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摘摘 要要 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背景下,产业集群化正成为当今国际产业发展的 新亮点与主旋律。产业集群不仅是当代经济世界的一个重要现象,也是已被实践证 明了的有效的区域经济组织形式。作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产业集 群在中国的发展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目 前,全国多个省份都有产业集群。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国内学者对产业集群研究 明显滞后于实践,缺乏实证研究,尤其是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问题。所以,本 文在吸收前人有关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将结合武汉城市圈的实际对产业集群发展进 行研究。首先介绍了产业集群相关理论和国内外研究综述,在此基础上,分别介绍 了国内外典型产业集群发展实践,并总结其成功发展经验,以便参考借鉴。本文重 点是研究武汉城市圈产业集群,通过对武汉城市圈产业集群现状的分析,结合上述 相关理论指出此区域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突出问题:集群发展分布不平衡、各自为 政、规模小、关联度低,并分析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最后针对问题与原因,从 “统筹区域发展规划,促进产业集群均衡发展” 、 “打破行政壁垒,加快区域一体化 建设” 、 “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产业集群发展平台” 、 “推动产业科技创新,营造 产业集群创新环境” 、 “推动产业分工和配套,延伸产业链” 、 “塑造信任、合作的区 域社会文化”等六方面提出了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相关对策,希望这些对策能解决 目前武汉城市圈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为提升区域竞争力提供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关键词:产业集群;武汉城市圈;欠发达地区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abstract industrial cluster is becoming the main theme of glob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is highly globalization world economy in this information era. industrial cluster is both an important phenomenon of the contemporary economic world and an effective form of regional economic organization proven by practice. as one of the valuable measures to accelerate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ndustrial cluster began to development in the 1980s in china. after more than 20 years, it achieved remarkable success. at present, a number of provinces have industrial clusters. however, due to various reasons, theory studies still can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practice in china, and the lack of empirical research, particularly industry cluster development in the less developed regions. therefore, in this paper, will be integrated with the wuhan city circle on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clusters for research. firstly this paper introduced industrial cluster theory, researches at home and abroad. on this basis, introduced some typical domestic and foreign industrial clusters development practice, as well as its successful experience to draw on. combining with the above-mentioned theories,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wuhan megalopolis industrial cluster. find out the problems that exist in the industrial clusters of this regional: imbalanc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cluster development, fragmented, small-scale, low correlation, and analyzed the deep-seated reasons behind the problem. finally combination with the region character, give six countermeasures to develop