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寻觅文言津梁(研习.活动)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课件 苏教版必修3.ppt_第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寻觅文言津梁(研习.活动)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课件 苏教版必修3.ppt_第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寻觅文言津梁(研习.活动)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课件 苏教版必修3.ppt_第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寻觅文言津梁(研习.活动)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课件 苏教版必修3.ppt_第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寻觅文言津梁(研习.活动)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课件 苏教版必修3.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仔细理会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书香晨读,课前预习,课堂探究,随堂训练,时文赏读,书香晨读开卷有益,国学讲堂,1.信不足焉,有不信焉。(道德经)【译文】诚信不足,就会失去信任。【领悟】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不讲信用,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2.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系辞上)【译文】两人同心,像刀那样锋利,可以切断金属。同心的话,像兰花那样幽香。【领悟】心意相同,志趣相投有着巨大的力量。,导入阅读,读将相和交欢廉蔺世称奇,先国后家两不疑。可惜后人遗史鉴,同根相溅血淋漓。,赏读:这首诗以朴素直白的语言高度赞美了廉颇和蔺相如的高贵品质。他们一个是负荆请罪知错能改,好一个能屈能伸大丈夫;一个是为大局着想忠心耿耿,真一位可柔可刚好文官。两个人为了国家社稷,能够放下个人恩怨,一切以国家为重,由此换来了国家的安定,赢得了世人的赞扬。诗歌前后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前两句在肯定廉蔺的做法之后,又提到了“后人”“血淋漓”的行为,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最后一句,读者可以想到曹植的七步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廉颇和蔺相如都能够尽释前嫌,兄弟相逼、骨肉相残的现象就更不应该出现了吧?,课前预习自主学习,一、相关链接1.走近作者,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字子长,夏阳(在陕西省韩城南)人。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十岁时通古文,二十岁外出考察,足迹遍布黄河南北。初任郎中,后于元封三年(前108)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他编著了史学巨著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体例,后来被尊奉为封建时期历代正史的指定体例。但是,在史记草创之时,他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忍辱负重,仍发愤著书,终于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了光耀千古的史记。,2.背景解读,战国(前475前221)是一个兼并剧烈的历史时期。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公元前283年到公元前279年之间,正值战国中期之末。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领了巴蜀,并夺取了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败楚军,实力膨胀,气势凌人。在此期间,秦以主力攻楚,公元前280年秦取楚上庸(今湖北房县、均县等地)及汉水北岸,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逼楚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尽管如此,秦仍未停止对赵的进攻,因此如何对付秦的挑战已成为关系赵国安危的大问题。廉颇和蔺相如就是在这个历史舞台上起关键作用的人物。,3.古代文化知识,【上卿】中国古代官名。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都有卿,分上、中、下级。上卿相当于宰相,位在大夫之上。左传成公三年:“次国之上卿,当大国之中,中当其下,下当其上大夫。小国之上卿,当大国之下卿,中当其上大夫,下当其下大夫。”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相当于丞相(宰相)的位置,并且得到王侯、皇帝的青睐。【和氏璧】最早见于韩非子新序等书,传为琢玉能手卞和在荆山发现,初不为人知,后由文王赏识,琢磨成器,命名为和氏璧,方成为传世之宝。和氏璧是一个谜,并且极富传奇色彩。两千多年来的历史文献中,有许多关于它的记载和传说,有许多文人墨客的诗文吟咏。,【章台】古台名即章华台。