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本文主要分析和研究了政府促进技术创新和风险投资发展的财税政策工 具。促进企业创新和风险投资发展的财税政策是一国科技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 部分。而许多国家也逐渐加强了对这类政策工具、特别是税收优惠政策的重视 和评估研究。因为工业部门的r & d 投资和风险投资对于促进一国的技术创新发 展和长期经济增长都具有重要的作用1 本文首先总结了我国技术创新发展的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我 国目前技术创新财税政策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本文介绍了部分发达国家 的技术创新财税政策工具和风险投资政策工具。然后,本文探讨了政府干涉私 人部门技术创新和风险投资的理论基础,并比较分析了不同政策工具的特点和 作用,介绍了对政策工具作用的评估研究工作及其实践运用中的一些问题。最 后本文根据这些研究结果,对政府构建技术创新财税政策体系和风险投资政策 体系给出了一些咨询建议。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为: 、我国技术创新财税政策的基本目标可以归结为:提高b e r d g d p 的比率, 增加r & d 资源的供给,改善r & d 资源的配置体系,鼓励企业的技术创新 活动; 政府干涉私人部门技术创新和风险投资活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创新的私 人收益率和社会回报率存在差额,而产生这种差额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在 创新和风险投资过程中存在的溢出效应和信息不对称; 政府政策工具除了能促进私人部门的技术创新活动外,也有相互之间的 牵制、替代和补充作用。政府资助创新的效果随总量增加而增加,达到 某一极值后反而会下降; 政府干涉风险投资发展是因为风险投资机制存在着创新溢出和融资障碍 的问题政府制订促进风险投资发展的各类政策工具应该从风险资本供 需的角度考虑。成功的制度创新比政府的直接资助更为有效和重要,间 接的政策工具应是一国发展风险投资机制的首选政策措施。促进我国的 风险投资发展,应该更重视政策制度的创新和宏观经济、制度、文化环 境的改善;、 我们应该重视政策体系问的协调性、稳定性和连续性。 关键词:技术创新、财税、政策工具、j 孚价、比较 a b s t r a c t t h i sp a p e ra t t e m p t st o a n a l y z ea n de x p l a i nt h ee f f e c t o fg o v e r n m e n tf i s c a l p o l i c yt o o l s o nt h et e c h i n n o v a t i o na n dt h ev e n t u r ec a p i t a l f i s c a lm e a s u r e st o p r o m o t er & d a n di n n o v a t i o ni ni n d u s t r ya r ea l li m p o r t a n tc o m p o n e n to fs c i e n c e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p o l i c i e s f i s c a lp o l i c yt o o l st op r o m o t ei n d u s t r yi n n o v a t i o na n dv e n t u r e c a p i t a l 、p a r t i c u l a r l yt h ed e s i g no fr & d t a xc r e d i t s ,a r eu n d e ri n c r e a s i n gs c r u t i n yi n m a n yc o u n t r i e sb o t hi n d u s t r yi n v e s t m e n t si nr & d a n dt h ev e n t u r ec a p i t a la r ec r u c i a l t oi n n o v a t i o na n dt ol o n g - t e r me c o n o m i c g r o w t h f i r s t t h i sd o c u m e n ta n a l y z e sa n ds u m m a r i e st h em a j o rp o i n t sa n dp r o b l e m si n t h e1 、e c h i n n o v a t i o no fo u r c o u n t r y i ti n c l u d e sm o r e i n d e p t ha n a l y s i s o ft h e t b c h i n n o v a t i o nf i s c a ls y s t e mo fo u rc o u n t r y t h a n i tc o m p a r e sd i f f e r e n tp o l i c yt o o l s t op r o m o t ei n n o v a t i o na n dv e n t u r ec a p i t a li ns e l e c t e dd e v e l o p e dc o u n t r i e s t h i r d l y ,i t e x p l a i n st h em a j o rr e a s o nt h a tg o v e r n m e n ti n t e r v e n e st h ea c t i v i t yo ft e c h i n n o v a t i o n a n dv e n t u r ec a p i t a li nb u s i n e s ss e c t o r a l s o i tc o m p a r e sd i l y e r e n tp