industrial clusters: planning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a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clusters, breaking down administrative barriers, accelerate regional integration , service system, providing industry cluster development platform promote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create industry cluster innovation environment, promoting and supporting industrial division, extending the industrial chain, shaping the trust and cooperation of regional social culture and hope that these measures can solve the wuhan city circle industrial cluster development of the problem, to enhance regional competition for a certain role. key words:key words:industrial cluster; wuhan megalopolis;undeveloped areas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本论文属于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1 1 绪绪 论论 1.11.1 选题意义选题意义 1.1.1 1.1.1 研究的理论意义研究的理论意义 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在国外出现了产业集群研究热。波特提出“产业集群” (1990)后,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产业集群研究的高潮。目前,世界范围内的集群 研究,主要集中在集群形成机制、技术创新、组织创新、集群特征、社会资本以及 经济增长与产业集群的关系、基于产业集群的产业政策和实证研究等方面。我国产 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已有二十多年历史,然而,长期以来未能被清晰地认识。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才开始对产业集群进行研究,而大量研究则是 2000 年以后。 目前,国内的产业集群研究,主要从聚集经济、专业化分工、后福特制生产方式、 知识溢出等角度,分析产业集群形成机制、形成过程以及集群的经济性。与国外相 比,我国的产业集群研究相当滞后,近年来尽管发表了大量有关集群的研究论文, 但多数仍是理论介绍性文章,实证研究较少,有也主要局限于发达地区。所以,本 文主要对武汉城市圈这样一个中部欠发达地区城市聚集区发展产业集群过程中存在 的问题和对策进行分析,以弥补对这方面研究的不足。 1.1.2 研究的实践意义1.1.2 研究的实践意义 产业集群已经成为过去 30 年国际上最重要的经济现象,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的重要力量。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都把产业集群作为产业发展特别是中小企业 发展,拉动地方经济增长、拉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战略方式,也是解决“大 企业病”的有效方案。当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着大量的产业 集群,并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正在不断地涌现和 发展。我国也不例外,据统计,目前全国多个省份都有产业集群,如广东、浙江、 江苏、北京、上海等。然而在中部这种欠发达地区如何通过建设产业集群进而带动 城市化发展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武汉城市圈是带动湖北省,甚至整个中部地区发 展的经济发展中心,是今后战略发展的重点。城市圈发展的本质就在于产业一体化, 通过建设产业集群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是国际实践证明的真理。武汉城市圈作为政府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主导规划的城市聚集区,在中部经济还不够发达,市场经济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 研究如何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希望能通过本文的研究,为促进 城市圈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参考,并能给其他中西部地区发展产业集群带来一些借鉴 作用。 1.21.2 国内外产业集群研究现状及理论分析国内外产业集群研究现状及理论分析 由于产业集群现象的大量出现以及成功的发展实践,从而使之成为国内许多学 者研究的焦点。国内外对于产业集群现象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经济 学家往往希望通过外部经济、专业化分工、交易成本等理论或概念来解释产业集群 的形成和发展机制;社会学家则强调非正式的社会关系网络和人际关系网络以及本 地的社会文化环境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影响;地理学家则强调产业柔性专业化 基础上的空间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强调地理空间对产业的集聚和发展过程 的影响。