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设计总说明模板.doc_第1页
初步设计总说明模板.doc_第2页
初步设计总说明模板.doc_第3页
初步设计总说明模板.doc_第4页
初步设计总说明模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省铜仁第一中学初步设计说明第一章 初步设计总说明设计t明1. 设计依据1.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2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1.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4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1.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1.6贵州省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方案(2005年修改稿)1.7业主方委托1.8铜仁城市总体规划 1.9建设用地批准书2.0土地使用权预登记证 2.1铜仁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2.2地块控制性规划及建设用地指标2.3国家及地方相关设计规范及法规2.4用地道路规划红线图2. 工程概况2.1 项目背景 铜仁一中始建于1938年4月20日,初名“国立贵州临时中学”,后名“国立贵州中学”,不久正式定名为“国立第三中学”(“国立三中”);抗战胜利后,改由贵州省接办,更名为“贵州省立铜仁中学”(“省中”);新中国成立后学校由人民政府接管,改名为“贵州省铜仁中学”(“铜中”);1973年定名“ 贵州省铜仁第一中学”(“铜仁一中”)至今。1938 年,国民政府教育部督学周邦道先生率领来自华北、中南、华东等20多个省市460多所学校的1000多名流亡学生,经过艰难跋涉,来到黔东重镇铜仁,筹建 “国立三中”,直属国民政府,历时八年;经历“省中”时期后,由人民政府接管,合并铜仁县立中学、铜仁师范、松桃师范、豫章中学、益洲中学,明德中学等校,更名为贵州省铜仁中学。1963年学校被定为贵州省省属重点中学。1998年,被国家教育部命名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1999年,首家通过贵州省人民政府、省教育厅办学水平督导评估,并获优秀等第。 2001年,学校成为全省首批示范性高级中学。学校占地面积7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0多平方米。现有教学班级53个,在校学生3500余人。学校有新修建的教学大楼、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大楼、图书馆(行政)大楼、学生公寓大楼、164户教职工宿舍。学校是一座历史悠久、声名远扬的园林式大型现代化高级中学。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208人,其中特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83人,具有研究生学力的教师11人,国家级骨干教师3人,国家级培训者4人,省级中小学名师3人,省级骨干教师18人,地级学科带头人26人。建校以来,学校向清华、北大等高等院校输出了数以万计的优秀毕业生。三十多年来,学校教学质量稳定,高考成绩喜人,重点大学升学率在40%以上,本科升学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获得了社会广泛的赞誉。2010年高考再创佳绩,600分以上达到28名,581位学生达到一本,有3人被清华录取,上线率为55.5%,本科升学率超过95%,居全省高级中学前三甲。2.2 项目重要性 “中国西部名城”铜仁市是贵州省铜仁地区行署所在地。铜仁市中心坐标为 2726N, 10850E。城市扩容2.4万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3平方公里,城镇绿化率达51%。铜仁历史悠久。溯其渊源,元时有渔者没入水底,得铜人三尊,挽而出之,府之名以此。