o l i c yt o o l st o e n c o u r a g e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t e c h i n n o v a t i o na n dv e n t u r ec a p i t a l ,p r e s e n t sd i l y e r e n t w a y so fm e a s u r i n g a n d a s s e s s i n g t h e i ri m p a c ta n dd i s c u s s e sp r o b l e m si nt h e i rp r a c t i c e f u r t h e r m o r e i tg i v e ss o m ea d v i c ef o r g o v e r n m e n t st o e s t a b l i s ht h ef i s c a l p o l i c y s y s t e m o nt e c h i n n o v a t i o na n dv e n t u r e c a p i t a l t h e m a j o rr e s u l t so f t h es t u d ya r et h ef o l l o w i n g : t h eb a s i cg o a l so fo u rt e c h i n n o v a t i o nf i s c a l p o l i c ys h o u l db et o :i n c r e a s i n gt h e b e r d g d pr a t i o ,i n c r e a s i n gt h es u p p l yo fr & d r e s o u r c e ,i m p r o v i n gt h ea l l o c a t i n g s y s t e mo f r & d r e s o u r c e ,e n c o u r a g i n g t h ea c t i v i t yo f i n d u s t r yr & d : t h em a j o rr e a s o nf o rg o v e r n m e n tt oi n t e r v e n et h ea c t i v i t yo fb u s i n e s sr & da n d v e n t u r ec a p i t a li sf o u n d e do nt h ea s s u m p t i o nt h a tt h e r ei s g a pb e t w e e np r i v a t er e t u r n a n ds o c i a lr e t u r ni ni n n o v a t i o n t h eg a pc o m e sf r o mt h es p i l l o v e ra n di n a d e q u a c y i n f o r m a t i o ni nr & d : t h ee f f e c to fp o l i c yi n s t r u m e n t sm a yc r o w do u t s u b s t i t u t ea n ds u p p l e m e n te a c h o t h e rb e s i d e s s t i m u l a t i n gt h eb u s i n e s st e c h i n n o v a t i o n t h es t i m u l a t i n ge f r e c t o f g o v e m m e n tf u n d i n gv a r i e sw i t hr e s p e c tt oi t sg e n e r o s i t y :i ti n c r e a s e su pt oac e r t a i n t h r e s h o l da n dt h e nd e c r e a s e sb e y o n d g o v e r n m e n tp o l i c yi nf a v o ro f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v e n t u r ec a p i t a lj sf o u n d e do nt h e a s s u m p t i o nt h a tt h e r ea r ep u b l i cb e n e f i t sa n df u n d i n gg a p s r a t h e r ,e n c o u r a g i n g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v e n t u r ec a p i t a la c t i v i t yr e q u i r e s aw i d er a n g eo fi n i t i a t i v e sw h i c h a d d r e s sb o t ht h e s u p p l y s i d e a n dt h ed e m a n d s i d e i tm u s tb e r e c o g n i z e d t h a t c o m p a r i n gw i t hi n d i r e c tm e a s u r e s ,d i r e c tg o v e r n m e n tf u n d i n gi ss e c o n d - b e s ts o l u t i o n s t h eb e s t a p p r o a c h i st oe n h a n c eo u r m a c r o e c o n o m i c ,r e g u l a t o r y a n dc u l t u r e e n v i r o n m e n ti no r d e rt oo v e r c o m es o m eo ft h ef i n a n c i a lo b s t a c l e st o h i g h r i s k i n v e s t m e n t s ; i ti si m p o r t a n tf o ru st oe n h a n c et h el i n k a g e ,s t a b i l i t ya n d c o n t i n u i t yi no u rp o l i c y s y s t e m k e y w o r d s :t e c h i n n o v a t i o n ,f i s c a l ,p o l i c yt o o l ,a s s e s s ,c o m p a r e 2 技术创新财税政策工具的评价与选攉 前言。 