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本文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腹锦鸡为研究对象,对其笼养条件的 行为规律及不同群体的性激素变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建立了笼养条件下红腹锦鸡目前较系统的行为谱,比较分析了各 种行为与野生型的行为差异。为该物种行为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 考。对红腹锦鸡的繁殖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笼养条件下的个体 繁殖行为退化,部分行为甚至丧失。其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的干扰。 本文着重研究了红腹锦鸡的觅食节律和年行为节律。通过与野生 型的对比分析表明,笼养型已产生对人工环境的适应,表现出人工条 件下特有的行为节律。 在笼养型红腹锦鸡行为的日时间分配上,具有显著性别特征,繁 殖期与非繁殖期具有差异。 不同群体行为多样性研究表明,笼养亚成体比笼养型成体的多样 性指数要高,体现出更高的环境适应能力。 通过研究不同群体性激素的变化,初步揭示了红腹锦鸡繁殖行为 的机理。结果表明,性激素变化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繁殖期雄性w ( t ) 一睾酮的含量与繁殖行为密切相关,雌性的w ( e 2 ) 一雌二醇 的水平与繁殖率明显相关。 本文还对红腹锦鸡的野放对策作了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红腹锦鸡行为多样性性激素 _ a b s t r a c t i nt h e s e s t u d y ,b e h a v i o re t h n o l o g y a n ds e x u a l h a r m o n y c h a n g ei ns a m p l e sh a v eb e e nd e t a i l e do nc h r y s o l o p h u sp y c t u si n c a p t i v i t y t h em o s td e t a i l e da n da l l r o u n db e h a v i o r e c h o g r a m s o f c h r y s o l o p h u sp y c t u s w a sr e c o r d e db yn o w ,a n dd i f f e r e n c eb e t w e e n t h e c a p t i v i t i e sa n dw ii d f o r m s m a d eap r e p a r ef o rf u r t h e r e t h o l o g i c r e s e a r c hi no t h e r d a y t h eb e h a v i o r o f b r e e d i n g p r o c e d u r e w a s e x p a t i a t e d a t l a r g e t h er e s u l t i s t h a t t h e b e h a v i o ro fb r e e d i n gh a si n d u c e da n de v e ns o m eb e h a v i o rh a sb e e n l o s to rd e g e n e r a t e d t h eb e h a v i o ro f c h r y s o l o p h u sp i c t u s i n c a p t i v i t y h a s p e r i o d i c i t ys t i l l t h er e s e a r c h e so ns e e k i n ga n da n n u a lr h y t h m i n d i c a t et h ec a p t i v i t i e sh a v ef i t t e dt h em a n n e d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 h a v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r h y t h mt om a n m a d ec o n d i t i o n s t h ea c t i v i t i e so fs e l f m a i n t e n a n c e sw e r et h ef i r s ti nt i m e b u d g e t so fc h r y s o l o p h u sp i c t u s , t h eo t h e r sw e r es e c o n d s e xa n d p h y s i o l o g yc i r c u m s t a n c eh a v em a r k e di m p a c to nt i m eb u d g e t s t h eb e h a v i o r d i v e r s i t yo fc h r y s o j o p h u sp i c t u si nw i n t e r s h o w st h es u b m a t u r e h a v e l o n g e rd i v e r s i t y i n d e xt h a nt h e m a