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综合模拟训练卷(一)(A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2019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综合模拟训练卷(一)(A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2019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综合模拟训练卷(一)(A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2019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综合模拟训练卷(一)(A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2019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综合模拟训练卷(一)(A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六单元 综合模拟训练卷(一)(A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张岱年先生主编的中华的智慧一书“智慧”一词是张岱年先生对应于西方哲学的原义“爱智”提出的,体现出自觉的对话意识和民族意识。他说:“西方哲学所取得的成果可谓之西方的智慧。中国古代哲人志在问道,道即真理,亦最高的智慧。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历代哲学家所提出的创造性见解,亦可谓之中华的智慧。”张岱年先生将“道”具体概括为“人生之道”“自然之道”“致知之道”,涉及宇宙观、伦理观、方法论等内容。若想真正触及中华智慧,个案研究是必不可少的。毫无疑问,精当的个案研究是本书的特点,区别于大而化之地讨论中国文化的数以千计的著作。比如讨论老子,阐释了“道为万物之索”“道法自然”“柔弱胜刚强”等问题,立论相当准确地概括了老子思想中尚柔、尚自然、反造物主的精神特质。“如果说孔子仅对鬼神、上帝有所怀疑的话,那么老子的道则彻底推倒了上帝的宝座,开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神论传统。”这个论断是有理据的。在老子的道出现之前,上帝有着无上的荣光,它派生出的文化也充斥着权力与等级关系,老子独特的“道”论正是时代的产儿,他将人类从上帝的威权统治下解放出来。在老子的有些著作中摆脱了神灵崇拜,充分肯定人的价值与意志,而他所肯定的价值和意志毫无上帝的影子,他彻底地与威权决裂。关于儒道之区别,作者说:“道家思想是在儒家道德伦理体系之上增加一个自然而然的价值取向,并非简单否定儒家伦理。儒家希望通过每个人,特别是君王的个人道德修养达到天下太平、万民幸福;老子希望社会的治理者约束强制的手段,追求实现自然而然的理想秩序。”这样通脱中肯的见解在书中比比皆是。张岱年先生坚持以唯物史观指导文化研究,他主张综合中西文化之长,创造新型的中国文化,他一生致力于正确理解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以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张先生没有将中国文化当作西方文化的注脚,也没有将中国文化当作人类文化中的异类,而是努力将中国文化容纳到人类文明的历史洪流之中。他在本书序言中说:“中国哲人,在一定意义上,富于探索精神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彼此立说不同,但都肯定穷理的必要,都肯定世界是有理的,学问在于认识此理,生活在于体现此理。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哲学可以说富于理性精神。但是,这种穷理的传统却没有和重视实证的态度结合起来,以致没有孕育出近代实证科学。”此种高屋建瓴的中国文化观,成为本书重要的纲领与血脉。本书一方面寻绎着“理性精神”,另一方面又试图以历史唯物论的理论视野观照先秦诸子、魏晋玄学与宋明理学家们,超越他们的旧哲学。他在书中还提出任何文化形式也不是教条地、理念性地存在的,它往往存在于对传统文化的深刻阐释中。中华文化的复兴与时代性存在,依赖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科学、现代的解读和实践。(摘编自李瑞卿建构中华智慧谱系评张岱年主编)1. 下列对于中华的智慧一书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书中“中华的智慧”是指中国历代哲学家所提出的创造性见解,是有别于西方智慧的最高智慧。B. 张先生在书中提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神论传统最早可以从老子的“道”的理论中找到依据。C. 书中关于老子的研究认为摆脱了神灵崇拜,充分肯定人的价值与意志是老子著作的显著特征。D. 著作中提到的“道”,不同于西方的“爱智”,是接近于老庄思想中的“道法自然”的概念。【答案】B【解析】题干问“下列对于中华的智慧一书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A项,张冠李戴,“是有别于西方智慧的最高智慧”不对,张岱年先生认为“道”是中国古代最高的智慧;C项,以偏概全,原文是“在老子的有些著作中摆脱了种灵崇拜,充分肯定人的价值与意志”;D项,曲解原意,原文是张岱年所说的“道”具体概括为“人生之道”“自然之道”“致知之道”,涉及宇宙观、伦理观、方法论等内容,与庄子的“道”不同。