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双周考试题(含解析)一、客观题(每题2分,共48分)1. 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干反映的是分封制。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的统治疆域,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因此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故A项正确。分封制是关于中央与对方的关系,而且周朝时统治集团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制度是在秦统一后正式确立的,排除B;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没有实现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排除C;从题中的“武王弟”“周公长子”“召公奭”可以看出,分封的对象多为贵族,但没有反映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排除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2. 左传宣公三年记载:“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该故事反映了A. 春秋时期战乱频繁B. 西周宗法观念淡化C. 周王室以仁政治国D. 礼制等级关系松弛【答案】D【解析】从“楚王问鼎”的材料中可以看出,春秋时期礼乐制度逐渐瓦解,故D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战乱频繁,故A项错误;“公元前606年”是东周时期,故B项错误;C项材料中无法体现。3. 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A. 西周B. 秦朝C. 西汉D. 宋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理解。题干中的“封建时代”是指西周时期的“封邦建国”或“封建诸侯,以蕃屏周”,即西周时期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分封制。西周实行分封制,扩大了统治区域,因此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西周,故答案为A。秦朝开始在全国范围推行郡县制,后世继续这一制度,故“郡县时代”对应的是BC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4. 学者冯天瑜说:“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 分封制强化了血缘宗法关系B. 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疆域领土C. 分封制保证了周灭商的成功D. 分封制奠定了地缘政治基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A项与材料“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矛盾,故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疆域领土,故B项错误;分封制是在周灭商以后实行的,故C项说法错误;材料“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体现了血缘政治,材料“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体现了地缘政治,可见分封制奠定了地缘政治的基础,故D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名师点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和王权相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以血缘为纽带、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形成了国家的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血缘关系与政治隶属关系紧密结合,具有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特点。5. 禹征三苗时,“乃会群后,誓于师”,启征有扈氏“乃召六卿”。商王盘庚迁殷“命众悉至于庭”,还经常出现“天子乃与公卿大夫共饬国典”。这些历史现象表明当时A. 分封制在夏商时期开始推行B. 专制主义思想显露苗头C. 原始集体议事方式影响尚深D. 贵族议会制度不断完善【答案】C.6. 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 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 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 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 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答案】C【解析】本来题考查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即嫡长子继承制,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符合这一原则,故C项正确。唐太宗不嫡长子,故A项排除。兄终弟及也不是嫡长子继承制,故B项排除。皇四了继位也不符合嫡长子继承制,故D项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从四个选项中找出哪个符合嫡长子继承制即可。7. 左传隐公十一年载:“礼,务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而礼记礼运中记载“坏国丧家亡人必失去其礼”。夏商西周时期的“礼”主要指A. 礼仪B. 社会秩序和社会制度C. 风俗D. 贡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这一题考查古代中国礼乐制度的概念,古代中国的“礼”就是指古代的礼乐制度,即社会秩序和社会制度。其他几个选项都不足以达到“务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的重要性。考点: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礼乐制度。8. 有人指出“宗法分封,诚然有其制度设计巧妙之处,却也有先天带来的弊病”。“先天弊病”是指A. 贵族执政B. 层级严密C. 尊卑有秩D. 代远情疏【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分封是指把土地和人民按血缘关系分封给家族成员,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诸侯对分封者的离心势必也越强,成为分封者的威胁,这是宗法分封的先天弊病,故D正确,贵族执政、层级严密、尊卑有秩都是分封制的特点,排除A、B、C。9. 春秋时期,许多诸侯国国君认识到“士”的重要性,甚至公卿大臣也礼贤下士。著名的事例有齐桓公礼聘管仲、勾践出车行舟四处访贤逢士“必问其名”,等等。诸侯公卿对人才的渴求A. 加剧了诸侯之间的纷争B. 冲击了世卿世爵制度C. 形成了尊重人才的风气D. 导致了分封制的瓦解【答案】B【解析】材料“认识到士的重要性,甚至公卿大臣也礼贤下士”主要强调春秋战国时期礼贤下士的风气,没有涉及到诸侯争霸,故A项错误;由于“士”的出身多样,一旦被选中可能贵及公卿,对世卿世禄的制度有一定的冲击,故B项正确;春秋战国之“士”更强调有一技之长,没有道德的约束,无法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形成,故C项错误;分封制瓦解的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故D项错误。10.