t u r e f o r t h ef o r m e rh a v i n gf u r t h e rc a p a b i l i t yo f s t u d ya n d m o r e t r y i n ga w a r e n e s s s ot h es u b m a t u r ef i tt oe n v i r o n m e n t m o r ee a s i l yt h a nt h em a t u r e 1 i i no r d e rt os t u d yt h eb r e e d i n gm e c h a n i s mo ft h eb i r d s w e d or e s e a r c h e so nc h a n g e so fs e x u a lh a r m o n y t h er e s u l ts h o w e d t h a te a c hg r o u ph a s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c h a n g e st os e x u a lh a r m o n y d u r i n gb r e e d i n g ,t h el e v e l so fw ( r ) o fm a l eh a v ec l o s ec o n t a c t w i t hb r e e d i n gb e h a v i o r ,a n dt h el e v e l so fw ( e 2 ) o ff e m a l ei n b l o o dh a v ec l o s ec o n t a c tw i t hb r e e d i n gr a t eo r f e r t i l i t y t h e s t u d yp r o b e s i n t o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o nh o wt os e t c a p t i v i t yw i i d l i f ef r e eb a c kt on a t u r e k e yw o r d s :c h r y s o o p h u sp i c t u s ;b e h a v i o r :d i v e r s i t y s e x u a l h a r m o n y i i i 第1 部分前言 随着我国人口的持续增长,人们的活动范围在不断扩展,经济活 动频率急剧增加,致使野生雉类的生存空间日益缩小,越来越多的野 生雉类成为了濒危物种。 一般来说,当物种原始生境不复存在、原有的生态环境破碎成斑 块状、物种数量下降到使个体寻找配偶需付出过量代价,或者当物种 生存条件突然恶化,迁地保护( o f f s i t ec o n s e r v a t i o n ) 就成为野生动物 保护的最后一套方案。 迁地保护是指将濒危动物迁移到人工环境或异地实施保护。为它 们提供优越生存环境条件,保护濒危物种种群并增加其种群数量。当 迁地种群数量增加到一定数量时,通过释放迁地种群,使野生种群得 以恢复,达到延缓和避免物种灭绝的目的1 1 。 与其他鸟类一样,野生雉类具有复杂精细的行为模式,从而完成 其正常的种内以及种间的社会交际。在以往的异地保护项目中,我国 研究人员大多数只注意到物种的营养需要、疾病防治等方面的问题, 由于缺乏野生状态的植被结构和地形,无法给异地养殖个体提供足够 的觅食、繁殖和隐蔽场所,没有或者很难营造有利于迁地养殖个体的 行为发育的环境。另外,饲养员或其它人为因素也严重干扰了其正常 活动。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个体均产生了一定行为障碍,例如不能繁 殖;形成不正常印痕圄;发生了菲野生行为;缺乏野外生存所必需的 觅食、逃避天敌的行为技巧等。这种异地养殖的个体根本不能在野生 环境中正常生存,更不能繁衍后代。如果不解决放野前的这一难题, 珍稀雉类的异地保护工作将会前功尽弃。 要做好野生动物的异地保护工作,在提高人工繁殖率的同时,必 须重视野生动物的行为生态学研究。只有根据实地观察和研究,全面 了解雉类生态习性,获得野生雉类行为规律和详实的行为谱,对异地 养殖个体进行针对性的驯养、驯化,才能真正完成珍稀雉类的迁地保 护工作。 由于生境的破坏和人为的捕杀,我国许多雉类成为了濒危物种。 基于这种现状并结合本地实际,选择了我国特有种、国家二级保护动 物红腹锦鸡c h r y s o l o p u sp i c t u s 的行为生态学问题进行了研究。 以期对它实现有效的迁地保护和放野工作,同时也为其它野生雉类的 保护和放野提供理论参数。 第2 部分综述 2 1 红腹锦鸡的形态特征 中型雉类。隶属于鸡形目( g a l l i f o r m e s ) 雉科( p h a s i a n i d a e ) 锦 鸡属( c h r y s o l o p h u s ) 。雌雄体区别明显。雄性羽色华丽,头具金黄色 丝状羽冠,上体除上背浓绿外,其余为金黄色,后颈被披肩状扇羽; 雌性头项后颈黑褐色,其余体羽棕黄色,满缀虫蠹状斑和横斑嘲1 7 【8 。 2 2 地理分布与亚种分化 红腹锦鸡为我国特有物种,目前仅分布于青海、甘肃、宁夏、陕 西、河南、四川、湖北、湖南、云南、贵州和广西等地 4 1 9 1 。 红腹锦鸡系单行种,到目前为止没有亚种分化。 2 3 生境与习性 野生红腹锦鸡栖息于海拔5 0 0 2 5 0 0 m 的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林 缘疏林灌丛地带。有时也出现于岩石陡坡、矮树丛和竹林地带,常成 群活动,亦偶见单独或成对活动,性机警嘲。 2 4 繁殖 红腹锦鸡系一雄多雌制。