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论题,然后围绕论题逐层运用材料分析,最后提出要古为今用,树立民族文化复兴的观点。B. 在分析的过程中,文章大量引用了张岱年先生作品的原文,具体地展示了中华的智慧的哲学观点,使文章更具说服力。C. 张岱年先生认为建构中华智慧谱系的方法就是加强个案研究和建立唯物史观,这也是本文展开充分论述的两个重要角度。D. 文章第三段引用序言的原文证明了中国哲人是富于探索精神的,中国哲学是富于理性精神的。【答案】C【解析】题干问“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文本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设题的误区如下:概括不当、论据分析不当、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C项,文章是从个案研究和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两个方面展开的,但并不代表这是张岱年先生构建中华智慧谱系的方法。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张岱年先生的这本书之所以能真正触及中华智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进行了精当的个案研究。B. 因为作者认为道家思想是在儒家道德伦理体系上增加了一个价值取向,所以说道家思想其实是儒家思想的有益补充。C. 中国近代之所以没有孕有出实证科学,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穷理的传统没有和重视实证的态度结合起来。D. 张岱年先生既认为中国文化是独立于西方智慧的另一种人类文明,同时又主张必须综合中西文化之长才能创造新型的中国文化。【答案】B【解析】题干问“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求考生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然后认真辨析所给的选项,把文本的信息和选项进行比较,看选项有无改变文章的表述。B项,强加因果,“道家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有益补充”错误,原文是“作者说:道家思想是在儒家道德伦理体系之上增加一个自然而然的价值取向,并非简单否定儒家伦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说田野阎连科说起田野,委实人为地有了过多的诗意。但它诗性的本质,却是极少有人去发现,去展示,去述说。我们看到的田野的文字,如同山梁上叠起的阳光,一杆杆、一束束,把黄褐色的土地照得很是溢光流彩了,十二分地金银化了,可那些真正从土地深处溢入生活营养了人生的东西,却被写诗的笔忽略去了。也读到过田野上生发的苦难的文字,泪成得很呢,血也红得很,然那土地对泪和血的吸收却是不见了的,至于血泪在和土地融合之后,新的温馨的丰沃,也是很少有人看到。我想,田之所以称为田野,并不是因为收割前它四处漫流着黄灿灿的麦香,不是秋天那个很少的天数里,山上山下,漫无边际地到处都是红彤彤的色泽。这些都未免太为诗情,太为次要。我是这样想的,你既然是田野,你不生长庄稼你干什么?作家和诗人都是田野的外姓人家,只有农民们不是。那些人喜欢面对田野惊惊乍乍。老成的农民们,面对田野是什么也不说的,他们月深年久的沉默,和田野深处那没有形声的诗性,其实有着无尽的沟通和暗合。如果你们觉得我还像个农民,记得我的祖祖辈辈都还埋在田野里的话,或多或少,就请信我这么一句:真正的田野是没有的。诗是诗人们的诗,文是文人们的文,田野上并没有那些优美的景物,没有那些诗文。真正理解田野的,世界上只有一个人,就是农民。农民不把田野称田野,农民称田野只说一个字:地。田野这词语本身,就是被诗化了的。几分的诗意,就隐含了几分美美妙妙的假。地,才是还原了田野的本身哩。地也并不是说有土就是地,必须有劳作,有风不调、雨不顺,必须有许许多多的人,不知从哪一辈开始,祖先们就都埋在那里,连骨头都化成了雾浓浓的土,不小心才会偶见一块布满细小蜂窝的骨核,这才算勉勉强强有了地样。还应该说的,地上不一定要有战马的蹄痕,牛蹄比战马的蹄痕更为接近地心。马蹄太历史化了。田野已经被历史压得潮汗浸浸,那些真正在田野或地里生存的人,却大多被历史挤到了马路边上,且似乎也是该着的,他们也那么地不以为然。我以为,地也好,田野也好,诗也好,文也好,真正的田野,不是土的丰厚或者贫薄,不是丰收或者歉收,不是马蹄或者牛蹄,该是庄稼和荒草之间,秋天和冬天之间,活着和死去之间,孤孤寂寂地站了一个人;男人也好,女人也罢,但他(她)是必必然然的农民,脸上布满了爷爷的皱纹,搭了一缕奶奶枯干在额上的灰白的头发,远远地瞧去,宛若一柱被雷击劈了的桩木,近了,你才看见,他或她的怀里,拖了一个死了的孩娃。孩娃的肚子鼓着,嘴角挂了浅红灿灿的笑。他是吃了新的将熟的毛豆胀死了的,所以他死了还笑。那人是去找埋藏孩娃的地方,走了千里万里,昼行夜宿,黄昏前赶到了田野的一沃田头,说这里好哩,旱能浇,涝能排,你就在这儿活吧孩娃,你爷你奶还在家等着生老病死,我回去给他们准备棺材去了。也就把孩子埋在那儿走了。一路上没有回头望那小小的新坟,却叮叮当当留下一路的歌声:“一路的庄稼一路的土,一路的活人一路的丘,今天我从庄稼地里过,明天我往庄稼地里留。”