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同步训练)高中历史必修2-人教版-2024-2025学年_第1页
《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同步训练)高中历史必修2-人教版-2024-2025学年_第2页
《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同步训练)高中历史必修2-人教版-2024-2025学年_第3页
《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同步训练)高中历史必修2-人教版-2024-2025学年_第4页
《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同步训练)高中历史必修2-人教版-2024-2025学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哪一项并不是工业革命期间汽船出现的重要影响?A、提高了商业运输效率B、缩短了长途旅行时间C、促进了船舶制造业的革新D、使得马匹成为过时交通工具2、下列关于电话的发明,说法错误的是:A、电话的发明者是美国的爱迪生B、电话的发明促进了人们的远距离通信C、电话的发明提高了工作效率D、电话的发明导致了电话粥的兴起3、题干:19世纪末,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开始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它是由英国工程师斯蒂芬森设计的。这种交通工具是什么?A.马车B.火车C.自行车D.汽车4、题干: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电报的发明和应用,对人类通讯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关于电报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电报的发明者是摩尔斯B.电报的传输速度远超传统的信件C.电报的发明促进了世界各地的联系D.电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逐渐被电话取代5、火车的发明者是哪位工程师?A、埃德蒙·德雷伯B、尼古拉斯·古诺C、乔治·斯蒂芬森D、莫里斯·尼古拉·贝尔6、第一部商用电话交换机是在哪一年被发明的?A、1876B、1877C、1878D、18797、20世纪初,美国逐渐取代英国成为世界最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生产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选项:A、美国的钢铁产量居世界首位B、美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石油资源C、美国有世界上最好的港口D、美国有最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8、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设计出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这一事件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以下哪项不是其产生的影响?选项:A、加速了工业化进程B、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C、打破了世界市场的封闭状态D、促进了城市化进程9、以下哪项不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交通和通讯工具的重大进步?A.电报的发明B.内燃机的应用C.飞机的发明D.磁悬浮列车的发明10、下列关于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对社会发展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交通工具的进步缩短了地理距离,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B.通讯工具的进步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加强了国际间的联系C.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促进了人口流动D.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使得战争形式发生了根本变化11、近代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交通工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交通工具中,首次实现人类在地面高速行驶的是()。A、自行车B、轮船C、汽车D、火车12、20世纪初,随着无线电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开始出现。下列选项中,首次实现了跨越大洋的电话通话的是()。A、无线电报B、无线电电话C、卫星通讯D、光纤通讯13、题干:19世纪末,西方列强在掠夺中国关税和物产的同时,对中国通讯事业也进行了侵略。以下哪一设施的出现是这种侵略方式的表现?A.中国邮政总局B.中国电信总局C.中国轮船招商局D.中国铁路总局14、题干:20世纪初,西方通讯技术传入中国,中国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通讯时代。以下关于这一时代的描述,正确的是?A.中国邮政局成立,使用新式交通工具B.电信业发展迅速,无线电报传入中国C.铁路етки传入中国,邮局逐步取消纸封信函D.电信局成立,逐步取代了电报和电话15、19世纪末,德国人卡尔·本茨设计制造的汽车成功试车,这标志着()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C.内燃机的发明D.美国的汽车工业崛起16、20世纪初,无线电报的发明者马可尼成功实现了跨越大西洋的无线电报通信,这一成就()A.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发展B.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C.促进了国际间政治联系的加强D.促进了世界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铁路出现以来,中国铁路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开始意识到交通的重要性,但长期缺乏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建设进展缓慢。民国时期,在南京国民政府的支持下,中国的铁路建设事业有了显著的发展。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将大力发展铁路交通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重点,修建了一批重要的铁路干线,如成渝铁路、宝成铁路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铁路迎来了新的发展高潮,高铁技术的突破和广泛应用,使中国成为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的国家之一。材料二:近百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的通讯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初的电报、电话,到后来的移动通信、互联网,通讯工具的进步大大加速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特别是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使人们的沟通更加便捷、高效。许多地方也开通了4G、5G网络,实现了与全球的实时通讯。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铁路建设的发展历程,并指出其中的关键阶段。2.