春秋时楚国离宫。另有战国时秦国王宫地名和西汉长安城街名。在诗词中用章台和灞岸来代指柳。【九宾】宾,同“傧”。九宾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瑟】中国传统拨弦乐器。形状似琴,有25根弦,弦的粗细不同。每弦瑟有一柱。按五声音阶定弦。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称“五十弦”。“琴”体积较“瑟”为小,音量较小,弦也较少,用于当着客人的面演奏。演奏者或为主人,或为妙龄女郎。“瑟”体积大,空腔大,故音量大,弦多则音色变化多,用于帷幕后面隐匿处作为背景音乐的演奏,目的是给宾客饮酒谈天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而非用于专场音乐欣赏会。【负荆】中国古代用竹板或荆条拷打犯人脊背或臀腿的刑罚。唐律疏议名例载:“笞者,击也”。说明笞是对犯有轻微过错者所使用的惩罚手段。负荆请罪,就是说,你用笞的刑罚来惩罚我吧。,二、基础积累,1.通假字,答案:(1)“质”同“锧”,承斧的砧板(2)“不”同“否”(3)“案”同“按”,察看(4)“详”同“佯”,假装(5)“宾”同“傧”,答案:(6)“庭”同“廷”,朝堂(7)“缪”同“穆”(8)“孰”同“熟”,仔细(9)“缻”同“缶”,2.一词多义,答案:(1)倚仗/辜负,对不起/违背/背着(2)派遣/出使/让/使臣,答案:(3)引见/拉/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4)白白地/只,只不过/这些人(5)幸好,侥幸/宠幸,答案:(6)介词,凭/介词,拿/连词,表目的,来(7)于是/趁机/通过,3.词类活用,答案:(1)名词活用作动词,安置(2)名词活用作动词,走上前(3)名词活用作动词,杀(4)名词作状语,在朝堂上(5)名词作状语,向上,答案:(6)名词作状语,抄小路(7)使动用法,使承担(8)使动用法,使完整(9)使动用法,使破碎(10)使动用法,使回去(11)意动用法,以为羞耻,答案:(12)意动用法,先,以为先;后,以为后(13)形容词用作动词,宽待(14)名词活用作动词,回答,告诉(15)名词作状语,向西(16)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尊重,敬畏,答案:(17)名词活用作动词,穿着(18)名词活用作动词,祝寿,4.古今异义,答案:(1)指给看(2)平民,答案:(3)信约(4)事情发生的第二年(5)两个词,上前进献,答案:(7)秦王的姬妾侍臣(8)到那里,表方位界限,答案:(9)指父母兄弟,统指家里的人,5.特殊句式,(1)而君幸于赵王()(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3)何以知之()(4)求人可使报秦者()(5)拜送书于庭()(6)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答案:(1)“于”表示被动(2)“见”表示被动(3)宾语前置,以何知之(4)定语后置,求可使报秦(之)人(5)介宾短语后置,于庭拜送书(6)省略句(省略谓语“威”),(7)廉颇者,赵之良将也()(8)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9)故燕王欲结于君()(10)今君乃亡赵走燕()(11)欲以击柱()(1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答案:(7)判断句(8)省略句(“会”后省略“于”)(9)介宾短语后置(10)省略句(“亡”“走”后分别省略“于”)(11)省略句(“以”后省略“之”)(12)判断句,(1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14)我为赵将()(15)相如闻,不肯与会(),答案:(13)被动句(14)判断句(15)省略句(“与”后省略“之”),6.名句默写,(1)蔺相如“望见廉颇”“引车避匿”的根本原因是“”。(2)表现廉颇忠于国家,勇于改错的语句是“,”。(3)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分析秦国之所以不敢进犯赵国的原因是“,”。,答案:(1)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2)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3)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答案:(4)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4)公而忘私是历代中华儿女的优秀品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曾说:“,。”蔺相如特别强调要把国家的事情放在前,而把个人的私事放在后,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也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思就是要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流血。,课堂探究合作学习,一、整体感知1.结构图解,2.写法鉴赏,(1)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人物性格这篇课文以写蔺相如为主,廉颇为辅。写蔺相如,没有写他一生的事迹,只选择他一生中的三个片段来写,突出他的性格特征。“完璧归赵”表现出蔺相如的有勇有谋;“渑池之会”表现出蔺相如的英勇果敢、不畏强暴。这两个事件主要表现蔺相如的大智大勇。在“廉蔺交欢”中表现蔺相如的顾全大局、宽厚待人及“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精神,也表现了廉颇忠于国家、直率坦白、勇于改错的品质。,(2)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司马迁善于在尖锐、激烈的矛盾中刻画人物,使人物性格得到鲜明、突出的表现。