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3宋明理学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从春秋战国到汉武帝时代儒学的发展变化,现在我们来归纳这时期儒学地位的变化。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发展了儒家思想,秦朝受到焚书坑儒的打击,汉武帝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官方思想。那么,汉代以后儒学有了怎样的发展呢?一、三教合一1、魏晋南北朝时:儒学面临严重挑战的原因:佛教的盛行;道教在民间的传播;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注:魏晋时,玄学已经将三教的思想进行了一次融合。A、佛教佛教的传入:佛教距今三千多年由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这使得很多人产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错觉,这让尼泊尔民众一向不满。1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关于佛教传入中国内地的时间,在历史文献中最有影响的说法有两种:一是西汉末期哀帝元寿元年(前2),一是东汉明帝永平年间(5875)。)河南洛阳的白马寺东汉时,汉明帝刘庄遣使西域(西域是中国史籍对玉门关以西和帕米尔以东地区的传统称谓;罗马史家称这里为Serindia中国与印度之间的地方。千百年来,西域一直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孔道,因而成为中国、印度、西亚、北非和希腊五大古代文明交织荟萃之地。)拜求佛法。公元67年,汉使及印度二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抵达洛阳,汉明帝亲自迎接。公元68年,汉明帝命人在洛阳建僧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所以把该僧院取名为白马寺。这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1961年,白马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2001年1月,白马寺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首批AAAA级景区。1佛教盛行的原因:首先是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大力支持和扶持。他们将佛教作为巩固统治,麻痹和奴役劳动人民的精神武器;其次是社会矛盾的尖锐。当时南北对峙,王朝更迭频繁,兵戈不息,剥削残酷,压迫深重,人民要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再次,佛教本身具有很大欺骗性。它宣传生死轮回,因果报应,把人们的眼光从痛苦的现实转移到无法验证的来生幸福上,使人感到一种似是而非的满足和安慰;第四,实际经济利益的驱使。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僧尼不入国家户籍,可以逃避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寺院形成了独立的经济力量;第五,佛教为了适应中国的国情,在自身传统方面作了自我改造,给处于不平等地位的各种人,提供了一种精神上机会均等的满足。B、道教在民间的传播:道教创立于东汉末期,开始主要在受苦受难的民众中流行,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道教最早的表现形式,太平道发动了东汉末年的黄巾军大起义。黄巾起义失败后,太平道遭到镇压,但道教作为一种宗教,在江南江北广大地区仍然继续流传,在上层社会中也拥有不少信徒。魏晋以来,封建统治阶级逐步对原始道教从理论上、组织上加以改造,使它成为巩固统治的精神工具。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有皇帝、大臣信奉,下层民众中也拥有众多的信徒。东晋末年,孙恩、卢循以五斗米道为号召,领导农民起义。南北朝时,官方道教已经形成。最早把道教理论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的人是晋朝人葛洪,他所写的抱朴子一书提出道教徒要以忠孝仁信为本,否则,虽勤于修炼,也不能成仙。道教思想家还袭用佛教轮回转生思想,用“若有罪重之者,转生虫畜”欺骗恫吓人民,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道教兼采儒、佛、道三家之说,把它们糅杂融汇在一起,以汉民族土生土长的传统形式出现,有利于宣传推广,扩大影响。“任何时代,苦难中的人民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对暴政反抗,一是籍宗教信仰,寻找未来的幸福。自从二世纪黄巾农民大暴动以来,中国境内从没有停止过战争。从事战争的人投入战争,没有从事战争的人,如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大都投入宗教,希望神灵能赐给在战场上作战的孩子们和在家的家人平安。”C、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儒学之所以会受到来自佛教和道教的挑战,其中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儒学本身在思辨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由于孔子本人罕言“性与天道”,所以如何从哲学本体论上论证儒家思想的正当性与必然性成为儒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孟子从“四端”说出发,对儒家的性善论作了论证,荀子则从性伪说出发对性恶论作了论证,董仲舒把儒家道德嫁接在讲究阴阳家的世界观上,对儒学作了谶纬神学式的论证。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样论证要么是“不备”(不够充分,如孟子),要么是“不明”(混乱不清或者错误,如荀子与扬雄),而董氏谶纬神学化的论证更是粗浅,不值一论。从儒学思想自身来看,它的统治地位为何会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传统儒学充斥伦理说教,不能对人的生老病死提供解释和安慰,而这正是佛、道思想的优势。2、隋朝时: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又称三教合一,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道的思想。