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山区保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1页
船山区保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2页
船山区保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3页
船山区保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4页
船山区保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船山区保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年)年) 船山区保升乡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一月 项目名称:船山区保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规划编制单位:遂宁市船山区保升乡人民政府 组织编制单位:遂宁市国土资源局船山区分局 技术编制单位:四川省国土勘测规划研究院 项目组:组 长:邓为 副 组 长:卢赐义 税清亮 成员单位:区政府办 市国土资源局船山区分局 区规划和建设局 区发改委 区经委 区交通局 区水务局 区农业局 区林业局 区环保局 市统计局 区旅游局 规划编制负责人:冯英 彭蓉 杨明 目 录 前 言 .1 第一章 规划背景 .3 第一节 区域概况 .3 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4 第三节 土地利用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4 第二章 土地利用战略与规划目标 .6 第一节 指导原则 .6 第二节 土地利用战略.7 第三节 土地利用规划目标.8 第四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10 第三章 主要用地规划 .13 第一节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13 第二节 城镇建设用地安排.15 第三节 村庄用地规划.16 第四节 基础设施用地规划.17 第五章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19 第一节 允许建设区.19 第二节 有条件建设区.20 第三节 限制建设区.21 第四节 禁止建设区.21 第六章 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23 第一节 土地生态建设规模.23 第二节 合理安排生态屏障用地.23 第三节 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措施.24 第七章 土地整治安排 .25 第一节 土地整治目标.25 第二节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安排.25 第三节 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26 第四节 土地整治保障措施.26 第八章 土地用途分区 .29 第一节 基本农田保护区.29 第二节 一般农地区.30 第三节 林业用地区.31 第四节 城镇建设用地区.31 第五节 村镇建设用地区.32 第六节 风景旅游用地区.33 第七节 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33 第九章 村土地利用控制 .35 第一节 村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35 第二节 村土地利用控制措施.35 第十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37 附表 1 保升乡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40 附表 2 保升乡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41 附表 3 保升乡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情况表.43 附表 4 保升乡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控制表.44 附表 5 保升乡土地整治规划表.45 附表 6 保升乡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46 附表 7 保升乡土地用途分区面积统计表.47 前 言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 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土地资源, 既要保护耕地、又要保障建设用地,加强政府对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 和计划管理,协调部门用地矛盾,确保保升乡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协 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 理法实施条例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依据遂宁 市船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下达的各项控制指标,结 合保升乡实际,编制船山区保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主要阐明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目标、任务和 政策,引导全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统筹各业土地利用活 动的重要依据。 