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吴非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吴非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盐城中学王磊 不跪着教书作者吴非,本名王栋生,1950年生于南京。江苏省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任教于南京师大附中。本书收录的是他近年有关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有对教育问题的思考,有教学随想,有和同行或学生的对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急切想搞清楚,在笔者眼中什么样的教师是“跪着教书”的?关于这个问题,在书中并没有作出系统的论述,但是根据作者在不同章节中发表的零碎感言,我个人把它概括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打手型。原文中是这样说的:该类型的教师总是没有教育学生的方法,看到学生有问题就表现出打手的本质,一天不动手打学生,他的骨头就发痒。这种“跪”如今已不大常见。 第二类,亦步亦趋型。原文中是这样说的:“该类型的教师总是屈从于世俗的,忧馋畏饥,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教学上也搞无一句无来处,言必称宗师权威。”这种“跪”不少见。 第三类,无欲无求型。原文中是这样说的:“该类型的教师没有信仰,没有目标,也没有精神追求,他的学生也很难成为站立起来的人。”这种跪较常见。 第四类,抛妻弃子型。原文中是这样说的:“为了岗位抛弃做父亲、做丈夫、做儿子的责任,我以为他的情感虽不健全,其价值观也是虚伪的。教育的目的是什么?难道是为了让学生都成为连生命也不知道珍惜的人,成为六亲不认的人?常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为什么现如今常有学生轻生?为什么他们对别人的不幸遭遇表现出冷漠?为什么他们会虐杀小动物?为什么他们会做出无视他人生命和健康的事?” 这种被大肆颂扬的模范也被作者描述为是跪着的人。 总结起来,跪着,意为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意为人云亦云,意为趋炎附势,意为为生存而失去教师的责任,而失去作为一个人的基本责任。 怎样才能不跪着教书? 第一,教师要有“心”:爱心、善良的心、同情心、感恩的心、纯洁的心;要教会学生 拥有善良,懂得感恩,懂得同情,懂得珍爱一切生命,懂得宽容理解,懂得真善美;要用情感沟通情感,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心灵触摸心灵!爱的教育重于一切。只有教师的思想光明才能烛照出学生的精神灿烂,只有教师的情感高尚才能熏陶出学生的高尚情感,只有教师的心理健康才能培育出学生的健康心理,只有教师的人格伟岸与厚重才不会导致学生的人格猥琐与浅薄。 第二,教师要有自己的思想,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 他的学生就很难有独立思考的意识。比如,面对一本教参,他不敢说“不”;面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责,他立刻匍匐在地,这样怎么能去“立人”呢?如果教师是跪着的,那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 第三,教师要读书。作者在书中提到:“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一位教师,只 有不断地进德修业,把自己的工作和学生的成长结合起来,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才能得到学生的敬重,才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人。“要让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学生超越教师,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教育的希望;然而如果教师太容易被超越,那真不是什 么幸事。”“不管以后课堂模式如何,老师还是要在课堂上与孩子们说话的;无论如何,别让孩子们看不起你”。 第四,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风格。评价一位教师的工作,简单地说可以是三句话: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而教学风格延续着教师的教学生命,因为它可能长久地影响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不得不承认,作者所追求和向往的“不跪着教书”是一种理想的教育,是一种高尚的教育,也是我们的和时代需要的教育。而现实却往往令人失望。悬在每个教师头顶那许多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指挥棒,岂能容你做得了半点主,你能不下跪吗?反思自己多年的教学生涯,很惭愧,我不敢说我没有过跪着教书的历史。我也不知道有几位同仁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我从未有过跪着的历史!”此刻又想到书中开头所说的那段话,不禁与作者心灵产生了共鸣,感慨万千。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在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确有过放弃的念头,然而想到下一代人还可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下跪,就觉得我们中国首先得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辞典中才能有“铸造”这样的词条。 