这歌声是土地真正深刻的诗哩。这个时候,土地才真正有了历史,有了诗性,成了田野。我一直认为,历史并不是时间的持续,人生也不是时间的记忆,只有埋了孩子还一路唱着从土地上直走过的脚印才是时间、历史和记忆。那留下了这种脚印的土地,是真正的人生命运和田野的诗性。(摘编自阎连科散文,有改动)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以“说田野”为标题,由田野所具备的诗性本质引出话题,先指出有些人不是真正清楚其含义,再用农民与土地的沟通、暗合来阐述田野的内蕴。B. 作者认为,先有土,经过血汗的奋战和浇灌,才逐渐成为地;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先辈们前赴后继,把土地沃成田野,赋予了田野诗性。C. 埋了孩子还唱着歌的农民,和很多文学作品中的农民形象一样,因为承受了太多的苦难,见惯了太多的生离死别,所以他们变得隐忍、麻木。D. 全文“说”田野,“说”既含描写之意,又有“论”的意味。“说”的对象是田野,也有田野上劳作的人;“论”了田野的内涵,也赞美了田野的诗性。【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其次认真阅读文本,通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然后结合选项鉴赏文章在写作上的写作手法,根据文章在写作上的特点判断选项的正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选出恰当的答案。C项,不是麻木,应该是一种隐忍和坚强。5. 本文第段在语言运用上极具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参考答案】修辞格:排比、比喻。比如“不是不是该是”;“宛若一柱被雷击劈了的桩木”等。大量使用短句,整散句结合,比如“地也好,田野也好,诗也好,文也好”。口语化,比如“说这里好哩,旱能浇,涝能排,你就在这儿活吧孩娃”。整体语言风格冷静理性、深沉蕴藉。(如果从叠词、细节描写等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段的语言特色。语言特色题作答时可以从作者用词、长短句式选用、修辞、语言整体风格、人称使用或变化等角度考虑。本文第段从语言角度赏析,在用词方面,使用叠词,如“孤孤寂寂”“必必然然”“叮叮当当”等,增强文字的形象性、音乐学,并渲染气氛。在句式方面,大量使用短句,长短句结合,如“地也好,田野也好,诗也好,文也好”使句子错落有致,节奏富于变化。修辞方面,排比、比喻。比如“不是不是该是”;“远远地瞧去,宛若一柱被雷击劈了的桩木”,生动形象。语言风格方面,口语化,比如“说这里好哩,旱能浇,涝能排,你就在这儿活吧孩娃”,通俗易懂;冷静理性、深沉蕴藉,如“不是土的丰厚或者贫薄,不是丰收或者歉收,不是马蹄或者牛蹄,该是庄稼和荒草之间,秋天和冬天之间,活着和死去之间,孤孤寂寂地站了一个人”,内涵丰富。学生作答时可以根据答题角度一一思考,按点组织答案。6. 请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有“真正理解田野的,世界上只有一个人,就是农民”这样的感悟。(6分)【参考答案】因为那些作家、诗人对田野赋予了过多的诗意而不曾真正从土地深处理解田野;农民将田野称为地,这才是真正还原了田野的本真,只有农民才能真正地与田野沟通、交流(农民是真正在地里劳作、生存的人,真正了解田野的内涵);农民一代代劳作,对土地深深眷恋并感恩,与土地生死相依,他们懂得土地真正深刻的诗性。【解析】题干要求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有“真正理解田野的,世界上只有一个人,就是农民”这样的感悟,这是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作者为什么会有“真正理解田野的,世界上只有一个人,就是农民”这样的感悟,作答时要从全文去分析原因。从原文看,“作家和诗人都是田野的外姓人家,只有农民们不是。那些人喜欢面对田野惊惊乍乍。老成的农民们,面对田野是什么也不说的,他们月深年久的沉默,和田野深处那没有形声的诗性,其实有着无尽的沟通和暗合。”“诗是诗人们的诗,文是文人们的文,田野上并没有那些优美的景物,没有那些诗文。”“农民不把田野称田野,农民称田野只说一个字:地。田野这词语本身,就是被诗化了的。几分的诗意,就隐含了几分美美妙妙的假。地,才是还原了田野的本身哩。”“地也并不是说有土就是地,必须有劳作,有风不调、雨不顺,必须有许许多多的人,不知从哪一辈开始,祖先们就都埋在那里,连骨头都化成了雾浓浓的土,不小心才会偶见一块布满细小蜂窝的骨核,这才算勉勉强强有了地样。”“这歌声是土地真正深刻的诗哩”。将这些内容按照理解性的、概括性的语言组织答案即可。(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大德曰生你可知,一粒袁隆平教授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让我国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你可知,仅仅20多株被西方“植物猎人”引进的我国野生猕猴桃枝条,撑起了新西兰经济的支柱产业?你可知,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收集有全世界最多的豆科植物种子,一旦全球变暖,英国将占据粮食作物的基因优势?