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1月月考试题 (I)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祭祖传统起源于商朝。商人把鬼神分为天神、地祗、人鬼三类,并且把人鬼(祖先)作为祭祀的主要对象。从孔子开始,儒家逐渐与鬼神信仰拉开距离。从根本上说,儒家并不反对服事鬼神,只是将对鬼神的祭祀放到整个道德教化的系统中去思考而已。 中国人的祭祖信仰不外乎基于以下两种心态:一是饮水思源,追念祖先功德;二是祈求福祉,希望祖先保佑子孙。这里,体现了个人与祖先之间的生命关联,“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些看似高深的哲学追问,在中国人的祭祖仪式中得到自然而朴实的回答。这里,还体现了个人与祖先之间的情感关联,甜酸苦辣的人生况味,喜怒哀乐的情绪波动,都可以毫无保留地向祖宗诉说,从而得到心理的释放,乃至问题的解决。在祭祖的芸芸众生看来,祖宗虽然不在了,但并没有变成虚无缥缈的鬼神,而是在生命上与自己同在,在情感上与自己分享。冯友兰先生说过:“行祭礼并不是因为鬼神真正存在,只是祭祖先的人出于孝敬祖先的感情,所以礼的意义是诗的,不是宗教的。”这种诗意的信仰、哲学的智慧,正体现出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精神魅力。 家祭是祭祖信仰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但各地的具体做法不尽相同。这种家庭祭祖方式,有助于巩固以孝悌为纽带的家庭成员关系,维护家庭的安定和睦,也是讲述家庭故事、传授优良家风,进行家庭教育的最佳场所,实际上发挥了类似西方人“教堂”的作用。 宗祠祭祖分为春祭和秋祭,其中最隆重的是每年春节期间开展的春祭,气氛庄严而热烈。不少地方现在祭祖仪式加上一条,就是为本族优秀子弟发放奖学金、为困难子弟发放助学金。这种宗祠祭祖方式,有助于增进族群内部人们的感情联络,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现在有些地方,尝试引入祠堂管理委员会议事制度,协助当地村委会进行美丽乡村建设,调解村民纠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企业本来是现代市场经济组织,欧美的企业,因为处在全民宗教信仰的社会背景中,根本不必要也不可能考虑员工的精神信仰问题。广东东莞的一些企业立足中国人的信仰传统,专门为来自五湖四海的本企业员工设立了“祖宗堂”。“祖宗堂”供奉“天地国亲师”牌位,以及本企业所有员工姓氏祖宗的牌位。“祖宗堂”平时开放,员工在家庭的重大纪念日,或者在思念家乡和亲人时,均可自行前往祭拜、上香。在春节和清明节等重大节日,则请出所有牌位,放置在企业大礼堂,组织本企业全体员工举行隆重的集体祭拜仪式。其祭拜程序参照农村宗祠祭祖仪式而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而有所变动,祝文则包含有本企业本xx发展成绩及前景展望等内容。在他们看来,教化员工是企业不可推卸的责任,而教化的本质就是教做人,做人首先是行孝。把孝落实了,人的动力就出来了,能力就出来了,整个格局也就出来了。这种企业祭祖方式,是对中国传统乡村宗祠祭祖方式的继承和超越,既满足了个体的精神信仰需求,又增进了本企业员工之间的情感交流,为建设企业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基础。 祭祖体现着我们民族的精神信仰,祭祖信仰应该成为我们重建“文化自信”的起点,为中华民族在当代的重新崛起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石。 (摘编自黎红雷企业与社区如何祭祖)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祭祖传统古已有之,是中国人民缅怀先祖的一种方式。它起源于商朝,商人把鬼神分为三类,其中人鬼是主要的祭祀对象。 B中国人的祭祖信仰体现了个人与祖先之间的生命和情感关联,祭祖的人认为,祖先既在生命上与我同在,也在情感上与我分享。 C中国人的祭祖信仰基本出于两种心理诉求。一是不忘根本,有感恩祖先赐予之意。二是祈求福祉,企盼祖先保佑后代。 D儒家把服事鬼神放到了于人有道德教化意义的层面上去考虑,但孔子认为要与鬼神信仰保持距离,即否定鬼神的存在。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人的祭祖信仰自然而朴实地回答了哲学上的终极追问,这是中国人在处理哲学问题上的智慧,体现出儒家文化的精神魅力。 B在冯友兰看来,行祭礼是表达对先人情感的诗意之举,而不是真的出于对鬼神的敬畏或崇拜,祭礼与宗教之礼的意义是有差别的。 C家祭是祭祖信仰的常见形式,在具体做法上各地有所不同。重视家祭可以让子女孝顺父母,兄弟之间友爱,也利于传授优良家风。 D家祭和宗祠祭祖能起到敦亲睦族的效用,有利于维护家庭安定,促进社会和谐。宗祠祭祖在方式和制度上的新尝试,取得了良好效果。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美企业要想进入中国市场,需要对中国人的信仰传统有所考虑。这种考虑从某种程度上说关乎中国员工的心理需求,会对企业发展有益。 B企业祭祖是对传统祭祖方式的创造性继承和超越,是现代市场经济企业文化的表现。企业员工集体祭拜使得员工与企业同艰苦共命运。 C东莞一些企业设立了“祖宗堂”,为来自五湖四海的员工提供了祭拜的场所,这样做可解思乡怀亲之苦,也可以起到教化人的作用。 