在知识经济时代里,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都要依靠成功的创新一一即 研究与发展( r d ) 成果能够被有效的进行商业化和产业化。经济学家们通常认 为,在创新活动中,由于创新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公共品的特性并且创新收益 也不能被开展研究开发活动的企业和组织所独占,因此政府有必要采取措施来促 进技术创新活动,而财税政策则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政策工具。各国政府每年都提 供了大量直接和间接的津贴给开展技术创新的企业和机构,而研究和评价这些津 贴的作用和效果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运用比较分析和系统研究的方法, 结合我国技术创新发展的现状,通过研究国内外关于技术创新及风险投资的财税 政策工具,试图解决以下问题: 分析我国技术创新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分析我国的技术创新财税政策工具及其作用效果; 比较各国政府采取的财税政策工具的作用和效果; 论述对各类政策工具进行的评估工作,探讨政策工具建立的理论基础和运用原 则; 分析政策工具对促进风险投资发展的作用和效果; 提出构建我国技术创新财税政策体系的目标和方法。 因此,本文将分为以下几部分来论述上述问题:第一部分将分析我国技术创 新发展的现状及相应的财税政策工具,第二部分将分析各国促进创新的资助政策 措施,在第三部分则将讨论对这些政策工具作用和效果的评估及理论研究,在第 四部分将分析各种促进风险投资发展的政策工具及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问题, 最后,在第五部分将给出构建我国未来技术创新财税政策体系的咨询建议。 。本文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7 9 73 0 0 2 0 ) 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9 9 b j y3 2 0 ) 的资助 技术创新财税政策工具的评价与选择 第一章:我国技术创新及其财税政策工具的发展现状 任何政策工具的制定和运用都必须根据一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此在本文 的开篇,我们将首先分析我国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技术创新财税政 策工具的制订和运用找到基础和目标对象。 第一节:我国技术创新的裳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目前,分析和比较一国技术创新发展情况是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比较分 析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两方面的指标。但由于技术创新过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 性,因此很难找到能准确反映创新投入和产出的指标体系。在此,我们用研究 与发展( r & d ) 的投入指标( 主要包括研究与发展人员、研究与发展经费两个指 标) 来代替创新投入指标,而创新产出则用专利授权量、技术贸易、高技术产 品出口等三个指标来衡量。 一、我国的创新投入及其国际比较 我们所指的创新投入主要包括研究与发展人员投入和研究与发展经费投入 两方面,这也是国际上衡量一国技术创新能力最常用的指标。 1 、我国研究与发展人员及其国际比较 研究与发展人员是指直接从事r d 活动的人员以及直接为r & d 活动提供服 务的人员,其数量和质量是衡量一国创新实力的主要指标之一。 图19 0 年代中后期各国r & d 活动的人力资源投入 从国际比较来看,r & d 人力资源一直是我国创新资源中的一大优势。与西 技术创新财税政策工具的评价与选择 方发达国家相比,在r & d 人员总数方面我国居于前列。但另一方面,中国是一个 发展中的人口大国,第一产业劳动力在总量中所占比例仍旧很大,而我国目前 每万名劳动力中从事r & d 活动的科学家- 9 工程师人数仅为7 名( 1 9 9 8 年数据) , 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水平( 见图1 ) 。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和我国 目前的教育普及程度尤其是大学教育的普及程度不高有关,另一方面,也是最 主要的原因则是由于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 经济、社会发展对r & d 人员的有效需求因此,政府不能只凭主观愿望或是仅 仅增加教育投资来提高我国劳动力人口中r & d 人员的比重,还必需通过制订各 种调整产业结构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政策来促进我国r & d 人力资源的增 加。 2 、我国的r & b 经费及其国际比较 研究与发展经费是指在自然科学与技术领域、社会与人文科学领域中,用 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活动的经费。r & d 经费的总量数据和结构数 据,是国际上通用的分析与评价一国技术创新规模、运行状况与发展趋势的主 要指标按可比价格计算,从19 9 2 年到19 9 8 年我国r & d 经费年平均增长速度 为l0 5 。