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设计方案.doc_第1页
城市设计:设计方案.doc_第2页
城市设计:设计方案.doc_第3页
城市设计:设计方案.doc_第4页
城市设计:设计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设计:设计方案 城市设计:设计方案篇一:城市规划设计方案 城市规划设计方案 一、规划总则 1.1规划范围与期限 规划范围:市六区范围,重点是总体规划确定的宁波市中心城,包括三江片、镇海片、北仑片。 规划年限:2013-2020年。 1.2地下空间的定义 根据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建设部第108号令),城市地下空间是指城市规划区内,地表以下的空间。 1.3规划目标 结合轨道交通和重点地区建设,展开地下公共空间系统、地下交通系统、地下市政系统和地下综合防灾系统的综合部署,通过统一规划、综合开发、合理使用、依法管理,逐步实现城市新区及更新地区的立体化开发,建立系统化的地下空间网络体系,完善城市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实现市域范围地下空间开发人均实现5.5平方米,总量6000万平方米的总体规模,其中市区地下空间开发规模人均7.5平方米,开发总量4000万平方米。 二、地下空间布局规划 2.1总体布局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一主两副四组团”的网络型多中心城市空间形态,结合地下空间资源条件及地下空间需求,形成以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为骨架,以三江口核心区、东部新城核心区、鄞州新城核心区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核心区域,以城市公共中心为节点,“二核、五轴、多节点”的网络状地下空间规划发展结构。 2.2地下空间管制 地下空间禁建区: 包括水源一级保护区及相关控制区、重要山体(除进行必要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外,严禁破坏山体,进行开发建设)、各级文保单位和文保点的核心保护范围,在以上区域除进行必要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或敷设市政管线外,原则上禁止进行地下空间开发。 地下空间限建区: 包括河湖水系、历史街区、历史地段的重点保护区范围,各级文保单位和文保点的建设控制地带。 地下空间适建区: 包括除禁建区、限建区以外的其他区域,根据地质条件分析适合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区域。 地下空间储备区: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建设用地以外,适合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区域。 2.3地下空间平面布局 2.3.1地下空间功能划分 在地下空间需求等级的基础上,结合地下空间开发控制分区,将全市地下空间分为综合功能区、混合功能区和一般功能区三类功能区,针对三类功能区分别制定相应的分区控制策略。 2.3.2地下空间功能布局规划 地下空间利用综合功能区:主要分布在市级商业中心、市级公建功能区及主要的交通枢纽地区。 混合功能区:主要分布在主城核心区、区级商业中心、区级公建功能区以及轨道交通枢纽站点以外的其他站点周边地区。 一般功能区:主要分布在城市一般性地区及外围地区。 中心城地下空间平面功能分区及控制引导 功能分区 特征 控制策略 综合功能区 功能综合,联系紧密的综合功能,表现为地下商业+地下停车+交通集散空间+其它+公共通道网络的功能,连通性强,体现为地下综合体建设的方式。 1、首先满足公共空间需求,优先安排地下市政设施、地下交通设施、地下停车设施、公共通道等功能。 2、强调功能综合,强调与地铁、交通枢纽以及与其他用地的地下空间的紧密联系。 3、体现各种功能使用的综合效益,形成室内室外、地上地下一体的地下公共空间。 4、综合功能区的开发以规划为先导,在政府引导下鼓励市场参与。 混合功能区 多功能混合,表现为地下商业+地下停车+交通集散+其他功能,地下空间功能联系紧密的地块可连通。 1、首先满足公共空间需求,优先安排地下市政设施、地下交通设施、地下停车设施、公共通道等功能。 2、主要发展为地面配套的地下停车、地下商业、交通集散等功能,不宜进行大规模的商业开发。 3、开发模式以地块内为主,应加强地块间公共步行空间的连通。 一般功能区 功能较单一,表现为简单的地下商业、地下停车,无强制性的连通要求。 1、地下开发以配建功能、市政设施、人防设施为主,应控制地下空间开发规模,不宜进行大型商业开发。 2、开发模式以市场按照相关标准及规划要求各自进行建设。 三、地下空间系统规划 3.1地下公共空间系统 3.1.1地下综合体 注重地上地下功能的协调布局,合理引导地下空间的业态,引入小型电影院、画廊、小型文化展览馆等文化服务设施。 开辟连续的地下街辅助解决地面交通问题。