D祭祖信仰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传统,是国人精神生活的重要寄托。对此我们既不可妄自菲薄,也不能放任自流,而应该积极、正面引导。(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沈黎明曹景行祖籍浙江兰溪市,1947年出生于上海,父亲曹聚仁是早期著名的报人。曹景行自幼敏思好学,对书有着特殊的感情,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始终手不释卷。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后,曹景行顺利地考上了复旦大学历史系。在大学,曹景行对读书更加痴迷,除了历史,他还选修了世界经济、国际关系以及新闻等课程,并花费大量时间自修英文,他认为这是接触外部世界的重要通道。经过四年的苦读,曹景行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进入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工作,开始跟随前辈学者研究美国和亚太地区经贸关系,成为曹家几代人中又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后来,曹景行决定举家移居香港,当时很多人对他的举动不理解,一些要好的朋友问他,为何要在不惑之年放弃令人羡慕的稳定工作,举家去香港这样一个陌生的地方谋生,他意味深长地告诉大家:“现在上海和香港的差距还是很大的,一个是计划经济,一个是市场经济,我研究世界经济多年,觉得那里将会是我事业的另一片天空。”他心里还有一种潜意识,想在父亲生活了几十年的城市,成为一个像父亲那样的新闻人。到香港后,曹景行凭着丰富的学识和多年从事研究的知识积累,很快进入新闻行业,在亚洲周刊当了一名撰述员,由于撰写的文章观点新颖,文风扎实,他很快升任亚洲周刊副总编兼明报主笔,并为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华文报刊撰写评论。曹景行前前后后在平面媒体工作了八年,在这八年里,他的第一要务是为全家的生存奔波。当生活逐渐安定下来之后,曹景行的内心又波动起来,他觉得平面媒体的工作自己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工作没有一点新意,于是他开始琢磨去做更有意思的事。“当然,一个人一辈子也可以做一种事,但是我的性格好像还是想稍微有些调整吧,我倒不是不安分,只是不想在一个固定的模式下麻木掉。”随着心中这种不安分的萌动,1997年,曹景行做出惊人之举,改行做了电视人,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他加盟了传讯电视,主管“中天”新闻频道。数月后,他转入凤凰卫视,这一年是1998年,他已经五十一岁。加盟凤凰卫视之后,凤凰卫视特殊的动作方式,宽松的工作环境,使曹景行的聪明才智很快得到充分发挥。1999年5月7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了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凤凰卫视迅速结合形势推出一档时事加评论的节目中国人今天说不,该节目立刻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由此催生出一个新的节目形态时事分析和时事评论。三个月后,曹景行和同事们觉得这种时评形式应该坚持下去,于是一起在中国人今天说不的基础上创办了时事开讲栏目,并于1999年8月23日正式开播,曹景行称时事开讲是“比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还简单”的节目。他每天的工作的确简单:挑选题,列提纲,打腹稿,之后的二十分钟,就是他在镜头前“肆意”点评的时刻。尽管这档节目从布景到操作都非常简单,但是他精到的评说却迅速吸引了社会各界的人士。曹景行对国际时事的独到见解很快提升了时事开讲栏目的知名度,使该栏目成为凤凰卫视的一个名牌栏目,曹景行则被人们称为“电视时评第一人”。此后,时事开讲栏目不断获得中国电视界大奖。大器晚成的曹景行,成为华人传媒界的一面旗帜。xx全国“两会”结束后,当有记者称他为前辈、称赞他的评论十分深刻时,他微笑着回答:“我只是一名普通媒体人,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有删改)相关链接曹景行认为新闻评论有两个基本立场是一定要把握住的。一是要基于事实,新闻评论不是个人主观的发挥。二是基本的原则立场,所有的言论基调都要从中国以及中国人民的长远利益出发。现在曹先生的观点输出一直没有停止,但平台变了。他透露,网络对传统媒体冲击很大,2008年8月6日北京奥运会之前,他和凤凰新媒体联合推出了“曹景行手机报”,正在运行。(摘自“潮人”曹景行退出凤凰卖观点,有删改)曹景行说,他比较适应数字化产品的发展潮流。他认为,不要反对网络上的文字,当年如果蒲松龄能够上网的话,聊斋志异一定首先是从网上流传的。(摘自曹景行在湖南大学演讲通讯稿)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大学时,曹景行学习历史、世界经济、国际关系、新闻课程以及英文,说明曹景行为了成为一个新闻人,做了许多努力。B本文在时间表述上充分体现了传记的真实性与文学性,如“1999年5月7日”“1999年8月23日”等,就是典型的表现。C面对记者的赞誉,曹景行说自己只是个普通的媒体人,做了该做的事,这是谦虚,是“电视时评第一人”大家风范的体现。D曹景行认为,不要反对网络上的文字,这说明曹景行对网络言论持开放包容的态度,认为不应对网络言论进行过多干预。