蔺相如这个人物是在秦国威胁利诱,赵国君臣束手无策、左右为难的矛盾中出场的;又在秦廷上与秦王面对面紧张而尖锐的斗争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他处理与廉颇的矛盾,是那样的谦让,似乎是在逃避,却正是他的高明之处。对待不同的矛盾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从中我们能清楚、全面地认识蔺相如这个人物的思想性格。,(3)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这篇课文在三个事件的描述中,对话占了很大的篇幅。许多对话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和性格。如蔺相如劝缪贤不要逃亡,蔺相如建议赵王答应秦王以璧易城的对话,分析利害,提出对策,不由人不信服。蔺相如在秦廷向秦王说的话,有时语气平和,谦恭有礼,使对方放松警惕;有时直言斥责,有理有据;有时坚决表态,分析利害;有时怒不可遏,以死抗争。词锋犀利,刚柔相济而又轻重恰当,充分表现出他是一个热爱国家、不畏强暴、有勇有谋、能言善辩的外交家。廉颇的对话在课文中只有三处,他在渑池会前与赵王分别的一段话,表现出他很有政治头脑。在“负荆请罪”事件中,他先前说的一番话,表现了他的自高自大和心胸狭窄。正是由于廉颇的这一性格缺点,到后来他知过改过、负荆请罪,就更突出了他的坦率真诚。(4)运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性格如蔺相如对秦王和对廉颇态度的对比,廉颇对蔺相如前后态度的对比,蔺相如的大智大勇和秦王的色厉内荏的对比,等等,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读者印象深刻。,二、局部揣摩,1.文章写的是合传。两个人物一生事迹很多,在纷繁庞杂的素材中,作者是如何选择材料的?,参考答案:作者紧紧围绕主旨,从廉、蔺二人一生纷繁的材料中,从不同的侧面选取了既分别突出两人功绩又与两人相互关联的三件事。这三件事既有独立性,又有连贯性,情节相对完整,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最具代表性。前两件反映秦、赵两国之间的矛盾;后一件反映国内矛盾,人物性格就在矛盾的发展中得以体现。选材是相当典型的。,2.课文是怎样写廉颇的?从中表现了廉颇怎样的思想性格?,参考答案:全文在写蔺相如时,或明或暗地提到了廉颇,提到了他在赵国的地位,表现了他的性格特征。第一,开头就说他大胜齐国,“以勇气闻于诸侯”,强调突出了他的骁勇善战。文章最后,他负荆请罪,虽然是受蔺相如爱国精神的感动,但也是因为他自己对祖国的一片忠心和勇于改过的精神。第二,作者介绍廉颇是“赵之良将也”,一旦国家形势紧张,赵王立即“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表明了廉颇举足轻重,不同于常人。渑池相会一段,对廉颇的描写更为明显,正是他“盛设兵以待秦”,秦才“不敢动”。第三,作品还写了他的智谋,如第9段,赵王是由于“廉颇、蔺相如计”的敦促才遂行的。后来又是他提议“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也正是他给了蔺相如强大的后援,才使渑池之会取得胜利。他的性格极为鲜明:开始居功自傲,后来又负荆请罪。,3.缪贤认为蔺相如“勇士,有智谋”,试就“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两件事,分析蔺相如“勇士”和“有智谋”的表现。,参考答案:勇士的表现:(1)指责秦王傲慢无礼,并准备把头颅和和氏璧在柱上一起撞碎。(2)在秦王斋戒五日后,他却不交出和氏璧,勇敢地提出愿接受酷刑的建议。(3)以死相逼,迫使秦王击缶。(4)秦王的手下欲杀他,他却瞪目怒视,呵斥他们,吓得他们都后退。,有智谋的表现:(1)当他发现秦王无意给赵国城邑时,便假称和氏璧有瑕疵,要指给秦王看,借此要回了和氏璧。(2)他要求秦王斋戒五日,以拖延时间,以便派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3)洞悉渑池之会是秦国预设的骗局,目的是要羞辱赵国,但他依然坚持要赵王赴约,因为不赴约,只能表示赵国软弱胆怯。(4)在秦王要求赵王鼓瑟后,相如立即要求秦王击缶,不让秦国占得上风。在秦国要求赵国以十五座城池来为秦王祝寿后,他又立即要求秦国以国都咸阳来为赵王祝寿,绝不让赵国被羞辱。,高考小贴士,从小说鉴赏的角度分析写作技巧,作为文学作品的传记文学,本文又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可供写作借鉴:(1)选取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形象。(三个故事,集中、凝练、鲜明)(2)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如完璧归赵,秦求赵璧又不予之城,秦强而赵弱,矛盾陡起,蔺相如分析了形势,并入秦请完璧归赵,情节已趋缓和。秦廷受欺,相如睨柱,又紧张;秦王答应相如的要求,又趋缓和;相如欺秦王,几被处死,情节紧张;秦王终于毕礼而归之,不再索璧,又趋缓和;相如因功拜上卿。秦因璧攻赵,又紧张,为和好,引出渑池会,归国拜上卿,廉颇与之争位的矛盾。,(3)以富有代表性的细节刻画人物。(4)用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人物。(5)悬念、虚实映衬等技巧在本文体现突出。,三、探究争鸣,有人说,介绍蔺相如出身的一段话“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可有可无,对整篇文章并没有什么直接影响,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思路提示一:从节选这一部分来看,以蔺相如为主,而介绍人物时,却将廉颇放在前面,又点出蔺相如“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的身份,形成鲜明对比,写出二人的地位悬殊,为后文的“负荆请罪”作铺垫。