结合材料二,简述近百年来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第二题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古代交通工具发展历程中,nth代交通工具有着划时代意义,将这一交通工具与同一时期外国交通工具有所对比,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时间上:我国nth代交通工具比同时期外国交通工具出现的要早。2.水陆两用性:nth代交通工具不仅适用于陆地交通,更适合水路交通。3.动力形式:nth代交通工具主要依赖人力和畜力驱动。问题:请根据所学知识,撰写一篇短文,描述nth代交通工具在我国古代交通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nth代交通工具在国外交通发展中的影响。第三题题目描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火车一响,黄金万两”。这是近代中国社会流传的一句俗语,它形象地说明了铁路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开始大规模修建铁路,至1911年,全国已建成铁路约9600公里,这些铁路大部分由外国资本控制。材料二:电报的发明与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方式。1871年,第一条海底电缆在上海登陆,开启了中国现代通信的新篇章。此后,电报逐渐普及,成为政府和商界快速沟通的重要手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铁路建设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10分)(2)依据材料二,简述电报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对社会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10分)第四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末,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和普及,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信息交流的新时代。电报使得跨越遥远距离的信息传递成为可能,电话则让人们能够即时沟通。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发明,使得电子计算机得以诞生。随后,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的基础设施。材料三:21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便捷,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和分享信息。同时,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使得信息获取方式更加多样化。(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简述20世纪50年代电子计算机发展的意义。(3)结合材料三,分析21世纪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哪一项并不是工业革命期间汽船出现的重要影响?A、提高了商业运输效率B、缩短了长途旅行时间C、促进了船舶制造业的革新D、使得马匹成为过时交通工具答案:D解析:在工业革命期间,汽船的出现确实提高了商业运输效率,缩短了长途旅行时间,并促进了船舶制造业的革新。而D选项提到汽船使得马匹成为过时交通工具,这虽然是一个有趣的观点,但并非汽船直接带来的一项明显影响。马匹的主要作用是农业劳动和城市交通,而非商业运输,因此这一选项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是D。2、下列关于电话的发明,说法错误的是:A、电话的发明者是美国的爱迪生B、电话的发明促进了人们的远距离通信C、电话的发明提高了工作效率D、电话的发明导致了电话粥的兴起答案:A解析:电话的发明并非由美国的爱迪生完成,而是由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在1876年发明。因此,A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B选项和C选项都是正确的,电话的发明确实促进了人们的远距离通信,并提高了工作效率。D选项提到的“电话粥”是一种网络用语,用于形容网络上大量出现的关于电话的无关信息或调侃,并不是电话发明本身的直接后果,因此这一选项也不准确。正确答案是A。3、题干:19世纪末,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开始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它是由英国工程师斯蒂芬森设计的。这种交通工具是什么?A.马车B.火车C.自行车D.汽车答案:B解析:19世纪末,英国工程师斯蒂芬森设计的是蒸汽机车,这种交通工具被称为火车,它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使得人们的出行速度和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因此,正确答案是B。4、题干: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电报的发明和应用,对人类通讯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关于电报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电报的发明者是摩尔斯B.电报的传输速度远超传统的信件C.电报的发明促进了世界各地的联系D.电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逐渐被电话取代答案:D解析:电报的发明者是摩尔斯,电报的传输速度确实远超传统的信件,并且电报的发明促进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然而,电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并没有被电话完全取代,因为电话和电报各有优势,电话适用于语音通讯,而电报适用于文本通讯。所以,不正确的描述是D。5、火车的发明者是哪位工程师?A、埃德蒙·德雷伯B、尼古拉斯·古诺C、乔治·斯蒂芬森D、莫里斯·尼古拉·贝尔答案:C、乔治·斯蒂芬森解析:乔治·斯蒂芬森是19世纪英国的著名工程师,被誉为“铁路之父”。他是世界上第一列真正实用蒸汽机车的发明者,1825年,他设计并制造的“旅行者号”机车在英国纽卡斯尔至达灵顿的铁路上成功运行,标志着现代铁路时代的开始。6、第一部商用电话交换机是在哪一年被发明的?A、1876B、1877C、1878D、1879答案:B、1877解析:第一部商用电话交换机是在1877年由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及其助手尼古拉斯·特雷维西克成功研制的。这个交换机可以连接多个电话用户,标志着电话通信技术的巨大进步。7、20世纪初,美国逐渐取代英国成为世界最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生产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选项:A、美国的钢铁产量居世界首位B、美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石油资源C、美国有世界上最好的港口D、美国有最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答案:A解析:20世纪初,美国逐渐取代英国成为世界最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生产国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的钢铁产量居世界首位。因为当时的交通运输工具,尤其是汽车和飞机,对钢材的需求量非常大,而美国正好满足了这种需求。8、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设计出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这一事件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以下哪项不是其产生的影响?