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技术培训讲义.ppt_第1页
《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技术培训讲义.ppt_第2页
《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技术培训讲义.ppt_第3页
《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技术培训讲义.ppt_第4页
《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技术培训讲义.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 技术培训讲义,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2019/9/10,主要内容,1. 总论 2. 饮用水源地基础情况调查 3. 饮用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价 4. 饮用水水源地污染负荷控制 5. 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核定与补充划分 6.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规划 7. 典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技术示范 8. 全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技术支撑体系 9. 工作成果提交,1. 总 论,工作背景 规划原则 规划范围与目标 规划编制技术路线,工作背景,我国由于水源地污染而引起的社会问题相当突出,饮用水水源保护问题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首要任务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明确提出: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 国家环保总局会同有关部委开展全国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工作,规划原则,实事求是的原则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全面规划、重点深入的原则 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与流域污染控制相协调的原则 公众参与的原则,规划范围和目标,规划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外的31个省、市、自治区的县级以上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 规划期限 基准年为2005年,总体规划期为20062020年。分为近、中、远期三个阶段,其中近期为规划的重点阶段。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近期):20062010年; 第二阶段(中期):20112015年; 第三阶段(远期):20162020年。,规划范围和目标,规划目标 第一阶段(近期):全部取缔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排污口,基本遏制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下降的趋势。 第二阶段(中期):不达标饮用水水源地排污总量大幅削减,水源地水质得到一定改善。 第三阶段(远期):饮用水水源水质明显改善,稳定达标。,规划技术路线,2. 饮用水源地基础情况调查,基本要求 社会经济基础情况调查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调查 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源调查 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状况调查,基本要求,工作的基本要求 1.调查成果分级分类反映我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基础情况,满足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的需求。 2.调查突出可操作性,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以国家、省市总体指导,以县级市为单位,向地级市、省、全国汇总。 3.充分利用现有资料,适当补充监测。,基本要求,调查方式 分资料收集、实地调研、现场监测三类。以资料收集、实地调研为主,尽可能利用现有的资料;以现场监测为辅,充分利用现有的监测条件,对调查数据进行补充完善。,基本要求,提交成果 1)报告文本: 以地级市为单位,编制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调查报告。内容包括社会经济基础情况、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质量状况、污染源状况和生态环境状况。 2)图表及其他附件: 饮用水水源地调查相关数据,饮用水水源地调查报告相关图件,如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质量分布图、污染因子污染状况分布图、水污染趋势分布图(大型饮用水水源地要求地图比例尺大于1:5万,小型饮用水水源地地图比例尺1:1万)、各类调查的相关数据光盘。,城市社会经济基础信息调查,城市社会、经济状况 城市社会、经济基础情况调查以城市为基本单元,调查统计分析与城市用水活动密切相关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城市供水及用水状况,水源地基础情况等方面。,社会经济基础信息调查,城市社会、经济状况 1、行政区域划分,城市人口数量、结构及分布,行政区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产业结构及布局,自来水普及率,管网漏失率等方面的现状。 2、与饮用水源水质密切相关的疾病发病情况,并说明其危害。调查各区域癌症发病率,其中,重点调查消化系统癌症发病率。 3、城镇总体发展、社会、人口及国民经济发展相关规划;行政区划图、产业布局图。,社会经济基础信息调查,城市供水及用水状况 城市供水及用水状况用以掌握城市供水及用水结构、用水水平等。