吴非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读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让我认识到了我们经历的和正在经历着的教育上的种种弊端,让我明白了怎样做一个堂堂正正的老师 如果说鲁迅先生的杂文是匕首、是刀枪,那么吴非老师的教育随笔随笔就是手术刀。鲁迅先生用自己匕首一样的杂文做武器,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和敌人做着坚决的斗争,吴非老师则用自己“手术刀”一样的随笔,在和平的年代里,割着教育上的种种“疮疤”,他用自己犀利的文笔,针砭教育时弊,涤荡教育天空,使之更蔚蓝,更纯净。还是看些例子吧:官场陋俗进学堂,向我们展现了官场上的种种陋俗,已玷污了校园这块教育的净土;被折腾的龙种则向我们展现了教育改革上的以“假大空”为主要内容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时时在做怪;校园设计要大气则向我们敲响了校园文化建设的警钟;名校的反思让我们看到了“名校”背后的真正故事。篇篇随笔如“手术刀”在痛割着教育上的种种顽疾,如警钟在惊醒着人们该怎样还教育一块净土。 读吴非老师的文章既痛快淋沥又发人深省,既追悔莫及又信心大增,他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黑暗,又看到了教育的黎明。 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德育工作中空洞的政治说教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用那些具有人性美和人情美的鲜活材料给孩子们以感染和熏陶,让每一个孩子心中都有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 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教育教学改革中不在有流于形式的“假大空”出现,而希望每一个领导,每一位老师都能静下心来反思,在反思中改革,在改革中前进。 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再有所谓的“面子工程”出现,而是校园文化建设真正成为照亮学生心中的明镜。 读吴非不跪着教书有感 这本不跪着教书记录了吴非老师对当前各种教育问题的思考。书里没有什么高深的观点,也没有那些晦涩难懂,拒人千里的理论,它收入的都是作者近年来有关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有的是对教育现象的反思,有的是教学随想,有的则是和同行或学生的对话。但是,整本书读下来,我感觉到了作者在用沉甸甸的思考印证着他几十年教育教学工作的信条:不跪着教书。还有从吴非老师用心书写的文字中,我感受到了一种思想行走的力量,胸中澎湃着一股教育的激情,为他言他人之所不敢言的勇气而深深敬佩,对他充满思辩理性的文字而拍案叫绝!这股力量让我们思想徘徊者顿时猛醒,让那些不思进取者努力奋进! 读了这本书,有三个故事令我映象深刻 1、永不凋谢的玫瑰:也许,这是本书的第一篇,也许是钦佩其高超的教育技巧,所以,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模范”如是说 在我们教育界,有许多模范人物。他们,为了学生,可以不去医院看望被撞伤的女儿,可以不回家照料患病的妻子,可以不见即将离开人世的老父亲最后一眼,可以放弃最佳治疗时间等等。这曾经是令我们感动万分的。但作者却对此表示惊讶:这样的人怎么配当老师!他认为:一个人有这样的表现是很难理喻的。教育要铸造健全的人,可是这样的教师为了岗位,抛弃做父亲、做丈夫、做儿子的责任,他的情感是健全的吗?我们常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换个角度看,教师不是连自己的身体也不顾惜吗?不是没把亲生 父母的感情当回事吗?那么,试想一下,在这种缺乏人性的教育下,他所教学生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如果继续那样片面的宣传教师的忘我和无私,继续那样不恰当的宣传教师的“奉献精神”,教师会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吗? 老师们,请大家珍重身体,珍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3、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 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提出教师不跪着读书,不跪着教书的观点。一个没有思想的人,无异于行尸走肉;一个读书时不加思考,没有自己独立见解,照搬全套的教师,又与录音机有何区别。任何人都不应跪着读书,教师更不能跪着教书。一个跪着教书的教师,不仅自己形同枯木,还会抹杀学生的思想火花,教出与他一样枯萎的学生。书中写得好:“如果教师是跪着的,那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怎么做个有思想的老师?怎样才能不跪着教书?吴非老师说:“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这是告诉我们要多读书才能有思想,不跪着教书。他期望年轻一代的教师“能注意知识的积累。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条件有限,那也要有点自我提高意识,哪怕读点闲书也是好的,哪怕知道一些掌故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读书不多,听听别人说读书也行”。