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两区一带”格局初步形成—“十一五”广西经济社会.docx_第1页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两区一带”格局初步形成—“十一五”广西经济社会.docx_第2页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两区一带”格局初步形成—“十一五”广西经济社会.docx_第3页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两区一带”格局初步形成—“十一五”广西经济社会.docx_第4页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两区一带”格局初步形成—“十一五”广西经济社会.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两区一带”格局初步形成“十一五”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八 “十一五”时期,推动广西跨越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明确将广西划分为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和桂西资源富集区三类区域,通过实施“两区一带”的区域发展总体布局,实现区域互动、协调发展。同时,广西县域发展明显加快,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发展更加科学协调,有力推动广西向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加快迈进。一、“两区一带”协调发展“十一五”时期,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提高了广西在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的地位;广西西江黄金水道建设规划出台,打造西江经济带取得实质性进展;桂西资源富集区开发步伐加快,资源优势加快向经济优势转化。“两区一带”三大版块特征鲜明、优势互补、互相依存、互动发展,广西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初步形成。(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增长极作用日益凸显2006年3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正式成立。2008年1月,国务院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广西迅速做出“北部湾经济区优先发展”的科学决策,加快推进大产业、大港口、大交通等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已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20052010年,经济区(南北钦防四市,下同)GDP从1179.68亿元增加到3021.73亿元,年均增长16.3%,远高于全国11.2%的增长速度,比同期全区快2.4个百分点。其中2009年经济区GDP增速在全国21个经济特区、新区、经济区中排名第二。财政收入从2005年的141.6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41.46亿元,年均增长25.5%,高于全区平均4.6个百分点。经济区面积不到全区1/5,人口不到1/4,GDP却占到近1/3,正逐步成为广西经济发展新高地、中国沿海发展新一极。三大园区产值突破百亿,临港产业集群加快培育。2008年起,广西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北部湾经济区的钦州港工业区、防城港企沙工业区等重点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园区经济腾飞。2010年经济区重点打造的钦州石化产业园、防城港大西南临港产业园和北海工业园等3大园区产值均突破100亿元,三年造就三个百亿元园区,创造了产业建设的“北部湾速度”。钦州中石油1000万吨炼油、中石油1000万方原油储备库一期、钦州金桂林浆纸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防城港红沙核电、金川集团铜镍深加工、北海炼油异地改造石油化工、南宁燃煤电厂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促进了经济区石化、冶金、电子、能源、轻工食品等产业加速集聚。2010年经济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783.08亿元,比2005年翻两番。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发展承载能力迅速提升。经济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2005年的562.9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796.72亿元,年均增长37.8%,高于全区3.1个百分点。先后投资100多亿元进行两期沿海基础设施大会战,有效改善了沿海地区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条件。南宁广州高速铁路、南宁柳州城际铁路、沿海铁路扩能改造等铁路工程和钦州崇左、六景钦州港、玉林铁山港等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新开通到东盟主要城市8条航线,南宁澳门、南宁台北实现直航。经过五年的建设,经济区内高等级公路、大能力铁路网络初步形成。沿海港口吞吐能力突飞猛进,迈入亿吨大港行列。将防城港、北海、钦州三港整合为广西北部湾港,组建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十一五”时期,广西北部湾港新开工建设25个520万吨级深水码头和6条530万吨级航道,已建成生产性泊位217个。2010年港口吞吐能力达到1.2亿吨,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保税物流体系构建初见成效,物流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北海出口加工区拓展保税物流功能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均已获准设立,功能强大的保税物流体系初具雏形。钦州保税港区、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已正式封关运营,南宁“无水港”建设有序推进,凭祥综合保税区一期工程建设完成,北海出口加工区正在进行扩区申报。(二)西江经济带:黄金水道建设加快推进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广西内河水运基本形成了以“一干三通道”为主骨架的发展格局,西江水道范围内,相继建成了一批专业化的煤炭、集装箱泊位,水路输送能力和服务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西江航运干线已成为西南地区完成货运量最大、运输最繁忙的通航河流,有效缓解了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对公路和铁路带来的交通压力,为流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内河港口总吞吐能力达6000万吨,千吨级泊位达74个,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6157公里。已建成南宁至贵港1000吨级、贵港至梧州2000吨级航道,实现千吨级江海联运。“十一五”时期,在西江黄金水道的带动下,西江经济带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经济总量不断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西江经济带(指柳州市、桂林市、梧州市、贵港市、玉林市、贺州市、来宾市,下同)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2130.1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5003.6亿元,占全区的52.7%。