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语言文学专业论文)俄语命题态度的语用研究.pdf_第1页
(俄语语言文学专业论文)俄语命题态度的语用研究.pdf_第2页
(俄语语言文学专业论文)俄语命题态度的语用研究.pdf_第3页
(俄语语言文学专业论文)俄语命题态度的语用研究.pdf_第4页
(俄语语言文学专业论文)俄语命题态度的语用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提要 伴随着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命题态度研究成为语言学研究的热点。 前人对命题态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逻辑和语义的范围。 本文主要采用历时和共时的方法,从语用角度对俄语中的命题态度进行了理论和实践 方面的论述 论文的正文共三部分,将分别论述下列问题: 第一章,辱l 言从传统逻辑学、分析哲学、日常语言哲学到言语行为理论方面系统地 阐述命题态度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脉络阐述哲学、逻辑学和语言学中对命题态度的研究 现状并且界定我们在本文中所使用的命题态度范畴 第二章,句子的基本命题态度及命题态度易位对句子的基本命题态度作简要论述, 以逻辑学和语义学研究所取得的成就为基础将语句的基本命题态度分为陈述、疑问和祈使 三种类型对命题态度进行多层面剖析,指出语句中的基本命题态度经常会发生“易位”, 产生间接命题态度,这种闻接命题态度可以分为结构型和非结构型两类,结构型间接命题 态度是由于词汇手段的运用,发生命题态度的易位现象,所产生的间接命题态度;而通过 旬式转用发生命题态度易位所产生的间接命题态度称为非结构型间接命题态度。 结论:俄语中的命题态度除了陈述、疑问、祈使等三种基本形式之外。经常会发生易 位现象,产生间接命题态度,这些命题态度不是以具体的命题态度谓词显性地表达出来, 而是以不同的语调和语境为基础隐性地表现为各种更加具体细微的态度。 关键词:命题态度,易位,间接命题态度 a b t o p e m e p a t c p a 3 b h t h e mn p a m a l hg o 咖h o f l n m m s h c t m m , h c c y i c 2 1 0 b a h h e 珥o 皿0 3 h i 珥。磁吼鲫【o mo t h o i i i e i - i h gn l m 町嘲置c e 6 eb i - i h i 姐1 1 h em 珊珊幔c t o b 缸i i o c r e i i e h h o c t a h o b h t c iq 明。蠡h 3 由。巧c m u x 川0 西配陇m 珉b7 1 h h r b h c t h q c c k o mh c c j i e 皿o b a l m h 1 l o k a h c , c j i c r o b a h h ei l p o h 0 3 h h h o h a j i l h o d 0o i h 0 1 h e h i o r p x 且o a m ) 犯珏勘嘲bj i o i h k e c e m a 脚1 0 e h e l ml l a c r o 锄e r o 用i o c e 印湛i 珥咖o i di i c c j i e , i o b a h l 4 匮q b y i g e t c lt e o p e 砸i t l e c 谢h 珥堵列珊瑚m 落a h a n h 3 矗p o n 0 3 m 珥o l i a 皿h o r do t h o i i m h h i i - l 擒n 组m 啦c 枷a c i l e i c r c o h o c o c t o h tm 撇q a c t e g : bn e p s o i lq a c i i a 国b e 日l e h h e a e r a e r c 量 0 6 3 0 p h a n 妈田嘲l 渔h p a 3 b h t 咖 i i p o h 0 3 卿o h a j i b h o i do t h o m e h 瑚- i i e k t a xn o r m m , 圣姗o c o 巾h hht e o p h hp c q e b l 4 xa l c r o b , a ( f 哪n 秽珏y c n e x o s - 撇0 6 n a c t i x ,o i l p 鲫【e j 础咂珥x a t e r o p m ln x ) h 0 3 h i i h o h 3 t i i b h o i o o t h o h i e h i l _ bm h i i o mh c c j i e 皿o b a h h h 1 3 0 z r o p o g a 咖g o c h o b h b l et h h b lh p 0 h 0 3 h i i h o h l ) i i b h o r oo t u o m e m l m h r p a n c n 0 3 n u n _ l l p 0 1 1 0 3 h l l l i 0 h a j l b h o r o o t h o m e h s qb 喇c k m b 量朋t b a h a r h 3 h p y i o t c 疆 o c h o b h m et h i i