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曹景行的父亲曹聚仁是早期著名的报人,曹景行从小敏思好学,经过不懈的努力,他最终成为曹家几代人中又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B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遭轰炸后,曹景行迅速推出时事加评论的节目中国人今天说不,这体现了他的立场。C曹景行的不安分,是以责任与担当为前提的。到香港的前八年,他的第一要务是为家庭的生计而奔波,在生活安稳之后他的内心才又开始波动起来。D曹景行在湖南大学演讲中提到他比较适应数字化产品的发展潮流,他在北京奥运会之前推出的“曹景行手机报”便证明了这一点。E曹景行主持时事开讲时的工作非常简单,每天花费二十分钟挑选题,列提纲,打腹稿,在镜头前点评,但他的独到见解却并不简单。6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曹景行能成为“电视时评第一人”的原因。(5分)答:_(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铁拐李”传奇陈圣芳他,拄着拐杖,个子瘦瘦高高的,是一个流浪乞丐,身背着有很多口袋的褡裢,每天走村串户地乞讨,像一个行脚僧,人们背地里都叫他“铁拐李”。“铁拐李”讨米很特别,用手抓的米他是断然不会要的。原来有一个奸猾的大嫂,曾把一只紧捏的空手放进米袋子,然后从他袋子里面带出一大把米来。“铁拐李”乞讨没有定性,走哪是哪。天黑了,随便睡在学校或者队屋廊檐下,将身子蜷缩成大虾米,囫囵睡去。当天放明时,又不知所踪了。而一方方的墙壁上,却用土坷垃写满了诗文。湾子里的斋儒老先生曾经教过私塾,他一手捻着他那稀稀落落的几缕白胡子,一边摇头晃脑地吟哦着,一脸的陶醉。“铁拐李”有时也会给湾里的剃头匠几分钱,让剃头匠将他那乱茅草一样的头发理得顺顺的,但是他那飘然若仙的胡子他是一定不会剪的,而且,他每次去河边洗碗时,都会把胡子润湿,对着水面捋了又捋。然后把碗刷得贼亮。像猫舔了似的。“铁拐李”虽然疯癫时六亲不认,举起拐杖见人就打,见狗就追。一旦安静下来,他又特别喜欢孩子。那天他在苕货家门口发现苕货在写字,便蹑手蹑脚笑眯眯地走了过去,在后面认真地端详着,并且细声细气地告诉苕货:你发倒笔了,这个勾是“利刀勾”,这个不是这样的,是“秃宝盖”,上面没有一点他告诉苕货很多以后,当再遇见苕货时,他还不忘在他的草稿纸上教几个字,过几天他回来时,一定会考考苕货,如果苕货回答正确了,他会像变戏法一样,变出一把把花花绿绿的豌豆糖来,奖给苕货。有段时间,“铁拐李”突然不疯癫了,他居然背了一个上面印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毛泽东”的书包,一步一拐地走学校赶乡集,卖他用漾河潭坡上的泥巴做出来的口哨。那泥巴做的口哨的确精妙,有高音的,有中音的,也有低音的,五颜六色,煞是好看。如果哪个小朋友吹得好,他会摸摸他的小脑袋,笑眯眯地说,拿去吧,不要钱。得到哨子的孩子像过年般高兴,于是刹那间,满湾子从南到北都是蛐蛐般忽高忽低的泥巴口哨声。不过,他尤其喜欢苕货,他看见苕货,往往会送他几个五颜六色的泥巴哨,并且还要当面给苕货做示范,同是蛐蛐般几声,却别有一番韵味。等到学生上课后,他就默默地站在教室的廊檐下,看着读书的孩子,一脸笑意。有一次,他在走廊小黑板前伫立良久,然后捡起地上的粉笔头,在黑板上涂改起来。一个老师发现了,便吼了几声,吓得他一溜烟跑了。那老师过来一看却愣住了,原来他修改了一处语法错误。从此以后,这位老师便特别关注起“铁拐李”来。有一天,他路过“铁拐李”寄住的废砖窑时,看到一个漂亮的城里女子,对着“铁拐李”声泪俱下地说着什么,而他却有滋有味吃着讨来的米饭,理也不理。后来那女子伸手去拉“铁拐李”,不料一下子惹恼了他,他挥舞着拐杖,吼道:“你滚,你滚,我不要你管”那位老师忙躲到一边,看见那女人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了废砖窑。后来听人说“铁拐李”原来是一所大学的教授,因为说错了一句什么话,被划成“右派”,加上妻子闹离婚,所以就成了流浪的疯子;还有的人说,那个女人是他的学生,很是崇拜他,知道了恩师的落脚地后,踏破铁鞋不远千里赶到这里打这天起,“铁拐李”就从人们的视线里悄然消失了。开始还有人念叨一下:“铁拐李”好长时间没有来讨饭哩?再后来,“铁拐李”这个名字就像从漾河上游冲下来的一截树枝,在河湾汊里打个转顺流而下,一去无踪了。而当“铁拐李”这个名字再次被人提起时,已是十几年后的一天了。那天,已考取博士生的苕货,给家里寄来一张他和导师以及师母的合影。邻居们呼啦一下围过来看,马上有人说:“咦!师母好年轻啊,怕要比导师年轻不少哩。”突然有人叫了一声:“这苕货的导师,有点像铁拐李呢。”大伙围过来一看,“呵呵,别说,还真有点像哩!”马上就有人说了:“瞎说,一个是要饭的,一个是导师,八竿子也打不着呀!”苕货娘说:“那好办,我打电话问问就知道了。”于是苕货娘在一圈人的注视下,拨通了电话:“喂,苕货,我问你一件事情哈”(选自xx中国小小说精选,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小说讲述了“铁拐李”颠沛流离的生活。全文结构紧凑,情节不蔓不枝,语言朴素精练,体现了作者较高的叙事技巧。B“铁拐李”虽以乞讨为生,但不要用手抓的米,还在墙壁上写满诗文,表现了他的孤高自傲以及与时代的格格不入。C小说中的多处细节描写,如“铁拐李”背的书包,漂亮的城里女子的出现等,暗示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揭示了“铁拐李”人性扭曲的社会原因。