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7年11月23日 北京,2009年2月 北京,抗旱规划技术大纲,总 则,基本情况调查与评估,2,1,规 划 布 局,3,规划实施保障措施,10,抗旱规划 技术大纲,旱情监测预警系统,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一)基本要求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在本规划中指遇到中度、严重或特大干旱时,为解决常规水源工程无法保证受旱地区城乡居民饮水,以及重点工业、农业和生态核心区基本用水而建设的水源工程及配套工程。,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一)基本要求(共8条) 1、本次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的重点规划区域是旱灾易发地区(根据附件分析方法3确定)进行布局。,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一)基本要求 2、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包括: 城镇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 农村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包括饮用水和农业) 生态抗旱应急补水工程等。,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一)基本要求 (坚持先维修配套,后新建的原则) 3、首先要对已有的水源工程进行配套、维修改造; 对以优化配置抗旱水源为目的的多库串联、水系联网、地表水与地下水联调等工程,进一步规划相关配套设施,在此基础上经规划论证,合理确定新建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一)基本要求 4、各地根据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承载能力,针对规划不同抗旱对象的具体目标,在充分考虑地表水源、地下水源和其他水源条件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确定新建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的类型和规模。,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一)基本要求 5、对于只有单一供水水源和现有全部水源仅能保证现状用水需求的建制城镇,需规划抗旱应急备用水源。,旱情预警,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一)基本要求 6、各地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地表水、地下水和其他水源工程。其他水源包括集雨工程、污水处理再利用、微咸水利用、海水利用等。,旱情预警,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一)基本要求 7、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水源水质应有保证。 饮用水水源工程的水质要符合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工业、灌溉等行业用水水源工程的水质要满足相关水质的要求。,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一)基本要求 8、其他规划中已经规划应急(备用)水源工程的不再重复规划。,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一)基本要求 9、根据本章中的相关要求,填报附表4-1 XX省(自治区、直辖市)新建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规划表、附表4-2 XX省(自治区、直辖市)城市新建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规划表、附表4-3 XX省(自治区、直辖市)新建生态抗旱应急补水工程规划表、附表4-4 XX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建抗旱工程维修、改造及配套工程规划表。,(二)城镇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坚持先维修配套,后新建的原则),1、对城镇现有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无抗旱配套设施的,如水源至自来水厂之间的输水设施等,要对配套工程进行规划。,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二)城镇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2、对城镇现有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配套设施不完善的,要对其配套设施进行完善。,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二)城镇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3、对年久失修、供水保证率降低的城镇现有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进行维修、改造。,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二)城镇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二)城镇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 4、在对已有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进行配套维修改造的基础上,根据城镇抗旱具体目标和要求,合理规划新建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 新建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规模原则上按日供水能力不低于日正常供水能力的20%30%,或者按照保证城镇居民生活、重点部门、单位和企业的基本用水要求确定;供水持续时间按最不利干旱持续时段考虑。各地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确定。,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二)城镇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 总则基本要求第2条 对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中关于“城市饮用水水源工程规划成果”可以引用,同时需要评价已有水源地在发生严重以上干旱期间的作用和供水能力,如果现有水源地在发生严重或特大干旱时不能充分保证饮用水需求,就需要在本次抗旱规划中对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进行规划。,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三)农村抗旱应急水源工程,3、新建,(坚持先维修配套,后新建的原则),1、农村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包括农村饮用水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和农业抗旱应急水源工程。 2、对现有年久失修、供水保证率降低的农村抗旱应急水源工程进行维修、改造、配套。 3、在对已有农村抗旱应急水源工程进行配套维修改造的基础上,根据农村抗旱具体目标和要求,合理规划新建农村抗旱应急水源工程。