这里就国内外研究情况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1.2.11.2.1 国外关于产业集群的研究国外关于产业集群的研究 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当代西方经济学界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和学说,产业集群 (industrial clusters)学说就是其中之一。 一些著名经济学家对产业集群理论抱有浓厚兴 趣。近几年来,西方经济学界出现了一个研究产业集群的热潮,产业集群己经成为 引人注目的学说之一。 经济学界认为产业集群理论来自于 1890 年马歇尔(a. marshall)在其著名的经 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一书中提出的思想,书中从三个要素对产业的地 区性聚集做出解释: 劳动力市场共享、 中间产品投入和技术外溢。 1929 年韦伯(alfred weber)在工业区位论一书中对聚集经济的形成、分类及其生产优势作了详尽的 分析,首次提出了聚集经济(agglomeration economies)概念。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tter)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1990 年第 2 期的论国家的竞争优势一文中提出 的一些重要命题和判断具有开创性,如聚集对规模经济的作用、对要素改变的影响, 政府的政策作用与聚集经济的关系等。次年,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发表在 政治经济学期刊1991 年第 3 期的收益递增与经济地理一文中建立了他的简 明有效的中新外围的模型,通过这个模型,力图说明区域或地理在要素配置和竞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争中的重要作用,并对产业聚集给予了高度关注,认为经济活动的聚集与规模经济 有紧密联系,能够导致收益递增。 目前,国外研究产业集群的学术文献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理论性的文献, 主要集中在产业集群的机理研究,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社会资本与产业集群的关 系研究,经济增长与产业集群的关系研究;第二类是实证性或案例性的文献,主要 是基于产业集群的产业政策和实证研究等方面。国外对产业集群的研究逻辑关系可 用图 1.1 来表示: 图1.1:国外产业集群研究逻辑关系 有关产业集群的机理研究方面。维隆汉德森(vernon henderson)、马拉克夏 利兹(zmarak shalizi)和安东尼 芬纳堡(anthony venables)从经济发展和地理的角度探 讨产业为什么会聚集、新集群是如何形成的、脱离集群的后果等问题。琼(jean)从创 新的角度认为,群是理解创新过程和决定使创新处于最佳状态的一个重要概念,群 是相互依赖的公司、知识生产的研究机构、咨询服务公司和顾客形成的网络,他们 通过创建生产链增加产品的价值来联系。 有关技术创新、 组织创新、 社会资本与产业集群的关系研究方面。 卡利斯(camels) 和罗敏(romijn) (2001)研究在经济自由化和国际经济整合的背景下,技术能力的累 积对中小企业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建立概念框架来分析地理集聚影响技术能力累 积的机理,从中观和微观层次对集聚优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产业集群政 技术创新 社会资本组织创新 机理研究 基于产业集群的产业政策 产业集群经济增长 实证分析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策。米亚斯塔姆(meyer stamer)分析了产业集群内企业合作的模式,研究企业合作 的典型障碍,探讨了如何克服文化对合作的不利影响,最后提出了通过企业合作来 营造创新的环境,从而提高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途径。 有关经济增长与产业集群的关系研究方面。菲利浦马丁(philippe martin)和基 亚马克(giamarco)综合了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理论和罗姆(romer)的内生增长理 论,建立了经济增长和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间自我强化的模型;证明了区域经济活 动的空间集聚由于降低了创新成本,从而刺激了经济增长。反过来,由于向心力使 新企业倾向于选址于该区域,经济增长进一步推动了空间的集聚,进一步验证了著 名的缪尔达尔的 “循环与因果积累理论” 。 也就是说, 企业偏好市场规模较大的地区, 而市场的扩大与地区企业数量相关。 有关产业集群实证分析及政策建议。 michael peneder (1997)在对澳大利亚产业集 群政策进行了研究以后,认为群的分析方法有助于确定最优的政策工具,对微观层 次的系统反馈机制所反映的需求非常敏感,强调了消除制度障碍和制度扭曲的重要 性。迈克波特(1998)认为集群有利于区域和国家获得竞争优势,强调了集群在获 取雇员和供应商、专业化信息,互补性、获取公共品方而的优势,探讨了区位选择、 就地参与、集群升级和集体协作对提高集群竞争力的作用,回顾了传统产业政策的 不足,提出了新的基于产业集群的产业政策设计思路。shohei kaibori 介绍了日本产 业集群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萨马阿苏耶(suma athreye) (2001)通过对剑桥高 科技群增长和变迁的实证研究,探讨了剑桥高科技群是如何增长和变迁的、哪些微 观经济要素可以解释这些现象、为什么剑桥高科技没有达到硅谷的水平等问题。哈 里德纳迪夫(khalid nadvi)和基哈德海德(gerhard halder)对巴基斯坦的锡亚尔科 特(sialkot )和德国的提特林根(tuttlingen)的外科器械集群进行了实证分析,两个产业 集群分别处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从技术的角度分别处于高端和低端,但在生 产和技术方面有相当多的联系,它们同样面临质量升级、低成本竞争和医疗技术发 展的挑战,他们用集群和价值链作为分析方法对地方产业集群和全球价值链的关系 进行了实证分析,同时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产业集群之间的关系。 