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七章人口的变化第2讲人口的空间变化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七章人口的变化第2讲人口的空间变化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七章人口的变化第2讲人口的空间变化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七章人口的变化第2讲人口的空间变化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七章人口的变化第2讲人口的空间变化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讲人口的空间变化考纲导向思维导图考情导引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以我国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及返乡农民工问题等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背景,以统计图表和结构图为载体,考查人口迁移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知识是高考命题的重点。考点一世界及我国的人口迁移1. 人口迁移的概念是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_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提示:人口迁移一般需具备三个条件,如下图:易混辨析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的主要区别两者的共同点都是人口的空间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有没有“永久性”或“长期性“变更定居地。2. 人口迁移的分类(1)国际人口迁移“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流向和原因时期特点流向原因二战前旧大陆新大陆、已开发国家未开发国家欧洲美洲,非洲美洲,中、日、印度等国东南亚、美洲地理大发现与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扩张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转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北美、西欧等发达国家及石油产区_各国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地区差异性目前世界外籍工人主要分布在北美、西欧、西亚、南美和南非,其中外来人口已超过本国人口的国家有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等。(2)国内人口迁移:目前主要是城市化和国土开发造成的。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及意义图解我国庞大的民工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谋求发展,特别是涌向沿海各大中城市,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人口流动民工流。命题角度人口迁移的方向经典例题(2014山东高考)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读图,回答(1)(2)题。(1)图示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图中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A)A. 粤、豫、黔、沪 B. 豫、粤、黔、沪C. 粤、豫、沪、黔 D. 豫、粤、沪、黔(2)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D)A. 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B. 安徽流向京津地区C. 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D. 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思维建模1. 文字信息获取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我国人口迁移日趋频繁。2. 图像信息获取3. 推理分析(1)横坐标是户籍人口,纵坐标是常住人口。图中斜线左上的省份常住人口多于户籍人口;斜线右下的省份情况则相反,多为内地经济欠发达省份。(2)人口迁出一般流向临近的经济发达地区。如广西、湖南人口主要流向珠三角地区,安徽人口主要流向长三角地区,河南人口主要流向京津、浙江、广东等地区。4. 知识调用此处需要调用的知识是中国人口迁移的流向及影响因素。小试牛刀(1)_(2)_变式训练(2019北京市东城区模拟)下图为20052010年中国各省区(港澳台除外)人口迁移量图。读图,回答12题。1. 图中() A. 人口迁移总量最高的是蜀 B. 人口迁出量豫小于赣C. 人口自然增长率沪高于鲁 D. 人口迁入量粤大于浙2. 图中()A. 人口净迁出的省份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B. 人口净迁入的省份多属于经济较发达地区C. 南方各省的人口迁移量均大于北方各省D. 沿海各省区的人口总迁入量超过l亿人考点二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1.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案例气候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并通过影响人类生产、生活而影响人口迁移美国许多老年人退休后由东北部向“阳光地带”(37N以南)迁移淡水其分布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规模逐水草而居是早期人口迁移的最基本形式土地通过影响农业发展而影响人口迁移农业社会人口为寻找新的土地而迁移矿产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制造业的发展引起人口迁移和流动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等矿业城市的形成(2)社会经济因素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案例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最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也会造成大量人口迁移“孔雀东南飞”体现了我国人口向东南沿海的集中迁移交通通信相对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促进了人口迁移近几个世纪以来人口迁移高潮社会因素文化教育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及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促进了人口迁移大学生的求学、“科技移民”婚姻家庭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口的迁移起重要作用军人家属的迁移(3)政治因素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案例政策可以起到鼓励或限制作用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政治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历史上我国都城变换和朝代更迭引起的人口迁移战争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并引发人口迁移一战、二战、当代局部战争和冲突引起的人口迁移提示:自然环境曾经是影响人口迁移最主要的因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适应、控制力的增强,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正在逐步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但是自然环境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2. 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影响迁入地迁出地有利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强了与外界社会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不利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尤其对住房、交通、卫生、教育、社会秩序、城市环境等产生巨大压力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经济的影响影响人口和人种的分布,影响人口年龄结构,改变环境人口容量;影响经济、文化发展,影响世界产业中心的地理分布和生产活动的发展,促进文化扩散和新文化区的形成3. 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发展。4. 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命题角度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其影响经典例题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2)题。