,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三)农村抗旱应急水源工程,(三)农村抗旱应急水源工程 4、新建农村饮用水抗旱应急水源: 工程型式:主要包括机电井、高标准蓄水池、引、提、调水工程,以及机动送水设备等; 工程标准:原则上按发生严重或特大干旱时,以持续3个月保证工程覆盖范围内人均饮用水南方地区40升、北方地区20升考虑,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三)农村抗旱应急水源工程 5、新建农业抗旱应急水源工程主要在粮食主产区、商品粮基地、经济作物商品基地、畜牧业生产基地等区域进行布局和建设。 对于农业灌区发生超过灌区供水设计保证率的干旱情形时,为保证作物播种期或作物生长关键期的需水要求,需建设必要的农业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对于灌区之外农作物种植区发生中度干旱情形时,根据可能也要建设必要的农业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对于灌区,我国南北方及不同类型地区设计保证率不同,需区分对待。,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三)农村抗旱应急水源工程 农业抗旱应急水源: 工程型式:包括机电井、小型蓄水工程、引、提、调水工程,以及流动抗旱设备等; 工程标准及规模:应根据水源条件、作物播种期或作物生长关键期的需水量以及工程建设的可行性等因素进行确定。,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三)农村抗旱应急水源工程 畜牧业生产基地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标准及规模应按保障牲畜基本饮水和人工饲草料基地基本用水需求进行确定。 各地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确定新建农业抗旱应急水源工程。,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四)生态抗旱应急补水工程 1、对于国家级重要自然生态保护区,当发生干旱情形时,为保障生态核心区最基本的生态用水需求,避免造成生态环境不可逆转的恶化,规划必要的生态抗旱应急补水工程,实施必要的生态补水。,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四)生态抗旱应急补水工程 2、生态抗旱应急补水工程要充分利用现有补水通道,在首先保证饮水安全、重点工业和部门用水的条件下,通过必要的引调水等措施实施必要的生态补水。,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附表4-1 新建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规划表,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附表4-2 城市新建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规划表,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附表4-3 新建生态抗旱应急补水工程规划表,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附表4-4 已建抗旱工程维修、改造及配套工程规划表,总 则,基本情况调查与评估,2,1,规 划 布 局,3,规划实施保障措施,10,抗旱规划 技术大纲,旱情监测预警系统,第七章 抗旱减灾管理体系,(一)基本要求 1、抗旱减灾管理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第七章 抗旱减灾管理体系,(一)基本要求 2、对抗旱组织机构不健全的地区完善组织机构。 3、依据与抗旱减灾相关的国家法规和有关政策,制定地方抗旱减灾政策法规建设规划。 4、建立和完善资金投入机制。 5、制定抗旱服务组织发展规划。 6、制定抗旱物资储备规划和抗旱物资使用、调拨的管理办法。,第七章 抗旱减灾管理体系,(二)组织机构与政策法规,第七章 抗旱减灾管理体系,(二)组织机构与政策法规 1、高度重视抗旱能力建设,提高抗旱工作水平,各级防汛抗旱部门需配备专职抗旱工作人员,加大投入,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做到人员配备合理,机构运转高效。,第七章 抗旱减灾管理体系,(二)组织机构与政策法规 2、根据国家抗旱法律法规,结合实际适时制定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制度,确保抗旱工作依法有序进行。(可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 3、根据以上要求,填报附表7-1 XX省(自治区、直辖市)抗旱减灾管理体系规划表中抗旱法律法规规划的相关内容。,第七章 抗旱减灾管理体系,(三)抗旱预案制度 1、抗旱预案主要包括:,第七章 抗旱减灾管理体系,(三)抗旱预案制度 2、各地依据抗旱预案编制大纲(办旱20066号)的要求,制定抗旱预案编制和完善计划,全面完成各级各类抗旱预案的编制修订与颁布实施工作。 3、根据以上要求,填报附表7-1 XX省(自治区、直辖市)抗旱减灾管理体系规划表中抗旱预案的相关内容。,(四)抗旱投入机制与抗旱物资储备,第七章 抗旱减灾管理体系,第七章 抗旱减灾管理体系,(四)抗旱投入机制与抗旱物资储备 1、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抗旱减灾要求相适应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和抗旱资金管理制度,为抗旱减灾提供资金保障。 2、建立抗旱物资储备管理制度,保障储备物资经费来源,保证储存环境良好和储备物资的有效管理。 3、抗旱物资储备以地方政府投入为主,并逐步加大投入,建立良好的长效运行机制。,第七章 抗旱减灾管理体系,(四)抗旱投入机制与抗旱物资储备 4、抗旱物资储备规划包括物资储备仓库建设规划和储备物资的规划两个方面。 原则上每个省级行政区应规划12个抗旱物资储备库,抗旱物资储备库的规模和物资储备的种类、数量由各地省级防汛抗旱部门根据抗旱实际需要确定。,第七章 抗旱减灾管理体系,(四)抗旱投入机制与抗旱物资储备 5、加强抗旱物资储备使用和调拨的管理,提高应急抗旱能力。 6、根据以上要求,填报附表7-1 XX省(自治区、直辖市)抗旱减灾管理体系规划表中抗旱物资储备的相关内容。,第七章 抗旱减灾管理体系,(五)抗旱服务组织建设,第七章 抗旱减灾管理体系,(五)抗旱服务组织建设 1、抗旱服务组织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旱期间发挥拉送水、流动浇地、抗旱设备维修和技术服务等重要的应急抗旱作用,是旱灾易发地区应急抗旱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七章 抗旱减灾管理体系,(五)抗旱服务组织建设 2、制定抗旱服务组织发展规划,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按照“适当新建、巩固现有,发展乡级”的原则,逐步在县一级行政区内建成较为完善的抗旱服务网络;二是逐年提高抗旱浇地、机动送水、技术服务等应急抗旱能力。,第七章 抗旱减灾管理体系,(五)抗旱服务组织建设 3、根据抗旱减灾需求,合理确定抗旱服务组织所需抗旱机动设备、机具等设施的种类和数量。 4、根据以上要求,填报附表7-1 XX省(自治区、直辖市)抗旱减灾管理体系规划表中抗旱服务组织的相关内容。,第七章 抗旱减灾管理体系,(六)抗旱减灾基础研究和新技术应用,第七章 抗旱减灾管理体系,(六)抗旱减灾基础研究和新技术应用 1、制定抗旱减灾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计划,开展抗旱减灾基础理论和实用技术研究,如气候变化对干旱的影响、干旱形成机理、旱灾风险及效益评估、旱情监测预警、水量调度影响评估方法和模型等。,第七章 抗旱减灾管理体系,(六)抗旱减灾基础研究和新技术应用 2、开发、研究和推广抗旱减灾新技术、新设备等。 3、抗旱减灾基础研究和新技术应用的规划内容不在技术大纲附表中进行填报,但需在规划报告中列出,规划投资需在附表8-1 XX省(自治区、直辖市)抗旱投资规划表中填报。,第七章 抗旱减灾管理体系,(七)抗旱宣传培训,第七章 抗旱减灾管理体系,(七)抗旱宣传培训 1、建立抗旱减灾宣传培训制度,加大抗旱减灾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