“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钟扬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作为中国植物学家,钟扬立誓,要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作为对人类负责的植物学家,他立誓,要在生物多样性不断遭到破坏的当下,为人类建一艘种子的“诺亚方舟”。这个想法,终因复旦大学和西藏大学的结缘成为现实。自此,钟扬背起足有三四十斤重的双肩包,带着学生开启了为国家收集种子的征程。16年来,钟扬和学生们走过了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艰苦跋涉50多万公里,累计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多万颗种子,近西藏植物的1/5。他的理想,是在未来10年间,收集西藏植物的1/3以上,如果有更多人加入,也许30年就能全部收集完“最好的植物学研究,一定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做出来的。”钟扬有些“傲娇”地与学生共勉,这也成为他一生大写的标注。党员本色经年累月的高原工作,让钟扬的身体频发警报。2015年5月2日,51岁生日当晚,他突发脑溢血,大脑破裂血管中流出的殷红鲜血化作CT片上大块惊人的白斑。从医院出来,医生给他规定了3条“铁律”:一是戒酒,二是吃药,三是绝不可再去西藏。担心钟扬的人们“舒了口气”:这个“钟大胆”,可以在进藏上消停消停了吧。离开ICU刚半年,他又进藏了。开始不敢坐飞机,就辗转坐火车。怕在家人那里“落埋怨”,就偷偷一个人行动。很多人不解,他连命都不要了,到底想要什么?钟扬,他仿佛对一些人们热衷追逐的事从不在乎,又仿佛对一些人们不可理解的事格外执拗。研究植物一辈子,万千植物中,钟扬最爱高原植物,它们在艰苦环境中深深扎根,顽强绽放他曾深情写下这样的诗句:世上多少玲珑的花儿,出没于雕梁画栋;唯有那孤傲的藏波罗花,在高山砾石间绽放。这是高原植物的品格,也是钟扬,这个有着26年党龄的共产党员的人生追求。先生之风“教师是我最在意的身份。”钟扬说,每个学生都是一颗宝贵的种子,全心浇灌就会开出希望之花。这些年,除了为国家收集植物种子,钟扬倾注了巨大心血培育最心爱的种子学生们。初始援藏,钟扬想为青藏高原盘点植物“家底”。漫长科考道路上,他慢慢意识到,这片神奇的土地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位生物学家,更需要一位教育工作者,“将科学研究的种子播撒在藏族学生心中,也许会对未来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于是,他想把西藏大学的“造血机制”建起来,打造最好的平台,把学科带到新高度。事实上,钟扬的视野从没离开过下一代。“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要从小培养,现在让孩子们多一点兴趣,说不定今后就多出几个科学家。”谁能想到,一个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的大教授,每个月却坚持抽出两天去上海的中小学开科普课。多年来,钟扬以巨大热情投入科普教育中,参与了上海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建设,承担了自然博物馆500块中英文图文的编写工作,出版了3本科普著作和6本科普译著,每年主讲三十场科普讲座。钟扬,是有口皆碑的明星科普专家。高原永生2017年9月25日凌晨5时许,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在为民族地区干部授课返程途中,钟扬遭遇车祸,生命定格在了53岁。这就是那个像守护生命一样守护祖国植物基因库,在青藏高原跋山涉水50多万公里,数次攀登至海拔6000多米,收集了4000多万颗种子、打响了“植物保卫战”的人吗?这就是那个不顾高血压、心脏肥大,坚持16年援藏,让西藏大学生态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的人吗?这就是那个从教30余年,立志要为每个少数民族培养一位植物学博士的人吗?钟扬那带着湖南味的普通话依然回荡耳边:“任何生命都有其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而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摘编自张烁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追记优秀共产党员、复旦大学教授钟扬,人民日报2018年03月26日)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钟扬走进西藏,最初是出于生物学家的使命感: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为人类建种子的“诺亚方舟”。B. 钟扬托物言志,写诗赞颂藏波罗花深深扎根高原,能在艰苦环境中顽强绽放。这朵孤傲顽强的小花是他一生的生命品格。C. 在漫长的科考途中,帮助西藏大学建好生态学科,留下一支优秀科研团队,成为钟扬的新梦想、新目标。D. 钟扬艰苦援藏16年,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答案】D【解析】题干问“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D项,文中有钟扬在上海开展科普教育的实例,但在西部地区开展科普教育属于张冠李戴。