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地理母题题源系列专题06湖泊的成因及其水循环特征.doc_第1页
2018年高考地理母题题源系列专题06湖泊的成因及其水循环特征.doc_第2页
2018年高考地理母题题源系列专题06湖泊的成因及其水循环特征.doc_第3页
2018年高考地理母题题源系列专题06湖泊的成因及其水循环特征.doc_第4页
2018年高考地理母题题源系列专题06湖泊的成因及其水循环特征.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6 湖泊的成因及其水循环特征 【母题来源】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第6-8题【母题题文】贝加尔湖(图2)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68题。 6贝加尔湖形成于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7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A湖区降水量加大B入湖径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D入湖泥沙增多8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湖面蒸发弱B湖泊面积大C湖水盐度低D湖水深度大【答案】6.A 7.C 8.D 【试题解析】6.调用所学知识可知,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断层发育,是由于地壳断裂下陷而形成的断陷湖,A正确。或者调用信息判断:火山口湖呈近似圆形,应位于山顶海拔较高处,而贝加尔湖形状狭长,并不是位于山顶处,B错;河流改道形成河迹湖或牛轭湖,其湖盆处受原河流河床的影响,不会过深(注意,其湖底沉积物就达8千米),C错;从图上可知贝加尔湖位于前贝加尔洼地与巴尔古津山之间,湖的方位与山走向大致相同,从流入与流出的河流方位来说,如若滑坡阻塞河流形成堰塞湖,贝加尔湖应不会呈现如此狭长状D不正确。所以选A。 8. 解题时要注意“主要原因”这个关键词。湖水的更新与水体的流动、蒸发、湖水蓄水量大小等都有关,湖泊所在地虽纬度高,气温低,但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周边多干旱区,湖泊水量大,因此湖面蒸发量不会过弱,再则这么大水容量,其湖水更新快慢也不会以蒸发强弱为主,与设问指向“主要原因”不符,A不符合;湖泊面积大,湖水与大气接触面积广,其蒸发速度也会加快,这样可能会致更新速度加快,B也不是主要原因;贝加尔湖有流入流出,为淡水湖,湖水更新快可致其盐度低,但湖水盐度低并不影响湖水的更新与流动,因果不符,且有颠倒之嫌,C不符;当湖水深度大时,可容纳更多的水体,湖水的蓄存量大,再加上整个湖泊只有西南部一条出口流出,更加剧了湖水更新缓慢,所以由于湖水深度大可以致湖水的更新缓慢,D正确。【命题意图】该本题组以贝加尔湖为背景材料,通过贝加尔湖的形成原因、湖水深度加大、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为切入点,考查湖泊的形成原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水循环等相关知识。【得分要点】贝加尔湖形成于约2500万年前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相互碰撞后的强烈地震,湖盆形成于2000万年至2500万年前。前苏联科学家维列夏金根据古生物和地质方面的材料推测,中生代侏罗纪时的贝加尔湖以东地区,曾有过一个浩瀚的外贝加尔海。后来由于地壳变动,留下了内陆湖泊-贝加尔湖。随着雨水、河水的不断加入,咸水变淡。贝加尔湖裂谷与东非大裂谷一样,在区域地质构造方面是全球著名的张裂区之一,位于中亚大陆内部变形区的北部,是欧亚大陆区内最大的活动性大陆裂谷。沿着S形的古生代缝合带,贝加尔湖裂谷区绵延2000多千米。贝加尔湖地区是欧亚板块和阿穆尔板块之间的裂口地区,由于两个板块不断分开,贝加尔湖也就不断扩展。 (【全国市级联考】云南省保山市2018届普通高中毕业生第二次统测)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南部,距蒙古国边界仅111千米。贝加尔湖是世界最深的湖,最深处1637米,平均深度758米。湖区沿岸地热资源丰富,湖水澄激清冽,水生生物很多,如贝加尔海豹等。湖面毎年月至4月结冰。下图。左为贝加尔湖周边等高线图,右为贝加尔湖景观图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贝加尔湖属于A. 冰蚀湖 B. 构造湖 C. 火山口湖 D. 