这里设置县已有1300多年。2008年,铜仁市总人口达38万,其中市区人口23万。川硐新区位于铜仁。经过长期历史的沉淀和发展,“贵州省铜仁一中”已经成为贵州省一个重要的教育品牌,目前正值国家中长远期教育发展规划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实现普高战略目标的重要时期,集厚重历史文化、办学条件、优质教学资源于一身的贵州省铜仁第一中学新校区项目建设正逢其时!2.3 工程概况1、拟建地点铜仁一中新校区拟建于贵州省铜仁市川硐镇铜仁地区教育园区北端2、项目建设目标及范围 作为2001年贵州省首批9所示范性高中之一,贵州省铜仁一中获得了二类示范性高中评估。按照地委、行署要求以本次校园新址建设为契机把“贵州省铜仁一中”办成全国一流的高中学校。在建设过程中以国家示范性高中和省一类示范高中为标准,把“贵州省铜仁一中”建设成为湘、黔、渝三省结合部区域的窗口学校,使之成为铜仁的一面旗帜。以全日制普通高中学历教育为主体,结合国家中长远期教育发展规划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其中一期建设完成后在校学历教育学生达到5400人规模,二期建设完成后在校学历教育学生达到7200人规模,逐渐成为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高中教育集团学校,将优质的高中教育资源进一步开放、共享。3、资金筹措似定的资金筹措方案为铜仁地区行政公署全额筹集资金,共计33426.6万元。4、主要建设条件(1)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条件拟建地点住于铜仁市北部,距铜仁市老城区约10公里,与待新建的行政中心相距约5公里,地处新市区的中心地带,与新老城区间的交通十分便捷,西侧依山傍水,东侧临路面对一片茂密的山林,北侧山峦郁郁葱葱,东北面紧连地区三甲医院,距铜仁凤凰机场仅15公里,与铜仁火车站仅为8公里。新校长区同景优美,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三条主干道直达新校区,丁北面杭瑞高速直穿而过,相应的配套设施现已相继开始修建,它是今后铜仁一中与外界联系的主要干道。(2)土地资源及地质条件本项目总用地面积49481m2 ,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场区工程地质主要由第四系和中风化石灰岩构成。第四系主要是耕植土,其埋深在自然地面下1.90-4.60 m,该层在拟建场区内广泛分布。含方解石脉,见微裂隙及溶蚀发育。场区内勘测到小溶洞若干,在工程建设前,应进行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由于该工程位于山脚下,建议甲方做边坡支护。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瓮安河中段(西门河)由场区东侧流过,并由北沿城西汇集后注入乌江。河水洪水位仅淹没级堆积阶地地势较低部分,历史最高洪水位1057.95 m,常年水位1056.46 m。地下水主要为岩溶水和盐溶裂隙水,地下水类型为重碳酸硫酸钙镁水。(3)地震烈度(4)气修条件铜仁一中新校区处在贵州高原向湘西山地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热量充足,雨量充沛,山地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2-13,相对温度为80%,无霜天283天,年日照1171小时,全年降雨量为1250-1400mm。气候条件良好,无需采取特殊措施,可全年施工。(5)建筑本材料、设备、资源供应当地或周边建筑材料、设备供应渠道畅通,市场货源充足,砂石等就地供应解决。(6)规划铜仁市住房与城乡建设规划局已于2011年1月5日颁发本工程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7)环境现状项目拟建于铜仁市川硐镇铜仁地区教育园区内北端,场地西北侧有一小型水库,北面有一棵逾百年的古柏,需采取保护措施。无任何工业设施,场地及周围主要是农田农宅和山坡。场地内有较小的出水泉眼,其水量的大小只能待施工后才能确定。(8)绿化校园内建设园林式绿化地,使周围环境清爽宜人,绿化率应达到32.1%以上。楼内设置盆景、盆花、切插花等绿色植物。