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语义指向法破解“歌台暖响”.doc_第1页
用语义指向法破解“歌台暖响”.doc_第2页
用语义指向法破解“歌台暖响”.doc_第3页
用语义指向法破解“歌台暖响”.doc_第4页
用语义指向法破解“歌台暖响”.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语义指向法破解“歌台暖响” 李先慧 一、“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误读的归类及质疑 对“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的理解,历来众说纷纭,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 (一)文字层面的误读及质疑 从文字学层面,对“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的误读主要有两种类型:其一,把“暖”“冷”讲成使动用法,理解为“使暖”“使冷”。质疑:这类理解是极其错误的,因为古之使动用法犹今之兼语句,句子的大主语一定是极具主观能动性的动物(基本上都是人)。其二,把“歌台暖响”当作省略句,误读为“歌(于)台暖响”或“歌台暖(于)响”,姑且不说这样解读通与不通,姑且不说这样解读违背了省略句的基本通识,至少这类解读犯了“增字作解”的常识性错误。 (二)句法层面的误读及质疑 从语法学层面,对“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进行解读的,认为“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是并列分句组成的复句,认为“歌台暖响”是“春光融融”的主语。质疑:“歌台暖响”是“春光融融”的主语,内在逻辑关系是什么?语焉不详。请读者看看标点,两句之间用了句号(复句中间不可有句号的)!如果是“并列分句组成的复句”,作标点的人为什么不用分号呢? (三)修辞层面的误读及质疑 从修辞学层面对“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进行解读,其一是钱钟书先生的通感说,他认为“暖响”“冷袖”是用感觉上的“暖”“冷”来表现歌舞的喧繁的,是感觉上转换。质疑:难道就不可以是写实么?难道成百数千人一齐放声不能提升温度么?成百数千的美女舞动长袖不能带来寒风么?其二是以舒韶雄、葛元清为代表的互文说,他们认为“歌台”对“舞殿”、“暖”对“冷”、“春光融融”对“风雨凄凄”。质疑:持互文说的理由似乎很充分,论述也头头是道,可这些论者却忽视了一个关键的要素,“响”与“袖”。为什么“响”与“袖”不讲成互文见义呢? (四)鉴赏层面的误读及质疑 从鉴赏学层面对“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进行解读,当以王力先生为代表,王先生注解为“歌台由于歌唱呼出来的气而暖起来,如春光之融融”。苏教版注释是“人们在台上唱歌,歌乐声响起来,好像充满着暖意,如同春光那样融和”,这是对王力先生的注解进行丰富,本质仍然是从鉴赏角度去扩写。质疑:这种扩写性质的鉴赏,通则通也,不免让学生抓不住要领;二则因过于写实而呆板和拘泥。同时,忽视了艺术的写意性,忽视了作者的写作意图。试问,何人听过、看过阿房宫中的歌舞?有冷暖的切身感受么?杜牧写此句是为了表达观众的鉴赏感受么? 如何解读文本呢?对文本的解读既要解读正确,也符合不同层面的解读原则,同时要提供解读的方法以供学习。否则,就不是好的解读。 二、运用语义指向法解读“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语义指向分析法笔者已经在简论用“语义指向法”突破传记类文言文章法和主旨一文中作了简单介绍,在此不作赘述。 (一)用语义指向分析法,从文字学层面破解“歌台暖响”的语言点 “歌台暖响”的“暖”语义,分别指向“歌”“响”,可以理解为“暖暖的歌”“暖暖的响”,那么,“歌”“响”应互为指向,若“歌”为动词,则“响”亦为动词,一句中出现两个动词,显然不合句法。换个角度,“歌”“响”的语义指向都可以是“暖”,可以理解为“歌暖暖的”“响暖暖”的,则“歌”“响”为“暖”的动作发出者,那么,“歌”“响”皆为名词。吴调侯吴楚材古文观止“临台而歌,则响为之暖则袖为之冷”,认为“响”“袖”分别是“暖”“冷”的主语(此主语不是现代语法所谓的“主语”,因为吴先生时代尚无现代语法的“主谓宾”),是极有见地的,其言下之意就是运用语义指向法来理解“响”的,可惜后学者偏要误把“响”当作“主语”来理解,真是无知者无畏。从两句对文角度,“歌台暖响”对“舞殿冷袖”,“响”与“袖”相对而出,语义互指(不是互文),既然“袖”是名词,则“响”必为名词。 小结:“歌台暖响”的“响”是名词。旁证:“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赤壁赋),“其受命也如响”(易系辞),“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云集响应”(过秦论上),“绝无踪响”(聊斋志异促织),“泠泠作响”(与朱元思书),“枹止响腾,余韵徐歇”(石钟山记),“群响毕绝”(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二)用语义指向分析法,从句法、修辞层面破解“歌台暖响,春光融融”的结构 既然“响”和“歌”都是名词,“暖”又不能讲成使动用法,疑问是,“歌台暖响”还能是个独立的句子么? 从语义指向看,“暖响”或“歌暖”的语义都指向“春光融融”。无论“春光融融”是“暖响”导致的物理结果,还是心理效果,或者反过来用“春光融融”来描写“暖响”,这两句的语义互为指向,甚至是语义叠加。所以,“歌台暖响”这个名词结构作“春光融融”的主语。从句式上,可以理解为判断句,变式为“歌台暖响,春光融融也”或“春光融融者,歌台暖响也”,从修辞角度,是比喻句。 小结:“歌台暖响,春光融融”是比喻性判断句。阿房宫赋的比喻形式非常复杂,因为此点不是本文论述重点,仅列旁证: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明星荧荧,开妆镜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三)用语义指向分析法,从鉴赏层面破解“歌台暖响,春光融融”的艺术效果 从语义指向看,“歌台暖响”的“暖”、“舞殿冷袖”的“冷”同时指向后文的“而气候不齐”。不仅如此,“暖”“冷”更远的语义指向的重点,不是“歌”“舞”,而是数量之“多”,与前文写房子多、下文写美女之多、珠宝之多、耗财耗力耗时之多,是一脉相承的。“歌台暖响,春光融融”的终极语义指向,是作者的写作意图:作者的写作意图并不在于“歌台暖响,春光融融”给观众或读者观赏歌舞的感觉,而在于批判秦的骄奢淫逸,更在于暗讽唐敬宗的大兴土木、骄奢淫逸。 小结:“歌台暖响”像文中其他部分一样,是极尽赋之铺排、渲染、夸张之能事,批判的语义直指作者所处时代的皇帝。鉴赏时不可“求实”,理解为“众人齐声唱歌,吐出的热气让温度升高了”“舞袖引起了风,带来寒气”(谁能同意跳舞就一定让人冷?不是有热舞么?);而要重在艺术的“写意”,更要关注写作目的。 概言之,“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