选项:A、加速了工业化进程B、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C、打破了世界市场的封闭状态D、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答案:C解析:1885年卡尔·本茨设计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选项A、B和D都是其产生的影响,因为汽车加速了工业化进程,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促进了城市化进程。但选项C“打破了世界市场的封闭状态”,并非汽车直接产生的结果,而是与工业革命和全球化等因素有关。9、以下哪项不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交通和通讯工具的重大进步?A.电报的发明B.内燃机的应用C.飞机的发明D.磁悬浮列车的发明答案:D解析:磁悬浮列车是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一项重大交通技术进步,而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交通和通讯工具重大进步包括电报的发明、内燃机的应用和飞机的发明。因此,D选项不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交通和通讯工具的重大进步。10、下列关于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对社会发展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交通工具的进步缩短了地理距离,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B.通讯工具的进步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加强了国际间的联系C.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促进了人口流动D.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使得战争形式发生了根本变化答案:D解析:A、B、C选项都是关于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对社会发展影响的正确说法。而D选项“使得战争形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并不完全正确。虽然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战争形式,但战争形式的变化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单纯归因于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因此,D选项是不正确的。11、近代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交通工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交通工具中,首次实现人类在地面高速行驶的是()。A、自行车B、轮船C、汽车D、火车答案:C、汽车解析:汽车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标志着地面交通工具的重大突破,实现了人类在地面的高速行驶。最早的实用汽车是由卡尔·本茨发明的,时间是19世纪末。因此答案选C。12、20世纪初,随着无线电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开始出现。下列选项中,首次实现了跨越大洋的电话通话的是()。A、无线电报B、无线电电话C、卫星通讯D、光纤通讯答案:B、无线电电话解析:无线电电话技术使得人们能够通过无线电波实现远距离通话,它在20世纪初得到了较大发展。1910年,美国工程师弗雷德里克·劳·莱斯发明了无线电电话,首次实现了跨越大洋的电话通话。因此答案选B。13、题干:19世纪末,西方列强在掠夺中国关税和物产的同时,对中国通讯事业也进行了侵略。以下哪一设施的出现是这种侵略方式的表现?A.中国邮政总局B.中国电信总局C.中国轮船招商局D.中国铁路总局答案:D解析:19世纪末,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开始接受先进铁路技术的输入。1881年,清政府在刘铭传的主持下,修筑了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因此,中国铁路总局的出现反映了西方列强对中国通讯事业的侵略。选项A、B、C分别是邮政、电信和轮船的机构,与通讯工具的进步相关,但并非是针对这一侵略方式。14、题干:20世纪初,西方通讯技术传入中国,中国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通讯时代。以下关于这一时代的描述,正确的是?A.中国邮政局成立,使用新式交通工具B.电信业发展迅速,无线电报传入中国C.铁路етки传入中国,邮局逐步取消纸封信函D.电信局成立,逐步取代了电报和电话答案:B解析:20世纪初,无线电报传入中国,使得电信业迅速发展。这一时期,西方通讯技术传入中国,中国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通讯时代。选项A、C、D分别描述的是邮政、铁路和电信局的发展,但都不符合题干中对通讯时代的描述。选项B正确地描述了电信业发展迅速和无线电报传入中国的情况。15、19世纪末,德国人卡尔·本茨设计制造的汽车成功试车,这标志着()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C.内燃机的发明D.美国的汽车工业崛起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19世纪末,德国人卡尔·本茨设计制造的汽车成功试车,这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汽车工业的发展也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因此,选项B正确。选项A错误,因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主要标志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选项C错误,因为内燃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成果,但不是这题的最佳答案。选项D错误,因为美国的汽车工业崛起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但并非标志着这一时期的开始。16、20世纪初,无线电报的发明者马可尼成功实现了跨越大西洋的无线电报通信,这一成就()A.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发展B.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C.促进了国际间政治联系的加强D.促进了世界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无线电报对世界信息传播技术的影响。20世纪初,马可尼成功实现了跨越大西洋的无线电报通信,这一成就极大地促进了世界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使信息传播速度大大提高,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选项D正确。选项A、B、C虽然也是无线电报发明带来的积极影响,但不是这题的最佳答案。选项A错误,因为全球贸易的发展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无线电报只是其中之一。选项B错误,因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工业革命带来的结果,而非无线电报发明。选项C错误,因为国际间政治联系的加强是无线电报发明带来的一个方面,但不是最主要的影响。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铁路出现以来,中国铁路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开始意识到交通的重要性,但长期缺乏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建设进展缓慢。