城市用水调查包括城市所有用水活动的用水情况,即包括生活用水、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用水和生态用水。城市供水调查包括向城市供水的所有水源,即包括集中式、分散式供水。具体调查内容包括: (1)居民家庭用水总量、用水价格。 (2)集中供水量、供水人口,分散式供水量、供水人口。 (3)生产运行用水、用水价格。生产用水包括工业及建筑业用水,循环使用率。 (4)社会服务用水总量、用水价格。服务业用水包括公共服务用水、消防及其他用水。,社会经济基础信息调查,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分布情况 主要收集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数量、名称、水源地编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情况等信息。,水源地基础状况调查,水源地基础情况 水源地基础情况主要针对饮用水水源地,调查水源地的基础信息、取水情况。 (1)饮用水水源地基础信息调查。包括水源地名称、地理位置及地理坐标、水源类型(如地表水(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取水量等。 (2)饮用水水源地运行状况。包括水源地类型、建设时间、工程设计采水量、实际取水量、采水方式等;水源地类型中是否属于应急水源进行注明。,水源地基础状况调查,水源地基础情况 (3)对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包括所在水系或河流湖库自然属性的调查,如面积、长度、流量、水位、水深、蓄水量、降雨量等水文数据;所在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图、地形地貌及土壤分布图。 (4)对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调查其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位、岩性、地层、构造、包气带厚度、含水层及包气带、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情况。 (5)饮用水水源地所在水系及其编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编码统一采用全国环境系统水系编码、行政编码、水源类型编码及序号等四层编制。,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调查,1、地级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调查 收集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常规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属于地表水水源:包括目前已经进行监测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表1、表2和表3种各项指标。此外,湖泊、水库水源地,补充总磷、总氮、叶绿素a和透明度四项指标。 属于地下水水源:包括目前已经进行监测的地下水质量标准中各项指标。 时间:2005年各月数据。,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调查,2、县级市集中供水水源地环境质量调查 已经开展日常监测的县级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同城市集中水源地要求。 没有开展日常监测的县级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选择PH值、硬度、溶解性总固体、CODMn、NH3-N、氯化物、氟化物、硫酸盐、挥发酚、砷、Hg、Cr、Fe、Mn、Cd、Pb、大肠菌总数、细菌总数等主要指标,开展补充监测。 按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监测三次。 水质监测点(断面)的布设和监测方法,参见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和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4-2004)。,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污染源调查,水污染源调查包括污染源类型、污染来源及时空分布。污染源分为点污染源、面污染源和内污染源。其中,面污染源及内污染源调查主要针对湖泊、水库型水源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污染源调查,保护区内违章建筑物的调查,是落实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的重要基础,也是决定本规划近期治理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工作,各有关单位要如实填报。为保证填报的准确性,技术支持单位将通过购买卫星图片的方式对调查情况进行抽样复核。,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污染源调查,点源污染调查 主要调查饮用水水源地排污口的污染排放情况,包括工业企业、居民生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等污水排放口。此外,还应关注其他可能造成污染的固定点源,如垃圾转运站、垃圾填埋场、油库等违章建筑物或建设项目。其中,水源地违章建筑和建设项目的确定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为依据。 1、违章建筑情况调查 已划定保护区的,主要调查一、二级保护区内违章建筑物和建设项目的名称、占地面积、所属单位、建设时间、建筑物功能、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等内容。 未划定保护区的,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在取水口周围半径5001000米范围内进行调查。,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污染源调查,2、饮用水水源地排污口和污染源调查:已划定保护区的,调查仅限于水源一级、二级及准保护区内;未划定保护区的,根据实际情况,调查对取水口水质有直接影响的排污口和污染源。 3、排污口调查包括排污口名称、排入水源地污水量、污染物量、污染源类型(如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污染源位置。