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研究论文-手工业生产与农民观念更新.doc_第1页
农村研究论文-手工业生产与农民观念更新.doc_第2页
农村研究论文-手工业生产与农民观念更新.doc_第3页
农村研究论文-手工业生产与农民观念更新.doc_第4页
农村研究论文-手工业生产与农民观念更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研究论文-手工业生产与农民观念更新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农村手工业一直是农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近代以来,农村手工业和中国其他经济部门一样,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发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很多地方兴起了各种各样的农村手工业区,这些手工业区的共同特征是,为远方以至国际市场生产,生产力有了长足进步,有些行业引进了以人工为动力的机器,有些地区有些行业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手工业生产的收入有大幅度增长,成为农民家庭经济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种因素综合在一起,使农民家庭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又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农民的生产和消费观念。本文拟从农村手工业的收益入手,分三个部分说明农村手工业发展对农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第一部分主要把农村手工业的收益与农业进行了比较,以说明农村手工业对农民家庭经济的影响。第二部分论述农村手工业的发展如何改变了农民的生产观念、投资行为以及劳动力的运用。第三部分说明,由于农村手工业为农民带来了更多收入,也由于农村手工业生产过程与农业有实质的不同,引起了农民消费观念的变化。由于笔者多年从事华北平原农村经济研究,本文所用资料以华北地区为主,但这一问题应该说是带有全局性的。一、农村手工业收益与农业之比较农村手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是棉纺织业,棉纺织业的收益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差异很大。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河北省高阳县是中国一个最著名的棉布手织区,19151920年间,这里的织布农户用铁轮织布机自织自卖,每匹可获纯利12元,当时高阳织布区另一种主要的生产组织形式是商人包买主向织布户定货,一匹布支付工资0.5元,以一年织布150匹计,一个农户全年收入在75元到300元之间。当时高阳农户平均占有土地不足15亩,平均每亩净收入1.47元,即农业收入每户每年不足30元,手工业收益为农业的2.5倍到10倍左右1。高阳的织布户中雇工者相当多,这样的农户一般有不只一架织布机,一年可织数百匹布。工人的年工资在20世纪30年代初为4060元不等,20世纪20年代布业兴盛时则可达6080元之多,而同时期农业雇工中,男性长工的年工资平均在40元上下2,也就是说,从事织布业的农民,无论是完全占有生产资料的独立织户,还是只占有工具,不占有原料,受商业资本支配的家庭劳动者,亦或是完全不占有生产资料,出卖劳动力的工人,其收入都要高于农业劳动。河北省宝坻县的织布业亦相当发展,这里的织布农户平均每年每户收益127元,而当地的农田收入佃农全年26.38元,半自耕农86.62元,自耕农144.76元,这只是农田总收入,如果扣除成本,计算净收入,还要低不少,可以说,织布收入超过了农业收入。3山东省的潍县(今潍坊),也是近代一个十分著名的新兴农村工业区,二三十年代这里的织布收入是每匹1元上下,如以一户一年织150匹计,收入150元。潍县在近代农业生产水平比较高,经济作物种植较多,但当地人多地少,每个农户年平均农业总产值在100170元之间,净收入自然更少,织布业收入与农业相比,也处于较为重要的地位。4高阳和潍县织布区都属于近代新兴的农村工业区,生产力水平较高,江南(长江三角洲及其周边地区)棉纺织区历史悠久,明清时已有相当发展,到20世纪初发展程度反不如高阳织布区,但棉织业收入仍相当可观。20年代前后,上海郊区一个农家妇女一年要织200多匹布,净收入4060余元。一些缺乏织本的农家妇女到别人家中做工织布,一天可得工资二角,一月也有五六元收入。