D小说第一段形象生动地描写了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和生活状况,并交代了“铁拐李”这一外号的由来。8“铁拐李”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答:_9这篇小说在构思上很有特色,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答:_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题。王复,字初阳,固安人。正统七年进士,授刑科给事中。声容宏伟,善敷奏。擢通政参议。成化元年,延绥总兵官房能奏追袭河套部众,有旨奖劳。复以七百里趋战非宜,且恐以侥幸启衅,请敕戒谕,帝是之。进尚书。锦衣千户陈珏者,本画工。及卒,从子锡请袭百户。复言:“袭虽先帝命,然非军功,宜勿许。”遂止。其经略宁夏,则言:“中路灵州以南,本无亭燧。东西二路,营堡辽绝,声闻不属,致敌每深入。亦请建置墩台如延绥,计为台五十有八。”其经略甘肃,则言:“洪武间建东胜卫,其西路直达宁夏,皆列烽堠。自永乐初北寇远遁因移军延绥弃河不守诚使兵强粮足仍准祖制据守黄河万全计也。今河套未靖,岂能遽复?然亦宜因时损益。延绥将校视他镇为少,调遣不足,请增置参将二人,统军九千,使驻要地,互相援接,实今日急务。”奏上,皆从之。复在边建置,多合机宜。及还朝,言者谓治兵非复所长。特命白圭代之,改复工部。谨守法度,声名逾兵部。时中官请修皇城西北回廊,复议缓其役。给事中高斐亦言灾沴频仍,不宜役万人作无益。帝皆不许。中官领腾骧四卫军者,请给胖袄鞋裤。复执不可,曰:“朝廷制此,本给征行之士,使得刻日戒途,无劳缝纫。京军则岁给冬衣布棉,此成宪也,奈何渝之? ”大应法王札实巴死,中官请造寺建塔。复言:“大慈法王但建塔,未尝造寺。今不宜创此制。”乃止命建塔。复好古嗜学,守廉约,与人无城府,当官识大体。居工部十二年,会灾异,言官言其衰老,乞休。不许。居二月,汪直讽言官更劾复,乃传旨,并令致仕归。久之,卒。(选自 明史列传第六十五,有删节)10对下列句子中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擢通政参议 擢:被提升 B从子锡请袭百户 袭:继承 C东西二路,营堡辽绝,声闻不属 属:聚集 D复好古嗜学,守廉约 守:遵守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永乐初北寇远遁/因移军延绥/弃河不守/诚使兵强粮足/仍准祖制/据守黄河/万全计也。 B自永乐初/北寇远遁/因移军/延绥弃河不守/诚使兵强粮足/仍准祖制/据守黄河/万全计也。 C自永乐初/北寇远遁/因移军/延绥弃河不守/诚使兵强粮足/仍准祖制据守/黄河万全计也。 D自永乐初/北寇远遁/因移军延绥/弃河不守/诚使兵强粮足/仍准祖制/据守黄河/万全计也。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延绥总兵官房能请求追袭河套地区,王复认为长途奔袭于己不利,且容易滋生事端,皇帝肯定并采纳了王复的意见。 B言官认为王复年老体衰,应该致仕回家,皇上没有批准。后来,汪直再率言官弹劾王复,皇上才下令王复辞官归乡。C王复由科举步入仕选,历任刑部、工部等官职,在不同的部门都作出了业绩,任职工部十二年,声名甚至超过了兵部。 D王复主持甘肃军务时,认为遵从祖制军队移驻黄河确实是万全之计,但不能操之过急,还应先加强延绥建置和驻军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河套未靖,岂能遽复?然亦宜因时损益。(2)京军则岁给冬衣布棉,此成宪也,奈何渝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又呈吴郎杜甫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 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注】呈:呈送。吴郎:杜甫吴姓亲戚。杜甫将草堂让给他住,这位亲戚住下后,即有筑“篱”,护“枣”之举;妇人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转须:反而更应该。甚:太。征求:指赋税征敛。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 本诗具有律诗的形式美、音乐美,在委婉曲折的夹叙夹议中来展现诗人的心理和情感,语言沉郁顿挫而又不乏幽默。B. 首联写作者过去放任邻妇扑枣,因为这位妇人没有吃的、也没有儿女;诗人其实是暗示吴郎应该让她打点枣。C. 颔联紧接一二句,叙述邻妇扑枣是因为生活太贫困,目的是希望吴郎能够体谅对方,对邻妇更加亲善友好。D. 颈联出句“防”的主语是妇人,对句“插”字的主语是吴郎;这两句诗,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妇人的多心与敏感。E. 尾联看似与诗歌主题无关,实则欲借邻妇的诉苦,揭示当时百姓贫困的根源,表达诗人对苛政与战争的痛恨与不满。15清人卢德水说:“杜诗温柔敦厚,其慈祥恺悌之衷,往往溢于言表。”你从本诗中看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6分)16名篇名句默写(8分)(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 ,_。” (2) 短歌行中曹操借用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干的人的诗句是:_,_。