其中,污染源位置指明与水源地取水口的距离和相对方位。主要污染物以各类污染源的特征污染物为主。,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污染源调查,面源污染调查 针对中、小型湖泊、水库型饮用水源地流域,开展面源污染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城镇地表径流、化肥农药使用、农村生活污水及固体废弃物、分散式畜禽养殖等。 农村生活污水及固体废弃物需调查农村社会综合用水量(包括乡镇企业用水量)和排水量、农业人口数量、散养式畜禽养殖数量; 化肥农药使用造成的农田径流污染需调查农田面积、坡度、农作物类型、土壤类型、年降雨量、轮作方式、化肥施用量等; 畜禽养殖污染源需调查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的养殖种类及数量、年用水量及排水量、排污方式、处理工艺; 调查指标项根据不同面源污染类型予以选择。 其他环境问题调查包括海水侵入、渗坑偷排、公路及铁路等潜在源和移动源,在调查报告中说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污染源调查,城镇地表径流的调查采用资料收集的方法,收集项目要包括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km2)、人口密度(人/ km2)、平均降水量(cm/a)等。 城镇地表径流污染负荷计算可采用单位负荷法。对某一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单位面积上的年污染负荷量可按下式计算: Li=aiFiriP 式中:Li污染物年流失量(kg/km2/a);ai污染物浓度参数(kgcm/km2)(见参数表);Fi人口密度参数择:ri扫街频率参数 ;P年降水量(cm/a),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污染源调查,化肥农药使用造成的农田径流污染、农村生活污水及固体废弃物、畜禽养殖等污染负荷计算方法参见讲义附件三源强系数及其应用。,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状况调查,主要针对中小型湖泊水库饮用水水源地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指标调查。 (1)水源地流域土地利用情况调查,包括工业、交通用地,城镇、农村居民用地,农业种植用地。 (2)水源涵养林、护岸林和自然湿地的面积及维护情况。 (3)水土流失情况,包括水源地周边采石场、裸地面积,坡耕地面积及其占耕地面积比例,水土流失及治理面积,土壤侵蚀模数等参数。,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调查方法 水源地流域土地利用状况调查,以收集现状土地利用的图件为主,如果没有可利用的图件可以SPOT卫星影像数据遥感数据为信息源。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对调查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分类解译。,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状况调查,1、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体系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体系可分为:工业用地、交通用地,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用地,农业种植用地5大类。 2、遥感解译结果 利用遥感调查结果对土地覆盖分类进行解译和统计,分析各种使用功能的土地面积和其在水源地流域所占的比例,从用地结构的角度分析现状水源地流域土地利用的合理性。,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状况调查,3、水源地流域土地开发利用状况评价 根据资料调查或遥感调查的结果,从以下方面对水源地流域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评价: (1)城市建设用地,对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占保护区面积的比例,包括道路、交通用地面积、长度等进行评价,对一级保护区内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评价。 (2)水土流失强度,主要是从裸露土地的水土流失、矿山开采面积比例等方面对保护区的水土流失状况进行评价。 (3)不合理农业开发,包括陡坡种植以及一级水源保护区内种植情况等。,保护区污染治理现状与规划状况调查,对已经进行污染治理和已列入治理规划的饮用水源保护区,调查其污染治理状况和规划的相关情况。 调查内容包括保护区内污染防治工程现状及已经纳入相关规划的治理项目,主要内容包括,截污管网建设状况、污水处理厂建设状况、清淤工程实施状况等。调查项目主要有,治理工程的类型、工程建设时间,完工时间,工程规模,投资总额、治理面积、预期削减污染负荷量、实际削减污染负荷量、工程批准单位或所属的规划等 。,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管理状况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水源地的管理机制和保护现状两个部分。 (1)管理情况调查,包括水源地保护现有地方法规建设情况、管理机构、监测体系的建立、保护区内及周边道路危险品的运输情况及管理措施、饮用水安全预警与应急系统建设情况、监督管理状况等。 (2)保护状况调查包括: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和执行情况、已实施的水源保护及污染防治措施、行政管理机构、水质水量监测及信息发布情况等。,3. 全国饮用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价,基本要求 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评价 饮用水源地环境管理状况评价,基本要求,1、工作要求 以全国饮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调查为工作依托,开展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状况、管理状况评价,阐明全国及各级行政区的饮用水污染现状、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2、工作方式 技术支持单位提出评价报告的要求格式。 