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江师范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 李陵事件中汉武帝处理方式探源 姓 名: 马鹏鹏 学 号: 201316551266 专业年级: 历史学2013级 指导教师: 王晓晖 教务处制一、课题意义(包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理论意义李陵事件是中华民族军事史上著名的悲剧之一。在西汉史上,北击匈奴是一个深刻的话题。从汉高祖刘邦到汉武帝刘彻,汉匈之间发生过无数次战役,其中有许多著名战役和将领。卫青霍去病是其中最有名的将领,他们是外戚,又在北击匈奴的时代有过重大贡献,甚至连飞将军李广都只能做他们的部下。但他们死后,却没有人能继续威震匈奴。李陵的军事才能如何,在浚稽山一战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果他能顺利打几场胜仗,或许他就能成为当时北击匈奴的领军者。但这一战,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他功败垂成。而汉武帝的后续处理方式,更让他几乎成为千古罪人。这在汉代军事史上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研究汉武帝必须考虑的问题。(二)现实意义李陵的悲剧是许多方面综合导致的,研究这个问题可以给我们一些借鉴。学习西汉史时,司马迁、苏武、李陵是其中最鲜活的人物,对他们的研究,可以加强对这一时期的认识。汉武大帝是历史上最有名的君主之一,研究李陵事件是更全面了解汉武帝的方式,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汉武帝的另一面,从而完善汉武帝的历史形象。每一件事的发生都有其必然原因,也有其偶然原因。李陵的悲剧,本身是可以避免的,但汉武帝在处理过程中接二连三的失误,导致了此事的必然发生。李陵不应该成为反面教材,他的是非功过,应该深刻地讨论之后才能有初步的结论,这对我们今天评价历史人物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二、文献综述(包括:1.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3.本人对所查文献的评述等)(一)理论渊源及演进过程李陵事件在历史上有许多人研究评价,其结果基本分为两种,要么狠批,要么同情赞赏。司马迁对李陵的评价很高,认为他有国士之风,他的投降必有深意;白居易为了迎合当时安史之乱的背景,把李陵这样的“叛徒”归为不忠不孝不勇不智之辈,是他的行为导致了家族的灭亡;蔡东藩的评价是很详细的,他把李陵事件的来龙去脉梳理清晰后,得出的结论是汉武帝是此悲剧的重要推手;王夫之认为,李陵既然投降了,就失了大节,不可取;钱穆的评价很晦涩,只说此事发人深省;李零在汉奸发生学中的论点,是李陵的悲剧有一大群幕后推手,如用人唯亲的汉武帝,指挥无能的李广利,老奸巨猾的路博德,善为谣言的公孙敖,以及墙倒众人推、随而媒孽其短的满朝大臣,他们汇成的那股力,才是真正的汉奸。”(二)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和有待解决的问题近现代对李陵事件的研究有了新的发展,但总的来说,基本上还是相同的结论,一些崇拜卫青霍去病的人,将李广到李陵的李家众人抨击的体无完肤;而站在飞将军李广这边的人,则就李家的功绩出发,认为李陵事件有很多外部原因,李陵本人从未有背叛之心,只是后来的一系列事件,让他绝了归汉之心。李文才、王嘉川两位学者在2004年发表的论文李陵与苏武事迹考论认为,李陵与苏武不是一个层面的人,苏武为使节,其才能微末,李陵有真才实干,却被逼投降,是汉朝的损失;孙新峰先生在2005年发表的论文李陵投降匈奴原因说略中说,李陵的悲剧是由社会大势、情势所逼,汉武帝等人应该为李陵的悲剧负责;曹希舜先生1999年发表的论文李陵投降管见提到,李陵投降是权宜之计,后面汉武帝的一系列手段导致了他的悲剧;石厉老师在2009年发表的论文李陵的悲怨中说,李陵不应该一味被批判,古人对这个问题避而不谈或大加批判,是不能正确认识李陵的,应该仔细分析才能有正确的结论;李乃龙论李陵答苏武书有关注问题也认为李陵事件有很多原因,汉武帝遣公孙敖为使迎陵,此人与李家有怨,用匈奴俘虏的话答复汉武帝,导致的汉武帝的错误命令,诛李陵全家,使得李陵 “无面目归汉”;李立民试辨析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对李陵的认识却认为,李陵的悲剧是咎由自取,劝降苏武更是丧失了气节,司马迁所遭腐刑也应该归咎于李陵;张振元试论李陵的军事悲剧认为,李陵精兵报国的理想追求与汉武帝的极权意志、李陵“以少击众”的军事思想与汉武帝“任人唯亲”军事路线的冲突是酿成李陵军事悲剧的根源;贾一平试析汉武帝对李陵的信任中说,汉武帝是很信任李陵的,他让李陵承担的重要任务,又因李陵的请求打破深思熟虑的计划,李陵却判降了,他辜负了汉武帝的期望;党艺峰平城之围与汉帝国的内在危机:李陵事件的发生背景认为,汉匈之间有历史遗留的敌对关系,在北击匈奴的黄金时代,只能战死,决不能投降,李陵的投降使得汉武帝震怒,后面的一系列手段也就由此产生;魏良先生名将李陵身上纠结的大命题给李陵下的结论是李陵的一生就是一个悲剧。