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堤施工方案.doc_第1页
海堤施工方案.doc_第2页
海堤施工方案.doc_第3页
海堤施工方案.doc_第4页
海堤施工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1 工程概述12 施工布置12.1 临时设施布置12.2 临时施工道路布置12.3 施工平面布置图13 施工技术措施13.1 海堤陆抛工程施工13.1.1 施工分段分级13.1.2 施工工艺流程13.1.3 施工准备23.2 施工方法23.3 堵口合龙施工43.3.1 堵口时间选择43.3.2 堵口布置与防护43.3.3 堵口顺序与方法43.4 强夯施工53.5 施工要求53.6 路堤石方填筑施工63.6.1 路堤与海堤结合处清淤63.6.2 路堤原地面及坡面处理63.6.3 路堤填筑64 施工计划安排75 人员及机械设备配置75.1 人员配置75.2 机械设备配置76 质量控制措施77 安全技术措施8-可编辑修改-海堤施工方案1 工程概述海堤工程桩号从K27+940K29+160,总长为1220m,堤顶宽度为49.5m71.5m,堤顶标高为6.0m7.0m。海堤结构型式采用抛石斜坡式结构,工程内容包括清淤置换、水抛棱体和抛石护底、铺袋装碎石+袋装砂垫层、水上施打塑料排水板、堤心石、护面结构、堆载预压、防浪墙、道路路面结构和构筑物等。我公司承担桩号K28+500K29+160段0.0m标高以上海堤陆抛施工,全长660m,陆抛块石工程量约45万m3。路堤石方填筑工程桩号从K29+160K29+220,总长60m,填筑结构形式与海堤同侧结构型式,工程量约35000m3。2 施工布置2.1 临时设施布置临时设施包括生产、生活等临建设施,利用现有的生产、生活设施,不再增加其他临建设施。但为了缩短块石运距,并方便计量,称量地磅转移至B区5.0m标高平台上近海堤段,在海堤填筑施工前先建好地磅基础,待水抛施工完毕后即进行地磅安装。2.2 临时施工道路布置前期采用现地已有的施工道路,通过B区备料场5.0m标高平台修筑一条施工道路至海堤与路堑交接处(桩号约K29+160),路端随着回填标高上升而逐渐加高。当海堤陆抛第一级抛填至设计标高(4.0m)后,即通过B区开挖部位5.0m标高平台修筑一条临时施工道路至海堤及路堤填筑部位,用于后期海堤及路堤填筑运输交通。2.3 施工平面布置图施工平面布置图见附图。3 施工技术措施3.1 海堤陆抛工程施工3.1.1 施工分段分级陆抛填筑主要为K28+500K29+160桩号段0.0m标高以上陆抛堤心石施工,根据海堤设计要求分四段进行施工:第段K29+160K29+000、第段K29+000K28+280、第段K28+280K28+600、第段K28+600K28+500(堵口合龙段)。第段分三级进行施工,即:第一级0.04.0标高、第二级4.08.0标高、第三级8.0标高以上(含超载卸压层)部分;第、段分两级进行施工,即:第一级0.04.0标高、第二级4.0标高以上(含超载卸压层)部分。3.1.2 施工工艺流程陆抛施工工艺流程见下页图:水抛预压期满后第一级陆抛上料推土机推平预压(强夯)下一级陆抛上料验收合格3.1.3 施工准备(1)测量放线,钉出海堤中桩和两侧边桩;(2)组织机械设备及人员,并修好施工便道;(3)对相关施工人员进行现场技术及安全交底;(4)进行夯前测量,按10m10m方格网测量标高。3.2 施工方法陆抛采用自卸汽车运输石料直接卸至堤上,推土机进行推平,自颗珠山岛沿堤轴线向前分层推进,每级回填层厚暂定45米,先抛填堤轴线处,后两侧抛填,堤轴线处暂定1015米宽,两侧宽度基本相同,分层高度及宽度以后可根据现场回填检测情况作适当调整,堤轴线处抛填超前约1520m,堤两侧随后跟进抛填,成锥形推进,每级向前推进约30米时块石垫层与扭王块体必须同时跟进施工,防止陆抛过程中因风浪作用对堤身造成破坏,每级抛填需达到设计标高后先进行预压,达到设计预压时间后进行下一级堤心石抛填,最后一级在强夯施工后进行超载预压卸荷。陆抛施工前应先将路堤清淤(挤淤)置换段回填至约2.0m标高形成通道,再进行陆抛施工。每段之间抛填锥形推进时可持续进行施工,第段堤轴线处抛填起始宽度约15米,向前逐渐变窄,至桩号K28+800处变为宽度约10米宽,后宽度不变向前进行抛填施工,两侧宽度大致相等跟进施工。每级经过预压后,坡面采用长臂反铲进行理坡,同时人工进行配合整理坡面,达到设计坡面要求。施工方法见下页示意图:堤身回填在达到设计最高水位标高(2.15m)后,则可根据设计要求改为山皮石(70%石料、30%土料的混合料)进行上层回填。