而同期许多国家r & d 总经费( g e r d ) 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均小于2 。 可见,从我国r & d 经费的增长看,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图29 0 年代中后期各国r & d 经费 资料来源:1 、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技术指标1 9 9 8 年; 2 、国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 0 0 0 年; 3 ,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2 0 0 0 年; 4 、中国科技部网站统计资料; 注:1 、中国r s t l ) 经费的来琢数据由于缺乏资料,是根据全社会科技经费的来源情况计算出来的 2 、印度除g e r d g d p 比重外为8 0 年代末期数据 g e r d g d p 是国际上通行的衡量一国科技投入和创新投入强度的指标。近几 年,我国r & d 经费占g d p 的比重并未发生明显变化,一直维持在0 6 5 左右的 低水平,这不仅与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而且与新兴工业化国家 也存在明显差距( 见图2 ) 这表明我国的r & d 投资除了要保持目前的高速增长 外,其投入强度急待提高,应不断扩大其占g d p 的比重。 从r & d 经费的结构情况看,一方面,多数经济发达国家r & d 经费的绝大部分 3 技术创新财税政策工具的评价与选择 来源于企业也运用于企业,日本和韩国来源于企业的经费在全部经费中所占比 重更是高达7 4 8 ( 19 9 7 年) 和77 8 ( 1 9 9 6 年) ,表明在这些国家里企业是r & d 活动的主角;而另一方面,各国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普遍高于中国,甚至印 度也要比中国高,说明中国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急待加强。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加大r & d 经费的投入强度、提高企业在r & d 活 动中的地位和增加对基础研究投入是我国r & d 财力资源配置面临的主要问题, 这些也应该是我国技术创新财税政策力求达到的基本目标。 二、我国创新产出与国际比较 我们所指的创新产出主要包括专利授权量、技术贸易额和高技术产品贸易 额等三方面 1 、我国的专利授权量及其国际比较 我国的专利法保护三种专利,即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 与其他两种专利相比,发明专利的授权量更能反映一国在技术开发和创新方面 所取得的成就及其质量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统计,1 9 97 年,中国发明专利 授权总量为3 4 9 4 件,在世界上居第2 7 位( 见表1 ) ;与1 9 88 年的10 2 5 件、第 3 6 位相比,有大幅度的提高1 9 8 8 年,中国的位次低于印度;1 997 年,由于 中国的数量增长,而印度的数量减少,中国的位次已经超过了印度。但从表1 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发明专利授权量仍大大低于各工业发达国家,大约只是授 权量最多的日本和美国的四十分之一和三十分之一。不仅如此,我国与韩国也 有很大差距。在1 9 8 8 年我国与韩国的差距实际上并不大,仅相差1 14 9 件,但 到1 9 9 7 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总量3 4 9 4 件,而韩国已为2 4 5 97 件,差距非常明 显,韩国的位次也迅速攀升,这说明了两国在技术创新发展方面的巨大差距。 同时,在我国所授予的发明专利中,我国公民共获得153 0 件,只占4 5 1 ,其 余都为国外公民获得这不仅反映出我国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在技术 创新能力上的巨大差异,而且也说明我国本身的技术创新活动很不活跃,公民 技术创新的意识比较薄弱。这既有我国经济发展体制的原因,同时也和本国的 企业、经济和文化的环境有一定关系 表1 部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量( 1 9 8 8 ,1 9 9 7 )单位:件 中国 日本 美国德国法国英国韩国印度 19 9 7 牟 本国人 15 3 212 9 9 3 76 17 0 7l9 5 2 113 2 3 34 5 4 91 4 4 9 74 15 外国人l8 6 2 17 7 4 95 0 2 7 73 5 5 3 23 7 2 154 0 2 0 510 0 8 21 19 8 合计 3 4 9 41 4 7 6 8 61 1 1 9 8 455 0 535 0 4 4 84 4 7 5 42 4 5 7 916 13 住次2 71 23 4583 5 19 8 8 血 本国人 6 1 74 7 9 1 24 0 4 9 715 7 0 48 8 2 24 4 4 75 7 58 6 l 外国人4 0 87 3 8 83 7 4 2 72 3 1 8 623 13 42 5 1 1 7】5 9 92 5 93 合计 10 2 5 5 5 3 0 07 7 9 2 4 3 8 8 9 03 19 5 6 2 9 5 6 4 2 17 43 4 5 4 住次 3 6324563 01 9 资料来源:1 、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技术指标19 9 8 阜 2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工业产权统计( 19 9 7 ) 注:巴西和印度为1 9 9 5 年的数据 4 技术创新财税政策工具的评价与选择 2 、我国的技术贸易 技术贸易作为衡量吸收和扩散技术能力的重要指标,不仅反映了技术在国 际间的流动情况,也反映了一国的技术创新产出能力。