oecd 对产业集群的研究是基于国家创新系统的研究。oecd 对国家创新系统 的研究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主要研究国家创新系统中知识分配能力评价体系,在 第一阶段则组成不同的研究小组对国家创新系统的研究进一步深化,第一阶段的研 究主题是:制度的关联性;人力资源流动;创新企业行为;发展中国家创新系统;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产业集群。产业集群作为研究的主题,其研究范围包括:集群的界定、集群的创新 方式、创新风格、相同的群在不同国家的绩效研究及差异分析、产业集群的政策意 义及产业集群政策设计的原则。oecd 对以下国家产业集群进行了实证分析:丹麦、 芬兰、瑞典、比利时、美国、英国和荷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待深化的问题: 如何使产业集群更有竞争力;重要知识问题的确认;产业升级优化战略的设计;如 何从传统的竞争走向战略协作和差异化竞争。 1.2.21.2.2 国内关于产业集群的研究国内关于产业集群的研究 国内对产业集群的认知, 从上世纪 90 年代己经开始, 直到本世纪初才形成热潮。 经济学家们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研究: (1)产业集群的分类。王缉慈通过将企业集群分为以下五类:一些沿海外向型 出口加工基地;一些智力密集地区;一些条件比较优越的开发区;一些乡镇企业集 聚而形成的企业网络;由国有大中型企业为核心的企业网络。仇保兴认为,按照产 业集群的结构来分,有各生产厂以水平联系来完成产品生产的“市场型”产业集群; 以大企业为中心、众多中小企业为外围而形成的“椎型”产业集群;以信息联系为 主,以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业的柔性生产方式来进行生产的“混合网络型”产业 集群。按照企业的性质又分为:制造业集群、销售业集群和混合企业集群等。陈雪 梅、赵珂认为,中小企业群形成的方式有:由区域的地理环境、资源享赋和历史文 化因素影响形成;由大企业改造、分拆形成;由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形成。李新春将 企业集群描绘为三种形式:历史形成的企业集群,沿全球商品链形成的企业集群以 及创新网络企业集群。 (2)产业集群的机理。其中包括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和培育。江征认为,产业 集聚形成重要的内在机制是合作,重要的外在环境是制度。一些学者也从生态学角 度来研究中小企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徐康宁认为,中国典型的产业集群及集群区 的形成与开放经济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一个产业实现成功的集群或一个典型的产 业集群区的形成至少需要三个条件:产业内的资本在某一区域内较快地集中,以及 劳动力和产业技术充分自由地流动,并实现与资本的自由组合;市场的充分供给; 当地的制度(包括政府的政策、商业习惯和竞争文化)允许并鼓励这种集群现象。 (3)产业集群与创新网络。其中包括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和企业家创新。慕继 丰等认为,企业网络是许多相互关联的公司或企业及各类机构为解决共同的问题通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过一段时间的持续互动而形成的发展共同体,企业网络包括三类相互联系、持续互 动的组织:某类相似或相关的企业;政府有关部门和机构及其它中介机构;高水平 研究机构和大学。邱成利从非正式制度和制度变迁等方面进行研究,认为必须加快 有利于产业集聚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创新,形成互补配套的制度结构,并注 意弥补制度供给的不足。另有学者也认为产业集群是以关系网络,尤其是企业家个 人的关系网络为基础的地区性企业群体, “企业家协调”尤其是“领袖型”企业家的 带动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盖文启系统地运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交易成本、竞争 优势、创新等理论建立了区域创新网络理论,并利用这些理论解释了产业集聚和新 产业区创新网络的发展。 (4)产业集群与竞争优势。魏守华和石碧华认为集群的竞争优势理论有:基于 直接经济因素的企业集群竞争理论,以波特为代表,具体表现为生产成本优势、基 于质量的产品差异化优势、区域营销优势、市场竞争优势四个要素;以新产业区、 加利福利亚和北欧学习型经济这三个相似学派为代表,强调非直接经济因素重要性 的企业集群竞争理论区域创新系统。集群的竞争优势来源于生产成本优势、区域 营销优势、国内以及国际市场竞争四个要素。 (5)基于产业集群的产业政策的实证。王缉慈认为培育区域特色产业、发展专 业化产业区是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刘友金认为如何利用当前国际国内工程 机械发展的有利市场环境,引导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演化,进一步发挥集群效应, 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是我国工程机械工业发展的战略重点所在。任寿根认为,新 兴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制度因素密切相关,传统产业集群理论忽视或不重视制度问题, 因而无法对新兴产业集群的形成做出合理解释,并以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新兴产业集 群为例,通过揭示制度分割与新兴产业集群之间的关系建立外生新兴产业集群理论 对新兴产业集群的形成进行解释。 国外学者对产业集群的系统研究己经进行了多年,基本上是介绍性的理论型文 章以及国外著名的产业集群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实证研究,基于国外具体情况进行的 研究,并不一定适合中国实际发展情况。