5无论是高阳还是上海郊区,织布业都已经变成农民家庭的主业,而其他很多地方,织布业仍然是农家副业,收益比高阳织户要低得多,但与农业收入相比,仍是相当可观。如河北省定县的纺织户,年收入在2691元之间。6河北省唐县,每架织机每日出布1匹,收入1元,八口之家使用两架织机,每年可以有相当大的剩余。7三河县的罗庄一带,每家一张织机,全家妇女及老幼不能下地干活者从事织布,每月除全家食用外,可得利润10元。以每年工作8个月计,全年获利80元,相当于当地16亩农田的收入。8我们所见记载,农村棉纺织业中收益最低者是河北省的临城县,在20世纪30年代,一般农家妇女织布所得,除购买油盐外,一年尚可有三二十元积余9,相当于四五亩地的总产值。如果与农业雇工的工资相比,上述地区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农业长工的年工资一般在40元上下,但那是男工的工资,女工的年工资只有20元左右,童工更低,而农村棉纺织业中年收入在50元以下的,一般都是使用旧式木机,由妇女和儿童进行。丝织业也是一项重要的农村手工业,近代农村丝织业的产品有桑丝绸、柞丝绸和人造丝,1919年左右,山东省周村镇的个体织户(以织柞丝绸和人造丝为主),平均每年收益为270余两白银,按当时的物价水平,可购买小麦160余担,相当于100多亩地的产量。到30年代初,山东柞丝绸业进入衰退期,织户收益下降,一个个体织户平均每年的收益仍达420余元,可购买小麦80余担,相当于50亩地的产量,而同时期山东全省平均每农户耕地只有18亩多,大部分小农实际占有土地面积还达不到这一水平。10河北省的高阳织布区既是棉织业区,也是一个人造丝织业区(人造丝织物在当地又称“麻布”,但并非用麻纤维作原料)。20世纪20年代人造丝织业全盛期,每织一匹人造丝,独立织户可赢利56元,接受定货者可得工资45元,一张提花机一年可织150匹,收入在600到900元之间,雇工的年工资则在60100元之间。高阳县小王果庄的一个织布户,自己有3架织机,雇佣工人为商人织定货,每集手工费即可得五六十元大洋。另一个织户一家5口,只有一个劳动力,自己买不起织机,给人作工织麻布,一个月的工钱可以买500斤高粱,养活全家毫无问题。11丝织业收入最低的是河南省南阳附近的柞丝绸业,南阳柞丝绸业直到30年代初,一直是使用大纩络丝,旧式木机织绸,生产效率低下,这里的织户多接受包买商的定货,织一机绸的工资为711元不等,而一机绸的生产周期为4045天13,以此计算,织户平均日工资在0.160.28元之间,若以一年工作150天论,收入在24到32元之间。与高阳和周村相比,可谓天壤之别,但南阳柞丝绸产区位于大别山区,自然条件较差,交通不便,风气闭塞,农业生产力水平相当低,经济不够发达,这样的收入水平与当地的农业相比,应该说还是相当可观的。纺织业中影响较大的还有针织业和麻纺织业。20世纪20年代,浙江省的平湖、嘉兴、石门等地形成了一个针织工业区,从事针织业的多为农村妇女,向商人雇主租赁针织机,领取原料,织成成品后得到计件工资,一个工人的月工资一般在5元以上。近代麻纺织品较著名的是四川省和江西省的夏布,四川省的夏布收益较低,30年代绩麻女工月收入不过1元上下,织麻工月工资在2.68元之间。一个有一架织机的农户,每月净收入不足14元,但这里扣除了工资支出,而只有一两架织机的农户通常是不雇外工的,所以这样的农户每月实际收入可以达到二三十元。江西、湖北等省的夏布业收益要比四川高一些。14棉花在近代成为一种相当重要的经济作物,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都很大,在棉花种植区,轧花和弹花成为重要的手工业生产部门。在河北定县,如果一家轧花店有轧花机3架,雇3名工人,每天可加工300斤子棉,出100斤皮棉和200斤棉籽,当地习惯以棉籽代替加工费,200斤棉籽价格4.8元,工人工资共1.4元,店主的收入便为3.4元。15相当于一亩地全年的收入。河北省完县,一架轧机每天轧花50斤,可收益1元。16农村手工业中还有一个重要的部门是粮食加工业,这一部门遍布全国农村,主要的有酿酒、榨油和制粉丝粉皮等,都属于作坊手工业,需要一定的设备和较多的资金,通常设在集镇上或由比较富裕的农户从事。其中制粉业应该说是获利较少的行业,在不少地方,正产品几乎无利可图,如河北定县1931年有3114家农户制粉,共赢利5064元,平均每户只1.44元。但该业的副产品用处却很大,制粉农户家家都要利用粉渣养猪,粉浆倒入猪圈沤肥,每圈全年出粪肥即可值70元,加上卖猪的收益,获利也不算少。17河北邯郸县制粉业的主要收入是以粉渣养猪,一家粉坊常养十几到二十头猪,养肥后出售,可获利三四百元。18近代,粉丝成为一种重要出口商品,凡生产出口粉丝的地区,收益一般都比其他地区为高。如山东省有一个以烟台为中心的粉丝出口生产基地,在这个基地的黄县,制粉农户获利最多者年可得洋1000元,在招远县,利润最高时,一户粉坊赢利竟可高达3000元。19近代中国农村较重要的手工业还有草帽辫业,从事这一行业者全为农村妇女。20世纪20年代初,河北沧县、静海一带编草帽辫日收入铜元40枚上下,折合银元不过一角多,但如能长年生产,一人一年也有三四十元收入。