从图3 中可以看出,近 几年来,我国技术进出口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 9 95 年的技术进出口总额比上 年增长了17 8 ,1 9 9 6 、1 9 9 7 、1 9 9 8 和19 9 9 年连续四年继续保持了增长势头, 分别比上年增长了2 8 2 、7 5 、7 5 和7 1 ,这反映了我国鼓励引进先进技 术和关键设备、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扩大技术出口的方针和政策所取得的成效。 但是应 图3 我国技术进出口变化趋势 该注意到,近几年,我国的技术贸易一直是进口大于出口,19 9 9 年进出口差额 为9 6 1 ,6 2 1 万美元;而我国用于引进技术和设备的费用与工业r & d 经费支出 之比( 可以衡量一国对外来技术的依赖程度) 均达到7 :1 以上,技术引进经费 及其增长速度一直高于r d 经费的支出及其增长速度,说明我国企业过分依赖 于技术引进而不大注重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这将造成我国工业对外来技术的 长期依赖性,抑制本国企业研究与开发活动的发展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3 、我国的高技术产品贸易及其国际比较 高技术产品贸易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及创新能力。我国近几年的高技术产品贸易状况可以从图4 看出。 资料来_ 琢:同图3 图4 我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交化趋势 5 技术剖馨姑税政蒙王具曲净价与选择 司以看到,迸入9 0 年代以来,我国高技术产品的避出口总额一直在持续增 长,高技术产品出口比重( 帮高技术产品出搿额占王址剃成品出口总额的跑重, 这一指标更能体现一圃高技求产业的发展质鼙和水平) 也是逐年上舞。t9 9 9 年 我强高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为6 2 3 0 2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 6 0 ,占全部鬻 品进出疆总额的i7 ,3 。其中出甜颧2 4 7 0 4 美元,避口额3 7 5 9 8 亿美元,分 别比上年增长2 2 0 和2 8 + 8 ,这一增长率是农1 9 9 9 年全部襄品进出口总壤 比上年仅增长1 1 3 的情况下取得的,可见我国的高技术产品贸易保持了较好 的发展趋势,商技术产品的煎口竞争力不断加强但是我翟的高技术产品出甜 跑燕与世器先迸国家的麓距仍不小( 惩表2 ,反映出我国高技术产品的技术侥 势并不明 中国荧蹬 日本 英国 法匿 德翻韩国印度 i 商技术产品出口比重 2 7 14 43 94 0 3 l2 53 91 0 注:国中国为1 9 9 9 年数据: 术袭数据l 鑫世养锻行骧削酶g t 9 9 8 1 9 9 9 世界发嶷摄告。 盈,大力发展寓技术产业应成为提翥我国企业r & d 和创新能力的盈簧途径 从1 9 9 1 年剿1 9 9 9 年闻,我国离技术产器避口额一蠹大予鞋j 辩额,贸易收 支状况均为逆差( 觅匿5 ) 。特别是9 0 年代辩期,贸易邀差遥年扩大,1 9 9 4 年 曾高达1 4 2 5 亿美元。1 9 9 5 年以来,我国寓技术产品贸易牧支状况呈好转趋势, 商按本产品蜜易避差逐年减少,但迸年又有所回升。这表明我国的高技术产监 发屣晦楚予起步除段,企业静创新能力虽膏掰提高,但其产品在冒器市场上鲤 竞争力逛有待如强。 三、问题曲提燃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斑,貔谣的技术创赣无论从创薪毅入到鬯4 新产出都存在 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我圜技术截赣人力资源的投入方嚣,总譬虽然不低,但在质量上与世界 先进国家有蓉较大的差距,这簧要通过提褒教育普及程度、调整产韭结构和转 6 技术创新财税政策工具的评价与选择 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逐渐提高。而这就需要国家财政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 度,运用宏观政策工具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因 此,我们在制定技术创新相关政策时要把其作为整个宏观政策体系的一个有机 组成部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行其政策目标和效果; 我国技术创新财力资源的投入方面,r & d 经费在总量上虽然保持了较高 的增长速度,但由于我国基数小,因此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而且r & d 经 费的投入强度尤其是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强度仍较弱,经费的结构不够合理。这 要求国家在加大对基础研究投入的同时,更注意加强企业自身的“造血”和“供 血”能力,优化r & d 资源的配置机制,改善国家的创新体系,使企业早日成为 我国技术创新活动的主角; 我国技术创新产出的发明专利方面,近几年虽保持了较高增速,但总体 上与世界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仍有很大差距,公民进行技术创新的意识 和参与技术创新活动的欲望还有待加强而这除了需要提高我国创新能力外, 更重要的是还需要改变我国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从而引导更多的公民 积极参与技术创新活动; 在技术和高技术产品贸易方面,9 0 年代以来我国都保持了良好的发展趋 势,但两者的逆差仍然居高不下,高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仍然较低这易于造成 我国过分依赖于外来技术的引进而忽略和制约本国工业部门的技术创新活动。 