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信念,就没有教育思考,就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活力,就没有教育创新,一句话:就没有教育生命。教师是天生的职业学习者,职业读书人。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读了不跪着教书这一本书,让我明白了:教 师不仅仅是园丁,他自己本身就应该是一朵美丽无比、赏心悦目的花,吸引着学生;教师也不仅仅是春蚕,他的生命在每一个季节,在奉献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教师还不仅仅是工程师,人类的灵魂不可能用一个固定的工艺流程去塑造;教师更不仅仅是蜡烛,他不应该用“燃烧”自己来“照亮”学生。他本身应该站着教书。 读书笔记(xx年7月):不跪着教书(吴非著) 1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著名教育家,乌克兰巴莆雷什乡村中学的校长他记录下这样一则真事: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些硕大的玫瑰花,全体师生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观看这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4岁女孩在花房里摘下了一朵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这个女孩为什么摘花?他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的病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的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搀着小女孩,在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妈妈的,感谢她培养了你这样的还孩子” 2把儿女教育的爱家庭、爱父母,是父母最大的成功 3评价教师的工作: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4上海市打虎山路第一小学门厅墙壁上几个大字:我希望自己拥有最出色的学生,所以我必须使自己成为最出色的教师 读书笔记(胡建军传) 1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的趋向?且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从学术反思到文化自觉是一脉相通的 2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文化要从教学反思真正走向教育自觉,需要架设的桥梁很多,而教育科研不失为诸多桥梁中的重要一座教育科研的使命不是给教师增加人为的负担,而是在各种教育场景的天然实验室中注入一份鲜活与思想元素这种鲜活与思想元素会帮助教师恪守对每一个学生的责任,培植教师的“方向感”;教育科研的使命不是逼迫教师挤出几篇研究论文,而是企图对作为成人社会代表者的教师催生一种批判意识,这种批判意识使他们不至于在对权威的迷信和依赖中丧失自我;教育科研的使命不是制造生活世界与精神世界的二元对立,而是期待赋予教师一种精神的不安分这种不安分会逼迫他们始终不停地驰骋在思想的原野上 马维娜(江苏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 3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我竭力做到居于我这个校长工作首位的,不是事务性工作,而是教育问题?应当善于把教育思想体现在千百件各种各样的事情中?我们总是力求做到使学校全体工作人员从校长到看门工人都来实现教育思想,使全体人员都全神关注这些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 4教育是良心工作,办好一方教育,服务一方百姓,成就一方孩子 5增强八大意识:目标意识,引领意识,管理意识,整体意识,竞争忧患意识,过程意识,高效意识,岗位意识 6六多六少:多一点大局、少一点计较,多一点理解、少一点误解,多一点真诚、少一点猜忌,多一点和谐、少一点纷争,多一点爱心、少一点埋怨,多一点奉献、少一点索取 7每个学期结束,学校都要汇总“教职员工的建议”,看其质量和对学校的影响,专门设置金奖、银奖,予以鼓励事实上,不仅是老师,职工也被这种热情感染,学校的保安也曾获过奖 8学校的第一资源是师资,如何释放老师们的能力是关键! 9什么是常规?常规就是不任意改变的规定! 10不规定文科教师一定要早读坐班,但要讲究早读课效益具体做法是:明确文科教师的规定性动作,强调文科教师前一天放学前必须到班把第二天早读的学习内容、任务要求布置好,并写在黑板上,到第二天早读下课前5分钟或是正课上课前的5分钟,进行严格检查检查中侧重班级基础比较薄弱的8名学生 11学生作业量控制:必须少而精,能让教师及时批阅,教师来不及批阅的作业坚决不允许布置 12周末两天怎么度过? 