ml l p o n 0 3 h l i h o h a q l , h o r o0 t h o m c h h t p a h c i l 0 3 1 h i h 且n p o i l 0 3 h i i h o h a r i l h 0 r o o t h o h e h h i - m 国3 l 皿锄螽 b o - n e p b z , m , 髓o c h o b e 丑州玎e n q t m xy c n c x o bbj i o r l i k eh c e m a h t h k e i i p o i i o g h i i h o h a y i l h o e o t h o i e h h e矗h c 髓3 h 明皿i d i 耻i 霉【锄e t c 曩h a t p ht h i i a : o b e a r l o b 嚣瞪j i b h o e ,b o p o c h t e b h 0 e 且 0 6 y 田盯d e j 【b 珏b o - m - o p u x , br p a m m a t h q e c k o m , c e m a h 口糯c 酌d mh n p a r m a t h 耻c k o m a c h e k t a x 啪u p y l o r c q o c h o b h b i et i 珏i n p o h 0 3 h i i h o h a q b h o i do m o m e m 疆, 鞠o t o p u eq a c t om e 耵a 啷h 3 - 3 at p a h c i l 0 3 h h h h t a 硝i m 0 6 p a z o m , h 3k a ) k o r oo c h o b h o r ot h h ah p o h 0 3 h i i h o h a j i b h o r od 玎i o 锄疆b 0 3 h 嘲盯k o c b e h h o e 刀p o n o 锄哪o h a 腼h 0 ea t h o 锄e z o t o p o ep f 唧聆】i j l 盯c 叠h ar , o h c t p y r r i m h o e , m 印瑚e m 0 e j i e k c h q p , c k h m hc p q w 强a 衄,h 卸睬m 昭r p 叩c r m l 珏o e ,z o x o p o c 踮巾珏彻i 崩b p 缸叩m i e m 由o p m b m c , m 3 m s a h h f i b1 l 埒删q a c t hp a 6 0 t 一 a 觚帕q e h h e 净b3 a k i i i o q e h h ho i k l 6 加强珊p e 3 y m , t a t 碣 呷e h i 哪ebx o 粥锄豫m 嘲br j i a b a x1 2 hbp e 3 y r , t a t a xo t p a x a e r c 叠t o ,q t ok p o m e i i o b c c y b o b a t c j i l h o r o ,暑唧o c h t e ,珏- h o i dh 0 6 y 田【嘲西h 0 r oo t s o m e m 描 bp y c c k o mr 3 i b i k e h m e l o t c i h p a z h u et 贼 k o c b c h h o r d n p o h 0 3 h i h 4 0 h a 3 i i h o i o o t h o h i e h h 2 k o t o p b l e m 叩邮髓脚i i m i l r i h k a i 珏i o h h oh a o c h o b eh h t o h a i l h hhk o h t e k c 怎a k m o q e b m e c q o b a :珥0 驵明锄i o t h o m e m l e , n p a h c n o s m m ,k o c b o h h c e 首都师范大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 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 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务王跨 日期:0 7 年5 月臼 首都师范大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首都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 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 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 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 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每手簪 臼期:”年5 月日 俄语命题态度的语用研究 1 1 命题和命题态度的历史发展 第一章引言 “命题”这一术语源于拉丁语p r o p o s i t i o 。一丌始在逻辑学中指“判断的表达形式”。