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标题“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中的“种子”一语双关,既是指他收集的种子和培养的学生,又是指钟扬自己。B. 文章开头用袁隆平等三个事例强调了植物基因库在国家建设中的关键作用,这是钟扬成为科普专家的直接原因。C. 文中交代了钟扬突发脑溢血和遭遇车祸去世的具体时间,这样的精准表述饱含了对钟扬离世的无限哀痛之情。D. 文中多次引用了钟扬说过的话,直接表现了钟扬的内心世界,更好地塑造了钟扬的形象,使文章更加真实、准确、可信。【答案】B 【解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三个事例“是钟扬成为科普专家的直接原因”强加因果,应是钟扬收集种子的直接原因。9. 钟扬在植物学研究、共产党员的追求和教师的责任等方面有自己的价值观。请结合材料,探究在钟扬身上体现出的价值观与人生的关系。(6分)【参考答案】价值观是每个人的信念体系,它直接影响每个人的人生轨迹(理想追求、生存方式、道德品格和事业成就)。钟扬在事业追求上,胸怀天下,理想崇高,不怕吃苦。立志为祖国,为人类负责,建立种子的“诺亚方舟”。钟扬作为共产党员,顽强执着,脚踏实地,不计荣辱。他深深扎根艰苦环境,毫不畏惧,一生坚守他的人生追求。钟扬认为教师就要追求薪火相传,他倾注心血培育学生、热情投入科普教育。【解析】题干要求结合材料,探究在钟扬身上体现出的价值观与人生的关系,这是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传主的价值观。这样的题目答题时首先概括出传主的价值观与人生的关系,然后列举文章中的具体事件说明,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本题作答时要先明确价值观是什么,它对人的人生轨迹、理想追求、生存方式、道德品格和事业成就的影响。然后明确钟扬的价值观,以及他的价值观对他的理想追求、道德品格和事业成就等方面的影响,结合材料内容具体回答即可。如“作为中国植物学家,钟扬立誓,要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作为时人类负责的植物学家,他立誓,要在生物多样性不断遭到破坏的当下,为人类建一艘种子的诺亚方舟”。钟扬如“藏波罗花,在高山砾石间绽放。这是高原植物的品格,也是钟扬,这个有着26年党龄的共产党员的人生追求。”组织答案时用概括性的语言。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申屠刚字巨卿,扶风茂陵人也。刚质性方直,常慕史、汲黯之为人。仕郡功曹。平帝时,王莽专政,朝多猜忌,遂隔绝帝外家冯、卫二族,不得交宦,刚常疾之。及举贤良方正,因对策曰:“臣闻王者承天顺地,典爵主刑,不敢以天官私其宗,不敢以天罚轻其亲。陛下宜昭然觉悟,内和亲戚,外绝邪谋。”书奏,莽令元后下诏曰:“刚所言僻经妄说,违背大义。其罢归田里。”后莽篡位,刚遂避地河西,转入巴、蜀,往来二十许年。及隗嚣据陇右,欲背汉而附公孙述。刚说之曰:“愚闻人所归者天所与,人所畔者天所去也。伏念本朝躬圣德,举义兵,龚行天罚,所当必摧,诚天之所福,非人力也。将军宜上应天心,下酬人望,为国立功,可以永年。嫌疑之事,圣人所绝。以将军之威重,远在千里,动作举措,可不慎与?今玺书数到,委国归信,欲与将军共同吉凶。布衣相与,尚有没身不负然诺之信,况于万乘者哉!今何畏何利,久疑如是?卒有非常之变,上负忠孝,下愧当世。夫未至豫言,固常为虚,及其已至,又无所及,是以忠言至谏,希得为用。诚愿反复愚老之言。”嚣不纳,遂畔从述。建武七年,诏书微刚。刚将归,与嚣书曰:“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顺人者昌,逆人者亡,此古今之所共也。将军以布衣为乡里所推,素以忠孝显闻,是以士大夫不远千里,慕德乐义。今苟欲决意徼幸,此何如哉?”嚣不纳。刚到,拜侍御史,迁尚书令。光武尝欲出游,刚以陇蜀未平,不宜宴安逸豫。谏不见听,遂以头轫乘舆轮,帝遂为止。时内外群官,多帝自选举,加以法理严察,职事过苦,尚书近臣,至廼捶扑牵曳于前,群臣莫敢正言。刚每辄极谏,又数言皇太子宜时就东宫,简任贤保,以成其德,帝并不纳。以数切谏失旨,数年,出为平阴令。复征拜太中大夫,以病去官,卒于家。(摘编自后汉书卷二十九第十九 申屠刚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B. 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C. 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D. 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本段话的大意为:我听说一意专行的人很孤立,拒绝纳谏的人容易阻塞,孤立阻塞的政治,是亡国的先兆。圣人不会把自己的专己独见当作高明,而以普世万物的众心当成自己的本心。其中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可借助标志词,如本句中“专己者孤”与“拒谏者塞”句式结构一致;“孤塞之政”与“亡国之风”结构一致;“也”句末语气词;“夫”句首发语词;“而”,连词,表转折。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功曹: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主管考察记录业绩,协助处理选用人员等事。