结合轨道交通站及大型公交枢纽进行方便换乘,实现人车分流并缓解中心区地面停车空间的不足。 关注地下综合体的人性化设计。地下综合体空间环境设计应多从人性化角度出发,创造具有良好的方位感,轻巧而非沉闷的、开阔而非压抑的、明亮而非昏暗的地下空间环境。注重地下综合体的安全及防灾。地下商业空间内人员集中,可燃物多,方向感差,疏散困难,加之其相对封闭的特点,一旦火灾、爆炸等灾害发生,要比在地面上危险的多,因此在地下综合体设计和经营管理中应特别注重防灾及安全疏散问题。 3.1.2地下商业街 规划适宜合理的商业布局。无论是整体规划开发还是采取招标进驻方式,都需要对整个地下商业街进行合理有效的布局,以详细的分析为基础,作出得当的商业布局,营造出活跃的商业氛围。 增加地下商业街的通达性。地下商业街的发展应当与现有的地下交通枢纽相连接,与交通线网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在不影响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开通通向地下商业街的交通站点出口,同时注意商业街与交通站点商业风格的搭配与协调。 注重地下公共空间的营造。地下商业街的发展不能仅关注其商业功能,还应当营造适当的公共空间,提供休憩、观赏、聚会等功能。 3.2地下交通系统 3.2.1轨道交通 充分利用轨道交通线网实现地下空间的网络化发展,通过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建立地上与地下相结合的现代交通体系,同时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以轨道站点为重点进行地下空间开发,以形成紧凑的换乘空间,紧凑、合理的布设交通设施,以缩短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距离,提高换乘效率。在客运枢纽地区设置机场、城际、轨道交通、常规公交、长途汽车、出租车、自行车等多种交通方式,尽量集中布局,强化交通衔接功能,提供高效便捷的换乘服务。充分利用枢纽地区地下空间实现交通衔接设施的立体化模式,以人车分离为基本原则,实现地区的高度开发、高效利用。 3.2.2地下公共停车场 充分考虑公共停车实际情况,利用城市鼓励建设公共停车场的政策及规划,结合商业中心区、城市公共绿地、开敞空间等地下空间规划建设公共停车场。地下公共停车场应超前规划,在城市外围地区轨道站点与周边P+R地下停车场实现连通,减少地面的绕行,在城市中心区应通过停车场之间的连通实现小范围区域内的停车资源共享。 3.2.3地下车行隧道 随着城市对地下资源的重视和利用,系统研究在交通拥堵、土地资源紧张的地区建设城市地下车行隧道网络的可行性。 3.2.4地下人行通道 落实“以人为本”规划概念,完善行人网络设施特别是地下人行过街设施,优化与提高步行交通环境及便利条件,解决行人过街问题,构造安全、连续、舒适的地下步行系统。 3.3地下市政系统(略) 3.4地下防灾(人防)系统(略)城市设计:设计方案篇二:城市智慧城市系统设计方案2015最新版 *智慧城市项目 解 决 方 案 *有限公司 二零一三年八月前 言 平安是老百姓最基本的要求,和谐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在城市迅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让老百姓生活平安、幸福,如何让社会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城市经营管理的热点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突出了“信息化”在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不可替代的地位,而城市信息化的目标就是建立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系统的提出与推广,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和推动了城市经营管理的优化与升级。 城市数字化系统作为一项切切实实的民生工程,它的建设与实施提高了城市在的综合治理、安全管控、应急指挥等方面的执行能力,极大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安全感。*省城市信息化的建设,是根据省委、省政府下发的*省安全技术防范建设三年规划的通知文件精神,*市人民政府第187号令和*市“3531”工程建设方案的要求,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高标准、系统化、网络化”的建设原则,为全面打造平安*而进行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省内城市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实践和应用,各地区信息化平台正由单纯的视频管理转变为大型的、综合性非常强的集视频图像信息、综合管理系统为一体的管理体系,该系统不仅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成为“智慧城市”的重要载体。