屋顶设置屋顶花园,建立垂直绿化带。(9)消防本工程建筑之间满足消防间距,道路成环状布置,每栋楼前都可抵达。(10)人防本工程不做人防。(11)经济条件本项目是由铜仁地区行政署筹集资金新建的公共建设项目,拟采用BT模式筹建。(12)政策保障本项目是列入省、地政府部门的重点项目,相关部门对其建设十分重视,具有明确的政策保证。(13)项目目标通过该项目建设“贵州省铜仁一中”办成全国一流的高中学校。在建设过程中以国家示范性高中和省一类示范高中为标准,把“贵州省铜仁一中”建设成为湘、黔、渝三省结合部区域的窗口学校,使之成为铜仁的一面旗帜。其中一期建设完成后在校学历教育学生达到5400人规模,二期建设完成后在校学历教育学生达到7200人规模,逐渐成为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高中教育集团学校,将优质的高中教育资源进一步开放、共享。2.4 建设规模及指标1.总建筑面积为111849.65M2 其中一期建设总建筑面积104227.65M2,二期建设总建筑面积7622M2。2.建设项目主要包括:行政综合楼、对外交流中心、科技艺术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食堂、学生宿舍.3. 具体指标如下表: 规划技术经济指标(一期)1项目名称(单位)数据指标备注2规划用地面积()219229328.84亩3建筑占地面积()22690.64总建筑面积()104227.65+525.16=104752.85计入容积率面积()93281.75其中教学楼面积()21575.22实验楼面积()7584.3综合楼面积()7881.77图书楼面积()3743.47体育馆面积()2924.24对外交流中心()5777.62科技艺术楼()3967.59食堂面积()5425.84学生宿舍面积()33876.54学校大门525.166架空层建筑面积()5156.16地下室建筑面积()6314.97建筑密度(%)10.35%8容积率0.429绿化率(%)32.12%10地下停车位(个)246规划技术经济指标(二期)1项目名称(单位)数据指标备注2规划用地面积()1443021.65亩3建筑占地面积()24164总建筑面积()76625建筑密度(%)16.74%6容积率0.537绿化率(%)30.00%4.承担的设计范围: 本工程设计中,我院承担建筑、结构、电气、给排水、暖通的设计任务。3. 设计指导思想根据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贵州省铜仁第一中学的功能要求、学校拟建场址条件以及周围环境特点,强调“人性化设计”和“绿色设计”,力求在设计中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效益综合优化,达到功能分区合理、布局紧凑;同时以“多功能开放空间取代长廊连接普通教室”、“利用山地特性形成架空层形成若干学习空间”、“学校空间环境生活化、人性化”、”重视室内外环境及空间氛围对学生身心健康及情操形成的影响”、“学校造型、色彩及空间形式的多样化”,“学校部分资源向社会和社区开放、融合”多种新理念凸显第五代学校的“不像学校的新型学校”特色在设计理念中“将传统教育以“教”为主模式,转变为以“学”为主的模式”,“求学者”逐渐成为校园主角,而围绕“主角”展开的各类教学空间的塑造正是新型教育建筑和新教改逐渐实现的理想。3.1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科学合理的建筑布局、安全舒适的使用环境。3.2 充分利用地形特点,明确功能分区,减少土石方量,增加灰空间,形成若干空间形态。3.3 注重建筑外部空间及外部形象与整个总体环境相协调。3.4 节约用地,科学设计,节省造价,美观大方,适用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相结合。4. 初步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4.1建设用电可就近引入到场地较为居中的位置,用水可就近解决。4.2因建筑修建于斜坡面上,部分建筑有架空层和堡坎或边坡支护,在施工图设计中予以标明,有利于施工。4.3在地质初勘时,发现校区内地面以下有一北东东向走滑平移断层通过,在修建时宜避开断层影响带。断层倾向南南东,南东盘下降且向东水平错移,北面盘相对向西错移。两个断层的次级构造,走向北东,倾向南东。