虽然近几年来,不少国内学者对国外学者 关于产业集群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分析,少数学者对国内产业集群做了比较详实 的实证研究,但主要焦点在发达地区,近年才开始涉足欠发达地区,也局限于宏观 层面和少数西南地区,中部研究很少,这也推动了本文的进一步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1.2.3 产业集群理论分析1.2.3 产业集群理论分析 (1)产业集群概念界定 集群这个概念来源于英文中的 cluster。但并非所有的企业集结体都可以看作集 群,集群的含义应该是指一些企业己经同意建立一种合作机制来达到某种共同目的, 因此有些没有任何产业联接的企业集中地只能看作是产业聚集。 目前最流行的产业集群定义是迈克尔波特在 1998 年发表的论文产业集群与 新竞争经济学中关于产业集群的定义。迈克尔波特认为,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 ,有时简称集群(cluster) ,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内(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 主)互相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集合”1。产业集群包括一批对竞 争起重要作用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和其它实体,而且经常向下延伸至销售渠道和客户, 并侧面扩展到辅助产品的制造商,以及与技能技术相关的产业公司,也包括提供专 业化培训、教育、信息研究和技术支持的政府和其他机构。 总之,产业集群是产业与区域的有效结合,它是通过某产业的众多相同、相近 与相关的企业、机构,包括政府从中的引导,在某地的集聚而释放出一种集聚效应, 其本质是一种的有效的生产组织方式,它促进了一个区域创新体系的形成,促进了 区域经济的发展。 (2)产业集群的特点 对于产业集群的概念,国内外学者都有自己的定义,剖析产业集群的特征对于 判定产业集群和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产业集群的特征可以概括 为以下几个方面: 地域化集聚,即生产经营同类或相关产品、以及为此类产品的生产经营服务的 一批企业和机构,在空间上集中布局,形成相互联系的企业集群。规模经济和知识 溢出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的,随着距离的扩大溢出效应减弱,地域上的集中有利于 实现规模经济和分享知识溢出效应。 专业化分工,就是强调在同一地域内集聚的主要不是生产同一产品的企业,相 对终端产品而言,每个企业只承担一个或几个中间产品的生产,每个企业的生产都 只是生产流程或价值链上的一个或几个环节,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运输、销 售,原材料供应、人才培训及金融保险、各种中介服务等等都形成很强的专业化分 工。 社会化协作,集聚区内企业间联系非常紧密、协作程度很高,这种协作和联系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不是在单个企业内部完成,而是在集聚区内以市场化交易的方式得以实现,各企业 只有相互协作才能完成整个生产流程,生产服务呈现高度的社会化特征。同时产业 集群不仅要有生产类企业,还要有相关的辅助性行业与政策机关和研发机构,它们 形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而不是简单的企业集中。 创新性,这种创新能力来源于分工合作以及知识技能人员的交流,是专业化的 结果。由于集群内同类产品比较多,这必然导致企业努力降低成本,以求更有竞争 能力,这也会导致整个集群内的企业为了生存而进行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 (3)产业集群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产业集群的划分类型也有所不同,没有统一和固定的模 式:这里结合本文研究需要,只介绍以下两种类型: 传统产业集群:传统产业集群是以传统的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部门 为主,如纺织、制鞋业、家具等产业。在这类产业集群内,劳动分工比较精细,专 业化程度较高;而且,其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比较特殊,企业主之间的信任度比较 高,彼此之间的合作经常以非契约关系联结。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此类产业集群的发展主要依托当地的科研力量,企业之间 密切合作,集群区域内有强烈创新氛围。美国硅谷是这类集群的突出代表。相对于 传统产业而言,高科技产业的是那些研究开发投入高,研究开发人员比重大的产业。 高科技企业所有的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以及较高的溢出效应,决定了高科技 产业集群不同于传统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 (4)城市圈与产业集群关系 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国外学者大部分认同: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独特的产业组织 形式,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作用。产业集群能够发挥专业化分工优势和规模 效应,具有特殊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扩散能力,能够吸引技术、资本和劳动等经济资 源流入,促进区内技术进步和扩散有积聚力量,有利于增强地区经济实力,促进地 区经济增长。世界各地已有许多成功产业集群的范例,如:意大利北部的纺织业集 群,美国底特律的汽车制造业集群,美国硅谷的 it 产业集群,瑞士的制药业和钟表 业、英国的剑桥工业园、地区等亦是尽人皆知。在我国,经济相对发达的省份正是 依靠产业集群效应取得了经济上的极大优势。如广东潮州的世界最大的晚礼服生产 基地;东莞的虎门镇女装生产基地;浙江嵘州的领带业,温州的鞋、服装、眼镜, 海宁的皮革、服装都对本地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任何一个城市聚集区,都必须依托相当程度的生产要素的流动、优化组合和空 间上的相对集聚。