因而需积极培养和发展我国自己的高技术产业,提高我国高技术产品的技术优 势和出口竞争力; 这些问题都是是我们在制订技术创新财税政策时需要注意的。可见,我们 不仅在创新的投入总量上要加大力度,还需通过积极的财税政策来调整技术创 新的投入和产出结构以及研究资源配置机制,扩大我国r & d 中企业所占的份额, 使其早日成为我国技术创新的主体和中坚力量。 第二节:爱国促置e 技术创新戋晨的财税政策工具 我国的技术创新起步较晚,因而其政策法规产生的时间也不长,但已出台 政策的数量却不少,种类繁多按财政对科技的投入方式,我国的财政投入可 分为直接投入和间接投入。直接投入即国家统计公报每年公布的科技支出,包 括科技三项费用科学事业费。其他部门事业费中用于科技支出和科研基建投 资等。间接投入即财政实行减免税等优惠政策所给予的投入,也称税式支出。 因此我国促进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也可相应地分为直接投入政策和间接投入政 策。 一、我国财政促进技术创新的直接投入政策 表3 是对我国近二十年来出台的促进技术创新财税政策的一个简要归纳。 从表3 中可以看到,我国财政在直接投入上,其投入对象几乎全部是项目,投 入的形式上过于单一,针对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资助政策很少,因而政 策的引导鼓励和示范作用有限,难于起到指导产业发展方向和促进产业结构调 整的目的,也难以解决我国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同时,各种政策 资助的范围有重复,这有可能造成技术研究的重复和财政资源的浪费与低效率。 7 垫查型堑壁垒塾整三墨塑塑丛兰垄堡 政策名称 政策要点 中小企业技术创 对中小企业创新项目进行贷款贴息、无偿资助和资本金投入 新基金 科技攻关计划对获得科技贷款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进行贴息 科技三项费用对于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划和技术创新等国家重点科技项目给以财政拨款 国家级重点斯产对列入经贸委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试产或试制鉴定的项目给以经费补助和贷款贴息 品试产计划 国家科技成果重 对于重点领域的重点项目给以资金支持 点推广计划 国家重点新产品对列入国家科委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的重点项目给以拨款补助和贷款贴息 计划 国家技术创新项 对于列入该计划的项目给以拨款补助 目计划 科技兴农计划 对于农业技术推广给以财政拨款 国家工程研究中国家对该中心的建设给以投资 心建设计划 生产力促进中心对于国家认定的重点中心给以建设经费资助 建设计划 国家工程技术研对中心建设所需经费的三分之一给以资助 究中心建设计划 资料来源:1 、索晨霞,论创新政策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经济与管理研究 19 9 8 年第六期; 2 、中国科学技术部编,中国技术创新政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 0 0 0 年; 3 、刘勇,于小淼著,财政与金融政策对科技成果转化的作用,研究报告,2 0 0 0 年 二、我国财政促进技术创新的问接投入政策 在财税优惠政策方面,我国的税收优惠以所得税为主,政策制订得较为零 散,不成系统,且多数优惠政策的适用范围有限( 见表4 ) 。这一方面表明我国 许多创新税收减免政策都还处于发展和完善时期,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国税收优 惠政策的不稳定和短视性 表4 中国促进创新的财税优惠政策( 8 0 一9 0 年代) 增殖税对部分高技术产品或斯产品增殖税给以免征或优惠税率 营业税对技术转让、开发、咨询和服务收入免征营业税 企业所得税对高新技术企业给毗1s 直至免征的优惠:对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的“四技”收 入免征所得税;对农技服务及劳务收入免征所得税;对企业腿d 费用比上年增加 财 1o 以上给以15 0 x ( 税前) 优惠:对软件开发企业工资总额可在计算所得税时扣 政 除:对社会力量资助非关联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进行r 开发活动的开发经费支出 a 可在当年所得税中扣除 目 涉外企业所得税对高新技术企业和投资项目给以1s * 和投资退税的优惠 接投资方向调节税对科研用房、住宅投资、环保节能型项目免征 投进出口税对高新技术产品及其原材料、零部件和软件的进出口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殖 入 税及退税 政 奖金税对高新技术开发区内技术性收入和奖金免征奖金税 企业技术开发费对研究开发新产品( 技术,工艺) 的各项费用可全部计入管理费用;为研究开 策用发新产品购置的设备价值l o 万元以下的可分次摊入菅理费 集团公司开发费集团公司成员企业交纳的技术开发费可从管理费中列支 设备折旧 对于企业的中试设备加速3 0 一5 0 _ 折旧;对高技术行监的机器设备选择较短折旧 年限;对高新技术企业用于开发和试产的仪器设备快速折旧 资料来豫:同表3 8 垫查型堑堕型堕苎三墨堕堡笪童兰鲎一 三、我国技术创新财税政策的实施效果 我国促进技术创新财税政策的作用和效果可以通过财政对科技投入的统计 数据来加以说明。 1 、我国财政直接投入的效果 近几年,我国财政对科技的直接投入增长较快,增速在10 以上,1 9 98 年 达到4 6 6 53 亿,比上年实际增长15 8 ,占我国财政总支出的4 3 。