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某医院职工职业倦怠调查与分析.doc_第1页
上海某医院职工职业倦怠调查与分析.doc_第2页
上海某医院职工职业倦怠调查与分析.doc_第3页
上海某医院职工职业倦怠调查与分析.doc_第4页
上海某医院职工职业倦怠调查与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某医院职工职业倦怠调查与分析 李敏1蔡仁田1卢洪洲1,2,3* 【摘要】目的挖掘职工职业倦怠影响因素,提出改进建议。方法对上海某医院职工进行分层整群抽样,进行职业倦怠问卷调查。采用频率、因子分析、信度分析、积差相关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子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职工获社会支持与直接上级、家人朋友相关,与其他人关系不大。因变量职工职业倦怠可由烦闷麻木和身心疲惫两个变量解释。自变量“工作对情绪影响很大”和“工作使我疲倦”与因变量身心疲惫有显著关联,可有效预测与解释高、低职业倦怠组别,两个变量的胜算比值Exp(B)分别是3.602和1.763。结论医院应关注女性和青年职工,鼓励职工努力提升学历。 关键词医院;职工;职业倦怠 TheSurveyandAnalysisofOupationBuroutinAHospitalinShanghai/LIMin,CAIRentian,LUHongzhou./ChineseHealthQualityManagement,xx,22(1):89-93 AbstractObjectiveTofindoutthefactorswhichleadtothemedicalpersonnelCareerburnoutandprovideproposessome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MethodAmethodofstratifiedrandomsamplingwasadoptedtoacquirethestudygroupfromaShanghaihospital,Across-sectionalsurveywascarriedoutwithquestionnaire.Frequency,factoranalysis,reliabilityanalysis,product-momentcorrelationanalysis,t-test,signal-factorvarianceanalysis,andLogisticregressionanalysiswereusedtoanalyzethemedicalpersonneljobsatisfaction.ResultEmployeessocialsupportwasrelatedtodirectsuperiorandfamilyfriend.Thejobdissatisfactioncanbeexplainedbyworry,numbnessandburnout,significantpositivecorrelationswasseenbetweenthesetwofactors.Variablejobsignificantlyaffectmoodandworkmakemetiredweresignificantpositivecorrelatedwithmentalburnout,Icaneffectivelypredictandexplainhighandlowgroup.Thewonchanceratiowere3.602and1.763respectively.ConclusionCarewomenandyouthmedicalpersonnel,encaouragemedicalpersonneltoimprovecredentialsandprofessionalranks. KeywordsHospital;Staff;CareerBurnout First?authorsaddressShanghaiPublicHealthClinicalCenterAffiliatedwithFudanUniversity,Shanghai,xx08,China 1974年,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首次提出职业倦怠1-2。熊楠楠等的调查研究显示3,52.4%的医务人员存在职业倦怠,其中3.1%为高度职业倦怠。职业倦怠影响人们的工作,降低工作满意度及工作效率,成为影响组织发展的重要原因4-5。本研究于xx年11月对上海某医院职工进行职业倦怠调查,旨在找出职业倦怠影响因素,为医院管理者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以上海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在岗职工为研究对象。对临床一线和医技科室的医护人员进行整群抽样,对行政后勤人员进行随机抽样。共下发问卷720份,回收635份,剔除前后逻辑错误、缺失值超过5%的问卷,保留有效问卷59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3.23%。 1.2问卷设计 问卷量表摘自医学现场调查技术与统计分析中的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6。结合医院实际,将问卷分为调查对象一般情况14道题、社会支持状况9道题和职业倦怠量状况22道题,其中年龄为开放式问项。 1.3统计方法 1.3.1数据录入与编码对整份问卷进行校对、编码、编号。