堰塞湖2下列关于贝加尔湖及周边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湖区地震频繁,沿岸多温泉B. 周边地区自然带为冰原带C. 存在海洋生物,为咸水湖D. 湖面水位冬季高于夏季3右图为某游客于北京时间12点拍摄的贝加尔湖景观,则拍摄时A. 太阳位于湖的正南方向B. 地球公转速度正逐渐加快C. 太阳高度角小于50D. 湖区南部昼长一定大于北部【答案】1B2A3C【解析】1由材料“湖区沿岸地热资源丰富”和“是世界最深的湖”,结合湖泊轮廓,推测属于构造湖,B正确;冰蚀湖和堰塞湖是外力作用形成不可能很深,火山口湖大多为圆形。2由材料“湖区沿岸地热资源丰富”和“是世界最深的湖”,结合湖泊轮廓,推测属于构造湖,湖区地震频繁,沿岸多温泉,A正确;周边地区位于55N左右,自然带为亚寒带针叶林带;湖泊地处内陆,不存在海洋生物;湖面水位冬季低于夏季。 【点睛】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二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太阳直射点在北(南)半球,北(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夏(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南)回归线,北(南)半球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向北(南)移动,北(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全国市级联考】广东省茂名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平均深度744米,形成于构造山谷地带。冬季有146天的结冰期,南北结冰期差异大。受全球变暖的影响,贝加尔湖水温在升高,结冰期也略有缩短。下图示意贝加尔湖位置及周边范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形成贝加尔湖的地质作用是A. 断裂下陷 B. 岩浆活动C. 板块张裂 D. 板块碰撞5导致贝加尔湖南北结冰期差异大的原因是A. 南北狭长湖水流动通畅 B. 北部更靠近冷空气源地C. 南部受夏季风影响较大 D. 地势南高北低6贝加尔湖水温升高,可能使湖泊A. 泥沙淤积严重 B. 水中藻类增多C. 流域面积扩大 D. 生物多样性减少【答案】4A5B6B【解析】 6贝加尔湖水温升高,造成蒸发量的变化,进而影响降水量,水温的变化也影响湖中生态环境,水中藻类增多,生物多样性可能增加;与泥沙淤积、流域面积影响无关。【点晴】贝加尔湖是一个断谷的凹部,贝加尔湖属于贫营养湖,水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含量低,藻类等浮 游动植物总量相对较少。贝加尔湖水位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其原因在于受气候的影响,每年的1月起至5月,湖面结冰,水位呈明显下降趋势,且5月为最低水位。自6月开始,气温回暖,降水的增多与色楞格河水量的增加导致贝加尔湖水位增高,且最高水位出现在8月份,其后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贝加尔湖水位呈现出显著的周期变化,周期为1年。(【全国百强校】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十次考试)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湖水清澈透明,当地多大风,最大风速可达60米/秒,湖面常会出现4米以上的风浪,每年都有几个月被厚厚的冰层覆盖,春天一到,湖面开始缓慢的融冰过程。在贝加尔湖佩夏纳亚湾的沙滩上生长着一些奇特的松树,这些松树有2-3米高的根部裸露在地上,成年人可以自由的从根下穿行,当地人称之为“高跷树”、完成下面小题。7贝加尔湖周围地区冬季平均气温约为-38,而冰层以下的水温与夏季接近,其原因是A. 冬季阳光透过冰层,形成温室效应 B. 夏季冰雪融水注入,降低湖水温度C. 湖底地壳运动活跃,释放大量热能 D. 纬度高终年寒冷,湖水温度变化小8“高跷树”根部裸露是因为该地A. 降水丰富,便于树木吸收水分 B. 浪巨大,导致根部土壤侵蚀C. 冻土深厚,根部不易深入土壤 D. 积雪掩盖,利于树木安全越冬【答案】7A8B【解析】 8贝加尔湖地区常会出现4米以上的风浪,对湖岸侵蚀能力强。“高跷树”根部裸露是因为该地风浪巨大,导致根部土壤侵蚀,B对。纬度较高,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A错。根部是土壤侵蚀后裸露地表的,冻土深厚,土壤不易被侵蚀,C错。积雪掩盖,利于树木安全越冬,不是根部裸露的原因,D错。点睛:冰层相当于温室大棚,冬季阳光透过冰层,形成“温室效应”,对冰层下的水温起到保温作用,且冰层隔断了冰层下的水与外界的热量交换。