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分析及临床应用探讨.doc_第1页
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分析及临床应用探讨.doc_第2页
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分析及临床应用探讨.doc_第3页
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分析及临床应用探讨.doc_第4页
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分析及临床应用探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分析及临床应用探讨 方冬梅 江苏省扬中市人民医院心电图室,江苏扬中2122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分析其心电图的特点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xx年12月xx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5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和分析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特点。结果50例急性脑血管患者中,有45例(90.00%)患者的心电图出现异常,急性脑血管患者心电图异常的主要表现是ST段变化、Q-T延长、各型心率失常和房室肥大。病情好转时心电图随之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心电图改变情况与急性脑血管病存在一定关系,心电图对判断患者病情改善和预后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st段变化;st段变化;心率失常 R743A1674-074(5)01(a)062-02 作者简介方冬梅(1972-),女,江苏扬中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临床心电诊断工作。 急性脑血管病是指发病迅速的脑部血管循环障碍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包括脑梗死、脑栓塞、蛛网下出血和颅内出血等。急性脑血管病的全球发病率140/10万200/10万,而我国的发病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城市的发病率为200/10万,农村的发病率为180/10万,死亡率高达40%1。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和吸烟等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2。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通常是采用影像学检查,如CT和超声等,另外还需要进行血、尿常规检查和脑脊液检查等。近年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研究逐渐成为热点,该研究回顾分析xx年12月xx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5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该院收治的5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5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年龄4784岁,平均年龄(64.395.12)岁;男性33例,女性17例;蛛网下出血24例,颅内出血14例,脑梗死1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入院2周前均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经过MR与CT确诊。排除合并患有心、肾、肝等严重疾病的患者。 1.2检查方法 50例患者在入院24h内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分辨率为5mV伏,走纸速度25mm/s,采集率为1000/s,定标电压10mm/mV,病情严重患者需24h心电监护。由2名有多年心电图工作经验的医生分析心电图结果,经治疗后2周,进行复查。 1.3统计方法 用SPSS14.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数据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蛛网下出血心电图异常的特点以心率失常为主,颅内出血的心电图异常的特点以心肌缺血为主(心肌缺血包括ST段改变。Q-T延长和U波显著)。医生可以根据心电图结果,可以预测患者发生何种类型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当然最终的诊断要以CT或MRI为标准。根据表2的结果可以知道,脑叶是急性脑血管病的高发部位,病变部位与心电图异常情况似乎没有任何联系,只可能是因为样本太小,甚至样本不具有代表性所致。相信扩大样本容量后,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和结论。 50例急性脑血管患者中,有45例患者的心电图出现异常(90.00%),急性脑血管患者心电图异常的主要表现是ST段变化、Q-T延长、各型心率失常和房室肥大。病情好转时心电图随之好转。患者意识清醒预示患者的病情尚不严重,部分心电图正常。当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出现嗜睡甚至昏迷时,患者的心电图也随之发生改变,异常情况越严重,其心电图的变化也变大。 急性脑血管引发心电图改变的机制3是脑血管受损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继而脑中枢引起心脏动脉流量改变,最终心电图发生改变。其二是脑组织受损后产生脑水肿压迫脑内神经颅内压升高导致内分泌和激素分泌失调,体内大量儿茶酚胺积聚改变心脏功能,最终心电图发生改变,其三患者发病时,会伴发呕吐、脱水和神经调节功能紊乱,继而诱发电解质紊乱,最终心电图发生改变。 韦向亮4等人总结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主要特点是S-T段下移,患者的心功能异常,心率变异,患者的心肌酶谱、肌钙蛋白、肌红蛋白等与健康人存有显著性差异。患者的年龄、发病部位等与心电图异常率有一定关系。张朝领5研究患者异常心电图128例,分析结果为异常率达65.1%,异常表现包括复极异常、传导异常、节律异常、房室异常,其中以复极异常中的ST-T改变最多,占总数的47.7%。而心律失常约占25.0%。徐宝红6研究认为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均是心电图Tp-e间期和Tp-e/QT比值的影响因素。 心脑血管疾病好发于老年人,而且年龄越大脑血管病发生与复发率越高,约有30%的患者在35年内复发7,男性患者的发病率高于女性。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将逐渐增多,75%患者发病后会遗留永久性损伤,丧失劳动力。因此,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很重要,被国内、外推荐阿司匹林防治为血管事件,50岁以上的人群均应长期口服阿司匹林,长期应用推荐剂量为75150mg/d,而且预防急性脑血管病要注意合理饮食,低盐和低胆固醇,禁忌烟酒,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另外他汀类药物除了在心脑血管的预防中有降脂作用和非降脂作用,还可以预防冠心病、脑卒中8。 参考文献 1王定坤.我国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分析与防治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xx(6):830-831. 2王文志.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及预防J.中国乡村医药,xx,8(5):6-7. 3王翠霞.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分析及临床意义研究J.当代医学,xx,18(15):93-94. 4韦向亮,李皿,庞继彦,等.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变化的相关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xx,11(9):442-443. 5张朝领.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心电图改变的临床分析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xx,7(4):203-206. 6许保红,张晓敏,邢雪琴,等.心电图Tp-e间期和Tp-e/QT比值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xx,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