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ppt课件.ppt_第1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ppt课件.ppt_第2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ppt课件.ppt_第3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ppt课件.ppt_第4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高中部分),1,纲要制定的背景,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的:“在高今阶段的学校和有条件的初中、小学普及计算机操作和信息技术教育。”2000年10月,教育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指出“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认识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通过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决定将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作为当前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工作”。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备“迅速的筛选和获取信息,正确的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的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与学方式的变革。,2,指导纲要的特点,规范而具有灵活性强调对课程全面规范的同时,又有教学内容的模块化和可选性体现”下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重视能力培养强调学生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能力的培养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3,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三个方面),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4,高中阶段的教学目标,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社会的影响。(基础)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及网络的基本知识。熟练使用网上资源。(网络)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的方法。(整合)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综合应用)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程序设计)通过与他人协作,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编辑、综合、制作和传播信息及创造性地制作多媒体作品。(多媒体)能够判断电子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信息价值)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自觉地按照法律和道德行为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情感态度),5,教学内容,模块一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二操作系统简介模块三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模块四网络基础及其应用*模块五数据库初步模块六程序设计方法*模块七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模块八计算机硬件结构及软件系统,6,教学评价,总原则: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方式: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组织:中学要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毕业考试科目。考试实行等级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由教育部门组织信息技术的等级考试的试点工作。在条件成熟时,也可考虑作为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科目。,7,信息技术教育的变革,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研究,8,新课程标准的特点,原课程纲要中只列出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和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中专门列出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并将其分解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同时还在各模块内容标准中进行了具体表述。教学起点从“零起点”改为“非零起点”。强调“任务驱动”、“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正确运用。课程内容有较大的拓展和深化,体现了社会需求的变化与信息技术的新发展。进一步强调了信息技术教育的人文性、文化性。课程地位方面,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纳入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系之中将信息技术作为八大学习领域之一的技术领域中的一个科目,使信息技术与语文、数学等科目并列。体例和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课程实施、评价、资源建设、师资培训等,9,一、信息技术教育的双本体观,实践与应用的困惑技术与应用的两难问题技术深度的理解如:程序设计讲多少?常用工具的把握如:文字处理怎么讲?,10,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者的任务是什么?,培养计算机操作员?培养程序设计员?培养电脑爱好者?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信息技术教育的定位带来了困惑,11,研究者:文化教育与技术教育的两难问题既要反对学科本位,又不能舍弃计算机学科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映射;既要坚持信息活动过程中文化素养的塑造为先,又要面对技术深度和广度的取舍;,12,1、信息技术文化的形成,八十年代:DOS,精英技术、精英文化九十年代:Windows等大众技术、大众文化,图形用户界面,傻瓜化人性化!,与用户友好,所见即所得的编辑,13,信息技术,专用工具,计算机技术,前沿技术,傻瓜化操作系统,大众文化工具,精英端,大众端,14,大众信息技术:文字处理、电子报表、网络浏览器等等,具有满足需求的功能多样化、友好交互的流畅人性化、平易近人的彻底大众化的特征。