(3)诗经氓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_ , _ 。(4)归园田居(其一)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园田和自由的向往。这两句诗是_,_。第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17.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考生在考试前的一周里应特别注意劳逸结合,调整心态,做到夙兴夜寐,有规律地起居作息。B、去年,试制工作遇上了难题,大家提出了种种解决方案,可屡试不爽,多亏陈总指点才渡过了难关。C. 有经济问题的人士在被调查之初,总会信誓旦旦地讲出一番豪言壮语来证明自己的清白。D. 院子里,郁郁葱葱的梧桐秋叶在雨中欢快的抖动着。1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骚”指楚辞,它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B.乐府始置于西汉,是掌管音乐的官署。后来人们把乐府官署采集、创作的歌辞统称“乐府诗”或“乐府”。 C.朱自清是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其散文背影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D.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他的田园诗被誉为“中国田园诗的基石”,其中归园田居饮酒等最具代表性。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 中国出动轰-6k飞机赴黄岩岛等岛礁附近空域进行了巡航,这表明了中国空军坚定不移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海洋权益,直至不再被侵犯。B. 有人批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听写的字词古怪生僻,有刁难人之嫌,但更多的人则赞扬这类比赛有助于拯救汉字于危机之中,弘扬了中华文化。C. 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卢铀团队成功将以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修饰的细胞植入人体中,中国成为首个世界上拥有该技术的国家。D. 2017年4月1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定设立的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20.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不超过60字)(4分)银杏树 初冬 疾风骤雨 凋零 21.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4分)芝兰绕阶 黄牛耕地 翠柳迎春 桃李满园 千里绿 春绣锦 座凝香 万山金新春对联:上联 下联 教师办公室对联: 上联 下联 四、写作(60分)22.请以别了,_ 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立意自定; 3)记叙文; 4)不少于800字。高一语文参考答案1D(原文的句子是“从孔子开始,儒家逐渐与鬼神信仰拉开距离。从根本上说,儒家并不反对服事鬼神,只是将对鬼神的祭祀放到整个道德教化的系统中去思考而已”,并未提到孔子否定鬼神的存在。)2A(。原文的句子是“这些看似高深的哲学追问,在中国人的祭祖仪式中得到自然而朴实的回答”,根据原文的意思,应该是中国人的祭祖仪式自然而朴实地回答了哲学上的终极追问,而不是祭祖信仰。)3B(B原文的句子是“这种企业祭祖方式,为建设企业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基础”,只是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基础,而不一定能达成员工与企业同艰苦共命运的目标。)4答案:C解析:A项,“说明曹景行为了成为一个新闻人,做了许多努力”错,曹景行学习这些说明了他好学,也与他想更好地理解认识外部世界有关,文中并无此时曹景行就为成为新闻人做准备的交代;B项,确切时间的表述并不能体现传记的文学性;D项,“不应对网络言论进行过多干预”理解错误,相关链接中说曹景行比较适应数字化产品的发展潮流,他认为“不要反对网络上的文字”,并非指不要干预网络言论,而是不要反对通过网络平台发表文字。5.答案:BE解析:B项,原文只说中国人今天说不是由凤凰卫视推出的,并无信息表明这一节目是由曹景行推出的;E项,“花费二十分钟挑选题在镜头前点评”表述错误,原文是说他每天在镜头前点评的时间为二十分钟。6答案:深厚的积累,曹景行凭着丰富的学识和多年从事研究的知识积累,很快进入新闻行业并取得突出成就;敏锐的洞察力,其凭借精到的见解提高了时事开讲栏目的知名度;正确的新闻评论观,即新闻评论要基于事实,也要秉持一些基本的原则立场,从国家以及人民的长远利益出发;不满足于现状,不断追求新的高度,在已获得好评的中国人今天说不基础上创办了时事开讲栏目;良好的发展平台,他工作的凤凰卫视运作方式特殊,工作环境宽松。7.答案:A解析: B项,“表现了他的孤高自傲以及与时代的格格不入”错;C项,“人性扭曲”言过其实,且漂亮的城里女子的出现与时代背景无关联,主要是暗示“铁拐李”的特殊经历,推动情节发展。