在城市现实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受体制、利益分配及各种其他复 杂因素的制约,生产要素和人口的跨行政区域流动性仍太低,城市与城市之间在不 同程度上形成自我封闭的区域单元,并力求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它不仅使布局过 于分散的产业和人口难以集聚和优化组合,而且不利于扩大经营规模、减少低水平 竞争,对城市未来的总体发展和区域一体化建设发展的深入也已构成重要制约因素。 产业集群强调发挥区域内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能力,发挥技术进步与技术创 新的作用,更强调区域分工的重要性。即通过限制和鼓励的项目,对整个区域内的 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进行调整,以期将一些初级产业调整到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去, 从而实现城市产业的梯度转移。这种产业转移实际上就是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以 及区域内城市间的优势互补和分工合作。从一定意义上说,实现城市产业集群化发 展,把整个产业布局与城市建议渗透融合,是从更大区域谋划城市功能定位的基础。 大城市产业集群形成后,集群的产业可能因土地价格上升,劳动力成本的提高等原 因,产业集群会向周边地区扩散,带动周边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周边地区的产业集 群发展后,其城市化也会快速上升。随着周边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提高,在一些相距 不远的城市中,相同的产业结构会把城市联系起来,形成城市圈,城市圈形成后又 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与区域发展的重要趋势,便是城市经济圈的迅速崛起。 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经济圈,是目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骨干和主导力量。而城市 经济圈形成和发展的核心是产业集群化,是研究城市圈经济发展的是首要问题。武 汉城市圈是湖北乃至长江中游产业最为密集的地方,如何衡量目前武汉城市圈的产 业集群水平和现状,确立产业集群以发展方向和途径,无疑是有效促进武汉城市圈 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1.31.3 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选题以武汉城市圈作为研究实体,通过调查了解武汉城市圈产业集群发展现 状,找出存在的问题,结合产业集群、城市圈和公共管理学相关理论分析其深层原 因。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实际,提出促进武汉城市圈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 第一章阐述了本篇论文的研究意义、内容与方法、国内外产业集群研究概况,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并集中描述了产业集群及其相关概念、特点类型以及产业集群域城市圈关系,为后 面具体介绍武汉城市圈产业集群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章具体介绍了国内外典型产业集群发展概况:美国的高新产业集群硅谷、 意大利传统产业集群、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产业集群,并总结它们的成功发展经验, 为武汉城市圈发展产业集群提供参考。 第三章首先介绍了武汉城市圈整体发展概况,接着回顾了城市圈产业集群发展 历程,最后重点从各市产业及产业集群概况到具体典型产业集群发展情况分析了武 汉城市圈产业集群发展特点。通过三个层次的详细描述,让我们对武汉城市圈产业 集群发展现状有了全面的认识。 第三章通过前文分析,找出武汉城市圈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产业集群 发展分布不平衡、各自为政、规模小、关联度低,并详细分析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 因,如缺乏合理规划、存在行政壁垒等,为后文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打下基础。 第四章是文章的重点,围绕武汉城市圈实际,针对存在的问题,从统筹区域发 展规划,促进产业集群均衡发展;打破行政壁垒,加快区域一体化建设;加强服务 体系建设,提供产业集群发展平台;推动产业科技创新,营造产业集群创新环境; 推动产业分工和配套,延伸产业链;塑造信任、合作的区域社会文化六方面为如何 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设计了相关对策。 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文献资料统计收集分析方法。收集网上各种相 关二手文献资料,总结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结合湖北统计年鉴等数据文献增强文章 说服力; (2)理论与实证相结合分析法。本文将尝试用产业集群理论、城市圈理论 和公共管理学等理论,结合武汉城市圈实践来探讨产业集群发展问题。尽可能使理 论阐述与实证归纳分析与较全面的最新统计资料、图表结合起来,以避免造成脱离 实际状况的主观推论。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2 2 国内外产业集群发展实践及启示国内外产业集群发展实践及启示 2.12.1 国外产业集群发展实践及启示国外产业集群发展实践及启示 国外产业集群发展较早,现在已经走上成熟发展阶段,通过学习它们的发展历 程与成功经验,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在国内发展产业集群的启示。