等于是从原有信息技术本体中孳生出了一个大众信息技术模块。信息文化的形成:随着大众信息技术逐渐为更多的人掌握,随着信息活动逐渐对教育、经济和政治等领域的不断渗透和占领,“信息文化”形成了大众信息技术的基本属性:“信息文化”的不可或缺的基本工具。,15,大众化信息技术映射下的基础教育,不仅仅是技术的教育,已经上升为文化素养的教育计算机具有文化性,也有工具性。工具的教学,从来就没有过只体现工具性的工具教学。就如从没有因为铅笔的工具性,而去教学生了解铅笔的物理成分与化学成分。,16,2、信息技术教育的技术取向部分,信息技术作为一个成熟且影响巨大的学科,要求基础教育阶段有所反映。形成一个技术取向的教育:一、传达具有普遍迁移意义的技术文化要素,支持全面的文化素养提升;二、在某个方向上提供个性发展支持。,17,3、信息技术教育的双本体观,信息技术教育可以认为是两个部分的复合物:大众文化取向的部分;技术取向的部分。分别来自大众信息文化本体和信息技术母体向基础教育的映射。,18,大众文化取向部分是信息技术教育的生命线,技术取向部分则是信息技术作为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的基础。信息技术教育的双本体观决定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19,大众信息技术的三点特征,简单易学:需要最少学习功能豪华:配备了许多无用的东西变化迅速:迅速替代、更新、升级但基本风格不变,20,相应的教学模式,领进门:以教师引导为主个性发展:以学习者为中心,自由发展文化内化:文化教育目的和境界的达成总结工具应用能力和文化素养形成的持续过程,21,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结构解析,信息技术涉及的领域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激光技术生物计算机技术,22,关于各学段课程任务的轮廓性分野,小学: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对信息技术的初步了解,形成学生感性经验初中:在信息技术应用中继续提高信息技术操作技能、综合应用技能,关注信息文化理念的形成;高中:在高中阶段,使学生在感受、认识和理解信息文化的基础上,追求自由于信息文化的能力。,23,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研制的基本理念,培养信息素养:通过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与思想的表达,实现交流,展开合作。将信息技术的学习融入日常生活、学习关照全体学生与关照个性发展相结合关注地域、民族文化差异,强调适应性,24,什么是信息素养?,信息素养(五段论)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素养(问题解决论)通过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与传递,思想的表达,实现交流,开展合作并解决实际问题,25,信息素养(能力与责任论)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与传递的基本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流畅地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遵守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社会责任感。,26,信息素养的认识角度,技术学:信息素养定位在信息处理能力心理学:信息素养定位在信息问题解决社会学:信息素养定位在信息交流文化学:信息素养定位在信息文化的多重建构,27,课程结构:必修:信息技术基础:强调大众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信息素养培养。选修:强调技术能力与文化素养的双重建构。设计综合考虑了三个方面的因素:适度技术高位、典型性、对称性。,信息技术基础2学分,多媒体技术应用2学分,网络技术应用2学分,数据管理技术2学分,人工智能初步2学分,算法与程序设计2学分,必修2学分,选修2x学分,总学分22(x),28,必修部分:信息文化的介绍,打破原有的技术体系,无所谓技术的技术体系。选修部分:技术技能与文化素养的双重构建,适度尊重原有的技术知识体系。,29,模块一必修课“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内容结构,信息技术基础,信息处理与交流,信息的获取,信息加工与表达,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技术与社会,30,必修部分“信息技术基础”是衔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选修内容之间的基础性的必修部分,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和扩展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31,信息获取,内容标准信息的基本特征、信息来源的多样性、网络信息检索的主要策略与技巧、信息价值的判断活动建议了解天气预报网站,32,信息加工与表达,内容标准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使用网络发布信息智能信息处理活动建议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翻译软件自然语言网站,33,信息资源管理,内容标准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与方法(图书管理、教学资源)使用常见数据库应用系统通过对简单数据库的解剖分析,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活动建议设计建立数据库的方案,参与学校教学资源库建设访问某个在线数据库,34,信息技术与社会,内容标准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合作与交流法律意识、伦理道德、安全意识安全、健康、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活动建议网上论区的守则与传统电话、广播电视网络的比较,35,模块二算法与程序设计,旨在体验算法思想。通过“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实现算法。注意与数学课程中有关内容的衔接引导学生寻找、发现和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36,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内容标准分析问题确定算法编程求解自然语言、流程图或伪代码等方法程序设计语言(顺序、选择、循环)了解程序的编辑、编译、连接及开发环境活动建议调查、归纳解决结构化问题的一般规律,37,程序设计语言初步,内容标准掌握一种语言,语句、数据类型、变量、常量、表达式、函数和三种控制结构模块化程序设计的思想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调试、运行程序的方法活动建议根据问题,分析设计算法,编写和调试程序,38,算法问题解决例举,内容标准解析法、穷举法、查找、排序和递归法活动建议从其他学科和生活实际中选择问题,用流程图描述问题的计算过程,编写程序,调试并运行程序,39,模块三多媒体技术应用,认识多媒体技术对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影响;学会对不同来源的媒体素材进行甄别和选择;初步了解多媒体信息采集、加工原理,掌握应用多媒体技术促进交流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与方法;初步具备根据主题表达的要求,规划、设计与制作多媒体作品的能力。