D项,小说第一段只是简要勾勒了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和生活状况.8.答案:举止特别,不修边幅。瘦高个,居无定所,以乞讨为生,虽然头发有时理得很顺,却不剪胡子。能写诗文,学识渊博。经常在墙壁上题写诗文,还修改学校老师的语法错误。对孩子有耐心和爱心。一笔一画地教苕货识字,并用豌豆糖奖励他的进步。富有生活情趣。潦倒落魄时,用泥巴做五颜六色的口哨,还能吹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解析:分析“铁拐李”这一形象的特点,可以先从文中找出关于他的描写及相关事件,然后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概括。如文中有对他行为及外貌的描写,居无定所,以乞讨为生,虽然头发有时理得很顺,却不剪胡子,由此可以概括出他是一个举止特别、不修边幅的人;此外从他在墙壁上写满了诗文,修改老师的语法错误,教苕货写字等行为,可以概括出他是一个学识渊博,对孩子有爱心和耐心的人等。9.答案:伏笔设置巧妙自然。能写诗文暗示“铁拐李”与众不同,纠正老师的语法错误再显人物特别,漂亮的城里女子的来访,更为人物身份的揭示与命运的转变埋下伏笔。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主人公“铁拐李”乞讨时的艰难处境让人怜悯,帮助孩子时的满足让人心生敬佩,突然的消失让人担忧,苕货寄来的照片让人释然。结尾留白耐人寻味。文章并不直接说出“铁拐李”如今的境况,而是通过一张照片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使小说更有可读性,使作品的主题更加深刻。解析:关于文章的构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关于文章情节安排上的特点,如文章中关于“铁拐李”命运的情节安排,由最初乞讨时让人怜悯,到帮助孩子时让人心生敬佩,再到他突然消失,没有音讯,让人担忧,最后苕货把照片寄来,让人释然。由此可知,文章在情节安排上并不是平铺直叙,而是一波三折的。二是伏笔的设置,文章在前文多次为文末对“铁拐李”身份的揭示及命运的转折埋下伏笔;三是结尾的留白,最后通过一张照片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10C“东西二路,营堡辽绝,声闻不属”大意理解是“东西二路,则营堡之间距离非常遥远,互相情报不通”。可见“属”的含义是“相连,相通”。11.D文言断句要先推知句子大意,本句大意理解是“从永乐初年以后,北方的蒙古强盗远远地逃走,于是边防军转而驻扎在延绥,放弃了黄河沿线不予守卫。假如能使这一地区兵强粮足,并且仍然按照祖先的规定,据守黄河,那将是万全之策”。12B王复自己要求致仕,汪直没有率领言官弹劾,而是指使言官弹劾。正确理解“汪直讽言官更劾复”的意思.13.(1)现在河套地区还未安定,难道能仓促恢复?但也应该依据时间的变化而有所增减。(2)京军则每年供给做冬衣的布和棉花,这是已成的制度,怎能改变?文言翻译要先明确句子考点,之后串联成句,要注意翻译的句子句意通顺,补充省略成分,调整语序。本题涉及的考点有(1)“靖”安定;“遽复”立刻恢复;“损益”增减。(2)“给” 供给;“冬衣布棉”做冬衣的布和棉花;“宪”制度;“奈何”如何;“渝”改变。译文:王复,字初阳,固安人。正统七年(1442)考中进士。授予刑科给事中。声音洪亮,容貌壮美,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上奏。提升为通政参议。成化元年(1465),延绥总兵官房能上奏追赶袭击河套部众,皇帝降旨奖励犒劳。王复认为七百里奔赴作战不恰当,并担心因企求意外成功而挑起争端,请敕令告诫晓谕,皇帝认为他说得对。晋升为尚书。锦衣千户陈珏,本来是画工。到去世时,侄子陈锡请求继承百户。王复说:“世袭虽然是先帝的命令,然而不是战功,应不许可。”于是停止。对于经营守御宁夏,则上书说:“中路从灵州向南的地区,本来就没有烽火亭。东西二路,则营堡之间距离非常遥远,互相情报不通,导致敌人每次入侵都得以深入内地。也请皇帝在宁夏像延绥一样建置墩台,总计五十八座。”对于经营防御甘肃,上书说:“洪武年间建立东胜卫,它的西面直达宁夏,一路上都设置了烽火台。从永乐初年以后,北方的蒙古强盗远远地逃走,于是边防军转而驻扎在延绥,放弃了黄河沿线不予不守。假如能使这一地区兵强粮足,并且仍然按照祖先的规定,据守黄河,那将是万全之策。可是现在连河套地区没有平定,怎么可能马上完全恢复到洪武年间的局面呢?但也应该依据当前的局面,部分恢复洪武年间的旧制度。延绥镇的军官和士兵比别的边镇少,不够征调差遣,请皇帝在延绥增加设置两名参将和九千名士兵,使他们驻扎在重要地区,互相援助接应。这是当前亟需解决的事务。”奏章呈上去后,皇帝都听从了他的建议。王复在边境建立的新堡垒,设置的新机构,大多都顺应实际情况。等到他返回北京,言官们却上书皇帝说管理军队不是王复的强项。皇帝于是专门命令白圭代替王复,改派王复到工部。王复严格遵守法令制度,声名超过在兵部。当时中官请求修筑皇城西北面的回廊,王复提议放缓这件事。给事中高斐也说灾害频繁,不宜役使万人作无益的事情。皇帝都不许可。中官率领腾骧四卫军的,请求发给棉上衣和鞋裤。王复坚持不许可,说:“朝廷制造这些东西,本来是给出征的士兵,使得即日出发,不用烦劳去缝制。京军则每年供给冬衣的布和棉花,这是已成的制度,怎能改变?”大应法王割实巴去世,中官请求建寺造塔。王复说:“大慈法王都只建了塔,没有建造寺庙。现在不应该创立这个制度。”于是只是命令建塔。王复喜欢古籍爱好学习,遵守廉洁约束的准则,跟人相交没有城府,当官识大体,在工部任职十二年,碰上灾害变异,谏官说他衰老,王复请求退休。