这里以国际上典型 的两类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硅谷、意大利传统产业集群为例,介绍分 析其发展概况并总结成功经验。 2.1.1 美国硅谷高新技术产业集群2.1.1 美国硅谷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硅谷拥有世界上最大、最密集、最具创造性的高科技产业集群。在硅谷,集聚 了上万家高科技企业, 其中有4000多家是电子工业公司, 电子产品销售每年超过4000 亿美元,占全美销售的 40%。这里既是美国袖珍计算器、电子游戏机、pc 机、无线 电话、微处理机的诞生地,也是美国第一块集成电路、硅单晶和现代软硬件的孕育 地。全世界前 100 家最大的电子和软件公司当中,有 20%在此扎根。自 1965 年以来, 美国前 500 家成长最快的公司中有 10%在硅谷,如英特尔(intel) 、惠普 (hp) 、思 科系统(cisco systems) 、sun 微系统、雅虎(yahoo)等世界高新技术企业中最重 要的公司。在近 1 万家高科技公司中,按公司性质分,服务类公司最多,有 5425 家, 技术设备公司 2780 家,技术部件公司 813 家,分销公司有 1461 家,材料公司 306 家。按地点来看,硅谷的公司中有 7380 家均是总部设在硅谷的公司,占全部公司的 80%2,上述这些公司构成了硅谷的高技术产业集群。值得一提的是,在下一轮经济 发展高潮中,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两大科技主题,不但信息网络技术的大规模普及 与利用是硅谷的绝对优势项目,且硅谷在生物工程方而也有着不俗的表现。硅谷有 着美国最大的生物科技企业群.上市公司有近 80 家。统计显示,近 200 家生物工程 公司不但己经为硅谷提供着近 6 万个工作机会。而且正在追赶网络信息技术,成为 带动经济增长的另一个火车头。 虽然到日前为止,硅谷己经经历了四次大起大落,但总是能够引领世界的潮流 保持不变的上升态势,2003 年年均劳动生产率 178900 美元,获得专利 7300 项,保 证了硅谷的长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中的成 功因素,值得研究和探讨: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1)密集的大学与研究机构 目前,该地区有 6000 多名博士,世界上的诺贝尔奖得主有近 1/4 在这里工作, 区域内有著名的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圣克克拉大学等。世界一流大 学(研究机构)和众多智力人才的地域集中,对硅谷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可估 量的促进作用。 (2)利于创新的特殊社会文化环境 简单地讲,硅谷文化的主要特征可归结为:鼓励冒险、善待失败、乐于合作等。 区内的几乎每个人都具有勇于冒险、不断进取的独特思维方式,而且硅谷对创业者 失败待以宽容和冷静的积极态度。另外,硅谷区域内各行为主体之间保持着令人吃 惊的合作文化和精神。 (3)丰富的风险投资及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 风险投资业是企业发展的金融发动机。硅谷内衍生新技术企业的能力之所以如 此强,关键是成功的风险投资为区域内创造了一个崭新的金融环境。据统计,美国 现有的 600 家风险资本公司,其中大约一半在硅谷。另外,本地还培养出一批高素 质的、有丰富管理经验的风险投资家队伍。 (4)强大的集聚与衍生能力 硅谷在完成初期的资本积累以后,大量高新技术企业的聚集极大地改善和扩展 了硅谷的技术构造和技术基础拓展了企业生产和研究的范围,从而为中小企业的衍 生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另外,硅谷从 20 世纪 70 年代,不足 3000 家企业,经过 短短二十多年就发展到了8000多家企业, 由此可见硅谷的企业衍生能力是十分强的。 2.1.2 意大利传统产业集群2.1.2 意大利传统产业集群 意大利素有中小企业王国之称,平均工业企业从业人数仅为 43 人,是日本的四 分之一、德国的三分之一,不到美国的三分之一,平均每个企业创造的产值也是位 居工业化国家之末。但是,这样一个资源匮乏、企业规模小的国家,经济总量却排 名世界第七,这主要应归功于其特有的产业集群优势。意大利中小企业的特色是地 域同业中小企业集群,被称之为“第三意大利”现象。 根据意大利统计局的评判标准,全意大利专业集群地有 199 个,分布在 15 个 州:西北部 58 个,占 29.2%;东北部 42 个,占 21.2%;中部 84 个,占 42.2%;南部 15 个, 占 7.5%。 集群地的产品主要是日用品。 其中, 纺织品集群地有 69 个, 占 34.7%;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皮鞋和鞋 27 个,占 27.3%;家具 39 个,占 19.6%;机械 32 个,占 16.5%;食品 17 个,占 8.6%。此外,还有金属制品集群地 1 个,化学制品集群地 4 个,造纸与印刷 集群地 6 个,首饰集群地 4 个。意大利的经济实力和国家竞争力是由这些企业集群 支撑的。例如,意大利的纺织品出口主要来自产业集群地区;意大利瓷砖产品的 80% (世界产量的 18%),产于萨索洛和斐瑞拿两个地区,产量占全球总数的 30%,出口量 占全球的 60%3。 意大利是世界上成功的典型传统产业集群,它成功发展的经验至今仍为世界各 地发展产业集群学习。纵观意大利产业集群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其共同点是先进 的批量式样设计、扩散化的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高技术的控制过程、高质量的 产品、低成本投入。意大利在最普通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中,各企业之间、各劳动 者之间既合作又竞争,共同铸成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在极其有利的创新环境之下, 使用弹性生产方式,获得了自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一直较高速度的增长。具体发展 特点有: (1)有很强的以地域为中心的乡土文化传统。