而在河南省的南乐、清风和山东省的观城,妇女编织草帽辫收入日值1元,技术最好的妇女一天可挣1.5元,这种收入水平是农业劳动无论如何也无法达到的。在这一产区,据说有不少人靠编织草帽辫而发家20。花边、发网(用人的头发编织而成,用途亦是罩在头发上作装饰)、刺绣等手工业在农村中影响也较大,这些行业的产品主要供出口,从业劳动力均为女子,尤以十几岁的女孩为主。花边发网业在最兴盛时,日收入都曾高达1元。1919年,山东省农村从事花边业的妇女,每人每日约可得工资0.30.5元不等,而同一年山东省各种行业中,工资最高的金银器业工人日工资也不过0.5元,工资水平最低的只有0.18元,且不供伙食。21花边女工的收入明显高出于大多数工厂和作坊工人的收入。花边业最低工资的记录是20世纪30年代初的山东省招远县,当时,招远花边女工中等技术水平者大约每日可收入0.1元。发网业最低工资更低一些,山东省益都县30年代初发网女工日工资还不到0.08元。尽管如此,若一年工作300天,也可以有二三十元的收入。考虑到山东半岛当时男性农业长工的年工资也只不过30元上下,花边发网业的收入也就不算低了。22一般说来,越是缺乏土地,农业收入低下的小农家庭,对手工业生产的依赖性越强,如著名草帽辫产区南乐、清丰、观城一带,贫苦农民几乎完全依靠草帽辫业为生,中农和富裕中农该业收入相当于农产收入的一半,富农要部分依靠草帽辫业收入,地主妇女中则有不少人靠此得些零用。在宝坻棉手织区,织布收入占佃农全年收入的80,占自耕农全年收入的42。但这并不意味着土地较多,生产条件较好的农民家庭较少从事农村工业生产,恰恰相反,如果从绝对数量观察,较富裕的农家通常可以得到更高的工业收入,只是由于他们的农业收入和其他方面的收入都较高,才使农村工业显得不那么重要。例如,1934年交通大学研究所调查了河北、河南和湖北的1690户农家,其中从事农村家庭工业的比重为:自耕农18.4,半自耕农5.8,佃农12。手工业平均每户收入分别为:自耕农40.7元,半自耕农34.5元,佃农28.48元。1933年对广西郁林县的调查则表明,自耕农家庭工业的收入无论是绝对值还是百分比都远远高出于其他各阶层农民。23至于丝织业、榨油业、造纸业等作坊手工业,由于占用资金较多,更是只有富裕农户才能从事。农村工业生产不仅提高了从业农民家庭的收入,由于农村手工业中广泛存在雇工生产,雇工的家庭收入也随之提高。诚然,在雇工生产中存在着程度不等的剥削,但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雇工生产为一些既没有充足的土地经营农业,也没有足够资金独立从事农村工业的乡村失业人口提供了就业机会,这些人作为手工业工人得到的工资对他们的家庭经济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此外,农村工业工人的工资通常都高出于同类型农业工人的工资当然,他们为雇主带来的利润也更高。二、农村手工业对农民生产观念的影响上面我们在说明近代农村手工业收入状况的同时,把它与农业收入进行了比较。这些比较表明,农村手工业不仅增加了农民家庭收入的数量,而且使农民家庭经济在结构上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对农民的生产观念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首先是投资的观念。本来,土地在传统社会中一向被视为最可靠的财产,世世代代依赖土地为生的农民,执着地追求土地,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一个特色。但由于近代农村工业收入逐渐超过了农业收入,有成为农民家庭主业的趋势(事实上在一些新兴农村工业区已经成了农民家庭的主业),更重要的是作为商品生产,它把农民引入了市场机制之中。逐渐习惯于商品货币关系,成为商品生产者的农民对于新工具、新技术以至新的商品品种都表现出了极大热情,在这一方面,农村工业比封建社会中的城市作坊手工业观念更为开放。城市手工业中,有些受行会规章制约,不能任意招收徒弟、扩大生产、改变商品的品种规格;有些则是把生产技术保留在家庭内部,秘不外传,造成中国历史上不少精湛的手工业技术和工艺失传。农村工业中则很少这些限制。自本世纪初开始,手工业生产中陆续从国外引进了一些效率较高的工具,如铁轮织布机、提花机、轧花机、弹花机等。这些机器使生产效率成倍以至成数倍地增长,铁轮织布机的生产率是旧式木机的8.8倍,轧花机的生产率是旧式轧车的5倍,弹花机的生产率是老式弹花吊弓的16倍以上。在丝织业中,新式脚踏纩车比手摇纩车效率既高,质量又好,铁轮平纹织机的生产率是木机的4一8倍,而新式提花机在提花楼上安装有按照显花程序编制的打孔纸板,可以自动提综织出提花图案,与旧式提花织机相比,既免去了提花工,又可以减少提花差错,从而使劳动生产率和质量都得以提高。这些机器和工具最初都是为城市的作坊手工业引进的,它们的造价也比传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