对比图6 中科技经费筹集额与财政科技拨款的实际增长率可以发现,19 9 1 年与l9 9 2 年 总科技经费筹集额高速增长时财政科技拨款的增速与之有很大差距,表明这一 时期科技投入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民间;1 9 93 年- 91 9 9 4 年总科技投入增速 图6 我国财政科技拨款( 1 9 9 1 1 9 9 8 年) 猛然下降并出现负值时,财政科技拨款的降幅则要小得多,表明其具有更高的 稳定性;19 9 5 年开始总科技投入水平有所恢复,尽管当年财政拨款仍为负值, 但从1 9 9 6 年到1 9 9 8 年财政拨款增速却大大高于科技经费筹集额,说明财政科 技拨款在这三年里对于维持科技投入增长起到了主导作用 但从科技拨款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来看,一直维持在5 以下,近年来还有 下降趋势,表明财政对科技直接投入的力度正在不断减弱政府直接投入在科 技投入中的地位不断下降,这是深化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但这与我 国目前技术创新发展急需加大财力投入的需求是相矛盾的。因为目前我国企业 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其创新投入尤其是基础研究的需求存在较大缺口, 而企业在创新投入上也有较强的功利性和盲目性,所以政府投入对于维持基本 的科技投入,特别是对无明显经济效益的基础性研究以及风险较大的高新技术开 发等方面的投入就显得极为必要因此,为解决这一矛盾,政府财政的间接投 入就显得比较重要了,但我国财政对科技间接投入的情况并不乐观 2 、我国财政间接投入的效果 如表4 所示,长期以来,国家对技术创新活动一直有着若干减免税优惠政 策,形成了不小的国家科技税式支出随着科研单位和企业新技术、新工艺、 新产品的增加,事业收入和企业产值的扩大,以及我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上升, 国家财政对创新的税式支出也相应有了大幅度的增加。由于我国财政对科技的 间接投入尚无准确、权威的统计数据,所以我们很难对其效果进行量化评估, 但从表4 也可发现一些问题: 技术创新财税政策工具的评价与选择 目前我国经济总量中非国有经济已占一半以上,民营、私营和外资企业 已成为一些高新技术行业的主导力量,尤其是在电子、通信和计算机行业更是 如此。但由于现行r i d ) 税收优惠政策不能普遍适用,针对非国有的民营私营, 外资企业的r & d 优惠政策很少,因此也难于真正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我国的财税优惠政策是向科技开发倾斜的,这使得成果转化的实施者难 以享受到优惠政策,从而在推动企业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难以发挥积极促进 作用; 优惠政策中折旧条款的力度已不适应我国经济和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 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另外,从表3 和表4 可以看出,我国针对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体系缺乏系 统性、协调性、稳定性和连续性,而且存在一定的交叉和重复,因此操作起来 就会比较困难,效果不会理想,使企业和研发机构难以针对该类政策制订长远 发展战略。因此有必要对政策制订的理论依据及其实施后的效果和作用进行研 究,以便为此类政策的制订找到科学和客观的依据,从而改善现有政策体系, 提高其成效在国外,各发达国家应用财税政策来促进技术创新已经有很长的 历史,而对于政策效果的研究也已有很长时间,因此他们的研究成果对于我们 研究和评价我国的技术创新财税政策有着很好的借鉴和参考价值。下面我们将 通过介绍和分析其研究成果来得出一些对我们制订政策和评价政策有用的结 论 垫查型堑堕塾堕苎三墨堕堡笪量垫量一 第二章:发达国家促进技术创新发展的财税政策工具 二战以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一直领导着当代技术创新发展的潮流, 因此他们的技术创新及其政策的变化情况反映着世界技术创新发展变化的总趋 势。由于发达国家应用财税政策来促进技术创新已经有较长的时间和丰富的经 验,因而其政策体系相对比较成熟。下面将分析几个典型国家的技术创新财税 政策及和其效果与作用。 第一节:美国联邦政府的研究开发资助政策 美国政府对r & d 的资助从很早就已经开始了,可以追溯到二战之前,因此 其资助政策也有着很长的历史 一、联邦政府的直接资助政策 二战之前,联邦政府r & d 经费的绝大部分用于资助农业、国防和自然科学 领域里一些定向研究课题,这些课题由国家公职人员在规模不大的国立研究机 构和试验基地完成。陆军和海军资助的r & d 项目则在军事科研部门进行,大学 很少得到政府的r & d 资金工业界也得不到政府的r & d 资金 二战以后,美国政府不断扩大了对r & d 的资助规模。但由于冷战的影响, 政府的资金主要都投向了国防领域的r & d 项目,对民用r & d 项目的支持仍是非 常有限。到2 0 世纪8 0 年代,面临来自日本和欧洲的竞争挑战,促使美国政府 加强了对民营部门的r & d 资助。美国公众逐渐认识到:为了在竞争中占据有利 地位,政府理应帮助产业界开发、利用新技术。 联邦政府对科技事业进行投资的目的,是建立国家的科技知识和专门知识 库,为政府和产业界实现国家的重要目标服务,如国防、空间探索、发展经济、 保护公众健康和环境。 二、联邦政府的问接资助政策 目前,联邦政府对于技术创新的财政刺激主要表现为对研究与试验( r & e ) 税收优惠在美国,有关税收的法律体系作为一个整体是比较复杂的,其中联 邦政府对于r & e 的税收刺激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对于r & e 支出的税收减免,即对于企业进行r e 所引起的投资支出增加 直接给予一定比例的减免税优惠一般来说,这种税收减免不是针对r & e 的收入的,而是针对着r & e 的支出的,也就是针对着技术创新成本的税 收减免这种r & e 支出包括企业为研究开发人员支出的工资和供应品、 合同研究支付额的6 5 、公司向大学和科学研究机构提供用于基础研究 赠款的6 5 等; 第二、对于跨国企业的收入和支出的处理,即配置规则由于r & e 活动作为一 种投资所创造的是这样一种资产,这种资产在用于生产国外销售的产品 的同时并不阻碍其在生产国内销售产品方面的使用,因此,跨国企业如 何安排相应的支出就存在着概念上的问题在企业面临的国外收入税率 有时高于有时低于国内收入税率的情况下,配置规则就显得特别重要, 因为它将直接影响到r & e 的税后成本; 技术创新财税政策工具的评价与选择 第三、对于资本性设备投资的税收优惠; 第四、累进性的税收优惠,这涉及到所有的工业部门和所有类型的企业,包括 大企业。 