以地级市为单位,开展饮用水源地的水环境质量和环境管理状况评价。编制市级评价报告,再汇总成为省级报告,最终形成国家级报告。 3、提交成果 市级、省级、全国饮用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价报告。,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评价,地表水饮用水源水质评价 地表水水源地评价标准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基本项目水质类别分类、类、类、类、类及劣类评价;一级水源保护区以类地表水标准值为限值,二级水源保护区以类地表水标准值为限值,给出是否达标、主要不达标污染指标、超标倍数等。 补充项目及表3中有毒有机物和地区特定监测项目按达标、不达标评价,分析水体主要污染类型。,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评价,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评价 1、评价项目 在河流型饮用水源水质评价中,参与评价的项目至少必须包括: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CODMn)、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汞、铅、挥发酚、石油类9项(注:当高锰酸盐指数大于30mg/L时,用化学耗氧量(COD)项目及其标准评价);完成补充项目和特定项目检测的省市,应将检测结果列入有毒有机污染物的水质评价范围。 2、评价时段 评价时段为枯、丰、平水期。,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评价,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评价 3、水质标准 单项水质项目的具体评价标准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所列指标,但氮、磷和粪大肠菌群指标在个别时段超过类水标准值并不表明该水域不能作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因此,可不将氮、磷和粪大肠菌群指标作为必要的评价指标,可以仅作为参考指标。,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评价,水质综合评分值 按照水质类别与评分值对应表(见培训讲义),用内插方法计算得出断面(或测点)每个参加水质评价项目的评分值,根据各个项目的水质评分值,取其最高评分值即为该断面(或测点)的水质综合评分值。,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评价,湖泊、水库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评价 湖泊、水库型水源地的水质评价方法和河流型水源地的水质评价方法相同。不同的是,湖库型水源地还需增加营养状态评价,通常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湖库营养状态进行评价。,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评价,湖泊、水库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评价 1、营养状态评价项目 湖库营养状态评价选择的项目为: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透明度(SD)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五个项目。 2、营养状态评价时段 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评价根据湖泊、水库营养状态发布的周期确定评价时段。此次规划的评价时段可以按丰、平、枯水期进行评价。,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评价,湖泊、水库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评价 3、营养状态评价数据的确定 有多年监测资料的水体,取多年监测资料各月份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时,可采用一次监测的结果进行评价,无监测数据的应该在不同水期补充监测2次,取2次监测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4、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 湖库类水源地富营养化按“贫”、“中”、“富”评价。,(1)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计算公式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采用卡尔森指数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TLI()综合营养状态指数; Wj第j种参数的营养状态指数的相关权重; TLI(j)代表第j种参数的营养状态指数。,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评价,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评价,(2)单个项目营养状态指数计算公式 TLI(chla)=10(2.5+1.086lnchla) TLI(TP) =10(9.436+1.624lnTP) TLI(TN) =10(5.453+1.694lnTN) TLI(SD) =10(5.118-1.94lnSD) TLI(CODMn)=10(0.109+2.661lnCODMn) 式中:chla单位为mg/m3, SD单位为m;其它项目单位均为mg/L。,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评价,(3)湖泊水库营养状态分级 采用0100的一系列连续数字对湖泊营养状态进行分级,包括:贫营养、中营养、富营养、轻度富营养、中度富营养和重度富营养。与污染程度关系见水质类别与评分值对应表(培训讲义),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评价,5、主要污染项目的确定方法 在评价时段内,河流、湖库水系水质为“优”和“良好”时,或者属于“贫营养”、“中营养”和“轻富营养”时,不评价主要污染项目。 将断面(测点)水质超过类标准的项目按其超标倍数大小排列,取超标倍数最大的前三项为主要污染项目。