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大洋路学校 陈建秋,神奇的小电动机,某小孩子开着电动玩具车上公路,旁边一辆出租车呼啸而过。各位同学看了之后有何感想?,汽车是靠发动机提供动力的(发动机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电动小汽车是靠小电动机提供动力的(电动机将电能转变为机械能 ),小电动机里面有什么? 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是什么?,各式各样的电动机,让我们看看小电动机里面有些什么?,电动机的各部分组成,转子是个电磁铁,通上电能产生磁性。转子的铁芯上绕着许多组线圈。 电刷和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 电流路线:电池后盖接线电刷换向器 线圈换向器电刷后盖接线电池,小电动机转动是各个部件共同工作的结果。 小电动机转子的转动肯定与力的作用有关。 外壳上的磁铁与转子电磁铁是怎样相互作用呢?,猜想小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检验我们的猜想(详细步骤可参照书59面),安装支架,安放转子,连接电路,让小电动机转子转动起来,改变小电动机转子的转动状态,秘诀:把两块磁铁自然吸在一起,然后拉开,相对着慢慢靠近转子,距离一样,转子会平衡地转动,靠得越近,转得越快。同时翻动两块磁铁的面,转子一下子就反转了。,我们的发现,改变转子的快慢方法,改变转子的转动方向,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它们虽然大小悬殊、构造各异,但工作的基本原理相同: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各式各样的电动机,神奇的小电动机课堂小结,电动机的组成:,1、外壳(有磁铁),2、转子,3、后盖(有电刷),换向器,线 圈,铁 芯,电流流过的线路: 电池后盖接线电刷换向器线圈 换向器电刷后盖接线电池,1、电动机是用 产生 的机器,它由外壳、 、 电刷组成,虽然大小悬殊,用途各异,但电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都是 。 2、 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方向。 3、电动玩具车是车里的 带动小车前进的。,神奇的小电动机,电,动力,换向器,铁芯,线圈,用电产生磁,利用磁之间的 相互作用转动,换向器,小电动机,1.小电动机转子的铁芯上绕了很多线圈。( ) 2.小电动机转子是一个电磁铁通电后有磁性( ) 3.小电动机的转子上只有一组线圈。( ) 4.小电动机在转动过程中,电刷依次接触换向器的三个金属环,通过转子线圈的电流方向就会自动改变。 ( ) 5.小电动机里的电刷和换向器的作用是,既接通转子中的电磁铁又改变电流的方向。( ) 6.小电动机的转子的速度是可以改变的。( ),A,C,1.可以加快小电动机转子转动速度的是( )。 A、用两个磁铁 B、减少线圈的圈数 C、减少电池的数量 2.小电动机的转动方向与( )无关。 A 、改变电流的方向 B、改变转子磁铁的磁极 C 、增加线圈缠绕的圈数 3.小电动机在工作时把( )。 A、化学能转化成机械能 B、机械能转化成电能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餐饮业者租赁协议法律模板2024年
- 智能客服应用服务协议
- 无现金支付系统推广与培训服务合同
- 2024白糖冷链运输化协议
- 2024年建筑项目融资协议规范文本
- 工业应用研发合作协议
- 2024年施工用车辆租赁协议
- 司机司机聘用合同
- 房屋承租转出协议模板2024年适用
- 2024年个人汽车抵押贷款协议样本
- 国开(甘肃)2024年春《地域文化(专)》形考任务1-4终考答案
- C站使用说明JRC
- 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 推荐ppt课件
- 角的度量 华应龙(课堂PPT)
- 公路铣刨机整机的设计含全套CAD图纸
- 机器人学课程教学大纲
- 浙江世贸君澜酒店集团介绍
- GHTF—质量管理体系--过程验证指南中文版
- 铝及铝合金焊接作业指导书
- 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工作实务PPT课件
- 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的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