,思路提示三:“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是为了说明宦者令地位低微,更何况其舍人,又为相如被推荐设伏,为廉颇不服作铺垫。如果删去,则不能有如此的表达效果,而且后文廉颇“宣恶言”就无照应。,点击进入古今对译文白互通,随堂训练开卷有益,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拜送书于庭B.召有司案图C.从径道亡D.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解析:CA项,“庭”同“廷”;B项,“案”同“按”;D项,“孰”同“熟”。,2.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解析:B均:衡量。,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解析:DA项,古义,事情发生的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B项,古义,平民;今义,布做的衣服。C项,古义,扬言;今义,国家政党或团体等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D项,古今义都可以指劝说、争辩、交涉时说的话。,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解析:BB项与例句均为意动用法。A项,羞辱;C项,使动用法,“使归去”;D项,名词作状语,“抄小路”。,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完成59题。5.【对应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解析:C间:抄小路。,6.【对应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解析:AA项,因:趁机/依靠。B项,以:连词,表目的,来。C项,也:表判断语气。D项,乃:于是。,7.【对应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下面句子能够表现蔺相如沉着机智的一组是()璧有瑕,请指示王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A.B.C.D.,解析:B显示的是蔺相如的勇气。是结果而不是表现。,8.【对应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下面对原文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蔺相如力排众议,奉璧入秦,看到“秦王无意偿赵城”时,他不仅直斥秦王以强欺弱,还迂回婉转地讥讽秦王的言而无信。B.蔺相如最终派从者怀璧归赵的原因除了认清秦王以城易璧的骗局外,还由于他在赵王面前做出的一定要完璧归赵的承诺。C.从“秦王大喜”到“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的情节变化,反映了蔺相如由被动到主动,最终不辱使命的过程。D.作者选用完璧归赵这一典型情节,表现了一位热爱祖国、不畏强暴、有勇有谋、能言善辩的外交家形象。,解析:B蔺相如的承诺是“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9.【对应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翻译下列句子。(1)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译文:,解析:(1)关键词:布衣之交:平民间的交往。尚:尚且。况:何况。以:因为。故:缘故。逆:触犯,拂逆。答案:(1)我认为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而且因为一块璧的缘故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这)不应该。,(2)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译文:,解析:(2)关键词:当:应当。就汤镬:指接受烹刑。孰:同“熟”,仔细。答案:(2)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应当处死,我请求受汤镬之刑,希望大王与众大臣仔细商量这件事!,时文赏读延伸学习,河流污染严重、公示牌下垃圾成堆,当地河长脸红不与归,【思维借鉴】,提到广西玉林,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是“岭南美玉,胜景如林”的山清水秀之景。然而,这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其母亲河南流江如今因污染已然面目全非。据新华社报道,2018年一季度南流江干流玉林市境内水质全线下降至劣V类(水质指标有一项达不到地表水最低功能标准类别V类),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严重滞后。媒体报道中,有一个细节是,在玉林市博白县博白镇雷埠村,南流江的支流小白江泛黄的江水缓缓流过,岸边赫然树立着“小白江博白镇(雷埠村段)河长公示牌”字样的牌子,一旁堆着塑料袋、纸盒等垃圾。这样的画面,着实有些讽刺,也让我们警醒:河长制不是树块牌子就行了,而是要把责任树在主政官员心中。,美好的记忆,不堪的现状,形成鲜明的对比。从一块“小牌子”入手,可谓匠心独具。,荀子有云,“有治人,无治法。”意思是说,治理一方的人始终存在,但没有始终不变的法规。法对于治理国家很重要,但法毕竟是人制订的,仍然取决于“人”,即使有了“良法”,也得靠“人”来掌握和贯彻。荀子的论断,虽然有些“人治思维”的局限性,但强调“人”的主动性和执行力永不过时。,引经据典,义正辞严,而又不乏诙谐讽刺。,就南流江污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