繁殖期在4 - 6 月。3 月下旬雄鸟开始占 区并出现求偶行为。雄鸟经常发生争斗。 2 5 研究现状 关于红腹锦鸡的行为生态,国内许多学者作了较多研究,例如邵 晨( 1 9 9 6 ,1 9 9 7 ) 妇对笼养的红腹锦鸡在繁殖期间的取食行为以及 求偶炫耀行为作了报道,他们认为在繁殖期间的取食行为以及求偶炫 耀行为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丁长青( 1 9 9 6 ) 3 、何少文( 1 9 9 4 ) “司 等对红腹锦鸡冬季生态进行了研究,认为红腹锦鸡在冬季具有明显的 集群行为;赵选( 1 9 5 6 ) 哺1 、吴至康( 1 9 8 2 ) 盯1 、余志刚( 1 9 9 6 ,1 9 9 7 ) “7 ”3 、等观察了红腹锦鸡生态以及繁殖习性,他们较全面研究了红 腹锦鸡野生状态下的行为生态;李福来( 1 9 8 5 ) “们对红腹锦鸡的雏鸟 的换羽的研究;李湘涛( 1 9 8 8 ) 乜们对红腹锦鸡的繁殖生态的研究,初 步探讨了红腹锦鸡野生状态下的各种繁殖行为;以上研究多侧重于野 生状态下红腹锦鸡的行为观察。在繁殖机理研究方面,甄惠丽( 2 0 0 1 ) 瞳“、张录强( 2 0 0 0 ,2 0 0 1 ) 1 等人对光周期诱导红腹锦鸡的冬季 繁殖进行了研究,探讨光照对红腹锦鸡繁殖的影响。 由此可见,虽然许多学者对红腹锦鸡的行为作了较多的研究,但 是到目前为止对笼养红腹锦鸡的行为尚欠系统、全面的研究。特别与 繁殖行为密切相关的性激素变化以及性激素与行为间的关系研究尚 属空白。本文力图从这二方面着手,探讨红腹锦鸡的繁殖行为机理, 探究出适于红腹锦鸡迁地养殖的最佳环境和方法,以保证红腹锦鸡的 野化成功。 第3 部分研究方法 3 1 研究地点 红腹锦鸡的研究地点选在湖南省野生动物救护繁殖中心,该中心 饲养着许多救护的野生红腹锦鸡和部分人工繁殖的个体。 救护中心地处湖南森林植物园内。该地树木茂密,夏秋炎热干燥, 高温天气多;冬春阴冷潮湿;阴雨天常持续一个多月。 3 2 研究对象 在湖南省野生动物救护繁殖中心,我们选择了a 、b 、c 三个隔 离的红腹锦鸡群体。 a 、野生种群( 166 早) b 、笼养的成年f l 代( 365 2 旱) c 、笼样未成年的f 2 代( 5 6 ) 3 3 研究方法 3 3 1 行为观察 在繁殖期2 7 月间,选择每月上、中、下旬各一天。在观察期每 间隔- - + 时对a 、b 、c 三区的研究对象个体行为,进行扫描式观察 ( 从天亮开始活动至天黑,静栖蹲伏) 。分别记录每次观察时所看到 的每种行为( 争斗、理羽、行走、取食等行为) 的个体数量。将所有 数据转化成不同次和不同行为,在一天_ 中特定时间的出现频率。 非繁殖期每月选择上、下旬各天。在观察日,每间隔小时进 行一次扫描式观察。 3 。3 2 性激素检测 3 3 2 1 药品、仪器 主要药品:肝素钠,i 血清睾酮( t ) 放射免疫试剂盒;i - 血清雌 二醇( e 2 ) 放射免疫试剂盒。 主要仪器:离心机、( 低温) 冰箱、注射器、电脑 3 3 2 2 方法 血样收集:2 0 0 3 4 2 0 0 4 2 ,全年共分8 次取样检测。 取样;翅下静脉取血5 m l 只次;血样离心,弃血细胞沉淀,取 上层血清转移至指管内,保存于低温冰箱,待测。 性激素检测:在湖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检测科,参照上海第二医 院【1 7 】,李振甲18 1 等的方法,利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第4 部分研究结果与分析 4 1 红腹锦鸡行为谱研究 提供被观测对象的完整行为模式是行为学研究一项重要工作,也 是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红腹锦鸡作为高度发达的鸟类,其行为具有 高度复杂性和广泛性,而且每一种行为又是由许多小行为构成。根据 实际观察的结果,红腹锦鸡的行为分为以下类型。 4 1 1 休息 4 1 1 1 地面静立,双足站立,缩头。 4 1 1 2 栖架静立休息,双足站立于栖架上。 4 1 1 3 卧于地表,屈足使身体伏卧在地面,尤以天热时常见。 4 1 2 运动 4 1 2 1 行走 双脚交替行进 4 1 2 2 飞腾 飞上( 下) 栖架和惊飞 4 0 1 2 3 扇翅 站立或奔跑中上下扇动双翅 4 1 3 取食 4 1 3 1 供料盆取食 饲养员放饲料于食盆中,红腹锦鸡在食盆中或边缘急速取食。 4 1 3 2 地面或掘土觅食 在游动过程中啄取地面的各种食物或扒掘土取食。 4 1 4 理羽 4 0 ! 4 1 自理、抖羽 用喙梳理全身羽毛或使羽毛抖动( 多见雨天) 4 1 4 2 它理 不同个体间以喙梳理对方羽毛。 4 1 5 繁殖行为: 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每一物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繁殖行为。这是环 境和自身生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实现种间隔离的一种重要因 素1 9 。观察中可把这种行为分为以下几部分: 4 1 5 1 争斗、占区 笼养条件下仅见于放养了3 只雄性成年红腹锦鸡的b 笼区内。 在繁殖期它们出现激烈的打斗,直至三者出现主次的等级关系为止。 4 1 5 2 筑巢 据长时间的观察,这种行为仅见于野生来源的个体。笼养条件下 发育的亚成体和发育的成年f 1 中未见此行为。 4 1 5 3 交配 经观察发现笼养型红腹锦鸡的交配方式与大多雉类无差别,也是 背立式交配。 4 1 5 4 产卵 产卵时,雌体静卧于巢中,产完卵后通常饮水,并伴有理羽行为。 