爱断层影响,场地岩体节理、裂隙为发育,局部地段强风化白去岩厚度较大,岩体极破碎。在建筑修建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做好应对措施。4.5此次初设总建筑面积超可研批复总面积的3147.65m2,主要是教学实验楼面积有所增加和新增架空层面积,占到总建筑面积的34%,概算行政署认定的14%,约为4000万元。4.6体育馆顶棚网架和行政综合楼屋顶网架设计还没有联系专业厂家进行设计。4.7土石方场平施工应进行专项设计5.竖向设计: 根据场地现有情况,尽量减少减少土石方开挖量,设有台地及自然放坡相结合。第二章 总 体 规 划1. 总平面布局及交通流线组织1.1 用地概况用地属山地丘陵地貌,呈“月牙形“,用地呈不规则形状。1.2总图布局 由于用地属山地丘陵地貌,呈“月牙形“,用地的不规则形状,不宜用完全对称构图表现。经过缜密构思“一轴、”的规划结构比较好地反映了对用地的尊用和利用。1、“一轴”国子监中轴线结合地形与校园历史文化,以象征“国学”最高水平的明清“国子监”建筑轴线,作为本项目规划的中轴线,即可使校园轴线摆脱内涵空乏而又千篇一律的“礼仪轴线”的误区,而又可以满足校园功能的需求。这条轴线下汇集了“集贤广场”、“太学门”、“辟雍(综合楼)”、“彝伦广场(聚会广场)”、“樘荫庭(纪念亭)”等空间或建筑,一路走来历史感和沧桑感得以加强。2、“三环”环形构建均衡布局内中外三条环形道路是校园内各功能建筑间以及校园建筑与校外道路间有机、便捷联系的“脐带”。由于地形不规则,为了与周边道路有机结合形成了与校外道路的“外环”、校园中部由西向北的“中环”和以西侧山体为中心形成的“内环”道路构成。3、“四中心”形成人气汇聚以【综合楼】、【彝伦广场】、【日咎下沉剧场】、【体育馆】分别形成四个活动集聚中心。【综合楼】首层600座剧场是小规模的会场功能;彝伦广场是全校或年级的室外集聚中心;【日咎广场】可以应付全校夜间汇演、动员、放映的需求;【体育馆】则可以满足全年级及体育活动的聚会要求。4、“五级台地空间”根据场地要求形成五级台地空间的场地设置,一级台地标高497.100 501.000,位置以地下停车空间、日咎下沉剧场以西为主;二级台地标高 506.000 ,位于入口空间、中轴线至彝伦广场;三级台地以校园东侧教学实验区为主,标高为508.000;四级台地为主运动区,标高510.000;五级台地位置含食堂、男女宿舍区,是一个渐变地形,标高范围510.000-521.500。细分标高,减少土石方量,增加灰空间,形成若干空间形态。1.3交通流线组织结合地形与校园历史文化,以象征“国学”最高水平的明清“国子监”建筑轴线,作为本项目规划的中轴线,并满足校园功能的需求。这条轴线下汇集了“集贤广场”、“太学门”、“辟雍(综合楼)”、“彝伦广场(聚会广场)”、“樘荫庭(纪念亭)”等空间或建筑,一路走来历史感和沧桑感得以加强。进入学校大门,左右两边是我们的对外交流中心和艺术科技楼。对外交流中心往左是国际教育学校。通过校门进入校园内。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行政综合楼。我们面对行政综合楼右手边是教学区,教学区内设有3栋教学楼,1栋实验楼;左手边下沉广场。经过行政综合楼就是我们的彝伦广场(聚会广场),在彝伦广场的左边是图书馆。经过彝伦广场则是我们的运动区域,运动区内设有风雨操场、篮球场、羽毛球场、体育馆,以及一些室外建身器材。运动区右边则是我们的学生食堂、学生宿舍。1.4总图无障碍设计:1、为了满足无障碍使用要求,设计过程中均按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进行设计。2、在建筑架空层、入口处设无障碍坡道, 3、建筑架空层及一层内设无障碍厕所隔间。4、各建筑内均按无障碍要求进行设计。第三章 建 筑 设 计3.1概述平面功能布置根据前面提到的设计依据,设计指导思想及总图、交通流线设计而作。工程总建筑面积为:104227.65M2,主要包括:行政综合楼、对外交流中心、科技艺术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食堂、学生宿舍。