它不仅可以满足治安管理、城市管理、交通管理、应急指挥等的需求,在预防、发现、控制和打击违法犯罪,提供破案线索,固定违法犯罪证据等方面发挥人防、物防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且还能兼顾灾难事故预警、安全生产监控、环境等方面对视频图像的需求,对于提升城市可视化管理水平和政府应急处置能力,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智慧城市是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的新模式,是信息化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表现,具有更强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具有更强的创新发展能力。建设智慧城市有利于推进城市化进程,有利于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带动信息产业与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彰显城市特色。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范围内在建的智慧城市已达1000多个,未来还会保持年均20%的增长速度。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将助推智慧城市的建设,实现更透彻的感知、更广泛的互联互通以及更深入的智能化。云计算作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服务模式和计算模式,具有虚拟化、伸缩性、多租户等特点,为解决智慧城市建设中大规模分布式数据管理、面向服务应用集成、快速资源部署等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手段,可以助力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云计算正加速信息技术和服务创新、孕育信息产业发展格局的重大变革,将对提升国家信息化水平、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促进节能减排、转变发展方式发挥重要作用,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国内外许多国家和地区政府对云计算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产业机遇高度关注,纷纷出台相关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加快推动云计算的发展和应用,抢占未来云计算产业的战略制高点。一些国内企业开始关注云计算市场,进行积极布局。云计算已经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领域之一,是未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嘉利通集团经过多年技术积累和应用创新,设计出了一整套满足公安、城管、交通行业需要的高清视频系统、数字城管综合管理系统。我集团已经陆续为牡丹江、*、绥化等多个地区的城市数字化建设项目提供高性能产品和专业解决方案,通过为用户提供高品质、高效率的技术服务,获得了用户单位的充分认可,受到了公安、交警等各级领导以及各地政府的关心、支持和赞誉。 目前,我集团与*宇光虚拟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携手,以云计算技术作为智慧城市应用层的有力支撑,完成各智慧系统的承载和实现,极大改善资源部署及应用开发模式,实现统一的服务交付,从而提升资源利用率,减低智慧成本,深化城市智慧程度。我们坚信在未来智慧城市建设中,我们将能为用户提供更强大、更全面、更适合的解决方案,为创建和谐社会、健全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做出贡献。目 录 第一部分 项目概述 . 1 1.设计背景 . 2 2.设计标准 . 3 3.设计原则 . 7 4.设计目标 . 10 5.技术特点 . 12 6.总体框架 . 17 第二部分 基础架构层 . 20 第一章 基础架构层总体概述 . 21 第二章 基础架构层设计 . 22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资源池化 . 22 业务系统虚拟化 . 22 业务节点和业务系统灾备 . 23 业务资源按需分配 . 23 平台与业务系统智能联动 . 23 维护扩容智能化 . 23 绿色节能 . 24 完整地安全保证体系 . 24 可迁移性 . 25 第三章 基础架构层的实施效果 . 26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提升*区智慧城市数据中心硬件设备利用率. 