贝加尔湖地区常会出现4米以上的风浪,对湖岸侵蚀能力强。根部裸露是因为该地风浪巨大,导致根部土壤侵蚀。 (【全国百强校】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入门考试)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贝加尔湖形成于2500万年前,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面积居世界第七位。湖泊周围人迹罕至,原始森林茂盛。湖水清澈透明,湖中有植物600种,水生动物1200种,其中四分之三为贝加尔湖特有。湖中大量的端足类动物能够分解水藻,分解动物尸体。贝加尔湖地区常会出现大风天气。在距湖岸100200米的沙土山坡上生长着高大粗壮的松树,23米高的树根裸露地面,当地人称之为“高跷树”。贝加尔湖共有300余条河流注入,从湖中流出的仅有安加拉河。当地居民对是否在贝加尔湖畔建瓶装水厂存在较大争议。 贝加尔湖示意图(1)分析“高跷树”形成的原因。(2)分析贝加尔湖湖水透明度高的原因。(3)分析贝加尔湖具有众多独特动植物资源的原因。(4)你是否赞同在贝加尔湖畔建瓶装水厂?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答案】(1)松树抗风能力强;大风天气多,风浪冲击湖岸附近的沙坡,松树根部的土壤被侵蚀;土壤变贫瘠,树根不断向下生长)。(2)湖盆深,受外界影响小;大量端足类动物对湖水的净化作用;人类活动影响小,氮、磷等营养元素含量低,藻类植物密度小;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保持水土功能强。(3)贝加尔湖形成历史悠久;人迹罕见,人类活动影响小;入湖河流多,带来营养物质;只有一条河流入海,生存环境较封闭;湖面较大,生存空间较大。(4)赞同。理由:淡水资源丰富;可促进当地经济;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不赞同。理由:污染水资源;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减少当地的淡水资源。【解析】考查贝加尔湖的环境特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2)贝加尔湖的水体杂质少,透光性能好。大量端足类动物对湖水的净化作用,分解水藻、动物尸体。人类活动影响少,氮、磷等营养元素含量低,藻类植物密度小。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保持水土能力强,水土流失少。 (4)从经济角度分析,贝加尔湖淡水资源丰富,建设瓶装水厂,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可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所以赞同。从生态保护角度分析,工业发展污染水资源,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瓶装水厂将水销售,减少当地淡水资源。所以不赞同。(山东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1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贝加尔湖(如下图所示)是世界上第一深湖(最深处达1600多米)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湖长636千米,平均宽48千米,面积居世界第七位。8月表层水温最高,约为910,冬季有88146天的结冰期。贝加尔湖地区常会出现大风天气。在距湖岸100200米的沙土山坡上生长着高大粗壮的松树,23米高的树根裸露地面,当地人称之为“高跷树”(如下图所示)。贝加尔湖共有300余条河流注入,仅有安加拉河从湖中流出。 (1)说明贝加尔湖的形成过程。(2)贝加尔湖被称为天然机制的“冷暖空调”,请结合材料分析原因。(3)分析贝加尔湖岸附近“高跷树”的形成原因。【答案】(1) 贝加尔湖地处地质断裂带,地壳断裂陷落形成狭长深谷;该地地势较低,地表径流不断汇聚,积水成湖。(2) 贝加尔湖蓄水量大,湖水的热容量大(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夏季升温慢,冬季降温慢;贝加尔湖结冰期长,冬季湖水结冰时释放潜热(或热量),减轻酷寒;夏季湖水解冻,大量吸热,降低了炎热程度。 (3) 该地大风天气多,松树抗风能力强,高大粗壮的树干迎风而立。大风(湖水波浪)侵蚀湖岸附近的沙坡,松树根部的土壤被侵蚀搬运;部分树根裸露,迫使树根不断向下生长,同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