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字与中华文化.doc_第1页
浅谈汉字与中华文化.doc_第2页
浅谈汉字与中华文化.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汉字谈开去关键字:汉字,中华文化,传承载体,社会情形,伦理制度,等级制度,文字发展,新词汇摘要: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是研究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基石,从汉字的造字,汉字的遣词造句中我们可以窥见中华文化中的深灰情形,伦理制度,等级制度等等,伴随着文字的发展,也产生了许多新词汇,对于这些新词汇,我们又该保持怎样的态度呢?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汉语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因此汉字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文化传承的载体。汉字与中华文化相互影响,密不可分,对于汉字的研究,离不开对文化的阐释,对中华文化的研究,也离不开对汉字的探讨。汉字起源说法不一,基于现存的古代文献记载和现已得到确认的考古发现,汉字自起源至今至少有五千年的历史了,而汉字起源的历史就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开端历史。汉字从出现到现在在其发展过程中从未间断过,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汉字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流传至今,即使是在近代百年屈辱的历史中,面对西方拼音字,面对西方先进文化强大的冲击,汉字还是以强大的生命力保存下来。我们知道,中华文化延续至今,有其统一性和连续性,中华民族的历史跌宕起伏,分分合合,多次分裂但是始终还是保持着完整和统一,虽经历许多次分裂和政权割据,但最终还是形成了以汉民族文化为中心,汇集了国内其它民族文化的统一体,这一点是世界上任何其它民族的文化都难以做到的。中国和古埃及、巴比伦、古希腊都是古文明的发源地,但是只有中国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从来没有中断过,自始至终都保持文化的延续,虽然中华文化也遭受过外族入侵,但最终却能过顺利传承,延续至今,汉文化的这两种特性与汉字的连续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总所周知,中华文化内部虽有不同的方言,但其文字都是方块字,自秦始皇统一文字以来,各地的人虽操着不同的方言,但却有着共同的方块文字,这使得各地的中国人都有一种归属感,同一感。试想一下,若各地的人都操着不同的方言,还用着不同的文字,那么中华统一体可能早就四分五裂了,想统一起来也不容易,面对不同的文字语言又岂会有归属感。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其文化传承与文字的延续密不可分,文字承担着对文化文明的记载,文字延续至今,文化的连续性也得到了一定的保障。汉字是中华文化信息传承的载体,对于汉字的构造,汉字的运用,对汉字的遣词造句中可以粗浅地窥视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做一方粗浅的了解。从汉字中可以粗浅地看出古代的社会情形,人们的生活状况。古代汉字以象形因素为约,几千年不变,始终不脱离以形知意。汉字的以意统形的方块形式常使人能从其形体结构直窥其意,从而加深对文意的理解。从单个汉字来看,其结构也往往可以看出中华文化的一二。如“国”字,“国”的繁体字“國”,外面是大框,有表示家国城邑之意,内 “戈”表示兵器,“口”表示人,其放在一起可表示为人执兵器在城内守城,蕴含了人民持戈守城,继而划定疆界,围固城郭,从而表达了国家统一、不可侵犯的丰富内容。“家”为上一宝盖头,下一头猪,表示为一座房子中养殖着一头猪,这表示家是提供居住和食物的地方。国家二字中“国”大家一起执兵器守城,而家给个人提供住所和日常食物,这不便与古代的社会情形相同。汉字“兆”在甲骨文中形状乃是龟壳烧后的裂纹,兆有征兆之意,其为古代人占卜得出的龟壳裂纹,从兆字我们也可以看出古代人们有占卜的社会状态。从汉字中我们可以粗浅的看出古人的伦理观念。在封建社会,中国人的伦理观念主要是三纲五常。“三纲”简单说,就是大臣要按照君王的意志办事;子女要按照父亲的意志办事;妻子要按照丈夫的意志办事。“五常”就是每个人要做到仁、义、礼、智、信。人们在造字和讲解字义时,也常常把这种伦理观念加进去。“君臣之道”:“君”的古字上面是两只相对的手,双臂内侧是个“口”,像个正面坐着处理政务的君王。“臣”的古字像个面向左边趴在地上行匍匐礼的大臣。“民”的古字像个面向左的男人与女人的结合体。到了汉朝,君王的正面坐形改成了面向左的侧面形,就是现在的“君”字。臣和民应该面向君王,表示服从和恭敬,所以面向左改为面向右,成了现在的“臣”和“民”。在古代社会,讲求的是忠君爱国,“忠”字上中下心,表示作为臣民要有一个中心,那便是他的主子,万事以其主子为中心便为“忠”。“父子之道”:中华文化中历来对孝文化相对重视,甚至出台了不少法律来维治孝道。“孝”字的上边是个“老字头”,下边是“子”,是小孩搀扶着老人的形象。