4 1 6 呜叫行为 观察发现,笼养红腹锦鸡的呜叫除示警时常发生z 1 1 i 西i 啸鸣 声外。雄性常于清晨发出c h a c h a 的鸣声。在繁殖期雄性还发出s h i s h i 呜叫,这在平时少见。雌性红腹锦鸡常发生低鸣,无一定时 间规律。着与野生状态下的有一定差异。 4 1 。7 其它行为 4 1 7 1 排泄 长期观察表明,笼养条件下发育的红腹锦鸡在饲养员喂食以前常 出现一个排泄的集中期。在其他时间段,这种行为不具明显的时间规 律。 4 1 7 2 饮水 当温度上升,饮水的频次增加;取食后常发生饮水行为。 4 17 3 啄网 指红腹锦鸡用喙啄击栏网。观察发现这种行为在亚成体中出现的 频次较成体多。 4 1 7 4 攻击 通常见有雌性间和雄性对雌性的啄击或追击攻击。有时也见于对 相邻笼网其它个体的威吓。 4 1 7 5 警戒 是指在有异物或异声时,雄鸟常发出z h i z h i 的尖利呜叫这种行 为。观察发现野生种源个体的警觉性明显高于人工繁殖成体及笼养的 亚成体。不同类型的外界刺激人工繁殖成体及亚成体的反应也具有差 异,体现在对异声的警觉程度要明显高于对异物的警觉程度。产生这 种现象的原因是在笼养的条件下,异物出现的频度要高于异声的出现 频度,这就造成在笼养条件下长成的红腹锦鸡对异物的麻痹,警觉性 减低。这也是笼养型对笼养条件的种适应。 4 。1 。7 。6 逃避 是指遇到惊吓或威胁时红腹锦鸡的逃匿行为。笼养条件下雄性常 沿笼子的四周,脖子升直,直线疾跑,而雌性则是在笼子内四散逃开。 4 1 7 7 沙浴 指红腹锦鸡用其翅或爪子刨沙土于身体上或在沙土中翻腾。据观 察这种行为多发生在高温天气的1 1 :o o 1 5 :3 0 ,而在冬天很少见 到。表明这种行为与温度相关。除此之外,这种行为还与红腹锦鸡的 体表寄生有关。因为通过对频繁发生沙浴行为的5 只红腹锦鸡体表的 观察,发现它们都有很多鸡虱( 一种体表寄生虫) 。 4 1 7 8 集群行为 据实际观察,对于完全适应了笼养的个体来说,冬季无明显集群 行为。仅当有警示时,方可见防御性暂时性集群,当威胁消除后,这 种集群现象又消失。 4 1 7 9 换羽 调查发现笼养型红腹锦鸡的换羽发生在6 8 月问。观察中发现, 笼养型红腹锦鸡的飞羽的脱落是离心式脱落先脱次级飞羽,后初 级飞羽,而尾羽是向心式换羽由外向内。体羽则是成簇脱落。这 与李福来( 1 9 8 6 ) 的研究认为雉类具有多种换羽类型【2 7 啪一致。 4 2 红腹锦鸡行为节律研究 地球上的光、温、湿度等生态因子都具明显的周期性。其中最重 要有日j 鞘j ( d a i l y p e r i o d i c i t y ) 、月周期、季节周期以及年周期( s e a s o n a l o ra n n u a lp e r i o d i c i t y ) 。生物在这种周期性环境中进化和发展,必然形 成各种节律性。节律性是一种复杂生物学现象,它是对环境周期性变 化的综合适应,这些因素包括光、温度、湿度等非生物因素以及食物 条件、社群个体、天敌等生物因素。 与其他鸟类一样,雉类随着环境因子的周期性变化,其自身的生 理机能发生了较大变化,最终表现出活动的昼夜节律和年节律等节律 行为。 对红腹锦鸡活动的节律观察研究,可较全面的掌握其活动规律, 为迁地保护、野放和提高人工养殖效益、扩大种群等方面提供参考。 4 2 1 红腹锦鸡的日活动节律 受生理活动的影响,红腹锦鸡在一天的2 4 小时中,行为有明显变化 种变化即为日活动节律。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 f o c a la n i t a a l s a m p l i n g ) ,在繁殖期和非繁殖期,我们对b 区成年的笼养型红腹锦 鸡进行了全天候观察。将观察数据换算成行为频率,其换算公式是: f = - n n ( 公式1 ) f 是指某行为出现的频次; n 指观察时具有某行为的红腹锦鸡的数量; n 观察对象总的数量。 在非繁殖期,红腹锦鸡的各行为出现频率结果统计如下。 表l一天内非繁殖期几种主要行为的频次变化 时间静栖游走觅食其它行为 6 :o o 7 :0 0 8 :o o 9 :0 0 1 0 :0 0 1 1 :0 0 1 2 :o o 1 3 :0 0 1 4 :0 0 1 5 :o o 1 6 :0 0 1 7 :o o 7 4 2 3 7 1 3 6 3 5 1 4 8 9 4 6 6 5 4 8 6 0 3 6 5 2 5 9 8 4 6 4 3 5 5 1 5 6 5 0 5 5 2 4 4 7 3 2 7 6 2 5 3 2 7 4 3 0 5 2 3 9 3 8 8 4 6 1 4 7 9 4 1 2 2 1 1 5 1 7 5 2 3 1 2 6 7 1 6 5 1 8 1 9 8 1 2 6 4 1 7 3 o 8 o 2 o 1 0 1 0 4 1 2 1 3 1 1 1 1 o 2 1 1 2 。7 表1 中可见,每一时间点的各行为出现的频次不同。把上表的 数据进行统计作图l ,得出非繁殖季节红腹锦鸡的日节律的变化特点。 2 图1 非繁殖季节红腹锦鸡的日活动节律 从上图我们可发现非繁殖期内,静栖、游走、觅食三种行为构成 红腹锦鸡的主要日活动,其他行为只占很小比例( 小于5 ) 。在一天 中,静栖行为出现的频次高峰在1 2 :0 0 1 4 :3 0 间。游走行为有两个 高峰,第一高峰在6 :3 0 8 :3 0 间,第二高峰在1 5 :3 0 1 7 :0 0 间。 觅食行为在一天内也出现两次频次高峰,分别是9 :3 0 1 1 :0 0 和1 6 : 3 0 - 1 7 :0 0 间。其他行为在一天内变化不明显。 观察记录繁殖期红腹锦鸡各行为,经计算处理,得出繁殖期红腹 锦鸡的各行为频率的日变化见表2 。 