“十一五”时期西江经济带GDP年均增长14.3%,高于同期全区0.4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9.7%,高于全区0.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2.940.636.5调整为2010年的16.651.531.9,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了6.3和4.6个百分点,而第二产业比重提高了10.9个百分点。财政实力明显增强。财政收入由2005年的226.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552.5亿元,占全区的比重达45%,“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长19.5%。一般预算收入由2005年的102.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69.5亿元,年均增长21.3%。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05年的87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052.9亿元,占全区的比重由2005年的49.2%提高2010年的51.6%。“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长36.0%,高于同期全区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484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755.2亿元,占全区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8.3%。(三)桂西资源富集区:资源型产业基地建设成绩斐然“十一五”时期,桂西资源富集区凭借矿产、水能、旅游、农业土特产等资源富集的优势,积极实施优势资源开发战略,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努力探索老少边山穷地区加快发展的新路子,切实增强资源富集的桂西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经济较快增长。桂西资源富集区(指百色市、河池市、崇左市,下同)GDP由2005年的601.7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420.27亿元,年均增长13.8%,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年均分别增长5.3%、19.3%和13.5%。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9.637.333.1调整为2010年的22.646.830.6,其中工业比重由30.3%提高到39.9%,工业化率由1.02提高到1.76。财政收入由2005年的72.15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167.2亿元,年均增长18.3%。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特色农业进一步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178.2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20.78亿元,年均增长5.3%;甘蔗、芒果、桑蚕、优质粮、烤烟、茶叶等优势产业加快培育。工业优势产业基地加快建设。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146.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81亿元,年均增长24.9%;百色生态循环型铝工业基地加快建设,华银氧化铝一期、靖西氧化铝一期、平果氧化铝三期投产,银海铝二期完成扩建,那坡信源铝等重大项目启动建设;河池水电、有色金属基地建设扎实推进,作为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的龙滩水电站投产运行,成为目前我国第二大水电站,南丹有色金属工业园区被确定为自治区A类产业园区和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崇左糖业和锰深加工基地加快打造。第三产业较快发展,百色红色旅游目的地和河池生态旅游基地影响日益扩大,第三产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198.8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35.07亿元,年均增长13.5%。 二、县域经济发展稳步推进“十一五”以来,广西县域经济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呈现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良好势头,形成千帆竞发、奋勇争先的大好局面。县域发展基础进一步巩固,活力进一步显现,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十五”头两年(20012002年)县域经济年均增长7%左右。自2003年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开展县域经济发展评比表彰活动以来,县域经济呈现明显加快的发展态势。2003年至2007年广西县域GDP年均增长13.1%,比同期广西GDP增幅12.7%高0.4个百分点。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县域经济规模也明显扩大,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10年广西县域GDP 达到6308.14亿元,是2005年的2.3倍;县域平均GDP达到69.32亿元,比2005年高38.72亿元。2005年玉州区GDP突破100亿元,2010年GDP总量超过100亿元的已有19个县,其中玉州区突破200亿元。“十一五”时期县域GDP年均增长14.0%,高于同期全区0.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大幅增加,收入质量明显提高。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财政收入提供了稳定的税源,财政收入明显增加。2009年,县域财政收入达347.73亿元,是2005年181.6亿元的1.9倍,“十一五”前四年县域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7.6%;县域平均财政收入达到3.82亿元,比2005年增加1.76亿元。县域财政收入明显增加的同时,收入的质量也明显提高。县域税收收入由2005年的140.1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260.53亿元,县域平均税收收入由2005年的1.59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2.86亿元。投资规模空前扩大,占全区比重不断提高。2005年县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2007年突破2000亿元,2009年突破4000亿元,2010年突破5000亿元达5668.25亿元,是2005年的4.7倍,县域投资占全区投资的比重由2005年的67.5%提高到2010年的72.1%。“十一五”时期,县域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240.12亿元,年均增长36.5%,高于同期全区1.8个百分点。建成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产业项目、重要社会事业和民生项目,有力支撑了县域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稳步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财政收入的增加及各项惠民政策的实施,城乡居民的收入也稳步提高。县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