,n e wy o r k :c a m b r i d g e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 ,19 9 4 :15 7 3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研究源起 更加深刻,因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认同。 综观以上各种定义,我们发现无论哪种取向,复原力都应具备两个核心要素, 即:( 1 ) 个体正在经历或经历过危险、压力或逆境,这些危险、压力或逆境被证 明与心理问题有较高程度的相关;( 2 ) 尽管如此,这些人的发展基本正常,至少 没有出现严重的心理与行为问题。正是这两个要素构成了复原力的本质。r o b e r t a r g r e e n e ( 2 0 0 2 ) 提出,复原力应被看作是人格特质与外界环境间相互作用的复 杂过程,包括以下特征: ( 1 ) 复原力是由应对能力组成的。 ( 2 ) 危险因素来源于多种生活压力事件,那些改善或减少危机等负性影响 的保护性因素产生了复原力。 ( 3 ) 复原力是动态的,存在于生活背景中。 ( 4 ) 复原力是发展着的,能增强一个人的能力。 ( 5 ) 复原力在生命过渡期尤其重要。 因此,g r e e n e 认为复原力是“流动的、具有动力的、不能被完全理解的过 程 。 复原力概念在经历了“特质论 和“过程论”的发展后,美国心理学会( a p a ) 于2 0 0 5 年对复原力作出了定义:“指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 他重大生活压力时的良好适应过程,意味着从困难经历中恢复过来”。 历经3 0 多年的发展,学界对复原力的概念依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笔者 查阅相关资料,对“r e s i l i e n c e 的定义及其翻译做出了自己的解释。在英汉辞海 中,r e s i l i e n c e 原本是物理学概念,指“回弹力 ,尤指物体受力产生应变时恢复 原来大小和形状的能力,也称“e l a s t i cr e s i l i e n c e ”,或称为“弹能 、“回能”, 是弹性固体或结构由于受应力但不超过弹性限度时的可恢复的潜能。在心理学 上,用“r e s i l i e n c e ”指变化能力,即个体从不幸或变动中恢复过来的能力,或者 对不幸或变动很容易就适应的能力,也称“恢复力 、“顺变力”。r e s i l i e n c e 出现在心理学概念中,用来说明人的心理功能及其发展并未受到严重压力或逆境 的损伤性影响的心理发展现象,这是2 0 世纪7 0 年代开始的一项重大研究。但是 直至今日,学界对r e s i l i e n c e 的译法仍不能统一。台湾学者将其译为“复原力”; 香港学者译为“抗逆力 或“压弹 ;国内有部分学者将其译为“心理弹性 、 4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研究源起 “心理韧性 等。笔者参考了大量的文献,并结合本文最初的设计思路,采用“复 原力 的译法,将复原力界定为个体从压力或逆境中实现良好适应的过程,实质 是一系列保护性因素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所达到的良好结果。 1 2 关于复原力的相关研究 随着复原力研究的不断拓展与深入,国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已不仅仅局限于 早期对复原力概念的界定上。2 0 世纪8 0 年代,研究主要集中于保护性因素的作用 过程。研究者们发现,保护性因素并不一定预示着复原力的发生,其作用过程才 可能是理解复原力的关键。此后,对复原力作用机制的研究渐出水面,并在其结 构模型、测量工具等基础理论方面获得成果。最近十几年来,大量学者致力于探 索复原力的影响因素,并发现了诸如认知转变、积极情绪、自尊、主观幸福感等 因素与复原力存在某种程度的相关。而同一时期由于台湾9 2 1 地震的发生,也使 灾后心理复原力的研究成为关注热点,这对整个复原力的研究来说具有重要的现 实意义。 纵观整个复原力的研究,国外已有3 0 多年的历史,而我国大陆起步较晚,除 综述国外相关研究的文献之外,近年来也开始在大学生群体方面涉足,为复原力 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1 2 1 复原力的机制研究 2 0 世纪8 0 年代,部分研究者提出保护性因素的出现并不能必然导致个体适 应良好,而且在某些情境下具有良好复原力的个体可能在其他情境下又会表现出 较差的适应能力。这说明,个体或环境的保护性因素虽然对于理解复原力非常必 要,但并不充分。因此,复原力的研究焦点逐渐从发现和确定保护性因素转向了 研究保护性因素如何对个体发生作用。关于复原力作用机制的研究受到了研究者 们的青睐。 g a r m e z y ( 1 9 8 5 ) 提出了复原力发展的三种机制模型: ( 1 ) 补偿模型( t h ec o m p e n s a t o r ym o d e l ) ,就是当压力情境会导致个体应付危 机情况的能力被削弱时,个体的人格特质或所拥有的环境资源等保护性因素与危 险因素互相不起作用,相反,它直接和应付结果发生相互影响或者压制危险因素 的影响,从而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使危机不至于对个体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2 ) 免疫模型( t h ei m m u n i t y m o d e l ) ,由于个体过去成功的学习经验,使其在面对危机 5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研究源起 时能有效地化解;( 3 ) 保护性因素模型( t h ep r o t e c t i v em o d e l ) ,在此模型中,保护 性因素和危险因素的交互作用减少了消极后果发生的可能性,因此保护性因素起 着调节器的作用。