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此处“天下一大变局”的本质内涵是A. “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B. 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C. 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D. 君主专制取代了宗法制【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是以宗法制为基础,在地方实行分封制,受封的诸侯要对周王缴纳贡赋、定期述职、听候周王的调遣,而在封地内则享有大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秦朝地方长官不是世袭的,是皇帝直接任命的,是一种官僚体制,因此本题应选C选项。A选项错误,周秦都是家天下;C选项说法不够全面,没有考虑到宗法的问题;D选项说法错误,宗法制一直存在。11.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共性,成为国人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A. 宗法制B. 世袭制C. 分封制D. 禅让制【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家”与“国”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国家可以看做是宗法家庭的扩大,A项正确。世袭制是指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与题干家国同构无关,排除B。分封制是指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保卫周王室,与题干家国同构无关,排除C。禅让指统治者王位让给有才华,有能力的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与题干家国同构无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家国同构”的概念。12. 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晋国是姬姓封国晋燕两国可以通婚晋宋两国可以通婚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 B. C. D. 【答案】C【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同姓不婚”的规定可知秦晋两国不同姓,结合教材内容可知晋国,鲁国是姬姓;齐国是姜太公的封地;宋国在周初被周天子封为公爵,国君子姓;周武王封召公于北燕,属姬姓;秦王只是西周分封的一个异姓诸侯不是王室贵族;故三项正确;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晋燕两国都是姬姓,不能通婚。故答案选C。点睛: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时期最为重要的政治制度,西周以此作为自己政权架构和巩固政权的基本模式。宗法制不仅对当时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能够有效地实现西周王权的平稳过渡,而且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宗法制并未同分封制一起退出历史舞台,二者紧密相关,但亦有明显区别。13. 商朝的王位继承,自第二代以下,以兄终弟及为主,王子无嫡庶之分,皆有继位的资格,至无弟可传,然后传子。这一继承制度A. 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 使政权趋向严密C. 有利于社会稳定D. 易导致权力纷争【答案】D【解析】从题干中“王子无嫡庶之分,皆有继位的资格”“至无弟可传,然后传子”可以看出商代的王位继承尚未形成比较规范的制度,王子不分嫡庶,都有继位的资格,弟弟也有继位资格,因此容易造成统治集团的权力纷争,故D项正确,B、C项错误;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材料中嫡长子继承制还没有确立,故A项错误。点睛:材料“王子无嫡庶之分,皆有继位的资格”“至无弟可传,然后传子”是解题的关键。14. 初并天下后,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想把王位的宝座千万世的传下去;汉王刘邦做了皇帝之后,约定:“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这表明A. 君主专制得以不断强化B. 宗法制决定帝王治国思想C. 分封制的基础依然存在D. 帝王借宗法血缘维护统治【答案】D【解析】 材料只涉及王位继承问题,没有体现君主权力的集中问题,排除A;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宗法制走向崩溃,排除BC;材料表明宗法血缘关系影响封建王朝的权力的继承,实质是帝王借宗法血缘维护统治,故选D。故选D。点睛:皇帝制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其基本特征是:皇位世袭、皇权至上和皇帝独尊。15.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A. 国家管理制度化B. 从人治到法治C. 礼仪与政治分离D. 为民主政治奠基【答案】A【解析】题干所给材料中“从西周时期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度和法律控制”表明官僚政治取得了贵族政治,故C项正确。礼仪与政治分离;从人治到法治在题干所给材料中均没有涉及,故AB项错误。依据所学,大秦帝国时代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故D项表述错误。16. 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A. 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 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 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 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等信息可知,秦朝的政治变革是废分封,设郡县;封国封爵是分封制下的产物,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维系;而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促使中国古代政治开始由贵族(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A项正确。井田制和小农经济均属于经济领域,与设问中的“政治变革”不符,B项错误。宗法分封制下的贵族政治并不是分权政治,只是在奴隶主贵族统治的基础上为解决贵族内部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而进行的权力划分,C项错误。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始于唐朝,材料中未体现此种转变,D项错误。所以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17. 秦朝实行的郡县制、雅典的梭伦改革都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巨大的进步影响,它们共同特点是A. 加强了中央集权B. 缓和了社会矛盾C. 打破了世袭特权D. 推进了民主进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郡县制与梭伦改革知识点,旨在考查知识迁移、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郡县制以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打破了贵族世袭特权;雅典的梭伦改革按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就打破了贵族世袭特权。