建筑项目主要特征一览表主要项目名称建筑总面积(M2)建筑层数建筑总高(米)耐火等级设计使用年限地震基本烈度(度结构选型行政综合楼7881.77地面6层26.700一级506框架对外交流中心5777.62地面4层,14.900一级506框架科技艺术楼3936.22地面3层,15.300一级506框架教学楼21575.22地面6层28.900二级506框架实验楼7584.3地面6层28.900二级506框架图书馆3743.47地面3层13.900二级506框架体育馆2924.24地面1层13.400二级506框架食堂5425.84地面2层9.800二级506框架男生宿舍14299.75地面5层,局部6层21.500二级506框架女生宿舍15621.09地面6层,局部7层25.100二级506框架3.1.1 行政综合楼a、平面功能架空层平面:可容纳58人的多功能厅。一层平面:门厅、保卫科、资料档案室、监控室、心理咨询室。二层平面:副校长办公室、总监控室、广播室、离退休工委、离退休教师之家、学生会、团委、教研组。三层平面:副校长办公室、学籍管理中心、学生资助中心、医务中心、教研组、青年教师之家。四层平面: 副校长办公室、工会、教科所、后勤管理中心、会议室、校友联谊总会、家长委员会、校史陈列室、行政支部、年级支部、离退休支部。五层平面: 校长办公室、书记办公室、行政会议室、行政办公室、监察室、统战科、财务室、总务处、教务处、政务处、党委办。b、建筑层高建筑架空层层高为5.9M,其余层高为3.6M。c、交通流线组织 架室层至五层总共设置了2台疏散楼梯,2台客用电梯,疏散间距满足规范要求。 3.1.2 对外交流中心a、 平面功能平面呈“一”字形布置,各层为一个防火分区。一层平面:青教公寓宿舍、快餐厅。二层平面:青教公寓宿舍、可容纳300人的多功能厅、咖啡厅。三四层平面:对外交流中心客房、配套会议室。b、建筑层高建筑架空层层高为4.5M,一层层高为3.9M,其余为3.6M。c、交通流线组织 架空层、一层各设一台疏散楼梯,二至四层总共设置了3台疏散楼梯,3台客用电梯,疏散间距满足规范要求。3.1.3 科技艺术楼a、 平面功能: 科技教师与艺术教结合的综合楼。每一层为一个防火分区,一层平面:音乐教室。二层平面:舞蹈教室、美术教室、通用技术教室。三层平面:计算机教室。b、建筑层高建筑各层层高为3.9M,c、交通流线组织建筑一层设1台疏散楼梯、二、三层总设2台疏散楼梯。疏散间距满足规范要求。3.1.4 图书馆a、 平面功能一层平面:书库、期刊阅览室、杂志阅览室、阅览空间。二层平面:借阅区、书库、阅览空间。三层平面:藏书库。b、 建筑层高建筑层高:一、二层层高为4.500M,三层层高为4.300M。c、 交通流线组织该工程一、二层设置了3台疏散楼梯,1台货运电梯;三层设置了1台疏散楼梯,1台货运电梯。疏散间距满足规范要求。 3.1.5 体育馆a、 平面功能一层平面:设备房、库房、管理用房、器材室、男卫、女卫、看台。b、 建筑层高 建筑一层层高为10.800M,c、 交通流线组织该工程内部设置了8个楼梯,疏散间距满足规范要求。3.1.6食堂a、 平面功能:一层平面: 餐厅、备餐、加工区、库房。二层平面餐厅、备餐、加工区、库房。b、 建筑层高 建筑各层层高为4.2M。c、 交通流线组织该工程一、二层共设置了4台疏散楼梯,1台货运电梯。疏散间距满足规范要求。3.1.7 学生宿舍a、 平面功能: 架空层平面 残疾人寝室一层平面浴室、公共卫生间、寝室。二五层平面寝室。b、 建筑层高 建筑层高为3.6M。c、 交通流线组织该工程各层共设置了2台疏散楼梯。疏散间距满足规范要求。3.2.立面设计:建筑外部空间造型是建筑性格的外在表达,本案应用深厚的精神文化底蕴来支撑建筑造型的个性化表达。拟议兼中西之长、融传统与时尚于一体的“新中式”建筑设计风格来诠释本案的特定文化背景和时代特性。在主轴线上,通过象征”一言九鼎”的【行政综合楼】形成一个焦点,在建筑大踏步中段屹立起来的有甲骨文的“文化历史之墙”正可代表那段“国立三中”的辉煌历史,在这里历史和文化在建筑中得以越过时空延续下去。【教学楼区】四个一致向西开启的建筑入口空间,是其典型新中式风格的标志,通过中国红窗花构筑的“场”空间和双高玻璃外廊、百叶、清水墙花窗等形成传统与现代的并立,其余外墙这在架空层用取自地方材质饰面与上部灰色面砖装饰相得益彰。【图书馆】是文化的象征,半圆形的结构正可表现其浩瀚的内涵,门厅入口用明框玻璃凸显现代质感,屋面向聚会广场倾斜,加强广场中心感,而外墙直段玻璃上中国红窗花延伸“新中式”风格,弧形外露构架则代表“有机、共生”的设计手法。【体育馆】采用象征天圆地方的“圆”形构图,大屋盖的“华盖”和外墙上中国红窗化的装饰均延伸了“新中式”处理手法。【学生宿舍】简约设计,山墙上延伸同侧的教学楼清水墙花窗设计,阳台上布局中国红和中国黄的处理延伸中式意味。【食堂】以体量、体块取胜,空间厚重的屋檐与局部窗化无一不代表新中式的表现手法。