(并不是三教合并)3、唐朝时:统治教奉行三教并立,佛道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时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隋唐时期,在国家分裂了近三百年以后重新建立统一的封建王朝,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先进国家。由于统治阶级重视文治的政策,对儒、佛、道三教都予以扶持,儒、佛、道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三教图(明丁云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西游记体现了三教合一的内容:二、理学的产生1.概念:(板书。注意两点)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取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它把儒学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同学们在把握理学这个概念的时候要注意请两点:第一,理学本质上说就是儒学,它一方面以儒学为基础,一方面是对儒学的发展。第二,理学是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发展而来的。)2.派别及代表人物(板书。注意各自集大成者)宋明理学主要有两个派别,分别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有二程和朱熹。陆王心学代表人物有陆九渊和王阳明。但还要注意两点:第一,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是南宋的朱熹,心学的集大成者是明朝的王阳明。3.理学产生的社会原因:宋代,儒学主要以理学的形式得到复兴,并逐步取得了独尊的地位。自然有多种因素的促进作用,而归根到底则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体制乃至文化形态密切相关,显然是一种时代的产物。 政治上:唐末五代以来长期的分裂与战乱,冲击封建伦理秩序。统治者迫切地需要严密的思想来加强对人们言行的控制。理学适应了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 经济上:宋统一后,农业、手工业得到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哲学本来就以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基础,理学对自然及社会规律的思考,正是宋代科学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思想上,魏晋以来,儒学就受到来自佛、道的严重挑战,理学的出现正是儒、佛、道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的果实。 儒学家们的思考、探索。出于儒家学家革除时弊,拯救文化,整顿人心,重树人伦与儒家价值,重建儒学道德形上学的主观努力。中国思想史在唐代中后期形成一个重要转折,韩愈倡儒学道统,辟佛、道,打破了三教并盛的局面。二、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1、代表人物:北宋的程颢、程颐和南宋的朱熹2、二程:(1)二程简介,是程朱理学的创立者。(2)二程的思想主张:A世界观: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有理而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B道德观: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C认识论:提出“格物致知”。3、朱熹:(1)简介:朱熹,南宋儒家学者,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哲学家、经学家之一,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24岁起走上理学的发展道路。在经过了长期的刻苦研究之后,终于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最大的哲学家、经学家,理学的集大成者。它在历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其思想学说从元代开始成为中国的官方哲学,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而且还远播海外,如李朝时期的朝鲜、德川时代的日本,“朱子学”在政治领域和思想文化领域都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产生相当大的影响。(2)思想主张:天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封建伦理道德三纲五常就是天理。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至知(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四书章句集注是朱熹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所作的注,又简称为四书集注。朱熹用毕生精力撰写和反复修改四书集注,前后凡40年。四书集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它的刊行,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始被称为“四书”,与“五经”一起成为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经典著作。朱熹的学术思想在日本、朝鲜曾一度十分盛行,被称为“朱子学”,在东南亚和欧美也受到重视,足见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影响。以朱熹理学为核心内容的儒家思想于16世纪传入欧洲之后,正合了欧洲复兴“理性主义”的历史符节,从而作为助力推动了欧洲进入了“哲学时代”或“理性时代”。此后法国的启蒙运动和18世纪的唯物主义以及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建,朱熹的理学都起到了导索和酵母的作用,以至于融贯于欧洲哲学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之中。