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参加“新出简帛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几点感想2000年8月19-22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北京达园宾馆召开的“新出简帛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是继达慕斯学院会议(1998年5月22-26日)和武汉大学会议(1999年10月14-17日)后又一次讨论新出简帛的国际会议(上两次会议我也参加了)。1会议的主题发言包括九批材料,基本上都是未发或未完全发表,学者企盼已久的材料,特别是对上海楚简,大家更是一往情深。关于这次会议,会前有很多宣传,会后有很多报导,光是纪要就有好几篇,非常热闹。有学者打电话给我,说是方寸大乱,七上八下,惟恐辛苦多年,一旦土崩瓦解。我说,不至于吧。我读过这些报导和纪要,其实只有一个印象,就是哪些哪些外宾光临,哪些哪些权威指导,真正的问题是什么,大家的争论在哪里,反而语焉不详。所以,我想撇开司空见惯的客套,纯粹从个人感受出发,说说自己到底学到了什么。我的印象是,这次会议,大家讨论的热点是:(1)上博楚简孔子诗论,(2)马王堆帛书式法,(3)王家台秦简归藏。其他介绍也重要,但讨论较少。这里,我想把我的感想(包括我在会议上已经说过或想说但没有说完的话),直抒己见,写在下面:一、上博楚简孔子诗论(马承源先生介绍)马先生的介绍,大家兴趣最浓,问题也最多。比如裘锡圭先生说,他很怀疑简文“孔子”(合文)或许应释为“卜子”(合文),“卜子”就是卜商,即孔子弟子中以“文学”著称的子夏,李学勤先生也说,他完全支持裘先生的想法,这就是一个大问题。上博楚简,我是最初的整理者,马先生已经提到(他说“我们很忙,抽不出时间,所以请北京大学的李零教授对简文做了初步的分类和隶定”),2会议期间,老是有人来问,希望我对这个问题发表一点意见。我在会议上做过一点解释:(1)首先,马先生说的“孔子”,原文是作“”,右下有合文号。裘先生说,这个字和常见的“孔子”不太一样,这是事实。我说,如果“孔子”是误释,那这个责任不在马先生,而在我。因为当初写释文,那是我把它释为“孔子”的。简文和一般的“孔子”写法不同,这个情况,我是早就注意到的(我也怀疑过这个字,它是不是“子上”的合文,或其他什么字)。但为什么我还要把它释为“孔子”?这是因为考虑到简文的上下文。说到简文的“上下文”,我想讲一下。马先生说,本篇是和另外两篇,即他称为子羔和鲁邦大旱的两篇,为同一人所书,原先是钞在同一卷上,属于三篇合钞;此篇没有篇题,孔子诗论是他根据内容加上去的。他说的“另外两篇”,就是我说的“上下文”,这次会议,没有展出材料,等于掐头去尾。为了让大家明白问题出在哪里,我想对有关情况做一点介绍,讲一下我个人的理解,不对的地方,完全由我负责。第一,马先生说的三篇,在我看来,其实是一篇。这篇简文,原本是由六章构成(简文残缺,就现有简文看,至少有六章),章与章有墨钉为隔(有一个章号残去),接钞连写,而不是三篇合钞。因为简文分篇,多以篇号作结,另行钞写,和这种情况是不太一样的。第二,简文六章,不只中间三章有“孔子”(即我释为“孔子”,裘先生释为“卜子”的那个人),一头一尾也有。它的第一章和第二章,是子羔问于“孔子”,马先生叫子羔;第三、四、五章,是“孔子”自陈,马先生叫孔子诗论;第六章,是鲁哀公问于“孔子”,马先生叫鲁邦大旱。它们显然都是围绕同一个人物。如果子羔和鲁哀公问教的人是孔子,那么论诗的也就只能是孔子。反之,释为“卜子”,也要有一致性。第三,简文有篇题,在第二简的简背(简文篇题有首题和尾题,上博楚简,首题多在正数第二简的简背,尾题多在倒数第二简的简背),是作“子羔”。这显然是据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内容而加,并不能涵盖全部内容(这种例子很多)。但这是简文原有的篇题。现在整理简文,一般原则都是,原来有篇题,就不再拟补。我们根据这个原则,应将此篇题为子羔篇,而不必另起题目,更不必起好几个题目。在做了上面这些说明之后,我说,当初我把简文中的那个合文释为“孔子”,主要考虑不是字形,3而是内容。子羔和鲁哀公问教的人,说话口气比较大,完全是教训的口吻。我个人感觉,这个人不太像是子夏,而更像是“孔子”。4(2)简文所见诗经篇名很多,风、雅、颂都有,排列似乎没有规律。这些篇名,大部分可以对出来,少数几篇在今本找不到,恐怕不能称为“佚诗”,因为这几篇也可能是同篇而异名。还有马先生提到的另外两篇简文,一篇是记歌曲的篇目和曲调,除硕人,均不见于三百篇;一篇是与诗经相似,也不见于三百篇。