,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评价,地下水饮用水源水质评价 地下水水质评价标准采用国家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采用单项组分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参照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将地下水水质指标分为一般化学指标、细菌学指标等类别,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分类、类、类、类、类及劣类评价类别,填写达标和不达标。以类地下水标准值为限值,列出是否达标、不达标指标、超标倍数等。对于有多年观测资料的水源地,针对主要水质指标进行水质变化趋势分析。,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评价,水质评价结论 1、地表饮用水源水质 河流型水源地水质评价以满足饮用水标准的类地表水标准值为界限,湖库型水源地结合水质分级和营养状态评价结果,要求给出水源地现状水质分级、营养状态结论,判断地表水水质的达标现状、分析不达标水源地水质的主要超标物及超标倍数、不同水期的变化情况、主要污染类型和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等。,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评价,2、地下饮用水源水质 地下水水质分类、类、类、类、类及劣类评价类别,有毒有机物等毒理学指标和地区特定监测项目按照饮用水卫生标准,填写达标和不达标。以类地下水标准值为界限,要求给出水源地现状水质分级结论,判断地下水水质的达标现状、分析不达标水源地水质的主要超标物及超标倍数主要污染类型和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等。,饮用水源地环境管理状况评价,1、环境管理状况评估 分类别(地下水、地表水)地对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状况进行分析,包括水源地保护现有地方法规及其执行情况、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情况、预警与应急系统建设及其运行情况、已实施的水源保护及污染防治措施及其效果、行政管理、信息发布等。根据环境管理体系建设状况、环境管理制度和措施的执行情况,总体评估当前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状况。 2、主要问题识别 分析现有和面临的问题,如保护区内企业排污问题、跨行政区用水纠纷及流域统筹安排问题、监管能力建设问题等。分析识别当前拟重点解决的主要问题。寻求有利于解决我国饮用水水源地管理中相关问题的技术、方法和发展方向。,4.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负荷控制,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负荷特征分析 不达标水源地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负荷特征分析,根据保护区内社会经济活动现状和变化趋势,以及污染治理工作的要求,以2005年为基准年,预测“十一五”期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污染负荷量变化,以及上游污染负荷对水源的影响。 1、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按照水源地所在的行政区规划所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纲要,以2005年的数据为基础,按照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所提出的增长率预测规划水平年工业产值和人口数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负荷特征分析,2、 水污染负荷预测 (1)工业废水排放量 以保护区内排污企业2005年的万元产值用水量为基础,考虑到随着工业技术进步,万元产值用水量将会逐步下降,预测规划水平年的万元产值用水量做适当调整,排放系数与2005年采用相同的系数,计算出“十一五”期间的工业废水排放量。 (2)生活污水量预测 根据水源地所在行政区的规划,根据城市生活人均用水量和废水排放量系数计算出规划水平年进入保护区的生活废水排放量。 (3)水污染负荷总量 根据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混合浓度数值,按污水量预测污染物排放量。,不达标水源地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基本内容 1、不达标水源地的识别分析 通过调查评价、分析不达标饮用水水源地的主要污染指标,分析污染指标的可控性和控制途径。 2、不达标水源地水质控制目标的确定 在水源地主要污染指标识别的基础上,结合污染物的来源、削减污染负荷的技术经济要求,提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控制目标。 3、不达标水源地内的最小污染负荷削减量的确定 针对不同的地表饮用水源类型,选择适当的水质模型,计算最大允许负荷和最低削减要求,作为工程规划中治理项目选择、规模确定的依据。,不达标水源地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 1、工作内容 对水质评价结果为不达标的水源地以近期(2006-2010年)为实施时限,提出超标饮用水水源地污染负荷削减任务,制定超标水源地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确定水源保护区的最小污染负荷削减量。 2、主要污染因子的筛选 以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评价为基础,在各饮用水水源地中,筛选出超标水源地,分析定其主要超标因子和超标倍数,确定主要污染因子和要进行污染负荷削减的项目。,不达标水源地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3、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 根据水源地的水质类别,结合现有水质状况、主要污染因子、保护区外污染负荷的现状、水源保护区所在水环境功能区总量控制方案,计算保护区的容量总量和达到水质标准的要求所需削减的污染负荷量,作为工程规划中点源治理项目选择、规模确定等内容的指导依据。