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之旅—慧修参加太极大师王西安散手培训感悟.doc_第1页
修行之旅—慧修参加太极大师王西安散手培训感悟.doc_第2页
修行之旅—慧修参加太极大师王西安散手培训感悟.doc_第3页
修行之旅—慧修参加太极大师王西安散手培训感悟.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修行之旅慧修参加太极大师王西安散手培训感悟 修行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磨练、完善生命的过程。所以修行,不仅仅是自修,也需要寻师访友,也需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慧修最近一周专程到河南焦作参加了王西安大师的四十八路散手培训课程,收获很多,记录如下,为各位同道做个参考。 学习王西安大师传下来的陈氏太极拳也有好几年,但一直以练习套路为主,间或练习一下推手,感觉太极拳的老架一路、二路套路中蕴含无穷奥妙。随着练习时日的增加,对套路中招式的含义和用法也有了一知半解的认识,但总是感觉隔着一层,看不清晰。 这次能有机会参加大师的亲授教学,终于可以进一步了解太极技击的奥秘,我很兴奋。 近一周的培训,对于学习散手四十八式来说,时间不算短。但要真正领悟并把四十八散手融会贯通练到身上,这时间又确实有点短。 在培训课上,大师讲解了很多东西,也演示了很多东西。讲解的东西还比较容易记住,但记住的还是死知识,而要把这些知识结合自己个人的情况,逐步应用起来,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更难的是,大师的亲身演示中,其实包含了非常丰富的信息。一举手,一投足,看似随意中其实暗含的玄机。如果没有经历过实战训练,没有过多年对太极拳架的纯熟演练,要想把握其中奥秘,就似雾里看花。偶尔,隐约感悟到其中某个片段的玄妙,却又感觉差了一丝,不得要领。再一体悟,发觉这其中还有更深几层的含义,让人神往。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感觉和看法,因各自背景和观察侧重点不同,各自收获应该是会有些差别的。我们这期同时参加培训的有近百人,相信大家都会有自己的收获。篇幅所限,无法一一详述具体的学习内容,我仅把自己感觉收获最大的几点分享出来,与各位太极同修印证参考。 开合桩如潮起潮落 每次散手训练前都会先练习开合桩。我理解开合桩重点是训练太极的整体运动。 太极拳重整劲,体现在招式的要领上,就是运动注重腰胯的灵活转化,让上下能够贯通,让稍节的发劲皆能使用混元整劲。 但人体是一个动态运动的复杂系统,不是硬梆梆铁板一块。所以太极的整劲不是死的整劲,而是活的整劲。深层的运动规律类似海潮浪涌,沙滩上的层层波浪或许细小,或许宏大,但其根源无不是大海深处的涌动。 丹田接气海,四稍如海岸。开合桩,一呼一吸,练的就是人体能量海洋的潮起潮落。 人体先天自然的运动规律如此,太极顺和增益先天自然之能,这就是太极内能养生,外能御敌的奥妙。 散手训练如百炼成钢 四十八路散手,每个招式都设计的非常实用。既符合人体的运动规律,又在技击上能够取得神效。但是如果只是学了一下,一般初学者大部分招式大都不能应用自如。简单来说,学了只是学了而已,用不出来。 为什么用不出来? 因为这些招式对人体有要求,很多初学者身体还做不到通达自然,或筋肉不够舒展,或关节不够灵活,或身体各部位做不到连贯协调。这些都会成为阻碍招式顺利成形的障碍。 就像一块钝钢,未经打磨塑形,不能成器。 大师在教授散手时,一再强调,先求顺遂,再求连贯,再求力道。 练习方法也要通过慢练、快练、发力、不发力等多种运动形式反复打磨。 这就是太极之锤锻炼身体之钢的方法。 唯百炼,不能成钢。 科学练拳才能养生延年 一阴一阳谓之道,一动一静是为生。 练拳,需要动静结合,才符合人体的生命规律。太极拳运动,不论快慢,不分刚柔,都可以让百脉流通,脏腑四肢都得到按摩强化。 一味的猛练并不是科学的练拳方法,所以练拳完了还需要恢复,还需要静养。 练拳出汗排毒,但是也会有物质的消耗和流失,所以营养要充分。如果运动过量,身体也有会有磨损,需要恢复到正常状态。练拳心神贯注,也会耗神,所以睡眠要充分。 如果练拳很猛,量很大,但是饮食、睡眠、恢复跟不上,身体只会练的越来越差。外表看起来好像很强,其实外强中干,就像天龙八部中萧远山和慕容复武功十分高明,却还是被扫地僧指出致命的隐疾。 大师在每次行功后都不厌其烦的详细讲解收功方法,强调收功的重要性,就是这个道理。 科学练拳,先求养生,再求制敌。 这几点是我目前感受最深的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