我们今天充分挖掘和认识朱熹哲学的这种世界历史作用,对于中国社会在今天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凝聚民族精神、复兴民族文化,豪迈地走向21世纪,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思想意义。归纳:4、理学的主要内容:以儒学为核心,吸收了佛道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体系。基本内容有:(1)“天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2)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当天理和人欲发生冲突时,应该“存天理,灭人欲”。(3)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把握理的方法就是格物致知。)4、程朱理学的影响:(1)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元代开始,理学才被统治者确定为统治思想,到时代理学成炎科举考试、走向社会的敲门砖。)(2)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3)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学思之窗】请谈谈程颐和朱熹关于“格物致知”的做法,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启发?按照程颐和朱熹的说法,所谓格物致知,就是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深入细致的探究,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答案提示:对我们学习的启发是:首先在脚踏实地、认真学习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然后才能融会贯通,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水平。过渡: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心学”的思想。心学是理学的一个流派。三、“心学”的主要内容1、代表人物:南宋的陆九渊、明朝的王阳明。(所以心学又称为陆王心学。)2、陆九渊:(1)简介:号象山先生,江西抚州人。(2)思想主张: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理,天地万物都在心中。求理不必向外探索,只需反省内心即可。3、王阳明:(心学的集大成者)(1)王阳明心学出现的社会背景:明朝中期以后,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王阳明认为,社会动知乱的根源在于人心破坏所致,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2)主要思想内容:“心即理”。王阳明认为“至善是心之本体”,“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善”;“心”是第一性的,“物”是第二性的;“理”是封建道德,存在于心,是人头脑中固有的,他这样说是强调社会上的伦理规范之基础在于人心之至善。主张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用封建伦理道德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就可巩固封建统治。王阳明的“心即理”的命题主要是为其修养论服务的。“致良知”。他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是人所固有的善性,但良知往往被私欲所侵蚀,所以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知行合一”。朱熹主张知先行后、行重知轻。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虽然继续了朱子重行的传统,但是批判了朱子割裂知行。“知行合一”的含意是说知行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知是心之本体的良知;良知充塞流行、发而为客观具体的行动或事物,就是行。由这个认识出发,如果知而不行那只是不知。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行本是紧密相联的,因此有知行合一之说。在当时社会上、在理学发展中的确有知而不行的情况存在。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对时弊有纠偏的意义。王阳明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要强调道德的自觉和主宰性。 “心学”的集大成者是明朝的王阳明,我们先来看一下关于他的两则小故事。故事1: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王阳明觉得“心”对万事万物的存在起决定性的作用。这就是“心学”的核心思想,叫“心外无物”这也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哲学?王阳明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在继承思孟学派的“尽心”、“良知”和陆九渊的“心即理”等学说的基础上,更多的吸收了佛教禅宗“心外无佛”思想。心学明显的是受到佛教禅宗的影响。佛教是一个非常大的思想体系,包含了很多的宗派。虽然都是属于佛教体系的,但每个宗派都有自己的思想观点,甚至有些宗派的思想是相互抵触的,所以佛教历史上辩论官司也不少。能和“心外无佛心即是佛”说得上关系的就是禅宗,故事2为了格物致知,王阳明曾经一连七天静坐在他办的书院里观察竹子,想悟出竹子的道理。他废寝忘食、目不转睛地看着、想着,一直坐得支撑不住,病倒了,也始终没有体会出竹子的道理。 材料:“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王阳明由于王阳明“格物”的失败,于是他得出了反省内心就可以得到天理的结论。王阳明认为人的道德天生就自带的,没必要格物,格自己就成。这就是“心学”的又一个思想“反省内心,以致良知”。当然,王阳明的心学不仅仅是吸收禅宗的思想,更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分不开。明朝中叶,社会动荡,世风日下。王阳明认为这时人心所坏,想要反省人心,以达到维护社会秩序目的。那这又符合了统治者的需要。结果被大力推崇。心学的内容(板书)1.更多地吸收了佛教禅宗的思想,提出心外无物。2.