以试卷的方式让学生度过只有这样,有试卷,有计时,学生才会有一种氛围,才会重视其实试卷的内容也不复杂,就是本周所学的重点、难点、易错知识点 为了杜绝抄袭,每个星期一由学校出钱雇车,把毕业班的接过来,在班级门口统一收试卷,然后教务处统一装订当天晚上学校提供晚餐,老师们留下来批改试卷,之后张榜公布为了防止学生在家作弊,毕业班的老师可以留下学生的电话,周六的时候跟家长、学生沟通一下同时,学校专门召开家长会,展览出比较优秀的学生试卷,希望家长看到后,能在家督促孩子,配合老师的教学 13教师教学拖堂现象:正如制片人和导演不可能允许演员超出规定时间演戏一样在课堂上,教师就是演员,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演完自己的“戏”,精彩与否要看自己在这45分钟里“表演”是否到位,但无论如何,拖堂是不可以的 如果课时数增多,一方面增加教师的工作负荷,另一方面会导致课堂效益降低课时数增多,教师每节课就不会认真备、认真上,这样不仅不利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反而会产生低效甚至无效劳动 14学会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 15那种想在早年时期一劳永逸地获得一套终身有用的知识或技术的想法已经过时了?我们要学会生活,学会如何去学习,这样便可以终身吸收新的知识;要学会自由地和批判地思考 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研究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15教育和训练的过程并不随学校学习的结束而结束,而是应该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这是使每个人在个性的各方面身体的、智力的、情感的、社会交往的方面,总之,在创造性方面最充分地利用其禀赋和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保罗郎格朗(法国教育家) 16未来的历史学家会说,这个世纪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技术或网络的革新,而是人类生存状况的重大改变,在这个世纪里,人将拥有更多的选择,他们必须积极地管理自己 彼得德鲁克(现代管理学之父) 17我们可以昂扬,但不能张扬;我们务实,不能浮躁;我们可以骄傲,但不能自满多做少说,你的一句话也能得到别人的重视;多说少做,你的许多话也会就被别人轻视人生没有返回键和删除键,所以应慎用确定键和保存键 读书笔记:中国教师最需要的新理念 1放手做一个“旁观者”,鼓励做一个“支持者”,牵手做一个“合作者” 2如果一个教师缺少智慧,就缺少尊严智慧型的教师才能教导出智慧型的人才 叶谰 3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陶冶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无任何个性特色 苏霍姆林斯基 读吴非不跪着教书有感 在床头,我习惯放着几本书。其实我不一定每天都有时间看,有时纯粹是为了心安,有时是等闲暇时间拿起来翻翻,让自己有所收获。其中吴非老师的随笔录不跪着教书,我看得最多,感受也最深。买此书,那还是去年夏天逛书店时不经意间觅得的,不跪着教书,一个很有骨气、很有个性的书名,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它透着倔强,透着理性,透着思索!我激动地捧起来翻阅,“永不凋谢的玫瑰”、“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爱与敬重的阅读”、“往高处飞!”、“?实话?怎么说?”和“在欢乐中沉思”等等系列文章中显现出一种为人的道理,一种正直纯洁的气质。我立刻喜欢上了这本书。简单地浏览之后,交款,携书回来,细细品味。 轻轻打开书的扉页,一看作者的简介才了解到,原来“吴非”是王栋生老先生的笔名,他是江苏省特级教师,是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现任于南京师大附中。他还是一位颇有影响的杂文家,获得过首届“林放杂文奖”,出版过好几个杂文集,著有中国人的人生观、中国人的用人术、污浊也爱唱纯洁等。这次,他把近几年来写的有关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汇集成一本书,取名就叫做不跪着教书。 这本不跪着教书记录了吴非老师对当前各种教育问题的思考。书里没有什么高深的观点,也没有那些晦涩难懂,拒人千里的理论,它收入的都是作者近年来有关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有的是对教育现象的反思,有的是教学随想,有的则是和同行或学生的对话。但是,整本书读下来,我感觉到了作者在用沉甸甸的思考印证着他几十年教育教学工作的信条:不跪着教书。还有从吴非老师用心书写的文字中,我感受到了一种思想行走的力量,胸中澎湃着一股教育的激情,为他言他人之所不敢言的勇气而深深敬佩,对他充满思辩理性的文字而拍案叫绝!这股力量让我们思想徘徊者顿时猛醒,让那些不思进取者努力奋进! 在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一文中,吴非老师曾写下这么一段让人振聋发聩的文字:“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就很难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常有教师批评学生?没有思想?,然而教师大量的所谓?教学论文?与?德育论文?完全是文件资料的克隆与重组,没有独立的思考,缺乏个人智慧。面对一本教参,他不敢说?不?;面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责,他会立刻匍匐在地。教师丧失了独立思考精神乃至丧失尊严,能靠他去?立人?吗?我一直有这样的观点:语文教师不能跪着教语文,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这 段文字可谓一针见血,切中了当今教育的要害。一个人,假如没有自己的思想,那他只能是一个活在别人影子里的人;一位教师,特别是一位语文教师,如果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那他所从事的教学工作只能是不断地重复自己的劳动,其工作完全没有创造性可言,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好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出来的压缩饼干,学生没有自己的思想个性,没有个人的立场观点,鹦鹉学舌,人云亦云,成了名副其实的思想侏儒。 