入口由中央【大门】、左侧【对外交流中心】、右侧【科技艺术楼】共同组成校区外部空间的视觉印象。平衡不对称的设计手法使左右建筑平衡有致,而中心的大门则寓意?,左右两侧建筑细部突出块体以中国红、中国黄以及窗花等手法打破建筑的平庸感。3.3.建筑用料:3.3.1 外立面采用面砖,构件采用铝板型材,外墙窗采用6+6A+6中空玻璃塑钢窗,底层入口大门选用不锈钢门框,玻璃门。3.3.2 室内一般采用木质夹板门,防火门采用木质防火门,3.3.3 填充内外墙均采用200厚轻集料小型空心砌块。3.3.4 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采用双层卷材防水保温屋面,上人屋面铺防滑地砖。3.3.5 室内装修用料及门窗表详见建初图。3.4.无障碍设计:3.4.1、为了满足无障碍使用要求,设计过程中均按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进行设计。3.4.2、在建筑架空层、入口处设无障碍坡道, 3.4.3、建筑架空层及一层内设无障碍厕所隔间。3.4.4、各建筑内均按无障碍要求进行设计。第四章 消 防 设 计4.1. 设计依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14090)二、总平面布置1、与周边建筑及各建筑之间的间距满足防火规范的要求。2、建筑物消防通道及登高面,满足规范要求。3、本工程消防耐火等级为一级,每栋建筑疏散楼梯,疏散宽度、疏散距离均满足规范要求。4、本工程各单体建筑均按各自的功能、高度、面积等要求进行相应的防火设计。 3. 建筑结构 7.3.1 行政综合楼耐火等级为一级,设有两台封闭楼梯,两台客用电梯。楼梯宽度、疏散距离均满足疏散要求。每一层平面为一个防火分区,均设有自动喷淋设施。 7.3.2 对外交流中心耐火等级为一级,部分设有三台封闭楼梯,一台客用电梯,楼梯宽度、疏散距离均满足疏散要求。每一层平面为一个防火分区。 7.3.3 艺术科技楼耐火等级为一级,设有两台封闭楼梯。楼梯宽度、疏散距离均满足疏散要求。每一层平面为一个防火分区。7.3.4食堂耐火等级为二级,四台楼梯分设于建筑两端,前两台电梯服务于餐厅使用,后两台服务于食堂工作人员使用。楼梯宽度、疏散距离均满足疏散要求。每一层平面为一个防火分区。7.3.5 男、女生宿舍耐火极限为二级,设有两台疏散楼梯,楼梯宽度、疏散距离均满足疏散要求。每一层平面为一个防火分区。7.3.6 图书馆耐火极限均为二级,楼梯宽度、疏散距离均满足疏散要求。一层平面为一个防火分区。7.3.7 体育馆耐火极限均为二级,楼梯宽度、疏散距离均满足疏散要求。一层平面为一个防火分区。7.3.8 教学楼、实验楼耐火极限均为一级,楼梯宽度、疏散距离均满足疏散要求。一层平面为一个防火分区。7.4 楼梯间、防火门等 7.4.1封闭楼梯间设乙级防火门,设备用房设乙级防火门,各层管道井层层封闭,设乙级防火门。7.4.2行政综合楼一层设消防控制室,可直通室外。7.5 建筑内部装修内装修工程执行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详见室内装修表。 第五章 节 能 设 计1、设计依据:公共建筑节能计算标准GB5018920052、建筑所处城市的建筑热工设计分区为:夏热冬冷地区。3、建筑的建筑节能体系和主要节能技术措施a、屋面做法为:20厚混合砂浆(内粉刷)120厚钢筋砼结构层卷材防水层二道35厚挤塑板保温层40厚钢筋砼保护层其传热系数为0.6790.7(满足要求)b、外墙体做法为:20厚混合砂浆(内粉刷) 200厚小型砼空心砌块 20厚保温砂浆隔热层 6厚外保护层 其传热系数为0.9691.0(满足要求)。表1:楼热工性能判断表设计号工程名称建筑类型建筑面积2011-045贵州省铜仁第一中学行政楼多层公建7923建筑外表面积F07488建筑体积V036486体形系数S=F0/V00.21S限值设计建筑窗墙面积比单一朝向窗墙比限值屋顶透明部分与屋顶总面积之比MM的限值东南西北0.380.210.380.210.70.2围护结构项目设计建筑限值传热系数KiW/(K)遮阳系数SC东、南、西/北可见光透射比传热系数K的限值W/(K)遮阳系数SC限值东、南、西/北可见光透射比限值屋顶非透明部分0.66 