表2红腹锦鸡繁殖期主要行为的出现频次 时间静栖游走觅食其它行为 7 0 4 5 0 8 3 3 9 2 6 6 2 8 4 3 0 3 4 1 5 5 7 2 6 0 4 5 0 3 3 9 7 3 4 5 2 7 8 2 5 2 2 8 2 4 l 。3 6 0 7 5 5 1 4 4 6 3 7 8 3 2 9 2 0 6 3 2 2 3 5 2 2 9 5 2 ,6 1 8 ;0 02 8 74 2 4 1 4 3 1 7 5 6 7 1 6 3 1 5 6 2 0 5 9 3 7 3 6 7 6 8 7 7 9 4 1 0 9 3 1 7 9 1 4 3 6 0 2 9 8 0 2 0 6 1 1 7 1 0 8 1 8 3 2 8 8 1 2 2 8 1 9 :0 06 9 8 1 9 81 0 6 8 8 对表2 的数据进行统计作图,用e x c e l 作图可得图2 。 图2红腹锦鸡繁殖期的日节律 在繁殖期,红腹锦鸡的主要活动重心是繁殖。这一时期所有的行 为方式都直接或间接受到繁殖行为的影响,体现出比非繁殖期更为复 杂的行为模式。从图2 可见,繁殖期红腹锦鸡的静栖行为高峰出现在 t l :3 0 1 3 :0 0 间。游走行为在一天内变化明显,高峰出现在7 :0 0 4 u 若& 孔& 吼m n 挖墙m 坫 8 :3 0 间以及1 6 :0 0 1 7 :3 0 间。觅食高峰出现在9 :3 0 1 1 :0 0 间, 其它时间内变化均匀。其它行为包括求偶、发情、交配等,在一天内 出现巨大波动,呈现两个明显的行为发生高峰,分别出现在5 :3 0 6 : 0 0 和1 5 :o o 1 6 :o o 间。这是与繁殖期的行为密切相关。求偶、发情、 交配等行为常出现在这个时间段,特别在清晨,雄性红腹锦鸡的呜叫 行为明显增多。 分析不同时期的日节律可发现,不同时期问具有明显差异,具体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行为在各时期出现高峰的时间差异:繁殖期的静栖高峰时 间要比非繁殖期提前约3 0 分钟;但游走的高峰时间要比非繁殖期推 迟3 0 分钟;繁殖期的觅食在一天内只有一个大的高峰,而非繁殖期 一天内出现两个觅食高峰。 :其它行为在日活动节律的变化差异:在非繁殖期,其它行为 的日变化不大。而在繁殖期,其它行为的行为频次比例增加,且一天 内变化波动大,一天内出现了两个高峰。 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不同时期的活动重心所决定的。因此,我 们在异地饲养时应该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策略和对策。如在投食时 间的选择上,繁殖期应该选择在上午的9 :3 0 左右,避免在下午投食, 以免干扰繁殖行为的发生。 r - 4 3 红腹锦鸡活动的时间分配 时间分配是指某一行为在所有行为或活动中所占的比例,体现了 活动或行为在其生活中所花费的时间。鸟类用于各种活动的时间分配 是鸟类行为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食物等 2 1 。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每一种群都有自己最适的时间分配。采取 焦点动物取样法( f o c a la n i m a ls a m p l i n g ) ,在繁殖和非繁殖期,以每 一小时一次的频率进行全天观察,记录各时间点每一行为的红腹锦鸡 数量。用公式l 对观察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得出以下结果见表4 、表 5 表4 红腹锦鸡繁殖期的行为时间分配 从上表可见,红腹锦鸡雌雄间在时间分配上具很大差异。为更直 观的比较分析二者间的这种差异程度,把上表的数据经e x c e l 作图 后得图4 。 图4 雌雄行为时间分配比较 通过上图我们可发现在繁殖期,红腹锦鸡的一天中主要活动是游 走和静栖。这与杨晓君( 1 9 9 5 ) 【2 研对自腹锦鸡的时间分配以及张雁云 ( 1 9 9 9 ) 【3 0 1 对红胸角雉的研究结论相一致:即在繁殖期,以满足自身 需要的行为为主。其中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雄性在这期间理羽和求 偶行为时间占较大比例,比雌性要高。雌性在游走、静栖以及觅食等 行为的时间要较雄性多。 表5 红腹锦鸡非繁殖期的主要行为的时间分配 对表5 中的各数据通过e x c e l 作图并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变 化规律特点。见图5 。 图5 非繁殖期红腹锦鸡时间分配 上图表明,在非繁殖季节红腹锦鸡的求偶和理羽行为明显减少。 在各行为中,雌性用于静栖和觅食的时间要多。除此以外,其他行为 的时间较雄性的少。 4 3 1 繁殖期红腹锦鸡时间分配的性别差异 为了更好分析比较同一时期内两性间时间分配的差异。运用双因 素方差分析法对表4 中的雌雄各行为的时间分配进行数据分析( e x c e l 计算) ,其公式为: a 因素方差:s 2 a = s s a d f a b 因素方差:s 2 b = s s a d f b 误差方差:s 2 c s s d 。a 因素指雄性;b 因素指雌性) 其计算结果为p i - o 6 1 0 ( 未成年仔代) h - - 0 4 3 8 ( 成年仔代) 。笼养型的行为多样性指数都 较野生来源的要低。这表明笼养条件降低了红腹锦鸡的存活能力和对 外界环境适应能力。 这种结果是由笼养条件所决定的:充足的食物使红腹锦鸡的某些 觅食行为和技巧丧失或退化;简单的笼养环境使它们的行为产生了对 笼养条件的适应以及对外界各种刺激敏感程度的降低。