(1)受试者信息编码。男为1,女为2;未婚为1,已婚为2,丧偶为3,离异为4,再婚为5;中专及以下为1,大专为2,本科为3,硕士为4,博士为5;无职称为1,初级为2,中级为3,副高为4,正高为5。(2)调查对象工作情况以A1A10编码。(3)社会支持状况用B1113、B2123、B3133编码,每道问项后均设5个选项,1为没有,2为极少,3为很少,4为有些,5为很多。(4)职业倦怠量状况反向题先转向正向题并用r重标示,22道问项以D1D22编码,每道问项后依次有0为没有、1为每年几次、2为每月1次、3为每月几次、4为每周1次、5为每周几次、6为每天等7个选项。每份问卷从自然数1依次编制到592号,采用SPSS20.0软件录入,回归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 1.3.2组别合并用频率检查数据遗落、缺失或错误,找到原问卷补齐、修正。根据频率结果,对调查对象的性别、婚姻、学历、职称进行组织合并重编。对年龄分别求出前27%、后27%观察值的临界比值7,划分成1低龄组、2中龄组、3高龄组,为单因子方差分析做准备。 1.3.3平均数差异检验(1)对问卷保留问项作因子分析与信度分析,由若干个相关问题最终归于、集中、反映一个问题,形成若干个构面。(2)求构面间Pearson相关系数,比较差异。(3)对构面与性别、婚姻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4)对构面与学历、职称、年龄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男153人(25.8%),女399人(67.4%);未婚188人(31.8%),已婚379人(64.0%),丧偶、离异和再婚分别为3人(0.5%)、9人(1.5%)和2人(0.3%);中专及以下、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分别是67人(11.3%)、218人(36.8%)、199人(33.6%)、69人(11.7%)和22人(3.7%);无职称、初级、中级、副高和正高分别是116人(19.6%)、311人(52.5%)、113人(19.1%)、18人(3.0%)和10人(1.7%)。受试者信息符合医院男女分布及公立医院职工学历、职称“金字塔”分布特征。对性别、婚姻、学历、职称重编组别,男为1女为0,未婚为0已婚为1,硕士和博士合并为4,副高和正高合并为4,其余不变。项目分析中,以量表总得分前27%和后27%的差异比较称为两个极端组比较,结果差异值称为决断值或临界比,决断值检验不显著的题项删除7。年龄前27%、后27%的临界比值分别为27岁和38岁,将年龄38岁者(高年龄组)编为3。A、B和D问项中,只有D18项缺失值超过5%,予以删除。 2.2调查对象工作情况 A1/上一年值夜班次数中,值白班208人(35.1%),12次47人(7.9%),13次36次54人(9.1%),37次48次35人(5.9%),49次72次52人(8.8%),73次96次49人(8.3%),97次120次85人(14.4%),121次46人(7.8%)。 A2/是否愿意从事目前工作,非常愿意89人(15.0%),愿意307人(51.9%),不愿意但没办法170人(28.7%),有离职愿望16人(2.7%),准备马上离职1人(0.2%)。 A3/接受过心理知识培训,没有439人(74.2%),每年2次19人(3.2%),每年1次52人(8.8%),上岗时46人(7.8%),近3年1次30人(5.1%)。 A4/接受过人际沟通知识培训,近3年没有291人(49.2%),每年1次92人(15.5%),近3年1次59人(10.0%),上岗时137人(23.1%)。 A5/上一年休年假,没有346人(58.4%),3天73人(12.3%),3天5天99人(16.7%),6天7天44人(7.4%),8天17人(2.9%)。 A6/近两年参加过学术会,没有329人(55.6%),1天75人(12.7%),2天73人(12.3%),3天104人(17.6%)。 A7/每周专业学习,没有151人(25.5%),1小时117人(19.8%),2小时176人(29.7%)。 A8/工作要求,非常高93人(15.7%),比较高269人(45.4%),一般208人(35.1%),比较低8人(1.4%),非常低3人(0.5%)。 A9/毕业后调整过科室,没有256人(43.2%),1次59人(10.0%),2次54人(9.1%),3次210人(35.5%)。 A10/平均月收入,2000元21人(3.5%),20014000元118人(19.9%),40016000元308人(52.0%),60018000元111人(18.8%),8001元28人(4.7%)。 2.3社会支持状况 社会支持状况9个问项经因子分析、信度分析形成直接上级、家人朋友两个构面,结果见表1。经积差相关检验,职工获社会支持与直接上级、家人朋友相关,直接上级与家人朋友的Pearson相关系数是0.364(P=0.0000.05),两者为显著正相关。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性别、婚姻、职称与直接上级、家人朋友的独立样本t检验无显著差异。单因子方差检验,不同学历、不同年龄的单因子方差检验结果见表2、表3。可以看出,年龄38岁、本科较大专及以下学历更易获直接上级支持;28岁37岁较38岁、本科及研究生学历较大专及以下学历更易获家人朋友支持。 2.4职业倦怠量状况 职业倦怠量状况22个问项经因子分析、信度分析形成烦闷麻木和身心疲惫两个构面,结果见表4。