吴非老师在做最出色的教师一文中秉持这样的观点:“要让自己的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这句话,真可谓是实话实说,我们教师要坚持多读书,才能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得到学生的敬重,读书应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语文课的源头活水不能只是涓涓细流,照搬几本教辅用书,而要有广泛的。“征服”学生的不是强权和暴力,而是知识的光彩炫目。我们不能只是求别人,布置学生的阅读任务,自己先要去完成,还有不盲目地排斥时尚和流行,要取得和学生对话的权利和主动。平时多与经典为友,以真善美的主旋律引导学生的阅读。“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是当下流行的一句广告词,此言非虚!面对思想贫乏的语文教师,要求学生喜欢他的语文学科,喜欢他的语文课堂,实在是强人所难;要求他引领学生迈进瑰丽多姿的文学圣殿,走进浪漫自由的语文王国,也实在是“恨铁不成钢”!想想吧,如果我们语文教师自己本身是“缺钙”的人,要求其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患“软骨病”,除非学生自个儿偷偷吃了“高钙奶粉”,不然,要想学生强身壮骨便是痴人说梦! 假如,我们的教师都有一些值得一读的好书;假如,我们的教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精力,为丰富自己而不断地读书;假如,我们的教师能够把读书作为提高生命质量的途径;假如,我们的教师能够边读书,边研究思考,那么,我们教师的生活就充实了,精神就丰满了,心灵就净化了,生命就更有价值了,人生也就更有意义了。吴非老师在只要肯读书说:“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不管以后课堂模式如何,老师还是要在课堂上与孩子们说话的;无论如何,别让孩子们看不起你。”说得多么朴实,多么中肯呀。他是期望我们年轻一代的教师“能注意知识的积累,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条件有限,那也要有点自我提高意识,哪怕读点闲书也是好的,哪怕知道一些掌故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读书不多,听听别人说读书也行”。可是,在现实中,对于读书,我们许许多多的教师没有过高地要求自己,磨练自己。教师是离真理最近的人,按理说,我们教师应该是积极的读书,然而现在,读书有时也成了当下教师的“奢侈”。“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我们教师应有这样的思想认识,语文教师更应奉它为至宝。假如我们语文教师平时不读书,也不看报,课堂语言必然苍白无力,学生听之定然是索然无味。长此以往,语文便成了最难学的学科,语文课堂便成了学生最不欢迎的课堂了!用吴非老师的话说:“他们能把语文这种 最有灵性的科目上得让学生讨厌,也真难为他们啦!” 还有读好书如播种一文,着实让我感动了许久。文中由青少年犯罪的报道谈起,倡导人们要抓紧让孩子们进行文字阅读。我觉得吴非老师说得很有道理。青少年的道德养成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南省耒阳市2025届初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数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辽宁省沈阳市一三四中学2025届初三下学期周练试卷(四)生物试题含解析
- 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东北小学校2024-2025学年数学四下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吉林城市职业技术学院《Spss统计软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政法学院《犯罪心理学专题》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皖北卫生职业学院《机械制图Ⅰ》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市复旦附中2025届高三补习班下学期第四次月考数学试题含解析
- 钦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民族戏曲与说唱艺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2025届数学三下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四川省棠湖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语文试题高考冲刺七含解析
- GB 14907-2002钢结构防火涂料
- 《不刷牙的小巨人》幼儿园PPT
- 十七年散文课件
- 抹灰石膏购销合同
- 港口营运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 住宅楼工程临时用水专项施工方案
- 静电感应现象PPT
- 签名设计课件
- 科室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
- 品质异常处罚细则及奖罚制度
- 技术工作交接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