因此在笼养条 件下,为了能保留或在定程度上维持野生型的行为多样性,必须从 以下几个方面下手: 1 ,改变食物的结构;增加食物的种类和投放方式; 2 ,增加笼养环境的异质性; 3 ,减少外来的人和物等对其的干扰。 从表7 中比较可见,笼养亚成体的行为多样性指数比笼养成体要 高。这是由于前者的行为具有较强可塑性和学习能力,有更多的尝试 和玩耍行为。这也说明笼养亚成体比笼养成体具有更高的存活能力和 对环境适应能力。从这点来看,在放野过程中我们应该选择健康体壮 的亚成体做为放野的对象。 4 6 群体的性激素变化研究 野生动物保护中对生殖生理的检测至关重要。鸟体内的促性腺 激素、甾类激素水平会随着繁殖周期中性腺的成熟和衰退而发生同步 性波动3 7 】日【3 舛。e a s t m 1 认为鸟类的行为与温度和性别具有关系。 性激素的变化直接与其繁殖行为和繁殖能力相关。因此我们可以通过 检测红腹锦鸡的体内性激素的质量分数变化来监测其繁殖状态,研究 其繁殖行为,利用其规律来指导实践。 我们选择检测血浆中的性激素方法来研究红腹锦鸡体内性激 素的规律性变化。 在2 0 0 3 年4 月一2 0 0 4 年3 月间,选择8 个不同时间段,对不同 研究对象( a 区的1 雄,b 区的3 雄) 进行血样采集、检测,研究雄 性红腹锦鸡血浆中睾酮( t ) 的年变化。结果表明笼养型雄型红腹锦 鸡睾酮年平均质量分数为1 8 5 7 8 单位,在一年的不同时期,睾酮的 质量分数有较大的波动。各时段睾酮的含量见表8 表8 雄性笼养红腹锦鸡不同个体睾酮的检测值 日 期2 0 0 3 6 一0 7 2 0 0 3 ,6 2 7 2 0 0 3 9 0 8 2 0 0 3 1 卜0 1 2 0 0 3 1 2 2 0 2 0 0 4 2 0 8 2 0 0 4 3 0 1 2 0 0 3 4 2 0 亚 均 值 l 号。 雄 2 号 雄 3 号 雄 野 生 来 源 雄 1 8 3 61 7 8 0 24 7 5 54 7 8 24 6 5 72 0 2 7 53 1 2 53 5 0 2 为了能直观体现睾酮在一年内的变化规律,利用e x c e l 对上表8 的数据进行作图,得图7 幽7 不同雄性个体晕酮年变化 对图7 分析比较可见,笼养雄性红腹锦鸡血浆中平均w ( t ) 一 睾酮的质量分数从2 月底开始上升,达到2 9 5 9 9 单位以上,在4 月 中旬达到最高,在维持3 个月较高水平之后,从5 月底开始,激素( 睾 酮) 水平开始逐渐降低,到7 月已回复到繁殖前水平,此时期w ( t ) 为8 4 8 单位。 , 雄性红腹锦鸡发情从2 月开始,5 月初左右为求偶交配的高峰, 可见其繁殖行为与血浆w ( t ) 变化呈明显相关,时间上明显拟合。 观察发现,b 区的3 只雄性红腹锦鸡在繁殖期处于强势地位的是2 号 雄性。从表7 中可得到,繁殖期2 号雄性红腹锦鸡比1 号和3 号雄性 的睾酮平均质量分数要高。这表明,睾酮对维持雄性的强势具有重要 作用。张雁云( 2 0 0 1 ) b 们等的研究也认为雄性黄腹角雉的粪便中w ( t ) 与其许多行为如求偶、走动等显著相关。这充分表明鸟类性激素变化 影响其多种行为,即鸟类的行为和激素变化水平明显相关。 通过图7 比较笼养成年仔代和笼养野生种源的睾酮水平,发现它 们的睾酮含量变化的时间上明显重合。睾酮含量水平在一年中都有一 最高峰值,出现在4 月2 0 日左右:其它时期变化较平稳。但笼养成 年仔代和笼养野生种源的睾酮水平一年中的变化也具有明显差别,具 体体现为野生型红腹锦鸡的睾酮水平较笼养型成体年变化平稳,波动 要小。 对繁殖期和非繁殖期红腹锦鸡的睾酮的平均含量用e x c e l 作图 的图8 。 图8 不同时期的睾酮含量比较 对比红腹锦鸡繁殖期( 2 月一月) 和非繁殖期( 7 月一1 月) 血 浆中平均w ( t ) 见左图,发现二者间存在明显差异。繁殖期的睾酮 水平大于非繁殖期的水平。 分别检测不同时期的笼养成体( 早) 和笼养野生种源( 早) 的血 浆中雌二醇w ( e 2 ) 的含量,得出下面结果,见表9 。 表9 不同时期各雌性红腹锦鸡的w ( e 2 ) 的检测值 野生12 7 4 1 8o 5 1 00 7 6 03 6 9 02 0 2 41 8 2 6 01 6 5 1 23 5 6 1 0 号 野生29 3 9 6o 1 2 60 0 9 41 0 8 70 3 9 77 0 2 3 14 3 6 81 4 2 0 9 号 野生3 号6 2 3 60 0 6 50 0 3 30 8 2 1o 6 3 05 8 4 95 0 2 67 5 1 6 笼养高产1 2 5 3 5 41 0 6 42 0 3 14 5 6 22 7 0 91 7 5 9 31 5 3 8 6 3 0 6 8 7 号 笼养高产23 0 3 1 32 1 0 62 9 9 45 8 2 21 3 4 82 0 6 7 72 1 3 8 13 4 8 7 7 号 笼养高产32 9 1 1 81 0 7 51 7 4 46 0 2 72 8 1 41 8 2 6 61 9 9 3 32 7 0 7 3 号 笼养高产2 8 2 6 21 4 1 52 2 5 6 5 4 7 02 2 9 01 8 8 4 51 8 9 3 0 8 7 9 均值 笼养低产1 4 2 1 8o 0 6 4o 1 5 51 3 2 81 0 5 92 8 8 5 4 0 6 75 0 4 8 号 笼养低产24 0 7 8o 1 0 80 1 1 60 9 4 71 0 8 33 0 7 74 6 0 24 4 3 1 号 笼养低产36 0 2 6o 0 9 70 2 1 61 0 0 31 3 4 45 0 8 56 2 7 16 1 0 7 号 笼养低产4 7 4 4o 0 9 00 1 6 21 0 9 31 1 6 23 6 8 24 9 851 9 5 均值 把表9 的数据利用e x c e l 转化为直观的曲线图( 图9 ) ,来研究分 析雌性红腹锦鸡血浆中雌二醇含量的年变化特征。 