B. 外家:泛指皇族的外戚,一般是指皇帝母亲家族。文中指平帝母亲家的冯、卫两族人。C. 贤良方正:贤良,才能德行好;方正,正直。和孝廉一样,它也为汉代选拔人才的科目之一。D. 尚书令:秦汉时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唐以后尚书令为尚书省长官,宰相职。【答案】B【解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解答此类题目,还可以结合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B项,外家泛指母亲和妻子的娘家;皇族的外戚,一般指皇帝外祖母、母亲和妻子的家族。文中的“冯”指冯昭仪,平帝祖母;“卫”指卫姬,平帝母亲。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申屠刚性格刚直,直言敢谏。王莽专政之时,对皇亲国戚也施行暴政,而申屠刚不顾个人安危,向朝廷上书,建议皇上不要受王莽胁迫,要遵守五常之教,接纳至亲。最终被王莽罢官归田。B. 申屠刚执著韧性,不屈不挠。在王莽篡位后,申屠刚为了免遭其祸害,就躲避到河西、巴蜀之地,长达二十多年。终于到建武七年,他被朝廷征召为侍御史,后升为尚书令。C. 申屠刚深谋远虑,锲而不舍。申屠刚分别两次当面游说隗嚣,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其已经投降公孙述之后,还反复劝说其要顺应天命,顺应民心,归顺汉帝,不要一意孤行。D. 申屠刚宁折不弯,一生无悔。申屠刚每每极力劝谏,宁死不屈。他多次提出让皇太子进入东宫,但光武帝都不同意,最终因为他的直谏而被外放。【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定。C项,“申屠刚分别两次当面游说隗嚣”错,第二次没有当面,只是写信。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布衣相与,尚有没身不负然诺之信,况于万乘者哉!(5分)(2)谏不见听,遂以头轫乘舆轮,帝遂为止。(5分)【参考答案】(1)老百姓彼此交往,尚且还有至死不违反诺言的信用,何况是一国的君主呢!(2)意见未被接受,(申屠刚)就以头(当作止轮木)顶住车轮,光武帝于是停止了游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相与”,彼此交往;“没”,通“殁”,死;“负”,违反、违背;“然诺”,诺言、许诺;“于”,介词,引出对象。第二句得分点:“见”,介词,被;“听”,接受;“以”,介词,用;“轫”,止轮木,顶住。【参考译文】申屠刚字巨卿,扶风郡茂陵人。申屠刚本性端方正直,常羡慕史、汲黯的为人。做了郡功曹的官。平帝时,王莽专政,朝廷多有猜忌,王莽就将平帝祖母冯族与母卫族隔绝,族人都不得到京交游做官,申屠刚心中一直疾恨这件事。等到后来他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便上书对策说:“臣听说王者如果顺从天地,掌管官爵主持刑法,绝不敢将高官私授给自己的宗亲,也绝不敢拿天罚来赦免自己的亲人。陛下应顺从圣君的圣明之德,幡然觉悟过来,对内能与亲人和睦共处,对外杜绝所有奸邪阴谋。”上书呈奏上去后,王莽便让元后下诏书说:“申屠刚所言都是离经妄说,违背大义,应罢官回家。”后来王莽篡位,申屠刚就躲避到河西,转到巴蜀,往来二十多年。等到隗嚣占据了陇右,他想背弃汉朝而归附公孙述。申屠刚游说隗嚣说:“我听说百姓所归顺的人老天就会成全他,百姓所叛离的人老天就会放弃他。我想本朝光武帝躬行圣德,兴举义兵,恭奉天意惩戒恶人,所到之处无坚不摧,这真是上天所赐之福,不是人力能做到的。将军应当向上顺应天意,向下报答人民的期望,为国立功,可以永远无忧。遭人嫌疑的事,圣人是绝不会做的。以将军的威望,即使远在千里,您的一举一动,能不慎重小心吗?现在玺书几次下达,委以国是昭示信用,想与将军共同承担吉凶祸福。老百姓彼此交往,尚且还有至死不违反诺言的信用,何况是一国的君主呢!现在你到底怕什么又想要什么,这样久疑不决呢?一旦有意外之变,对上您辜负忠孝之士,对下您愧对当世贤众。预言没有到达时,当然是虚语,但一旦到达,又来不及了,所以我用忠言极力劝谏您,希望得到接纳。愿您反复思考我的谏言。”隗嚣不纳,最后叛汉附从公孙述。建武七年,有诏书征召申屠刚。申屠刚将归,又写信给隗嚣说:“我听说一意专行的人很孤立,拒绝纳谏的人容易阻塞,孤立阻塞的政治,是亡国的先兆。圣人不会把自己的专己独见当作高明,而以普世万物的众心当成自己的本心。顺应百姓者就会昌盛,违逆百姓者就会灭亡,这是古今共同的道理。将军是在布衣平民之时被乡人所推选出来的,一直以来都是以忠孝闻名,因此士大夫不远千里而来,就是因为仰慕欣赏您的高德大义。现在如果想决意侥幸行事,哪里还有什么德义呢?”隗嚣不接受。申屠刚到洛阳,拜为侍御吏,又迁为尚书令。光武帝曾想出外游览,申屠刚以陇蜀尚未平定为由,认为皇上不应该宴逸享乐。意见未被接受,(申屠刚)就以头(当作止轮木)顶住车轮,光武帝于是停止了游览。当时内外许多官吏,多半是皇帝自己选举出来的,又加上法令严密监察他们,群臣的公职事务都过于劳苦,那些尚书近臣们,甚至也被当众鞭捶扑地牵拽,可是群臣中没有敢上前直言的。而申屠刚每次都极力劝谏,又多次进言皇太子应当进入东宫,选任贤保,以成就太子大德,光武帝都不接纳。因他多次直谏有违旨意,几年后,被外放为平阴令。后来又征召回朝拜为太中大夫,因病辞去官职,在家去世。(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4-15题。【南吕】干荷叶刘秉忠(其一)干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减了清香,越添黄。