与 此相对应,在语言学中它指句子本身,即某个完整的单位1 9 世纪末2 0 世纪初,在对 语言进行逻辑分析的著作中,“命题”获得了新的内涵,尤其是受到现代逻辑学鼻祖弗雷 格( g f r e g e ) 的思想影响之后,命题表示句子、话语或言语行为中具有客观语义内容 的那部分意义这使命题与具体地表现为情态性,说话人对报道内容的可信性的评价、 话语的交际任务及说话人对报道内容的情感态度等意义变量( 这些往往统称为命题态度) 相对立,是句子的称名( 或称纯语义) 方面俄语1 9 9 0 年版语占学百科词典中“命 题”词条的注解是:命题是句子的情态聚合体与交际聚合体及句子派生结构( 称名) 所 共有的语义常量,是稳定的意义内核目前,语义学家一般都把命题理解为除去交际意 图所余下的那部分内容,甚至包括一些语用学家。例如塞尔( j s e a r l e ) 用这样一组例 子来说明命题内容与言语行为之问的关系:胍明s b i i :i 且e th 3k o m h a t b i ? 且粼o hb b i i 缸e t h 3k o m h a t i d ( 弧o h ,b b i 螽皿hh 3k o m h a t i d ! ( d b b i m e y 6 h 皿擞o hh 3k o m h a t i d ( d e c j i h 且撇o h s b l t l 口t e t h 3k o m h a t i d ,_ t o x e s b l f i r y 这五句话在不同场合分别实施了五种不同的占语行为: 提问、预测、请求或命令、愿望、假设,但是它们具有相同的命题内容,它们都谈及了“约 翰离丌房自j ”这一动作。( 杨喜昌2 0 0 5 :8 3 8 4 ) 人类自然语言不但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也是其它学科,如哲学和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然而,在相当长的时i 可晕,所有这些学科对自然语言的研究都是独立迸行地。可以说, 其根本变化始于二十世纪初。伴随着分析哲学的诞生,语言学便不断地从哲学和逻辑学 中吸收和借鉴新的理论与研究方法,从而使得语言学理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然而,就 具体问题( 如自然语言中命题态度)而言,语言学与其它学科,比如哲学的结合还有待 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自然语言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但是言语交际仅靠构筑命题还不能完成。发话人 对自己的话语要掺杂一定的情感,比如h a a o 舭t a k o t i6 e r ec a y q h t i , c s ! 这句话就表达了“说 话人对不合理的事情表示不满或遗憾”的情态。即使说话人不对发出的句子添加任何主 观感情,他也必须对所表达的命题有一个承诺,即是用它来叙述、还是发问,或是祈使, 希望或要求受话人作出一定的反应,完成定的行为。只有进行了对命题的承诺,句子 l 俄语命题态度的语用研究 才能成为交际、报道的起码单位。因此,说话人必须对现实使用的句子进行命题态度方 面的主观加工。 命题( 相信的内容) 与命题态度( 对命题的评价) 逐步分离,和语言哲学的发展历程密 不可分最初,英美分析哲学家在研究命题时关注真值条件,他们用逻辑分析方法强调命 题意义的精确、推理过程的严密和最终结论的可靠。2 0 世纪6 0 一7 0 年代的“语用学转 向”,使科学解释范式由静念科学逻辑向动态科学语用学转变,语言哲学的发展重心由逻辑 实证主义转向日常语言学派,即由关注语言所表征的原子事实走向关注语言的情境和意义。 在主体间性基础上对科学理论进行新的意义重建,构成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融合的当代态 势。其中,研究命题态度是语用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它直接关注说话人主观、内 隐侧面2 0 世纪末期发生的“认知转向”,更是植根于语用学对说话人意向、心理等的关 注命题中的主观因素、语境信息由幕后走向前台,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i i i 传统逻辑和符号逻辑对命题和命题态度的研究 1 1 1 1 传统逻辑的命题观 传统逻辑把思维形式及其类型确定为自身研究的对象其核心范畴之一就是逻辑命 题或逻辑判断,它指的是一种思想形式( q b o p m am 啪朋) ,用以肯定或否定处于现实中的事 物的特定情况过去,语占学家接受了这一术语。把命题只和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予 形式联系起来,即命题只存在于陈述句之中后来,随着逻辑学家对命题看法的改变,语言 学家也相应地认为命题存在于各类句子之中因而,表示思维形式的命题这一术语转化为 普遍存在于各类句子中的语义常体( c e u a h t l f q e c r , u gm x s a p a a h t ) 1 1 1 2 世界事实观取代世界事物观及其对命题研究的影响 纵观科学发展的历史,对研究对象在认识上的革命性变化,必将导致研究方法的变革, 从而推动相关学科的巨大进步。