规划依照船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要求,结合保升乡自 然社会经济条件和土地资源特点,确定规划目标;落实耕地保有量和基 本农田保护任务;统筹安排各业用地,确定各业用地规模;划定土地用 途分区,明确土地用途及管制规则;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推进节约 集约用地;安排土地整治和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挂钩)项目;提出规 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本次规划修编之际,保升乡正面临着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 整的发展形势,急需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保障经济社 会协调发展,因此,本次规划的任务是:在用地指标约束的前提下,优 先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的用地需求,落实县级规划划定的城乡用地规模 边界和扩展边界,把县级规划中提出的各类用地指标分解到村委会, 落实到地块,同时对低效土地进行整理复垦,提高土地产出率。 规划是保升乡 2006-2020 年土地利用的依据和法定文件,是规 划城乡建设、指导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统筹安排各类用地、有序 推进灾毁土地整理复垦、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严格土地用途管制的重 要依据。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使用土地,必须符合本 规划。 规划以 2005 年为基期年,2010 年为近期目标年,2020 年为目 标年。 规划范围为保升乡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总面积为 32.41 平方 公里,包括插板堰村、新开寺村、干田坝村、刘板桥村、保升村、老拱桥 村、白果湾村、宝凤村共 9 个村委会。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区域概况 一、区位概况 保升乡位于船山区西南部,东接复桥镇,西连安居区,北接西宁乡, 南与复桥镇相邻。乡政府驻地距遂宁城区约 7 公里。 二、自然概况 保升乡地处我国西南丘陵地区。镇驻地海拔 310 米至 360 米。气 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量充足,四季分明,春暖多寒潮,夏热 多伏旱,秋凉多绵雨,冬寒多冰霜。常年平均气温 18.7,年均日照 1290 小时,常年无霜期 281 天,年降雨量 1100 至 1200 毫米。常年最 大风力 6 至 7 级,冬季多西北风。 三、社会经济概况 保升乡辖 9 个行政村。2005 年全乡总人口 16614 人,其中非农业 人口 1251 人,农村人口 15363 人。 保升乡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良好的运行态势。 在产业发展方面乡提出了建设五大基地:()建成工业基地。依托物流 园区业已建成的工业平台打造保升乡工业发展集群;()建成中药材基 地。对建成的 3000 亩中药材基地切实加强管护,引导农民加快土地流 转;()打造经果林基地。对已建成 3000 亩特色经济林果加强管护,打 造具有保升特色的经济林果产业基地;()建成水稻无公害示范生产基 地 1000 亩;()继续申报现代休闲观光生态旅游基地,引进龙头企业 倾力打造现代休闲观光生态旅游产业基地。 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 2005 年全乡土地总面积为 3241.4 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 2911.2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89.8%;建设用地面积 298.3 公顷,占土地总面 积的 9.2%;其他土地面积 31.9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0%。 一、农用地 包括耕地、园地、林地及其他农用地。耕地 1826.2 公顷,占土地总 面积的 56.3%;园地 114.3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3.5%;林地 401.5 公 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2.4%;其他农用地 569.2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7.6%。 二、建设用地 包括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 地 210.2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 6.5%;交通水利用地 87.5 公顷,占土地总 面积的 2.7%;其他建设用地 0.6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0.1%。 三、其他土地 包括水域和自然保留地。水域 109.5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4.7%; 自然保留地 13.1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0.02%。 第三节 土地利用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一、土地利用的特点 (一)土地利用类型多样,以农用地为主 保升乡的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土地利用率达到 99%。综合保升乡 自然要素和经济发展状况,土地利用以农用地为主,农用地占幅员面 积的 89.8%。 (二)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 保升紧邻市城区,近年来,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和西部工业物流 港的建设,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土地规模经营效益不断显现。 二、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土地供需矛盾突出 2005 年全乡人均耕地 1.6 亩,随着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及建制镇 和西部物流园区建设,非农建设占用土地的需求日益扩大,人地矛盾 日益突出。 (二)农用地利用的市场化程度低 农地利用仍处于粗放型阶段,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单位土地投入 少,产出少,农业集约化、商品化和市场化程度较低。 (三)双重用地现象明显,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仍待提高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减少,但移 居城镇的农村居民在城镇和农村均占有用地,双重用地现象的存在造 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 (四)建设用地需求旺盛,补充耕地压力大 保升乡地处城市郊区、交通方便,近些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建设 用地需求大增,建设占地较多,但是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占补平衡压力 大,供需矛盾突出。 第二章 土地利用战略与规划目标 第一节 指导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发展 为出发点,按照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并重的思路,严格保护耕地特别 是基本农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统筹安排生产、生活和生态用地,科 学安排农村土地整治,努力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土地 资源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 二、规划原则 (一)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坚持建设占用耕地必须补充数量、质量相当的耕地,保持耕地总 量平衡;确保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相对稳定,加大 土地整治补充耕地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 (二)实行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立足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合 理控制建设规模,积极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努力转变用地方式,加快 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防止用地浪费,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充分利用存量土地, 坚持建设用地内涵挖潜,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提升土地利用 效率和效益。 (三)坚持三大效益统一 坚持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总体方针, 注重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三者统一。 (四)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既注重眼前利益,更强调长远发展,按照经济社 会发展、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与土地供给能力,统筹安排 各类、各区域用地,综合平衡各类用地需求,妥善处理各业用地矛盾, 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按照保护优先、兼顾治理的要求,合理安 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用地。 (五)强化土地宏观调控 按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立足构建保障和促进科 学发展新机制,强化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增强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 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二节 土地利用战略 一、发展战略定位 从遂宁市空间发展格局的层面确定保升乡整体发展战略,作为近 郊宜居与工业乡镇确保与遂宁城区接轨;通过规划、资源重组,着重发 展中心镇区极核,形成“一轴一带双核”的点轴空间发展结构,接受城区 和物流园区经济辐射;协调内在生态资源和外在发展压力之间的矛盾, 增加产业科技含量,保护生态环境,从量的扩张转换到质的增加;建立 完善的大区域交通体系和服务设施体系,促进区域内外的产业分工和 协作,优化区域内部产业布局与协调发展。 二、土地利用战略 积极开展土地整治,改造中低产田,加大资金投入,种地养地,科 学施肥,培肥地力,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以“果、药、禽”的发 展模式发展现代立体农业;优先保障西部工业物流港用地,重点发展物 流综合产业;保障场镇用地及基础设施用地,构建遂宁市近郊区域性商 贸物流中心,辐射周边乡镇,同时发展为农业生产直接服务的信息流 通、科技咨询、商业金融等服务行业。 第三节 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全面落实保升乡经济社会发展和上级规划对土地利用提出的目标 任务,切实保护耕地资源,进一步落实耕地保护的共同责任,节约集约 利用土地,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加强对土地管理行为的监督检 查,加大土地宏观调控力度,土地整治全面有序推进,优化土地利用结 构和布局,土地利用方式得到明显转变,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和生态 环境得到协调发展。 二、专项目标 (一)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规划到 2020 年全乡耕地保有量不低于 1791.2 公顷,规划期内基 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 1266.0 公顷。 