,40,多媒体技术与社会生活,内容标准多媒体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普遍性、生动性、有效性、集成性和交互性等特征活动建议多媒体技术在宣传、广告等方面的呈现效果,41,多媒体信息采集与加工,内容标准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的类型、格式及存储、呈现和传递的基本特征与基本方法选择适当的工具,对上述各种多媒体信息进行采集选择适当的工具,对上述各种多媒体信息进行处理活动建议总结不同的媒体信息对表现主题、表达思想的作用;分析合理与恰当运用不同类型的媒体所产生的影响,42,多媒体信息表达与交流,内容标准从问题出发,规划、设计、制作多媒体作品的一般方法非线形方式组织多媒体信息根据表达、交流或创造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多媒体编辑或集成工具完成多媒体作品制作简单的虚拟现实作品评价与鉴赏他人的多媒体作品活动建议设计并制作一个多媒体作品,“可爱的家乡”、“保护水资源”等,43,模块四网络技术应用,掌握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掌握网站设计、制作的基本技术与评价方法;体验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带来的变化。结合实际条件,把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整合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避免技术与应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44,因特网应用,内容标准因特网的基本类型、特点与应用领域;因特网服务组织的类型、提供的副物与服务特点因特网信息检索工具的类型与特点与人们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因特网应用技术的基本使用方法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利用因特网获取所需信息、实现信息交流活动建议了解不同类型网站;进一步就某一类因特网服务的一个专题进行网络调查研究,45,网络技术基础,内容标准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与拓扑结构网络协议的概念,ISO/OSI分层模型,TCP/IP列举并解释网络通信中常用的信息交换技术及用途描述B/S结构、C/S结构理解IP地址的格式与分类;知道域名和域名解释了解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服务器、代理服务器活动建议对校园网进行调查搭建简单局域网,并接入因特网,46,网站设计与评价,内容标准网页、网站的基本概念理解动态网页的概念,能解释其工作过程制作与发布动态网页规划、设计、制作、发布与管理简单网站对网站的建设质量与运行状况进行评价活动建议主题网站设计,“家乡旅游资源”,47,模块五数据管理技术,掌握数据管理的基础知识和数据库设计的一般方法,学会使用大型专业数据库,初步学会使用数据库技术管理信息,处理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数据管理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突出“关系”特征,着眼于实际生活和学习,关注发展趋势,48,数据管理基本知识,内容标准数据管理技术的基本概念关系数据库中的库、表、字段、记录等概念,“关系”的含义调查与实例分析活动建议参观或使用各种数据库应用系统专题研讨,查找相关数据库,“珍稀动物保护”,49,数据库的建立、使用与维护,内容标准学会使用实体关系图描述关系数据模型熟悉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掌握数据库建立、维护、筛选、排序、统计、数据库间的链接和数据导入导出的基本方法了解SQL,掌握SELECT、INSERT、DELETE、UPDATE的使用方法活动建议设计学生“个人学程档案”数据库方案,50,数据库应用系统,内容标准层次和网状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和实现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数据规范化的思想、意义活动建议实现管理家庭光盘资料或个人图书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收集数据库应用方面的相关资料,建库共享,51,模块六人工智能初步,描述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会使用一种人工智能语言解决简单问题;能利用简易的专家系统外壳开发简单的专家系统;知道人工智能对人类学习、生活的影响体验为主,52,知识及其表达,内容标准人工智能的概念与基本特点列举人工智能的主要应用领域(符号运算、模式识别、机器证明等)知识的概念与表达“动物识别”:例1产生式规则;例2与/或图“天气预报”:框架表达活动内容符号运算解决具体问题三种知识表示方法的比较神经网络、分布计算的基本思想,53,推理与专家系统,内容标准使用简单的产生式专家系统软件(通过网站配置个人电脑)知道专家系统的推理原理,了解解释机制学会使用一个简单的专家系统外壳,并开发简单的专家系统活动建议学会使用一个简易的专家系统外壳,开发简单的专家系统(识别校园中植物的专家系统),54,人工智能语言与问题求解,内容标准了解一种人工智能语言的基本数据结构和程序结构(Prolog)初步学会使用该语言求解简单问题了解状态空间的概念与方法博弈问题的分析(盲目搜索,启发式搜索)活动建议以小组为单位,对人工智能应用调查、讨论和分析观看、阅读人工智能有关的作品,以班级网站或板报展示和交流,55,三、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应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CAA)题库机考的利弊跟踪学习过程,搜集过程性信息提高评价的效率和效果,56,构建新型的学习模式,关注学生个性差异,鼓励创造实践评价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动态把握、及时引导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57,58,59,60,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社会力量参与评价小组评价学生之间互评,61,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个性,动态分析学生学习过程,鼓励创造性过程性性评价:面测试、作品分析、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