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的技术创新税收优惠政策与其他国家政策的一个重 要区别就表现为,对于企业的税收优惠并不依企业类型而定。 美国政府对于研究开发活动的税收优惠早在50 年代就已经开始了。1 95 4 年的美国内部收益法典( i n t e r n a l r e v e n u ec o d e ) 第17 4 条扩大了有关r & e 支出的税收支持,允许企业在缴纳税款时全部扣除当年发生的研究与试验支出 如果不愿意,企业也可以在5 年内将研究- 9 试验开支资本化并从实现收益的当 月开始分期偿还。这一延期选择被认为有利于那些在发展初期只有很少或者几 乎没有可税收入的小企业,而这些小企业往往是一国技术创新的主角。 1 9 8 1 年,里根政府开始实施了经济复兴税法( g c o n o m i cr e c o v e r yt a xa c to f 1 9 8 1 ) ,其中对于r b ( r e s e a r c ha n de x p e r i m e n t a t i o n ) 提供如下的税收优惠: 第一,r & e 支出:在美国,r & e 支出可以立即从应税额中扣除,或者在纳税人首 次从r & e 中获得收益的那个月开始的至少6 0 个月内扣除;其二,r & e 资产折旧: r & e 设备与用于其它活动的设备适用不同的折旧规则。所有的r & e 设备,不管 其使用年限如何,都可以在三年期内完成折旧;第三,对于r & e 增加额的税收 优惠:从1 9 8 1 年起,企业在任何一年的r & e 支出如果超过规定基期的r & e 支出 额,则其超过部分可以获得2 5 的税收减免。 表5 美国r & e 税收优惠的历史发展( 1 9 8 1 - - 1 9 9 5 年) 时阍优惠公司税基定义享受优惠开支的资格1 7 4 条减国外配置规则 蛊 税率免 19 8 1 7 25 4 6 最大为前三年剔除在美国以外进行或由无1 0 0 减免国内所 19 8 6 12 平均数或女年国外资助的研究:人文与得 数额的5 0 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 1 9 8 71 2 0 4 0 f ,同上将定义缩小为“技术研无国内收入减免 1 9 8 71 2 究”,不包括许可5 0 f , ,配置减免5 0 1 9 8 81 2 0 3 4 ,同上同上无 国内收入减免 19 8 8 46 4 ,配置减免3 “ 1 9 8 8 5 2 0 3 “同上扁上无国内收入减免 19 8 8 12 3 0 ,配置减免7 0 f , 19 8 9 1 2 0 f ,3 “同上同上无 国自收入减免 19 8 9126 4 :配置减免3 6 * 1 9 9 012 0 3 4 1 41 9 8 4 - 1 9 8 8 年同上无同上 19 9 112r d 经费占销 售收入比重的 平均值乘以女 年的销售收 入该比重最 大为i “;新 建企业的比重 为3 1 9 9 2 1 2 0 _3 4 同上;修改了同上无同上 1 9 9 3l2 新建企业规定 1 9 9 4 1 2 0 43 5 f ,同上同上无 国内收入减免 19 9 5 65 0 y , ,配置减免5 0 此处配置的原文为 l i o c a t i o n 资料来源:i ) a v i dm o w e r ye t c ,19 9 5 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o fr e s e a r c ha n de x p e r i m e n t a t i o 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个税抵扣赡养老人权益保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户外旅游包车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电子信息产业员工年集体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特色民宿退租及特色体验协议
- 公积金抵押合同范本
- 科技企业如何通过社交媒体建立品牌形象
- 社交媒体上的短视频广告策略
- 2025年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附答案
- 科技教育与科技成果的相互促进
- 未来教育趋势数字化与信息化的融合
- 一年级珍惜粮食主题班会学习教案
- 残疾人的就业创业与自我发展
- 全套课件-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
- 医院感染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
- DBJ33T 1286-2022 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控制标准
- 海岸动力学英文课件Coastal Hydrodynamics-复习
- 碳足迹研究-洞察分析
-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 《工业废水臭氧催化氧化深度处理技术规程》(T-SDEPI 030-2022)
- 多元化与平等待遇管理制度
- 2025年统编版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三年中考试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