回填最后一级(层)堤身回填时,为便于日后堤轴线处电缆沟的开挖施工,堤轴线处约2米范围内采用混合料进行填筑,混合料中石料最大粒径控制在20cm以下,填筑底标高相对电缆沟底设计标高高3050cm,通过强夯预压施工后,先进行测量放线,后采用小型反铲(斗容0.50.8m3)进行电缆沟开挖并辅以人工开挖清理成型。各级陆抛回填施工资源配置情况如下表:陆抛回填施工资源配置部 位工程量进度安排资源配置K29+160K29+0000.04.0(5.0)标高填筑70000m304.1.2904.2.5反铲6台,自卸汽车12台,推土机2台,操作手40,管理人员5人,指挥人员4人等。K29+000K28+80076000m304.2.604.2.20K28+800K28+60075000m304.2.2104.3.6K28+600K28+50045000m304.3.704.3.15K29+160K29+0004.0(5.0)标高以上填筑60000m304.4.604.4.10反铲12台,自卸汽车21台,推土机2台,操作手56,管理人员10人,指挥人员6人等。K29+000K28+80042000m304.4.2104.4.25K28+800K28+60050000m304.5.604.5.10K28+600K28+50032000m304.5.1604.5.19K29+160K29+0004.0(5.0)标高以上强夯超载预压9000m204.4.1104.7.1025T夯机(自带15T夯锤)2台,作业人员10人,管理人员6人等。K29+000K28+80010000m204.4.2604.7.25K28+800K28+60010700m204.5.1104.8.10K28+600K28+5005000m204.5.2004.8.17海堤面层整平碾压1项04.8.1104.8.25振动压路机1台,自卸汽车6台,推土机1台,操作人员16人,管理人员6人等。3.3 堵口合龙施工3.3.1 堵口时间选择堵口时间的选择应考虑合宜的天气条件和与总工程进度配合两个方向,选在潮位低、潮差小、风浪小、天气暖和、流量小的时段集中力量突击进行施工,昼避免在台风、大潮、多雨、严寒和酷暑时段内堵口;此外,堵口必须与整个海堤工程进度匹配,堵口前非堵口海堤段已填筑至预定标高能抵御大潮,堵口段基础自理和相应的防护工作均已完成,堵口完成后又应有足够的时间加高培厚堵口段海堤,达到设计断面。3.3.2 堵口布置与防护本工程采用单一口门方案,口门位置考虑到地质条件、水深以及从两侧山体抛石相向推进的工效等因素,初步选定在桩号K28+500K28+600区段,口门尺寸按照口门处控制流速确定,控制流速根据口门过水期的设计潮型进行水力计算求得,一般取23m/s,宽度取为100150m。堵口的防护包括护底和两侧堤头保护,护底结构采用先铺设一层土工布,其上压抛块石层,铺设护底的施工顺序按照“先低后高”、“先近后远”和“先普遍再逐步加厚”的原则;两侧堤头保护主要是防止堵口水流、立轴漩涡和堤身渗流对堤头造成的破坏,堤头坡度可适当放缓,外坡一般采用大块石保护。3.3.3 堵口顺序与方法不同的堵口顺序会出现不同尺寸的口门,遇到不同的水力条件,形成不同的堵口难度,从而也要求不同的施工方法、强度及设备,本工程拟采用平立堵结合的方法,既能获得较好的堵口水力条件和地基稳定条件,又能发挥陆上施工力量,利用陆抛提高效率,加快进度,降低成本。具体实施方案为:在0.0m标高以下采用水抛块石平堵,将口门底槛抬高,压缩口门宽度,此时应注意流速冲刷作用和加荷集中引起的地基稳定问题,立堵进占时,还应注意堤头保护,采用小潮期,集中力量,采用立堵封口完毕。但由于堵口合龙施工两分隔段不是同一施工单位施工,进度和速度均可能不能达到统一协调,则应考虑先施工完堵口段的一端预留一定宽度的堵口长度,堵口裹头采用扭王块体进行保护,防止风浪冲刷破坏,待达到设计堵口要求时集中力量进行堵口合龙。3.4 强夯施工堤身回填达到面层设计标高后即进行强夯施工,施工工艺为三遍点夯一遍普夯,第一、二遍点夯间距为8m4m,第一、二遍夯点交错矩阵布置,第三遍点夯间距为4m4m,与第一、二遍夯点也尽量呈交错矩阵布置,普夯夯点间距为2.2m2.2m2.4m2.4m。强夯点夯能量为不小于1800KJ,普夯能量为1000KJ,夯锤重量取为120KN,锤底面积为44.5m2。点夯每点夯击击数不小于8击,普夯每点夯击击数为3击,强夯控制标准为最后二击平均贯入量不大于10cm,满夯为连续搭夯。如每遍点夯夯点总贯入量大于90cm,需在原点上进行回填后再补夯一次。强夯间歇设计暂定为第一遍夯后间歇时间15天,第二遍夯后间歇时间20天,第三遍夯后间歇时间25天,以后根据现场试验参数进行调整。