先前,人们认为世界是事物的总和( c o b o k y i i h o c t b n p e a m e r o b ) :与此相应,研究事物存在的问题。后来,这种世界观渐渐让位于世界是事实的 总和( c o b o k y h h o c r b 巾a k t o b ) 。受其影响,人们讨论事实的真实性、事实的类型。 世界事 实观的产生、确立,对语言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句子意义研究中心地位的确立。其核心问 题是句子的真值。 受世界事实观的影响,符号逻辑、分析哲学摒弃了句子意义是其组成词意义的加和的 思想,认为句子的意义就是命题,而其组成词的意义是命题的函项( 由y h k u h ) 。在此学术背 2 俄语命题态度的语用研究 景中。前期维特根斯坦( l w i t t g e n s t e i n ) 指出:“只有命题才有意思:只有在命题的前后 关系中,名词才有意义。”( 转引自李红儒2 0 0 1 :3 2 ) 1 1 1 3 世界事实观对命题研究的影响 上文已经提及,传统逻辑将思维形式及其类型确定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将命题界定为 表示思想的形式。然而,符号逻辑则努力根据现实范畴直接界定命题,不侧重考虑静者在 人意识中的反映。于是,命题概念逐渐从思想转向世晃,从主观因素转向客观范畴它已 不再用作思维形式,而是思维的内容( 即句子的意义) 符号逻辑、分析哲学的学者们从不 同角度研究命题。 1 1 1 3 1 弗雷格( g f r e g e ) 的命题观 我们认为,弗雷格首次认为意义( 意思) 与指称不同。率先分离命题与对命题真值的断 定。并且将断定视为从句子意思( 思想) 到指称( 现实) 之徊j 的桥梁的确,命题虽然与现 实对应,但却处于人类思想( 观念) 系统之中,因此两者本身不直接关联,只有断定才能将 二者联系起来。弗雷格将断定与命题分离,给我们研究句子中的主观因素说话人因素 以启示要知道,断定的主体是人,只有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将人的思想与现实有机结合 起来 1 1 1 3 2 罗素( b r u s s e l l ) 的命题观 罗素指出:。一个命题可以定义为:当我们j 下确地相信或错误地相信时,我们所相信的 东西。”( 罗素1 9 9 6 :3 4 5 1 ) 换言之,命题即相信的内容( c o n t e n t o f b e l i e f ) 。这样,他 就把命题与能够同命题组配的相信命题念度( p r o p o s i t i o n a la t t i t u d e ) 对立起来。罗素将句 子的主观内容( 相信命题念度) 与客观内容( 命题) 对立之后,把后者与事实直接联系起 来。他( 同上) 说:“我认为,下面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一个信念的真假取决于这个信念指 称的事实”。 罗素认为,命题的语义结构所体现的就是说话人的信念,从而将真假值排除在外。至 于命题态度( 相信) ,罗素( 罗素1 9 9 6 :3 7 5 3 7 6 ) 指出:“如果不是人工建构的语言,语词 形式通常不仅表达命题的内容,而且还表达所谓的命题念度记忆、期待、欲望等 等。这些念度并不构成命题的成分,即不构成当我们相信的时候所相信的东西的内容的一 部分,或者当我们想望的时候所想望的东西的内容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罗素的命题观可概括为:第一命题就是我们所相信的内容:第二,命题的意 义不包含命题的指称( 即否定弗雷格的句子意义观) :第三,将命题( 相信的内容) 与命题态 度( 即对命题的评价) 分离,从而为我们研究命题态度奠定了基础。 俄语命题态度的语用研究 1 1 1 3 3 维特根斯坦( l w i t t g e n s t c i n ) 的命题观 后期维特根斯坦在评论“命题是能够获得真值的语义范畴这一逻辑定义”时,指明,该 定义等于指出整个命题的谓词可能用真和假两个词表示。例如,“t o ,t i t oy t e 1 r i e l q e 且m h c t h h a :t o ,t i t oe e f i q a cc l r r i h t c o j i h r c ,h o x b ”等。因此,他强调,所引定义的基础是命 题与某一语义类型的谓词搭配的性能,而不是与真值概念相对应。当“命题”术语表示逻 辑判断,即符合肯定否定交际目的范畴时,真和假就是命题一判断 ( h p o n 0 3 h h t l q - - - - c y x v , i e h h c ) 的仅有谓词( 如果不考虑可能的“中间”谓词,即可真与可假。) 。 我们感兴趣的是,维特根斯坦将命题真值的断定归结为谓词“真”和“和“假”的运 用这给我们研究命题的( 广义) 评价( o u e h i r , a ) ( 命题意向、主观情念等) 提供启迪。 1 1 1 3 4 文德勒( z v e n d l e r ) 的命题观 文德勒有关命题的思想非常深刻。可概括为:第一,真、假远非命题仅有的“伴侣”,因 而没有理由认为能够表示真值意义是命题范畴的区分性特征:第二。命题不会因为说话人 赋予其不同的交际目的而发生变化,相反,它作为深层结构而保留在表示不同交际目的的 语句中,通常称之为语义常体:第三。