我理解,前者可能只是一个包含硕人在内的歌曲集的目录;后者则可能是一种模仿之作(这类拟作在汉代仍流行),恐怕也不能归入“佚诗”。(3)此篇开头的“诗毋邻言,乐无邻情,文毋邻言”,这个“邻”字,饶宗颐先生读为“吝”是对的。“邻”和“离”读音相差太远,读为“离”是不太合适的。二、马王堆帛书式法(李学勤先生介绍)简文释文见今年文物第7期(85-94页),开会时我才看到。池田知久先生和马克先生说我是研究这个问题的专家,要我务必发表评论。其实我并不是研究式法的专家(马克先生才是这方面的专家),对这篇东西也没有深入研究,仓促发言,只是提了一点问题,和大家商讨(可惜的是,我们讨论时,李学勤先生不在,得不到他的回应):(1)首先,文物发表的释文,我只粗读过一遍。这篇释文,题目是马王堆帛书式法释文摘要。原来我以为,“摘要”的意思是说,这篇帛书的篇幅很长,现在只摘登了其中的七段,它们虽然还不是全部,但每一部分是完整的。可是马克先生告我说,情况并不如此,即使是已经发表的简文,其实也并不完全:其中祭、式图,只有释文没有照片;其他五部分,照片上的字,开头、结尾往往漏掉,没有释文。我对了照片,情况果然如此。(2)此篇的第一部分,整理者称为天一。这一部分的开头,断句有误,应作“所以胜。天一:东以庚寅,南以戊寅,西以甲寅,北以丙寅”。“天一”以下所述,当即下文所说的“天一之徙”。“所以胜”的上文还有5行字,完全没有释文。它是分天一所徙为十二神,马克先生在会上已经做了复原,可供整理者参考。我理解,这一章可能是天一家说的一个总表,作用相当九店、放马滩和睡虎地日书讲建除、丛辰的部分,是放在前面作提纲的。下面的徙是与方向有关的杂忌之一,它与天一之徙有关。再下来的天地,也与“徙”有关。古人说“天道曰堪,地道曰舆”(汉书艺文志有堪舆金匮,注引许慎说),饶宗颐先生怀疑,它也可能与古代的堪舆家说有关。上朔,马克先生有详论,5李学勤先生叫“式表”,这个词是现代术语,就像我把式所表现的图式叫“式图”(释文第六部分用了这个标题),并不是古人本来的讲法。祭,亦属杂忌类。式图有图(释文有复原图,没有照片),帛书是按“坐阳”、“坐阴”、“皙”、“勺”四位排列宜忌,“坐阳”、“坐阴”是丛辰家的术语。它的内容似与上面的祭有关。关于这两部分的关系,我在会议发言中做了一点复原,并在黑板上画了复原图。我理解,祭的“复”、“折”、“掩”是从东方开始排,角、亢为“复”(原文残缺),氐、房、心为“折”(“心”上缺“氐、房”,“心”下脱“折”),尾、箕为“掩”;然后是南方,东井、舆鬼为“复”,柳、星、张为“折”,翼、轸为“掩”;然后是西方,奎、娄为“复”(裘锡圭先生和汪涛先生指出,“翼、轸掩”后脱“奎、娄复”),胃、昴、毕为“折”,觜觹、参为“掩”;最后是北方,斗、牵牛为“复”,须女、虚、危为“折”,营室、东壁为“掩”。可见这两部分是连在一起。刑日也有图(释文也附了复原图),是以“”、“中”排列宜忌。这是原文结构的大概。(3)关于此篇的定名,学者有不同看法。这个问题比较麻烦。因为我们都知道,按照古代数术的传统,式法(用式盘运转决定吉凶的一种占卜)和选择(根据历日吉凶选择举事宜忌的数术)是内容相关的两类,汉书艺文志把它统称为“五行”(后来史志也以此名泛指天文历算以外的数术)。早期式法是模仿天文,选择是模仿历法,选择和式法有关,正像历法和天文有关,两者有同构性。选择和式法的区别只是在于,式法是讲式的操作运行或与操作运行直接有关,而选择是按历行事,与式法有关的技术都是通过历来实现,它是相对独立于式的操作运行。式法在古代有很多门类,并不一定能用“景祐三式”(太乙、遁甲、六壬)来限定其范围和种类;后者也有许多不同的门派和类别,比如汉武帝聚占家决娶妇择日,当时请来的专家就有五行、堪舆、建除、丛辰、历、天人、太一七家(史记日者列传),6历代讲这类数术的书也有“阴阳”、“五行”、“时令”、“月令”、“历书”、“历注”、“历忌”等不同名称。现在考虑定名,我的印象是,它恐怕更接近的还是选择而不是式法。现在称为式法,并不一定很准确,至少并不一定就比原来叫阴阳五行更好(后者只是一个笼统的名称)。(4)如果非给此篇起一个比较准确而不是笼统的名称,当然最好是和现已发现的同类书籍进行比较。现已发现的这类书,除楚帛书外,很多都被称为“日书”,还缺乏细致的分类,它们当中,真正有题名的日书只有睡虎地日书,其他“日书”的类别相当复杂,其中和睡虎地日书相仿,主要是九店和放马滩的日书,它们都是以建除总表和丛辰总表作纲目,附列分门别类的杂忌为主要形式,属于建除、丛辰家说。帛书与这类日书在形式上有类似处,也是既有总表,也有杂忌,但门派显然不同。马克先生建议,帛书既然是以天一家的总表作开头,也许最好叫天一家说或天一家论,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路。但帛书释文除这一部分,还有可能与堪舆家说(如天地)或丛辰家说(如式图)有关,不一定是纯粹的天一家说。