民国时期,在南京国民政府的支持下,中国的铁路建设事业有了显著的发展。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将大力发展铁路交通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重点,修建了一批重要的铁路干线,如成渝铁路、宝成铁路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铁路迎来了新的发展高潮,高铁技术的突破和广泛应用,使中国成为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的国家之一。材料二:近百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的通讯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初的电报、电话,到后来的移动通信、互联网,通讯工具的进步大大加速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特别是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使人们的沟通更加便捷、高效。许多地方也开通了4G、5G网络,实现了与全球的实时通讯。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铁路建设的发展历程,并指出其中的关键阶段。2.结合材料二,简述近百年来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1.中国铁路建设的发展历程:材料一中描述了中国铁路建设的发展历程分为几个关键阶段。首先是在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意识到交通的重要性,但由于长期缺乏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建设进展缓慢。其次是在民国时期,在南京国民政府的支持下,中国的铁路建设取得了显著的发展。进入新中国后,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中国铁路迎来了新的发展高潮,尤其是在高铁技术的突破和广泛应用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使中国成为了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的国家之一。关键阶段:包括清末新政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国时期(1912-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至今)、特别是改革开放后(1978年至今)。2.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根据材料二,近百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的通讯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效率,而且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生活便利和工作的效率。例如,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的普及大大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距离,使得各种信息传递更加迅速、便捷。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电子商务、远程教育、在线医疗等行业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这些进步促进了全球化的进程,增强了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对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解析:1.对于问题1,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概括中国铁路建设的发展历程,包括关键阶段。关键信息点要准确提炼,并能将其合理地串联起来形成连贯的答案。2.对于问题2,要求学生分析近百年来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解答时应从提高沟通效率、便利生活、促进经济发展以及全球联系加强等多个角度进行解释,突出科技发展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第二题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古代交通工具发展历程中,nth代交通工具有着划时代意义,将这一交通工具与同一时期外国交通工具有所对比,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时间上:我国nth代交通工具比同时期外国交通工具出现的要早。2.水陆两用性:nth代交通工具不仅适用于陆地交通,更适合水路交通。3.动力形式:nth代交通工具主要依赖人力和畜力驱动。问题:请根据所学知识,撰写一篇短文,描述nth代交通工具在我国古代交通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nth代交通工具在国外交通发展中的影响。答案:nth代交通工具在我国古代交通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nth代交通工具,如中国古代的独木舟、木筏、船舶等,在我国古代交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首先,nth代交通工具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古代的水陆交通发展。其次,nth代交通工具的广泛应用,使得水陆运输变得更加便捷,促进了各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最后,nth代交通工具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我国古代城市建设和社会分工的发展。nth代交通工具在国外交通发展中的影响:1.技术传承:nth代交通工具的技术和设计理念对国外同类交通工具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如古希腊的桨帆船、古罗马的蒸汽船等。2.桥梁建设:借鉴nth代交通工具的构造原理,国外在桥梁建设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如意大利的比萨斜塔、法国的诺曼底大桥等。3.海外贸易:nth代交通工具的普及使得海外贸易更加繁荣,各国间的贸易往来得以加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nth代交通工具在我国古代交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了解,以及对nth代交通工具在国外交通发展中的影响的掌握。在解答过程中,考生需要结合所学知识,从交通工具的发展历程、影响范围等方面进行分析。本答案从我国古代交通发展的角度出发,阐述了nth代交通工具在我国古代交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nth代交通工具在国外交通发展中的影响。整体而言,答案结构完整,逻辑清晰。第三题题目描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火车一响,黄金万两”。这是近代中国社会流传的一句俗语,它形象地说明了铁路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开始大规模修建铁路,至1911年,全国已建成铁路约9600公里,这些铁路大部分由外国资本控制。材料二:电报的发明与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方式。1871年,第一条海底电缆在上海登陆,开启了中国现代通信的新篇章。此后,电报逐渐普及,成为政府和商界快速沟通的重要手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铁路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