形成心就是理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宇宙观。3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学的影响: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也被奉为官方思想。(重点)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点:不同点:A、在世界观上,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陆学心学认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B、在认识论上,程朱理学主张格物致知,陆王心学主张反省内心。C、在哲学范畴上,程朱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相同点:A、地位: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B、内容: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C、实质: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D、影响:都有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消极影响。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正确评价宋明理学过渡: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心学”“理学”的相同之处都是要求人们克制欲望,遵从伦理道德。我们现在就围绕这个话题来辩证地看待理学。首先们们来谈谈“贞节牌坊”,通常是古时用来表彰一些或死了丈夫长年不改嫁,或自杀殉葬,而符合当时年代道德要求,流传特异事迹的女性,为其兴建的牌坊建筑。每一处牌坊下,不仅是埋葬了一个活泼的生命,至少也埋葬了一个女子数十年的青春,贞节牌坊的背后是一个个血与泪的故事,艰辛的故事。然时至现今,对于“贞节牌坊”的批判已经由过去对传统封建的否定变得理性化:从道德上说,贞节,是对爱情的最终升华,长相斯守,不与他人。我们再来说说封建社会的女子缠足,封建女子不惜伤筋动骨也要把自己裹成残疾的三寸金莲,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度过残忍的童年 ,长大后一生走路摇摆。裹足的原因之一,就是有利于把妇女禁锢在闺阁之中,对她们的活动范围加以严格的限制,以符合“三从四德”的礼教,从而达到按男子的欲望独占其贞操的目的。有人说“为什事,裹了足?不因好看如弓曲;恐她轻走出房门,千缠万裹来拘束。”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戴震由于理学大力提倡伦理纲常,对中国妇女的身心带来了极大的摧残。三纲五常、三从四德这些传统的伦理,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理学逐渐嵌入人们的骨髓,压制了人们正常的欲望,使中国社会失去活力。这正是我们今天提倡人性化的社会所不能接受的。消极: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性。但是,在理学的影响下,人们的气节、品性也得到一定的熏陶。我们来看一下。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提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南宋时期的文天祥,文天祥的时代,正是蒙古族侵略南宋的时代。1271年,元朝建立,派大军攻打南宋,临安危在旦夕。文天祥虽然是个文官,但他认为自己既然是国家的一分子,就应当负起保卫祖国的责任。1275年,他毅然变卖了家产,招兵买马,购买军粮。百姓纷纷响应,加入他的抗敌队伍。由于元军势力强大,文天祥和其他将领抵抗不住,不得不退守临安。1276年,朝廷派他去和元军讲和,元军将领反而逼他投降,甚至威胁要把他杀死。文天祥说道:“国家存在,我也存在;国家灭亡,我也灭亡。你们就是把刀、锯、油锅放在我面前,我也不怕!”元军将领拿他没办法,只好把他扣留起来,再押送到大都去。途中,文天祥得到一个船夫的协助,乘机逃脱。他历经许多艰险,好不容易才回到了南方,重新组织抗元救国队伍,还打了几次胜仗,收复了一些失地。1278年,文天祥在一次战役中,被元军俘虏了。元军主帅劝文天祥投降,但被文天祥一口拒绝。1279年,元军消灭了南宋的残余部队。文天祥知道国家灭亡了,伤心欲绝,于是写下了一首诗,表达他以死报国的决心。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它的意思是:“自古以来,有哪一个人不会死去呢?死要死得有价值,让我们把红心留在史册上吧!”文天祥被押送到大都,关在地牢里。元朝统治者劝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布草购货合同
- 表见代理空白合同书
- 北京市电力设施保护安全管理协议书(试行)
-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七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数学试题(含答案)
- 内蒙古赤峰市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阶段质量检测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 【初中地理】湘教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期中模拟地理试题2
- 15 C波的干涉 提升版2025新课改-高中物理-选修第1册(21讲)
- 规划人生主题
- 血液系统用药相关项目投资计划书
- 中国联通LAN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中间表模式接口相关-住院与his-adt方案
- 临床PCR检验的室内质控方法课件
-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优质课课件
- 作文讲评-“忘不了……”课件
- pep四年级上册英语期中复习课件
- 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宪法日宪法知识科普宣教PPT教学课件
- 血液透析营养管理课件
- 神经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考核标准
- 科技部创新基金项目专项审计报告参考样式
- 绿化监理实施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