都因昨夜一场霜,寂寞在秋江上。(其四)干荷叶,色无多,不奈风霜锉。贴秋波,倒枝柯。宫娃齐唱采莲歌,梦里繁华过。(其五)南高峰,北高峰,惨淡烟霞洞。宋高宗,一场空。吴山依旧酒旗风,两度江南梦。【注】刘秉忠(1216-1274),元代政冶家、文学家。这组小令作于元军攻占杭州之前。南高峰,北高峰:在杭州西湖西南,南高峰之北有北高峰,二峰耸立,合称“双峰插云”,为西湖一景。14. 下列对元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 “其一”和“其四”两首都就宫词名立意,采用起兴的方式吟咏荷叶在风霜侵袭下翠减香消的情态,形容尽致。B. “其一”收于怜荷怨霜的抒情之中,情景交融,曲中“寂寞”“秋江”极力渲染出一种深秋的萧疏的氛围。C. “其四”前五句与其一相照应,交代了残荷的最后结局,写它不耐风欺霜虐,枯死在秋波之中。D. “其五”“南高峰,北高峰”中的“高”字与“宋高忠”的“高”字一字相连,把其地、其人勾连起来,景情相应。E. 三首曲词都使用虚实结合的方式写景抒情,既描摹了眼前干荷叶的惨淡与萧索,又委婉表达了历史的兴叹。【答案】AE【解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元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元曲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A项,宫调名是【南吕】,这里是以曲调名“干荷叶”立意;也没有使用“起兴”,起兴应该是先吟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这里应该是托物言志。E项,“其一”是实写,且无历史兴叹,“其四”和“其五”均使用虚实结合。15. 作者借“干荷叶”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曲词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1)对生命短促、人事无常的感慨。前两首写夜来的一场浓霜使本来已由翠绿变为深青的荷叶,更由深青变为枯黄,直至枯死,抒发了对生命的感慨。(2)对自己青春不在、年华易逝、晚境凄凉的感伤。“其一”最后一句融情于景,为自己如此凄凉的晚景而感到孤寂落寞。(3)对江南残破、繁华消歇的感叹。“宫娃齐唱采莲歌”,这样的繁华景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就如一场大梦。(4)对历史兴衰、朝代更迭的感喟。吴山巍巍,酒旗临风,杭州都城依旧在,而两下江南的宋高宗赵构,却早已死去,南宋王朝也风雨飘摇,濒临灭亡。(5)对那些曾偏安于江南的王朝(如南宋)朝廷的嘲讽。“其五”“惨淡烟霞洞”,“一场空”的嘲讽之意明显。【解析】题干问“作者借干荷叶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要求结合曲词简要分析,这是考查作者的思想情感。对于诗词的思想情感,作答时注意从题材入手,关注诗词中抒情议论的句子,或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词,结合诗词的写作背景考虑等,“其一”作者对“荷叶”的形容是“干”“苍苍”“老柄”“黄”“霜”“秋江”,作者是句句写枯黄,句句写凄凉,但作者真正是写尽人生的无限凄凉。“色苍苍,老柄风摇荡。减了清香,越添黄。都因昨夜一场霜”。作者写因昨夜来的一场浓霜使本来已由翠绿变为深青的荷叶,更由深青变为枯黄,直至枯死,抒发了对生命的感慨。接着“寂寞在秋江上”,作者由物到人,想到青春不在、年华易逝,不禁产生一种凄凉感。“其四”作者写了残荷的最后结局,写它不耐风欺霜虐,终于枯死在秋波之中。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残破、繁华消歇的感叹。“其五”把笔触跳向作为南宋都城的杭州,写到南宋的建立及其终于覆亡,借景抒发对历史兴亡的慨叹。山有南北二峰,宋有南北二宋,以南北二峰起兴,写南北二宋之事,巧妙自然。同时借用烟霞洞的传说故事,把历史人物与烟霞古洞联系在一起,又有意识地把“惨淡”二字冠于“烟霞洞”前,对宋高宗等在杭州筑巢、惨淡经营的行为进行了嘲讽。两下江南的宋高宗赵构,早已死去,南宋王朝也风雨飘摇,濒临灭亡,作者于感叹之中露出嘲讽的意味。(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写到,虽然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是_,_,他认为一个人要懂得舍生取义。(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诗人送客出辕门,又见“_”,这一奇景传神地写出了边塞天气奇寒的特点。(3)赤壁赋中,客哀叹人生短暂,羡慕长江无穷,苏子以“_,_”开导他不必羡慕外物。【答案】(1)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不为苟得也 (2)风掣红旗冻不翻 (3)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本题中易错字“掣”“苟”。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港珠澳大桥是桥、岛、隧一体化的世界级工程,其中我国自主研发的双体式沉管技术已能满足施工间不容发的“毫米级”精度要求。B. 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C. 