结果发现野生型和笼养型成体( 早) 血浆中雌二醇含量在一年内 的变化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体内的雌二醇含量波动较大,见图9 。 图中明显可见e 2 的年变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在繁殖期高产组( 即 产蛋多的) 和野生型1 号体内雌二醇( e 2 ) 的含量出现了两个较明显 峰值:第一个峰值出现在4 月左右,第二个出现在6 月左右。这与雄 性激素睾酮( t ) 一年中只有一个峰值明显不同。在非繁殖期内雌性 红腹锦鸡血浆中e 2 含量也发生一定的起伏波动。 图9 不同类型雌二醇的年变化 从图9 中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产蛋量少的 雌性红腹锦鸡雌二醇的年变化曲线,比高产蛋组以及野生来源型的年 变化曲线平滑,没有出现两个明显的峰值。这说明低产组的e 2 的含 量在一年中变化波动较小。 分析产蛋量明显有差异甲( 高产) 、乙( 低产) 两组( 各3 只) , 甲组:平均产蛋1 3 枚;丽乙组:平均产蛋7 枚。繁殖期高产组的w ( e 2 ) 平均质量分数为1 9 6 6 0 ,低产组平均质量分数为3 7 3 8 ;对 以上两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 相关系数i bs x y ( s x x s x y ) 1 佗 计算结果为r = o 9 7 8 ,这表明产蛋量与繁殖期的w ( e 2 ) 明显 相关,即繁殖率与血浆中w ( e 2 ) 含量密切相关。因此,w ( e 2 ) 可 作为衡量繁殖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生产上可作为筛选种源的一个依 据。 第5 部分讨论 通过笼养红腹锦鸡的行为谱及行为的节律研究,与野生型研究比 较发现二者具有明显差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在繁殖期日期上,笼养型比野生型提前了一个月左右,而繁殖 期结束也略有推迟。 2 集群行为的差异,笼养型冬季集群行为较野生型的明豆减弱。 3 笼养型红腹锦鸡的警觉性降低,筑巢、孵卵、育雏行为减弱或 已丧失。这是笼养型成体对人工营造的笼养环境已产生了明显适应的 3 0 结果。表明笼养型已不能完全适应野外生存环境。因此,在实施野放 之前,必须采取多种措旄,提高它们适应野外环境的能力。 迁地保护和野放的理论基础是:物种能正常繁殖;保证其遗传多 样性;保持野外生存的必需技能;野放后能适应其原来自然生存的环 境【4 2 1 。在这原则上,红腹锦鸡实施野放应采取以下对策。 1 对红腹锦鸡实施迁地保护,我们应尽可能地提供与其野外生境 相似条件或增加笼养环境的异质性,以增加其行为多样性,提高它们 的适应能力。 2 在野放的对象选择上,选择具独立生存能力的亚成体,因为其 行为多样性系数高于笼养成体,具有更强适应能力,同时它们还具有 较强学习能力和尝试意识,这有助于学习和获得新的生存技能。 3 在时间选择上,应选首先选择非繁殖季节而又食物丰富的秋 季。 鸟类的繁殖习性主要受其生活的环境,如光周期,食物供应等的 调控。在笼养条件下,人为增加长曰照,其生殖活动也有所增加。生 殖活动的改变是神经内分泌活动改变的结果,要提高红腹锦鸡的繁 殖率,一是改善其营养结构,二是打破其繁殖的季节限制,实现冬季 繁殖。张振录( 2 0 0 1 ) 乜2 3 等通过光周期诱导,长光照处理,已实现了 红腹锦鸡的冬季产卵,但这时的卵基本上是未受精的。表明还未根本 实现反季节繁殖。 要实现冬季产卵受精,关键要恢复雄性红腹锦鸡冬季的生殖能 力。d a v i d ( 1 9 9 7 ) 4 嘶等人对白腹灯草鸦( u n c o p h a e o 胛。行t u s ) 研究表 明,人为地提高繁殖期雄鸟血浆中睾酮( t ) 的质量分数,可导致其 求偶炫耀和交配频次均明显增加。同时在研究中我们发现红腹锦鸡的 雄性强势的维持与体内的睾酮含量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可通过人为提 高雄性体内睾酮的含量来增加繁殖能力。研究结果表明,红腹锦鸡的 睾酮变化具有很严格的时间季节限制,在繁殖期明显升高,而在非繁 殖期则减低。在非繁殖季节能否通过光周期诱导以及人为增加血浆中 睾酮( t ) 的含量而恢复其生殖能力还需作进一步研究。在对红腹锦 鸡冬季行为观察中也偶见1 0 月份期间少数雄性红腹锦鸡出现求偶炫 耀行为。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还需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前文研究结果表明,红腹锦鸡雌性繁殖率与其体内的雌二醇含量 密切相关。在繁殖季节也可通过人为提高其体内的雌激素水平,来提 高它们的繁殖率。 