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化学2019高考一轮练练题:填空题(5)含答案李仕才1、已知反应: 2SO2(g)O2(g)?2SO3(g)H196.6 kJmol1 反应: 2NO(g)O2(g)?2NO2(g)H113.0 kJmol1则SO2(g)与NO2(g)反应生成SO3(g)和NO(g)的热反应方程式为_。答案SO2(g)NO2(g)?SO3(g)NO(g)H41.8 kJmol1解析已知反应: 2SO2(g)O2(g)?2SO3(g)H196.6 kJmol1,反应: 2NO(g)O2(g)?2NO2(g) H113.0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2即得到SO2(g)与NO2(g)反应生成SO3(g)和NO(g)的热反应方程式:SO2(g)NO2(g)?SO3(g)NO(g)H41.8 kJmol1。2、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气合成甲烷过程中会发生如下反应:.CO(g)3H2(g)= CH4(g)H2O(g)H1 206 kJmol1.CO(g)H2O(g) = CO2(g)H2(g)H2 41 kJmol1.2CO(g)2H2(g)=CH4(g)CO2(g)H 3 247.4 kJmol1(1)图1是太原理工大学煤化工研究所利用热力学数据分析得到温度对反应ln K(化学平衡常数K的自然对数)的曲线图,请分析出现这样趋势的原因是_。(2)提高甲烷反应选择性的关键因素是_,根据相关知识和图2分析合成甲烷适宜的反应条件是在550630 K、1 MPa的原因是_。答案(1)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反应向吸热的逆反应方向移动使ln K减小(2)催化剂此条件下反应速率较快而且甲烷产率较高解析(1)CO(g)3H2(g)=CH4(g)H2O(g)H1 206 kJmol1此反应正方向是放热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ln K 也减小。(2)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的移动,是提高甲烷反应选择性的关键因素,根据相关知识和图2分析在550630 K和1 MPa的条件下反应速率较快而且甲烷产率较高,是合成甲烷适宜的反应条件。3、T C时,向1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乙苯(g)和2 mol Cl2(g)发生反应:H0,乙苯(或Cl2)、 氯乙基苯(或HCl)的物质的量浓度(c)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1)02 min内,以HCl表示的该反应速率v(HCl)_。(2)6 min时,改变的外界条件为_,该条件下的平衡常数K_。(3)10 min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1 mol乙苯、1 mol Cl2、1 mol 氯乙基苯和1 mol HCl,则此时该反应v正_(填“”“”或“” )v逆;若12 min时反应再次达到平衡,则在012 min内,Cl2的转化率_。(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答案(1)0.05 molL1min 1(2)升高温度81(3)86.7%解析(1)T 时,向1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乙苯(g)和2 mol Cl2(g)发生反应,2 min时氯化氢的浓度是0.1 molL1,则用氯化氢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1 molL12 min0.05 molL1min1。(2)制备氯乙基苯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6 min时,乙苯、Cl2的浓度在减小,而氯乙基苯和HCl的浓度在增加,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只能是升高温度;该温度下达到平衡,依据题干条件可知,c(HCl)0.18 molL1,n(HCl)1.8 mol, 起始/mol 2 2 0 0转化/mol 1.8 1.8 1.8 1.8平衡/mol 0.2 0.2 1.8 1.8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可以用物质的量代替浓度计算平衡常数,则平衡常数为K81。(3)10 min时,乙苯、Cl2、氯乙基苯和 HCl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02 molL1、0.02 molL1、0.18 molL1、0.18 molL1,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1 mol 乙苯、1 mol Cl2、1 mol 氯乙基苯和1 mol HCl,此时乙苯、Cl2、氯乙基苯和HCl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12 molL1、0.12 molL1、0.28 molL1、0.28 molL1,5.481,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设转化的乙苯物质的量浓度为x molL1,则 起始/molL1 0.3 0.3 0.1 0.1转化/molL1 x x x x 平衡/molL1 0.3x 0.3x 0.1x 0.1x 平衡常数为K81,得x0.26,所以氯气的转化率是100%86.7%。4、某温度下,Ca(OH)2、CaWO4的相关数据见下表项目CaWO4Ca(OH)2lg c(阴离子)42lg c(Ca2)64将钨酸钠溶液加入石灰乳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WO(aq)Ca(OH)2(s)?CaWO4(s)2OH(aq)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答案100解析已知CaWO4(s)?WO(aq)Ca2(aq),Ksp(CaWO4)c(WO)c(Ca2)1104110611010;Ca(OH)2(s)?2OH(aq)Ca2(aq),Ksp(Ca(OH)2)c2(OH)c(Ca2)(1102)211041108;则WO(aq)Ca(OH)2(s)?CaWO4(s)2OH(aq)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sp(Ca(OH)2)Ksp(CaWO4)(1108)(11010)100。5、某高校的研究人员研究出一种方法,可实现水泥生产时CO2零排放,其基本原理如图所示:上述电解反应在温度小于900 时进行,碳酸钙先分解为CaO和CO2,电解质为熔融碳酸盐及碳酸钙,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3CO24e=C2CO,则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答案2CO4e=2CO2O2解析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电极反应为2CO4e=2CO2O2。6、用如下实验方案测定亚氯酸钠样品的纯度。亚氯酸钠样品纯度测定实验用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lO4I4H=2H2O2I2Cl、I22S2O=2IS4O(1)该测定实验用到的指示剂为_。(2)为测定亚氯酸钠样品纯度,需要用到下列实验数据中的_(填字母)。A亚氯酸钠样品的质量(a g)B过量的碘化钾晶体的质量(b g)C稀硫酸的浓度(c molL1)和体积(D mL)D指示剂的加入量(d mol)E标准液的浓度(e molL1)和消耗体积(V mL)用上述选定的数据表示出样品中NaClO2 质量分数_。答案(1)淀粉溶液(2)AE%解析(1)有碘单质参与的反应,一般采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2)为测定亚氯酸钠样品纯度,肯定需要用到亚氯酸钠样品的质量(a g),故A正确;过量的碘化钾未参加反应,无需知道碘化钾晶体的质量,故B错误;稀硫酸只是酸化溶液,无需知道其浓度和体积,故C错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佳木斯市向阳区2024-2025学年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苏州昆山市、太仓市2025届中考冲刺预测卷(六)语文试题含解析
- 昆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药用高分子材料》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华中科技大学《大学英语写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科技学院《城市地理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生物教材分析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宁夏医科大学《城市设计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制图(Ⅱ)》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绿色建筑检测与评价》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广东省能源集团西北(甘肃)有限公司招聘1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5月26日河南省事业单位联考《职业能力测试》真题及答案
- 寻甸城乡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笔试信息
- 本科成考试题及答案政治
- 上海市松江区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卷(带答案)
- 第二单元阅读综合实践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中国桂花茶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陕西省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定向招聘真题2024
- 2024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东省分行招聘笔试真题
- 2025年河南省新乡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2025山东能源集团中级人才库选拔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