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利用综合农业措施,不断推进 中低产田改造,加大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建设的投入,发展特色农 业,提高产出水平,促进农业产业化。 (二)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到 2020 年,全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 350.6 公顷以内,其中城 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205.7 公顷以内。 城镇用地。到 2020 年,城镇用地达到 21.6 公顷。 农村居民点用地。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 少相挂钩机制,通过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以及农村居民点用地向城乡 用地转换,逐步缩减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到 2020 年,农村居民点用 地总量控制在 184.1 公顷以内,比基期年减少 26.0 公顷。 交通运输用地。到 2020 年,全乡交通运输用地达到 87.7 公顷, 比基期年增加 19.4 公顷。 水利设施用地。到 2020 年,全乡水利设施用地达到 53.6 公顷, 比基期年增加 34.3 公顷。 其他建设用地。到 2020 年,旅游、军事等其他建设用地达到 3.6 公顷,规划期内净增用地 3 公顷。 (三)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规划期内新增建设用地 78.3 公顷,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控制 在 70.3 公顷以内,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控制在 42.1 公顷以内。 (三)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 根据船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下达保升乡 31.1 公顷土地整治补充耕地目标,在充分考虑补充耕地的资源潜力前 提下,规划安排全乡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 412.3 公顷。 (四)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规划期内全乡通过优化城乡和工业布局,实现土地利用方式从粗 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充分挖掘工业企业内部低效用地潜力提高土地利 用效率;加快农村居民点的迁村并点,加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复垦,促 进城乡用地与农村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到 2020 年,全乡人 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 120 平方米以内。 (五)加强土地生态环境建设 优先保护耕地,加强对自然山水、生态敏感区的保护建设,维护和 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态环境。规划 期末,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应达 95%以上,污水处理率应达 90%以上。森 林覆盖率应达 40%以上。 第四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一、农用地结构调整 2005 年农用地面积为 2911.2 公顷,规划到 2010 年农用地面积调 整为 2900.2 公顷,到 2020 年调整为 2868.4 公顷,期内减少 42.8 公顷。 (一)耕地 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确保区级规划下达的耕地保有量 及质量指标得以实现。到 2010 年、2020 年,耕地面积分别为 1815.7 公 顷、1791.2 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 56.0%、55.3%。 2、园地 加大科技投入,重点挖掘现有园地的生产潜力;优化园地生产布局, 发展名特优鲜果、茶,提高园地生产效益。到 2010 年、2020 年,园地面 积分别为 92.6 公顷、86.9 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 2.9%、2.7%。 3、林地 对规划保留及新增的林地,加强统筹管理。优化林种、林龄结构, 提高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到 2010 年、2020 年,林地面积分别为 433.9 公顷、477.2 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 13.7%、14.7%。 4、其他农用地 到 2010 年、2020 年,其他农用地面积分别为 548.0 公顷、513.0 公 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 16.9%、15.8%。 二、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2005 年建设用地面积为 298.3 公顷,规划到 2010 年建设用地规模 控制在 313.9 公顷以内,到 2020 年规模控制在 350.6 公顷以内,期内 增加面积 52.3 公顷。 (一)城乡建设用地 2005 年城乡建设用地面积 210.2 公顷,规划到 2010 年控制在 200.8 公顷以内,到 2020 年控制在 205.7 公顷以内。 1、城镇用地:2005 年面积为 0 公顷,到 2010 年,达到 7.0 公顷, 到 2020 年,达到 21.55 公顷,期内增加 21.55 公顷。 2、农村居民点:2005 年农村居民点面积为 210.2 公顷,到 2010 年 控制在 193.8 公顷以内,到 2020 年控制在 184.1 公顷以内,期内减少 26.0 公顷。 (二)交通水利用地 2005 年交通水利用地面积为 87.5 公顷,规划到 2010 年达到 111.6 公顷,到 2020 年达到 141.3 公顷,期内增加 53.8 公顷。 1、交通运输用地:2005 年面积为 68.3 公顷,到 2010 年达到 78.4 公顷,到 2020 年达到 87.7 公顷,期内增加 19.4 公顷。 