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我与书的迹遇.doc_第1页
散文随笔:我与书的迹遇.doc_第2页
散文随笔:我与书的迹遇.doc_第3页
散文随笔:我与书的迹遇.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散文随笔:我与书的迹遇 自从识字起,书籍就发挥着一种可以让我快速安静、不闹腾的魔力。玩具有玩腻的一天,电视节目有结束的一刻,而书籍不同,它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及时来到你的身边与你进行平等而温馨的对话,当然这是在长大后、读过许多书后才体会到的。 提笔写到这,我在想,如果从前的我和之后的我都没有读过书或不爱读书,我的人生会是怎样的呢?也许,日子还是照样过,岁月流逝依旧,但我会感觉就是少了点什么东西,但又说不出具体少了什么东西。大概会少了大量阅读之后对事物感知的敏感和善感,以及阅读带给我的安静的乐趣吧?会让我变得麻木不仁吧?有的人活了一辈子,得到的除了年龄别无其他;有的人英年早逝,却为世界文明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像伟大的亚历山大大帝,在30岁去世时就已把希腊文明的种子播撒到全世界。 如今,在教育制度的压力和束缚之下,阅读变得越来越功利化和实用化,对考试没有贡献意义的书,便被遗忘在一边。同时,现代我们的阅读存在着心浮气躁、快餐式阅读等问题,我们的整体阅读能力在退步、阅读质量变得不尽如人意。 其实读书本就是无用的,当然这里的“书”指的是教科书以外的书。但我想书的无用之用就是让我们在快速的城市生活中停下来片刻,静一会,看看我们忙忙碌碌的生活,进而把目光移到书中,看看忙碌之外的世界。其实忙碌中的我们忘记了什么是幸福,我们到底追求的是什么。而文学能够在我们在迷茫失落时,给我们以启发,让我们感受到什么是爱,给予我们美好的情操和美好的憧憬。 最近几个月,我一直沉浸在一本米奇阿尔博姆的小说在天堂遇到的五个人里。当我第一眼看到这个书名的那刻,我就确定这是我一直盼望能够读到的一本小说。 这是一个关于天堂的故事,一本关于人性与爱的书。主角爱迪是一位游乐场维修工,在他八十三岁生日那天,为了挽救在突发事故中身处险境的小女孩而丧命游乐场。醒来时,他已身处天堂。在那里,他遇见了五个被爱迪或铭记或忽略或遗忘的那些曾经出现在他生命里的人,他们当中有的可能曾经改变了主角的人生,也有的可能曾因为他而被改变了命运。他们引领他去找寻逝去的岁月,并说出爱迪要在他们身上学习的功课。爱迪逐渐领悟到:原来,自己的生命里一直都有着别人生命的延续;而别人的故事与自己的故事,会在不经意间,发生预料之外的交集。 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现实生活中我们谁都不知道天堂是否存在,天堂里是否有人的存在。但就如小说中所说的那样:“每一个人都是重要的人,每一个生命都会触碰到另一个生命,而你所付出的爱,永远不会白费。”这个美好的故事告诉我们:其实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爱,而这种爱恰恰是文学阅读所能给予我们的。不管这个社会变得多么复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多么冷漠,支撑起这个世界、这个社会的,支持着我们生活下去的,恰恰是爱。而文学阅读能给予我们的这种爱,能激起我们对爱的向往和美好感情,影响我们一生。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人类离不开文学,为什们像钱学森那样的伟大科学家,他也热爱文学,撰写和发表过有关美学、文化学、文艺学等方面的精深论文,有着丰富的文学艺术修养。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形无形地影响到另一个人,而书籍的作者恰是在以文字感染着他人,影响着世界。在此,我想改编一句名言“我阅故我在”阅读影响并改变了我的存在。我与书的不同迹遇还会继续,同时我也会尽己微薄之力去传递阅读,传递阅读给予我的影响,传递爱。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不断在我耳边重复,从小到大。别误会这并不意味着我出自书香之家,恰恰相反,我父母都是初中毕业,未受过良好教育的他们,在外闯荡历尽艰辛,以致将所有希望寄托在我们孩子身上。尽管如此,心有余悸却力不从心,直到幼儿园,我才见到“书”。时间证明了我的童年并未在书中度过,关于童年书中的记忆只停留在图画,算数,ABC中。套用如今的话,我已输在起跑线上了。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一如既往,家长的殷切关怀,老师的苦口婆心,暗自形成用成绩衡量一切的标准。小学六年,面对“教材”逐渐增多,我都一直循规蹈矩,刻苦学习,听课,按时完成作业,测试,考试。打开书架,阅读与训练、小学生日记、小学生作文居多,记得那时喜欢看的是少先队员第二课堂,从中拓展视野,尽管如此,与其他孩子相比,我与“书”依然停留在最熟悉的陌生人。 渐渐地,迎来了妙龄少女时代。我开始接触言情小说,为小说中的主人公幸福圆满结局洋溢笑意,为悲情分离而流下眼泪,为奸诈的小人开口大骂,为正义的救世主暗暗称赞。这种情感也最真实,容不下一点点瑕疵。后来,郭敬明,饶雪漫,夏茗悠等的畅销书走进我的世界,当然,对于名家的经典之作童年骆驼祥子朝花夕拾经久不衰产生好奇,也认真阅读起来。高中时代,我疯狂地爱上三毛,雨季不再来的一天天文章足以使我震慑,她为文字注入了灵魂,带着我飞向的世界;撒哈拉沙漠则带我闯进寸草不生却激情四射的沙漠,体验异乡风情。老师介绍的平凡的世界让我走向70、80年代的城乡生活高中生活,激起我对文字的热爱,古今中外虽探讨不深,起码涉略些许。可最终,这种阅读习惯被我硬硬扼杀,一次次强调大学的重要性,一次次加深知识的模糊性,不知不觉间,我形成了一种把看书当做是对学习不敬的谬论,停止对课外书的追求,直到高考后的深思,原来书籍是永无止境的,它可以启发你的思维,开拓你的视野,增加你的知识,为创新奠定基础。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是啊,书籍如此之多,又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又怎能与它脱节?迄今为止,身为大学的自己为未触碰中国文化璀璨四大名著而感到孤陋寡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