皇帝不许。过了两个月,谏官又弹劾王复。皇帝于是传旨,命令他辞官归乡。很久以后,去世。14AD(A得2分,D得3分)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D项,“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表达了妇人的多心与敏感”理解有误。这两句诗意思是:那寡妇一见你插篱笆就怕你不让她打枣,虽未免多心,但是,你一搬进草堂就忙着插篱笆,倒真让人认为你要禁止她打枣呢!言外之意:不能怪她多心,倒是你不够体贴人,她本来就是提心吊胆的,吴郎不该还要插上篱笆。A项,“不乏幽默”理解有误,这首诗歌的措词十分委婉含蓄,语言平易质朴,如又“呈”吴郎而不用又“简”吴郎,“即防”两句,诗中既为老妇人打枣开脱,又怕伤吴郎的面子从而责备老妇人多心,这是因为怕话说得太直、太生硬,教训意味太重,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反而不容易接受劝告。15(1)同情弱小,富有悲悯情怀。即便自己穷困潦倒,依然任凭老人打枣,还特意写诗劝慰吴郎对老人亲善,体现出诗人对穷困人民的深切同情。(2)关注社会,忧国忧民。由一个穷苦的寡妇,由一件扑枣的小事,诗人竟联想到整个国家大局,以至于流泪。(每点3分)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学生“清人卢德水说:杜诗温柔敦厚,其慈祥恺悌之衷,往往溢于言表。你从本诗中看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考生可以到诗歌中找出能体现诗人言行的诗句,如“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杜甫十分同情体谅穷苦人的处境,不但自己任她扑枣,还劝吴郎不要插上篱笆不让老妇人打枣“便插疏篱却甚真”,艰难岁月,大家要互敬互爱,对于弱小,杜甫十分同情他们的遭遇;诗歌尾联“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诗人想到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忧国忧民,以至痛心流泪。对吴郎,他也不是横加指责,而是现身说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启发对方,用颠扑不破的道理来点醒对方,最后还用自己的眼泪来感动对方。1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17C18C故都的秋是郁达夫的作品19【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项,结构混乱,偷换主语,“表明的决心”,“不再被侵犯”的主语是黄岩岛而不是中国空军。C项,语序不当,应把“世界上”放在“首个”之前。D项,搭配不当,“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主宾搭配不当。20. 解析:本题考查了词语的扩充,并且指定修辞,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联想和想象能力。示例:校园路旁,两排挺拔的银杏树,犹如威严雄壮的仪仗队员,迎接大家。初冬,一阵疾风骤雨之后,树叶凋零,像一个个音符散落地面。21 新春对联翠柳迎春千里绿;黄牛耕地万山金。教师办公室桃李满园春绣绵;芝兰绕阶座凝香。高一语文参考答案1D(原文的句子是“从孔子开始,儒家逐渐与鬼神信仰拉开距离。从根本上说,儒家并不反对服事鬼神,只是将对鬼神的祭祀放到整个道德教化的系统中去思考而已”,并未提到孔子否定鬼神的存在。)2A(。原文的句子是“这些看似高深的哲学追问,在中国人的祭祖仪式中得到自然而朴实的回答”,根据原文的意思,应该是中国人的祭祖仪式自然而朴实地回答了哲学上的终极追问,而不是祭祖信仰。)3B(B原文的句子是“这种企业祭祖方式,为建设企业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基础”,只是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基础,而不一定能达成员工与企业同艰苦共命运的目标。)4答案:C解析:A项,“说明曹景行为了成为一个新闻人,做了许多努力”错,曹景行学习这些说明了他好学,也与他想更好地理解认识外部世界有关,文中并无此时曹景行就为成为新闻人做准备的交代;B项,确切时间的表述并不能体现传记的文学性;D项,“不应对网络言论进行过多干预”理解错误,相关链接中说曹景行比较适应数字化产品的发展潮流,他认为“不要反对网络上的文字”,并非指不要干预网络言论,而是不要反对通过网络平台发表文字。5.答案:BE解析:B项,原文只说中国人今天说不是由凤凰卫视推出的,并无信息表明这一节目是由曹景行推出的;E项,“花费二十分钟挑选题在镜头前点评”表述错误,原文是说他每天在镜头前点评的时间为二十分钟。6答案:深厚的积累,曹景行凭着丰富的学识和多年从事研究的知识积累,很快进入新闻行业并取得突出成就;敏锐的洞察力,其凭借精到的见解提高了时事开讲栏目的知名度;正确的新闻评论观,即新闻评论要基于事实,也要秉持一些基本的原则立场,从国家以及人民的长远利益出发;不满足于现状,不断追求新的高度,在已获得好评的中国人今天说不基础上创办了时事开讲栏目;良好的发展平台,他工作的凤凰卫视运作方式特殊,工作环境宽松。7.答案:A解析: B项,“表现了他的孤高自傲以及与时代的格格不入”错;C项,“人性扭曲”言过其实,且漂亮的城里女子的出现与时代背景无关联,主要是暗示“铁拐李”的特殊经历,推动情节发展。