2、水利设施用地:2005 年面积为 19.2 公顷,到 2010 年达到 33.1 公顷,到 2020 年达到 53.6 公顷,期内增加 34.3 公顷。 (三)其他建设用地 2005 年面积为 0.6 公顷,到 2010 年达到 1.6 公顷,到 2020 年达 到 3.6 公顷,期内增加 3.0 公顷。 三、其他土地结构调整 2005 年其他土地面积为 31.9 公顷,规划到 2010 年调整为 27.3 公 顷,到 2020 年调整为 22.5 公顷,规划期内减少 9.4 公顷。 1、水域 2005 年水域面积 28.2 公顷,到 2010 年调整为 25.0 公顷,到 2020 年调整为 21.0 公顷,期内减少 7.2 公顷。 2、自然保留地 2005 年自然保留地面积 3.7 公顷,到 2010 年调整为 2.3 公顷,到 2020 年调整为 1.5 公顷,期内减少 2.2 公顷。 第三章 主要用地规划 第一节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一、耕地保护 规划期内对耕地实行严格保护,加强对各类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 控制和引导。建设项目应加强用地评价和多方案比较论证,按照建设 项目选址尽量不占或者少占耕地的原则,控制各类建设占用耕地,若 必须占用耕地的,应尽量占用质量较差的耕地,扭转优质耕地过快减 少的趋势。规划到 2010 年耕地保有量为 1815.7 公顷,规划期末耕地保 有量为 1791.2 公顷,其中,规划期内建设占用耕地 42.1 公顷,通过土 地整治补充耕地 189.1 公顷。 规划期内结合“金土地”工程、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工程实施,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综合治理,改造中低产田,加大资金投入; 种地养地,科学施肥,培肥地力,从根本上改善耕地的生产条件,逐步 提高耕地质量,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因地制宜开展农业结构调整,严格控制占用基本农田,尽量选择 耕地以外的其他农用地,少占或不占耕地。严格落实国家生态退耕政 策,凡不符合国家生态退耕规划和政策、未纳入生态退耕计划自行退 耕的,及时恢复耕作条件或补充数量、质量相当的耕地。通过经济补偿 机制、市场手段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向有利于增加耕地的方向进行。 二、基本农田保护 按照“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的方针,规划对现 状基本农田进行了局部调整,将大面积、集中连片、高质量等级的耕地 划入基本农田保护范围,土地整治新增优质耕地优先划入基本农田。 新调整划定的基本农田平均质量等级应高于原有的平均质量等级。现 状基本农田中的优质园地可继续作为基本农田管护。 根据船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下达保升乡基本 农田保护任务目标,确定规划期内全乡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 1266 公顷。 考虑到不易确定范围和难以定位的建设项目需要,多划定基本农田 20.5 公顷,全乡实际划定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 1286.5 公顷。对列入项 目清单的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时不再补划,简化相应用地报批程序。 调整后基本农田质量和耕地的集中连片程度有显著提高,主要集中在 刘板桥村、白果湾村、宝凤村。 三、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措施 (一)建立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 建立领导干部考核制度,并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耕地和基本 农田保护责任书,将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纳入政府任期目标考核 内容,实行奖惩;制定乡规民约,实行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对基本农 田按片块,统一建立档案进行保护,确保规划期内耕地和基本农田面 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二)采取有效的经济激励措施,调动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 建立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奖励基金,根据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 保护面积、粮食、菜等播种面积、农业生产贡献率,按照一定的奖励标 准,奖励给对耕地保护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三)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保护 基本农田保护区必须逐块定位、划界,并按规定设立保护标志,任 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或擅自改变保护标志,不得擅自占用基本农田 保护区内的耕地进行非农业建设。经国务院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的,必 须补划质量与数量相当的基本农田。 (四)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提高基本农田质量 加强对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土地整理复 垦开发投入力度,实施综合治理,改造中低产田,利用先进科学技术, 提高基本农田质量;从事农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要保持和培肥地力, 保证基本农田质量不降低。 第二节 城镇建设用地安排 一、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与布局 规划到 2010 年保升乡城镇建设用地达到 7.0 公顷,到 2020 年达 到 21.6 公顷内,规划期内新增建设用地 21.6 公顷,建设占用耕地控制 在 11.6 公顷以内。 (一)场镇建设用地安排 规划期内应充分发挥城乡结合部的优势,接受中心城区的带动和 辐射,实现资源共享,提升该范围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水平,规划安排场 镇新增建设用地 4.3 公顷,主要安排在插板堰村。 (二)中国西部工业物流港用地安排 规划范围涉及保升乡插板堰村、新开寺村。依托遂渝高速公路,结 合国道 318 线,打造工业物流发展区,以发展生产型服务业为主攻方 向,以工业原材料、农副产品、食品、医药、五金、机械、电子和建材等 行业集群为重点。到 2020 年,规划安排新增建设用地 17.3 公顷,新增 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 9.3 公顷以内。 四、城镇建设用地控制措施 (一)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特别是建设占用耕地规模,防止建设用地 的低效扩张,促进土地利用模式创新和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二)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加强对城乡建设用地的规模控制,切实推进土地利用方式由外延 扩张型向内涵集约型转变。严格按照国家和省产业政策供地,城乡建 设项目具体用地指标,应严格执行四川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 促进城乡建设节约集约用地。 第三节 村庄用地规划 一、发展方向 规划期内,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实行旧村改造。集中精 力进行合村并点工作,以建设中心村为重点,基层村为纽带,农民自愿 为原则,引导农民向城乡和中心村集中。实施过程中,加大资金投入和 政策支持,实现农村居民点节约集约利用的目标。 二、农村居民点规模 2005 年农村居民点面积为 210.2 公顷,规划到 2010 年控制在 193.8 公顷以内,到 2020 年控制在 184.1 公顷以内。 三、农村居民点用地控制措施 (一)合理布局居民点,逐步实行合村并居 做好中心村建设和撤村并点规划,鼓励农民建房向中心村集中。 抓好农民新村建设示范,重点开展空心村和零星户整治优化农村居民 点用地布局。局部撤销规模小,基础设施差,交通不便、位置偏僻村庄。 通过村庄整理缩减居民点用地规模,逐步形成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 村居布局体系。合并后的居民点应按照规划进行建设,配套必要的生 活服务设施,对旧村进行有序改造,逐步消除“空心村”现象,对合并后 闲置不用的宅基地进行复耕。 (二)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 严格控制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严格执行农村一户一宅政策,农 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不超过规定标准的宅基地。逐步清理历史遗 留的一户多宅问题,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不得再申请批准宅基 地。有条件的地区实现农村居民点向农村居住小区集中,实现农村居 民点节约集约利用。 第四节 基础设施用地规划 一、交通运输用地 交通网络建设主要立足现有交通网络的升级改造,合理安排交通 用地。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集约高效的要求,合理布局各类交通 用地规模、结构,严格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标准。规划期间重点保障遂渝 线增建二线、西部工业物流港配套道路建设,同时对现有的农村道路 进行改扩建和硬化,做好农村公路与干线公路的衔接,完善路网结构, 提高服务水平。规划期内共安排新增交通运输用地 19.3 公顷,其中占 用耕地 10.5 公顷。 二、水利设施用地 规划期间重点加强重要堤防、水土流失的防治与预防、山洪灾害 防治、渔业基础设施和人畜饮水工程更新改造等,做好水土流失的预 防和治理工作。开展乡驻地、村舍集中饮水与水污治理工程,实施西部 工业物流港水污治理设施建设。规划期内共安排新增水利设施用地 34.3 公顷,其中占用耕地 18.5 公顷。 三、旅游用地 围绕桃花山生态植物园建设,加大旅游投入,打造旅游精品,规划 期内共安排新增旅游用地 3.0 公顷,其中占用耕地 1.6 公顷。 第五章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为加强对建设用地的空间管制,按照保护资源与环境优先,有利 于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结合保升乡城乡工矿用地控制指标与城乡建 设用地增减挂钩,划定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和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形成 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 第一节 允许建设区 (一)范围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以内,规划新增城乡、工矿、村庄建设用地 选址的区域,也是规划确定的城乡建设用地指标落实到空间上的预期 用地区,主要包括保升场镇、以及附属于城镇的中国西部工业物流港 等工业集中发展区现状及新增城乡建设用地,允许建设区面积为 205.7 公顷,其中,城镇允许建设区 21.6 公顷,占允许建设区总面积的 10.5%;村庄允许建设区 184.1 公顷,占允许建设区总面积的 89.5%;工 矿允许建设区面积 0.03 公顷。 (二)管制规则 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城、乡、村或工矿建设发展空间,具体土 地利用安排应与依法批准的相关规划相衔接; 区内新增城乡建设用地受规划指标和年度计划指标的约束, 应统筹增量保障与存量挖潜,确保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规划实施过程中,在允许建设区面积不改变的前提下,其空 间布局形态可调整,同时尽量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少占农 用地特别是耕地,但不得突破建设用地扩展边界; 允许建设区边界(规模边界)的调整,须报规划审批机关同级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查批准。 