综上可知,二者的相同特点是打破了世袭特权,C项正确;A项不符合梭伦改革,排除;B、D两项不符合秦朝郡县制,排除。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确立郡县制;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梭伦改革概况【名师点睛】秦朝郡县制的全面推行。1由来:(1)郡县制度是春秋战国时期以来逐步形成的地方行政制度。(2)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3)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2影响:(1)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的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中。(2)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18. “君王自命天子,龙种高贵,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是全国子民的严父,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A. 君权神授,皇位世袭B. 君父同伦,家国同构C. 强干弱枝,中央集权D. 男尊女卑,君父一体【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具体考查古代中国的皇帝制度嫡长子继承制。材料信息没有提及“君权神授”、“强干弱枝,中央集权”、“男尊女卑”,排除A、C、D。材料主旨即能够体现“君父同伦,家国同构”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皇帝制度及其特征【名师点睛】关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要分两个层面来把握。第一,专制主义,主要体现的是皇帝在中央通过削弱相权等,加强君权,涉及到皇帝制度。第二,中央集权,主要体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地方独立性不断减弱。综合起来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围绕处理君权与相权矛盾、中央与地方矛盾展开。19. 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B.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C. 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D. “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依据关键信息“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解答。君主专制下,君主是世袭的终身的;实行官僚政治,中央与地方官员一概由皇帝任免,而封建社会是家国同构的,B项正确。ABD三项无从体现。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宗法制度20.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道:“秦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A.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B. 贵族体制向官僚体制的转变C. 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D.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的“秦”、“为之郡邑”、“废侯卫”可知与秦朝郡县制的设立有关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秦朝统一六国关系紧密故D项正确;郡县制的建立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的表现,故排除A项;B项是郡县制建立的结果,故排除;C项出现春秋时期,故排除。21. “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材料认为秦朝集议制度A. 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B. 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C. 有效解决了皇权相权的矛盾D. 强化君主个人独裁【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秦朝有君臣集议制度,故可知秦朝集议制度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A项正确。题干强调秦朝实行集议制度,与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无关,且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题干强调秦朝实行集议制度,与皇权相权矛盾无关,排除C。D项强化君主个人独裁与题干“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矛盾,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信息“秦廷有集议之制”“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22. 唐朝柳宗元在封建论中指出:“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材料表明柳宗元A. 抨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B. 认为郡县制度优于封建制C. 反对家天下的皇权专制D. 主张公正合理的选拔人才【答案】B【解析】柳宗元的这段话意思是:秦朝用废除分封诸侯的办法来作为制度,是最大的公;它的动机是为私的,是皇帝想要巩固个人的权威,使天下的人都臣服于自己,所以选B;材料所述是在肯定秦朝的制度,故AC与题意不符;题目在说郡县制,不是选官制度,故排除D。23.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 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 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 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 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所学可知分封制维系的关键与前提是井田制和血缘关系,而不是经济发展,故A项排除;在分封制下,还没有出现君主集权,故B项排除;据“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可以看出秦国墓葬突出体现君王的地位,且非君王没有严格的等级关系,从而说明了周代到秦国墓葬的变化反映除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官僚政治的政治演变,故C项正确;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瓦解,故D项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24. 秦灭六国后,秦王赢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A. 宣扬托古改制B. 承袭华夏传统C. 突出个人功业D. 标榜君权神授【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皇帝之称是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功过五帝、德高三皇”,因此,把三皇与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说明他认为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而且其并不仅仅满足于作人间最高统治者,还要将自己的权威罩上神的光环。