经积差相关独立样本t检验,性别在烦闷麻木感受上无显著差异;在身心疲惫感受上,女性较男性高(F=0.475,P=0.4910.05,t=-3.874,df=550,P=0.0000.05)。同理,未婚者较已婚者在烦闷麻木(F=0.900,P=0.3430.05,t=2.490,df=565,P=0.0130.05)和身心疲惫程度均较高(F=0.191,P=0.6620.05,t=2.254,df=565,P=0.0250.05)。单因子方差检验结果见表5、表6、表7。采用同时回归分析职工职业倦怠与烦闷麻木、身心疲惫两个构面间的关系,结果见表8。 将婚姻、性别、身心疲惫的4个问项分别与职业倦怠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9。 从表5表7可以看出,大专及以下较本科、研究生烦闷麻木与身心疲惫程度高;初级职称较中级职称烦闷麻木程度高;38岁烦闷麻木与身心疲惫程度高。从表8可以看出,烦闷麻木与身心疲惫两个自变量与职业倦怠效标变量的多元相关系数是0.898,多元相关系数的平方为0.807,两个自变量可解释职业倦怠变量80.6%的变异量。职工职业倦怠与烦闷麻木、身心疲惫呈正相关,烦闷麻木较身心疲惫有较高解释力。表9显示,婚姻、性别与职业倦怠无显著差异。“工作对情绪影响很大”和“工作使我疲倦”两个自变量与身心疲惫有显著关联,可有效预测与解释高、低职业倦怠组别。两个变量的胜算比值分别是3.602和1.763,表示问项“工作对情绪影响很大”测量值每增高1分,职工高职业倦怠比低职业倦怠胜算概率增加2.602(260.3%);问项“工作使我疲倦”测量值每增高1分,职工高职业倦怠比低职业倦怠胜算概率增加0.763(76.3%)。 经Logistic回归分析,身心疲惫对职业倦怠有显著差异。进一步观察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找出身心 疲惫与职业倦怠的预测分类正确率。原先122位低职业倦怠的观察值根据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类预测,有107位被归类于低职业倦怠组(分类正确),有15位被归类于高职业倦怠组(分类错误);原先140位归于高职业倦怠组,有18位被归类于低职业倦怠组(分类错误),有122位被归类于高职业倦怠组(分类正确)。整体分类正确的百分比为87.4%。592例调查对象中,上海某医院职工高职业倦怠者122例,低职业倦怠者107例。 3结论 首先,职工获社会支持主要上级领导。上级领导在工作中既是领导又是伯乐,既要带领职工前进又要善于发现、挖掘、发挥职工潜能。在事业上能帮助职工的是家人与朋友,家人与职工朝夕相处,朋友与职工趣味相投,容易发现职工的优劣势,给予支持。同事不是职工获得支持的社会力量,这个现象值得进一步研究。 其次,关注女性职工。样本医院地处上海郊区,距离市区70公里,但约70%的职工为女性,每天往返市区,下班还需照顾家庭,较容易感到身心疲惫。建议医院购买女职工保险,定期按时发放女职工用品,开展女性心理减压讲座与培训,做好病、孕女职工的保护等。 第三,关注青年职工。除在技术上传、帮、带外,还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8,耐心教导青年职工客观、公正对待市场化社会和医患矛盾,尽量避免因工作变得冷漠、麻木、沮丧,从而产生紧张不安,最终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第四,鼓励职工不断进修。尽管医院人员结构呈低学历低职称者多、高学历高职称者少的“金字塔”结构,但职业倦怠往往发生在金字塔底部,人数较多。应努力营造学习型医院,鼓励职工通过进修、培训、函授等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提升职业成就感。 第五,建议各级医疗机构定期对医务人员特别是临床一线医护人员进行心理疏导与辅导。比如,定期组织职工疗休养,成立瑜伽班,开展关爱女性心理辅导课,组建释放压力屋等,有效实施心理干预,维护医务人员良好心理健康,促其有效进行自我管理9。 参考文献 1FreudenbergerH.J.Staffburm-outJ.JournalofSocialIssues,1974,974(30):159-165. 2张宜民,冯学山,娄继权,等.城市公立医疗机构医生职业倦怠因素结构的探讨及恒等检验J.中国卫生统计,xx,29(5):670-676. 3熊楠楠,蒋水芳,杜萍,等.浅析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J.医学与社会,xx,24(4):84-86. 4李兆良,高燕,冯晓黎,等.论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对策J.医学与社会,xx,18(6):26-27. 5李秀玲,唐军栋,赵阳.某地区公立医院医生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xx,19(6):695-697. 6郭秀花.医学现场调查技术与统计分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xx:411-414. 7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xx:93-460. 8杨桂菊,陈艾华.宽恕心理对降低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发生的思考J.护理管理杂志,xx,10(6):59-60. 9王振东,尹文强,任绪功,等.医生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