D项,小说第一段只是简要勾勒了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和生活状况.8.答案:举止特别,不修边幅。瘦高个,居无定所,以乞讨为生,虽然头发有时理得很顺,却不剪胡子。能写诗文,学识渊博。经常在墙壁上题写诗文,还修改学校老师的语法错误。对孩子有耐心和爱心。一笔一画地教苕货识字,并用豌豆糖奖励他的进步。富有生活情趣。潦倒落魄时,用泥巴做五颜六色的口哨,还能吹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解析:分析“铁拐李”这一形象的特点,可以先从文中找出关于他的描写及相关事件,然后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概括。如文中有对他行为及外貌的描写,居无定所,以乞讨为生,虽然头发有时理得很顺,却不剪胡子,由此可以概括出他是一个举止特别、不修边幅的人;此外从他在墙壁上写满了诗文,修改老师的语法错误,教苕货写字等行为,可以概括出他是一个学识渊博,对孩子有爱心和耐心的人等。9.答案:伏笔设置巧妙自然。能写诗文暗示“铁拐李”与众不同,纠正老师的语法错误再显人物特别,漂亮的城里女子的来访,更为人物身份的揭示与命运的转变埋下伏笔。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主人公“铁拐李”乞讨时的艰难处境让人怜悯,帮助孩子时的满足让人心生敬佩,突然的消失让人担忧,苕货寄来的照片让人释然。结尾留白耐人寻味。文章并不直接说出“铁拐李”如今的境况,而是通过一张照片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使小说更有可读性,使作品的主题更加深刻。解析:关于文章的构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关于文章情节安排上的特点,如文章中关于“铁拐李”命运的情节安排,由最初乞讨时让人怜悯,到帮助孩子时让人心生敬佩,再到他突然消失,没有音讯,让人担忧,最后苕货把照片寄来,让人释然。由此可知,文章在情节安排上并不是平铺直叙,而是一波三折的。二是伏笔的设置,文章在前文多次为文末对“铁拐李”身份的揭示及命运的转折埋下伏笔;三是结尾的留白,最后通过一张照片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10C“东西二路,营堡辽绝,声闻不属”大意理解是“东西二路,则营堡之间距离非常遥远,互相情报不通”。可见“属”的含义是“相连,相通”。11.D文言断句要先推知句子大意,本句大意理解是“从永乐初年以后,北方的蒙古强盗远远地逃走,于是边防军转而驻扎在延绥,放弃了黄河沿线不予守卫。假如能使这一地区兵强粮足,并且仍然按照祖先的规定,据守黄河,那将是万全之策”。12B王复自己要求致仕,汪直没有率领言官弹劾,而是指使言官弹劾。正确理解“汪直讽言官更劾复”的意思.13.(1)现在河套地区还未安定,难道能仓促恢复?但也应该依据时间的变化而有所增减。(2)京军则每年供给做冬衣的布和棉花,这是已成的制度,怎能改变?文言翻译要先明确句子考点,之后串联成句,要注意翻译的句子句意通顺,补充省略成分,调整语序。本题涉及的考点有(1)“靖”安定;“遽复”立刻恢复;“损益”增减。(2)“给” 供给;“冬衣布棉”做冬衣的布和棉花;“宪”制度;“奈何”如何;“渝”改变。译文:王复,字初阳,固安人。正统七年(1442)考中进士。授予刑科给事中。声音洪亮,容貌壮美,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上奏。提升为通政参议。成化元年(1465),延绥总兵官房能上奏追赶袭击河套部众,皇帝降旨奖励犒劳。王复认为七百里奔赴作战不恰当,并担心因企求意外成功而挑起争端,请敕令告诫晓谕,皇帝认为他说得对。晋升为尚书。锦衣千户陈珏,本来是画工。到去世时,侄子陈锡请求继承百户。王复说:“世袭虽然是先帝的命令,然而不是战功,应不许可。”于是停止。对于经营守御宁夏,则上书说:“中路从灵州向南的地区,本来就没有烽火亭。东西二路,则营堡之间距离非常遥远,互相情报不通,导致敌人每次入侵都得以深入内地。也请皇帝在宁夏像延绥一样建置墩台,总计五十八座。”对于经营防御甘肃,上书说:“洪武年间建立东胜卫,它的西面直达宁夏,一路上都设置了烽火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采购合同名称示例
- 避免对方对自己造成伤害的合同
- 报告厅租赁合同
- 新生儿皮肤病预防护理
-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 2025年1月广东省高中合格性学业水平考试数学模拟测试(五)原卷版
- 给老人安全教育
- 偏三甲苯行业相关投资计划提议范本
- 老年病科常见操作规范
- 高血压糖尿病夏季饮食
- 标本溢洒应急预案演练图
- 考研数学模拟试卷(数学二)(附答案详解)
- 2023充电桩场地租赁简单合同范本正规范本(通用版)
- 广告摄影的技巧与实践
- 田间试验统计期末考试复习题
- 部编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 美的电磁炉产品验收检验指导书
- -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英语试题
-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3版)
- 电梯井、集水井内侧模板施工工艺
- AOI直通率持续提升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