命题总是与不同的交际“目的”搭配。也只有与一定交 际目的搭配之后才可能评价为真假、对错等:第四,判断恢复了从前的构成它又有了态 式( m o 且y c ) ,但命题已不再用于表示判断,它业已脱离主观范围,并且不复回归。人们开始 把能够进入情态框架的语义结构叫做命题( 李红儒2 0 0 l :3 5 ) 1 1 1 4 对分析哲学命题意义研究的总结与思考 1 1 1 4 1 阿鲁秋诺娃( h a p y n o n o s a ) 的总结 阿鲁秋诺娃总结道:“命题概念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起先,命题与整个判断相对应, 而判断作为特定的思想形式由肯定态式和陈说( 丑l i r v y u ) 构成。后来命题被界定为独立 于主观情态,直接与所表示的事态( n o 】l o 黼肌e c 0 6 b 胁) 对立的客观化思维内容: 就好像肯定态式是命题的永恒的伴旅,而命题的唯一目的是为现实片断成像、复现现实片 断,从而使命题得以保持与真值的联系。最后,命题这一术语用于任何语句中能够与 任何交际目相结合的态式,即能够与表示言语行为目的的动词结合的那一部分意义、那种 语义结构。”( h a p y t i o h o a a1 9 7 6 :3 4 ) 1 1 1 4 2 我们的思考 在对命题认识发展的三个阶段中,属于传统逻辑学的第一个阶段除外,后两个阶段都 是在符号逻辑、分析哲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它们以科学语占及其彤式化为研究对象, 使命题类同于名项( 名词) 把命题与情态范畴( 交际目的) 分离是在逻辑学家分析科学知 4 俄语命题态度的语用研究 识系统条件下很自然的要求,强调真值作为客观标准、真值与语用因素分离。正因为如此, 符号逻辑学家、分析哲学家将命题与断定行为( 命题态度、交际目的) 分离后,集中精力研 究句子意义中的客观部分命题然而。以自然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者却不能不关注句 子意义中的主观部分( 命题态度、交际目的等) 在学习符号逻辑、分析哲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其代表人物在对命题的研究中存在着 这样一条发展路径:弗雷格将命题与对命题的断定分开,罗素也将命题与命题态度( 相信) 分离,但他反对弗雷格“把句子的真值当作句子的指称,真值是句子意思的一部分”:维特 根斯坦沿此方向继续i j f 行,在赞同将命题与对命题真值的断定分离的同时,将后者归结为 谓词“真”和“假”的使用:文德勒则进一步指出:真假远非命题的仅有“伴侣”、命 题是独立于不同交际目的语义常体、命题己脱离主观范围并且不复回归简言之,命题始 终是句子意义研究的核心:同时,命题的对立面主观因素由被忽视到被正视,逐渐走向 静台语言反映论( 句子意义是事实的形象) 的局限性,促使闩常语占哲学另辟蹊径,研究 日常语占( 自然语占) 。 1 1 2 日常语言哲学对命题和命题态度的研究 分析哲学、符号逻辑集中关注命题的定义、命题的真值、命题中名项的指称等等。与 其不同,r 常语言哲学研究同常语占及其在自然条件下行使功能的规律性,描写词在言语 中的使用规范。将语用因素( 命题态度、命题态度与命题的相互作用、情景条件和交际目的) 纳入自己的关注范围。在与r 常语言哲学相关的理论中,“世界”不再是命题的语义基 础( c e m 卸t h 眦k h 自c y 6 c r p a r ) ,而是建构交际情景、确定交际任务的要素。换言之,世界通 过人进入这些概念之中。 1 1 2 1 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观和命题研究 语言工具论维持根斯坦注意到许多逻辑学家和哲学家将句子功能仅仅局限于描写事 实和断定命题的真、假,并指出这种观点的不足:它形成于对科学语占进行逻辑分析的过程 中,既未注意到作为工具的只常言语所呈现出的多样性,又忽略同常言语中词、旬的使用存 在着大量变异情况。他认为,。将语吉中工具的多样性,用法的多样性,以及字词和句子种 类的多样性同逻辑学家们的语言结构相比较很有意思”:动词“命令、询问、叙述、 聊天同吃喝、行走、游戏一样,是我们自然历史的一部分”( l 维特根斯坦1 9 9 2 :2 0 2 1 ) 此观点将言语理解成人类活动的要素,把语言理解成完成一定任务的工具。维特根 俄语命题态度的语用研究 斯坦在论及设想语言仅仅有助于达到一定目的时,指出:“我们不难想象一种只包括命令和 报告的战场语言。或者一种只有闯句和表示肯定的回答的语言。以及无数其它 的语言而想象一种语占就意味着想象一种生活形式( af o r mo f l i f e ) ”。 语言游戏说他将语言比作游戏( h r p m ) 。语句是游戏中符合一定规约规则,又是将词 与事( a e j i o ) 联系起来的步骤( x o a ) 维特根斯坦强调,在词与事之自j 存在着惊人的协调契 合关系( c o i h a c o b a h h o c t b ) 。语言游戏是指语吉( 言语) 的各种方式,首先指语言与占语行 为构成的整体。他( 维特根斯坦1 9 9 2 :1 9 ) 说“一语言游戏一词是为了强调一个 事实,即讲语言是一种活动的组成部分,或者一种生活形式的组成部分”有趣的是,维特 根斯坦及其追随者在例证自己的语言观时说,语言游戏说使逻辑学家、哲学家的兴趣从命 题转向命题念度动词,后者说明语句工具方面的作用。