第二节 有条件建设区 (一)范围 为适应城乡建设发展的不确定性,在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之外, 因地制宜划定城镇、村、工矿建设规划期内可选择布局的扩展边界。城 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以外、扩展边界以内的范围即为有条件建设区, 区内土地可以用于规划建设用地区的布局调整或使用农村建设用地整 治挖潜(挂钩)指标进行建设。有条件建设区面积 480.0 公顷,主要位于 插板堰村(139.4 公顷)、新开寺村(187.0 公顷)、保升村(53.3 公顷)、干 田坝村(81.2 公顷)、老拱桥村(14.1 公顷)、白果湾村(3.3 公顷)。 (二)管制规则 区内严格避让优质耕地和重要的生态环境用地,城乡工矿(或 农村居民点)用地按允许建设区的要求进行管理,区内线性基础设施用 地和其他独立建设用地按照管制建设区的要求进行管理; 在城镇工矿、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控制指标已经用完、且所 有约束指标没有被突破的前提下,报经规划审批机关同级国土资源管 理部门审查批准,区内土地安排可用于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或 农村居民点缩并)的新增建设用地; 区内新增城镇工矿(或农村居民点)用地受年度计划指标约束, 并与拆并建设用地规模挂钩,实行“先拆后建”; 区内建设占用的耕地,必须严格依靠辖区范围内的旧村庄拆 并复垦补充; 规划期内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原则上不得调整,如需调整按规 划修改处理,严格论证,报规划审批机关批准。 第三节 限制建设区 (一)范围 限制建设区指除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以外的其他区域,是 城镇、村、工矿的合理隔离带。该区面积为 2535.8 公顷。 (二)管制规则 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农业生产空间,是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开 发和基本农田建设的主要区域; 区内新增建设用地受规划指标和年度计划指标双重约束,禁 止城、乡、村新增建设,严格控制线性基础设施和独立建设新增用地, 规划中以列明、且已安排用地布局的线性建设项目,符合规划,规划中 未列明、或虽已列明但未安排用地布局的线性建设项目,须由规划批 准机关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开展项目选址和用地的专家论证, 论证通过后方可审批。 第四节 禁止建设区 (一)范围 限制建设区指除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以外的其他区域,是 城镇、村、工矿的合理隔离带。该区面积为 19.9 公顷。 (二)管制规则 区内土地的主导用途为生态与环境保护空间,严格禁止与主 导功能不相符的建设与开发活动;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规划期内禁止建设用地边界不得调 整; 区内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与建设项目用地,须报规划审批机关 同级土地管理部门组织项目选址和用地的论证,从严把关。 第六章 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第一节 土地生态建设规模 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总目标是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 衡,实现国土综合整治,促进可持续发展,参与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各 区域土地生态建设规划必须服从全区的总体利益,并建立在对区域有 关生态和经济方面众多因素进行综合生态经济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各 区域间的相互协作,对生态建设工程进行合理布局,实现总体利益的 最大化和长远化。 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应尽量顺应自然地貌形态,维护水系等水生生 态系统,布设绿色廊道,预留乡土植物群落生长空间,发挥以耕地、园 地、林地和水面等共同构建的绿地空间的生态功能,完善城乡生态空 间。规划期内,耕地面积不低于 1791.2 公顷,园地面积 86.9 公顷,林地 面积 477.2 公顷,水域面积 21 公顷,占全乡土地总面积的 70%以上, 以保障规划期内生态用地的稳定。 第二节 合理安排生态屏障用地 设定核心生态网络体系,维护和改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形成基 本的国土生态屏障。维持自然地貌的连续性,顺应自然地形地貌的形 态,按最大适宜度安排各类用地。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不得破坏区内自 然与人文景观。维系涪江等江河以及境内湖泊的自然形态,构建以山 体、河流、湖泊湿地等为主体的陆相、水相生态脉络相互交融的国土生 态屏障。在规划铁路和高速公路两边构建绿色道路工程,并且沿着涪 江与渠河打造水系森林工程。 第三节 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措施 一、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 对各村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排放实行专道排污;节约利用水资源, 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和工业,防止过分抽取地下水,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增强蓄水能力。加强涪江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 重建设轻保护的状况。 二、实现立体绿化,保障环保基础设施 在城乡主要道路和渠河、涪江两岸增加绿化带,建立花卉苗木基 地,推进沟渠路旁植树种草,在居住区增加绿地面积,提高城乡绿化率, 实现立体绿化。重点保障西部工业物流港、场镇水污设施工程城乡环 境综合整治基础设施用地。 