强夯起始标高根据设计要求按回填至海堤面层后进行强夯,加强夯后下沉量约50cm(也可根据实际夯沉量进行调整)。强夯加固范围为海堤路堤两侧向外扩伸1.5m。夯坑回填,取与路堤该分层相近似的石质材料,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面层强夯完成后,应采用细料进行分层压实,细料粒径不大于15cm,采用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整平至设计标高,振动压路机取自重不小于150KN的碾压设备,碾压遍数为46遍(来回为一遍),碾压时应控制碾压速度,碾压搭接宽度为不少于1/3倍的碾压宽度,碾压密实度应大于95%(重型击实标准)。3.5 施工要求(1)在海堤填筑施工时宜根据设计要求填筑,每级填筑需通过水平位移、垂直沉降和孔隙水压力控制填筑速率,其控制标准由业主、设计单位、监理、检测单位和施工单位一起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情况和当地施工经验研究确定。(2)每级填筑预压时间要求如下:K28+500K28+600段:0.0m4.0m标高不得小于60天、4.0m标高以上不得小于80天;K28+600K29+000段:0.0m4.0m标高不得小于60天、4.0m标高以上不得小于90天;K29+000K29+160段:0.0m5.0m标高不得小于60天、5.0m标高以上不得小于90天。(3)预压卸载控制标准应根据实测资料推算的剩余沉降量满足设计要求,在压缩层的平均总固结度大于95%时可进行卸载。(4)设置平面控制和标高控制点,同时在断面标高变化处设置断面标,在堤中心线位置每100200米设置一个里程标。(5)海堤填筑过程中派专人在抛填部位负责指挥石料运输卸料,每班在抛填施工前由施工技术人员向指挥人员进行交底。(6)强夯施工过程中要设专人负责监控并进行记录,检查夯锤重和落距,并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每击的夯沉量等,并作好检查记录。3.6 路堤石方填筑施工3.6.1 路堤与海堤结合处清淤清淤前先修建施工道路至清淤部位,通过降低颗珠山西侧近海堤段5.0平台,采取局部挖填方式,路面坡度不大于8%。清淤采用反铲进行挖装,自卸汽车运输卸料至颗珠山东侧凹口处。清淤施工程序为由岸向海侧施工,清淤经监理验收合格后在基槽内水上抛填开山石,水上填筑与清淤的间隔时间不得超过1个月,抛填前应对所抛区域进行回淤测量,控制回淤厚度不大于1m。施工时以实际挖泥土质判别,不允许出现欠挖、浅点情况(即不得留淤泥夹层)。清淤至近岸部分时要求交接带淤泥边坡稳定,施工图示稳定边坡为14,也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如淤泥深小于2米时,则可直接采取回填挤淤方式。3.6.2 路堤原地面及坡面处理路堤原地面及坡面上的表层土及浮渣应在填筑前予以清除,清除表层土及浮渣采用反铲并辅以人工进行清理,自卸汽车运输,直至露出基岩。坡面还应爆破开挖形成台阶(可垂直进行钻孔),台阶宽度不小于1米,台阶高度根据原始山体坡比相对应变化。3.6.3 路堤填筑路堤填筑应先进行清淤段回填,采用自卸汽车运料直接卸料于回填部位,进行分级填筑,路堤按两级进行分级填筑,5.0标高以下为第一级,5.0标高以上为第二级。回填施工自底层开始,在中桩和两边处插立竹竿,在竹竿上,以红油漆将分层层位线标出,以便随时在层位面和边坡面挂线检查和施工控制。填筑方向应与道路中线平行,以利运输车慢速行驶均匀卸料,填筑料及方法与海堤相应段层相同,每层回填通过推土机推平时进行来回碾压密实。路堤回填施工资源配置情况如下表:路堤回填施工资源配置部 位工程量进度安排资源配置路堤5.0标高以下填筑20000m304.1.2604.1.31反铲6台,自卸汽车12台,推土机2台,操作手40,管理人员5人,指挥人员4人等。路堤5.0标高以上填筑15000m304.4.104.4.5反铲12台,自卸汽车21台,推土机2台,操作手56,管理人员10人,指挥人员6人等。路堤面层整平碾压1项04.7.504.7.6振动压路机1台,自卸汽车6台,推土机1台,操作人员16人,管理人员6人等。4 施工计划安排施工进度计划安排详见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海堤陆抛回填开始时间如因水下抛填不能及时提供部位进行施工,则工期需根据实际情况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