振兴家乡产业、生活在家乡是意 大利人的习惯,所以意大利地域中小企业集群留得住人才;同时意大利有很强的家 族意识,各个地域保持着独特的传统,同时又构筑了以家族为基础的地域社区文化, 这种社会文化要素反映在产业和企业的发展上,就产生了地域产业人的价值观。因 此,也就会有企业之间浓厚信息交流气氛。 (2)深化程度高、产业间配合完整且各自具有竞争优势。大多数产业集群涵盖 了最终产品(如服饰) 、配料(如合成纤维) 、专业机械(如皮革加工机械、纺织机) 以及支持性服务(如著名的商品设计)等,具有极强的产业关联性。例如,纺织/服 饰、住宅/家庭用品及个人用品等产业集群,就是在流行、时尚、设计等环节的穿针 引线下,产生强大的关联,这种关联不但能自我强化这些产业的市场地位,还进一 步激发支持产业的发展。 (3)高超的技术改良能力。意大利厂商积极利用国外技术,通过出国访问等方 式,他们能够很快把握技术变迁的脉搏,并迅速转换到实际用途上。这种技术转换 能力不仅表现在产品上,也崭露在流程方面。流程的突破和运用现代弹性制造技术 生产传统产品,是许多意大利产业在国际市场崛起的原因。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4 2.2 国内产业集群发展实践及启示 2.2 国内产业集群发展实践及启示 近过 20 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产业集群也随 之得到普遍发展。产业集群最早出现在沿海发达地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 这与它们的经济发展是分不开的,至 2005 年止,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 gdp 分 别为 33858.55 亿元,18116.74 亿元,占全国 gdp 的 18.6%和 9.3%。但同时正是由于 正是这些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才推动了区域经济的整体水平提高,它们的成功为其 他地区发展产业集群提供了参照。 2.2.1 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 2.2.1 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 长三角城市群由苏南、上海和浙江东北的 16 个城市构成,包括上海、南京、苏 州、无锡、常州、扬州、南通、泰州、镇江、杭州、嘉兴、宁波、绍兴、舟山、湖 州,台州。面积 10.02 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 1%,人口超过 8200 万, 约占全国 6%。2005 年 gdp 达到 33858.55 亿元,占全国的 18.6%,产业结构调整为 4.1:55.3:40.6,人均 gdp 达到 41000 元4。 到目前为止,长江三角洲已形成了 8 大产业集群:汽车、石化、机械、电子、 钢铁、 纺织、 服装、 食品等产业, 产业集群在长江三角洲已是 “遍地开花” , 见表 2.1: 在上海,已经形成以下产业集群:如东边的浦东微电子产业带、西边的汽车工 业产业带、北面的精品钢材及延伸产业基地、南面的世界级化工产业带,另外,长 江口一个以造船及港口设备制造业为主的大型产业基地,集聚浦东的生物医药和中 药世界级产业基地也在形成中; 江苏省目前已经形成了常熟服装服饰、吴江盛泽丝绸纺织、宜兴环保产业、锡 山摩托车(无锡) 、扬中低压电器、邳州板材加工、丹阳眼镜、海门绣品、句容自行 车等 20 多个比较成熟的产业集群。其中以沪宁线为主干,两侧外延 50 公里左右、 长约 300 公里的宁沪信息产业带,密集分布着苏州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南京江 宁开发区、无锡高新区、昆山高新区、吴江开发区、南京珠江路科技园区等一批以 电子信息类项目为主体、年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的信息产业园区。2003 年,产业集 聚区实现营业收入已占江苏全省中小企业营业收入的 32%。2005 年江苏省中小企业 集聚区营业收入占全省中小企业总量的 50%左右;形成经济总量 10 亿以上的产业集 群 200 个,其中 30 亿以上的 100 个。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5 表 2.1 长三角部分城市产业集群分布 区域 主导产业 典型产业集群 杭州 大型机械及成套设备、电子通讯、 家用电器、医药等 杭州旅游汽配城;萧山衙前化纤业;新塘羽绒 业;南阳制伞业 宁波 服装、机械、石化 鄞州服装产业、蔺草加工、横街水表及配件、 姜山燃气灶具、咸祥金融箱柜;余姚模具城、 玩具城、塑料城、汽车配件、水暖设备、电动 工具 温州 机械、塑料、包装印刷、仪表仪 器、日用电子等 平阳县萧江镇“中国塑编城” ;苍南标牌制作; 瑞安市塘下镇汽摩配; 乐清市柳市镇低压电器 城、虹桥电子元件、温州市区的皮鞋业 绍兴 纺织、印染、机械、医药、化工 (如纺织印染助剂) 、化纤等 绍兴县中国轻纺城; 诸暨市衬衫、 五金、 袜业; 嵊州领带城;新昌轴承、胶丸业;上虞劳保用 品、伞件业;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药用黄精项目营销计划书
- 与计算机连用的打印机的出租行业经营分析报告
- T恤衫刺绣服务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芭蕾舞软鞋项目运营指导方案
- 加油站发油泵产品供应链分析
- 电子音频设备减振器细分市场深度研究报告
- 包扎用填料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个人用电暖脚器产品供应链分析
- 体育游戏开发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信息技术研究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卵巢癌腹腔化疗方案
- 双层罐改造施工方案
- 肿瘤放射规培出科小结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1000题
- 光通信芯片十大品牌简介
- 小学劳动教育一年级第一单元2《洗漱》教学设计
- 吊篮施工验收标准及规范
- 神奇的大脑-婴儿大脑发展课件
- 设施农用地可行性研究报告
- 医保按病种分值付费(DIP)院内培训
- 儿童心理异常的早期识别与干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