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教学设计_第1页
清明上河图教学设计_第2页
清明上河图教学设计_第3页
清明上河图教学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悠久 文化灿烂第十二册第六单元阅读教学模块备课六年级 余耀文本组有四篇课文,世纪宝鼎和清明上河图,还有两篇分别是古代寓言和故事,是本学期最后一组教材,也是整个小学阶段的最后一组。教材文本解读世纪宝鼎通过对宝鼎艺术造型和文化内涵的介绍,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艺术创造力,表达了中国人民对联合国和新世纪的美好祝愿。这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结构层次清楚,要加强对课文表达方法的领悟,开展读说实践活动,使得学以致用,提高学习效果。清明上河图一文具体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有关部门知识和历史价值,激发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热爱,使学生为伟大的祖国而自豪。古代寓言两则是矛与盾、郑人置履。矛与盾写的是一个楚人既夸利矛又夸坚盾的故事,寄寓了自相矛盾的深刻含义,郑人置履从郑人宁信度不信足的言行中告诉人们不可犯教条主义的错误。关尹子教射一文在关尹子教人学射中教人一种道理,做学问要钻透、学透,要知其所以然。本篇课文主要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借助注释了解文言文大意的能力,同时了解故事包含的寓意。学情分析1、世纪宝鼎和清明上河图介绍的是艺术珍品,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另外两篇古代寓言故事,也展示了我国文化的深厚积淀。学习时需学生通过搜集资料,查阅书籍来了解课文内容,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有了较大的提高。2、小学阶段学习了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在这单元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独立阅读思考,与同学合作探究,进一步提高语文能力,为初中继续学习打下扎实基础。3、现阶段学生面临小学阶段学习生活的即将结束,心理落差较大,注意力容易分散,老师要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兴趣的激发。教学目标1、学习本组课文,要求会认、会读写14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中古代寓言两则要求背诵。3、图文结合,边看边想,边读边想,了解两件稀世珍宝的外在和内在意义。4、借助注释、字典了解文言文的意思,强化独立阅读能力。教学构思1、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共同研究的学习习惯。如“清明上河图”的特点是精细、惟妙惟肖。我国鼎文化的特点,通过合作讨论,有助于加深了解,强化习惯的养成。2、搜集资料的过程也是一种学习,尽管可能较为肤浅,同时可能还有些意外的收获,如个人感想,与课文相关内容的查阅这些小小的成果的展示会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文言文的背诵,文物的读、说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以致用,有助于巩固提高。教学设计清明上河图教学设计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结合课文理解“阡陌、风俗世情、参差、茶肆、车水马龙、鳞次栉比、摩肩接踵、戛然而止、鸟瞰、惟妙惟肖、市井”等词语。2理解重点句。(1)百家艺技向春售,千里农商喧日昼。(2)这充分表现了画家概括生活,提炼素材的非凡才能和绘画技艺的高超。3了解清明上河图的特点。(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想象能力。2培养学生理解、综合概括能力。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德育渗透点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四)美育渗透点品味清明上河图所表现出来的风俗世情之美。二、学法引导(一)教师教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情朗读,感受清明上河图所表现出来的美。(二)学生学法通过自学课文,小组讨论交流理解重点难点,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1了解清明上河图的特点,体会图画表现出来的美。2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地位。(二)难点1了解图画对北宋风俗世情的表现。2对重点句“百家艺技向春售,千里农商喧日昼”的理解。(三)解决办法通过学生自读自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感情朗读解决重难点。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一)教师活动设计1启发学生想象图画的美。2引导学生学文,讨论交流,相机指导。(二)学生活动设计1通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理解重点问题。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展开想象。3学生质疑问难。五、教学步骤(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我国的古代文化光辉灿烂,在浩瀚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灿的明珠。(板书课题)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跟随作者来领略清明上河图所表现出来的绮丽风光。(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字词投影片,指读。汴梁、萌动、阡陌纵横、古柳参差、吆喝、握篙盘索、鳞次栉比、摩肩接踵、熙熙攘攘、 戛然而止、鸟瞰、惟妙惟肖2指读课文思考:课文都描绘了哪些地方的景象?(正音)(板书:市郊、田野、汴河、两岸、街市)3学生质疑。(师生梳理问题。有些问题可当场解决。如:“宅第”、“市招”等)(三)自读课文,领悟特点1提出要求,布置自学。出示投影:用自己最喜欢的读书形式读全文,思考:自学生字词,这幅画都画了什么?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小组讨论、交流。3全班交流:(1)理解生字词意。(2)画了什么:(市郊、田野:薄雾、树林、农舍、农田、赶集的人们,运货的骡马、大船。景物清新,富有活力。汴河两岸:画了屋宇、古柳、茶肆、船只、拱桥、车马、行人及船工。一派繁忙喧闹景象。街市:酒楼茶肆、宅第店铺、货物、市招、士农工商。一派繁荣昌盛景象。)重点句:(出示投影) “百家艺技向春售,千里农商喧日昼。”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表现了什么?(春日中,各种各样的巧手造出产品在出售,从很远很远地方赶来的农人、商贩日夜在这里交易。表现了汴梁城市场繁荣、人民丰衣足食。)充分表达了作者喜悦之情,赞美之意。4朗读练习。读2、3、4自然段。(读出各自特点,饱含作者赞美之情。)5图画中画了这么多内容,它究竟是什么样呢?读第5自然段,了解图的整体特点。从哪儿可以看出“这充分表现了画家概括生活、提炼素材的非凡才能和绘画技艺的高超”?交流:(以鸟瞰方式构图,图长且窄;人和物众多;笔笔精到,惟妙惟肖。)朗读本段。(四)领悟画的重要地位自读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