其中,大型河流和湖泊、水库型水源地,其污染物总量控制按区域功能区划(或流域规划)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确定并与城市的容量总量控制结合。对中、小型湖泊、水库型水源地,用计算的方法确定其容量总量控制方案。,不达标水源地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4、容量计算方法 (1)设计水文条件 (2)计算模型 (3)参数选择 (4)水质目标 (5)允许负荷和削减量计算 5、最小污染负荷削减量分析 根据削减计算的结果,分析削减主要污染物的类型、削减项目及削减率。若采取保护区内削减污染负荷的方法能否达到水质目标,还应计算非点源及外源负荷的削减量等。,5.全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核定与补充划分,基本要求 全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核定与补充划分,基本要求,1、工作要求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的目的是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依法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的管理和保护服务,为相关部门合理开发和利用饮用水水源,保障饮用水环境质量提供依据。由于各地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情况存在着“是否划分”、“划分方法和标准不一”、“划分是否合理”等问题,因此,需要对已经划定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按照统一的方法重新核定,对没有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集中饮用水水源地进行补充划分,并报政府或人大批准。,基本要求,2、工作方式 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见附件二)进行保护区的核定和补充划分。 对已经划定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按照统一的方法重新核定,对没有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集中饮用水水源地进行补充划分,报省人民政府或人大批准。 3、提交成果 (1)报告文本: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与核定报告文本; (2)图件:编制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图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核定与补充划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为主要依据,编制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指导各省、市对已经划定的保护区进行核定,对尚未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地区开展划分工作。主要内容包括: 1、对于已经划分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依照主要的法律法规要求和统一的技术方法对区划范围进行核定。 2、对于没有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水源地,组织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补充划分。 3、在完成集中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区划分后,编制集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图,要求地图比例尺为大型流域1:5万,中小型流域1:1万。 4、对于调整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补充划定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需要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定,重新报省级人民政府或人大审批。,6. 全国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规划,基本要求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工程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恢复与建设工程 饮用水水源地应急能力建设工程 饮用水水源地预警监控体系建设工程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能力建设 规划投资-效益评估 规划实施保障,基本要求,工程规划总体要求 (1)近、中、远期有效结合,不同时期的重点区、工程措施内容和方法应合理安排;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类分级别开展,紧密结合不同类型保护区的不同保护需求,近期突出重点地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3)工程实施需落实具体,以地市级单位为主要组织单位,落实到县级市; (4)工程方案设计合理,目标可达。 该内容的成果包括各专项工程的规划研究报告、相关电子地图、图集等附件。,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工程,一级保护区用地现状与规划 1、查明一级保护区内的建筑物 根据保护区内的污染源调查,列出保护区内已有的建设项目和建筑物的情况的详细情况。 2、一级保护区内土地使用现状与规划 根据遥感调查的结果,列明一级保护区的土地现状使用情况。 3、一级保护区内用地规划 对一级水源保护区实施封闭式管理,一级水源保护区原则上拆除所有与水源无关的建筑物,用地进行植被修复,水土保持,改造为水源涵养林,改造保护区内林、灌、草生态系统。 