他因一战成名,也因一战而名灭;他自认忠良之后,却做了降将;他一心想要光耀门楣,却害得家人被灭族;他虽然在异族过着优裕的生活,却始终难消其胸中块垒。李陵寂寞地生活在“胡天玄冰”之中,直到公元前74年病死。李陵,让人壮其勇,怜其才,惜其降,叹其遇,愤其有国而难回,有志难酬,有口而难辩,可悲,可叹!纵观此类文章,基本将李陵事件的来龙去脉研究透彻了。但每件事都应该从不同角度分析,李陵事件不能只从大标题上去研究,还应该细化到各个关键人物身上去仔细分析探讨,这是本篇论文的下笔基础。(3) 本人对所查文献的评述在上述这些资料中不难看出,学者基本都有自己的结论,都用了许多事例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李陵事件基本上已经被研究透彻。但有些细节上的问题还有待商榷,比如李陵事件的定义,还有从各个关键人物身上去探讨李陵悲剧的原因。有的学者以偏概全,说为李陵辩护的人都和李陵是同类人,都会在那种情况下投降叛变。这种观点过于偏激,我们应该客观对待李陵事件,全面地、多角度进行分析,让这个课题活起来。三、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一)课题研究内容1.汉武帝对李陵家族的厌恶(1)李广私受梁王印(2)李广、李敢之死2.李陵北击匈奴的负面影响(1)“愿自当一队”及出兵前的准备(2)出兵后的规定路线及投降3.汉武帝对叛徒的一贯态度(1)李陵之前的降将(2)李陵之后的降将(二)课题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通过阅读与李陵事件相关的史料与论文,对其进行分析。2.归纳分析法:归纳李陵事件相关的资料中观点,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四、课题研究进度2016年10月至11月确定毕业论文题目;2016年11月上旬下达任务书;2016年11月上旬至12月查阅文献,写出论文大纲;2016年12月20日完成开题报告;2016年12月25日开题答辩;2016年12月下旬至2017年2月下旬查找资料,开始撰写论文;2017年3月至4月完成论文初稿;2017年5月上旬第二次稿交老师批阅;2017年5月中旬完成论文终稿交老师批阅;2017年5月27日论文答辩;2017年6月上旬评定论文成绩;2017年6月中旬论文整理提交归档。五、主要参考文献目录1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7.2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3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4曹希舜.李陵投降管见J.西北史地,1999(01).5孙新峰.李陵投降匈奴原因说略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04).6李文才.王嘉川.李陵与苏武事迹考论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3).7刘洪生.李陵之祸对司马迁的正负效应J.江淮论坛,2003(02).8李乃龙.论李陵答苏武书有关诸问题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3(03).9李立民.试辨析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对李陵的认识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12).10张振元.试论李陵的军事悲剧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02).11贾一平.试析汉武帝对李陵的信任J.宿州学院学报,2009(01).12吕方.司马迁昧于军事的影响-以李陵事件为例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11).13李恩江.再论司马迁为李陵辩护的是非及汉武帝判以重刑的心理原因J.郑州大学学报,1994(06).14党艺峰.平城之围与汉帝国的内在危机:李陵事件的发生背景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05).15杨华.李陵变文中的非正统英雄观对明君圣主的期待J.名作欣赏,2016(14).16常彧.李陵浚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