0.70透明部分-3.000.40外墙(含非透明幕墙)0.921.00外窗(含透明幕墙)窗墙面积比0.202.30.870.84.700.40.20窗墙面积比0.303.500.55/-0.30窗墙面积比0.402.30.870.83.000.50/0.600.40窗墙面积比0.502.800.45/0.550.50窗墙面积比0.702.500.40/0.50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1.00表2:楼热工性能判断表设计号工程名称建筑类型建筑面积2011-045贵州省铜仁第一中学对外交流中心6042建筑外表面积F06298.39建筑体积V022422.87体形系数S=F0/V00.28S限值设计建筑窗墙面积比单一朝向窗墙比限值屋顶透明部分与屋顶总面积之比MM的限值东南西北0.280.090.680.020.70.2围护结构项目设计建筑限值传热系数KiW/(K)遮阳系数SC东、南、西/北可见光透射比传热系数K的限值W/(K)遮阳系数SC限值东、南、西/北可见光透射比限值屋顶非透明部分0.66 0.7透明部分-3.000.40外墙(含非透明幕墙)0.921.00外窗(含透明幕墙)窗墙面积比0.202.30.870.84.700.40.20窗墙面积比0.303.500.55/-0.30窗墙面积比0.402.30.870.83.000.50/0.600.40窗墙面积比0.502.800.45/0.550.50窗墙面积比0.702.500.40/0.50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1.00表3楼热工性能判断表设计号工程名称建筑类型建筑面积2011-045贵州省铜仁第一中学艺术科技楼多层3967.59建筑外表面积F05001.816建筑体积V013824.55体形系数S=F0/V0 0.36S限值设计建筑窗墙面积比单一朝向窗墙比限值屋顶透明部分与屋顶总面积之比MM的限值东南西北00.370.010.250.70.2围护结构项目设计建筑限值传热系数KiW/(K)遮阳系数SC东、南、西/北可见光透射比传热系数K的限值W/(K)遮阳系数SC限值东、南、西/北可见光透射比限值屋顶非透明部分0.66 0.7透明部分-3.000.40外墙(含非透明幕墙)0.921.00外窗(含透明幕墙)窗墙面积比0.202.30.870.84.700.40.20窗墙面积比0.302.30.870.83.500.55/-0.30窗墙面积比0.402.30.870.83.000.50/0.600.40窗墙面积比0.502.800.45/0.550.50窗墙面积比0.702.500.40/0.50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1.00表4楼热工性能判断表设计号工程名称建筑类型建筑面积2011-045贵州省铜仁第一中学1#、2#、3#教学楼和实验楼多层13526建筑外表面积F011417.1建筑体积V056875.9体形系数S=F0/V0 0.20S限值设计建筑窗墙面积比单一朝向窗墙比限值屋顶透明部分与屋顶总面积之比MM的限值东南西北0.320.170.260.180.70.0280.2围护结构项目设计建筑限值传热系数KiW/(K)遮阳系数SC东、南、西/北可见光透射比传热系数K的限值W/(K)遮阳系数SC限值东、南、西/北可见光透射比限值屋顶非透明部分0.66 0.7透明部分2.460.37-3.000.40外墙(含非透明幕墙)0.921.00外窗(含透明幕墙)窗墙面积比0.202.30.870.84.700.40.20窗墙面积比0.302.30.870.83.500.55/-0.30窗墙面积比0.402.30.870.83.000.50/0.600.40窗墙面积比0.502.800.45/0.550.50窗墙面积比0.702.500.40/0.50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1.00表5楼热工性能判断表设计号工程名称建筑类型建筑面积2011-045贵州省铜仁第一中学图书馆多层13526建筑外表面积F011417.1建筑体积V056875.9体形系数S=F0/V0 0.20S限值设计建筑窗墙面积比单一朝向窗墙比限值屋顶透明部分与屋顶总面积之比MM的限值东南西北0.320.170.260.180.70.0280.2围护结构项目设计建筑限值传热系数KiW/(K)遮阳系数SC东、南、西/北可见光透射比传热系数K的限值W/(K)遮阳系数SC限值东、南、西/北可见光透射比限值屋顶非透明部分0.66 