相较于过往,如今的潮流风向标主要发源于网络,更新更快、花样更多,内容却也泥沙俱下、鱼龙混杂。D. 在反腐斗争中,我们要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首先明确各个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题目中句子的语境分析即可。A项,间不容发:两用成语,表意是两物之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可以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也可形容与灾祸距离极近,情势极其危急。这里取前者,使用正确。B项,息息相通: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使用正确。C.鱼龙混杂:用以形容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此处对象使用错误,可以用“良莠不齐”。D项,海晏河清:比喻太平盛世。使用正确。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博鳌亚洲论坛不仅是兼具亚洲特色和全球影响的国际交流平台,而且是连接中国和世界的重要桥梁。B. 去年,太原钢铁宣布成功制造碳化钨球珠,正式结束圆珠笔产量第一大国每年花费1500万美元进口笔尖钢。C. 文化自信强不强,思想解放够不够,敢领风气之先的魄力足不足,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中国未来的发展。D. 金嗓子喉宝的主要成分是由薄荷脑、金银花、西青果、罗汉果、石斛等配制而成的,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语序不当,“不仅是连接中国的重要桥梁,而且是的国际交流平台”。B项,成分残缺,改为“结束了的历史”。D项,句式杂糅,“主要成分是”和“由配制而成”杂糅累赘;中途易辙,最后的分句缺主语,应为“金嗓子喉宝具有”。19. 陈先生的四位朋友都家有喜事,他希望表达自己的诚挚祝愿,下列祝词中不得体的一句是(3分)( )A. 一个朋友新婚,祝语曰“顷悉阁下合卺之喜,花烛筵开,谨祝幸福,白头偕老”。B. 一个朋友的公司开业,陈先生贺曰“兹值宝肆宏开,望生意鼎盛,骏业日新”。C. 一个朋友的女儿考上大学,祝语曰“欣闻令息雁塔题名,由衷快慰,遥祝前程似锦”。D. 一个朋友刚新添了一个儿子,陈先生写信祝曰“闻育祥麟,可庆可贺,遥以致贺”。【答案】C【解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祝词中不得体的一句”,这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A项,“合卺之喜”,指泛指结婚之喜;“花烛筵开”,也用于结婚祝福语。使用得体。B项,“宝肆宏开”“生意鼎盛,骏业日新”都用与开业祝贺语。使用得体。C项,“令息”指儿子,这里应该是令嫒或令爱。D项,“闻育祥麟”,这是祝贺别人家生儿女的,使用得体。所以选C项。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广袤的宇宙并非世外桃源,太空环境其实非常恶劣,_。可能有人认为,太空是高真空环境又没有水,航天器肯定不会像在地球上那样出现腐蚀现象。_,比如“和平号”空间站70%的外体遭到腐蚀,俄罗斯最终不得不将其坠毁。那么,_?科学研究表明,除了宇宙大爆炸时留下的辐射和各种宇宙射线外,还有大量的太空垃圾。【参考答案】连航天器都会遭到腐蚀 事实并非如此 太空中有哪些因素会腐蚀航天器【解析】本题所给文段说的是太空环境的情况。处上文说“太空环境其实非常恶劣”,再结合下文“航天器肯定不会像在地球上那样出现腐蚀现象”,可确定此处应填“连航天器都会遭到腐蚀”一类的内容。后文举例说“和平号”空间站70%的外体遭到腐蚀的情况,由此可知此处应填“事实并非如此”一类的内容。后是问号,下文说航天器遭腐蚀的原因,故此处应提出“太空中有哪些因素会腐蚀航天器”一类的问题。 21. 阅读下面甲、乙两图,请写一段话简要说明消费者在不同消费链路中的参与度和影响力,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5分)【参考答案】在传统消费链路中,从产品研发到销售,消费者都缺少参与,影响力有限;而在消费者导向消费链路中,消费者参与产品从研发到销售的所有环节,起主导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甲图是传统消费链路,图中,“研发”“制造”“加工”“仓储”“销售”“消费者”依次用箭头连接,“消费者”是最后一环,表明在新产品研发到销售的过程中,消费者都没有参与,影响力有限。乙图是消费者导向消费链路,图中,“消费者”居中,“研发”“制造”“加工”“仓储”“销售”呈圆形依次围绕在“消费者”周围,分别用箭头与“消费者”连接在一起,表明消费者参与到了所有环节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四、写作(60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古老和年轻,旧与新是中国故事的两种原色。今天,许多古老的中国故事被赋予了全新的时代意义后重又获得了蓬勃生机;而许多全新的中国故事往往因其古老智慧而弥散着历久沉香。从始皇驰道到今天纵横万里的中国路,从赵州桥到今天举世瞩目的港珠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