脱离交际目的,命题本身不是我们 语言中的句子,也不是语言游戏中的步骤像索绪尔( f s a u s s u r e ) ( 索绪尔1 9 8 5 :9 ) 一 样,经常把语言比作象棋游戏不过,索绪尔主要通过棋子的物质体现与其游戏价值无关, 证明语言符号所指与能指之蚓的约定性联系:而维特根斯坦强调使用语言时的目的性、规 则性索绪尔揭示语言单位的实质,维特根斯坦却揭示语言单位行使功能的原则。 句子意义观句子不是抽象的句法结构,也不是述谓单位建构的模式,丽是有目的的言 语行为( p e q e s m ea 舢) 如果通常认为句子的基本特征是句子内容与现实的关系( 即述谓 性) 那么维特根斯坦所理解的句子的基本特征则是达到一定目的的意向性因此,应该 看到句子的工具作用,句子的意思应该在句子的使用中寻找。“意义即使用”已成为同常 语占哲学( 尤其是牛津剑桥学派) 家的座右铭 1 1 2 2 我们对后期维特根斯坦命题观的理解 分析哲学在考查命题时,把它看做句子深层结构中客观的语义常体。主要研究命题与 现实对应的真值等问题。以维特根斯坦为首的同常语言哲学家将研究对象确定为r 常语 言。他们以“语言是工具,言语是活动”为宗旨,主要研究使用中的句子( 即语句) ,同时 正视语句中的主观因素命题态度( 意向) 、说话人等。尽管研究是粗线条的,但其活 动理论为苦语行为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1 1 3 从言语行为理论看意向研究的凸现 言语行为理论受后期维特根斯坦“不问意义,只问用法一,“语言是工具,言语是活动” 等思想影响而产生马蒂尼奇( a m a r t i n i c h ) 指出:“奥斯汀在如何用语词做事一 6 俄语命题态度的语用研究 书中提出了一种尝试性的、不过相对地讲很详尽的言语行为理论塞尔在言语行为 一书中对这种理论作出了重大修改,并提出了标准的言语行为理论。”( 马蒂尼奇1 9 9 8 ) 本文不介绍言语行为理论,只打算从奥斯汀、塞尔两人对意向的研究中表明:逻辑学、哲学 发展到言语行为理论时期,以说话人为中心的命题意向已成为学者们研究的对象。 1 1 3 i 奥斯汀( j a u s t i n ) 的意向研究 奥斯汀发现:有些句子的说出,不是描写事态、无所谓真假,而是实施行为。他将这种 行为称做行事行为,并且在此基础上创立言语行为理论按照他的理解,除了以前曾充分 研究过的命题外,还有一个与命题截然不同的意向问题比如,我们可能十分清楚“关上 门”的意思,但它在某一确定时刻是作为一种命令,还是作为一种恳求,或者是作为一种难 以划归的东西说出来的。我们就说不清楚了 1 1 3 2 塞尔( j s c a r l e ) 的意向研究 “不同的意向行为经常具有某种共同的东西”比如:l l x o b h 嚣且盯h 3k o m h a t b i ? 泓h 嘲访且盱h 3k o m h a t m 且x o h ,嘲荫且l ih 3k o m h a t m b 枷嘣i6 u 且x o hh 3k o m h a t b l e c 埘且x o ha u f i l e th 3k o m h a t i d ,_ t 0 x eb m 螽且y 在特定情景中,说上述五旬中的每一个句 子,都各自完成一种意向行为:一提问、一对未来的断定( 即预测) 、一请求 或命令、一愿望、假定 不过,说话人在实施上述五个意向行为中每一个行为的同 时,通常还实施五个意向行为共有的某种补充行为“j i x o hb b i f l z e th 3k o m h a r i , i ”。因此, 他把后者称为命题,并且将命题与意向行为区分开来。塞尔认为:“从语义观点来看,我们 可以把句子中的命题表示者( i n d i c a t o r ) 与意向的表示者区别开来。也就是说,对大多数用 于实施意向行为的句子而言,从我们分析的目的出发,可以说句子具有两个( 不一定非要分 离的) 部分一表示命题的部分和表示意向的手段。 后者表明应该如何使用命题,换苦之, 语句应该具有某种意向,也即说话人说某个句子时实施的是什么样的意向行为在英语中, 表示意向的手段有词序、重音语调、标点、动词的式以及大量所谓的完成式动词。我 们可以在句子丌头使用我请求、我警告、我断定等,以指出我所实施的意向 行为。在现实言语情境中,语境常常使语句意向清楚起来,因此,相应的意向表示手段必须 与语境一致。”( 塞尔1 9 8 6 :1 5 6 1 5 7 ) 在谈到上述区分的好处时,他认为:可以不考虑命 题,集中精力讨论意向行为 1 1 3 3 我们对占语行为理论的思考 概观言语行为理论,我们发现:第一,言语行为理论是日常语言学派相关研究的继续, 在使用中继续研究语言并使自己的研究系统化。第二,言语行为理论开始研究说话人、受 俄语命题态度的语用研究 话人、意向和语境等语用因素,即研究语言中的主观因素无疑,它拓展了语言研究范围, 在逼近语言本质的道路上大大前进了一步。要知道,语言本质实为主、客观二重性的统一。 简言之,言语行为理论在从命题到命题态度的基础上,完成了从命题态度到语言使用者( 说 话人、受话人) 的推进。第三,不过,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言语行为理论在研究主观性上的 局限性以研究行为为核心,相应主观性的研究仅仅是为言语行为的成功实施服务,即 主观性( 意向等) 研究尚处于从属性次要地位在我们看来,这种局限性是其所处历史条件 所致。