通过对现状用地功能的调整和改造,规划一级水源保护区内共包括四种用地类型:水域用地、水源涵养林用地、天然湿地、人工湿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工程,地表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的工程内容 在地表饮用水源保护区边界建设隔离防护工程,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源和直接进入保护区的入河排污口进行综合整治,提出排污口关闭、搬迁、分流、面源治理、固体废物清理处理、污染底泥清淤等措施的工程方案。 隔离防护工程 地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应设立隔离防护措施,包括物理隔离工程(护栏、围网等)和生物隔离工程(防护林)。隔离工程原则上应沿着保护区的边界建设,各地可根据保护区的大小、周边污染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隔离工程的范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工程,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工程 一级保护区污染防治工程按照“查明核定”、“清理拆除”、“严格控制”污染源为基本原则,实施清理、整治与管理。 根据污染源调查的点源清单,对违规建筑物、违规建设项目(含工业企业)、生活污水排放口、渗坑渗井偷排口等清理核定拟拆迁建筑物和建设项目名单,制定拆迁方案,整理核定污水排放口的数量及分布,制定截污和拆除方案;对工程实施中和实施后的水源保护区严格土地使用管制,控制企业进入,防止污染排放。,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工程,二级、准保护区点源污染防治工程 二级和准保护区的点源污染防治工程按照近期以清查、拆除违规污染源为主,远期以污染预防为主的原则予以实施。 按照相关规定,列出违规建筑物和建设项目清单;清理核定违规建筑物和建设项目名单,制定拆迁方案。 对二级和准保护区内的污染源,要限期治理超标排放的污染源,严格要求达到一级污水排放标准排放。 对不达标饮用水水源地,根据水质要求和水源地环境容量,提出点源污染负荷总量控制方案;对相关企业和污染排放行为提出限期整改措施和治理方案。 点源污染防治工程项目主要有工业和生活污染源治理、保护区内人口搬迁、城市污水及垃圾处理、集中式禽畜养殖控制工程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工程,面源污染防治工程 面源污染防治工程的目的为了有效减少和防止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面源污染,尤其是农业面源污染,保障饮用水源水质。 近期,针对重点地区,围绕总量控制,以输移路径控制和末端控制为主,及时减少面源污染负荷,主要工程包括农村污水分散处理,畜禽养殖沼气化工程,污染缓冲带建设、泥沙滞留前置库工程。 中、远期,遵循生态经济理念,着重从源头控制污染负荷,进一步保障水质,例如,在近期的基础上,深入推广生态农业、生态施肥、保护性耕作等措施。与此同时,继续巩固近期末端控制的各类工程措施的成效,实现综合控制。 面源控制工程主要是农田径流污染控制工程,规划要提出控制工程的方案及相应的投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工程,面源污染防治工程 工程内容: 1)在近期,针对重点地区,围绕总量控制,以输移路径控制和末端控制为主,及时减少面源污染负荷,例如,农村污水分散处理,畜禽养殖沼气化工程,污染物迁移缓冲带建设、泥沙滞留的前置库工程。与此同时,兼顾源头污染负荷削减相关政策、法规、技术、措施的推广来实施。 2)遵循生态经济理念,着重从源头控制污染负荷,进一步保障水质,例如,在近期的基础上,深入推广生态农业、生态施肥、保护性耕作等措施。与此同时,继续巩固近期末端控制的各类工程措施的成效,实现综合控制。,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工程,其它污染治理工程和保护区入河(库)污染物控制工程 其它污染治理工程包括底泥治理、水产养殖治理、流动线源治理等。 保护区入河(库)污染物控制工程是根据保护区内污染物削减量的计算结果,结合规划水平年的污染物排放量,提出入河(库)的削减量、相应的排放削减量和总量控制方案及相应的工程措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工程,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工程 重要水源地保护区隔离工程 重要的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应建设隔离工程,包括物理隔离工程(护栏、围网等)和生物隔离工程(防护林),防止人类不合理活动对水源保护区水质水量造成影响。 地下水源地隔离工程的原则和建设内容与地表水源保护区隔离防护工程类似。,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工程,1、地下水源地污染控制工程 (1)重点治理工业废水污染源 (2)加强农村化肥施用管理 (3)加强畜禽养殖业综合防治 (4)健全垃圾收集、处理与处置系统 2、地下水污染治理 (1)建立卫生防护带 (2)加强管理,科学利用污水灌溉 (3)利用人工地表水回灌 (4)防止污染扩散措施 (5)合理调整工业布局 (6)营造水源涵养防护林,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工程,污染防治工程方案的筛选 1、保护区内产业结构 2、工业达标排放措施 3、污水处理厂建设,饮用水水源地生态恢复与建设工程,基本要求 针对水源保护区内的生态现状,进行生态修复、生态建设工程,以加强生态保护,提高保护区内自然净化能力,促进生态良性循环,改善和保护饮用水源水质。 生态修复与建设工程的基本原则包括: (1)保护优先、以防为主; (2)生态建设与景观建设相结合,人工修复与自然修复相结合; (3)一级保护区以生态环境的“全面修复”为原则,全方位开展修复和建设工程。 (4)二级、准保护区以“重点修复和建设”为原则,在规划期内逐步推进全面的生态修复和建设工程。,饮用水源地生态恢复与建设工程,工程内容 生态修复与建设工程的内容以饮用水源的保护涵养为核心,适当结合点、面源污染负荷的总量控制来考虑。根据不同保护区的生态现状,识别诊断主要问题,确定工程主要内容和目标,制定各时期的工程方案,分析方案的技术可行性、所需投资及环境效益,最终优化确定方案。主要包括: 1、河岸生态防护工程 2、湖库水源地周边隔离工程 3、湖库内生态修复工程 4、湖库内生物净化工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工程,基本要求 针对目前各地饮用水水源保护的应急能力建设普遍薄弱的现象开展该项工作,目的在于加强环境事故风险防范能力,避免或防止饮用水源污染,保障居民生活的用水安全。