古代日书,很多都是实用手册,往往杂用众术,不主一家,我们不一定能够以家法来作定名标准。比如睡虎地日书,我们就不好称之为建除家说或丛辰家说。(5)选择与式法有关,并且相互匹配,过去我们对这一点很强调。但认真讲,这很可能只是战国秦汉以来的情况。因为左传一书中已经有若干择日之说。我们从左传的记载看,更早的择日之术,好像都是从历日禁忌的实际运用归纳出来,并不一定是配合于式法。早期很可能还有“前式法”的择日之说。7另外,顺便说一句,这次会议的报告还提到,王家台秦墓和虎溪山汉墓都出土了“式盘”(可惜没有幻灯),这是很重要的发现。因为这两件“式盘”,一件是战国末年的,一件是西汉初年的,比过去发现的八件年代更早。但我听过介绍的感觉是,王家台秦墓所出并不是真正的式盘,而只是一件画有“式图”并附有文字的有柄木板(因为它并没有天盘、地盘一类可以运转的构件);虎溪山汉墓所出,也不是九宫类的式盘,而是一件六壬式。1参看:邢文“新出简帛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艾兰闭幕式上的讲话,以及孙庆伟录音整理的专题报告摘要,收入北京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古代文明研究通讯,总第六期(2000年9月),27-48页。2这是马先生第一次向外界透露,我是上博楚简的整理者。关于上博楚简,外间报导很多,有些情况不太准确。比如篇名和种类,很多还是根据最初的整理,即1995-1996年的整理。1995年秋,上海博物馆请我整理这批楚简,我是一边剪贴分类,一边写录释文(不只是隶定,也括注释读和标点断句,这些工作从一开始就分不开)。当时,我在北京单干,手头没有照片,只有复印件,很多地方看不清,留下不少遗憾,错误在所难免。1996年冬,我把整理过的材料,片纸不留,全部上交,分出的书是80多种,每种都题了篇名,题目多出拟补,不一定准确。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到上海剪贴照片。那个冬天,我在上海博物馆蹲了三个月,白天在青铜部剪贴照片,晚上在招待所补改释文,马不停蹄,一直干到开学,春节都没有回家。当时协助整理的有李朝远、周亚、孙慰祖、马今洪、李柏华、韦志明、谢海元等人,大家合作很愉快,也很有成效。虽然因为抢活,我们的整理还留下不少问题,但毕竟为后来的工作奠定了基础。这以后的注释工作是由马承源先生领导,我只承担一部分,其他是由大家分头进行。虽然我对后来的整理几乎一无所知,但多次往来于北京、上海之间,还是发现不少问题。近来,通过对脱水竹简的核对,我们又发现不少背题,可以订正原来的定名。我发现,简文所含古书,种类至少在100种以上。3此字右上所从的,也有可能是从“孔”字所从的讹变。楚文字中的“卜”字,一般是作“”,与此差距较大。当然,李学勤先生解释说,这个合文中的“卜”字是取楚“占”字上半所从的“卜”字,而不是通常的“卜”字,这个问题还值得研究。4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羔比孔子小30岁,子夏比孔子小44岁,子羔的年龄比子夏大14岁。但简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ARVR互动体验设计
- 集团化会议服务模式
- 2024年影楼与顾客肖像权使用合同
- 矿业数字化转型-第1篇
- 新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系与同步推进考核试卷
- 老化致视网膜破裂
- 2024年度航天技术研发与转让合同
- 解读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 2024年工业设计知识产权转让合同
- 2024年国际金融咨询服务承包合同
- 心理健康家长会(课件)-小学生主题班会通用版
- 新生适应性成长小组计划书
- 08SS523建筑小区塑料排水检查井
- 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案例 课件
- 父亲去世讣告范文(通用12篇)
- 人教版八年级上Unit 2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Section A(Grammar Focus-3c)
- 导读工作总结优秀范文5篇
- SB/T 10851-2012会议中心运营服务规范
- JJF 1916-2021扫描电子显微镜校准规范
- GB/T 6587-2012电子测量仪器通用规范
- GB/T 4162-2008锻轧钢棒超声检测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