孝要求子女尽心奉养父母,照顾父母的意思。汉朝以后的统治者大都提倡孝道,对不孝的子女要定罪判刑。不孝有先无后为大,中华传统文化中对于无后最为害怕,基于此,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有一种人很受人歧视,那便是太监,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太监在这方面便冲了中华文化的两条传统,也难怪其在中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在许多人眼中地位甚是地下,就连枭雄曹操也曾被骂为“宦竖遗丑”。“男尊女卑”:不得不说这的确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大内容(虽然这确实是一大陋习),在造字上我们便可看出古代女子相对底下的社会地位,许多贬义的词都是与女字有关,比如奴隶的“奴”、奴颜婢膝的“婢”、贪婪的“婪”、佞臣的“佞”、奸人的“奸”、妨碍的“妨”以及“娼妓”、“嫉妒”、“妖媚”等等。在古代,女子被认为应该呆在家里,这样才平安,所以“安”上为宝盖头,下为女。如果走出家门就会引起麻烦。两个女人在一起会成为“奻(sng)”,意思是争论、争吵;三个女人在一起就会成为“姦(jin,简化字同奸)”,意为邪恶、奸诈。因此对女人要严加管束。“妥”字上为“手(爪)”,下为“女”,意思是管束住女子才能安妥。在谦词系统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些不同,如夫称妇为“贱荆”,“拙荆”,“贱内”等相对贬义的词,而妇称夫则运用“外子”等相对中性的词。从汉字中我们可以粗浅的看出传统中华文化中的等级制度。三纲五常,君臣父子。皇帝称“天子”,从这我们便可以看出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利,天之子,权利是上天赐予的,皇帝的自称为“朕”,而且其他的人不可以如此自称。王侯世袭,“袭”字上龙下衣,“袭”之人乃尊贵的龙穿着人的衣服,足见其尊贵的地位,而普通人则称“布衣”,足见严格的等级制度。传统文化中有嫡与庶之分,这也是严格的等级制度。在称呼上,汉字的运用也足见传统文化中的等级制度。在称呼上有“大人”“老爷”“少爷”“奴才”“奴婢”等之别,从这些词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古代文化中严格的等级制度。从汉字中我们可以粗浅的看出与周边文化的关系。在汉字中有一个表示地域的词“中原”,从这个词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华文化的一种正统思想,为世界之中心,天朝思想,可以说是一种自信,也可以说是一种盲目。在汉字中还有几个字表示着对周边的称呼,如东夷,西狨,南蛮,北狄等等,这些词语中原一样,同样展示着中华文化的中心思想,天朝思想。但是到达近代以后,中华文化落后与西方文化,再以这种思想来看世界却是夜郎自大,愚昧无知了,对此,不做深入探讨。当然,从这些字词中我们也可窥视出传统中华文化的夷夏大防思想。中华民族从秦以来便是一个统一体,虽然多次分裂,但在大多数人脑中都有夷夏大防的思想,统一中华民族是必须的,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带领下,中国多次分裂却都能得到再度统一,面对外族的入侵,也涌现出了许多民族英雄,如戚继光,郑成功等。汉字在不断的传承,也在不断的进化与发展,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大篆、小篆、隶书、楷书,从繁体字到简体字,汉字的更新及用法的变化也展示着中华文化的发展变化。最典型的便是清末民初时期的变革,从古文到白话文,是汉字用法的一次重大变革,也是中华文化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在此之后,汉字的许多词语用法都被废除,如“老爷”,“奴才”,“小人大人”等表示尊卑的词地废除,昭示着中国数千年的等级制度有所瓦解,中华文化史迎来了相对平等的时代。如今,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文字的更新也是日星月异,虽然字增加的不多,但在遣词造句上却有着飞快的发展,外来词汇的加入,也正表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士”“肯德基” “可口可乐”等词汇,是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冲击碰撞融合而产生的产物。在中国,也不停的有许多本土的词汇在不停的出现,有的昙花一现,有的历久睨新,这也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对于新词汇,有些人持反对态度,有些人持支持态度。我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文字发展的过程中必然要有所更新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对于一些用法好的词汇传承下去是必然的,对于一些较为糟粕的词汇,历史长河必然也会将其淘净,在古代不也出现过不少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