26 保障*区智慧城市业务系统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26 缩短新智慧业务业务系统上线周期、基础架构智能的维护与扩容 . 26 具备完善的基础架构资源管理方法,IT资源按需分配 . 27 做到*区智慧城市业务系统与宇光云计算平台的联动 . 27 降低*区智慧城市基础架构能耗 . 28 保证*区智慧城市基础架构的安全性 . 28 提供基础架构的可迁移性 . 28 第四章 云计算平台系统功能概述 . 29 4.1 资源管理 . 304.2 4.3 4.4 业务管理 . 31 安全管理 . 33 扩展性 . 34 第三部分 平安城市 . 35 第一章 平安城市总体设计规划 . 36 1.1 1.2 1.3 1.4 1.5 总体集成概述 . 36 平安城市视频管理平台 . 37 视频信息传输交换网络 . 38 存储管理系统 . 39 已建视频资源整合接入 . 40 第二章 平安城市视频监控系统设计 . 41 2.1 2.2 2.3 2.4 2.5 视频监控前端系统设计 . 41 已建监控资源整合设计 . 53 高清卡口系统设计 . 56 指挥中心子系统设计 . 73 视频信息传输交换网络 . 78 第三章 平安城市软件管理平台功能 . 82 3.1 3.2 3.3 3.4 3.5 基本业务功能 . 82 网管业务功能 . 87 级联业务功能 . 90 实战业务特点功能 . 91 系统特色功能 . 99 第四部分 数字城管 . 103 第一章 数字城管总体设计规划 . 104 1.1 1.2 1.3 1.4 1.5 1.6 系统总体设计思路 . 104 系统总体逻辑设计 . 104 系统总体技术框架 . 106 系统流程设计 . 107 系统数据维护流程设计 . 110 系统总体技术路线 . 111 第二章 智能化城市管理应用系统设计 . 117城市设计:设计方案篇三:国内外城市设计案例研 国内外城市设计案例研 -以西雅图城市为例 摘 要:以西雅图绿色基础设施研究为例,从概念、策略、结构和规划研究方法4个方面对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进行分析,指出西雅图模式吸纳了马里兰绿色基础设施研究的精髓一一内部连接的自然区域和开放空 间网络,同时立足于城市既有结构和城市生活这2个不可忽略的方面,构建了一个鼓励可持续生活方式的、由五大交织的网络 系统构成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西雅图模式 正文:西雅图是美国太平洋西北海岸一个商业、文化和技术中心。西雅图在宜居城市建设方面,最突出的贡献在于,它率先提出并贯彻实施了“可持续发展的西雅图”模式,具有强烈的整体意识、区域意识和社区意识,成为世界上众多城市效仿的对象。 首先,确立了弹性生长的规划框架,提出了独创新颖的规划模式“都市集合”,制定了完善可行的规划策略,并建立了规划的法律和财政保障机制。其中“都市集合”的用地模式,主要是将西雅图都市区按建设密度从大到小分为“都市中心集合”、“核心型都市集合”、“居住型都市集合”和“社区中心点”四大类,每类按照各自的特点分别进行规划,充分体现了控制增长、节约土地资源、降低能源消耗、高效利用基础设施、保护环境、鼓励公众参与、提倡社会公平、改进生活品质、加强社区意识、保护地方特色及整体规划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交通规划中,力求缩短通勤和购物距离,鼓励公交、小巴、自行车、步行等多种出行方式,并为其规划和设计完善的设施及环境,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中节能、环保、高效、循环、多样以及区域性和社区性等综合特征。社区规划则遵循自上而下、协调合作、平衡利益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规划要素上,界定了规划的总体原则和框架,设计了专门的规划程序和格式,以保证每个不同的社区在规划上的同一性。 在整个规划的编制与实施过程中,高质量、高效率,系统而程序化的公众参与是西雅图成为宜居城市的重要保障。在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开发等多方面,都能保证切实有效的公众参与,参与行动随具体项目进程分阶段分解到整个过程中。在参与过程中,制定了比较系统的规划操作程序,涉及内容根据具体项目的特点,由政府、专家和利益相关人共同协商制定,公众进行评判和监督。 西雅图背景 1903年奧姆斯特德兄弟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为西雅图制定了一系列 彼此连接的公园和林荫大道方案,为西雅图的开放空间系统奠定了最初的 框架。这个框架的人口容量为50万。然而,21世纪初西雅图的人口早巳 超过50万,而且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亟待 在现有公园体系基础上提出一个更加整合、多功能的生态网络,作为城市 生命支撑系统来应对比奧姆斯特德时代更为严峻的城市健康和生态问题, 同时提升城市宜居性和市民的身心健康。 2006年2月,以华盛顿大学风景园林系以及绿色未来研究室为主导,邀请400多位来自大学的教授及学生、政府官员、 环境保护人士、艺术家、风景园林及相关行业人士等,继承奧姆斯特德留 给西雅图的景观遗产,秉持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理念,提出新的城市绿色框 架。 