这三种模型既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交互出现,或者在不同阶 段出现。该理论一经提出,得到广泛的认可,并为后续的多项研究所引用。 r u t t e t ( 1 9 9 0 ) 在对许多文献归纳总结后提出了复原力的四种作用机制:( 1 ) 减少危险因素的影响,包括改变个体对危险因素的认知、避免或减少与危险因素 的接触;( 2 ) 减少负性事件的消极连锁反应;( 3 ) 提高个体的自尊和自我效能感; ( 4 ) 为个体获取资源和希望提供机会。 1 2 2 复原力的模型研究 9 0 年代中后期,为了更深刻地理解各种保护性因素之间、保护性因素与危 险性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研究者们提出有必要建构复原力的模型。目前有关复 原力的结构模型主要有以下五种3 : ( 1 ) 人际情境影响模型( g e n e r a lm o d l eo f i n t e r p e r s o n a li n f l u e n c e s ) 该模型认为,人际情境塑造了个体在特定文化环境中关于自身的信念( 自我) , 这些信念导致个体不同的行为模式,从而导致不同的结果。个体的行为模式又会 反过来影响其人际情境。 ( 2 ) 系统模型(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a lf r a m e w o r kr e s i l i e n c e ) m a n d e l c o p e e r y ( 2 0 0 0 ) 提出了一个关于儿童的复原力模型。该模型包括内 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又包含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外部因素包含家庭内 因素和家庭外因素。具体的说,生物因素指身体健康、基因素质、气质、性别等 等,心理因素包括智力、认知方式、问题解决技能、人格特点等。家庭内部因素 包括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兄弟姐妹等,家庭外因素包括学校、同学、社 会组织等。各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不仅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之间相 互影响,而且内部因素内部、外部因素内部也发生着相互作用。如果内、外部因 素总体达到平衡,个体就会表现出复原力。 ( 3 ) 社会建构模型( s o c i a lc o n s t r u c t i o nm o d e lo f r e s i l i e n c e ) u n g a r ( 2 0 0 1 ) 提出了青少年复原力的社会建构模型,强调自我在社会环境中 进行同一性建构的重要性。该模型认为,青少年心理弹性的发展有两方面的动力, 3 转引自:宋娟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0 0 7 ,5 6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研究源起 即被接纳的需要和自主的需要;背景包括家庭、其他监护人、同伴和社区、整个 社会等,它们对青少年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可以过滤和限制某些环境因素对青少 年的影响,从而影响到青少年的同一性建构。如果环境对青少年产生积极影响, 个体就会采取积极的自我建构措施,反之就会采取消极的自我建构措施。个体采 取的措施不同,自我建构的结果也不同,或者是复原力的自我建构,或者是脆弱 的自我建构。 ( 4 ) 过程模型( r e s i l i e n c ei np r o c e s sm o d e l ) 复原力的过程模型描述了个体由于受到各种保护性因素和危险性因素的联 合作用,在生物、心理、精神上达到的暂时平衡状态。 危险性因素与保护性因素的交互作用决定了系统失调是否会发生。如果保护 性因素无力抵抗危险性因素的冲击,则会产生系统失调。随着动态平衡的打破, 个体在意识或无意识领域会出现一种机能重组,这会导致四种不同的结果:复 原力重组,即个体生物、心理、精神系统不仅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还在以前的基 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回归性重组,即个体生物、心理、精神系统又恢复到 原来的状态。缺失性重组,即个体建立起低水平的平衡时放弃了原有的一些动 机、理想或信念。机能不良重组,一种失衡状态,个体采用物质滥用、破坏性 行为或其他不健康的方式来应对生活压力。 ( 5 ) 动态模型( f r a m e w o r ko f r e s i l i e n c ei na c t i o n ) 2 0 0 3 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些科研机构的心理学家提出了复原力的动态模 型。该模型认为,复原力是青少年的天生潜能。青少年在发展过程中具有安全、 爱、归属、尊敬、掌控、挑战、才能、价值等方面的心理需要,而这些需要的满 足依赖于来自学校、家庭、社会和同伴群体的外部保护性因素,也即亲密关系、 高期望值和积极参与。如果外部保护性因素得到了保证,那么青少年的发展需要 就得到了满足。因而,青少年会很自然地发展起一些复原力方面的特质。这些特 质会保护青少年免受危险性因素的影响,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 上述五个理论模型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复原力发生的作用机制。人际情境影 响模型重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说明人际关系对自我发展的重要性;系统模型强 调了各种因素协调配合对发展复原力的重要作用;复原力的社会建构模型强调了 自我在社会环境中进行同一性建构的意义;过程模型分析了危险性因素和保护性 7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研究源起 因素的交互作用对自我发展的影响:动态模型阐述了外部因素对个体良好发展的 重要性。这些模型为复原力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证资料。 1 2 3 复原力测量工具的开发 近十几年来,学者从他们所界定的复原力定义出发,开发了一系列复原力的 测量工具4 。 ( 1 ) 特质性自我复原力量表 b a r t o n e ,u r s a n o 和w r i g h t 等人( 1 8 9 8 ) 编制了特质性自我复原力量表,主要测 量耐受力( h a r d i n e s s ) 这种人格倾向,共有4 5 个项目,分成3 个子维度:执行、控 制和挑战。 ( 2 ) 复原力量表 w a g n i l d 和y o u n g ( 1 9 9 3 ) 根据他们对适应良好的丧偶老年妇女的研究而编 制了复原力量表,共有2 5 个项目,分成5 个维度:坚持性、自信心、有意义的 生活体验、自在感( e x i s t e n t i a la l o n e n e s s ) 和镇定性( e q u a n i m i t y ) 。研究发现这5 个 维度与p o l k 的性格类和哲学类的复原力有关,属于个体具有的内在保护因子。 ( 3 ) 个人保护因子问卷 s p r i n g e r 和p h i l i p ( 1 9 9 5 ) 编制了个人保护因子问卷,共有6 1 个项目,包括6 个子维度,如家庭子维度和亲社会( p r o s o c i a ln o r m s ) 子维度等,样题有“我喜欢 和我家人起做事 、“我的家人对我期望太高 及“我喜欢看到别人高兴”等等。 ( 4 ) 复原技巧与能力量表 j e w , g r e e n 和k r o g e r 等人( 1 9 9 9 ) 编制了复原技巧和能力量表,主要测量 m r a z e k ( 1 9 8 7 ) 研究确立的那些能促进儿童良好适应的内在保护因子,共有3 5 个项目,包含1 2 项技能和能力,包括3 个子维度:未来导向、有益技能的学习 和独立。量表中有很多项目与特定的青少年主题相关,如向老师求助等。 ( 5 ) 健康青少年复原力评定问卷 c o n s t a n t i n e 等人( 1 9 9 9 ) 根据自己的对复原力的理论构想编制了健康青少年 复原力评定问卷,共有6 0 个项目,下辖1 9 个子维,见下表1 - 1 。 4 转引自阳毅大学生复原力量表的编制与应用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0 0 5 5 8 上海师范大学硕+ 学位论文第一章研究源起 表1 - 1 - 健康青少年复原力评定问卷结构 一级维度次级维度 子维度 关心的环境 家庭关系 学校关系 社区关系 同伴关系 积极的期望家庭的期望 外在保护丙子 学校的期望 社区的期望 同伴的期望 有意义的参与机会家庭的参与度 学校的参与度 社区的参与度 社会胜任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移情的能力( e m p a t h y ) 问题解决的能力 自尊和自主性 自信心p e r s o n a l 内在保护因子c o n y i c t i o n ) 自我效能感 自知力 目标感和有意义的感觉乐观 有目标和对生活的渴望 ( 6 ) 自我复原力量表 k l o h n e n ( 1 9 9 9 ) 通过实证研究编制了自我复原力量表,测量个体所拥有的内 在的保护因子。量表所有题目均取自c p i ,最初的量表共包含2 9 个项目,分为4 个维度:乐观自信( c o n f i d e n to p t i m i s m ) ,指个体拥有较强的自我价值感和对未 来积极乐观的态度;生产性活跃力( p r o d u c t i v ea c t i v i t y ) ,指有效的设立目标并 坚持达成目标的个性;人际洞察力和关系( i n t e r p e r s o n a lw a r m t ha n di n s i g h t ) , 9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研究源起 指愿意并能够理解他人;有效表达( s k i l l e de x p r e s s i v e n e s s ) ,指能够积极主动的 与人交流,机敏的对他人的行为做出反应等,在这个维度上得高分的人在社交场 合显得从容舒适而自信。