A项说法错误;B、D项可体现,但与题意不符。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名师点睛】三皇五帝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历史人物。三皇,指燧人氏(燧皇)、伏羲氏(羲皇)、神农氏(农皇);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指的是原始社会中后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后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道教则把他们奉为神灵,以各种美丽的神话传说来宣扬他们的伟大业绩。二是指历史时期。即“三皇五帝时代”,又称“上古时代”、“远古时代”或“神话时代”。二、主观题观题(共3题,共52分)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肇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制度,秦代趋于成熟,两汉则日臻完备,成为汉帝国地方政治活动的核心与基干,也构建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框架。摘自周长山汉代地方政治史论:对郡县制度若干问题的考察材料二郡县制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而传统农民在摆脱旧领主的人身控制之后,也发挥出巨大的生产积极性,他们第一次从底层产生了生产革新的冲动他们已经破天荒地成为独立的生产机构,而不再是具有人身依附的农奴。郡县制革命符合一切历史进步性要素,事实上也成为一切现代国家的典范。欧洲从黑暗时代,过渡到现代民族国家,也是在内部实现郡县制革命的过程,现代国家的本质就在于郡县制。摘编自郡县制度与秦汉时期的霸业材料三郡县制实行以来,历经褒贬。在第一期论争中,以唐代为高潮。柳宗元等人持完全肯定的态度;与之相反,朱敬则、孙樵等人则认为郡县制度祸害社会,流弊颇深。明末至清中叶是论争的第二期。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从天下长治久安的高度,提出了地方官专任等限制皇权的社会权力结构新模式。然而,他们仍未脱离秦代以来或言封建、或言郡县的窠臼。戊戌变法以来,论争进入了第三期,时人引入了宪政、联邦制等新型社会权力架构思想,对郡县制进行了更高层次的阐释,章太炎、梁启超、毛泽东等人提出了改造中国旧有社会行政结构的一些新思想,但因社会环境、思维角度的不断转换,他们的一些重要见解并非一成不变。摘自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开始推行的郡县制度产生的主要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度的主要历史作用。(不得照抄原文)(3)根据材料三,分析概括郡县制度“历经褒贬”的主要原因。【答案】(1)影响: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巩固了秦汉对地方的统治,奠定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基础(框架)。(2)作用:打破贵族领主世袭特权,为国家统治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了自然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外封建“现代”国家的典范。(3)原因:对郡县制度所起到的历史影响(利弊)看法不一致;地方长官专任等限制王权思想的提出;西方宪政、联邦制度的传入;改造中国旧社会行政结构的需要;社会环境、思维角度不断转换的影响。【解析】试题分析:(1)材料一表明郡县制成为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后世所沿用,据此与所学知识概括归纳。(2)注意多角度分析其作用,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角度。(3)从材料三提取相关信息,注意逐条梳理,规范书写。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材料二我将我享(祭献),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伟大)文王,既右飨(祭献)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诗经周颂我将(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什么?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2)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周颂我将所蕴涵的主要意义。综括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答案】(1)机制:分封制和宗法制。作用:稳定政治秩序;维护政治联系。(2)意义:以乐歌形式歌颂周文王的功德。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解析】(1)据材料一“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节,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分封制和宗法制。再据材料一“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稳固统治方面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2)据材料二“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文王,既右飨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周颂我将所蕴涵的主要意义是歌颂周文王的功德。再结合所学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知识即可从家国一体等方面综括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7. 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加盟经营合同样本
- 出租木房改造合同样本
- 全包装修合同样本谁手上有
- 农村售楼合同样本
- 光伏护栏安装合同样本
- 农村购房定金合同样本
- 代加工手工合同样本
- 全新货车购车合同样本
- 前期物业合同样本6
- 劳务派遣合同样本样本样本
- 五金材料采购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电磁学》梁灿彬课后答案解析
-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术知情同意书
- 2024春期国开电大本科《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在线形考(形考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
- JTGT F20-2015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 2024年山东潍坊高三一模数学试卷试题答案详解(精校打印)
- 小班数学课件《拼一拼-数一数》
- FUJI-FLEXA编程流程-课件
- 【地理】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期中区域复习课件
- 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创新实践能力赛题库(附答案)
- DB3301-T 0444-2024 城市高架道路声屏障设置与维护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