(1)20052010年()A. 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B. 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C. 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D. 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A. 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B. 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C. 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D. 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思维建模1. 文字信息获取由题干“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可知我国省级人口迁移的人口年龄结构特点。材料中提供的迁移人口比重是相对量而非绝对量。2. 图像信息获取由统计图坐标读出,苏、津、粤、浙、京、沪等省市迁入人口比重高,迁出人口比重低;皖、赣、黔、川等省迁入人口比重低,迁出人口比重高。3. 推理分析4. 知识调用此处需要调用的知识是人口迁移对城市化和老龄化的影响。小试牛刀(1)_(2)_方法归纳针对性归纳(1)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的思路和方法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抓主要: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但是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重具体: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它们的原因和动力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而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2)分析人口迁移影响的思路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的影响和对迁入地的影响。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影响。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变式训练(2018全国卷)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回答12题。1. 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A. 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 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C. 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 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2. 该直辖市是()A. 北京市B. 天津市C. 上海市D. 重庆市图型攻略图表专项突破核心素养提升人口迁移示意图的判读图像特征人口迁移示意图是根据人口的相关地理数据绘制成的直观图形,最常考查的一种形式是曲线图或折线图,即利用线条的升降、起伏来显示人口数据的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如图2)。,图1我国四大地区之间的人口流动示意图图2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变动情况图经典例题(2015北京高考)下图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2014年全国最受异地牵挂的城市。据图可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A. 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B. 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C. 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D. 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思维建模1. 文字信息获取由于_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2014年全国最受异地牵挂的城市。2. 图像信息获取(1)看图名,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2)看图例,实线、虚线分别代表牵挂程度15名、618名。(3)看图注,虚线、实线所联系的城市。3. 推理分析结合图示及图例可以看出,牵挂程度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_;直辖市仅北京和_的比例高;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_;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_。4. 知识调用此处需要调用的知识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中国地理相关知识。小试牛刀_方法归纳1. 针对性归纳:人口迁移示意图的判读(1)读图名,确定图示主题,如图1反映的是我国四大地区之间的人口流动。(2)读坐标(或图例),确定区域分布。(3)读数据(箭头大小及变化趋势),确定迁出地与迁入地,同时可依据相关数据推断人口移动的规模。(4)分析数据,结合区域发展特点讨论人口迁移的原因。2. 拓展性归纳:与各种统计图结合的人口迁移图示(1)特征利用各种各样的统计图来显示人口迁移状况,主要是通过人口数量的变化来反映人口迁移的规模和特点,数据分析是判读此类图的重点。如图2所示。(2)判读方法读图名读坐标(或图例)读数据(大小及变化趋势)分析数据用文字概括描述。即学即练(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新高三摸底考)19822010年期间,北京市虽然一直采取各种措施控制人口增加,但全市户籍人口依然从1982年的917.8万人增长到2010年的1 257.8万人,年均增长率为1.17%。图1示意该时期北京户籍人口自然增长人数,图2示意该时期北京户籍人口机械增长人数。读图,回答12题。1. 19822010年期间,北京市户籍人口的增长特点是()A. 人口增长缓慢B. 机械增长人数一直高于自然增长人数C. 机械增长与自然增长变化趋势同步D. 自然增长人数整体呈下降趋势2. 引起北京户籍人口20002005年机械增长快速的原因可能是()A. 北京城市建设劳务工人增多B. 高校密集,大学扩招在校人口增多C. 城市建设发展从事服务业的人口增多D. 乡村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人口增多第2讲人口的空间变化考点一世界及我国的人口迁移高考清单永久性欧洲非洲新航路定居短期流动西亚不平衡西亚南非科威特国土开发高考考向命题角度大于迁入迁出大于迁出大于迁入小试牛刀(1)A(2)D变式训练1. D2. B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人口迁移总量最高的是广东,A错;人口迁出量豫大于赣,B错;人口自然增长率沪小于鲁,C错;人口迁入量粤大于浙,D正确。第2题,人口净迁出的省份主要是四川、河南、湖南、湖北、安徽、广西、江西等,大部分不在黄河流域,A错;人口净迁入的省份主要是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北京等,多属于经济较发达地区,B正确;图中显示南方各省的人口迁移量并不都大于北方各省,C错;沿海各省区的人口总迁入量不超过l亿人,D错。考点二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高考清单阳光地带逐水草而居农业制造业就业东南沿海交通通信婚姻家庭劳动力三人地土地资源公共设施人才劳动力高考考向命题角度迁出加速大于大于高于小试牛刀(1)C(2)B变式训练1. C2. D解析:第1题,首先弄清楚概念。根据材料可知,户籍人口是指具有该行政区域户籍的人口,包括实际在住和流出的;常住人口是指一个行政区域内实际居住的人口,既包括有户籍且实际在住的,也包括无户籍但实际在住的,即“外来人口”。据图可知,该直辖市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说明外来务工人员少于外出务工人员,A错;材料信息无法推断老年人口变化,B错;由图可知,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差距略有缩小,说明人口迁出回落,劳动力需求数量有所增加,C对;图中只给了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都涉及到人口机械增长,故无法判断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D错。故选C。第2题,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均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为人口的迁入区,常住人口数量大于户籍人口数量,而重庆市为人口迁出区,户籍人口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