参与者以无报酬的志愿者身份,组成了23个工作小组,完成2025年 以及2100年的绿色基础设施生命网络(图”。这次准备时间长达一年,为 期2天的合作规划设计,称为“西雅图绿色未来研讨会”。研讨会成果由 风景园林系教授和学生整理,形成最终文本。“0332100,21世纪西雅 图的绿色基础设施展望”获得2007年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八31八)规划分 析类荣誉奖0。正如专家评审团给出的获奖评语那样,0332100“明智 有效,是每个社区都关注的主题。卓绝的尺度划定方式,从大到小,如此 的全面和彻底,必将效果显著”。西雅图“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研讨会如 同化学反应中的触媒,激发了公众、专家和政府官员的参与热情,推动了 西雅图绿色基础设施全面实施。 2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概念、策略、结构和规划方法 1概念 在美国被广泛采用的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是由美国保护基金会提出,此概念体系由两大基本举措发展而来:一是为了人的需求,如娱乐、 健康、美学等目的,保护和连接公园和其他的绿色空间的城市公园和绿地 保护运动;二是为了其他生物的需求,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反生物栖息地的 破碎化目的,保护和连接自然区域的荒野保护运动。此概念体系面对的 是郊野地的开发,秉持先保护后开发的理念。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发展的概念体系,延续了奧姆斯特德时代的公园体系的精髓一一 “为了人的需求,保护和连接公园和其他的绿色 空间”,同时汲取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成果一“为了其他生物的需求保护和 连接自然区域”。但更为重要的是,它以城市为研究点,吸纳了同时代城市 暴雨水管理、城市彳氏影响交通、城市森林、城市溪流恢复等一系列的城市生 态化的研究成果。这是较被普遍认可的美国保护基金会专家马克等提出的绿 色基础设施的最大不同之处,这也使得网络结构更为复杂。 2策略 如何创造一个健康的、人性化的、生态的开放空间系统,构建城市 的生命支撑系统,并将其扩展到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层面?研讨会结束后, 23个团队400多人的智慧结晶被提炼和,形成了以下具有普遍应用价 值的四大策略 3结构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迷人之处在于它能造福于人类和自然系统,同时 能为人类提供多样的娱乐、休憩、生态等服务功能。但是如何将这些互相 重叠的服务功能变成清晰的结构并向公众传达是巨大的挑战。研讨会结束 后,参与者的想法被提炼成五大互相交织的网络系统4研究方法:设计研讨会及流程 设计研讨会在美国规划设计界越来越流行,它采 用合作式规划设计方法,为利益相关者、专业人士及相关领域人士等提供 讨论、协商、头脑风暴的平台,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似乎不可能实现的 任务气基于这样的理念,西雅图绿色基础设施研究及规划采用合作式规 划研究方法,为学生、专业人士、政府官员和公众等提供平台。众人的智 慧在此聚集,在深度和广度上对城市绿色基础设施一一生命支撑系统进行 了阐释。 整个研讨会过程可以理解为前设计研讨会、设计研讨会以及后研讨会3个阶段。 为了使得设计研讨会能在很短的时间达到预期的效果,前期的准备 非常重要。来自各个行业和不同社区的参与者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对自己熟知的城市和社区有深刻的情感和认知,这是研究者本身所不具有 的,但是非专业的参与者缺少专业知识基础,对参与者进行专业培训,加 深其对研究问题的理解,也是合作式规划研究成功的重要原因。西雅图绿 色未来研讨会经历了 1年时间的准备,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在教授指导下 收集和整理资料,与参与者分享,使其充分理解所需面对的问题,并通过 公开讲座等方式培训和启发参与者。基于此,“全副武装”的参与者才能 在2天的研讨会充分地交流和讨论。为了扩大研讨会影响,教育公众,研 讨会成果的总结和共享也是非常重要的。研讨会结束后,组织者花费大量 的精力对研究成果进行广泛和共享。3案例特点分析:立足城市的五大交织网络 西雅图模式既吸纳了以大尺度荒野保护规划发展而来的绿色基础设施 的精髓一采用内部联系的网络对现有自然生态系统进行连接和保护,同 时考虑城市现有机构和可持续的城市生活模式一一通过将步行道和自行车 道整合进开放空间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