参考文献: ( 1 ) 王秉浩,郑淑玲,迁地保护在动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物种多样性 研究与保护,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 9 9 8 :2 0 3 ( 2 ) m a r t i np ,b a t e s o np m e a s u r i n gb e h a v i o u rc o m b r i d g e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 , 1 9 8 9 :4 9 5 1 ( 3 ) h a h nt p ,b o s w e l lt w i n g f i e l dj c e t a l t e m p o r a lf l e x i b i l i t y i na v i a n r e p r o d u c t i o n :p a r e m s a n dm e c h a n i s m s c u r r e e n to r n i t h o l o g y , 1 9 9 7 ,1 4 :3 9 - 8 0 ( 4 ) 邵晨,笼养红腹锦鸡繁殖期的取食行为,中国鸟类学研究,中国林业 出版社,1 9 9 6 :2 6 5 2 6 7 ( 5 ) 赵正阶编著,中国鸟类手册( 上卷)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 9 9 5 : 4 1 2 4 1 4 ( 6 ) 赵选,金鸡的习性于饲养生物学通报1 9 5 6 ( 7 ) 吴至康,红腹锦鸡,中国珍稀濒危野生鸡类,卢汰春主编,福州:福 建科学技出版社,1 9 9 1 ,3 7 2 3 8 4 ( 8 ) 刘明玉,戴玉浩等,中国脊椎动物大全,辽宁大学出版社,2 0 0 0 :5 9 6 5 9 7 ( 9 ) 郑作新,等,中国志物志鸟纲,第四卷,鸡形目,1 9 7 9 ,科学出舨社 ( 1 0 ) 马建章,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实用手册,2 0 0 2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 5 4 ( 1 1 ) 沈猷慧,刘上峰,杨道德,湖南省鸡形目鸟类及其分布,动物学研 究,2 0 0 0 ,2 1 ( 3 ) :2 5 2 2 5 5 ( 1 2 ) 邵晨,红腹锦鸡的越冬生态研究,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 9 9 7 ,2 3 ( 1 ) : 1 6 ( 1 3 ) 王中裕,张宏杰,秦岭中段红腹锦鸡冬季的生态观察,汉中师范学 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1 9 9 7 ,1 5 ( 2 ) :4 7 。5 1 ( 1 4 ) 丁长青红腹锦鸡的冬季生态研究,中国鸟类学研究。中国林业出版 社,1 9 9 6 :2 6 1 2 6 4 ( 1 5 ) 何少文,巩会生,红腹锦鸡的越冬生态观察,动物学杂志,1 9 9 4 , 2 9 ( 6 ) :2 7 2 8 ( 1 6 ) 吴至康,红腹锦鸡初步观察,野生动物,1 9 9 2 ( 1 ) :2 6 2 8 0 b e n k m a n c w :w h i t e w i n g e dc r o s s b i l l i n :p o o la g i l lf e d t h eb i r d so fn o r t ha m e r i c a p h i l a d e l p h i a :a c a d e m yo f n a t u r a ls c i e n c e s ,1 9 9 2 :1 8 ( 1 7 ) 余志刚,蒋鸿,梁伟,红腹锦鸡生态研究,贵州科学,1 9 9 6 ,1 4 ( i ) : 4 7 5 4 ( 1 8 ) 余志刚,蒋鸿,梁伟,红腹锦鸡繁殖生态研究,动物学寻志,1 9 9 7 3 2 ( 1 ) :4 1 4 4 ( 1 9 ) 李福来,红腹锦鸡雏鸟的换羽研究,动物学研究1 9 8 5 ( 2 0 ) 李湘涛,红腹锦鸡的繁殖生态,野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工智能分公司技术研发方案
- 2024年【初中物理】九年级期末计算题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 二年级下册
- 酒店客房卫生标准检查制度
-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导学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 超市员工安全培训预案
-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预案与数字健康技术
- 大班主题活动教案:风筝
- 大班下学期体育教案《武林大会》
- 会议室玻璃隔断设计方案
-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方案
- 兄妹4人继承房产协议书范文
- 上海市市辖区(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部编版期中考试(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GB/T 44692.2-2024危险化学品企业设备完整性第2部分:技术实施指南
- 2024年煤矿安全管理人员(机电运输)考试题库(浓缩500题)
- 2024年广西高考化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网络协议分层设- 快递环节我能懂 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信息科技七年级全一册
- 项目式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 期中测试卷(试题)-2024-2025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课件
- 供应链安全培训教材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