最近k l o h n e n ( 1 9 9 9 ) 对该量表进行了修订,将量表规模 减至1 6 个项目,并报告他本人己经运用此量表成功地开展了几项研究工作。 ( 7 ) c o n n o r 和d a v i d s o n 复原力量表( c 卜r i s c ) 该量表包含2 5 个题目,涉及能力、本能、接受变化、控制、精神影n 向五个 因素,主要应用于临床实践的干预以及对遭遇高危、高压力群体的适应良好与适 应不良的调查研究。在临床治疗中的实践证明,该量表能较好地反映出创伤后应 激障碍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整体适应状况的改善。 中科院于肖楠博士( 2 0 0 7 ) 对该量表进行了修订,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在中国测得的数据不支持在美国测得结果所得出的5 因素结构,而探索性因素分 析形成了易于解释的3 因素结果,分别被命名为坚韧、自强和乐观。 ( 8 ) 成人复原力量表( r s a ) 挪威学者f f i b o r g 等人( 2 0 0 3 ) 5 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成人复原力 量表。该量表一共包括3 3 个项目,分成5 个维度:自我胜任力、社会胜任力、 有序的生活、家庭的凝聚力和社会资源。主要测量成人在压力情景下维持心理健 康和适应良好所具备的保护机制和因子。样题有:“我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 ,“我 时常怀疑自己的判断和决定是否正确 等。 ( 9 ) 简易复原性应对问卷 s i n c l a i r 和w a l l s t o n ( 2 0 0 4 ) 编制了简易复原性应对问卷。这是一个十分简短 的问卷,共有4 个项目,合成一个维度,对应于p o l k 所提出的环境类型复原力。 主要用来评估个体面对压力情景解决问题时所运用的认知评价策略。s i n c l a i r 等 人将此看成是个体复原力的关键因素。样题有:“我总是创造性的寻找方法克服 困难”,“不管发生什么事,我相信我能控制对它的反应和“我相信我能在克服 困难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成长等。 ( i 0 ) 大学生复原力量表( 2 0 0 5 ) 阳毅( 2 0 0 5 ) 编制了大学生复原力量表,包括3 1 个项目,共6 个维度:自我 5 转引自:o d i nh j e m d a l ,o d d g e i rf r i b o r g ,t o r ec s t i l e s ,m o n i c am a r t i n u s s e n ,a n dj a nh r o s e n v i n g e an e w s c a l ef o ra d o l e s c e n tr e s i l i e n c e :g r a s p i n gt h ec e n t r a lp r o t e c t i v er e s o u r c e sb e h i n dh e a l t h yd e v e l o p m e n t m e a s u r e m e n ta n de v a l u a t i o ni nc o u n s e l i n g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v o l u m e3 9 j u l y2 0 0 6 :8 6 1 0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研究源起 效能、自我接纳、稳定性、问题解决、朋友支持和家人支持。并区分了大学生复 原力的四个水平:其中i 类大学生在复原力各因子上均处于最高水平,具有较强 的复原力,i i 类和i i i 类大学生在复原力各因子上得分处于中等水平,而类大 学生则在复原力各因子上的得分处于最低水平,属于复原力较差,需要重点关照 的学生。 ( 1 1 ) 青少年复原力量表( r e a d ) o d i nh j e m d a l 等人( 2 0 0 6 ) 编制了青少年复原力量表( r e a d ) 。该量表选 取挪威学者f r i b o r g 编制的成人复原力量表的部分题目修改而成,与成人复原力 量表具有相同的5 个维度:自我胜任力、社会胜任力、有序的生活、家庭的凝聚 力和社会资源,共3 9 个项目。其中,自我胜任力、社会胜任力和有序的生活三个 维度已被学界普遍认可为复原力保护性因素中较为重要的因素。这一量表也是首 个涵盖了上述三维度项目的青少年复原力的测量工具。 ( 1 2 ) 大学生复原力量表( 2 0 0 7 ) 刘兰兰( 2 0 0 7 ) 编制了大学生复原力量表,将大学生复原力量表确定为8 个 维度,共3 8 个项目。这8 个维度分别是:社会交往能力、家庭支持、朋友支持、 乐观宽容的态度、自我价值感、自我认可、自我掌控和自我调适。 ( 1 3 ) 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 h k r a ) 的修订 李海垒等人( 2 0 0 8 ) 对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 h 队) 进行了修订,针对原 版中不适合中国文化背景的题目进行了修改,如将测量社会亲密关系和高期望值 的六个题目中的陈述“我有一位成年朋友 改为“我有一位成年亲戚”等。