言语行为理论处于r 常语言哲学之后,但是由于后者脱胎于分析哲学( 前、后期维 特根斯坦思想的区别和联系可资证明) ,因而采取办客( 观) 办主( 观) 的态度,甚至以i ;i f 者 为中心的学术主旨第四,言语行为理论只侧重研究意向但是,这只是众多说话人因素 中的一部分 既使是占语行为理论的意向研究,也有必要拓展、深化 1 1 4 对命题和命题态度发展的总结与思考 从历史演进角度看命题研究:从历史角度看,命题的研究经历了四个阶段。传统逻辑 学认为命题是思维的形式( 即句子) 分析哲学( 符号逻辑学) 在科学语言的框架内将命题 界定为句子中与现实对应的那部分内容( 即事实) ,将对命题的断定和命题分离,集中精力 研究命题及其与现实的符合关系( 即命题真假值) 在这一阶段,命题已不再被看作思维的 形式。而是当作思维的内容( 思想) ,即句子的意义只常语言哲学走出研究科学语言的框 架,探讨只常语占的使用,主张“意义即使用”从而将研究兴趣逐渐转向只常语言中的主 观因素。言语行为理论在同常语言哲学的基础上继续向语言中的主观因素方向发展,以言 语行为为中心,兼顾语占中人的因素( 说话人、受话人) 等主观方面,展开自己的研究。需 要强调指出的是,言语行为理论中的意向、意向行为,在我们看来,就是语占中人的因素,它 们就是说话人意向( 目的) 在语占中的外现。回眸上述四个阶段及其研究重心的变化,不 难发现:在以句子为中心的历史进程中,发生了两次转向。从思维形式到思维内容( 命题) , 即由形式到内容的转向:从思维内容到意向,即从句子客观( 内容) 向主观( 内容) 的转向。 其实,后一次转向发生在内容内部。如果从语言角度着眼,则还存在一次转向从科学 语言到自然语言( 只常语言) 的转向。后一次转向,一方面昭示研究科学语言的失败或局 限,另一方面明示自然语言,对人、对人的世界( 人的生活) 而占,所具有的重要性。总之, 从四个发展阶段的历史演迸,可以发现:身为命题伴侣的主观内容,尤其是说话人因素,已 经并且理应成为研究的重点 g 俄语命题态度的语用研究 1 2 命题态度的研究现状 1 2 1 哲学中的命题态度 弗雷格丌始区分命题内容和命题态度( p r o p o s i t i o n a la t t i t u d e ) 对一个命题持断定、 疑问、否定、愿望等念度,弗雷格用命题符号加以表示经过这种区分,我们似乎也可 以认为不同种类句子中都包含着命题内容,例如瑶三幕厂和袋三震7 雩中包含同样的命 题,只是说话人对这一命题的态度不同在言语行为理论中,一般用f a 表示以占行事行 为,其中a 是命题,f 是命题态度( 陈嘉映2 0 0 4 :3 3 ) 英语翠一般用s t 蛐c e 表示句子而用p r o p o s i t i o n 表示命题,在德文里两者都用s a t z 来 表示,因此经常引起理解和翻译上的困难。 逻辑学中常用p 来表示命题 在俄语中用 n p o r i 0 3 h 1 d i o h a j l b h a qy c t a h o b k a 或h p o h 0 3 h h h o h a j i b h o eo t h o m e h h e 表示 在弗雷格看来,表达式的意义不是主观的东西,同理,句子所包含的思想也不是主观 的东西而是客观的、公共的、一致的东西。一个句子表达一个思想这个思想是客观 的,是句子真值的承担者。思想甚至就是一个对象,可以被命名,例如“2 + 3 是5 这一思 想”但一个特定的句子不仅包含一个思想,而且包含对这一思想的某种念度,例如断定、 否定、疑问等等。我们可以用断定的口气说“他来”,也可以用疑问的口气说“他来? ” 两个句子包含的思想是一样的,但我们对这一思想的念度却相差很远。( 陈嘉映2 0 0 4 :1 0 3 ) 提出命题态度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反对心理主义,强调表达式的“意义”或句子所包含 的“思想”是客观的东西,因为我们只能对我们之外的东西持赞成或否定的念度,如果思 想本身是主观的,我们似乎就不可能对一个思想加以否定和疑问了( 陈嘉映2 0 0 4 :1 0 4 ) 命题态度( p r o p o s i t i o n a la t t i t u d e ) 这一术语是罗素首先提出的,“表示意图、愿望、 意见、心理、表象,是主体赋予某种客体的态度。”命题是命题态度的对象。命题态度 又称命题意向( h p o l l 0 3 h r h o h a b b h a ry c t a h o e k a ) ,它为人们考察命题提供了新视角,即把语句 分为客观语义常项( 0 6 1 , e i r r h b h a xc c m a h t h q c c k a j lk o h f f r a h t a ) 和主观变项( c y 面b e k t h b h l q n e p e m e h h a ) 。前者是命题,后者是命题态度,表示说话人对所述内容的评价、情感态度。 