应急能力建设工程的基本原则包括: (1)以防为主,充分考虑潜在的突发性事故风险; (2)应急措施的科学性、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工程,工程内容 确定应急预案的目标、内容和响应方式和精度,确定主要保护对象;建设饮用水水源地应急系统,保障系统有效运行的措施;制定饮用水水源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写预案实施要点及说明,研究并论证预案可行性,预案的排练和预演;饮用水水源地应急机制的完善及相关的管理措施等。,饮用水水源地预警监控体系建设工程,基本原则 (1)充分考虑饮用水水源地管理与保护的基本要求,监测断面布设的位置、监测频次、监测因子统一和规范化。 (2)充分利用现有站网建设基础,紧密结合管理和保护需求,进行监测站点(断面)的优化及增设,做到站网设置在技术和经济上合理。 (3)水质、水量双重监控,监测站点的布设要考虑与已有水文站网的结合。,饮用水水源地监控体系建设工程,工程内容 1、现有水质监测站网完善:提出现有站网完善方案、监测能力建设方案。在国家级、省级重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立水量和水质自动监测网。 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源监控网络建设:筛选保护区内重要污染源、直接进入水体的排污口,建立水量水质实时监测系统。 3、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动态监测网建设:建立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地下水情及开采利用的动态监测网。及时发现和防止地下水过量开采问题,如海水入侵、地面沉降,及时监控地下水动力场带来的水质影响,指导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污染有效预防。,饮用水水源地管理能力建设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制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工程内容如保护区界碑、界桩的建设、宣传警示牌等,具体涉及内容根据区域实际情况有所差异。 、监督管理自身能力建设工程 制定监督管理自身能力建设方案,着重从管理者自身角度加强监督管理能力,包括管理者相关技术培训、监督管理考核体制,同时,包括相关的基础性科学研究。 、饮用水源地环境监控信息系统 建设饮用水水源地监控信息系统,包括饮用水水源地数据库建设,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建设、数据管理系统建设及监控管理中心建设。,规划投资效益评估,结合各个专项工程的技术可行性、所需投资及环境效益分析,进一步分析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规划的成本和收益。 投资收益包括可能产生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国家用水安全、人群健康用水和良好的生存环境。经济效益往往难于量化,主要体现在社会稳定、环境优美所带来的良好经济运行环境、经济的持续增长。环境效益体现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质保持和改善,水生态系统健康的保证等,同时,对于所筛选出的不达标水源地,预测评估工程污染物削减量能否达到最小污染负荷削减目标和水质目标。 分析投资金额、投资渠道等情况,结合成本、收益分析,对投资效益进行总体评估,分析工程的经济目标可达性、经济有效性。,规划实施保障,资金保障 1)切实保证资金的有效投入; 2)各级行政区应将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工程投资金额、投资所占总环保投入比例和GDP比例须在规划中予以明确; 3)积极开拓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机制,使经费来源于企业、市场、政府财政等多方面的投入,减少环保投资对公共财政造成的压力。,规划实施保障,法律法规保障 加快完善饮用水源地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将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工作切实纳入到当地法律法规体系中,成为地方政府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工作的重点。 严格执行水源地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加大水源地保护的执法力度,严格查处各种环境违法和破坏行为,提高执法工作的有效性。,规划实施保障,政策制度保障 1)以政策引导和经济激励为基本手段,坚持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理念,推进清洁生产、生态园区的广泛和深入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的优化; 2)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宣传绿色消费模式; 3)多方面促进资源的节约利用,尤其是促进节水工作的广泛持续开展,从源头降低水环境污染负荷,减轻水源供给的压力。 4)严格执行水污染总量控制、排污许可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产业准入制度,尤其针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等重要控制区域,落实水污染的以“控”和“防”为主。,规划实施保障,组织管理保障 为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建议在各级行政区成立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各区和部门根据规划要求编制年度计划,监督和检查计划完成情况,协调和解决规划实施中的相关问题,判断和论证规划的后续调整方案。,7.典型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技术示范,重庆市河流饮用水源地技术示范 大理市湖泊饮用水源地技术示范 深圳市水库饮用水源地技术示范 沈阳市浑河地表-地下复合型饮用水源地技术示范,典型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技术示范,一、重庆市河流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技术示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