修订 的中文版量表与英文版量表的维度有一些差异。如将原量表中的学校亲密关系和 学校高期望值聚合为一个因子,命名为教师关怀( f 1 ) ;社会亲密关系和社会高期 望值聚合为一个因子,命名为亲戚关怀( f 2 ) 等。中文修订版仍然是对外部保护性 因素和心理韧性特质两个方面的测量,基本符合量表所依据的理论模型,且信度、 结构效度、效标均比较理想。 从以上这些量表中发现,所有量表既有相同之处,又在很多地方存在根本差 别,如对复原力概念的界定,对内在因素还是对外在因素的测量等等。对这些量 表的结构和各种指标的回顾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复原力并对其展开更深入的 研究和测量。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研究源起 1 2 4 复原力的相关因素研究 基于复原力的基础理论研究,国外学者对影响复原力的因素也进行了较广泛 的研究。 d i n am c a r b o n e l l 等人( 1 9 9 8 ) 对青少年后期的危机和复原力进行了研究。 实验分为三组,一组是患有抑郁情绪的被试,一组是非抑郁的精神性疾病患者, 还有一组被试不具有任何症状,三组被试被置于相同的危机中。研究结果发现: 复原力现象出现在第三组被试中,即没有任何症状的青少年身上,这些青少年被 称为复原青少年。研究进一步得出结论:复原青少年与其他被试在家庭环境和社 会支持网络方面存在差异,前者所占有的资源明显多于后者,家庭凝聚力和社会 支持是复原力的关键因素。 j a c o bk r a e r n e r t e b e s 等人( 2 0 0 4 ) 通过对3 5 组丧亲与否的成人的对照研究中, 揭示了认知转变与复原力的关系,即认知转变是复原力的一个重要标志,认知转 变能够预测个体的复原力,并减少个体的危机因素,从而增强适应性。j a c o b k r a e m e rt e b e s 等人将这一结论应用于复原力的研究,以及对抗慢性压力事件包 括戒毒等的研究中。 m i c h e l em t u g a d e 等人( 2 0 0 4 ) 研究了积极情绪与复原力的关系。他们以 积极情绪的“扩展构造理论 ( t h eb r o a d e n a n d b u i l dt h e o r yo fp o s i t i v e e m o t i o n s ) 为基础,解释了情绪与复原力的关系,即个体在面对压力事件时,积 极情绪能够增强个体的应对资源,从而提高个体的复原力,使其能够有效应对压 力事件,促进身心健康。 a n t h o n y 等人( 2 0 0 6 ) 研究了心理复原力和积极隋绪在成功应对压力事件方 面的作用。研究发现,积极情绪可以缓解压力,使个体从压力中得到恢复;对处 于重大压力下的高心理复原力个体的研究表明,这些个体具有较多的积极情绪因 子,而积极情绪的体验能够帮助高复原力个体从压力中得到有效恢复。 m a r i am w o n g 等人( 2 0 0 6 ) 对酒精和药物依赖的5 1 4 名儿童的行为控制及其 复原力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复原力反映了个体运用自控力适应环境的能力。结果 显示:那些行为控制较少的儿童在青少年期更容易饮酒过度和药物滥用,而具有 内在较高复原力的儿童则很少滥用酒精。 c a r a p b e l l s i l l s ,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高一(上)段考数学试卷(二)(含答案)
- 2024年度上海市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题库与答案
- 阜阳师范大学《自然科学专题》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阜阳师范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苏州市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调研数学试卷一(有答案)
-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信号与系统》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福建师范大学《中外纪录片赏析》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福建师范大学《数学文化》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福建师范大学《色彩(2)》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课件
- 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9. 数学广角-集合 人教版(共21张PPT)
- 牛羊屠宰管理办法
- 六三制新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热对流》课件
- 铜的生产成本的计算
- 高级母婴护理师测评考试题及答案
- 房建工程竣工资料监理审查报告
- 胆囊癌最新课件
- 一年级趣味数学小故事
- 《创新方法TRIZ理论入门》课件04因果分析
- 《形式逻辑》
- 塑料袋的警告语(欧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