阿鲁秋诺娃以下述例子论证了命题与命题态度的关系,她说:“且y r b e p 砌m o ( c o m h e b a i o c b , i l o r l a i a l o ,3 h a l o ,且y m a l o ,o r p h u a i o ) ,t r r oi 1r o p o 且eh a q a j i h c b6 e c n o p s i k h 且c n p a u m b a l o ,h e h a t i a y h c b 朋bl o p o a e6 e x m o p m h 贝6 0 m c b k a k6 b ibr o p o r eh eh a q a j i h c b6 e c n o p g a i i x b e j i h k h x6 a q e r t l b l xa p r h c t o b 3 t o i db e g a , o q e h b x o p o m h f i p e 鬻h c c e p hx o p e o r p a 巾,( 3 ) 聊a 且曩3 t o i d h a l l o h 丑阳,k t o e m y b3 t o m o m o 黼和( 4 ) 蛳o hn p h m e n ( 张家骅2 0 0 3 :5 1 9 5 2 0 ) 命题态度通过命题态度主体的占说表达出来,其具体的表现形式是命题态度谓词,也 就是说命题态度谓词是表示命题态度主体对命题广义主观态度的谓词,命题由主体一 ( c y 6 _ b c r r ) 和谓词( p e 且l i 肼r ) 构成,含命题态度的语句由命题态度主体( c y 饥e k t 俄语命题态度的语用研究 i i p o i l 0 3 h i i h o h k h ,h o f oo t h o i h e h h f f ,简称c l i o )命题态度谓词( 嘲h x 硼 n p o o 蛳明o h a j i b h o mo t h o i i i c h h f f ,简称i i f i o ) 和命题构成;有说话人( r o b o p s n t h i ,简称 r ) 因素的语句,则增加说话人和说话人对命题态度的主观操作两个因素。于是,在所 有因素都用显形手段表示,并且互不重合的情况下,语句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命 题;第二层次是命题态度主体、命题态度谓词、命题;第三层次是则是说话人、命题态度 主体、命题态度谓词、命题。三个层次从右到左逐渐实现语句的现实化;只有在第三个层 次上,语句才最后得以形成。从重要性来看,说话人缔造并控制整个语句;命题念度主 体通过命题态度谓词控制命题;只有命题才完全受控制,处于被动地位如:n p e ) 明e 眦m , c q h t a l o t 诅e c b ,bm h j i h h h h 皿o j i 删hp a 6 0 x a t l , m o z m ,h a x 0 朋b 山h e c 曩b o j 地3 p c h h sh em e c 且i i h 朋溉,ar o 且m ( h 3f a 3 c t b ) ( 首先,当地的人认为在警察署工作的应该是那些甚至不是成月, 而是成年受到关注的人们。( 张家骅2 0 0 3 :5 2 3 ) 第一层次是bm h j i h i l q ha o n x h up a 6 0 t a n u o 囝t 1 1 h a 瑚聃m h e 凹一o e3 p e h h gh e m e c i u m 且a 嫩e ,ar d 丑m ;第二个层次是c q l t r a l o t 毫酩“,- m 鲫h 明h i o r l x h mp a 6 0 r r 甜bm o 朋, h s x o , 珊b i l i h e c gb o es p e h h sh em e c j l i j h 丑a 搬e a 嘲h 第三个层次包括整个语句,主要借助 l l p e 砌ei l c e l d 和i a x e 实现说话人一说话时刻的_ ( 我) 。换种说法,正是作为说话人的 “我”建构该语句,并且控制上述第一,第二个层次需要指出,在上述语句中,主体 分为三重皿嘲h m e c t h b l ey l i o , z d ! 和说话时刻的g ,可分别叫做主体、命题态度主体和说话 人( 张家骅2 0 0 3 :5 2 4 ) 作为语句主观意义之一的命题态度是命题态度主体对整个命题的能动性操作,它表示 前者的感知、心智状态、意志和情感态度等不同的命题内容要求不同的命题态度谓词 与其搭配。同时,命题态度谓词是表示命题态度主体对命题广义主观态度的谓词,它有 自己的语义、语法特点,要求不同的命题内容与其搭配。对具体类型的命题态度谓词,甚 至表示命题态度的特定谓词的研究是俄罗斯语言学的特点。( 张家骅2 0 0 3 :5 5 6 ) 从命题态度所指涉的对象,命题态度谓词所支配的客体来看,命题大多由从句表示。 但是,从句表示的客体未必都是命题,它们也可能是事件的表示者。 同时,从句的名物 化结果依然保持命题的性质( 张家骅2 0 0 3 :5 5 7 ) 1 3 本文对命题态度的界定 我们用“命题态度”这一术语来表示体现句子的交际功能的这一意义类型。同时我们 俄语命题态度的语用研究 认为,如果局限于句法学内部或者语义学的范围,单纯从要么是形式的,要么是纯功能的 方面分析句子的命题态度,就难以做到对命题态度的全面揭示。因此,应代之以形式与 功能相结合的综合方法来分析命题态度正如阿拉马( e a p a m a ) 和沙赫诺罗维奇 ( a r l a x h o p o s a a ) 所指出:“话语的交际态度通过三种基本的以言行事行为,即报道、 发问、祈使来实现。”( a p a m ahh l a x h o p o b h y1 9 9 8 :1 0 9 ) 这句话说明至少要将句法方面和语 用方面结合起来研究命题态度对语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