三、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严禁向渠河、涪江和农田排放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建筑垃圾和其 他废弃物;加强“三废”治理,合理安排水污治理、垃圾填埋等基础设施 用地;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大力提倡和 积极推广科学的施肥和农药施用方式,为农村人民生产生活创造良好 的生态环境条件。 第七章 土地整治安排 第一节 土地整治目标 严格执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并积极完成市 级规划下达的补充耕地任务,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工作,科学论证、合理 规划,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农业生产力,有效利用土地资 源。 根据全乡土地整治的潜力及土地利用现状等因素,确定本乡土地 整治目标为:规划期内土地整治补充耕地 189.1 公顷,其中土地开发增 加耕地 12.5 公顷,土地整理增加耕地 160.8 公顷,土地复垦增加耕地 15.8 公顷。 第二节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安排 一、土地开发 对土地后备资源的开发,需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增 加开发的技术、资金投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利 用。 根据可供开发的后备土地资源潜力,综合考虑生态保护和农业基 础设施建设等因素,全乡土地开发项目规模共计 13.9 公顷,补充耕地 面积 12.5 公顷,其中规划近期开发补充耕地 4.2 公顷。 二、土地整理 加大全乡中低产田土改造力度,通过土地整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水平。规划期内,全乡农地整理项目规模共计 1540.9 公顷,补充耕地面积 160.8 公顷,其中规划近期农地整理补充耕 地 53.6 公顷。重点区域包括干田坝村、刘板桥村、太和桥村等。 第三节 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 为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充分挖掘农村建 设用地的整理潜力,统筹城乡发展及新农村建设,进一步节约集约利 用土地,优化全乡用地结构和布局。通过对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挂 钩),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 规划期内,规划安排通过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 将全乡具备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条件的 87.8 公顷农村居 民点用地纳入挂钩项目范围,实现挂钩周转指标 87.8 公顷,扣除农民 集中居住区使用挂钩指标 38.5 公顷(60 平方米/人)以及城镇建新区使 用挂钩指标 33.5 公顷,最终实现净增耕地 15.8 公顷,其中规划近期通 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加挂钩项目实施增加耕地 5.3 公顷。 第四节 土地整治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乡政府领导任组长,国土资源所具体负责,城建、财政、农 业、民政、交通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土地整治项目的 组织实施落实,协调解决实施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研究制定相关政策 并落实。 2、科学规划,分批实施 土地整治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在编制规划时,必须在全面 分析土地整治现状、潜力基础上,科学编制土地整治专项规划,确保农 田水利、土地平整、田间道路等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实用性和科学性。 依据土地整治专项规划,根据先易后难、区域治理、集中连片、量力而 行和分期实施的原则,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分批组织实施,确保整治质 量。 三、加大土地整治资金投入 政府资金要优先用于基本农田整理、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和重点项 目,筹集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专用资金,在建立专项资金的基础上,拓 宽资金渠道,通过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市场化运作,使 土地整治步入良性循环。 四、规范整治项目管理 强化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对土地整治项目的立项审核、规划设计 和实施进行统一组织和管理,按设计组织施工,按进度拨付资金,按程 序检查验收,引导和规范土地整治活动。 五、保障耕地占补平衡 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规划期内确保完成补充耕地指标, 建设占用耕地的单位,严格按照“先补后占”的原则,补充数量和质量相 当的耕地,也可缴纳耕地开垦费,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补充耕地, 实现规划期内耕地占补平衡。 六、完善农村居民点整治挖潜(挂钩)机制 (一)组织领导。成立领导班子,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导,以保民生、 保增长、保稳定为主线,尊重群众意愿,保障各项措施的实施,积极推 进节地型新农村建设模式,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优化乡域 建设用地布局。 (二)资金保障。设立专门的资金和账户,保障整治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