0.7透明部分2.460.37-3.000.40外墙(含非透明幕墙)0.921.00外窗(含透明幕墙)窗墙面积比0.202.30.870.84.700.40.20窗墙面积比0.302.30.870.83.500.55/-0.30窗墙面积比0.402.30.870.83.000.50/0.600.40窗墙面积比0.502.800.45/0.550.50窗墙面积比0.702.500.40/0.50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1.00表6楼热工性能判断表设计号工程名称建筑类型建筑面积2011-045贵州省铜仁第一中学体育馆多层13526建筑外表面积F011417.1建筑体积V056875.9体形系数S=F0/V0 0.20S限值设计建筑窗墙面积比单一朝向窗墙比限值屋顶透明部分与屋顶总面积之比MM的限值东南西北0.320.170.260.180.70.0280.2围护结构项目设计建筑限值传热系数KiW/(K)遮阳系数SC东、南、西/北可见光透射比传热系数K的限值W/(K)遮阳系数SC限值东、南、西/北可见光透射比限值屋顶非透明部分0.66 0.7透明部分2.460.37-3.000.40外墙(含非透明幕墙)0.921.00外窗(含透明幕墙)窗墙面积比0.202.30.870.84.700.40.20窗墙面积比0.302.30.870.83.500.55/-0.30窗墙面积比0.402.30.870.83.000.50/0.600.40窗墙面积比0.502.800.45/0.550.50窗墙面积比0.702.500.40/0.50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1.00表7楼热工性能判断表设计号工程名称建筑类型建筑面积2011-045贵州省铜仁第一中学1#、2#食堂公建2696建筑外表面积F02787.2建筑体积V011319.84体形系数S=F0/V00.25S限值设计建筑窗墙面积比单一朝向窗墙比限值屋顶透明部分与屋顶总面积之比MM的限值东南西北0.290.210.330.210.70.2围护结构项目设计建筑限值传热系数KiW/(K)遮阳系数SC东、南、西/北可见光透射比传热系数K的限值W/(K)遮阳系数SC限值东、南、西/北可见光透射比限值屋顶非透明部分0.66 0.7透明部分2.460.37-3.000.40外墙(含非透明幕墙)0.921.00外窗(含透明幕墙)窗墙面积比0.202.30.870.84.700.40.20窗墙面积比0.302.30.870.83.500.55/-0.30窗墙面积比0.402.30.870.83.000.50/0.600.40窗墙面积比0.502.800.45/0.550.50窗墙面积比0.702.500.40/0.50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1.00表8-1楼热工性能判断表设计号工程名称建筑类型建筑面积2011-045贵州省铜仁第一中学1#男生宿舍多层6007.12建筑外表面积F04072.87建筑体积V018624.34体形系数S=F0/V0 0.22S限值设计建筑窗墙面积比单一朝向窗墙比限值屋顶透明部分与屋顶总面积之比MM的限值东南西北0.0470.2770.0470.2770.70.2围护结构项目设计建筑限值传热系数KiW/(K)遮阳系数SC东、南、西/北可见光透射比传热系数K的限值W/(K)遮阳系数SC限值东、南、西/北可见光透射比限值屋顶非透明部分0.66 0.7透明部分2.460.37-3.000.40外墙(含非透明幕墙)0.921.00外窗(含透明幕墙)窗墙面积比0.202.30.870.84.700.40.20窗墙面积比0.302.30.870.83.500.55/-0.30窗墙面积比0.402.30.870.83.000.50/0.600.40窗墙面积比0.502.800.45/0.550.50窗墙面积比0.702.500.40/0.50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1.00表8-2楼热工性能判断表设计号工程名称建筑类型建筑面积2011-045贵州省铜仁第一中学2#男生宿舍多层3875.13建筑外表面积F03088.22建筑体积V012872.56体形系数S=F0/V0 0.24S限值设计建筑窗墙面积比单一朝向窗墙比限值屋顶透明部分与屋顶总面积之比MM的限值东南西北0.0400.2450.0330.2740.70.2围护结构项目设计建筑限值传热系数KiW/(K)遮阳系数SC东、南、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